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一、 课程说明授课对象:普通高等院校三年制专科生总 学 时:36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等后修课程:中国旅游地理、旅游法规等考核形式:开卷考试二、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介绍旅游相关文化知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

三、学时分配章节 内容 课时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2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 4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6第四章 中国园林文化 6第五章 中国宗教文化 4第六章 中国民俗文化 4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4第八章 中国其他艺术文化 4总复习 2课时总计36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教材:《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年1月版参考书目:《中国文化概念》 李宗桂中山大学出版社《现代旅游文化学》 马 波 青岛出版社《旅游与中国文化》 沈祖祥 旅游教育出版社《旅游美学新编》王柯平 旅游教育出版社《山水美学研究》范阳、黄贯群 广西人民出版社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了解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含义,掌握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含义,了解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旅游的关联以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旅游价值。

教学重点: 旅游文化的定义与特征教学难点: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教学内容]: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基本定义1. “文化”的渊源及其含义2. 旅游文化的定义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和结构1. 旅游文化的特征2. 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的文化意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山水所具有的美的价值,认识到自然山水为什么能在人们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能得到旅游相关部门的重视。

教学重点: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教学难点: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教学内容]:第一节 自然山水的审美价值1. 自然山水的形象美2. 自然山水的色彩美3. 自然山水的静态美和动态美4. 自然山水的朦胧美5. 自然山水的音响美第二节 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意识1. 先秦——汉魏六朝2. 唐宋时代3. 元明清时代第三节 中国人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1. 初级阶段:观赏山水景观的形式美2. 中级阶段:情景交融3. 高级阶段:天人合一4. 最高阶段:艺术创造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了古城建筑、宫殿建筑、陵寝建筑、军事建筑、桥梁建筑等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古代建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建筑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Tour Culture)课程编号:学分:2学时:30 (其中: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建议教材:《旅游文化概论》,李星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开课学院:管理工程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旅游文化》是一门面向全院本科和专科各专业开设的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

它探讨的是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包括主体文化现象、客体文化现象等等,核心的问题是各种文化现象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拓展视界,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情趣,增强文化审美意识,提高传统文化素养和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旅游文化概述1、教学内容(1)文化的内涵(2)旅游的内涵(3)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教学要求了解文化、旅游、旅游文化的基本内涵,掌握其基本概念,并了解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第二章山水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名山(2)秀水(3)世界遗产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主要的名山和秀水,掌握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标准。

第三章聚落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历史文化名城(2)名镇(3)现代旅游城市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情况,掌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现代旅游城市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古代建筑概述(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2、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建筑的特点、类型,并理解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第五章园林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中国园林概述(2)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及构景手法(3)中国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4)现代主题公园2、教学要求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我国古典园林的组织要素和构景特点,了解园林建筑手法与宫殿建筑的差异。

第六章宗教旅游文化1、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2)道教文化(3)伊斯兰教文化(4)基督教文化2、教学要求了解并掌握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 学分:3制订者:丁晓蕾审核者:杨旺生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从文化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相关知识和体系。

为学习理解其他课程知识打下坚实基础,为将来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积淀知识底蕴。

要求:1.掌握旅游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对旅游文化的概念界定、旅游文化学学科的核心理论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2. 能够在对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识旅游主体是文化的负载体,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进行认识,掌握旅游文化尤其是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

3. 从旅游管理者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与规律,认识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

4. 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到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把握旅游业服务与管理的文化内核。

三、教学内容:上篇:旅游文化学学科理论体系框架第一讲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理论(9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概念第二节旅游文化的结构第三节旅游文化特点第四节旅游文化的研究历程、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讲旅游文化学学科定位及其核心理论(6学时)第一节旅游文化学的理论构成及其定位第二节旅游文化学的支撑学科中篇:旅游文化主体与旅游文化客体第三讲旅游文化主体(9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文化研究的内容第二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第三节旅游主体的消费行为——文化性行为第四节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第五节中国古代自然美学第四讲旅游文化客体(12学时)第一节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内容第二节旅游目的地聚落文化生态系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客体构成及其审美特征第五讲中国旅游文化历程与旅游传统(9学时)第一节中国旅游文化历程第二节中国旅游文化传统第三节中国旅游文化的传承下篇:旅游文化交流与文化冲突第六讲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3学时)第一节旅游跨文化扩散与涵化第二节旅游跨文化整合与转型第七讲文化震惊与文化冲突(6学时)第一节旅游主体的文化震惊第二节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第三节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变迁对其生命周期的影响第四节旅游在我国民族地区产生的影响。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旅游文化概论教学大纲导言:旅游文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旅游、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旅游文化概论作为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旅游文化的定义、特点、分类等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3.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4.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发展趋势和挑战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整体认识;2. 旅游文化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旅游文化,如自然旅游文化、历史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旅游文化的特点和魅力;3. 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的关系:探讨旅游文化与地理、历史、社会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4. 旅游文化的地域特色:介绍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色,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欧洲的文艺复兴文化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旅游文化的独特之处;5. 旅游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探讨旅游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6. 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分析旅游文化发展的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引导学生思考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 小组讨论与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启发,通过展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实地考察与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旅游文化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作者:来源:《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9年第04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大致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内涵,初步掌握旅游的各种地质、地貌、风景名胜,如峡谷、沙漠、草原、瀑布、湖泊等,丰富学员的旅游知识,提高自身的旅游文化素养。

二、学制与教材学制二年,每周2学时,每学期30学时,共120学时。

教材:本校教材《中国(世界)旅游文化》上、下册钱钧等编著浙江老年大学出版三、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第一学期30学时第一单元:杭州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一章杭州西湖风景区1.杭州概况2.西湖十景3.新西湖十景4.三评西湖十景5.西湖北山旅游沿线景区6.西湖环湖南线风景区7.西湖杨公堤及湖西风景区第二章杭州西溪、运河、钱塘江1.西溪湿地2.京杭大运河(杭州段)3.钱塘江和钱塘潮第二学期30学时第二单元:浙江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一章浙东水乡风情、东方大港、海天佛国之旅1.绍兴旅游景点和文化2.宁波旅游景点和文化3.舟山(普陀山)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二章浙南雁荡奇山、美景丽水之旅1.温州(雁荡山)旅游景点和文化2.丽水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三章浙西、浙中民俗风情及影视文化之旅1.衢州旅游景點和文化2.金华旅游景点和文化3.台州旅游景点和文化第四章浙北杭嘉湖平原及运河古迹之旅1.嘉兴旅游景点和文化2.湖州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三学期30学时第三单元:中国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一章北京及津、冀、晋、蒙地区1.北京市旅游景点和文化2.天津市旅游景点和文化3.河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4.山西省旅游景点和文化5.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二章东三省黑、吉、辽地区1.黑龙江省旅游景点和文化2.吉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3.辽宁省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三章华东六省一市地区(浙江省另立) 1上海市旅游景点和文化2.江苏省旅游景点和文化3.安徽省旅游景点和文化4.福建省旅游景点和文化5.江西省旅游景点和文化6.山东省旅游景点和文化第四章中原及湘、鄂、两广、海南地区1.河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2.湖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3.湖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4.广东省旅游景点和文化5.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文化6.海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五章西南云、贵、川、渝、藏地区1.云南省旅游景点和文化2.贵州省旅游景点和文化3.四川省旅游景点和文化4.重庆市旅游景点和文化5.西藏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文化第六章西北陕、甘、宁、青海、新疆地区1.陕西省旅游景点和文化2.甘肃省旅游景点和文化3.青海省旅游景点和文化4.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文化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七章港澳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1.香港特别行政区旅游景点和文化2.澳门特别行政区旅游景点和文化3.台湾地区旅游景点和文化第四学期30学时第四单元:世界(主要国家)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一章亚洲地区1.日本旅游景点和文化2.韩国旅游景点和文化3.越南旅游景点和文化4.柬埔寨旅游景点和文化5.泰国旅游景点和文化6.新加坡旅游景点和文化7.马来西亚旅游景点和文化8.印度旅游景点和文化9.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二章非洲地区1.埃及旅游景点和文化2.南非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三章欧洲地区1.俄罗斯旅游景点和文化2.法国旅游景点和文化3.英国旅游景点和文化4.德国旅游景点和文化5.意大利旅游景点和文化6.西班牙旅游景点和文化7.奥地利旅游景点和文化8.瑞典旅游景点和文化第四章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区1.美国旅游景点和文化2.加拿大旅游景点和文化3.巴西旅游景点和文化4.阿根廷旅游景点和文化第五章澳洲地区1.澳大利亚旅游景点和文化2.新西兰旅游景点和文化四、教学方法和建议教学方法:课堂授课。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旅游文化教学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文化特色和相关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旅游体验和观察力。

2. 课程目标2.1 掌握各地旅游资源及其特色2.2 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2.3 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2.4 发展研究和分析旅游文化的能力2.5 培养旅游规划和指导的能力3. 课程内容3.1 旅游资源介绍3.1.1 自然景观3.1.2 人文景观3.1.3 特色旅游项目3.2 旅游文化历史与传统3.2.1 文化背景3.2.2 文化符号和象征3.2.3 传统节日与庆典3.3 旅游文化的演变与发展3.3.1 旅游产业的兴起3.3.2 全球旅游趋势3.3.3 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3.4 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3.4.1 跨文化交际与旅游礼仪3.4.2 语言与文化表达3.4.3 文化冲突与解决3.5 旅游规划与指导3.5.1 旅游规划原理3.5.2 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5.3 导游服务与旅游指南4. 教学方法4.1 课堂讲授4.2 实地考察4.3 小组讨论4.4 个人研究5. 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方面进行考核:5.1 考试5.2 作业和报告5.3 课堂参与和讨论5.4 实地调研和观察6. 参考教材6.1 "旅游资源与规划",李华,2018年6.2 "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张明,2019年6.3 "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刘佳,2020年7. 授课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介绍与概述第二周:旅游资源介绍第三周:旅游文化历史与传统第四周:旅游文化的演变与发展第五周:跨文化交流与旅游素质第六周:旅游规划与指导第七周:复习与期末考试通过本旅游文化教学大纲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及其特色,了解旅游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并发展研究和分析旅游文化的能力。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

旅游文化学教学指导大纲一.课程简介(100字)二.学习目标(200字)1.了解旅游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理解旅游文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2.掌握旅游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3.熟悉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4.理解旅游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掌握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和开发策略;5.培养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文化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600字)1.旅游与文化的关系1.1旅游与文化的定义和内涵1.2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3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2.旅游文化的特点和内涵2.1旅游文化的特点和意义2.2旅游文化的分类2.3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3.1中国的旅游文化地域差异3.2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3.3跨文化交流与旅游文化的融合4.旅游文化与旅游业4.1旅游产品的文化定位4.2旅游产品的文化开发策略4.3旅游业对旅游文化的影响5.旅游文化研究方法5.1文化调查和研究方法5.2旅游文化资源评估方法5.3旅游文化项目策划和管理方法四.教学方法(200字)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旅游与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旅游文化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感受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资源,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300字)1.平时考核: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3.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撰写报告,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旅游文化教学大纲范文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旅游文化课程代码:XXXXXX授课教师:XXX授课班级:XXX授课时间:XXX学时安排:XXX课时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要素,如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活动等;(3)熟悉我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特色;(4)了解国际旅游文化的发展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旅游文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旅游策划、管理和营销能力;(3)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2)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旅游文化概述1. 旅游文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2. 旅游文化的功能与作用3. 旅游文化的学科体系第二部分:旅游文化要素1. 旅游资源及其分类2. 旅游者及其心理需求3. 旅游活动及其类型第三部分:中国旅游文化1. 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渊源2. 中国主要旅游目的地及其文化特色3.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四部分:国际旅游文化1. 国际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2. 国际旅游市场的特点与趋势3. 国际旅游文化的交流与合作第五部分: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1. 旅游产业的概念、分类与特点2. 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的互动关系3. 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第六部分:旅游文化策划与管理1. 旅游文化项目的策划与实施2. 旅游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3. 旅游文化产业的营销与推广第七部分:旅游文化与跨文化交流1.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与特点2. 旅游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 跨文化交流中的旅游文化问题与应对策略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要素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文化现象;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活动,让学生体验旅游文化;5. 现场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旅游景点,实地感受旅游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化学教学大纲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旅游文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旅游文化学》
课程类别:公选课
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总学时数: 32
学分: 2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旅游文化学》课程注重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人文性和应用性,以介绍旅游文化的相关情况为出发点,以学生文化感情熏陶及人文素质培养为主线,突出人文精神教育思想理念,将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渗透、贯穿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本课程的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文化意识及逻辑分析、自主学习延伸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使学生理解旅游文化知识对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于旅游文化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本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掌握各章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各章内容在旅游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在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特点与内容整体性的意义与作用。

2.旅游文化的人文素养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而在许多与旅游文化相关的,特别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需作重点讲授。

3.了解与本课程相关领域的知识。

如《中国文化概论》、《民俗文化学》、《历史文化知识》、《旅游饮食文化》、《旅游心理学》等。

4.本课程在教学中应从多角度剖析旅游文化的现状,立足旅游文化普及的实际,将旅游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旨在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三、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旅游文化的涵义、构成及学科体系的基础上,了解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认识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内容:
1.旅游文化的涵义、构成和学科体系
2.旅游文化的功能和特征
3.中西方旅游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4.旅游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旅游文化的涵义、功能和特征
教学的难点:旅游文化的涵义
第二章旅游山水文化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人类对山水的认知过程中,人类对山水所表现出的审美观点,理解山水文化的特征。

教学内容:
1.人类对山水的认知过程
2.人类对山水所表现出的审美观点
3.山水文化的特征
4.山水文化自然表象下的文化内涵
5.蕴含了中国深厚文化的名山大川
教学重点:中国着名名山大川所蕴含的深厚文化理念
教学的难点:山水文化自然表象下的文化内涵
第三章旅游建筑文化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及其发展史,熟悉我国古代建筑特征,培养与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1.我国历史悠久的建筑文化及其发展史
2.我国古代建筑特征
3.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取向与审美标准
4.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迹
教学重点:我国古代建筑特征
教学难点:宫殿建筑的类型和特征,陵墓建筑的类型和特征,坛庙建筑的类型和特征。

第四章旅游园林文化
教学要求:使学生在了解园林分类的基础上,了解园林的造园要素,认识西方园林的三大流派。

教学内容:
1.园林的分类
2.园林的造园要素
3.园林的艺术鉴赏
4.西方园林的三大流派
教学重点:园林的分类
教学难点:1.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代表园林;2.皇家园林的特点及代表园林。

第五章名城村镇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熟悉我国名城旅游文化及名镇旅游文化的主要代表,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我国名城、名镇和古村落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内容:
1.我国名城旅游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内涵
2.我国名镇旅游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内涵
3.我国古村落旅游文化的主要代表和文化内涵
4.我国名城、名镇和古村落旅游文化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重点:我国名城旅游文化及名镇旅游文化主要代表的介绍
教学难点:1.不同类型名城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开发保护;2.不同类型名镇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开发保护。

第六章名人故居文化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中国主要名人故居的代表,认识名人故居的社会功能,积极参与保护名人故居的工作。

教学内容:
1.名人故居的特点
2.名人故居的社会功能
3.名人故居的利用和保护
4.中国主要名人故居代表
教学重点:名人故居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我国典型名人故居的开发与保护
第七章旅游宗教文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宗教的基本功能,了解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道教有关的主要节日,正确认识宗教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宗教的基本功能
2.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3.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4.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5.道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节日
教学重点:宗教的基本功能
教学难点: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伊斯兰教的教义用
第八章旅游民俗文化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含义及类别,认识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教学内容:
1.民俗文化的含义及类别
2.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3.生活风俗的内容
4.节日风俗的内容
5.生产风俗的内容
6.礼仪风俗的内容
7.信仰风俗的内容
教学重点:民俗文化的含义
教学难点:民俗文化的含义和特征
第九章旅游饮食文化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名茶分类的基础上,了解各民族的饮茶风俗,了解中国的名酒代表,知道我国八大菜系代表名菜。

重点内容:
1.中国名茶的分类及各名茶代表
2.各民族的饮茶风俗
3.酒的礼俗
4.中国八大菜系
教学重点:我国各类型名茶代表及名酒代表
教学难点:我国八大菜系代表名菜。

第十章旅游与文学艺术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旅游与文学艺术的关系,能够说出一些山水诗词与戏曲歌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作品、戏曲歌舞对开发旅游资源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山水诗词概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
2.戏曲歌舞文化与旅游
教学重点:旅游与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1.文学作品对开发旅游资源的作用;2.我国各派系戏剧代表。

第十一章旅游休闲文化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休闲文化的定义及中、西方休闲文化观,正确认识休闲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休闲文化的定义
2.中、西方休闲文化观
3.休闲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4.休闲和旅游的关系
教学重点:休闲和旅游的关系
教学难点:休闲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旅游生态文化
教学要求: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生态文化概念及旅游价值,了解生态文化的开放与开发,引导学生结合中国实际积极探索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

教学内容:
1.生态文化概念及旅游价值
2.生态文化的开放与开发
3.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
教学重点:生态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
教学难点:民俗生态文化村的开发与保护
第十三章旅游制度文化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旅游制度文化的内涵,熟悉旅游行业标准的类别,了解我国旅游管理模式及旅游法的基本概况。

重点内容:
1.旅游制度文化的内涵
2.旅游行业标准的类别
3.我国旅游管理模式及旅游法的基本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制度文化的内涵
教学难点: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模式的优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