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毒病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的危害有哪些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严
重危害。
病毒可以通过昆虫、种子、工具等途径传播,一旦植物受到病毒感染,会出现一系列危害。
病毒传播和危害
1.降低农作物产量:病毒感染会导致农作物叶片黄化、畸形、缩小等
症状,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降低产量。
2.影响果实品质:某些病毒会导致果实变形、裂纹、色泽变淡等现象,
影响果实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降低品种抗性:病毒病的传播会破坏植物的免疫系统,减弱植物对
其他病害和虫害的抵抗能力,使植物更容易遭受其他危害。
4.影响农业生态平衡:大面积的病毒感染会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影响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农田的生产力。
预防和控制措施
1.消灭传播途径:及时清除感染植物、病虫害病株、病源植株,清洁
工具和种子,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2.加强田间管理:注意轮作、间作、种植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
提高作物抵抗力。
3.喷施病毒抑制剂:可采用合适的病毒抑制剂进行预防喷施,减少病
毒在植物中的繁殖。
4.提高疫病监测:定期巡检田间植株的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即时处理,
避免病毒扩散。
综上所述,植物病毒病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作物生长发育、品质产量及生态平衡均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日常农业生产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防控工作,以确保农作物生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益。
番茄、西瓜、柑橘、黄瓜、芹菜、苹果等蔬菜及果树病毒病怎么防治

近几年番茄、黄瓜、辣椒、柑橘、黄瓜、西瓜、苹果、烟草、马铃薯、小麦、玉米、水稻等蔬菜、果树及大田作物的病毒病逐年上升,有些地方病毒病危害甚至造成绝产,病毒病可以危害600种以上的作物,寄主范围极其广泛,随着这些年抗性害虫的增加也为病毒病提供了更好的传播媒介,这也是病毒越来越严重的原因之一,想要防治好病毒病必须做好以下几点:一、病毒病发生症状、传播媒介、发病条件等:1、症状:①变色:黄化,花叶,黑筋,条斑等(如黄瓜黄化病毒病)②变形:皱叶,曲叶,丛矮,粗缩等(如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西葫芦厥叶病等)③坏死:黑筋,条斑等(如番茄条斑病毒病等)2、传播媒介:①昆虫及寄生植物:白粉虱、蓟马、绿盲蝽、蚜虫、甲虫、飞虱、潜叶蝇、线虫及寄生植物菟丝子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为主要传播媒介,随着这些害虫的繁殖率、存活率、抗性的增加,为病毒病的传播也造成了有利条件。
②种子带毒传播:选用抗病毒品种可以大大减轻病毒病发生,比如番茄抗TY品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玉米抗病毒品种可以减少粗缩病发生。
③土壤传播:土壤中的油壶菌(Olpidium brassicae)传播烟草坏死病毒,至今已发现5种土壤真菌传播33种植物病毒或类似病毒致病物④人为传播:田间农事操作,如间苗、定苗、整枝;打杈、绑蔓、摘心等都可以传播病毒,使病害扩大蔓延。
3、发病条件:①外界环境高温、干旱、强日照的影响突降透雨导致植株缺锌,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
高温干旱条件有利于蚜虫白粉虱的繁殖或迁飞,也有利于病毒的增殖,缩短了潜育期,增加了田间再次侵染的数量。
同时,干旱降低了植物的抗病性,因而发病严重。
②肥水等管理因素的影响:缺水、缺肥,管理粗放:比如连作,晚播,土壤缺钾、钙、硅、锌,其中缺硅和缺锌最为敏感,土壤板结、粘重和排水不良等都易引发病毒病可以选用硅酸钾、蓓美钙镁颗粒、矿源黄腐酸钾调理改善酸性和板结土壤。
临近毒源者发病较重。
一般播种期早、定植早的发病轻。
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有哪些

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
在农业生产中,病毒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作物生长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选
择合适的农药配方对于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病毒病农药最佳配方的推荐:
1. 杀菌剂
杀菌剂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常用的杀菌剂包括氧化锌、草铵膦等。
这些杀菌剂可以在发现病毒病症状后及时喷洒,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
2. 杀虫剂
一些病毒通过昆虫传播,因此使用杀虫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常用的杀虫剂包括
氟氨酯、吡虫啉等,可以有效控制传播病毒的昆虫害虫。
3. 营养调理剂
适当的施用营养调理剂可以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维生素类、
氨基酸类的营养调理剂是常用的选择。
4.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且对人体无害的农药选择。
含有有益微生物的生物
农药可以帮助抵御病毒的侵袭,是绿色防治病毒病的重要手段。
5. 植物抗性诱导剂
植物抗性诱导剂可以刺激植物产生自身的防御反应,增强其对抗病毒的能力。
常用的植物抗性诱导剂包括植物激素类、氨基酸类等。
综合运用上述不同类型的农药配方,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扩散,保
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在使用农药时,务必按照产品说明书严格执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或错误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作物损害。
农作物病害分类

农作物病害分类农业生产中,病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病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农作物病害的分类和认识,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十分重要。
一、病害的分类1.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农作物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们通过孢子传播,感染植物体内并在植物内部生长。
真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萎缩、变黄、变褐、变黑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病害包括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炭疽病等。
2. 细菌病害细菌病害是由细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植物的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细菌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细菌病害包括黑腐病、炭疽病、晚疫病等。
3. 病毒病害病毒病害是由病毒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昆虫传播或接触感染植物。
病毒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弯曲、变形、变色、出现斑点等,甚至会导致植株畸形、凋零。
常见的病毒病害包括花叶病毒、黄化病毒、卷叶病毒等。
4.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真菌细菌混合病害是由真菌和细菌共同感染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伤口或气孔进入植物体内。
真菌细菌混合病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腐烂、变色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真菌细菌混合病害包括软腐病、炭疽病、腐霉病等。
5. 昆虫害昆虫害是由各种昆虫危害植物引起的病害,它们通过啃食、吸食植物汁液、繁殖等方式危害植物。
昆虫害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斑点、变形、变色、凋零等,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
常见的昆虫害包括蚜虫、螨虫、飞虱、白蚁等。
二、病害的防治针对不同的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1. 真菌病害的防治真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2. 细菌病害的防治细菌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药剂喷洒等方式进行。
同时,及时清除病株和病叶,减少病害的传播也是很重要的。
3. 病毒病害的防治病毒病害的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使用无污染的种子、防止昆虫传播等方式进行。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与特点

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与特点农作物是人类的重要粮食来源,然而病虫害却常常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了解不同病虫害的种类与特点,有助于科学防治,提高农作物产量。
本文将针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分类和介绍其特点。
一、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农作物病害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类型之一。
真菌通过侵入农作物组织中繁殖,造成根部腐烂、叶片凋黄、果实腐烂等症状。
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黑穗病、锈病等。
这些病害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侵害范围广,且难以根除。
二、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感染造成的病害,也是农作物病害中的一类重要问题。
细菌通过叶片、茎秆等部位的伤口侵入,引起叶片枯萎、茎秆溃烂等病状。
常见的细菌性病害有红枯病、炭疽病等。
细菌性病害的特点是在潮湿环境下传播迅速,对防治措施要求较高。
三、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也十分严重。
病毒通过昆虫、介体等方式传播,使农作物叶片出现黄化、畸形等病状。
常见的病毒性病害有花叶病毒病、黄化曲叶病等。
病毒性病害的特点是传播迅速,且防治手段有限。
四、昆虫害昆虫害是农作物破坏最为严重的病虫害之一,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直接损害。
昆虫通过咬取叶片、蛀食果实等方式危害农作物。
常见的昆虫害有蚜虫、螨虫、食叶害虫等。
昆虫害的特点是数量庞大、繁殖迅速,对防治措施要求精细和全面。
五、鸟兽害鸟兽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啄食农作物的果实、坏果、垫果以及破坏作物的茎叶等。
常见的鸟兽害有知更鸟、松鼠、野兔等。
鸟兽害的特点是对作物造成直接损害,需要采取防鸟网、防兽栏等相应的防护措施。
六、杂草害杂草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也会造成相应的危害。
杂草与农作物竞争养分、水分和光照资源,抑制作物的生长。
常见的杂草有苦草、马齿苋、稗草等。
杂草害的特点是种类繁多,繁殖力强,对农田的管理要求严格。
总结起来,农作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每一类病虫害都有其特点和传播方式。
了解这些特点和传播方式,有助于农民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各类作物的病害分类

152 人参黑斑病153 人参菌核病154 人参锈腐病
155 人参疫病156 西洋参根腐病157 当归线虫病
158 丁香炭疽病159 龙胆草斑枯病160 延胡索锈病
161 槟榔炭疽病162 三七疫病163 三七根腐病
164 三七炭疽病165 三七立枯病166 白术锈病病
16 小麦散黑穗病17 小麦黄矮病18 小麦线虫病
19 小麦全蚀病20 大麦条纹病
Return to top
三、棉麻病害(21-29)
21 棉花枯萎病22 棉花黄萎病23 棉花角斑病
24 棉花立枯病25 棉花炭疽病26 棉铃病害(8种)
27 红麻炭疽病28 黄麻炭疽病29 黄麻根腐病
Return to top
60 玉米瘤黑粉病61 玉米病毒病62 玉米纹枯病
七、高梁病害(63-67)
63 高丝黑穗病梁64 高梁散黑穗病65 高梁坚黑穗病
66 高梁炭疽病67 高梁紫斑病
Return to top
八、蔬菜病害(68-97)
68 十字花蔬菜软腐病69 十字花蔬菜霜霉病70 十字花蔬菜病毒病
71 十字花蔬菜白锈病72 十字花蔬菜菌核病73 十字花蔬菜根肿病
95 葱类叶枯病96 黄花菜锈病97 大蒜叶枯病
Return to top
九、果树病害(98-133)
98 柑桔炭疽病99 柑桔溃疡病100 柑桔疮痂病
101 柑桔黄龙病102 柑桔青霉病103 柑桔树脂病
104 苹果(梨)轮纹病105 苹果腐烂病106 苹果炭疽病
107 苹果银叶病108 梨黑星病109 梨锈病
四、油作病害(30-48)
30 油菜病毒病31 油菜霜霉病32 油菜白锈病
常见农作物病虫害及防治

菜蛾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菜蛾赤眼蜂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夜蛾
01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加灌溉等。
0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等进行防治。
0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氟虫双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蔬菜病虫害防治
针对各种蔬菜病虫害,应加强蔬菜种植环境管理、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等措施,同时采用 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综合防治。
果树病虫害防治
针对果树病虫害,应加强植物检疫、选用抗病品种、合理修剪等物理措施,同时结合生物 农药、低毒低残留农药等进行化学防治。
加强技术培训与宣传
开展技术培训
蛴螬
1 2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精耕细作。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如金龟子黑土蜂等进行防治。
3
化学防治
可使用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如辛硫磷进行土壤 处理。
04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01
根据不同地区的病害情况,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从根本
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种植与管理
02
现状
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如防治成本较高、防治技术不够 先进、农民防治意识不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和技术推广。
02
常见农作物病害
稻瘟病
01
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茎秆和穗部。
02
症状识别:稻瘟病在发病初期,会在水稻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随 着病情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呈褐色或灰白色,最终导致水稻叶片枯萎、脱落 。
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

农作物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农作物是农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而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病虫害给农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早了解和有效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的一些常见类型,帮助农民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病害1. 真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是农作物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类型之一。
它们通过真菌感染植物的根、茎、叶片或果实,导致病害的发生。
例如,小麦赤霉病、水稻纹枯病和土豆晚疫病都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
预防真菌性病害可以采取旋转种植、良好的通风和及时喷洒杀菌剂等措施。
2. 细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也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它们通过细菌的感染导致农作物植株出现病状。
例如,番茄斑点病、马铃薯软腐病和柑桔黄龙病都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
控制细菌性病害的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的施肥控制和病株的及时清除等。
3. 病毒性病害病毒性病害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农作物疾病。
病毒通过叶蝉、蚜虫等昆虫传播给植物,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
例如,马铃薯花叶病、西瓜花叶病毒病和烟草花叶病毒病都是常见的病毒性病害。
防控病毒性病害的方法包括消灭病毒源、加强农作物抗病能力和控制病毒传播媒介的数量。
二、虫害1. 鞘翅目虫害鞘翅目虫害是指以鞘翅目昆虫为主要危害对象的农作物虫害。
它们通过叶片、茎、果实等部位为食,造成农作物的部分或整体损失。
例如,水稻纵卷叶螟、玉米螟和小菜蛾都是鞘翅目虫害的典型代表。
预防鞘翅目虫害的方法有合理施肥、深耕除蛀根等。
2. 鳞翅目虫害鳞翅目虫害是指以鳞翅目昆虫为主要危害对象的农作物虫害。
它们以幼虫阶段为害,通过食用农作物的根、茎、叶片等部位造成损失。
例如,棉铃虫、菜蚜虫和黄斑跳甲都是鳞翅目虫害的典型代表。
控制鳞翅目虫害的方法包括采用生物防治和使用合理的化学农药。
3. 直翅目虫害直翅目虫害是指以直翅目昆虫为主要危害对象的农作物虫害。
直翅目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形式多样,既有刺吸,又有啃食。
例如,蓟马、蚜虫和白蝗都是直翅目虫害的常见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物病毒病定义: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植物病毒必须在寄主细胞内营寄生生活,专一性强,某一种病毒只能侵染某一种或某些植物。
但也有少数为害广泛;如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
一般植物病毒只有在寄主活体内才具有活性;仅少数植物病毒可在病株残体中保持活性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也有少数植物病毒可在昆虫活体内存活或增殖。
植物病毒在寄主细胞中进行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复制,组成新的病毒粒体。
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症状识别。
田间常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使症状表现复杂。
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
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4、畸形型:表现为病叶增厚、变小或呈蕨叶状,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丝生呈丛簇状。
病果呈现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斑,或黄绿相间的花斑,病果畸形,果面凸凹不平。
病果易脱落。
发病特点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有的种类只传播一种病毒,也有的可传播多种病毒;还有某一种病毒由多种蚜虫传播的。
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长势弱,重茬等,易引起该病的发生,可通过摩擦、打杈、邦架等作业时接蛹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
③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小时后捞出放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
2 也可用新型的病毒病诱抗剂葡聚烯糖或氨基寡糖素来防治。
病毒病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市场上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有植病灵、32%核苷·溴·吗啉胍(全新配方)、抗病威(病毒K)、病毒立克、病毒A、病毒B、病毒杀星等。
在通常情况下,若病毒病不严重,一般用上述任何一种药剂防治3次即可,但若病情严重并且环境条件又不利于蔬菜生长时,单靠上述任何一种药剂防治是不理想的。
病毒配方据大田试验效果,如下配方较为理想:一喷雾器(15公斤)水进行喷施。
需要说明:1.药液袋要洗净(不洗净浓度不够,而且也是浪费),尔后用一小棍搅拌2~3分钟,可激化其生理活性。
2.加尿素的目的,不只是增加氮肥,更重要的是尿素可松弛细胞角质层,利于药液被植物细胞吸收,尽快发挥效益。
以上方法,可先小试。
防治方法药剂防治:对病株及病株周围的果树在萌芽期5天左右、花露红期、谢花后7天、夏至后至秋分前、4个时期,分别使用《病毒1号》每40克兑水15公斤,开花前后可适当减量,同时每桶水添加纯牛奶0.5Kg,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果树病毒病。
注:病情严重的果树,在萌芽时期使用病毒Ⅰ号40克兑水15Kg进行灌根,主要灌毛细根区,每株浇灌药液50-60斤水左右。
,使植物周身发病。
蔬菜病毒病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蔬菜病毒病是由于寄生于蔬菜自身细胞内部病毒而引起的病症。
由于病症的主因是由于蔬菜细胞内部的病毒而引起,故不能够通过外施农药进行完全有效治理,只能早期进行病毒预防。
病毒是专性寄生物。
常与蔬菜活体共存亡,它只能在活的植物体内过寄生生活,并复制自己,不能吸收利用死的物质,寄主植物死亡、分解,病毒也会随之钝化或死亡。
所以绝大多数蔬菜病毒病不会由残体传播,故已发生病毒病的大棚,再种菜时不必顾虑病毒病会通过残体和土壤传播到下一茬蔬菜上,可照栽不误。
蔬菜种子内部带有病毒的可能性极小,因种子的生理构造可以起屏蔽作用。
病毒病与其他病害的区别病毒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病毒病没有菌脓或菌膜:和真菌性病害的主要区别是,病毒病不产生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丝状物和粒状物等。
但它们都属于传染性病害,有发病中心,且从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
非传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多为片群发生,没有发病中心。
病毒性病害为零星分布,病株附近有健株,有发病中心。
生产实际中病毒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症状有时很相似,应注意区别。
发生原因高温干旱的气候:近几年冬温,早春温度偏高一直持续到秋季,而且少雨干旱,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连续重茬的种植:由于菜农所持有的菜田面积有限,所以连续重茬种植一些都会感染病毒病的蔬菜,有利于病毒病发生。
化肥大量的使用:蔬菜的种植目前主要使用化学肥料,土壤酸化、板结、有机质含量底、有益微生物少,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
多种害虫的发生:菜田内有多种传播病毒病的害虫如蚜虫、蓟马、粉虱、特别是近几年发生较重的烟粉虱更带来了病毒病的大发生。
化学农药的抗性:对病毒病的防治一直以来还是使用化学防治,农药单一,防治效果较差。
危害症状病毒在侵染蔬菜植株后,不仅与蔬菜争夺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破坏植株的养分输导,改变植株某些代谢平衡,使蔬菜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致使蔬菜生长困难。
植株受害后整体表现畸形,明显矮化,长势受抑制,节间簇生小叶片;后期花梗茎秆上出现深褐色枯死斑纹、条块;叶片受害后表现为颜色不均匀,呈黄化或斑驳、花叶、畸形、皱缩不伸展、叶小、增厚等症状。
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或条点;果实褐色条状或团状,轻微凹陷,或有瘤状突起,变色部分不深入果实内部。
传播途径害虫传播害虫传播是大部分蔬菜病毒的特点。
一是以刺吸口器的害虫为主;二是传毒害虫具有很强的专化性,即一种病毒常由一种昆虫传播,由两种或多种昆虫传播的病毒很稀有。
如番茄TY病毒就只有烟粉虱能传播。
传毒害虫与所传播的病毒关系非常密切,很多能在虫体内生存和复制。
有的传毒害虫一旦吸食了病毒植株的汁液,就长时间带毒,有的会终生带毒,有的则会把病毒传给下一代,这常使病毒的传播复杂化。
种子传播与嫁接感染植物病毒包括蔬菜病毒在细胞中存在和进行复制。
许多蔬菜种子在种植时就因为花粉污染等各种原因而受到病毒感染。
病毒可从蔬菜根茎、块茎、鳞茎、砧木、接穗等感染病毒病,嫁接传染是很常见的。
菜农在培育嫁接苗时就要避免使用病毒母株,要淘汰有病毒的砧木。
化学药物要进入细胞杀死病毒,又对细胞无损,实难做到。
所以防治病毒的药物抑其发展能做到,但杀灭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听信某种药物完全杀灭蔬菜病毒的宣传。
化学防治药物抑制病毒就达到了顶点,这也就要求我们在防番茄TY病毒时要注重用抗病品种和杀灭烟粉虱两项措施而不是单靠喷药。
微小的伤口是病毒入侵的条件。
伤口能小到只伤及细胞的一处而不使细胞死亡,才适合病毒侵入的需要。
昆虫的口针能达到刺破细胞而不致死细胞的要求,所以有些刺吸口器的昆虫能传毒,而大口吃叶子的昆虫就难传毒。
通常人为的伤口也多不能传毒。
接种弱病毒防病毒病,如用大头针也是难以接种成功的,原因就是大头针造成的伤口实在太大了。
蔬菜的病毒病对作物的品质和风味有影响,对消费者安全无害,防治的化学药剂也低毒。
比如采收辣椒和辣椒叶,基本不会传播。
防治上最好是土壤补锌为主。
尽早使用病毒病农药喷施。
[3]防治方法增强植株抗性,选择抗病品种这是很多菜农朋友容易忽视的一点,大家总是认为,防治病害就要用药治疗,但是对于蔬菜病毒病来说,增强植株抗性应该放在第一位置,这一举措可以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如叶面喷施增强抗性的调理剂,甲壳素、芸苔素类,经过试验一些生物茵直接可以明显增强植株抗性,预防病毒病。
这一点与我们人类的病毒病性感冒有相同之处,只要我们自身身体健壮,抵抗力强,感冒的几率就小。
这就是我们有的人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却不感冒的道理。
并发症时药剂混配效果好大田病毒病容易混发细菌,容易出现并发症,比较难防治这也是大家不明确的一个方面,如蔬菜条斑病毒病经常混发细菌,在防治时候要注意病毒药剂与细菌药剂混配效果好。
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在病毒病防治中,有些类型的病毒病发生与植株营养元素的缺乏有关。
如例黄化病毒、蕨叶病毒类与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所以在防治中要增施对应的微量元素。
注意用药疗程蔬菜病毒病属于系统性病害,需要选择高内吸性的药剂,但是当前市场上的药剂很难满足生产上的需求,所以只能选择一个用药周期来满足。
如果病毒病发病严重,建议连续用3遍药,每间隔5至7天一遍,同时尽量选择内吸性强的药剂,以保证防治效果。
减少人为制造出伤口蔬菜的病毒病大多通过伤口侵入,故田问农事操作是造成温室病毒病大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也是大家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吊绳、摘果、摘叶等,希望大家能够充分认识到,动作要轻,尽可能避免制造出伤口。
如有发病植株做好标记,活做完后最后管理,直接拔除带出棚外。
不宜在近棚室内外种植易感染的蔬菜品种菜农习惯在棚室前后种植大量无关蔬菜,以方便家庭食用,例如番瓜(吊瓜)等,或者在棚室内种植容易感病毒病的其他蔬菜,比如种植黄瓜的温室内种了几株辣椒,都能容易造成病毒病大发生。
抓住预防适期,及时做好预防生产的实践证明,苗期以及生长前中期都是病毒病的容易发病阶段,所以要提起预防,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择种植抗病毒品种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抗病毒品种蔬菜。
如早春反季节栽培大白菜、萝卜等,应选择早熟、抗抽薹能力强,抗病性强,前期耐低温,后期耐高温的春白菜、春萝卜类型;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萝卜应选择耐热、抗病毒病和其他主要病害能力强的专用品种,而且应注意控制播种期。
早春栽培花椰菜应选择中熟或晚熟的春季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早熟品种就会出现“早花”现象;秋季宜选择早熟的秋生态型品种,如果选择春生态品种就会造成花球出现晚,甚至不出花球。
收获时彻底清除病株根系在蔬菜采收时,要将植株拔出干净,不要让大量根系留在土壤中。
在拔园之前要先将土壤浇水,二三天后再将植株拔出,否则会有大量根系残留在土壤中。
因为病毒病属于系统病害,根系中可能病毒病菌源存在,虽然病毒病不是通过土壤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