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原理论文

合集下载

间壁式换热器论文

间壁式换热器论文

间壁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更加广泛。

由于生产规模、物料性质、传热要求等各不相同,换热器种类很多,但根据冷、热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基本上可分三大类即:间壁式、混合式和蓄热式。

在三类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应用最多。

本文主要从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原理、传热强化等方面的阐述,对间壁式换热器加以了解。

Heat exchanger is chemical, petroleum, power, food and other general equipment, many industrial departmen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Heat exchanger in chem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can be used as a heater, cooler, condenser, evaporator and reboiler, application more widely. Due to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material properties, heat transfer requirements each are not identical, such as heat exchanger is a lot of more phyletic, but according to the cold and hot fluid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of heat exchange basic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namely: wall, between hybrid and regenerative. In the three kinds of heat exchanger, most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ypes, principle of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transfer strengthen, try to understand to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关键词:类型、原理、传热强化1.综述间壁式换热器特点间壁式换热器的特点是冷,热两流体被一层固体壁面(管或板)隔开,不相混合,通过间壁进行热交换。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换,交换原理贯穿于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在经济领域,交换原理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通过买卖交换实现资源配置和价值实现;在人际关系中,交换原理是人际交往的基础,通过互相帮助和支持实现共赢;在科技领域,交换原理是知识和技术的传播方式,通过交流和合作实现创新和进步。

现代交换原理的核心是价值互换,即一方提供一定的价值,另一方也提供相应的价值,双方达成交易。

这种交换不仅体现了个体之间的互助互利,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在市场经济中,供需关系决定了价格和价值的交换,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人际关系中,互相帮助和支持的交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友谊;在科技领域,知识和技术的交换促进了创新和发展。

然而,现代社会的交换原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市场经济中,交换可能会受到信息不对称、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的影响,导致资源配置不够有效和公平;在人际关系中,利益冲突和信任缺失可能导致交换关系的破裂;在科技领域,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可能阻碍交换和合作。

因此,现代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交换机制,促进交换的公平和有效。

在市场经济中,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防止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在人际关系中,需要加强沟通和信任建设,促进互相理解和支持;在科技领域,需要加强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和合作,促进创新和发展。

总之,现代交换原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影响着经济、人际关系和科技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交换机制,促进交换的公平和有效,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命的意义议论文素材摘抄高中

生命的意义议论文素材摘抄高中

交换原理程控交换机
交换原理是指程控交换机通过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转发,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的工作原理。

程控交换机通过在输入端口进行数据接收与处理,采用查找表或算法进行转发决策。

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根据数据包头部的目的MAC地址查找对应的输出端口,并将数据包转发到该端口上,从而实现了数据的交换和传输。

在交换原理中,交换机的内部存储器负责缓存和转发数据,确保数据包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传输。

交换机还可以实现对数据包的过滤、分类和优先级处理等功能,以保证数据能够按照预定的规则进行传输。

通过交换原理,程控交换机能够实现快速、准确地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交换原理还具有分布式和并行处理能力,能够支持多个数据包同时进行处理和转发,进一步提升交换机的性能。

总结来看,交换原理是指程控交换机通过处理和转发数据包,实现设备间数据交换的工作原理。

通过交换原理,交换机能够高效、准确地将数据包从一个端口转发到另一个端口,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

毕业论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cl-的研究

毕业论文-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cl-的研究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Cl-的研究1 实验目的及任务分工1.1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确定离子交换树脂对总Cd2+、Cl-的最佳去除条件(树脂投加量、底物浓度、pH);(2)掌握使用火焰原子吸收仪测定溶液中Cd2+浓度的方法;(3)掌握使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溶液中Cl-浓度的方法;(4)通过综合实验增强自身的实设计、验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1.2 任务分工本实验由杜月文、宋立晖共同完成。

杜月文负责探究使用201×7(7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溶液Cl-的最佳条件(树脂投加量、底物浓度、pH)、去除率;宋立晖负责探究使用001×7(732)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溶液Cd2+的最佳条件(树脂投加量、底物浓度、pH)、去除率。

2 实验原理2.1 201×7(7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201×7(7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原牌号717#,相当于国外牌号,美国:Amberlite IRA-400;日本:Diaion SA-10A,是在苯乙烯—=乙烯苯共聚交联结构的高分子基体上带有季胺基[-N(CH3)3]的离子交换树脂,其碱性相当于一般季胺碱,在酸性、中性甚至碱性介质中显示离子交换功能。

执行标准:GB13660-92,具有机构强度好、耐热性能高等特点。

主要用于纯水制备、高纯水制备、废水处理、生化制品提取。

树脂主要参数如表1 所示:表1 201×7(7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性能参数 序号 指标名称指标 1 含水量%42-48 2 全交换容量(mmol/g 干) 3.6 3 湿视密度 (g/ml) 0.66-0.75 4 湿真密度 (g/ml) 1.06-1.11 5 粒度(0.315-1.25mm) ≥95 6磨后圆球率%≥952.2 离子交换原理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类具有离子交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热交换器是工业中常用的换热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流体间的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或加热介质,以达到冷却或加热的目的。

热交换器具有体积小、传热效率高、操作安全稳定等优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制药、石油等行业。

本论文以热交换器设计为主题,对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传热原理及设计方法进行探讨,并通过实例分析热交换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首先,本论文将介绍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

热交换器通常由两个流体管道组成,分别为工艺流体管道和冷却/加热介质管道。

工艺流体通过热交换器时,与冷却/加热介质实现热量传递。

热交换器的结构包括壳体、管束、进出口管道等部分。

其中,壳体用于容纳工艺流体和介质,保证流体不泄露;管束则是工艺流体和介质进行传热的关键部分。

接下来,本论文将讨论热交换器的传热原理。

热交换器的传热原理主要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固体介质的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而辐射则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的方式传递。

在热交换器中,这三种传热方式同时存在,但其相对重要程度取决于热交换器的工况和设计要求。

最后,本论文将介绍热交换器的设计方法。

热交换器的设计涉及到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流体流速等参数的确定。

设计时需要考虑工艺流体和冷却/加热介质的物性参数、流量要求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注意传热管道的材料选择、流体流动形式、管束的结构等因素对传热效率的影响。

根据热交换器的设计要求和工况条件,可以采用传热系数法、温度差法等不同的设计方法。

本论文以化工企业的换热器设计为例,详细分析了该换热器的结构、传热原理和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估。

通过分析,得出了换热器的传热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可靠的结论。

同时,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换热器传热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建议和措施。

总之,热交换器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换热设备,其设计与性能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本论文对热交换器的结构、传热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热交换器在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

现代交换技术总结篇一:现代交换技术论文加心得XX12356896XXXX 班下一代网络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

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orQ,又称为次世代网络。

主要思想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整合现有的市内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基础上(统称Fmc),增加多媒体数据服务及其他增值型服务。

其中话音的交换将采用软交换技术,而平台的主要实现方式为iP技术,逐步实现统一通信其中voip将是下一代网络中的一个重点。

为了强调iP技术的重要性,业界的主要公司之一思科公司(ciscoSystemS主张称为iP-nGn 在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发明了电话机后,电话网,也就是以音声传导为目的的回线交换技术被使用至今。

相对于它,数据通信为主要目的的基于英特网的信息通信,分组交换通信也渐渐被使用。

至2000 年为止,第1代以音声为主的网络通信量占有优势。

而现今,因数据通信大量增加的原因,更佳节省费用的并同样可以支持音声传送的分组交换传送通信网络渐渐被使用。

音声通信与数据通信相结合的一元化信息传送的第2代网络被赋予运用。

因特网与电话网相比,简单性与安全性是一个弱点。

于是,集合了ip 网络的长处的下一代通信网络nGn出现了。

网路除了以上说的电话网,ip 网络以外,也包括播放网。

以nGn为基础的流媒体服务和播放服务也在被标准化,融合了前两者网络的”通信与播放的融合网络” 也正2在被开发中。

20XX年,中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

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传感网在国际上又称为”物联网”,这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

程控交换机论文

程控交换机论文

前言目前,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较快。

在交换方面由于信息传输高速化、宽带化的需求,以十分复用技术为基础的各个领域,如因特网、IP电话和NGN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光通信技术是通信进一步发展的热点。

但以电路交换技术仍是当前通信的主要交换技术。

因此学习和了解程控交换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本论文主要说明“数字程控交换技术与应用”它的内容包括七章,第一章现代通信网:包括,现代通信网概述:电话网,内容涉及电话网的组成、结构、编号计划、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的相关内容;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撑网;信息网的发展,介绍了现在网络的发展方向和现在正在发展的NGN网络;第二章程控交换概述:主要介绍了数字交换机的组成分类、特点和功能等;第三章数字交换网络:主要介绍了数字交换原理、T接线器的原理;第四章程控数字交换机接口:主要介绍了ZXJ10交换机各个组成模块的单板(从硬件、原理到功能);第五章 ZXJ10交换机系统结构:主要介绍了ZXJ10系统组成、系统模块、系统软件、ZXJ10的系统特点、ZXJ10系统组网和各模块配置的单板接口;第六章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主要介绍了呼叫处理过程、状态迁移图、ZXJ10交换机的呼叫流程;第七章中继与局间信令系统:主要介绍了ZXJ10中继接口、基本概念、中继接口数据配置、中继接口管理、信令和信令系统、中国No.1信令系统、ZXJ10 No.1信令系统、No.7信令系统、信令网、ZXJ10 No.7信令系统、ZXJ10 No.7信令系统数据配置和ZXJ10 No.7信令系统管理;通过本论文能使读者更加了解交换技术的原理,了解整个电信网的需求,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现代通信网在信息化社会中,语音、数据、图象等各类信息产品的流动是基于以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系统的骨干通信网为传输基础,由公众电话网、公众数据网、移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等业务网组成的高速信息通信网,逼供内通过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延伸到全社会的每个地方和每个人。

华为CC08交换机实训论文

华为CC08交换机实训论文

实训报告系(部、中心)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同组人员课程名称电信网络管理与应用实训题目名称状态查询及监控起止时间成绩指导教师签名C&C08交换机状态监控及查询一、实验目的了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按照模块.机框,单板的顺序进行数据配置。

并且了解程控交换机对各个部分的工作状态的查询功能和监控功能。

二、实验器材1、程控交换机。

2﹑实验用维护终端。

3﹑程控交换机(已经正常运行,可以打通本局电话,TUP及一号中继数据配置正确)。

4﹑电话机若干5﹑实验用维护终端若干三、实验内容说明了解C&C08交换机,按照“多网并存、互联互通、保护投资、平滑过渡”的思路,有力地支持电信网向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方向发展。

C&C08 提供符合ITU-T标准的ISDN、PHI、V5等各种接口,具备完善的信令系统,集交换与传输、有线与无线、窄带与宽带于一体,具有开放的通信平台,全方位地支持新国标要求提供的PSTN业务、ISDN业务、Centrex 业务、IN业务以及其它新业务,适用于端局、汇接局、关口局、长途局和国际局。

C&C08交换机可提供丰富的PSTN、ISDN业务并且可提供个性化的集团用户行业化解决方案。

已经服务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主要地市2000多万集团用户。

采用C&C08交换机有利于运营商赢得用户、赢得竞争。

C&C08 系统容量可从256用户平滑扩充到80万用户线或24万中继线,C&C08 采用话务分散控制结构,交换模块内部采用分级分散群机控制技术,模块内部通信采用内存映射技术,加上大量使用大容量内存和高性能CPU,使C&C08 系统的BHCA值达6000K。

十万中继只需9个机柜,全光口功耗只需8.2KW,占地面积3.95平方米,远远低于传统交换机(一)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图(二)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原理论文论文题目:综述No.7信令系统学院: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通信工程摘要本文概述了信令系统以及No.7信令系统的定义、特点,介绍了NO.7信令系统基础结构的总体安排和分层组织,并举例说明了NO.7信令系统的相关应用。

关键字:No.7信令系统分层组织OSI模型ISDN引言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经常会打电话。

当拿起送受话器的时候,话机便向交换机发出了摘机信息,紧接着我们就会听到一种连续的“嗡嗡”声,这是交换机发出的,告诉我们可以拨号的信息。

当拨通对方后,又会听到“哒-哒-”的呼叫对方的声音,这是交换局发出的,告诉我们正在呼叫对方接电话的信息……这里所说的摘机信息、允许拨号的信息、呼叫对方的回铃信息等等,主要用于建立双方的通信关系,我们把用以建立、维持、解除通信关系的这类信息称为信令。

第一章信令系统1.1什么是信令系统在电话的接续过程中除了话音信息外,还需要一些附加的控制信息,如交换机之间有关呼叫建立、拆线以及设备运行等信息,这些信息在电话网中便叫做信令(S~na1)。

信令传送所必须要遵守的协议和规约就是信令方式,为了完成信令的传递与控制所实现的功能实体称为信令设备,信令方式和与其相对应的信令设备构成了信令系统。

信令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户以及通信网中各个节点相互交换信息的共同语言。

信令按其工作区域分为用户信令和局问信令。

用户信令是用户和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局间信令是交换机之间的信令,局闻信令按其传送方式可以分为随路信令和共路信令。

随路信令是信令和话音在同一通路上传送,共路信令则是在一条信道中用带有标号的消息来传送信号信息的一种方式。

1.2信令的基本类型1.2.1 按信令的作用区域划分(1)用户线信令:这是在用户话机与交换机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

(2)局间信令:这是在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局间中继线上传送的信令。

用来控制呼叫接续和拆线。

当通信嘲内使用不同制式的交换机时,局问信令必须满足各交换机之间“对话”的要求,因此,局域信令要比用户线信令复杂得多。

1.2.2 按信令的功能划分(1)监视信令:它的功能是反应用户线或中继线的状态变化。

用于用户线的监视信令又称为用户线状态信令;用于中继线的监视信令又称为线路信令。

(2)选择信令:选择倍令是由主叫用户发出的被叫用户号码,即被叫的地址信息,所以选择信令又称地址信令,这是交换机进行选择和接续的依据。

(3)音信令:这是交换机通过用户线发给用户的各种可闻信令,包括拨号音、忙音、振铃信号、回铃音、催挂音等。

(4)维护管理信令:这类信令仅在局间中继线上传送,在通信网的运行中起着维护和管理作用,以保证通信网能有效地被使用,接续能可靠、顺利地进行。

1.2.3 按信令传输方式划分局间信令按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随路信令:随路信令是使用话音信道传送各种信令。

换言之,信令和话音在同一条通路中传送。

中国NO.1信令即是随路信令系统。

(2)共路信令:共路信令方式将信令和话音分开,信令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传送,所以这是一种公共信道信令方式。

NO.7信令系统信令即为共路信令系统。

第二章No.7信令系统的定义2.1 No.7信令系统的定义No.7信令系统信令是一种局间的数字共路信令。

在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中,信号信息可以是与一群电路有关的信号信息或是用于网路管理的其他信息,因此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实质上是电信网中各个处理机之间用作传递信息的专用数据通信系统,而No 7信令网作为通信网的支撑网也可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通信网。

2.2 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的特点NO.7信令系统信令方式是一种可用于国际国内和专用通信网,具有多种功能的新型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于SPC组成的数字通信网;(2)可以满足目前和将来通信网中呼叫控制、遥控和维护等信息在处理机间进行事务处理的传递要求;(3 )提供可靠的信息传递方法,确保信息正确的顺序传递+既不丢失、也不重复和颠倒。

在有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的程控交换机中我们可以享受各种特服功能,其中包括主被叫号码的识别、遇忙回叫、呼叫等待、免打扰、闹钟服务、恶意呼叫追查、三方通话、会议电话等。

No.7信令系统信令系统还能在通信网中传送呼叫控{6j、统计、计费及其他维护管理信息,适合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智能网等新业务的使用。

第三章NO.7信令系统基础结构的总体安排NO.7信令系统是专门为配合ISDN而设计的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公共信道信令系统靠消息的控制安排好通过通信网的路由去执行呼叫管理功能(建立、维持和终结)和网络管理功能。

这些控制消息由一些短字块或短分组构成,虽然被控通信网是电路交换网,但是,控制信令总是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的。

这实际上是把一个分组交换网叠加在电路交换网的上面,对电路交换网实施操作和控制。

NO.7信令系统定义出在分组交换网上执行的各种功能。

对硬件实现过程并没有任何具体的限制。

譬如说,NO.7信令系统的所有功能都可以作为电路交换节点的附加功能加以实现。

把只用来承载控制分组而不承载电路的交换点分离出去。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电路交换节点仍需实现NO.7信令系统的部分内容,让它们把控制信令接收下来。

上面谈到的NO.7信令基础结构是按把各种功能组织好、构成分组交换网的思路来讨论的。

当然,也可按NO.7信令系统所规定的协议结构来办理如同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一样,NO.7信令系统的标准布署也是一个分层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协议结构由4层组成。

底下的3层总称为消息传递部分(MTP),提供让消息可靠地通过NO.7信令系统信令网的无连接(数据格式)业务。

最低的一层为“信夸数据链路层”(对应于OSI模型的物理层),它与信令链路的物理特性和电特性相关联(其中包括信令转移点(5TP)之间的链路、STP与信令点(SP) 之间的链路以硬SP之间的控制链路)。

稍高的一层为“信令链路层(对应于OSI模型的层2 数据链路层),属于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提供让数据可靠地越过一条信夸数据链路的序列性传递。

MTP的顶层被看成是信令网层(或信令网功能),提供让数据从控制源越过多个STP割控制目的点的路由安排。

不过,把MTP的这3层合在一起,并不能提供OSI的层l~3层所规定的垒套功能和全套业务,特别是在定址业务和“面向连接”业务的领域由。

为此,在NO.7信令系统的1984年版本中,把一个归属于层4的额外模块添加上去,称为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

SCCP与MTP台在一起。

看成是网络业务部分(NSP)。

各种不同的网络分层业务由sCCP米定义,籍以满足NSP fI匀各种用户。

NO.7信令系统剩余的模块都放在层4,构成NSP的各种用户。

NSP只是一个单纯的消息传递系统,由那些剩余部分来处理消息的实际内容。

这就是说,依靠电话用户部分(TUP)去响应用户加在电话机上的动作。

TUP控制着信号去处理电话呼叫的建立、维持与终结。

由ISDN用户部分(ISUP)提供ISDN所需的控制信令,对ISDN 用户呼叫及其相关功能进行处理。

操作应用与维护部分(OA&M )规定好各种与操作维护有关的网络管理功能和消息。

第四章NO.7信令系统基础结构的分层组织靠OSI模型的应用,NO.7信令系统同样属于分层结构体系,其中有:1.信令数据链路层信令数据链路是专为NO.7信令系统业务量效力的全双工物理链路。

NO.7信令系统在64 kb/s数字链路上使用最为理想。

不过,CCITT建议准许使用电路交换连接的低速数据链路和使用带调制解调器的模拟链路,也准许使用卫星链路。

2.信令链路层信令链路层的目的在于把有潜在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变为可靠的数据链路。

这种可靠性意味着:(1) 序列化:数据的各个字块以同样的发送顺序加以传递(2) 流量控制:接收机有能力调整数据被发进机发送的速率。

这就能保证数据的字块在传递后不会困缓冲器溢出而导致丢失。

(3) 差错控制:数据的全部待发字块没有丢失或重复地被传递出去。

NO.7信令系统信令链路层采甩类似千众所周知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及其变体(例nLAP—B)的同样原则,只是在格式和某些过程上略有差异。

3.信令同层信令网层包含那些与消息处理和网络管理有关的功能,消息处理功能分成8类。

即:(1) 消息鉴别:确定消息是在目的点还是被转发到另一个节点。

如果是目的点,就把效据单元传递到消息分配功能,否则,就传递绐消息路由功能。

(2) 消息路由:选择确定信令链路是否已用来转发消息。

这个消息已从鉴别功能收到威者已从本地的层4实体收到。

(3) 消息分配:确定出消息需发往哪个用户部分。

选种判别是以业务指出符的分析为依据的。

对一个给定的消息源一消息目的点来说,可能有几种变通的路由。

这些不同的路由实际上就是若干不同的内部虚电路。

一般情况,所有与一个单一呼叫有关的控制信号会沿着同一路由前进,送就能保证它们有序列地到达。

不过,MTP 需要把业务量均匀地分配好。

如果用户部分把路由选择从一个呼叫变化到另一个呼叫,这种要求就能得到满足。

信令网层的另外一项功能就是信令网管理功能。

这项功能的主要目的是克服链路的劣化(失效或拥塞)。

其功能涉及到每条链路的状态监视、为克服链路劣化而办理的路由变更、把这些路由向受影响节点的移交以及因链路失效而丢失的消息的恢复。

NO.7信令系统的目标是让任何一条路由每年的不可用率不超过10min 此项目标靠链路的冗余度和动态,的将fI1选择束达到。

这种对网络部管理所怍的强调是非常罕见的,其他所有的网络协议对网络管理在实质上鄂没有提及。

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可把网络管理的各种细节留给电信企业,让它们寻求最经济的方案,对用户期望与技术先进性两者的变化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但是,强调网络管理有下列充足理由:(1) 所规定的功能都是带关键性的。

网络控制信夸结构的性能影响到网络上的全体用户。

(2) 涉及到的各种网络都必须支承国际业务量。

某一个国家的信令系统的劣化都有超出其国界的影响。

因此,耍对国内网的可靠性程度达成若干国际性协议。

(3) 恢复和重建活动可能涉及多个网络(例如。

在国际呼叫时)。

如果No.7信令系统不包括失效和拥塞的恢复规程,各个公众网的管理就必须与其他的许多网络缔结双边协定。

4.信令建接拉制部分(SCCP)信令网层并没有配备OS r模型为网络层所宣示的各种路由选择与寻址能力。

譬如说,其消息分配功能只能提供极其有限的寻址能力。

对于较新的用户部分应用,在节点上对消息的用户要有更为复杂的规定,这一点可以由SCCP来配备。

sCCP强化了MTP所提供的序列化无连接传输业务,满足了某些用户部分需要有丰富的无连接业务或面向连接业务在节点之网转移信令信息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