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合集下载

浅析玉米雄性不育化育种及生产应用

浅析玉米雄性不育化育种及生产应用

M 等四种 S 型胞质不育杂交种; 永玉我国主栽的三大作物之一, 每年的播种面积 种; 冀玉 9 号的 R 型、Bb 型、Es 型、21A 型等四个 C 型
经 天
在上亿公顷。玉米是异花授粉作物, 利用杂种优势可大 不育杂交种。
地 幅度地提高单产, 故目前杂交种 (单交种) 的应用率达 2 不育系在制种方面应注意的事项
2 小麦冻害的原因
小麦发生冻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即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1 自然因素 一是冬前气温偏高, 2004 年 10 月上旬至 12 月上 旬全国有效积温比常年偏高, 其中 11 月上旬和 12 月中旬分别比 常年同期偏高 4~5℃, 导致部分小麦生长过快, 阶段发育提前, 未经 抗寒锻炼, 抗冻能力较弱。二是刚进入越冬期即遭受大幅度、大范 围的持续低温。 2.2 人为因素 一是播种过早, 且大多数为春性品种, 如在黄淮麦 区种有大量郑麦 9023。这是因为许多农民为了早点出去打工, 或担 心小麦晚熟会找不到收割机, 于是这部分农民早早就把小麦种完
“三效利用”模式, 即用不育杂交种作为受体, 优质(高油) 秆作物应适当早播, 并加强 管 理, 以 便 玉 米抽 雄 的 高秆
玉米杂交种提供花粉, 这样获得的 F2 代商品玉米, 既可 作物的株高超过玉米的高度。
利用花粉直感效应提高籽粒的含油量, 又可同时利用不 2"2 父、母本的错期播种 不育系的父母本花期相遇
育杂交种和双交种, 从两方面提高商品玉米产量。
是制种成败的关键, 它影响的严重程度高于常规种, 如
1 不育系的分类
花期不遇, 将会颗粒无收。在大面积制种前, 一定要先进
从遗传学角度看, 不育系类型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 行小面积的错期试验, 春播区最好计算叶龄指数, 夏播

第10章 雄性不育

第10章 雄性不育

因此,孢子体不育的特点是:不 育系与恢复系杂交时,所获得的杂种 一代,花粉全部正常,结实也全部正 常,但杂种二代因不育基因分离重组, 将有不育株产生。
当孢子体中带有可育的细胞质基因N 或核Rf时,不论配子体(花粉)的基因是 Rf或rf,这种花粉都是正常可育的。不育 系与纯合的恢复系杂交所得到的杂交种F1 是正常雄性可育的,F1自交的F2群体中的 植株产生3∶1或9∶7或15∶1 的育性 (可育∶不育)分离。
第一季高不育系混合种子自交种子有标记无标记恢复系具有显性标记杂交苗用于大田用于制种高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示意图90二核不育系的选育和利用1核不育系的选育将适宜做不育系的品种进行诱变处理在其后代群体中可获得核不育株核不育株经与原品种杂交杂种表现可育收获其种子种植成群体单株间将会出现不育和可育的分离该群体自由授粉在不育株上收获种子后代又呈现不育和可育分离几代后分离比例将稳定为11
(1)诱导育性转换的主导因子是光和 温。根据光温作用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光照长度是决定育性转换的 主要因子,温度只起协调作用,称为光敏 型核不育 。这类型包括长光不育、短光可 育和短光不育、长光可育两种。
第二类,育性受控于幼穗发育敏 感期的温度,光照长度基本不起作用, 称为温敏型核不育,这类型包括高温 不育低温可育和高温可育低温不育两 种。
2、配子体雄性不育
配子体雄性不育是指不育系花粉的育 性受配子体本身基因型控制的这一类型的 雄性不育,配子体基因为不育时花粉表现 不育,配子体基因为可育时花粉育性表现 正常。
因此,配子体不育的特点是:不育系与恢复 系杂合所获得的杂种一代,花粉有二类(不育与 可育),而且各占1/2。即子一代的花粉只有半 数左右是正常的,但是它并不影响结实,子一代 的结实率全部正常。由于子一代带有不育基因的 花粉败育不参加受精,因此子二代配子有两种基 因型(Rf Rf、Rf rf)存在,但都结实正常,没 有不育株出现。

玉米“三系”利用的方式井说明原理实验

玉米“三系”利用的方式井说明原理实验

玉米“三系”利用的方式井说明原理实验玉米的“三系”利用方式是指利用玉米雄性不育系、玉米雌性不育系和玉米兼性不育系三个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杂交育种,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一、玉米雄性不育系:玉米雄性不育系是指雄蕊发育不完整或无法正常产生花粉的玉米品种。

这是采用B核型(雄性不育核型)和受精不完全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杂交育种的基础。

玉米雄性不育系植株的雄蕊缺乏花粉或花粉过早消失,从而无法自交或与其他玉米品种进行杂交。

雄性不育系通过B核型的引入,使其在正常外界环境下无法产生结实花粉,但在特定环境下(通常为高温、接种特殊接种剂等)可以产生结实花粉。

这种不育系通过与另外一种玉米品种杂交,雌蕊可以获得来自供给花粉的异源基因座,以产生结实子代。

二、玉米雌性不育系:玉米雌性不育系是指无法正常产生受精卵或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的玉米品种。

这种不育系的特点是具有一对特殊的染色体,称为T核型(雌性不育核型),可通过T核型基因进行连锁和刻画。

玉米雌性不育系通过与另一种具有特定的抗性和雄性不育染色体(如B核型)的玉米供体品种杂交,通常结合染色体的非均等亲和和连锁着丝粒异位进行基因筛选和召回,来实现雌蕊对花粉的炉壁保持和排斥。

这种不育系通常需要人工授粉。

三、玉米兼性不育系:玉米兼性不育系是一种既具有雄性不育特性又具有雌性不育特性的杂交种。

这种不育系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下,既不能产生结实花粉,也不能受精形成结实子代。

兼性不育系的特点是具有B和T 核型基因,可以同时表现出雄性和雌性不育,以及自交后代的雄性和雌性恢复。

“三系”杂交玉米利用的关键原理是利用不育核型或抗性染色体进行杂交,将两个雄性不育系通过配对,其中一个带有B核型,另一个带有T 核型,以产生具有雄性不育基因且能结实的种群。

这种种群再与具有T核型的抗性品种进行杂交,以产生雌性不育系。

最后,将雌性不育系再与另一具有B核型或雌性不育的供体品种进行杂交,通过杂配来产生杂种。

这样,就可以通过“三系”杂交玉米方法培育出具有优异性状的杂种玉米品种。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植物生殖过程中,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对种内杂交和品种改良至关重要。

雄性不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会大大地限制产量、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因此,正确鉴定和利用与植物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是育种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一、植物雄性不育的原因植物雄性不育的原因主要有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主要涉及花药发育的异常、花粉形成与释放的异常,以及花粉和胚囊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异常等。

环境因素包括化学成分、温度、光照和水分等。

二、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鉴定科学家和育种专家可以通过遗传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与植物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

首先需要筛选出具有雄性不育性状的材料,并通过遗传分析确定其杂交类型。

在家族谱中找到了负载雄性不育等位基因的行的位置后,就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一步鉴定。

现代遗传学手段中有许多识别单个基因等位的技术,比如RAPD、AFLP、SSR、STS等分子标记。

利用这些分子标记,我们可以精确地筛选出与植物雄性不育相关的基因等位,进而为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三、植物雄性不育和育种中的应用植物雄性不育固然会给作物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的影响,但许多学者和种植者都利用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创新。

在对品种改良和杂交育种的研究中,植物雄性不育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源和手段。

在品种改良方面,利用雄性不育因子组合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优异互补作用,能够大大地增强杂交种的优势,从而显著地提高产量和的商业价值。

在杂交育种方面,利用雄性不育基因能够更好地调控花药和花粉发育,增加杂交与纯合种之间的间隔,从而构建出适合育种目的的新品种体系。

四、结论总之,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为育种研究中的品种改良和杂交育种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方式。

对于植物生殖的研究,我们应该结合生态、分子、遗传、生理等课题,探索其本质,并深化其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培的比较的分析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培的比较的分析

摘要承联是入类矮主要翡粮食佟耪之一,汉次予奎麦,{筵赛上约骞一半靛天墨叛稻米为主要食粮。

目前,人El不断增长,可利用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导致粮食问题的艰巨性。

因此,发掘、谢造新煎基因和稀质资源迸行品种改琵疑提高粮食产量黧得尤为震要。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增加稻谷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水稻生产上,主要利用杂种优势的三系法秘二系法。

纛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在用于杂种生产时,一般要设鬣两个隔离医,鄄繁蔟医秘杂交制耱区,耱予生产成本裹,显叁予傺持系憋漫杂、遐纯等影响到不蠢系的纯度,进而影响到制种的质爨。

二祭法通常采用两个系,即部分不肖系和恢复系,而不用保持系,毽:系法巍于区努杂交耱_耧宣交静对困难较大,犬瑟积推广弱翅受弼了限秘。

近年来,由于水稻光温敏不育材料的研究,二系法可望很快用于大面积嫩产,假值得特别注意的怒光温敏不育材料由于光照或温泼的改变,能导致育性的转换,在用于犬面积生产用秘时就潜在羞一定的煞险。

,。

、.……’、、≈檄验正悬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量系法基础之上,以花药_花粉培养为手段,通过,、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豹筛选试验眈较研究永稻雄性不宵系和保持系的茬异性,为提纯复壮不育系移保持系提供试验依擐。

同时,对水稻雄性不肖系和僚持系的幼嫩花粉进行成熟培养,以探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育浆和保持系幼嫩花粉成熟培养的麓异性及其培养成热翦霹戆性,为遴一步磺究不旁系莼粉豹黢弯过程及兹粉弯缝转换豹物矮基磷掇供参考秘思索的方向,从而为三系向二系转变和谶一步提高不育祭的不育率和不肖度来提高杂种Ft鹃杂释缝度提供灌论蔽攥和行之有效静途径。

既井,秘嫩花耪成熟培养瞧为多}源基嚣静孕入提供了一种避想而又简捷的遗传转化系统。

本安验以三套籼型水稻(丑.32A、越.32B,G46A、(N6B,D62A、D62B)为材料,采用花药壤养要影响因索(1)在磷究水稻雄性不旁系秘保持系花壤效果戆_燕受基因壁、花蓊接释密度、基本培券基、KT浓度和肖机附加物等因素的影响。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作者:朱云川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18期蔬菜育种对品质与抗逆性育种十分重视,优秀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不断创新成为焦点问题。

自身杂交的优势比较显著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特点,自交不亲和系以及雄性不育系是选育杂种一代的方式。

十字花科选取雄性不育系为母本做出杂交育种能够有效增强杂种优势的应用范围,减少种子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以确保杂交种子的纯度与质量。

比较优良的杂种其一袋就可以增加很大的产量,也可以提升其品质。

1、主要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在杂交育种上的应用①萝卜雄性不育应用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其进行改良获得Ogu CMS,并应用至十字花科蔬菜。

国内研究人员曾于美国引入改良品种Ogu CMS材料,通过甘蓝自交系与青花菜自交系做出转育,获取回交后代,通过转育获得回交后代,低温环境下,叶片不存在黄化现象产生,不育花无异常问题顺利开花,雌蕊无异常现象,结实性稳定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全新进行改良的Ogu CMD尽管对黄化与蜜腺问题做出一定的解决,不过对于抗病性、胞质负效应以及种子生产量等方面还存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并未获得推广应用。

改良之后的胞质不育性应用至油菜种植,研究人员通过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针对甘蓝型油菜萝卜,能够有效解决胞质不育材料存在的遗传问题。

并成功获得全新优秀品种,并在一定的种植,产量较纯系相比提升明显。

国内研究人员通过以特定萝卜品种当作雄性不育系,采用选定的优良品种当作转育亲本,进行回交转育,得到不育株率全部的不育系品种,并培育出全新组合品种,位于生产中获得应用。

②白菜雄性不育应用白菜属于异花授粉作物,杂种优势特点显著,优良组合较常规品种获得良好的增长效果,仅需较短时间就可将大部分线性耐病性等基因有效转接至F1杂种之中,白菜的应用位置为F1的营养器官,无需育性恢复基因即可应用至生产。

甲型当作基础母本,同乙型进行有效杂交,后代样本中能够获得雄性不育系,培育获得乙型两用系,其当作母本,万泉青帮可育株作本样本,对其采取测交,培育获得甲型两用系,并对两种全新品种可育株采取测交,培育获得大白菜细胞质核基因雄性的不育系品种。

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精品

水稻雄性不育系鉴定 精品


3、镜检
将制好的玻片,置于100倍显微镜下仔细 观察。每片各选择有代表性的视野2—3个观察 花粉粒的形状和染色反应,按下表的标准,数 计每个视野内各类型花粉粒的数量,
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
项目
花粉形状
典 败 型
不 规 则形
圆败型
圆形
染败型
圆形
蓝色或染 色不均匀
不结实
正常 可育
圆形
蓝 黑 色
实验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教学内容
1、实验目的与要求 2、实验内容 3、实验材料及用具 4、实验方法与步骤 5、作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实验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 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 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实验内容



(一)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 的识别 (二)水稻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 (三)水稻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70—94
>95
100


(三)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在不育系中选择刚抽穗但尚未开花的稻穗 10 个, 套上羊皮纸袋,用回形针固定让其自交结实。 15 天后 取掉纸袋,分别统计其自交结实情况。凡套袋的株 (穗)只要有一粒结实的就为结实株(穗)。

计算不育株(穗)率和不育度。


根据不育度,确定不育度等级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或恢复系)的生长 植株,扩大镜、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 片、回形针、羊皮纸袋、标签、吸水纸,1% I-KI 溶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 的识别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

作物雄性不育性在育种中的应用概评秦太辰【摘要】概述总结了作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别与遗传特点。

雄性不育性的遗传机理涉及细胞质遗传的现象,目前已初步探明玉米C群不育系的胞质基因可能是atp6-c,芝麻不育胞质基因拟为atpA。

雄性不育化杂交种在实践中主要应用于玉米、水稻和蔬菜中。

尽管现有近交理论、DNA甲基化效用、水稻胞质与核不育系遗传等理论提出,雄性不育化育种的基本理论尚需进一步探讨。

在雄性不育化育种技术上,要逐步解决难点作物,如小麦、荞麦、菜豆等的不育化育种问题。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ype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le sterility. The mechanism of male sterility is involved in cytoplasmic heredity. It has been initially proved that atp6 c and aptA are the cytoplasmic genes of maize sterile line C group and namie male sterile line, respectively. Male sterility hybrids are extensively applied in corp production, shuch as maize, rice and vegetables. Despite some theories were proposed, such as inbreeding theory, DNA methlation and genetics of rice cytoplasm male sterile line, the basic theories of male sterile breeding requests further study. This paper suggested to gradually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crop male sterile hybridization breeding in wheat, buckwheat and navy beans.【期刊名称】《生物技术进展》【年(卷),期】2011(001)002【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雄性不育化;细胞质遗传;不育化制种;DNA甲基化;杂种优势【作者】秦太辰【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杂种优势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自1902年发现植物雄性不育现象[1],迄今已百余年,直到20世纪20~30年代才应用于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初步掌握雄性不育系的植物学形态特征和花粉育性鉴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
雄性不育是指雌雄同株作物中,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

雄性不育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①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简称质不育型,表现为细胞质遗传。

②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简称核不育型,表现为细胞核遗传。

③核-质互作不育型,表现为核-质互作遗传。

无论植物的不育性是那种类型,它们都会在一定的组织中表现出来。

雄性不育系花粉的败育,一般出现在造孢细胞至花粉母细胞增殖期、减数分裂期、单抱花粉期(或单抱晚期)、双核和三核花粉期。

其中出现在单孢花粉期较为普遍。

雄蕊败育大概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花药退化型一般表现为花冠较小,雄蕊的花药退化成线状或花瓣状,颜色浅而无花粉。

(二)花粉不育型这一类花冠、花药接近正常,往往呈现亮药现象或褐药现象,药中无花粉或有少量无效花粉、镜检时,有时会发现少量干瘪、畸形以及特大花粉粒等,大多数是无生活力的花药。

(三)花药不开裂型这类不育型虽然能形成正常花粉,但由于花药不开裂不能正常散粉,花粉往往由于过熟而死亡。

(四)长柱型功能不育这一类型花柱特长,往往花蕾期柱头外露,虽然能够形成正常花粉但散落不到柱头上去。

(五)嵌合型不育在同一植株上有的花序或花是可育的,而有的花序或花则是不育的,在一朵花中有可育花药,也有不育花药。

作物雄性不育系则是具有雄性不育现象,并能将雄性不育性遗传给后代的作物品系。

我们都知道,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在很多植物由于单花结籽量少,获得杂交种子很难,从而是杂交种子生产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生产上应用,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简化制种的有效手段,可以降低杂交种子生产成本,提高杂种率,扩大杂种优势的利用范围。

因此,雄性不育在杂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农作物杂种优势主要是利
用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等三系配套。

一个优良的雄性不育系必须具备不育性稳定,且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农艺性状整齐一致,柱头外露率高,开花习性良好,以利提高制种产量。

作物雄性不育系的鉴定,一般采用植株形态、花粉育性镜检、套袋自交鉴定等方法。

三、材料仪器药品
1.材料水稻或玉米等作物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或恢复系的植株。

2.仪器用具扩大镜、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回形针、透明纸带、标签、吸水纸等。

3.药品试剂1%I-KI溶液。

四、方法步骤
(一)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植株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识别
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或恢复系〉进行逐行逐株地观察,比较株型、株高、分蘖、叶色、抽穗、开花时间、花药形态、颜色、开裂等情况和开颖角度等形态区别(表10-1,表10-2)。

断定其是否是不育系,并选择你认为区分最明显的3~4个性状填入表10-3中,以此证实观察结果。

若是利用盆钵植株展示的,则按盆钵上的编号,逐钵观察。

表10-1 水稻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植株形态比较
表10-2 玉米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植株形态比较
表10-3 根据观察结果鉴定作物的雄性不育性
(二)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
当前生产上利用的雄性不育系多属于核质互作的花粉败育类型。

败育花粉经I-KI染色处理,在显微镜下观察,按花粉粒的形状和染色反应可分为典型败育、圆形败育和染色败育型。

在镜检过程中,为更准确地鉴定各种类型的花粉,将不育系败育花粉的三种类型和正常可育花粉的特点列成表10-4。

表10-4 雄性不育系败育型花粉与正常可育花粉的比较
雄性不育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方法有:
1.形态鉴定
⑴取样分别从不育系、保持系或恢复系中随机选取即将开花的穗或花序2~4个,挂上标签,带回室内。

从中选择花药已伸长达颖壳或花蕾2/3的花朵3~4个,剥开内外颖或花瓣,从每朵花中取花药3个左右,做镜检制片。

⑵制片将花药分别置于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捣碎,滴上一小滴I~KI溶液染色,去掉药壁后,盖好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I~KI溶液,待镜检观察。

⑶镜检将制好的玻片置于100倍显徽镜下仔细观察。

每片各选择有代表性的视
野2~3个观察花粉粒的形状和染色反应。

正常花粉因有较多淀粉粒,遇I~KI呈黑紫色,不正常花粉则染色浅或不染色。

计数每个视野内不育花粉粒的数目,并按下式计算不育花粉的百分率:
不育花粉率=不育花粉粒数/总花粉粒数×100
2.染色鉴定
TTC染色法:TTC可用于检验花粉呼吸过程中脱氢酶的活性。

具有生活力的花粉中含有脱氢酶,它催化底物使脱下的氢与TTC结合,生成红色化合物甲醛。

因此,凡有生活力的花粉呈红色,生活力弱的呈浅红色,无生活力的不显色或成黄色。

⑴取样同形态鉴定。

⑵染色取已成熟尚未开花的水稻花粉5~10个,切断花药两端,放入小烧杯中,加0.2 %TTC溶液,使花药完全浸入反应液中,在30℃左右温度下染色30~60min。

⑶压片镜检取出花药,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压出花粉,去掉花药药壁组织,盖上盖玻片,镜检观察,取5个视野,统计着色花粉百分率。

凡花粉粒变红有生活力,染色越深生活力越强。

不育花粉率= 不育花粉粒数/总花粉粒数×100
最后根据不育花粉率(表10-5),判定花粉不育等级,填表(表10-6)。

表10-5 水稻花粉不育性分级标准
表10-6 水稻花粉育性镜检鉴定结果
(三)雄性不育系套袋自交结实性鉴定
套袋自交是鉴定育性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即在不育系中,选择刚抽穗或现花蕾而尚未开花的花序3个,套上牛皮纸袋,用回形针固定,让其自交结实,15d后,取掉纸袋,分别统计其自交结实情况。

凡套袋的株(穗〉只要有一粒结实就算为结实株〈穗〉。

再按公式计算不育株〈穗〉率和不育度:
不育株(穗)率= 不育株(穗)数/套袋总株(穗)数×100%
不育度= 不育花(朵)数/总花(朵)数×100%
最后根据不育度,确定不育度等级(表10-7、表10-8)。

将鉴定结果填入表(表10-9),并指出其不育株率和不育度等级。

表10-7 水稻不育系不育度分级标准
表10-8 玉米雄花育性分级标准
表10-9 不育系育性鉴定结果
五、实验作业
1.在不育系繁殖田或杂交制种田中逐行逐株地观察比较不育系与其保持系植栋的形态区别。

2.将不育系、保持系花粉进行育性镜检鉴定、不育系自交结实性鉴定,完成表,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3.还有那些鉴定花粉生活力的方法?其优缺点有那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