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

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

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 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

(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

(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日温为℃;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6℃,日温为17℃。

定性分析:水生藻类的采集使用浮游生物网,选择中上层水位,以“∞”字型来回捞取三分钟,将取得的40ml水样装入50ml带盖采集管内,捞取工作重复三次,并加入10ml3%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三天后,用常规方法在显微镜下进行种类鉴定,本次实验采用胡鸿钧和魏印心编写的《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中的分类系统对所检浮游植物进行分类。

定量分析:使用饮料瓶在中上水层采集水样1L,立即加入15ml鲁哥氏液进行固定,编号。放置约一周后,采用直接计数法,将加入鲁哥氏液的试剂用虹吸管抽去上层液体,浓缩至30ml左右,摇匀后迅速用移液枪吸取浓缩液。将计数板及盖片擦拭干净,并将盖片斜放在计数框上,注入样品,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盖盖玻片时,要求计数框内没有气泡,样品不溢出计数框。然后用装有电子目镜的显微镜在10×10倍下按视野法进行计数,每个样品做了七个平行实验,进行误差分析剔除两组相对误差较大数据后,对五组数据取平均值,最后换算出1L水样中浮游藻类的个体数。

计数方法:当待测细胞悬液中细胞均匀分布时,通过测定一定体积悬液中的细胞的数目,即可换算出每升细胞悬液中细胞的细胞数目。

计数时,压线细胞只计左侧和上方的。镜下偶见有两个以上细胞组成的细

胞团,应按单个细胞计算,若细胞团10%以上,说明分散不好,需重新制备细胞悬液。常碰到某些个体一部分在视野中,另一部分在视野外,这时可规定出在视野上半圈者计数,出现在下半圈者不计数。

分析方法:

二、研究结果

1、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

(1)定性分析结果:

经过观察所见的藻类有:

A、绿藻门双星藻纲鼓藻目鼓藻科棒形鼓藻属(图一);

B、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等片藻属普通等片藻线形变种(图二);

C、绿藻门双星藻纲鼓藻目鼓藻科新月藻属厚顶新月藻(图三);

D、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针杆藻属(图四);

E、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脆杆藻属钝脆杆藻(图五)

F、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衣藻属

G、硅藻门羽纹纲双壳缝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属

图一,植物体为单细胞,长圆柱形,色素体轴生,较狭,判断为棒形鼓藻属

图二,植物体由细胞连成带状的群体,壳面线形,末段呈钝圆形,判断为普通等片藻线形变种

图三,细胞为单细胞,中等大小,新月形,显着弯曲,腹部膨大,顶端背缘斜截和内壁略增厚,判断为厚顶新月藻

图四,细胞为单细胞,壳面线形,末端稍圆,色素体带状,位于细胞两侧,判断为针杆藻属

图五,壳面长披针形,两侧对称,中部膨大,两侧逐渐狭窄,壳面中部两侧无线纹,判断为脆杆藻属钝脆杆藻

(2)定量分析结果:

倒去上层清液后剩余液体体积为57mL。每次吸取进行计数。

数值低于15,为轻污染。其中,衣藻占明显优势,其次是钝脆杆藻。

2、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

(1)定性分析结果:

经观察所见藻类有:

A、蓝藻门蓝藻纲颤藻目颤藻科颤藻亚科颤藻属(图一);

B、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等片藻属普通等片藻线形变种(图

二);

C、黄藻门黄藻纲黄丝藻目黄丝藻科黄丝藻属(图三)

D、硅藻门羽纹纲双壳缝目桥弯藻科桥弯藻属膨胀桥弯藻(图四);

E、绿藻门双星藻纲双星藻目双星藻科水绵属(图五);

F、绿藻门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衣藻属(图六);

G、蓝藻门蓝藻纲念珠藻目念珠藻科鱼腥藻属(图七);

H、绿藻门双星藻纲双星藻目中带鼓藻科螺带鼓藻属螺带鼓藻(图八);

I、硅藻门羽纹纲双壳缝目异极藻科异极藻属窄异极藻(图九);

J、硅藻门羽纹纲双壳缝目舟形藻科舟形藻属放射舟形藻(图十);

K、硅藻门羽纹纲无壳缝目脆杆藻科脆杆藻属

图一,细胞短柱形,末端具帽状结构,内含物均匀且含颗粒,判断为颤藻属

图二,植物体由细胞连成带状的群体,壳面线形,末段呈钝圆形,判断为普通等片藻线形变种

图三,植物体为不分枝丝状体,细胞圆柱形,细胞壁由“H”形两节片套合而成,判断为黄丝藻属

图四,单细胞,壳面两侧不对称,明显有背腹之分,壳缝弯曲,色素体侧生,两端呈喙状,末端宽截形,判断为膨胀桥弯藻

图五,单列不分枝的丝状体,细胞圆柱形,色素体带状,螺旋状盘绕,判断为水绵属

图六,细胞卵形,细胞前端中央具乳头状突起,具一个大的色素体,判断为衣藻属

图七,单一丝体,细胞球形、桶形,藻丝等宽,判断为鱼腥藻属

图八,细胞长圆柱形,直,两端近圆形,细胞壁光滑,无色,每个细胞具一个色素体,周生,螺旋宽带状,判断为螺带鼓藻

图九,单细胞,壳面棒状披针形,两侧对称中央区略扩大,色素体侧生,判断为窄异极藻

图十,单细胞,两侧对称,壳面线形披针形,两端逐渐狭窄,末端狭,钝圆,放射舟形藻

(2)定量分析结Array果:

倒去上层清液后

剩余液体体积为

43mL。每次吸取进

行计数。

经计算得H= ,E=,判断该水质为中度污染,贫营养型,污染指数值低于15,为轻污染。其中,异极藻属占绝对优势,其次是衣藻属。

三、分析与讨论:

1、藻类作为水体中生命有机体的最原始生产者,其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会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般水体所受污染越严重,生物种类相对就越少,而特殊的耐污种类则生物量会有所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就是指其种群多样性的指标值,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其群落结构越复杂,稳定性越大,水质越好。反之,指数值越低,群落结构越简单,稳定性差,说明水体污染严重。

2、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衣藻常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较不流动的水沟、池塘或临时的积水坑藻类,污染指数值较高。硅藻在水体流速较快的区域,丰度小,底栖硅藻所占的比例大,反之,硅藻丰度大,浮游硅藻稍占优势。水温不但会影响硅藻的生长和呼吸速率,而且还会影响氧的溶解度。硅是硅藻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除作为细胞壁结构成分外,还参与光合色素合成、蛋白质合成、合成和细胞分裂等多种代谢和生长过程;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由于各种硅藻对盐含量的要求有显着的区别,在近岸水体中往往用硅藻作为含盐的指示生物。河岸( 库岸) 是藻类栖息之所,藻类大量附( 粘) 着在岸边;也是藻类繁衍之所,藻类产生和贮藏大量孢子,河岸( 库岸) 成为下一代藻类的“摇篮”。普通等片藻为油污染的指示种。针杆藻在贫营养水体中出现。硅藻主要生活在硬水中,适宜在偏酸性条件下生长。

水体中,种类间复杂的竞争性抑制使最具竞争力的种类或类群在当时当地占优势,一般在

贫营养和中营养程度的水体中,便于运动的、体积较小的硅藻较具优势。

3、从门的分类阶元上来看,总体上,兴隆山和萃英山处水质都属于轻污染、贫营

养型,水样中都是绿藻和衣藻占优势,但不同的是,萃英山处水温高于兴隆山处水温,因而绿藻比硅藻丰富,而兴隆山的是硅藻较绿藻丰富。

从采样点来分析,高尔夫球场池塘面积小,主要有水泥砌成,水中硅元素较多,是硅藻生长的重要条件。该处位于萃英山脚下,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水体不流动,水中物质得不到交换。定性实验中发现的新月藻原本代表水体清洁,鼓藻、舟藻、桥弯藻代表富营养,而衣藻属中营养藻类,总的说来,轻度污染。

云龙桥上游客来往不息,部分人随手将垃圾扔入溪中,另外,桥下水流尽管适中,但由于此次采样点选在了仙客休闲茶园前,远离溪流中心而靠近岸边,水体交换不明显,除了来自茶园的废水造成部分污染,还有大部分水中垃圾沉积在岸边,磷酸盐类、氮素等营养含量不少,藻类较丰富。桥弯藻原本代表富营养,但数量较少,总的说来,污染程度不高。

●致谢:

潘建斌老师、实验室各位小伙伴们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与生态》,科学

出版社

水利部水文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内陆水域常见藻类图谱》,长江出版社

丁蕾,支崇远,(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环境对硅藻的影响及硅藻对环境的监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 24,No 3

隋战鹰(广东教育学院,生物系,广东,广州) ,《浮游藻类与水质污染监测》,生物学通报 2002年第37 卷第8期

周仁超(湘潭师院,生物系)《五种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及观察》

●心得体会:

(1)在兴隆山处取样后经过4小时才固定,使得藻类结构和数量遭到破坏和影响,观察中,由于没调好光的原因,有些结构看得不清楚由于使用的电子目镜像素过

低,使得计数分析种类非常困难。用碘液染标本是为了让细胞更明显的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来,也可以杀死细胞,预防细胞游走。

(2)实验取得的某些藻类如水绵黄丝藻体型较其他种类大,在计数时,都不能采得,对定量实验、水质分析产生了一定的误差。

(3)在计数时未采用视野法,而是采用细胞计数法。因此为了合成一个完整小方格,使用PS将9个视野(10X10)合成为一个小方格(10mm×10mm)进行计数,但由于操作中使用的电子目镜的像素过低,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4)由于计数时未采用视野法,发现污染指数与多样性指数中只有Shannon-Weinerr多样性指数即H指数能够进行数据分析。查阅资料后发现网上大部分指数都是与视野法有关的多样性指数,导致分析起来较困难。

(5)使用计数板时,想到计数板的特殊性,尝试不盖盖玻片直接观察,结果发现取水样,很难将的计数板涂满,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由于板中心液体聚集,不能观察清楚。经过查阅资料发现,盖玻片的作用在于使被观察物形成薄膜,容易透光,便于观察,使标本相对固定,而正确操作方法是:将计数板及盖片擦拭干净,并将盖片斜放在计数框上,注入样品,注满后把盖玻片移正。

(6)计数的第一天晚上将液体浓缩了,做了部分计数后发现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存在问题,直到十点还未将计数做完,便把浓缩液倒在了一个小烧杯里,可是,第二天再去计数的时候,忽略了要将液体摇匀,导致了较大的误差。

(7)萃英山处水样中水生动物蟾蜍多,取样时泥沙及其他水生浮游植物较多,跟工作较难进行有一定的关系。而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评价水质,主要反映水体中处于悬浮或游离状态的污染物浓度(或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因此结果未能很好地反映其污染程度。

(8)实验过程中未考虑河流弯曲度、河岸粗糙度、河岸亲水性、河岸土壤成分等水文过程因素对藻类组成结构、空间格局、数量动态等的影响,未考虑水文过程轨迹与藻类生活史的动态关系。加之,兴隆山处因采样点的选取位置比较特殊,不排除局部污染的可能,使得结果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整条溪流的水质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展水源地藻类生物学评价和影响生长与生态因素的研究。

(9)单一地采用不同的藻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进行水质评价有较大的局限性, 但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水质。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的方法相对于浮游植物和底栖生物更加适合, 但运用藻类进行生物学监测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其评价标准有待更多的调查来验证和修正。如监测时易受各种环境的影响,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受到藻类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等。因此,我们在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时,应根据监测水体的实际情况,将藻类评价指标与理化评价指标结合,并运用数学方法, 使水质分析结果更科学、更准确。因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体污染会促使人们对其评价及监测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将不断完善和优化藻类生物学监测方法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10)尽管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除了由于生物的适应性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给指示性等方面带来一定困难,更有实验操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导致的各项误差,使我们更加意识到自身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今后更应该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同时对于各项实验、研究更应该加强学习,重视培养动手操作、开拓创新的能力。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a)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细胞内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Mircocystin_LR)。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着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着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藻体

污水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污水水质检测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pH、浊度、氟化物、铁、氨氮、六价铬、硫化物、钙、亚硝酸盐氮、有效氯(总氯)COD和

总磷的方法。 (2)校园内湖塘是校园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接纳水体。本实验旨在了解各湖塘接纳污水水质情况,掌握铬法测定污水COD的方法及原理,同时了解其他水质指标,如SS、NH3-N、PO43-。 二、实验原理: (1)重铬酸钾法测定污水COD 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量(mg/L)表示。化学需氧量愈高,也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愈多。常用的氧化剂主要是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以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Mn。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简称COD。重铬酸钾法测COD的原理是在水样中加如一定量的重铬酸钾和催化剂硫酸银,在强酸性介质中加热回流一段时间,部分重铬酸钾被水样中可氧化物质还原,用硫酸亚铁铵滴定剩余的重铬酸钾,根据消耗重铬酸钾的量计算COD的值。 (2)、氨氮的测定 氨+碘化汞钾→黄色络合物 ↑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KOH)生成黄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2.0 mg/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性。 (3)、亚硝酸盐的测定——重氮化比色法 亚硝酸盐+氨基苯磺酸(重氮作用)+ -萘胺→紫

红色染料 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与 -萘胺起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液进行比色。 三、实验装置: (1)、器材 GDYS-101M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2)、药品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各种相关试剂 (3)、样品 信息楼前池塘水 四、注意事项: (1)树叶、木棒、水草等杂质应从水样中除去。(2)废水粘度高时,可加2-4倍蒸馏水稀释,摇均匀待沉淀物下降后再过滤。五、实验步骤: 样品(ml)试剂(一)试剂(二)显色时间 (min) 氨氮10 0.2 1支10 10 0.2 1支— 蒸馏水(对 照) 亚硝酸盐10 0.2 1支20 蒸馏水(对 10 0.2 1支— 照)

七年级生物:第一节 藻类植物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七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一节藻类植物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

2.难点分析: 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这是因为在现有学校条件下,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误认为细胞核、叶绿体都存在液泡中,而细胞质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引言: 这部分教学可在学生原有掌握的绿色开花植物的知识基础上,先演示一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标本,包括有绿色开花植物和非绿色植物(如海带、紫菜、小墙藓、铁线蕨、油松、蚕虫、白菜等)让学生观察后讨论:你认识哪几种植物?哪些是绿色开花植物。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指出,蚕豆、白菜以及我们身边常见的杨树、柳树、菊花等都是绿色开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带等均为非绿色开花植物,它们构成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师接着指出,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的不同,人们将它们分成四个主要类群,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课题。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word版

淡水藻类种类介绍 一、常见的有毒藻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蓝藻门 (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较大,不定形,由很多微小细胞构成(见图1~4)。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大。细胞呈棕黑色(图1~4)或蓝绿色(图2、3)。细胞内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外缘没有明显的胶被。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大量繁殖时,会在水面形成水华;同时还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另外,这种藻类还能产生微囊藻毒素

(Mircocystin_LR)。是一种对水处理影响较大的藻类。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藻类的中文名称引自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P13~16 图版2-1~2。

二、常见的有味藻类 1、蓝藻门--具缘微囊藻 不同形态和视角的藻类图像 原核生物界(Porkaryota) 蓝藻门(Cyanophyt )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 )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形态特征 藻体形状不规则,由许多微小的细胞组成。藻体内的细胞密度较小,细胞间有假空胞,细胞壁较薄。细胞间通过透明的胶质彼此相连。藻体的外缘有一层厚而坚韧的无色胶被;图2 藻体死后,残留的胶被。藻体通常较小,但几个较小的藻体通常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较大多群体(图1、3)。细胞呈棕黑色。 对水质和水处理的影响 喜欢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活;当其数量较多时,会使水体产生强烈的霉味;同时还会影响水处理。 藻类的分类参照 胡鸿钧等编著 1980 中国淡水藻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水样全分析实验报告

环境分析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靳培培、张园园、范君、 梅丽芸、饶海英、闫盼盼 指导老师:刘德启教授 日期:2012年5月19日

水样全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见的测定水质的指标; 2、掌握测定常用水质指标的方法; 3、掌握测定COD的方法; 4、学会使用TOC仪、气相色谱、离子色谱及其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化学需氧量(COD):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重铬酸钾氧化法,其原理是在强酸溶液(硫酸)中,用一定量的K2Cr2O7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过量的K2Cr2O7以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回滴,根据其用量,算出消耗的重铬酸钾的量,再换算成氧气的量即为COD的值。该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 2、总有机碳(Total Oxygen Carbon,TOC):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在900℃高温下,以铂作催化剂,使水样氧化燃烧,测定气体中CO2的增量,从而确定水样中总的含碳量,表示水样中有机物总量的综合指标。由于TOC的测定采用高温燃烧,因此能将有机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机物的总量。因此常被用来评价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目前广泛应用的测定TOC的方法是燃烧氧化—非色散红外吸收法。其测定原理是:将—定量水样注入高温炉内的石英管,在900-950℃温度下,以铂和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为催化剂,使有机物燃烧裂解转化为CO2,然后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的含量。因为在高温下,水样中的碳酸盐也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故上面测得的为水样中的总碳(TC)。为获得有机碳含量,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将水样预先酸化,通入氮气曝气,驱除各种碳酸盐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后再注入仪器测定。另一种方法是使用高温炉和低温炉皆有的TOC测定仪。将同一等量水样分别注入高温炉(900℃)和低温炉(150℃),则水样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均转化为CO2,而低温炉的石英管中装有盐酸浸渍的玻璃棉,能使无机碳酸盐在150℃分解为CO2,有机物却不能被分解氧化。将高、低温炉中生成的CO2依次导入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分别测得总碳(TC)和无机碳(IC),二者之差即为总有机碳TOC。 3、气相色谱:是利用试样中各组分在气相和固定液液相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当汽化后的试样被载气带入色谱中运行时,组分就在其中的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分配,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能力不同,因此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运行

《第三节 藻类植物》教案

《第三节藻类植物》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水绵、衣藻、海带、紫菜等常见藻类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选择了水绵、衣藻等作为藻类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们的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是我们了解藻类的知识基础。而了解藻类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低等位置,为今后学习生物进化知识奠定基础,故这两部分知识是重点内容。观察水绵并不难,但对它细胞结构的认识却不容易。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加上以前从未见过如此之大的带形叶绿体,难免形成错误的认识,不易掌握其立体结构,故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水绵及其它藻类植物,了解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了解常见藻类植物;了解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2、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观察水绵和其它藻类植物的方法,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比较它们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不同,继续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继续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 本节的重点是衣藻、水绵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观察水绵并不难,对水绵细胞结构中的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螺旋带状叶绿体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往往不易辨别,对细胞结构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观察与思考中材料的准备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植物 一、绿色植物类群及种类 30多万种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二、淡水藻类 观察衣藻:叶绿体杯状 观察水绵:叶绿体丝带状 三、海洋藻类 常见的海洋藻类的形态特点 四、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藻类植物的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分化。 五、藻类植物的作用 可释放氧气;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作饵料

中国淡水藻类分类及名称(汉拉对照)

中国淡水藻类分类及名称(汉拉对照) 蓝藻纲Cyanophyceae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科Chroococcaceae 微囊藻属Microcystis 假丝状微囊藻M. pseudofilamentasa 铜绿微囊藻M. aeruginosa 边缘微囊藻M. marginata 不定微囊藻M. incerta 水华微囊藻M. flos-aquae 隐球藻属Aphanocapsa 细小隐球藻Apha. elachista 美丽隐球藻Apha. pulchra 隐杆藻属Aphanothece 灰绿隐杆藻A. pallida 静水隐杆藻A. staqnina 粘球藻属Gloeocapsa 捏团粘球藻G. magma 点形粘球藻G. punctata 居氏粘球藻G. kutzingiana 星球藻属Asterocapsa 粘杆星球藻A. gloeothecegormis 紫色星球藻A. purpurea 粘杆藻属Gloeothece 线形粘杆藻G. linearis 棕黄粘杆藻G.fusco-lutea 色球藻属Chroococcus 光辉色球藻Ch. splendidus 束缚色球藻Ch. Tenax

小型色球藻Ch. minor 微小色球藻Ch. minutus 湖沼色球藻Ch. limneticus 束球藻属Gomphosphaeria 湖生束球藻G. lacustris 腔球藻属Coelosphaerium 柔软腔球藻C. kuetzingianum 不定腔球藻C. dubium 立方藻属Eucapsis 高山立方藻E. alpina 平裂藻属Merismopedia 中华平裂藻M. sinica 优美平裂藻M. elegans 银灰平裂藻M. glanca 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 水生集胞藻S. aquetilis 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 铜绿聚球藻S. aeruginosus 棒条藻属Rhabdoderma 线形棒条藻R. lineare 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 针状蓝纤维藻D. acicularis 针晶蓝纤维藻D. rhaphidioides 石囊藻科Entophysalidaceae 石囊藻属Entophysalis 强壮石囊藻E. robusta 管孢藻目Chamaesiphonales 厚皮藻科Pleurocapsaceae 拟色球藻属Chroococcopsis 巨大拟色球藻Ch. gigantea

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 4 实验名称水质分析 实验时间2010年4月12 实验室生科院实验楼综合2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测定水中溶解氧、浊度、氟化物、铁、氨氮和pH、六价铬、硫化物、钙、亚硝酸盐氮、有效氯(总氯)COD和总磷的方法。 了解这些因素在水环境中的地位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实验原理: 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的场所,水体洁净程度如何,各种化学成分含量多少,是我们选用不同用途水源时的主要依据,进行水质分析已成为环境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 溶解氧的测定: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4MnSO4 + 8NaOH 4Mn(OH)2(肉色沉淀) + 4Na2SO4 2Mn(OH)2 + O22MnO(OH)2(棕黄色或棕色沉淀) 2H2MnO3 + 2Mn(OH)22MnMnO3+ 4H2O 加入浓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就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4KI + 2H2SO44HI + 2K2SO4 2MnMnO3 + 4H2SO4 + 4HI 4MnSO4 + 2I2 + 6H2O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碘含量(碘量与溶解氧量成比例关系),计算出水样溶解氧的含量。 氨氮的测定: 氨与碘化汞钾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黄色络合物,其色度与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L的氨氮范围内近于直线。反应式如下: 2K2(HgI4) + 3KOH + NH3 NH2HgOI (黄棕色沉淀) + 7KI + 2H2O 亚硝酸盐测定: 测定亚硝酸盐氮,通常使用重氮比色法,此法是基于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与α-萘胺起偶合反应,生成紫红色染料,与标准液进行比色。 pH测定: 利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组成一个电池。在此电池中,被测溶液的氢离子随其浓度不同将产生相应的电位差。此电位与溶液的pH值的关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E = E0 + log[H+] (25℃) E = E0–pH 式中,E0为常数。 浊度(NTU): 基于不同浊度的被测溶液对电磁辐射有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比浊法。 铁: Fe 2+ +二氮杂菲橙红色络合物 基于在pH3~9的条件下,低价态铁离子与二氮杂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对可见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

、第二课时: 二)其他的藻类植物 1.先复习水绵的形态结构特征,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联系一下生活实际,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由此引入本课题。 2.学生会提到海带、紫菜或其他藻类植物。此时,教师出示海带、紫菜的标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带、紫菜的生活环境录像更佳),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对照课本有关内容及图解(图1一63、1一64),讨论以下各题: 1)海带、紫菜植物体分几部分? 2)它们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个体?3)植物体有无根、茎、叶等器官? 4)海带、紫菜呈现什么颜色体内还含有叶绿素吗? 5)它们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与水绵相同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后,教师可归纳总结,突出以下几点: (1)海带、紫菜是多细胞的植物体,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茎、叶等器官。海带植物体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状物、往上是带柄和叶状体;紫菜的植物体是薄而柔软的叶状体,基部是根状物。根状物不具有根的结构,也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它只起着固着作用,所以不是根;叶状体无叶片的结构,所以也不是叶。 (2)海带、紫菜的叶绿体里,除含叶绿素外,还分别含有大量的藻黄素和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分别呈褐色和紫红色。由于它们都含叶绿素,所以与水绵一样,营养方式也是自养。 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细胞的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紫菜后,还要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中的单细胞种类。 先给学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类植物(可以用录像或投影片),使学生对衣藻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专门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讨论题:①衣藻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体②细胞内有无叶绿体组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衣藻是由单细胞构成的,细胞内有叶绿体,可以请学生具体指出衣藻内的杯状叶绿体。 三)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采用比较、归纳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思考讨论:水绵、海带、紫菜、衣藻在生活环境、植物体结构、营养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这样就可归纳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1.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正稿-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淡水藻类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水质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人员:2014级生物科学二班张智勇320140926391 徐万飞32014092635 曾庆芳 320140926090 摘要:藻类为低等植物,藻类形态结构非常简单,是天然水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水质、吸收营养盐、拦截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个有机体都能吸收营养制造有机物,其繁殖方式简单,通常以细胞分裂为主,当环境条件适宜、营养物质丰富时,藻类个体数的增长非常快。水污染引起水体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这种改变直接影响到生活在水中的浮游藻类及其他生物。由于藻类对水质环境变化敏感,其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等指标在不同营养水平的水环境中各异,因而能够及时准确、综合反映水域生态环境状况。有些则有较大的忍耐力,还有些只生活在污水中,因而藻类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在

水环境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们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掌握藻类采集及鉴定、群落分析方法,调查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客休闲茶园前溪流的藻类,展开定性和定量实验,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及群落特征推测其水质状况,并对两处的水样进行分析比较。 ●关键词:藻类鉴定与分类、水质分析及比较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材料与试剂:浮游生物网,1.5L 饮料瓶两个,50mL取样管两个,标签,记录本,鲁哥氏液,显微镜,电子目镜,笔记本电脑,250mL烧杯一个,1L敞口塑料杯,滴管,载玻片,盖玻片,长颈漏斗,浮游生物计数框(计数框10mm×10mm,底部均匀100正方格)移液枪,橡皮管,洗耳球,3%的甲醛溶液 (2)方法:选择采样地点为萃英山下高尔夫球场小池塘,并测得当时的水温为16.8℃,日温为14.2℃;榆中县兴隆山东山脚下云龙桥仙

水污染综合实验报告【精品】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对废水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实验内容 1.根据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的COD,利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色带,色度计分别测定pH值、浊度、色度,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自己所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的水质特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给出治理结果。 4.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治理方案。 三、实验原理 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是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离子交换或臭氧氧化属于深度净化,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含盐量、COD、色度等。强酸H交换器失效后,必须用强酸进行再生,可以用HCl,也可以用H2SO4。相对来说,由于HCl再生时不会有沉淀物析出,所以操作比较简单。再生浓度一般为2%~4%,再生流速一般为5m/h左右。强碱OH交换树脂再生液浓度一般为1%~3%,流速≤5m/h。GB1 45— 9水汽质量标准规定一级复床出水水质为:电导率≤5?S/cm。混床出水残留的含盐量在1.0mg/L以下,电导率在0.2S/cm以下,残留的SiO2在20?g/L以下,pH值接近中性。

实验一 观察藻类植物

※<实验一观察藻类植物(Ⅰ)> 1.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代表植物的观察,掌握蓝藻门、裸藻门、硅藻门和黄藻门的主要特征, 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2、识别一些常见的藻类,并学习鉴定藻类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与用品 1、显微镜、吸管、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碘液、稀墨汁、醋酸洋红 2、微胞藻、颤藻、满江红、裸藻和无隔藻、硅藻新鲜材料,念珠藻的永久制片。 三、内容与方法 1、蓝藻门 (1)微胞藻属(Nicrocystis) 微胞藻是浮游性群体,夏季在池塘、湖沼繁殖旺盛时,形成水花(湖靛),危害水生动物。 用吸管吸取一滴新鲜或固定的藻液,置载玻片水滴中,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可见藻体由许多细胞组成,借胶质鞘联成多为不规则的群体,再用高倍镜,其细胞极小,近球形。 (2)颤藻属(Oscillatoria) 广泛生于有机质丰富的地方,如厨房、牛栏、猪舍周围的污水沟中常呈兰黑色薄皮团块。标本采回后,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或小瓷盘中,置窗口向阳处几小时,其藻丝可向四周漫延散开。这是因为藻丝能前后移动,也能左右摆动的缘故。用镊子取少许藻丝,置载玻片水滴中,加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颤藻为一列细胞组成的丝状体叫藻丝。注意藻丝顶端细胞呈圆顶形,其余细胞大致一样,呈短圆筒状,在有的藻丝上往往可看到1至数个双凹形的死细胞以及胶质膨大的双凹形的隔离盘。藻丝可从死细胞、隔离盘处断裂成为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再长成新藻丝。颤藻就是借藻殖段进行繁殖的。再仔细观察,每个细胞能区分有色素的色素质和无色素而有染色质的中央质吗? (3)念珠藻属(Nostor) 生于塘边和潮湿的山坡草地上,雨后常有大量发生,为兰黑色皮膜状或兰绿色木耳形的粘滑的团体,用镊子撕取一小块。置载玻片上,并用解剖针将材料分开,加一滴蒸馏水,盖玻片用解剖针柄,向下轻压使胶质鞘成一薄层。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水样透明的胶质中有无数弯曲盘绕的藻丝。藻丝由一列细胞组成,形如一串念珠,每个细胞的结构与颤藻有无区别?注意藻丝上除了一段营养细胞外,还有一种大型厚壁而色淡的特殊细胞叫异形胞。它与相邻细胞接触处的壁呈球状加厚叫节球。在胶质中还可看到从异形胞处断裂的短藻丝(藻殖段)。每个藻殖段可长成一个新的藻丝。许多新藻丝构成念珠藻的新个体。此外,在藻丝中有时形成一种厚壁细胞叫厚垣孢子。它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又可萌发成新个体。 (4)项圈藻属(鱼腥藻属)(Anabaena) 从池塘、沟渠、湖泊或稻田采回的水样,滴一滴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项圈藻的藻丝呈螺旋形,弧形、直线形或不规则盘绕状,每个藻丝单独存在,分散浮于水中,有时由许多藻丝交织成不定形的团块,但无共同的胶质鞘。藻丝上的多数细胞呈园球形或鼓形,藻丝上还有少数形状较大,细胞壁较厚的异形胞。当异形胞死亡或与其它细胞分离时,藻丝就断为两段或数段,每段藻丝也叫藻殖段。

过滤的实验报告

篇一: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三过滤实验 班级:学号:姓名: 一、 实验目的 1.熟悉板框过滤机的结构。 2.学全板框压滤机的操作方法。 3.测定一定物料恒压过滤方程中的过滤常数k和qe,确定恒压过滤方程。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能将固体物截流而让流体通过的多孔介质,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过滤速度u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 23 u=dv/(ad?式中a代表过滤面积m,?代表过滤时间s,代表滤液量m.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定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度,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现速度u.同时,液体在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范围。因此,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压床压降的简化模型,寻求滤液量q与时间?的关系。在低雷诺数下,可用kozney的计算式,即: dq?31?pu???? 22 d??1???ak?l 对于不可压缩的滤饼,由上式可以导出过滤速度的计算式为: dp?pk ?? d?r??q?qe2q?qe 3 ? q ? 12 q?qe kk 因此,实验时只要维持操作压强恒定,计取过时间和相应的滤液量以?q~q作图得直 线。读取直线斜率1/k和截距2qe/k值,进而计算k和qe值。 若在恒压过滤的时间内已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q1,则在?????及q1~q2范围内将上述微积分方程积分整理后得: ???1 q?q1 ? 12 ?q?q1???q1?qe? kk q-q1)为线性关系,从而能方便地求出过滤常数k和qe. 上表明q-q1和(???三、实验装置和流程 1.装置 实验装置由配料桶、供料泵、圆形过滤机、滤液计量筒及空气压缩机等组成。可进行过滤、洗涤和吹干三项操作过程。碳酸钙(caco3)或碳酸镁(mgco3)的悬浮液在配料桶内配制成一定浓度后,为阻止沉淀,料液由供料泵管路循环。配料桶中用压缩空气搅拌,浆液经过滤后,滤液流入计量筒。过滤完毕后,亦可用洗涤水洗涤和压缩空气吹干。 2.实验流程 本实验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中给了两套实验装置的流程。

《水质分析实验》讲义

《水质分析实验》讲义凌琪伍昌年王莉编写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2017年9月

目录 实验一水中颜色测定 实验二水浊度的测定 实验三水电导率的测定 实验四水中六价铬的测定 实验五水中悬浮物测定 实验六水中铜、锌的测定――原子吸收法 实验七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实验八COD测定――重铬酸钾消解法 实验九水中石油类的测定 实验十水中硝基苯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实验十一水中马拉硫磷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一水中颜色测定 一、实验意义:水的色度是对天然水或处理后的各种水进行颜色定量测定时的指标,天然水经常显示不同的颜色。腐殖质过多时呈棕黄色,粘土使水呈黄色,硫使水呈浅蓝色。藻类可以使水呈不同的颜色,如绿色、棕绿色、暗褐色、绿宝石色等。当水体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时也会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分为真色与表色。真色是由于水中溶解性物质引起的,也就是除去水中悬浮物后的颜色,而表色是没有除去水中悬浮物时产生的颜色。这些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色度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色度不应大于15度。 pH值对色度有较大的影响。 天然和轻度污染水可用铂钴比色法测定色度,对工业有色废水常用稀释倍数法辅以文字描述。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铂钴比色法和稀释倍数法测定水和废水色度方法,以及不同方法所适用的范围。 2、预习第二章有关色度的内容,了解色度测定的其他方法及各自特点。 三、铂钴比色法 1、原理 用氯铂酸钾与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每升水中含有1mg铂和0.5mg钴时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作为标准色度单位。 如水样浑浊,则放置澄清,亦可用离心法或孔径0.45um氯膜过滤以去除悬浮物,但不能用滤纸过滤,因滤纸可吸附部分融解于水的颜色。 2、仪器和试剂 ⑴50mL具塞比色管::其刻度线高度应一致。 ⑵铂钴标准溶液:称取 1.246g氯铂酸钾(K2PtCl6)(相当于500mg铂)及1.000g氯化钴(CoCl2· 6H2O)(相当于240mg钴),溶于100mL水中,加100mL盐酸,用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色度为500度,保存在密塞玻璃瓶中,存放在暗处。 3、测定步骤 ⑴标准色列的配置:向50ml比色管中加入0、0.50、1.00、2.00、3.00、3.50、4.00、4.50、 5.00、 6.00及 7.00mL铂钴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各管的色度依次为0、5、10、 20、30、35、40、45、50、60、70度。密塞保存。 ⑵将水样于标准色列进行目视比较。观察时,可将比色管置于白瓷板或白纸上,使广项从管

中国淡水微藻序言

前言: 藻类在生物演化系统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历来受到生命科学许多学科学者的重视。近20多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和现代分子系统学理论与技术在藻类学中的广泛应用,藻类研究获得大量成果,藻类系统演化理论和分类系统发生巨大变化。我国幅员辽阔,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藻类资源。在中国孢子植物编委会的组织领导下,《中国淡水藻志》已出版多卷、册,丰富了我国淡水藻的种类与分布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缺少藻类学、淡水藻分类、生态方面的专门著作,本书作者与长期共事的其他几位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编写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淡水藻类分类学参考书——《中国淡水藻类》,迄今已过去1/4世纪。尽管如此,仍有不少单位和个人索要此书,作者或持有该书的同志自行复印多册,仍不敷需要,原出版社曾派员来汉商议再版事宜,我们反复考虑:与其在原书的基础上增补再版,不如重新编撰。首先,长期以来国内尚无一本藻类学综合性参考书;其次,近十多年来随着藻类系统演化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新现象,从而提出了藻类系统演化的新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相继出版了几本很有影响的藻类学著作,而这些书在国内只有少数单位和个人持有,流行不广,多数藻类学者未能研读,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仍沿用早已过时的观点或分类系统,与国外已广泛流行的观点格格不入。生物分类学是一门经典学科,需要不断积累,更需要演化系统理论的指导。任何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成果才有可能实现的。当前,摆在我国藻类学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全面系统理解国外藻类学者取得的新成果以及他们提出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系统。尽管在最近出版的、在国外广为流传的“藻类学”著作中,作者们提出的藻类分类系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他们对各门藻类的起源及演化规律的观点则是相同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吸收当代藻类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认为真核藻类的细胞器都是内共生起源的(详见“第一章绪论”)。真核藻类内共生起源理论得到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支持。本书的藻类的演化系统基本上以该理论为依据,但分类系统则在C.Van Den Hoek 等系统的基础上加以调整。为了便于藻类学者深入探讨藻类分类系统,我们将这几本书的分类系统列表加以比较(见“第一章绪论”)。本书收录我国内陆淡水水体、盐碱湖泊、潮湿土表、荒漠沙地、温泉、冰雪等各种生境已报道的藻类绝大多数科、属及1500余种习见种类。此外,极少数类群和种类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但在国外已广泛分布,相信国内可能会发现的类群以及国内虽然未报道但作为实验材料已被某些单位引进的个别物种,为了能让读者了解该物种的特征,也被收录。保护和治理水体污染是21世纪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研究。为此,本书特增加了“生态”一章,供环保工作者参考。总之,本书根据藻类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系统学以及古生物学新资料,简要地论述了当代藻类系统学基本观点和各门藻类的特征,收录的淡水习见藻类,按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排列,每一分类等级均有形态特征描述,高阶等级,如门、纲,还附有超微结构和分子系统分析特征的简要论述。种的描述以形态特征为主,并附其简要生境,文献引证力求精当,每种均附有1幅至几幅图,除作者自绘的图外,其他引用的图均注明出处。. 在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国各族人民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奋发图强,科技工作者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社会使命。藻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许多领域都应该不辜负历史的使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藻类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溶解氧的测定实验报告 易倩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 2.学会溶解氧采样瓶的使用方法: 3.掌握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操作技术要点。 二、实验原理 溶于水中的氧称为溶解氧,当水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即下降,而有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呈过饱和,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此时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 MnSO4+2aOH=Mn(OH)2↓(白色)++Na2SO4 2Mn(OH)2+O2=2MnO(OH)2(棕色) H2MnO3十Mn(OH)2=MnMnO3↓(棕色沉淀)+2H2O 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MnMn02)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2KI+H2SO4=2HI+K2SO4 MnMnO3+2H2SO4+2HI=2MnSO4+I2+3H2O I2+2Na2S2O3=2NaI+Na2S4O6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三、仪器 1.250ml—300ml溶解氧瓶 2.50ml酸式滴定管。 3.250ml锥形瓶 4.移液管 5.250ml碘量瓶 6.洗耳球 四、试剂 l、硫酸锰溶液。溶解480g分析纯硫酸锰(MnS04· H20)溶于蒸馏水中,过滤后稀释成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2、碱性碘化钾溶液。取500g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蒸馏水中(如氢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 一.明确监测目的: 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掌握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 了解官洲河水质的现状,提高环保的意识 复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水污染状况调查 1、基础资料的收集 官洲河的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资料 气候:官洲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片网河区,受上游径流及下游南海潮汐动力的共同作用。河流走向为西南-东北,其上游为南河道,下游是广州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组成部分,处于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 水文:官洲水道的径流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北江和西江的径流,经三水水文站由平洲水道的沙洛围、大石河、花地涌进入广州片网河,这是主要的径流来源;另一部分来自流溪河、白坭河以及洪水期北江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的分洪流量,这一部分流量经老鸦岗从西航道汇入广州片网河。由于本水道下连伶仃洋喇叭型湾顶,潮汐作用强,多年平均涨潮量2288亿m3,多年平均山潮比为0.26,在珠江八大口门中潮汐作用最强,属潮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据三水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表明,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803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73m3/s,历年最大流量为16200m3/s(1994.6.20),多年平均迳流量为433.10 亿m3。马口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结果为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27967m3/s,多年平均流量为7405m3/s,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338.56亿m3。流溪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7.66

淡水藻类图谱

众所周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鱼就是养水。养水就是培养良好的藻类,对养殖动物起到供氧或者作为生物饵料的作用。在这里我们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常见藻类做了一个统计,并且将其在显微镜下的特点整理出来,方便大家对藻类的学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蓝藻门 蓝藻门的藻类多数属于害藻。蓝藻是一种浮游生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容易在富营养化的水中大量爆发。池塘中出现蓝藻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可以通过在早期换掉上层水除去蓝藻。如果使用了杀死蓝藻的药物,切记使用解毒药!蓝藻死后是有毒的,产生的毒素将会对养殖动物构成威胁。蓝藻门由蓝藻纲组成,这里为大家介绍的常见藻类包括色球藻目的蓝纤维藻(指杆藻)、色球藻(蓝球藻)、平裂藻和微囊藻;颤藻目的颤藻、螺旋藻、席藻(胶鞘藻)和鞘丝藻;念球藻目的拟鱼腥藻、鱼腥藻和念珠藻。 色球藻目 1、蓝纤维藻(指杆藻)群体胶被无色透明;淡蓝绿色至亮蓝绿色。 2、色球藻(蓝球藻)群体胶被厚,且单独都有衣鞘,背靠背的两个小球。与平裂藻相比,排列较为散乱。 3、平裂藻每两个细胞两两成对,2对为一组,4组成一小群;个体胶被不明显。 4、微囊藻具伪空泡 颤藻目 1、颤藻没有胶质鞘或有极薄胶质鞘;以段殖体进行繁殖。 2、螺旋藻呈螺旋弹簧状

3、席藻(胶鞘藻)群体分布。与颤藻对比,有胶质衣鞘。 4、鞘丝藻有一段空的胶鞘

念珠藻目 1、拟鱼腥藻异形胞两端各一个

2、鱼腥藻异形胞间生单个穿插 3、念珠藻异形胞间生,长成串。

硅藻门 硅藻门中的常见藻类比较多,而且多为益藻。包括中心硅藻纲(中心纲)和羽纹硅藻纲(羽纹纲)。 一、中心硅藻纲(中心纲) 圆筛藻目 1、直链藻两细胞间有假环沟,两边具棘 2、圆筛藻孔纹

饮用水水质评价实验报告

饮用水水质评价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测定水质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等一般化学指标的方法。 2.掌握测定水质中硝酸盐(以N计)等毒理学指标的方法。 3.了解生活中饮用水和自来水的水质状况。 二.实验原理 水质评价指按照评价目标,选择相应的水质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的质量利用价值及水的处理要求作出评定。 在水质评价中,常用的参数有六类:①常规水质参数,包括色、嗅、味、透明度(或浊度)、总悬浮固体、水温、pH值、电导率、硬度、矿化度、含盐量等;②氧平衡参数,包括溶解氧、溶解氧饱和百分率、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等;③重金属参数,包括汞、铬、铜、铅、锌、镉、铁、锰等成分;④有机污染参数,分简单有机物(苯、酚、芳烃、醛、DDT、六六六、洗涤剂等)和复杂有机物(三、四苯骈芘、石油、多氯联苯等);⑤无机污染物参数,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硫酸盐、磷酸盐、氟化物、氰化物、氯化物等;⑥生物参数,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底栖动物、藻类等。 水的pH测定:pH=7的水为中性水,pH>7时为碱性水,pH<7时则为酸性水。实质上,pH值是水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因为水中氢离子是由水分子解离而来,纯蒸馏水在22℃时,一千万个水分子中有一个解离成一个H+和一个OH一。 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测定:水样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称溶解性总固体,包括不易挥发的可溶性盐类、有机物及能通过过滤器的不容性微粒等。烘干温度一般采用102~108摄氏度。但105摄氏度的烘干温度不

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的结晶水。采用177~183摄氏度的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当水样的溶解性总固体中含有多量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镁、硝酸镁时,由于这些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在水样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而得到改进。 三.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主要仪器:ph计,分光光度计,烧杯,电炉,移液管,50ml定容瓶,胶头滴管,手套,石棉网,量筒,分析天平,水浴锅,蒸发皿,电烘箱 试剂:硝酸钾溶液,蒸馏水,冰露纯净水 四.实验步骤 ㈠自来水臭和味的测定: 1.取自来水250ml,放入烧杯,振摇后用扇闻法闻气味,用适当文字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参考表2。与此同时,取少量水样放入口中(此水样应对人体无害),不要咽下,品尝水的味道,予以描述并按六级记录其强度,参考表2。 2.将水样煮沸,按步骤1的方法测定其臭和味。 ㈡自来水的肉眼可见物测定: 1.取自来水250ml,放入烧杯,用直接观察法观察,记录所观察到的肉眼可见物。 2.将水样煮沸,按步骤1测定肉眼可见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