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
官洲水道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官洲水道的溶解氧、浊度、氨氮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 水体自净能力较强。
监测结果反映出官洲水道的水质状况与周边环境密切相关,需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
未来研究方向
01
深入研究官洲水道的水质变化规律,建立更为完善的水质监测 体系。
02
加强与其他水体的比较研究,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
性和可靠性。
采样深度
根据水质分层现象,设置不同深 度的采样点,以全面了解水质在
不同水深的情况。
采样频次
根据水质变化规律和监测目的, 合理安排采样频次,确保及时掌
握水质动态。
监测指标
物理指标
01
水温、色度、浊度等。
化学指标
02
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重金属等。
有毒有害物质
03
有机污染物、农药残留、油类等。
区等。
监测指标
包括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 氧量、重金属等常见水质指标,以 及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
监测频次
根据水质状况和实际需要,设定不 同的监测频次,如每月、每季度或 每年进行监测。
02 水质监测方法与技术
采样点设置
监测点选择
根据水道的水文特征、污染源分 布和环境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 的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
监测频率与周期
01
02
03
常规监测
每月进行一次,对水质状 况进行持续跟踪。
应急监测
针对污染事故或特殊情况, 增加监测频次,实时掌握 水质变化。
长期监测
对重点区域进行长期连续 监测,了解水质趋势和变 化规律。
监测数据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水质环境的监测,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质环境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对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三、实验步骤1. 采样:选择不同水域进行采样,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并尽量避免污染。
2. 测定溶解氧:使用溶解氧仪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反映水体的氧气供应能力。
3. 测定pH值:使用pH计测量水样的酸碱性,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越高表示碱性越强。
4. 测定浊度:使用浊度计测量水样的浑浊程度,浊度值越高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质越多。
5. 测定COD: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6. 测定氨氮、总氮和总磷: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别反映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水样的监测和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1. 溶解氧含量:在河流和湖泊水样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说明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充足;而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受到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2. pH值:不同水域的pH值有所不同,河流水样的pH值接近中性,而湖泊水样的pH值稍高,可能受到藻类的影响。
地下水的pH值较稳定,接近中性。
3. 浊度:河流和湖泊水样的浊度较高,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的悬浮物质,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地下水的浊度较低,说明水质相对较清洁。
4. COD:河流和湖泊水样的COD值较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多,可能受到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的COD值较低,说明水质较为清洁。
5. 氨氮、总氮和总磷:河流和湖泊水样中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较高,可能受到农业和工业废水的影响。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水质环境监测为目标,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了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水样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质改善。
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水样采集与处理: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样点进行采集,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处理。
2.化学指标监测:测定水中的溶解氧(DO)、氨氮(NH3-N)、总磷(TP)和总大肠菌群的含量,并根据国家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3.微生物指标监测:采集水样后,使用培养基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的测定,并进行定性鉴定。
4.物理指标监测:测定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
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指标监测结果:根据测定结果,水样A的溶解氧浓度为8.5mg/L,低于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水样B的氨氮浓度为0.3mg/L,超过了标准限值;水样C的总磷浓度为0.05mg/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D 的总大肠菌群数目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2.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经过培养基培养后,水样A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为10^4CFU/m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B和水样C中检测不出大肠杆菌;水样D中大肠杆菌含量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3.物理指标监测结果: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水质监测与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取的水样中,存在部分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超过国家水质标准的情况,说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通过监测水样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可以对水质进行准确评估。
水质监测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水质监测社会实践总结报告水质监测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一、实践背景水是人类生活及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质是评价水的质量的重要指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进行水质监测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增加对水质监测的了解,提高自身水质意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选择了参与水质监测工作,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实践目的1.了解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如何对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4.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践活动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了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常见的水质监测标准和指标。
其次,我们学习了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了解了各种仪器的特点和功能。
2.实践操作实践活动开始后,我们首先前往附近的水体进行实地勘察。
通过观察和采集水样,我们了解了现场水质的基本情况,并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和分析。
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的水质监测仪器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测试。
我们使用了PH计、浑浊度计、溶解氧仪等多种仪器,对水样的PH值、浑浊度、溶解氧含量等指标进行了测试,并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3.数据分析与总结通过实地采集的数据,我们对水质进行了分析和判断。
我们将采集的数据与水质监测标准进行对比,并计算了水样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此来评价水质的优劣。
同时,我们还根据水样中存在的污染物和污染源,对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四、实践成果1.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参与水质监测实践活动,我们深入了解了水质监测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我们了解了水质监测的标准和指标,懂得如何对水质进行评价和判断。
2.实践技能的提高通过实地勘察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水质分析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分析监测实验报告前言水质分析是对水体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和性质进行测定和评价的过程,对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水样的分析监测,了解水质状况及其中存在的污染物,以及对水质进行评价。
实验目的1. 了解常见水质参数的测定方法;2. 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本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3. 进行水质监测实验,评价水质情况;4. 提供水质改善的参考意见。
实验装置和试剂实验装置:1. 水样采集器;2. 试剂瓶、量筒和滴定管;3. 水质分析仪器(如PH计、离子色谱仪等);4. 加热设备。
试剂:1. pH标准缓冲液;2. 氯化物指示剂;3. 高锰酸钾溶液;4. 硝酸银溶液等。
实验步骤1. 水样采集在实验前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水源,采集样品,并分别记录采样点、时间、日期和天气情况。
2. 温度和pH值测定使用温度计和pH计测定样品的温度和pH值,并记录。
3. 总溶解固体(TDS)测定取一定量的水样,通过蒸发法或便携式TDS仪器测定水样中总溶解固体的含量。
4. 氧化还原电位(ORP)测定使用氧化还原电位仪测定水样的氧化还原电位,并记录结果。
5. 悬浮物测定将水样放置一定时间后,观察悬浮物的颜色、透明度和颗粒大小,并记录观察结果。
6. 重金属离子测定采用离子色谱仪等方法,测定水样中重金属离子(如铅、汞等)的含量,并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
7. 溶解氧(DO)测定使用溶解氧仪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并记录结果。
8. 有机物质测定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等设备对水样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测定,并与标准值进行对比。
9. 细菌总数测定采用培养基培养法,测定水样中细菌总数,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所得结果,可以对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
比如,pH值在范围内的水样可认为是中性的,而超出范围可能表示存在酸性或碱性污染。
溶解氧含量过低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等。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水质分析监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样品A的pH值偏酸性,可考虑采取中性化措施;2. 样品B的溶解氧含量低于标准值,水体需要增加氧气供应;3. 样品C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需要加强废水处理和源头控制;4. 样品D的有机物质浓度较高,需进行有机物质排放的治理。
水质监测中心实习报告

水质监测中心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是XX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实习生,本次实习的单位是水质监测中心。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水质监测的相关知识,参与了实际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向您汇报我在实习中的工作情况。
一、实习目标和任务在实习开始前,我与导师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明确了本次实习的目标和任务。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学习了解水质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掌握了常用的水质监测标准和方法;2. 参与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学习了解各类水体的采样方法、检测分析过程及结果解读;3. 学习熟悉水质监测仪器的操作和维护,并掌握了几种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4. 参与编制水质监测报告,并学习了解汇总污染源数据和分析成果。
二、实习过程和成果在实习的前期,我通过学习相关资料,了解了水质监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之后,我参与了实际的水质监测工作,并亲自进行了几次水样的采集和检测。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pH计、电导率仪、溶解氧测定仪等常用水质监测仪器,并掌握了室内和现场操作的注意事项。
我还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容器,正确进行水样采集、保存和送样的方法,并了解了各类水质指标的检测分析过程。
通过实习,我对于水质监测报告的编制过程和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参与了一次水质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分析污染源数据,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结果解读和报告撰写。
三、心得体会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水质监测在保障水环境安全方面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实际的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与导师和同事的交流和探讨,我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我要表达对实习单位的感谢,感谢导师和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也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材料

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目录官洲河水质监测报告 (1)一.实验目的 (3)二.监测方案背景资料 (3)1.官洲河资料搜集 (3)2.水域功能与水域标准 (6)3.各河涌污染情况 (6)三.监测项目说明 (7)四.监测断面和采样点布设 (8)五.采样时间及频率 (9)六.样品采集与保存 (9)1.采样计划 (9)2.样品保存 (10)七.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10)八.单项数据分析 (11)1.水温和pH (11)2.悬浮物(SS) (11)3.溶解氧(DO) (13)4.化学需氧量(COD) (16)5.高锰酸盐指数(I Mn)-----水样未经稀释 (17)6.生化需氧量(BOD) (19)7.挥发酚 (21)8.六价铬 (24)9.总磷 (26)10.氨氮 (29)九.水质综合分析 (32)十.参考文献 (35)一.实验目的1、熟悉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2、掌握地表水监测的基本方法3、巩固已学知识4、培养团队合作能力二.监测方案背景资料1. 官洲河资料搜集官洲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片网河区,受上游径流及下游南海潮汐动力的共同作用。
河流走向为西南-东北,其上游为南河道,下游是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组成部分,处于北纬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
(1)水文、气候等资料:官洲水道总长约4.7km,宽度为330km,平均水深约为6-8m。
上游径流受三水、马口和老鸦岗水文站控制,下游水位受南海潮汐和上游径流控制。
每年的一到三月份平均水位较低,从五月份开始明显提高,六到九月份较高,从十月份开始下降。
官洲水道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气候, 年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0℃。
年平均降水量1 775 mm。
每年的7月~9月有2~3次的台风和热带风暴,最大风力可达11~12 级。
平均相对湿度为78 %,主要吹北风,平均风速为1.9m/s。
【实习报告】水质监测中心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水质监测中心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水质监测中心。
实习时间,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
实习内容:
在水质监测中心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参与水质监测工作。
具体包括对水源、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不同类型水体的采样和分析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常用的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维护,熟悉了水质监测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参与了水质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学习了如何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理解了水质监测数据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水质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和细致性。
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习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
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和实习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中,我也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
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将所学
所得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为保护水资源和改善水质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水质监测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
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
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水质监
测中心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实习期间给予我帮助和
指导的老师和同事们。
我会珍惜这次实习经历,将其作为自己成长
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洲河水质监测实验报告一.明确监测目的:熟悉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及实施,掌握监测项目的测定方法了解官洲河水质的现状,提高环保的意识复习相关的知识,以便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二、水污染状况调查1、基础资料的收集官洲河的地理气候、水文、地质和地貌资料气候:官洲水道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州片网河区,受上游径流及下游南海潮汐动力的共同作用。
河流走向为西南-东北,其上游为南河道,下游是广州出海水道即珠江正干至伶仃洋的组成部分,处于北纬 22°26′~23°05、东经113°14′~113°42′之间。
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年平均雨量1646.9毫米,4-9月为雨季,10-3月为干季。
水文:官洲水道的径流来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北江和西江的径流,经三水水文站由平洲水道的沙洛围、大石河、花地涌进入广州片网河,这是主要的径流来源;另一部分来自流溪河、白坭河以及洪水期北江芦苞水闸和西南水闸的分洪流量,这一部分流量经老鸦岗从西航道汇入广州片网河。
由于本水道下连伶仃洋喇叭型湾顶,潮汐作用强,多年平均涨潮量2288亿m3,多年平均山潮比为0.26,在珠江八大口门中潮汐作用最强,属潮流作用为主的河口。
据三水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表明,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803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1373m3/s,历年最大流量为16200m3/s(1994.6.20),多年平均迳流量为433.10 亿m3。
马口水文站(1951~1997 年)统计结果为多年最大平均流量为27967m3/s,多年平均流量为7405m3/s,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338.56亿m3。
流溪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27.66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87.7m3/s白坭河的多年平均迳流量为14.40亿m3,多年平均流量为45.8m3/s。
珠江河口的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两涨两落,且两次高低潮位和潮差各不相同,涨落潮历时亦不相等。
纳潮量的大小反映潮汐动力的强弱,因纳潮量大小主要由潮差和纳潮面积组成的潮棱体体积决定,珠江干流出海航道的潮流动力自口门往上游逐渐减少。
根据2004年3月和7月官洲水道和仑头水道的水文泥沙测量成果,无论是在枯水期还是洪水期,官洲水道的流速均较仑头水道的流速大。
官洲水道分流比在涨憩和落憩附近变幅较大,其余时段涨落潮的分流比约为45%。
经相关推算,官洲水道下游附近年纳潮总量254 亿m3,其山潮比为0.96仍略小于1,反映潮流整体强于径流。
因径流主要集中于汛期4~9 月,约占全年76%,故汛期水流动力以径流为主,中枯季以潮流为主,且中水期以落潮流为主,枯季因涨潮最大历时比落潮历时短,这种差异大于枯季径流引起的涨落潮量差异,故涨潮流速和流量均略大于落潮相应值。
官洲水道下游黄埔以下口门段涨潮历时基本为5.5h,落潮历时为7.0h,黄埔以上则涨潮历时递减、落潮历时递增的速度明显加快。
泥沙特性:珠江流域的泥沙特点是含沙量少,输沙量大。
官洲水道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流溪河和北江,尚有少量来源于冲刷深槽的老河床和三角洲沉积层。
因珠江流域来沙集中于汛期,5~10月输沙占全年95%左右,而汛期落潮流强于涨潮流,甚至在大洪水时变为单向流,加上落潮历时较长,潮流动力强劲,故天然情况下只有少量泥沙沉积于河道内,上游大部分来沙可及时输向下游,河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官洲水道泥沙主要来源于西江、北江,洪季大潮平均含沙量0.1~0.16kg/m3之间,根据2003年3月27日枯水小潮和4月3日枯水大潮实测资料统计,涨潮平均含沙量在0.02~0.04kg/m3之间,落潮平均含沙量在0.04~0.08kg/m3之间。
含沙量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洪季大于枯季、大潮大于小潮、底层大于上层。
此外,水流流速越大,含沙量亦越大,反之亦然。
根据罗宪林等的分析,近10多来珠江三角洲河道的挖沙量达7×108~10×108 m3,它相当于珠江三角洲河道70~125年左右自然淤积量。
由于采沙,珠江网河河床已由普遍缓慢淤积转为普遍快速冲刷,这也正是官洲水道河床普遍冲刷下切的原因。
而且挖沙主要在深水河槽中进行,采沙船多在深泓线附近作业,引起河床过水断面向窄深发展和变形。
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官洲河沿岸城市分布由上图可知,官洲河的左岸是官洲岛,想在正在建设生物岛;右岸是广州的大学城高校地区,正对着北亭村、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左前方是瀛洲生态公园。
在河道的上游左岸有个化工厂,华师前面新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但还未运行,河的下游,中山大学前面有一个小型的采砂场。
河面上经常有船只往来。
官洲河的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排污水,生活垃圾,以及轮船的油污等。
由于河道的左岸大部分是建筑工地,不允许进入,因此我们只实地考察了河道的右岸,发现主要有四个河涌向河道排放污水,下图(●)是河涌的具体位置,表格是详细情况。
表1 各河涌的详细情况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官洲河的水资源主要用于航运以及工业用水。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官洲沿岸工业建设的增加,使得官洲河的水资源利用随之增加,同时,水体污染也不可避免越来越严重。
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由于官洲河道并未设置监测站点,无法获得历年的水质监测资料。
因此我们参考了与官洲河较为接近的广州长洲自动监测站点上的资料。
为便于分析,我们将以上监测数据整理成以下曲线图2、现场调查深入现场了解以往水质监测时所设置的断面和采样点是否需要增减或调整。
现场调查工作还要针对官洲河进行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的公众调查,调查沿岸居民有无因一个用水、食用水生生物和食用所灌溉的作物而影响健康的情况,当目标水体作为当地的饮用水源时,应开展一定数量的公众调查。
必要时还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历史数据和文献资料信息的综合分析。
三、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查阅资料可知,官洲河水面平均宽度约330米,而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的宽度约200米,故设置左中右三条采样垂线。
官洲河深度大约为3-8米,故要设置上下两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米处。
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以及采样条件的限制,我们决定每个监测断面只设左垂线,每条垂线只设一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米处。
四、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官洲河属于潮汐河流,为了保证水样对水质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规律的反映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无法做到“潮汐河流和河口全年按丰、平、枯三期进行采样”故计划在实验时间内,选择其中的大潮日和小潮日各采样一天,每天采样两次,每次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各一份。
实验时间在3月份,属于官洲河的枯水期。
因此,我们实验所测的值为官洲河枯水期的水质状况。
考虑到实际的采样时间限制及采样的方便,我们组初步计划在3月4、5号这两天进行采样。
依据下图的官洲河潮汐信息可知,这两天分别为官洲河的小潮日、大潮日。
具体的采样时间分别为9:00—10:00,14:30—15:30的时间段。
五、选定采样和保存方法通过分析长洲历年的水质状况,结合官洲河的现状,根据相关标准,我们小组从中选取的测定项目以及采样方法如下表:注:(1) *表示应尽量作现场测定;**表示单独采样。
(2) G为硬质玻璃瓶;P为聚乙烯瓶(桶)。
(3)Ⅰ,Ⅱ,Ⅲ,Ⅳ表示四种洗涤方法,如下:Ⅰ: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三次,蒸馏水一次;Ⅱ: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一次;Ⅲ:洗涤剂洗一次,自来水洗二次,1+3 HNO3荡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去离子水一次;Ⅳ:铬酸洗液洗一次,自来水洗三次,蒸馏水洗一次。
如果采集污水样品可省去用蒸馏水、去离子水清洗的步骤。
在水质采样时应注意如下事项:1)采样时不可搅动水底的沉积物。
2)采样时尽量保证采样点的位置准确。
3)认真填写“水质采样记录表”,用签字笔或硬质铅笔在现场记录,字迹应端正、清晰,项目完整。
4)保证采样按时、准确、安全。
5)采样结束前,应核对采样计划、记录与水样,如有错误或遗漏,应立即补采或重采。
6)如采样现场水体很不均匀,无法采到有代表性的样品,则应详细记录不均匀的情况和实际采样情况,供使用该数据者参考。
7)测定油类的水样,应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状水样,并单独采样,全部用于测定。
并且采样瓶(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样冲洗。
8)测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时,水样必须注满容器,上部不留空间,并有水封口。
9)如果水样中含沉降性固体(如泥沙等),则应分离除去。
分离方法为:将所采水样摇匀后倒入筒形玻璃容器(如1~2L量筒),静置30min,将不含沉降性固体但含有悬浮性固体的水样移入盛样容器并加入保存剂。
测定水温、pH、DO、总悬浮物和油类的水样除外。
采样计划:确定指标后,为采样制定计划。
其中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采样准备:材料:塑料瓶、玻璃瓶、竹竿、绳子、温度计、PH计、黑色塑料袋、冰块药品: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溶液、硫酸锰溶液、盐酸、硫酸、氯化汞溶液采样方法:用细绳将采样容器固定在竹竿上,伸到确定的采样点处,待一定时间后取水完成。
做好采样记录。
对某些特定项目如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需要特别处理。
运输过程中的保存措施:采样后放在冰块中,以保持低温条件。
在运输过程中,样品用黑色塑料袋或保密性较好的箱子装,从而避免光照。
人员分工:全组共七人,每次采样在每个断面安排2~3人负责整个采样工作。
采样量估计:单独采样项目悬浮物:250mL(塑料瓶)溶解氧:500mL(玻璃瓶)BOD5:1000mL(玻璃瓶)石油类:250mL(玻璃瓶)非单独采样项:色度、浊度、N-NH3、总磷、Cr(Ⅳ):共1000mL(塑料瓶)COD、OC、TOC:共500mL六、选定分析测定技术根据长洲历年水质监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范围,选择合适的分析测定技术,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如下1、现场测定项目:水温、PH2、悬浮物测定——重量法2.1、滤膜准备用扁咀无齿镊子夹取微孔滤膜放于事先恒重的称量瓶里,移入烘箱中于103~105℃烘干半小时后,取出置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其重量,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两次称量的重量差≤0.0002g。
将恒重的微孔滤膜正确的放在滤膜过滤器(4.1)的滤膜托盘上,加盖配套的漏斗,并用夹子固定好。
以蒸馏水湿润滤膜,并不断吸滤。
2.2、测定量取适量混合均匀的水样(是使悬浮物量在500~1000mg)抽吸过滤。
使水分全部通过滤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