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大黄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掌握大黄的鉴定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技能。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的主要成分是含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泻下、清热、解毒、止血等功效。

大黄的鉴定主要从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色谱鉴别等方面进行。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药材、大黄粉末、乙醇、氯仿、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氢氧化钠试液、硫酸、碳酸钠、碳酸氢钠、浓盐酸、乙酸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微量升华装置、紫外分析仪、pH计、分光光度计、色谱仪、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1)观察大黄药材的外观: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

(2)观察大黄药材的质地:质坚实。

(3)观察大黄药材的断面: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4)观察大黄药材的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 显微鉴别(1)制片:取大黄药材横切面组织切片,用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制成永久制片。

(2)镜检:观察大黄根茎横切面组织切片,自外向内观察其主要组织特征:① 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去,偶有残留。

② 韧皮部射线宽一至数列细胞,内含棕色物。

③ 韧皮部中有粘液腔。

④ 形成层环明显。

⑤ 木质部导管稀疏,非木化。

⑥ 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其形成层呈环状,外侧为木质部,内侧为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

⑦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钙簇晶。

3. 理化鉴别(1)酸碱度测定:用pH计测定大黄药材的酸碱度,大黄药材的pH值应在3.5~5.5之间。

(2)大黄酸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药材中大黄酸的含量,大黄酸含量应不低于0.5%。

4. 色谱鉴别(1)制备大黄药材的氯仿提取物。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c.y.cheng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广藿香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广藿香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来源于唇形科全草类中药广藿香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的一般特征。

2. 熟悉全草类药材的鉴别方法,提高中药材鉴定能力。

二、实验原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为唇形科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具有祛暑解表、化湿和胃等功效。

本实验通过观察广藿香的性状特征、显微结构以及理化鉴别方法,对广藿香进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挥发油、氯仿、溴的氯仿溶液、苯、醋酸乙酯、醋酸铜溶液、百秋李醇对照品、硅胶薄层板、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挥发油测定仪、显微切片机、紫外光灯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性状鉴别- 观察广藿香干燥地上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征。

- 取少量广藿香粉末,观察其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2. 显微鉴别- 制作广藿香茎横切面和叶横切面的永久制片。

- 观察制片,分析广藿香茎和叶的各部结构,包括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维管束等。

3. 理化鉴别- 挥发油测定:取广藿香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溴的氯仿溶液数滴。

观察颜色变化,石牌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绿色;海南广藿香先褪色,继显紫色。

- 醋酸铜反应:取广藿香挥发油1滴,加苯0.5ml,再加5%醋酸铜溶液少量,充分混合,放置分层。

吸取上层苯液,点于载玻片上,待苯挥发后,加乙醇1~2滴,观察结晶情况。

石牌广藿香可见众多灰蓝色针状结晶;海南广藿香可见少量灰蓝色结晶及绿色无定形物。

- 薄层色谱法:取广藿香挥发油0.5ml,加醋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氧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中药药效实验报告

中药药效实验报告

中药药效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中药的药效,评估其对特定疾病的疗效。

实验方法
1. 选择特定中药材进行研究,包括山楂、黄连、当归等。

2.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提取剂、活体动物(例如小鼠)等。

3.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4. 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并确定其浓度。

5.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处理,控制药物给予量。

6. 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指标,例如病情改善程度、病程
延长等。

7. 统计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
1. 山楂对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病程延长较少。

2. 黄连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3. 当归对调节女性内分泌具有一定的疗效。

结论
中药在特定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药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之一。

不同中药对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疗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三, 王五. 中药药理学导论. 中国医药出版社, 20XX.
2. 李四, 赵六. 中药药效实验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XX.。

紫草的鉴定实验报告

紫草的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紫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 掌握紫草的鉴定方法,提高对中药材的鉴别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紫草样品:新疆紫草、紫草、内蒙紫草。

2. 试剂:盐酸、乙醇、甲醇、氨水、碳酸钠、氯化钠等。

3. 仪器:显微镜、分光光度计、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三、实验方法1. 性状鉴定(1)观察新疆紫草、紫草、内蒙紫草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记录结果。

(2)比较不同产地紫草的性状差异。

2. 显微鉴定(1)取紫草样品,制作根横切面切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观察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的结构,记录结果。

3. 化学鉴定(1)取紫草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2)取紫草样品粉末,加入适量氨水,观察颜色变化。

(3)取紫草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碳酸钠,观察颜色变化。

4. 理化鉴定(1)取紫草样品粉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

(2)将紫草样品粉末置试管中,加热,观察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性状鉴定新疆紫草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易剥落。

紫草皮部薄,木部较大。

内蒙紫草皮部略薄,常数层相叠,木部较小。

2. 显微鉴定紫草根横切面木栓层将韧皮部、木质部层层分隔。

木栓细胞及薄壁细胞均含紫色素。

3. 化学鉴定(1)加入盐酸后,紫草样品粉末呈红色。

(2)加入氨水后,紫草样品粉末呈蓝色。

(3)加入碳酸钠后,紫草样品粉末呈绿色。

4. 理化鉴定(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紫草样品中羟基萘醌总色素含量为0.85%,符合《中国药典》规定。

(2)加热紫草样品粉末后,生成红色气体,并于试管壁凝结成红褐色油滴。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化学鉴定和理化鉴定,可以确定实验样品为紫草。

2. 本实验结果与《中国药典》规定相符,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可靠。

3. 紫草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药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篇一: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 deltoiolea et 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 teeta 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中药鉴定黄连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黄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黄连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方法,提高对黄连药材的认识和鉴定能力。

二、实验原理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茎。

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症。

本实验通过对黄连的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黄连药材、显微镜、显微切片机、药材粉末、试剂(盐酸、硫酸、乙醇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天平、烘箱、电炉、烧杯、滴管、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性状鉴别(1)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质地、气味等特征。

(2)取黄连药材,切成薄片,观察其横切面的组织结构。

2. 显微鉴别(1)取黄连药材,制成显微切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黄连的显微结构,包括表皮、皮层、维管束等。

3. 理化鉴定(1)取黄连药材,提取其生物碱。

(2)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对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1. 性状鉴别(1)黄连药材呈长圆柱形或稍弯曲,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

(2)横切面观,黄连药材的皮层较宽,散有黄色椭圆形石细胞,另有根迹维管束。

2. 显微鉴别(1)黄连的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排列紧密,外被角质层。

(2)皮层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圆形,含有石细胞和纤维。

(3)维管束呈环状排列,木质部细胞呈放射状排列。

3. 理化鉴定(1)黄连生物碱的提取: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出黄色固体。

(2)薄层色谱法:将提取的生物碱点于薄层板上,用盐酸-乙醇溶液展开,观察斑点颜色,与对照品比对,确定生物碱种类。

(3)高效液相色谱法:将提取的生物碱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其含量。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黄连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7.9.3-2017.9.28
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学
实习地点:药剂科中药房
实习内容: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实习目的:1、学会鉴别较常用的150—200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2、熟练掌握常用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

3、了解了目前中药材市场状况及中药材的栽培、采集、加工、保
管、供销等知识。

通过4周的中药鉴定学实习工作后,我进一步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能力。

一、运用所学的中药鉴定方法学会了鉴别较常用的200多种中药材的真伪与品种。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

“真”,即正品。

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

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

二、在实习过程中,我熟练地掌握了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鉴别方法,常用的有来源鉴别法,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别法,还有经验鉴别法比较简便易行(眼看、手模、鼻闻、品尝和水试、火试) 以中药性状鉴别方法为例:如何鉴别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

其中,茎类中药药用部位为木本植物茎藤的,如川木通、鸡血藤等;药用为本草植物茎藤的,如天仙藤;药作为茎枝的,如鬼见羽;药用为茎髓部的,如灯山草、
通草等。

木类中药药用部位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各部分,如苏木、沉香、树脂、挥发油等。

鉴别根茎的横断面是区分双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植物根茎的重点。

双子叶植物根茎外表常有木栓层,维管束环状排列,木部有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如苍术、白术等。

单子叶植物根茎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如黄精、玉竹等。

另外,还有皮类中药、叶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及种子中药、全草类中药、藻菌地衣类中药、树脂类中药和矿物、动物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三、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一直受到我国民众的青睐。

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中药材从产地流通到使用者的重要中转站。

近年来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秩序出现混乱现象,监督管理欠规范,药品质量问题出现回潮反弹,这也是现阶段中药材专业市场监管的难点和热点。

当前中药材存在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的中药材生产管理模式与对其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要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可从改变中药材的生产管理模式入手,来解决所存在的质量问题。

主要内容为:中药材生产正品化、中药材生产道地化、中药材栽培规范化、野生药材栽培化、中药材初加工的许可管理、中药材的保质期设定、中药材信息可追溯等的生产管理模式。

中药材质量受种源、产地、栽培管理、采收、加工、保管等多因素影响,中药材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质量检验只是对结果的一种判定。

因此,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中药材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控。

将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相结合,才能确保中药材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