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翃——《寒食》
《寒食》注音译文赏析

寒食【唐】 韩翃l í春ch ūn 城ch én ɡ无w ú处ch ù不b ù飞f ēi 花hu ā,寒h án 食sh í东d ōn ɡ风f ēn ɡ御y ù柳li ǔ斜xi é。
日r ì暮m ù汉h àn 宫ɡōn ɡ传chu án 蜡l à烛zh ú,轻q īn ɡ烟y ān 散s àn 入r ù五w ǔ侯h óu 家ji ā。
译文: 暮m ù春ch ūn 时节,长安城处处柳li ǔ絮x ù飞f ēi 舞w ǔ、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chu ī拂f ú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ji àn ɡ临l ín ,宫里忙着传蜡l à烛zh ú,袅ni ǎo 袅ni ǎo 炊chu ī烟y ān 散入王侯贵戚q ī的家里。
赏析: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
“飞花”即花hu ā瓣b àn 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
“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暮”就是傍b àn ɡ晚w ǎn 。
“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
“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
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b á扈h ù的宦hu àn 官ɡu ān 。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ch ǒn ɡ专权的腐f ǔ败b ài 现象进行讽f ěn ɡ刺c ì。
虽然写得很含h án 蓄x ù,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原⽂、翻译及赏析寒⾷原⽂、翻译及赏析1 《寒⾷》是唐代诗⼈韩翃的⼀⾸诗,被选⼊《唐诗三百⾸》。
《寒⾷》这⾥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
这是⼀⾸讽刺诗,描绘寒⾷节景象,讽刺宦者的得宠。
⾸⼆句写仲春景⾊;后⼆句暗寓讽喻之情。
寒⾷节禁⽕,然⽽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烛,享有特权。
诗不直接讽刺,⽽只描摹⽣活上的特权阶层,含蓄蕴藉,⼊⽊三分。
据《本事诗》记载,此诗在当时得到唐德宗赏识,成为⼀时佳话,流传天下。
原⽂ 寒⾷ 春城⽆处不飞花, 寒⾷东风御柳斜。
⽇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五侯家。
注释 1、寒⾷:清明前⼀⽇谓之寒⾷,即禁烟节,汉制此⽇宫中钻新⽕燃烛以散予贵戚之⾂。
2、御柳:御苑之柳,旧俗每于寒⾷折柳插门。
3、斜:⾳“霞”。
古⾳为“霞”,今读为“霞”或“协”均可,如“⼊⽵万竿斜”、“远上寒⼭⽯径斜”。
4、汉宫:以汉代唐,下句同。
5、传蜡烛:虽然寒⾷节禁⽕,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取榆柳之⽕以赐近⾂”。
6、五侯:汉成帝时,封他的舅舅王谭、王商、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他们被⼈们称为五侯。
翻译 暮春的长安城⾥漫天舞着杨花,寒⾷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
黄昏开始宫⾥颂赐新蜡烛,率先飘进五⼤侯爵的宫⾥。
赏析 从诗歌的内容上来看,这是⼀⾸政治讽喻诗,作者借后汉的朝政故事来讽剌唐肃宗、代宗朝宦官专权的事实。
起始两句“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描写出了春⽇长安城花开柳拂的景⾊。
“⽆处”写出了花开得⼜多⼜⼴,“飞花”是写花开的盛况。
时值春⽇,长安城到处是飞花柳絮,⼀派缤纷绚烂的景象。
“东风”指春风,“御柳斜”是状摹宫苑杨柳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摆姿态。
“斜”字⽤得巧妙,⽣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姿。
这两句为我们展⽰了寒⾷节京城⽩天的景⾊。
这⾥的景⾊由⼤⽽⼩,由全城⽽⼈宫苑,由全局到局部,描写细致、深⼈。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两句是写宫苑傍晚的景象。
寒食唐韩翃古诗翻译

《寒食》
韩翃〔唐代〕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注释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的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导读:【原文】: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也有意见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阅读训练】(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翻译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分别是《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
1、《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春天的京城里,到处都是风吹花落的景象,寒食节的东风,吹得宫苑的杨柳低低倾斜。
傍晚时皇宫中传出蜡烛来,赐给谁呢,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2、《迢迢牵牛星》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路途遥远牵牛星织女星,星光闪耀牛郎与织女。
细长白皙的手指在摆动,札札之声是她操作机杼。
织了一天竟没有织成布,涕泗交流啊脸上泪如雨。
那银河清清河水也浅浅,两星间相距究竟是几许?
只隔着一条清浅的河流,含情而望啊却不能相语。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寒食 唐 韩翃诗意

寒食唐韩翃诗意
【原创版】
目录
1.寒食节的起源和传统
2.韩翃的《寒食》诗意概述
3.《寒食》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韩翃的诗歌艺术特点
5.《寒食》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正文
寒食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起源于周代的寒食节,原为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在唐代,寒食节被定为重要的节日,民间有禁火、吃寒食、踏青等习俗。
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描绘了寒食节的景象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堪称唐代寒食诗的代表作。
《寒食》诗意概述如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寒食节特殊的气氛。
诗中的“飞花”、“东风”、“御柳”等意象,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而“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等描绘,则表现出寒食节的神秘和隆重。
在《寒食》诗中,韩翃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意象,表达了他对寒食节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热爱。
同时,诗中也蕴含了诗人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例如,“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隐喻了社会的繁华和短暂。
而“日暮汉宫传蜡烛”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韩翃的诗歌艺术特点在于,他善于运用生动、具体的意象,描绘出生动的景象,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蕴含了深刻
的思想和情感,使他的诗歌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思想和历史价值。
《寒食》诗不仅是韩翃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言而喻。
唐诗《寒食》赏析整理

唐诗《寒食》赏析整理唐诗《寒食》赏析《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沉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以下是我整理的唐诗《寒食》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寒食》年月: 唐: 韩翎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赏析:此诗只注意寒食景象的描绘,并无一字涉及评议。
第一句就展现出寒食节长安的迷人风光。
把春日的长安称为“春城”,不但造语新奇,富于美感;而且两字有阴平阳平的音调变化,谐和动听。
到处“飞花”,不但写出春天的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而且准确地表现出寒食的暮春景象。
暮春季节,袅袅东风中柳絮飘舞,落红很多。
不说“到处”而说“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确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剧烈。
“春城无处不飞花”写的是整个长安,下一句则专写皇城风光。
既然整个长安布满春意,喧闹繁华,皇宫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见了。
与第一句一样,这里并未直接写到游春盛况,而剪取无限风光中风拂“御柳”一个镜头。
当时的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所以特殊写到柳。
同时也关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赐近臣”的意思。
解释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①飞花:指柳絮。
①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①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赏赐而得到燃烛。
《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①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殊的恩宠。
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译文暮春季节,长安城到处柳絮飘舞、落红很多,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夜色降落,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创作背景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寒食韩翃古诗课堂笔记

寒食韩翃古诗课堂笔记《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著名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述了寒食节这一天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讽刺和批评。
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课堂笔记: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句解析1.春城无处不飞花:这句诗描绘了春天城市的景象,鲜花盛开,花瓣随风飘舞,无处不洋溢着春天的气息。
2.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这天,东风吹拂着皇宫中的柳树,使其枝条斜垂。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隐含着对皇权的象征。
3.日暮汉宫传蜡烛:傍晚时分,皇宫中开始传递蜡烛。
在古代,蜡烛是珍贵的照明工具,只有皇宫和富贵人家才能使用。
4.轻烟散入五侯家:蜡烛的轻烟袅袅升起,飘散到权贵们的家中。
这里“五侯”泛指权贵,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讽刺和批评。
诗歌主题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皇宫的奢华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权贵的讽刺和批评。
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诗歌风格韩翃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
这首诗以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主题。
课堂讨论点1.诗中的“飞花”和“御柳”分别象征着什么?2.“日暮汉宫传蜡烛”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诗中的“五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提到他们?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寒食》。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写一篇赏析文章。
3.比较韩翃的其他作品,探究其诗歌风格的异同。
以上是关于《寒食》的课堂笔记内容,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翃——《寒食》
篇一:韩翃《寒食》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
【原文】:寒食(唐)韩翊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②。
日暮汉宫传蜡烛③,轻烟散入五侯家④。
【注释】①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载,晋文公火烧森林,希望迫使恩人介之推现身,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②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③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④五侯:东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翻译】暮春时节,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袅袅东风中柳絮飞舞),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赏析】: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人认为这首诗选取典型的意象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是诗人借古讽今,含蓄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也有意见
认为由于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动了自己的形象与情感之中,发而为诗,反而使诗更含蓄,更富于情韵。
【阅读训练】(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2)简单分析诗歌暗寓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
【参考答案】:(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3)春城无处不飞花
篇二:寒食韩翃
寒食韩翃
诗文如下:《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前两日。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长安。
御柳:指皇宫中的柳树。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宫。
[译文]春天的京城长安到处的柳絮随风飘扬,皇家花园里的杨柳随着春风飘拂。
傍晚时分,权宠大丞在传送皇帝赐的蜡烛,蜡烛的青烟散入了五侯的家。
【简析】:此诗含蓄而有情韵。
前二句描绘出京城落花飞舞、杨柳摇曳的暮春景色,写花用一“飞”字,写柳用一“斜”字,均极为工巧传神。
后二句写出寒食日宫廷生活的一个插曲,颇有意趣。
作者简介:
家诗集里所占的比例似乎都没有像他的诗集里那么大。
韩翃善于轻巧而具体地预祝旅途顺利,说得古代舟车仿佛具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