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寒食节的习俗作文

合集下载

寒食节的风俗与来历600字作文

寒食节的风俗与来历600字作文

《寒食节的风俗与来历,说说那些古老的故事》哎,老奶奶,您还记得每年春天,咱们不吃火做饭的那一天吗?那就是寒食节啦!这个节日啊,它背后藏着不少故事,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它。

先说说这风俗吧。

到了寒食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不动烟火,吃的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冷食,像什么青团啊、凉面啊,都是应节气的美食。

您还记得小时候,咱们一起包的艾草青团吗?绿绿的,甜甜的,咬一口,满嘴都是春天的味道。

那时候,咱们还会去踏青,赏赏花,放放风筝,别提多惬意了。

至于为啥要这么过,这就得扯到一个老远老远的故事了。

据说啊,这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一位古代的忠臣,名叫介子推。

这介子推,那可是个大大的好人,他跟着晋文公流亡了很多年,吃了不少苦。

后来晋文公当了国王,想要报答介子推,可介子推不图名不图利,带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出来,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也不愿出山,最后和老母亲一起被大火吞噬了。

晋文公后悔莫及,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贞和高洁,就下令在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全国上下都不能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您看,这寒食节不仅仅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它背后承载的是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尊敬和怀念。

咱们现在过这个节,也是在提醒自己,别忘了那些好人的故事,要懂得感恩,懂得坚持自己的原则。

不过,时代变了,现在的寒食节虽然不像以前那么严格遵守不动火的规矩,但是吃冷食、踏青的传统还在。

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喜欢在这个时候组织野餐,带上自制的三明治、寿司,还有各种水果,找一片草地,铺上野餐布,边吃边聊,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样一来,古老的节日也融入了现代生活的乐趣。

还有啊,您知道吗?有的地方在寒食节还会举行一种叫做“秋千会”的活动,大人小孩都去荡秋千,据说这样可以驱除疾病,带来好运。

想想那画面,蓝天白云下,五彩斑斓的秋千高高荡起,欢声笑语中,春天的气息更加浓厚了。

总的来说,寒食节就像是春天里的一首诗,古老而清新,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美好品德的传承。

家乡习俗寒食节这篇作文

家乡习俗寒食节这篇作文

家乡习俗寒食节这篇作文
寒食节在古代,是一年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古时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吃冷食可以防止火,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今年的寒食节,我们一家人去了晋祠公园踏青。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花草树木,鸟儿在枝头欢唱。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们来到了晋祠公园。

一进晋祠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介子推”像。

他背着母亲,被晋武帝晋惠帝下令烧山烧死。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我们看到了“飞虎泉”,它是晋祠三大名泉之一,泉旁有一石碑,碑上刻着:“飞虎泉”三个大字。

随后我们来到了晋祠公园的大门前,我看到了“晋祠公园”四个字的门匾。

我想:这里肯定有很多人来这里赏景、游玩、野餐……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座祠堂,这是“三义庙”,里面供奉着三位义士:东周忠臣赵盾、东汉忠义之士严光和晋代名将张温。

他们都是为了保护晋惠帝而牺牲的。

看着三位义士的塑像,我感到很惭愧:我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就退缩、害怕。

—— 1 —1 —。

寒食节作文三篇

寒食节作文三篇

寒食节作文三篇寒食节作文三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受,对作文很是熟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作文3篇,欢迎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寒食节作文篇1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

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

重耳感谢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

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辞不愿相见。

晋文公打算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

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愿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

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爽,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

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

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寒食节作文篇2记得那是我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但是那天还没有到清明节。

我陪着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一些扫墓用的祭品,比如水果之类的。

在去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年纪较大的奶奶挑着一种绿色食物在卖。

我很喜爱绿色的东西就拖着妈妈去看了看。

买东西的奶奶说那个叫做清明团子。

我奇怪的问奶奶,这个团子是用绿色的颜料染过吗,为什么会那么绿。

奶奶急躁的`告知我,这是用艾叶捣碎的浆液做的。

接着她还拿了一个让我尝。

我满心高兴的接着,一种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

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告知了奇怪的我为什么那个奶奶要做那好吃的团子。

寒食节作文

寒食节作文

寒食节作文寒食节作文(通用25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寒食节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节作文篇1今年的寒食节是非常难忘的一天。

扫墓的悲伤,蹿到了心里;青团的美味,到了骨子里;比赛的过程,融入到了我的记忆里。

寒食节,虽说是传统节日,但在人们心中已经淡忘,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容为一体。

和往年一样,寒食节都是和家人去陵园扫墓,祭祖。

可今年却不一样,我还做了一些难忘的事。

今年的寒食节,梁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班将举行一个传统节日的讲解比赛,可有超级好的奖品哦!”我们全班同学兴奋又期待,每个人心里都在想到底哪一组是大奖的赢家。

盼啊盼,等啊等,下午第一节课的铃声终于响了,讲解活动正式开始。

我们组有个环节是有奖问答,准备的奖品是又大又绿的青团,而且我们小组每个讲解的同学都会获得一份。

通过完美配合和精彩的讲解,我们小组最终获得了全班一等奖,我们兴奋地抱着奖品蹦下讲台,一手拿着奖品,一手拿着青团,打开包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完后还意犹未尽。

放学路上我还在回味青团的清香味。

一打开门,爸爸居然说:‘’今晚不煮饭,我们一起做蛋黄酱青团吃。

”我兴奋极了,和爸爸一起发面,里面加入独特的艾草汁,将喜欢蛋黄馅儿镶入面团中,揉成球状,再放入蒸笼中蒸一会儿,美味的青团就出炉了。

我第一次吃到自己亲手做的青团,那种青草香在我味蕾上慢慢散开,真是难忘极了。

今年的寒食节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它,知道了晋文公和介之推的感人故事,而且能脱稿且流利地给大家讲解寒食节的来源,也亲手和家人做了美味的青团,非常有意思。

这是我最难忘的一次寒食节。

寒食节作文篇2清明节每年的四月四日是传统的清明节,清明祭扫坟墓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

现在我来讲清明节的来源。

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很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寒食节作文300字

寒食节作文300字

寒食节作文300字寒食节作文300字六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寒食节作文300字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寒食节作文300字篇1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

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

重耳感激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

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

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

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

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

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论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

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寒食节作文300字篇2寒食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关于寒食节的故事吗?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吧: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国君重耳,在外国流亡十九年。

有一天,重耳及大臣们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饥寒交迫的他们再也走不动了,忠臣介子推见后,便忍着剧痛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煮熟后给重耳充饥。

重耳复国后,他奖赏了有功的大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非常伤心,他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绵山。

有一次,重耳突然想到了还没有奖赏割股肉给他吃的介子推。

寒食节作文

寒食节作文

寒食节作文寒食节作文8篇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下面是寒食节作文8篇,请参考。

【篇一:清明的思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记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

杨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就是人死了却无法再回来,亲爱的姑姑,在这冰冷的墓里,您一个人长眠在这太久太久……有时我感觉我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如此遥远,我的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

这怎么不让侄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

没有姑姑的清明节就连天都灰蒙蒙的。

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

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疼爱侄女的姑姑为什么就再也不回来了?在以前,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边陪我。

您就陪在孤独的我身边。

我的童年因您而美丽、快乐。

透过那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

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油菜花盛开了,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

景物依旧,姑姑您却早已不在了。

画面再次重现,蔚蓝的天空下,一个小女孩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

那个紧随其后的慈祥妇人不正是姑姑吗,她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妇女那唠唠叨叨的话语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

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没有看出姑姑眼中的忧伤,老妇人是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小女孩的快乐。

最后就无奈地离开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

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姑姑您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却是那长长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篇二:清明生活】“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到了。

以传统节日寒食节为话题的作文

以传统节日寒食节为话题的作文

以传统节日寒食节为话题的作文
《嘿,寒食节!》
哎呀呀,说起寒食节,那可是有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儿呢。

有一年寒食节呀,我正好回了老家。

我们那有片大大的后山,我就寻思着去那儿转转,感受感受寒食节的氛围。

那天的天气还特别好,阳光暖暖地洒下来,微风轻轻地吹着。

我沿着一条小路就往后山走,一路上还能看到好多野花野草,五颜六色的,可好看啦。

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颗特别奇怪的树,长得歪歪扭扭的,但又特别有造型。

我就好奇呀,凑过去看。

突然,“呼啦”一声,从树后飞出一只大鸟,哎呀妈呀,可把我吓了一跳!那鸟翅膀扑腾得可厉害了,一下子就飞得老远。

我定了定神,心想,这鸟肯定是把这儿当它的地盘啦。

我继续在后山逛着,看到好多人在挖野菜呢,说是寒食节要吃些清淡的。

我也跟着凑热闹,蹲下来挖了几棵,结果弄得一手的泥巴。

哎呀,真是又好笑又有趣。

逛了一大圈,太阳都快落山了,我就慢悠悠地往回走。

回到家的时候,奶奶已经做好了简单的饭菜,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感觉特别温馨。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寒食节啦,简单却充满了乐趣。

现在每次想到寒食节,我就会想起那后山的奇遇,还有那让人感到温暖的氛围呢,哈哈。

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汇总6篇

最新精选寒食节作文汇总6篇

寒食节作文汇总6篇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是纪念介子推的,这一习俗还有一段“火烧绵山〞的故事呢。

介子推是春秋时晋国人,在晋公子重耳避难出逃期间,介子推追随重耳十九年。

重耳逃难途经卫国,饥饿难当,介子推便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汤让重耳吃。

重耳感谢不已,夸介子推有“割股奉君〞之功。

当重耳回晋国执政〔号晋文公〕后,赏赐随从人员时,唯独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背上老母,进入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境〕隐居起来。

晋文公醒悟后,便亲自到绵山求访介子推,但介子推却不肯相见。

晋文公决定举火焚林,以为这样做,孝顺的介子推为了保全老母的性命,定会出来。

没想到介子推宁死不肯出山,和老母相抱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晋文公将他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

同时,传令全国,禁止在介子推忌日生火做饭,这天只准吃冷食。

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由于寒食节正值春末,野外空气清新,景物宜人,是野游的好日子。

古人是很重视这个节日的,一到这天,不管官民,家家禁火,户户寒食。

现在,寒食节已不时兴,而与清明节自然合一了。

今天是寒食节,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不过,我家的这个寒食过得可不寻常,差点将几百棵大树给烧了。

下午,爷爷来叫着我,妹妹和弟弟,扛着铁锹,带着纸,到陵上添土,烧纸。

一路上看着四周绿油油的麦苗,享受着细细的春风,我和弟弟一路上闹着,不久就到了陵上。

我们学着爷爷的样子,把土一点一点的锄到坟头上,使其呈屋脊形,求一种美观,我们毕竟力气不打,又久旱无雨,所以锄起来还是费点事的,只等爷爷把外表的干土除了,我们锄下面比较湿的。

这样过了不久,在我们和爷爷的努力下,一个个坟头如翻新了一遍。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我们压完了坟头纸,摆好酒菜,开始烧纸。

先画一个圈,然后,将元宝什么的摆好,开始烧了。

突然刮来一阵风,将没燃烧尽的纸吹到边上了林子里,现在天气枯燥,地上的枯叶马上燃烧起来,面积并不大,仅有一小块。

看到此景,爷爷说:“你快点用树枝降火抽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寒食节的习俗作文
本文是关于习俗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小编收集了寒食节的习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寒食节的习俗我的家乡介休一直流传着寒食节的习俗,清明节之所以能成为有纪念意义的节日,也缘于寒食节。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我们介休的三贤之一介之推的节日。

介子推,春秋晋国大夫。

因为“割股奉君”之举而名闻天下。

晋文公重耳即位后,大举封赏功臣,却淡忘了介子推。

介子推不言禄,耻与争功邀赏者为伍,携母一路跋涉来到介休绵山归隐。

有人写出《龙蛇歌》为介子推鸣不平,晋文公幡然悔悟,亲自带人上绵山寻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见。

晋文公情急之下,命属下放火烧山,逼迫素以孝子闻名的介子推出山。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仍不见介子推的身影。

就派人上山寻找,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紧抱一棵大柳树,已经被烧死。

重耳万分悲痛,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上下不准生火做饭。

第二篇:寒食节的习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
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第三篇:寒食节的习俗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节。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节复清明节。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节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节,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节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