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错反应

第十章 材料的强化

第十部分材料的强化 韧性是材料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它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强度是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塑性则表示材料断裂时总的塑变程度.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全过程中吸收能量的多少表示韧性的高低.金属材料缺口试样落锤冲击试验侧得的韧性指标称为冲击韧性.高分子材料冲击试验的韧性指标通常称为冲击强度或冲击韧度. 第一节材料强化基本原理 1、固溶强化纯金属经适当的合金化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根据强化机理可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 固溶强化的特点: (1)溶质原子的原子数分数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2)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原子尺寸相差越大,强化作用越大; (3)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有更大的固溶强化作用; (3)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越大,固溶强化越明显。 2、细晶强化 多晶体金属的晶粒通常是大角度晶界,相邻取向不同的的晶粒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部分晶粒内部的位错先开动,并沿一定晶体学平面滑移和增殖,位错在晶界前被阻挡,当晶粒细化时,需要更大外加力才能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霍尔-佩奇公式:σ s =σ+K y d-1/2 3、位错强化 (1)晶体中的位错达到一定值后,位错间的弹性交互作用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力。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的强度。 流变应力τ和位错密度的关系: (2)加工硬化 定义:金属经冷加工变形后,其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降低。 单晶体的典型加工硬化曲线:τ~θ曲线的斜率θ=d τ/d θ称为“加工硬化速率” ·曲线明显可分为三个阶段: I.易滑移阶段:发生单滑移,位错移动和增殖所遇到的阻力很小,θ I 很低,约为10-4G数量级。 II.线性硬化阶段:发生多系滑移,位错运动困难,θ II 远大于θ I 约为 G/100—G/300 ,并接近于 一常数。 III.抛物线硬化阶段:与位错的多滑移过程有关,θ III 随应变增加而降低,应力应变曲线变为抛物线。 4、沉淀相颗粒强化 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在基体相中时,将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通常将微粒分成不可变形的和可变形的两类。 (1)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切割机制 ·适用于第二相粒子较软并与基体共格的情形 强化作用主要决定于粒子本身的性质以及其与基体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A.位错切过粒子后产生新的界面,提高了界面能。 B.若共格的粒子是一种有序结构,位错切过之后,沿滑移面产生反相畴,使位错切过粒子时需要附加应力。 C.由于粒子的点阵常数与基体不一样,粒子周围产生共格畸变,存在弹性应变场,阻碍位错运动。

晶体缺陷习题与答案

晶体缺陷习题与答案 1 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肖脱基空位、弗仑克尔空位、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矢量、位错密度、位错的滑移、位错的攀移、弗兰克—瑞德源、派—纳力、单位位错、不全位错、堆垛层错、汤普森四面体、位错反应、扩展位错、表面能、界面能、对称倾侧晶界、重合位置点阵、共格界面、失配度、非共格界面、内吸附。 2 指出图中各段位错的性质,并说明刃型位错部分的多余半原子面。 3 如图,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定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 4 面心立方晶体中,在(111)面上的单位位错]101[2a b =,在(111)面上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请写出该位错反应,并证明所形成的扩展位错的宽度由下式给出πγ242Gb s d ≈ (G 切变 模量,γ层错能)。 5 已知单位位错]011[2a 能与肖克莱不全位错]112[6 a 相结合形成弗兰克不全位错,试说明:(1)新生成的弗兰克不全位错的柏氏矢量。(2)判定此位错反应能否进行?(3)这个位错为什么称固定位错? 6 判定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若能进行,试在晶胞上作出矢量图。 (1)]001[]111[]111[2 2a a a →+ (2)]211[]112[]110[662a a a +→ (3)]111[]111[]112[263a a a →+ 7 试分析在(111)面上运动的柏氏矢量为]101[2a b =的螺位错受阻时,能否通过交滑移转移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讲解

材料结构与性能读书报告--金属材料的强化机理

摘要 综合论述金属材料强化原理,基本途径,文章从宏观性能—微观组织结构—材料强化三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叙述了材料强化的本质、原理与基本途径作了论述。金属的强化可以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在实际应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工程材料来说,一般是通过综合的强化效应以达到较好的综合性能。具体方法有固溶强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复相强化、纤维强化和相变强化等。 关键词:强化;细晶;形变;固溶;弥散;相变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ummary is made on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strengthening,basis way and new technology of heat treatment.The essence,principle and basis ways of strengthening various materials were expounded in terms of their microscope properties,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 strengthening technology.:Metal strengthening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par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xtend the use of workpiece potential life,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 systematic discussion was made about the explantation of the potential of materials.For engineering materials, it is usually by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comprehensive to achieve good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Specific methods have solid-solution strengthening,distortion and deposition strengthening ,he complex phase strengthening,fiber reinforced and phase change aggrandizement, etc. Keywords:strengthen; fine grain; deformation; solution; dispersion; phase transition

材料的强化

1. 材料强化的类型:主要有晶界强化、固溶强化、位错强化、沉淀强化和 弥散强化、相变强化等。 2. 强化机制: (1) 晶界强化: 晶界分为大角度晶界(位向差大于10o)和小角度晶界(亚晶界,位向差1~2o)。晶界 两边相邻晶粒的位向和亚晶块的原子排列位向存在位向差,处于原子排列不规则的畸 变状态。晶界处位错密度较大,对金属滑移(塑性变形)、位错运动起阻碍作用,即晶界 处对塑性变形的抗力较晶内为大,使晶粒变形时的滑移带不能穿越晶界,裂纹穿越也 困难。因此,当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表现阻碍作用也越大,此时金属的屈服强度也 越高。 方法: 根据晶界强化的原理,在热处理工艺方法上发展了采用超细化热处理的新工艺,即细化奥氏体(A)晶粒 或碳化物相,使晶粒度细化到十级以上。由于超细化作用,使晶界面积增大,从而对金属塑性变形的抗力 增加,反映在力学性能方面其金属强韧性大大提高。 如果奥氏体晶粒细化在十级以上,则金属的强韧性将大大提高,为达此目的,现代发展的热处理新技 术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利用极高加热速度的能量密度进行快速加热的热处理。 由于极高的加热能量密度,使加热速度大大提高,在10-2 ~1s 的时间内,钢件便可加热到奥氏体(A)状 态,此时A 的起始晶粒度很小,继之以自冷淬火(冷速达104 ℃/s 以上),可得极细的马氏体(M)组织,与一 般高频淬火比较硬度可高出Hv50,而变形只有高频淬火的1/4~1/5,寿命可提高1.2~4倍。 ②利用奥氏体(A)的逆转变 钢件加热到 A 后,淬火成M,然后快速(20s)内重新加热到 A 状态,如此反复3~4 次,晶粒可细化到 13~14级。 ③采用A-F两相区交替加淬火 采用亚温淬火(F+A 双相区加热),在提高材料强韧性的同时显著降低临界脆化温度,抑制回火脆性。 在A-F两相区交替加热,可使A/F相界面积大大增加,因而使奥氏体形核率大大增多,晶粒也就越细化。 (2) 固溶强化: 是利用金属材料内部点缺陷(间隙原子置换原子)对金属基体(溶剂金属) 进行强化。它分为两类:间隙式固溶强化和置换式固溶强化。 a. 间隙式固溶强化:原子直径很小的元素如C、N、O、B 等,作为溶质元素溶入 溶剂金属时,形成间隙式固溶体。C、N 等间隙原子在基体中与“位错”产生弹性 交互作用,当进入刃型位错附近并沿位错线呈统计分布,形成“柯氏气团”。当在螺 型位错应力场作用下,C、N 原子在位错线附近有规则排列就形成“snock”气团。 7这些在位错附近形成的“气团”对位错的移动起阻碍和钉扎作用,对金属基体产生 强化效应。

金属位错理论

金属位错理论 位错的概念最早是在研究晶体滑移过程时提出来的。当金属晶体受力发生塑性变形时,一般是通过滑移过程进行的,即晶体中相邻两部分在切应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晶面晶向相对滑动,滑移的结果在晶体表面上出现明显的滑移痕迹——滑移线。为了解释此现象,根据刚性相对滑动模型,对晶体的理论抗剪强度进行了理论计算,所估算出的使完整晶体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临界切应力约等于G/30,其中G为切变模量。但是,由实验测得的实际晶体的屈服强度要比这个理论值低3~4数量级。为解释这个差异,1934年,Taylor,Orowan和Polanyi 几乎同时提出了晶体中位错的概念,他们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着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的,位错再较低应力的作用下就能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滑移。按照这一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其理论屈服强度比较接近于实验值。在此基础上,位错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直至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的发展,位错模型才为实验所证实,位错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位错理论不仅成为研究晶体力学性能的基础理论,而且还广泛地被用来研究固态相变,晶体的光、电、声、磁和热学性,以及催化和表面性质等。 一、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位错指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若干列原子有规律的错排,是晶体原子排列的一种特殊组态。从位错的几何结构来看,可将他们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1、刃型位错 刃型位错的结构如图1.1所示。设含位错的晶体为简单立方晶体,晶体在大于屈服值的切应力 作用下,以ABCD面为滑移面发生滑移。多余的半排原子面EFGH犹如一把刀的刀刃插入晶体中,使ABCD 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故称“刃型位错”。晶体已滑移部分和未滑移部分的交线EF就称作刃型位错线。

位错及界面部分第三次习题答案

1、见习题集P86 题3-28 2、写出位错反应a[ 01-1 ]/2+a[ 2-11]/2 的反应结果,这个反应能否进行?形成的位错能不能滑动?为什么? 解:a[ 01-1 ]/2+a[ 2-11]/2→a[100],根据位错反应的Frank 判据,反应式左端的柏氏矢量 平方和为a2/ 2 + 3a2/2 = 2a2,而右端的柏氏矢量平方为a2,因2a2> a2 ,所以反应可以 进行。a[ 01-1 ]/2 位错的滑移面是(111) ,a[ 2-11]/2 位错的滑移面是(11-1) ,所以反应生成的位错线在(111) 与(11-1) 的交线[-110] 上,这个位错的滑移面是(001),它不是面心立方 容易滑移的滑移面,所以不易滑动。 3、某面心立方点阵晶体的(1-11)面上有一螺型单位位错,其位错线为直线,柏氏矢量为 a/2[110], (1)在晶胞中标明该位错的柏氏矢量,该位错滑移产生的切变量是多少? (2)该位错能否自动分解成两根肖克莱不全位错,为什么?并在晶胞中标明两根肖克莱不全位错的柏氏矢量; (3)在(1-11)面上由上述两不全位错中间夹一层错带形成扩展位错。若作用在该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方向为[1-1-2],该扩展位错如何运动?若切应力方向为[110],该扩展位错又如何运动? (4)该扩展位错可能交滑移到哪个晶面,并图示之,指出产生交滑移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答:(1)√2a/2(hu+kv+lw=0) (2)能(满足几何能量条件) a/6[121]+a/6[21-1]= a/2[110] (几何条件) ∣a/6[121]∣2+∣a/6[21-1]∣2 <∣a/2[110]∣2 a2/6+ a2/6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位错

一、解释以下基本概念 肖脱基空位:晶体中某结点上的原子空缺了,则称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称为肖脱基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的原子挤入结点的空隙形成间隙原子,原来的结点位置空缺产生一个空位,一对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称为弗兰克耳(Frenkel )缺陷。 刃型位错:晶体内有一原子平面中断于晶体内部,这个原子平面中断处的边沿及其周围区域是一个刃型位错。 螺型位错:沿某一晶面切一刀缝,贯穿于晶体右侧至BC 处,在晶体的右侧上部施加一切应力τ,使右端上下两部分晶体相对滑移一个原子间距,BC 线左边晶体未发生滑移,出现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BC 。从俯视角度看,在滑移区上下两层原子发生了错动,晶体点阵畸变最严重的区域内的两层原子平面变成螺旋面,畸变区的尺寸与长度相比小得多,在畸变区范围内称为螺型位错 混合位错:位错线与滑移矢量两者方向夹角呈任意角度,位错线上任一点的滑移矢量相同。 柏氏矢量:位错是线性的点阵畸变,表征位错线的性质、位错强度、滑移矢量、表示位错区院子的畸变特征,包括畸变位置和畸变程度的矢量就称为柏氏矢量。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内位错线的总长度ρυ=L/υ ;单位面积位错露头数ρs =N/s 位错的滑移:切应力作用下,位错线沿着位错线与柏氏矢量确定的唯一平面滑移, 位错线移动至晶体表面时位错消失,形成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台阶,大小相当于一个柏氏矢量的值. 位错的攀移: 刃型位错垂直于滑移面方向的运动, 攀移的本质是刃型位错的半原子面向上或向下运动,于是位错线亦向上或向下运动。 弗兰克—瑞德源:两个结点被钉扎的位错线段在外力的作用下不断弯曲弓出后,互相邻近的位错线抵消后产生新位错,原被钉扎错位线段恢复到原状,不断重复产生新位错的,这个不断产生新位错、被钉扎的位错线即为弗兰克-瑞德位错源。 派—纳力:周期点阵中移动单个位错时,克服位错移动阻力所需的临界切应力 单位位错:b 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称为“单位位错”。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是从一个原子到另一个原子位置,而是从原子位置到结点之间的某一位置,这类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堆垛层错: 密排晶体结构中整层密排面上原子发生滑移错排而形成的一种晶体缺陷。 位错反应:位错具有很高的能量,因此它是不稳定的,在实际晶体中,组态不稳定的位错可以转化成为组态稳定的位错,这种位错之间的相互转化称为位错反应。 扩展位错: 如果层错两端都终止在晶体内部,即一个层错的两端与两个不全位错相连接。像这样两个不全位错之间夹有一个层错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二、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kJ/mol.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 解答 利用空位浓度公式计算 850 ℃ (1123K) :C v1=??,后激冷至室温可以认为全部空位保留下来 20℃(293K) :C v2=??, C v1 /C v2=??? 三、计算银晶体接近熔点时多少个结点上会出现一个空位(已知:银的熔点为960℃,银的空位形成能为1.10eV ,1ev =)?若已知Ag 的原子直径为0.289nm ,问空位在晶体中的平均间距。 1eV =1.602*10-19J 解答: 得到Cv =e 10.35 )exp(RT Q A C v ?=)exp(RT Q A C v ?=

材料科学与基础习题

第六章 空位与位错 一、 名词解释 空位平衡浓度,位错,柏氏回路,P-N 力,扩展位错,堆垛层错,弗兰克-瑞德位错源, 奥罗万机制,科垂耳气团,面角位错,铃木气团,多边形化 二、 问答 1 fcc 晶体中,层错能的高低对层错的形成、扩展位错的宽度和扩展位错运动有何影响?层错能对金属材料冷、热加工行为的影响如何? 2. 在铝单晶体中(fcc 结构), 1) 位错反应]101[2a →]112[6a ]+]121[6a 能否进行?写出反应后扩展位错宽度的表 达式和式中各符号的含义;若反应前的] 101[2a 是刃位错,则反应后的扩展位错能进行何种 运动?能在哪个晶面上进行运动?若反应前的] 101[2a 是螺位错,则反应后的扩展位错能进 行何种运动? 2) 若(1,1,1)面上有一位错 ]110[2a b = ,与)(111面上的位错] 011[2a b =发生 反应,如图6-1。写出位错反应方程式,说明新位错的性质,是否可动。 3) 写出(111)与(111)两个滑移面上两全位错所分解为肖克莱不全位错的两个反应式。 4) 如果两扩展位错运动,当它们在两个滑移面交线AB 相遇时,两领先不全位错为 [] 1126a 和]121[6a ,两领先位错能否发生反应,若能,求新位错柏氏矢量;分析新形成位 错为何种类型位错,能否自由滑移,对加工硬化有何作用。 图6-1 3 螺旋位错的能量公式为02ln 4r R Gb E S π=。若金属材料亚晶尺寸为R=10-3~10-4cm ,r 0约为 10-8cm ,铜的G =4×106N/cm 2,b =2.5×10- 8cm 。 (1)试估算Es (2)估算Cu 中长度为1个柏氏矢量的螺型位错割阶的能量。 4 平衡空位浓度与温度有何关系?高温淬火对低温扩散速度有何影响? 5 已知Al 的空位形成能为0.76eV ,问从27 升温到627 时空位浓度增加多少倍(取

材料强化基本原理

第十章材料的强韧化 第一节材料强化基本原理 结合键和原子排列方式的不同,是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不同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材料的内部结构可以达到控制材料性能的目的。不同种类的材料,提高其强度的机理、方法也不同。 一、金属材料的强化原理 纯金属经过适当的合金化后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 称为固溶强化。其原因可归结于溶质原子和位错的交互作 用,这些作用起源于溶质引发的局部点阵畸变。固溶体可 分为无序固溶体和有序固溶体,其强化机理也不相同。 (1)无序固溶强化固溶强化的实质是溶质原子的 长程应力场和位错的交互作用导致致错运动受阻。溶质相 位错的交互作用是二者应力场之间的作用。作用的大小要 看溶质本身及溶质与基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使位 错截交成弯曲形状。如图10—l所示. 图中的A、B、C表示溶质原子强烈地钉扎了位错。 x—x',A未被钉扎的乎直位错线,被钉后呈观曲线形状。 处于位错线上的少数溶质原子与位错线的相互作用很强, 这些原子允许位错线的局部曲率远大于根据平均内应力 求出的曲率。钉扎的第一个效应就是使位错线呈曲折形 状。相对于x—x'的偏离为x在受到垂直方向的外加切应力τ作用下,由于B点位错张力的协助作用,将使ABC段位错移到AB'C,在B'处又被钉扎起来。位错之所以能够这样弯曲,其原因是因位错长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弹件能被强钉扎所释放的能量抵偿旧有余,位错的弹性能反而有所降低.位错经热激活可以脱钉,因而被钉扎时相对处于低能态。在切应力τ的作用下,ABC 段移动到AB'C.ABC和AB'C是相邻的平衡位置,阻力最大在位错处于中间位置AC时产生,外加切应力要克服这样的阻力方可使位错移动。若AC≈2y,ABC比2y略大,近似地当作2y。由ABC变为AC方面要脱钉需要能量,另一方面要缩短位错长度释放能量。总共需要 式中:Eb是位错脱扎所需能量;EI为单位长度位错由于加长而升高的能量,EI与Eb相比小而略去。由ABC 变为AC,平均位移为x/2,外加切应力需要做功为τb(2y)·x/2,故

位错总结

位错总结 一. 位错概念 1.晶体的滑移与位错 2. 位错模型 ● 刃型位错: 正负刃型位错, ※位错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 ※位错线必须是连续的-位错线不能中止在晶体内部。 ∴ 起止与晶体表面(或晶界)或在晶体内形成封闭回路或三维网络 ● 螺型位错: 左螺旋位错,右螺旋位错 ● 混合位错 3.位错密度 单位元体积位错线总长度,3/m m 或单位面积位位错露头数,2 m

4. 位错的柏氏矢量 (Burgers Vector ) ● 确定方法: 柏氏回路 ●意义: 1) 柏氏矢量代表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或反平行)和大小 2) 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的大小 3)决定位错的性质(类型) 刃型位错 b ┴位错线 螺型位错 b //位错线 混合位错 位错线与b 斜交 s e b b b +→ ,sin θb b e = θcos b b s = 4)柏氏矢量的表示 ]110[2 a b = 或 ]110[21 =b ● 柏氏矢量的性质 1)柏氏矢量的守恒性-流入节点的柏氏矢量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 柏氏矢量之和 2)一条为错只有一个柏氏矢量

二.位错的运动 1.位错的运动方式 ●刃型位错 滑移―――滑移面: b l ?,唯一确定的滑移面 滑移方向:l v b v ⊥, // 滑移应力: 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沿b 或b - 攀移――攀移面: 附加半原子面 攀移方向:)(b l v ?⊥ 攀移应力:攀移面上的正应力; 拉应力-负攀移 压应力-正攀移 攀移伴随原子扩散,是非守恒运动,在高温下才能发生 ● 螺型位错 滑移―――滑移面:包含位错线的任何平面 滑移方向:l v b v ⊥⊥, 滑移应力 滑移面上的切应力-沿b 或b - 交滑移―――同上 ●混合位错 滑移(守恒运动)――同刃型位错 非守恒运动 ――在非滑移面上运动- 刃型分量的攀移和螺型分量的滑移的合成运动

退火强化和退火软化

退火强化 强度和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一般可通过细晶强化和位错强化两种机制来描述[23]。细晶强化则与晶粒大小有关,其本质是大角度晶界对可动位错的阻碍,即所谓的Hall-Petch 关系;位错强化由位错密度决定,而位错主要来自两部分:晶界之间的独立位错以及小角晶界提供的位错[23] 较大的轧制变形量反而出现强度下降的反常现象,主要是由于较大变形量的样品的晶内位错密度以及小角度晶界的比例减少,而晶粒度变化不大所致。工业纯铝经大变形冷轧至某一程度时(样品B,εVM=3.3),原始的等轴晶经剪切变形破碎,大部分破碎的晶粒最终演化形成典型的层状结构区域,小部分仍处于向层状结构晶粒过渡的状态,形成了高位错密度和小角度晶界为主的近似等轴晶区域。经进一步轧制变形后(样品D,εVM=4.1),处于过渡状态的近似等轴晶区域消失,演化形成典型的层状结构区域。使得较大变形量样品整体的位错密度以及能够作为位错强化的小角度晶界的比例下降,从而导致屈服强度的降低。通常情况下,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增殖,交互作用从而阻碍位错运动,导致材料强度上升,即所谓的加工硬化。对传统粗晶材料,塑性变形后进行热处理(退火),退火过程中材料内部的位错将发生回复,位错密度降低,从而导致材料强度降低,即退火致软化现象。但是近年来人们却在晶粒尺寸处于1μm 以下超细晶甚至晶粒尺寸处于100nm 以下的纳米晶材料中发现了相反的退火致 强化现象,即退火反而导致材料的强度上升 对于纯金属来说,材料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晶界和位错的共同作用,位错与晶界在金属塑性变形中都有着双重身份。晶界会阻碍位错滑移,同时也可作为位错阱来吸收位错,位错的滑移引起塑性变形,同时缠结在一起的位错团也会阻碍位错的运动。随着晶粒的逐步细化,晶界与位错的贡献以及它们所扮演的身份也在逐步变化。对于传统的退火软化现象,很容易用我们已知的知识来解释。对于正常的工业纯铝,晶粒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在退火时,晶粒一定程度的长大,位错被激活运动,位错密度下降。根据霍尔佩奇关系,晶粒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时,晶粒长大,材料强度下降,位错密度下降是的原本缠结在一起的位错部分消失,即对位错运动的阻碍降低,材料强度下降。这两者都决定了材料的退火致软化。有限位错源强化(dislocation source limited strengthening)已被基本认定为退火致强化主要机理[19,41],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由于Frank-Read 位错源在亚微米晶和纳米晶内部存在的可能性很小,晶界位错源成为塑性变形所需的主要位错源(source),相应地,晶界也成为位错阱。退火后,晶粒内部位错密

位错理论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绪论:铝及铝合金在实际生产中,主要以挤压形式进行生产,随着加工工艺和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们对铝及铝合金轧板的要求日益增多。对于变形铝合金来说,由于所含的合金元素不同,需要不同的变形方式:冷变形和热变形。这里简单介绍在这两种变形的微观组织。 关键词:铝及铝合金,变形铝合金,冷变形和热变性。

目录 铝合金生产中的冷热变形微观组织 (1) 绪论 (1)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3) 1.1亚结构 (3) 1 .2变形织构 (3) 二、热变形中的纤维组织 (5) 2.1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动态回复 (5) 2.2铝合金热变形中的再结晶 (6) 三、铝合金变形微结构的分类 (6) 参考文献 (8)

一、冷变形中铝合金微观组织 铝材冷加工后,随着外形的改变.晶粒皆沿最大主变形发展方向被拉长、拉细或压扁。冷变形程度越大,品粒形状变化也越大。在晶粒被拉长的同时,晶间的夹杂物也跟着拉长,使冷变形后的金属出现纤维组织。 1.1亚结构 亚结构包括两种类型:较低温度下产生的胞状结构以及变形后因回复形成的亚晶[1]。金属晶体经过较大的冷塑性变形后,由于位错密度增大和发生交互作用,大量的位错堆积在局部区域,并相互缠结形成不均匀的分布,在晶粒内部出现了许多取向不同、大小约为10-3~10-6cm 的小晶块,这些小晶块(或小晶粒间)的取向差不大(小于1°),所以它们仍然维持在同一个大晶粒范围内,这些小晶块称为亚晶[2],这种组织称为亚结构。在冷轧变形中,随着应变量的增加,晶粒发生分裂,内部就生成亚结构[3]。亚晶的大小、完整程度、取向差与材料的纯度及形量和变形温度有关。当材料中含有杂质和第二相时,在变形量大和变形温度低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亚晶小,亚晶间的取向差大,亚晶的完整性差(即亚晶内晶格的畸变大)。冷变形过程中,亚晶结构对金属的加工硬化起重要作用,由于各晶块的方位个同,其边界又为大量位错缠结,对晶内的进一步滑移起阻碍作用。因此,亚结构可提高铝及铝合金材料的强度。 1.2变形织构 铝及铝合金在冷变形过程中,内部各晶粒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形发展方向因受外力作用的影响,晶粒要相对于外力轴产生转动,而使其动作的滑移系有朝着作用力轴的方向(或最大主变形方向作定向旋转的趋势。在较大冷变形程度下,晶粒位向由无序状态变成有序状态的情况,称为择优取向。由此所形成的纤维状组织,因其具有严格的位向关系,所以被称为变形织构。变形织构一般分为两种[2]:一是拉拔时形成的织构,称为丝织构,其主要特征是各个晶粒的某一晶向大致与拉拔方向平行,如图1(a)所示;二是轧制时形成的织构,称为板织构,其主要特

材基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作业与习题的解答 一、作业: 2、纯铁的空位形成能为105 kJ/mol 。将纯铁加热到850℃后激冷至室温(20℃),假设高温下的空位能全部保留,试求过饱和空位浓度与室温平衡空位浓度的比值。(e 31.8=6.8X1013) 6、如图2-56,某晶体的滑移面上有一柏氏矢量为b 的位错环,并受到一均匀切应力τ。 (1)分析该位错环各段位错的结构类型。 (2)求各段位错线所受的力的大小及方向。 (3)在τ的作用下,该位错环将如何运动? (4)在τ的作用下,若使此位错环在晶体中稳定 不动,其最小半径应为多大? 解: (2)位错线受力方向如图,位于位错线所在平面,且于位错垂 直。 (3)右手法则(P95):(注意:大拇指向下,P90图3.8中位错环ABCD 的箭头应是向内,即 是位错环压缩)向外扩展(环扩大)。 如果上下分切应力方向转动180度,则位错环压缩。

(4) P103-104: 2sin 2d ?τd T s b = θRd s =d ; 2/sin 2 θ?d d = ∴ τ ττkGb b kGb b T R ===2 注:k 取0.5时,为P104中式3.19得出的结果。 7、在面心立方晶体中,把两个平行且同号的单位螺型位错从相距100nm 推进到3nm 时需要用多少功(已知晶体点阵常数a=0.3nm,G=7﹡1010Pa )? (3100210032ln 22ππGb dr w r Gb == ?; 1.8X10-9J ) 8、在简单立方晶体的(100)面上有一个b=a[001]的螺位错。如果它(a)被(001)面上b=a[010]的刃位错交割。(b)被(001)面上b=a[100]的螺位错交割,试问在这两种情形下每个位错上会形成割阶还是弯折? ((a ):见P98图3.21, NN ′在(100)面内,为扭折,刃型位错;(b)图3.22,NN ′垂直(100)面,为割阶,刃型位错) 9、一个]101[2-=a b 的螺位错在(111)面上运动。若在运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而发生交滑移,请指出交滑移系统。 对FCC 结构:(1 1 -1)或写为(-1 -1 1) 10、面心立方晶体中,在(111)面上的单位位错]101[2-=a b ,在(111) 面上分解为两个肖克莱不全位错,请写出该位错反应,并证明所形成的扩展位错的宽度由下式给出:

位错理论的提出

材料史话(2)-位错理论的提出精选 已有 3009 次阅读2013-6-13 23:58|个人分类:材料史话|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位错 如果金属晶体受外加载荷或力的作用,位错运动并穿过晶体,那么将引起一个永久性的形状变化,即:塑性变形。其结果是在晶体表面出现了明显的滑移痕迹-我们称之为滑移线。 图 1 金属拉伸变形后产生的滑移线(图片来自网络) 1907年,沃尔特拉(Volterra)解决了一类弹性体中的内应力不连续的弹性问题,把它称为位错。 1926年,弗兰克尔发现理论晶体模型刚性切变强度与与实测临界切应力的巨大差异。理论计算值为G/30;而实际屈服强度比理论值低3~4个数量级。 1934年,波朗依(Michael Polanyi, 1891-1976)、泰勒(Geoffrey Taylor, 1886-1975)、奥罗万(Egon Orowan, 1902-1989)几乎在同时获得了相同的结果,这

一年发表的论文提出位错了的模型。特别是泰勒明确地把沃尔特拉位错引入晶体。 图2 (a)Orowan描绘的刃位错(b)Taylor描绘的刃位错 位错理论认为,晶体实际滑移过程并不是滑移面两边的所有原子都同时做整体刚性滑动,而是通过在晶体存在的称为位错的线缺陷来进行,位错在较低应力作用下就开始移动,使滑移区逐渐扩大,直至整个滑移面上的原子都先后发生相对位移。 Taylor确定应变储存能储存于晶体缺陷处,以弹性畸变能的形式存在。 Orowan对他所观察到Zn晶体受到应力变形时,这种变形是不连续的,而是以不连续跳跃的方式进行。推定每一次形变“跳跃”必定来源于晶体缺陷的运动。 Polanyi的论文完成比Orowan 早几个月,但那时已与Orowan定期接触,了解他的想法,自愿等待一段时间,以便同时提交论文,并约定在同一期德文《物理杂志(Zeitschrift Fuer Physik)》并排发表。 Polanyi后来放弃了晶体塑性研究,成为哲学家; Taylor在单晶和多晶力学分析方面以及加工硬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Orowan坚持位错研究,在位错运动与其它位错的交互作用以及晶体内部粒子对运动位错阻碍的理论分析方面,提出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新思想。 1939年,柏格斯(J.M. Burgers)提出用伯氏矢量表征位错,同时引入了螺位错。 1940年,皮尔斯(Peierls)提出后来1947年由纳巴罗(Nabarro)修正的位错点阵模型,这个模型突破了一般弹性力学范围,提出了位错宽度的概念,估算了位错开动的应力。

位错强化

位错强化:金属晶体中的位错是由相变和塑性变形引入的,位错密度愈高,位错运动愈困难,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就愈大,表现在力学性能上,金属强度提高,即当造成金属晶体内部位错大量增殖时,金属表现出强化效果。理论研究同时也说明:制成无缺陷,几乎不存在“位错”的完整晶体,使金属晶体强度接近理论强度,则会使金属强化效果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金属有两种强化途径:一是对有晶体缺陷的实际金属,即存在位错金属,可以通过位错增殖而强化,二是制成无晶体缺陷的理想金属,使晶体中几乎不存在位错,则金属强化效果会更大。 方法: 通过冷加工变形或相变,使“位错”增殖 1 固溶强化: ①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在固溶体中,无论是固溶原子或是位错,在其周围都存在着应力和点阵畸变,两个应力场之间的作用就属于弹性交互作用。这种弹性交互作用力代表固溶原子所提供的阻碍位错运动的力。 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有时会出现有序化现象,当存在短程序 时,塑性变形将改变原来的有序排列而增加势能,表现为短程序强化作用。 在有长程序的固溶体中,位错倾向于两两相随地通过晶体。第一个位错通过时,使有序结构中跨越滑移面的不同类原子对A-B改变为类原子对A-A和B-B,引起能量升高;当后随的一个位错经过时,A-A和

B-B原子对又恢复为A-B对,能量又降下来。在前后相随的两个位错之间的这段距离上,A-A和B-B原子对尚未恢复,形成所谓反相畴界(antiphase boundary)。为减少反相畴界的能量,两相随位错倾向于尽量靠近;但是当两个同号位错靠近时,它们之间的斥力急剧 上升。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个位错间有一个平衡距离,它与两个不全位错间存在的层错很相似。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有序合金的反相畴界的面积不断增加,从而提高了体系的能量,表现为长程序引起的强化作用。此外,无论是代位原子或是填隙原子,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原子偏聚而形成气团。对代位点阵来说,当溶质原子比溶剂原子的直径大时,溶质原子有富集在刃位错受胀区的趋向,反之,富集于受压区。填隙原子则总是向受胀区富集。这种靠扩散在位错附近富集的现象,称为柯氏气团(Cottrell atmosphere)。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特别是填隙原子,对位错的钉扎作用更为强烈,由此成功地解释了低碳钢的屈服现象,因为填隙原子比代位原子容易扩散,所以填隙原子气团的形成温度也较低。在位错应力场的作用下,引起晶体的非对称点阵畸变而使填隙原子产生有序化的排列称为斯氏气团Snoekatmosphere。例如碳原子在α-Fe中就形成这种应力感生有序化,即当沿c轴方向有拉伸应力时,碳原子处于体心立方点阵与c轴平行的各晶胞棱边的一半处,引起晶胞沿c轴方向膨胀而产生强化作用。因为碳原子的扩散距离较短,而且是在应力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斯氏气团的形成温度比柯氏气团更低一些。

位错考试期末考试

一、解释概念(4×5=20分) 1.空位:晶格中某格点上的原子空缺了,则称为空位,这是晶体中最重要的点缺陷。脱位原子有可能挤入格点的间隙位置,形成间隙原子。 2.刃型位错:有一多余半原子面,好象一把刀插入晶体中,使半原子面上下两部分晶体之间产生了原子错排,称为刃型位错。其半原子面与滑移面的交线为刃型位错线。。 3.螺型位错:晶体沿某条线发生上下两部分或左右两部分错排,在位错线附近两部分原子是按螺旋形排列的,所以把这种位错称为螺型位错。 4.攀移:刃型位错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的运动称作攀移。通常把多余半原子面向上运动称为正攀移,向下运动称为负攀移。攀移可视为半原子面的伸长或缩短,可通过物质迁移即空位或原子扩散来实现。 5.割阶:一个运动的位错线特别是在受到阻碍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其中一部分线段首先进行滑移。若该曲折线段垂直于位错的滑移面时,称为割阶 6.层错:实际晶体结构中,密排面的正常堆垛顺序遭到破坏和错排,称为堆垛层错,简称层错。 7.晶界:属于同一固相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 8.扭折:一个运动的位错线特别是在受到阻碍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其中一部分线段首先进行滑移。若由此形成的曲折在位错的滑移面上时,称为扭折。 9.柏氏矢量:用来表征位错特征,揭示位错本质的物理量。其大小表示位错的强度,方向及与位错线的关系表示位错的正负及类型。10.扩展位错:通常把一个全位错分解成两个不全位错,中间夹着一个堆垛层错的位错组态称为扩展位错。 二、填空(1×12=12分) 1.螺位错的滑移矢量与位错线(平行),凡是包含位错线的平面都可以作为它的滑移面。但实际上,滑移通常是在那些原子(密排)面上进行。 2.两柏氏矢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与螺型位错相交,会在刃型位错上形成(割阶),在螺型位错上形成(扭折)。 柏氏矢量的大小,即位错强度。同一晶体中, 柏氏矢量愈大,表明该位错导致的点阵畸变(愈大),它所处的能量也(愈强)。由P—N 力公式可知,使位错移动的临界切应力随a/b 增加而(减小),所以滑移通常发生在(密排) 面的(密排)方向上。 3.两柏氏矢量相互平行的刃型位错交割,会分 别在两刃型位错上形成(扭折),而两柏氏矢 量相互垂直的刃型位错交割,会在其中的一个 刃型位错上形成(割阶)。 4.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的堆垛 形式分别为沿(110)密排面的(ABC)、沿 滑移面的(ABCDEF)、沿(0001)密排面的 (AB/AC)。 5.在实际晶体中,从任一原子出发,围绕位错 以一定的步数作一闭合回路,称为(柏氏回路);在完整晶体中按同样的方向和步数作相 同的回路,该回路(不闭合),由(终点) 点到(起点)点引一矢量,使该回路闭合, 这个矢量称为实际晶体中的柏氏矢量。 6.面心立方晶体的密排方向为(﹤110﹥),其 单位位错的柏氏矢量为(a/2﹤110﹥);体心 立方晶体密排方向为(﹤111﹥),单位位错柏 氏矢量为(a/2﹤111﹥)。密排六方晶体的密 排方向为(﹤1120﹥),单位位错为(a/3﹤1120﹥)。 三、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并写出判断 依据(2x5=10分) 1. ] 1 1 1 [ 2 ] 111 [ 2 ] 100 [ a a a+ → 几何条件: ] 1 1,1 1,1 1 [ 2 ] 100 [+ + + = a a 能量条件: 2 2 2 3 2 2 2 2 2 12 3 ) 4 3 4 3 (a a b a b a b= = + = < = 所以不能反应 2. ) 0001 (

铁碳马氏体强化机制

铁碳马氏体的强化机制 摘要:本文介绍碳钢马氏体中的不同强化机制,解释了马氏体高强本质。 关键词:马氏体、强化机制 一、固溶强化[1] 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熔体,它保持着金属的晶体结构。按照组元原子所处的位置分为两类: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式固溶体。固溶强化是由于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不匹配,使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形成一个强烈的应力场(间隙C 原子造成非对称畸变偶极),该应力场与位错发生强烈的交互作用,阻碍位错的运动,提高马氏体的屈服强度。在碳含量小于0.4%时,马氏体的屈服强度随碳含量增加而升高;碳含量大于0.4%时,马氏体的屈服强度不再增加。这一现象的机理:固溶的间隙C 原子处于Fe 原子组成的八面体的中心位置,马氏体中的八面体为扁八面体,C 原子溶入后形成以C 原子为中心的畸变偶极应力场,该应力场与位错产生强烈的交互作用,令位错运动使马氏体强度升高。当含碳量高于0.4%时,C 原子间距太近,产生的畸变偶极应力场彼此抵消,降低了强化效果。例如李鸿美等研究的超低碳钢[2],马氏体主要由C 、Mn 、Si 和Mo 元素引起固溶强化,其强化增量按下式计算: ][11][83][37][4570)(Mo Si Mn C MPa ss +++=σ (式中的质量分数为各合金元素固溶在基体中的数值,C 、Mn 、Si 、Mo 元素采用合金含量。) 对于高位错的马氏体而言,位错与固溶元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强度增量小于位错与位错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强度增量。另外,固溶元素所形成的弹性应力场与位错应力场相互抵消强度增量被削弱;对于低碳马氏体(含碳量<0.2%),马氏体位错中大部分碳不处于固溶体中,而是偏聚于位错上形成柯氏气团。因此,可以认为在含碳量<0.2%时,碳的直接强化作用是位错强化,其固溶强化增量视为“0”。但是,Mn 、Si 、Mo 元素造成的固溶强度增量却是不可忽视的。 二、相变强化[1] 马氏体转变指高温奥氏体经快速冷却,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无扩散切变形成体心正方的马氏体。如图1所示。由于切变造成了晶格内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如板条马氏体中高密度的错位、片状马氏体中的孪晶等,这些缺陷都阻碍为错的运动,使得马氏体强化。这就是所谓的相变强化。实验证明,无碳马氏体的屈服强度约为284Mpa,此值与形变强化铁素体的屈服强度很接近,而退火状态铁素体的屈服强度仅为98~137Mpa ,这就说明相变强化使屈服强度提高了147~186MPa 。 图1 马氏体相变

材料强化机制

材料的强化机制 材料的强化机制主要有以下四种,分别为固溶强化、细晶强化、位错强化、第二相强化。 (一)固溶强化 由于固溶体中存在着溶质原子,便使其塑性变形抗力增加,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生畸变,对在滑移面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用;二是在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对位错的钉扎作用。 (二)细晶强化 一方面由于晶界的存在,使变形晶粒中的位错在晶界处受阻,每一晶粒中的滑移带也都终止在晶界附近;另一方面,由于各晶粒间存在着位向差,为了协调变形,要求每个晶粒必须进行多滑移,而多滑移必然要发生位错的相互交割,这两者均将大大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显然,晶界越多,也即晶粒越细小,则其强化效果越显著,这种用细化晶粒增加晶界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称为晶界强化,也即细晶强化。(三)位错强化 金属中的位错密度越高,则位错运动时越容易发生相互交割,形成割阶,造成位错缠结等位错运动的障碍,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而提高金属的强度,这种用增加位错密度提高金属强度的方法称为位错强化。 (四)第二相强化

第二相粒子可以有效地阻碍位错运动,运动着的位错遇到滑移面上的第二相粒子时,或切过,或绕过,这样滑移变形才能继续进行。这一过程要消耗额外的能量,需要提高外加应力,所以造成强化。但是第二相粒子必须十分细小,粒子越弥散,其间距越小,则强化效果越好。这种有第二相粒子引起的强化作用称之为第二相强化。根据两者相互作用的方式有两种强化机制:弥散强化和沉淀强化。 绕过机制:基体与中间相的界面上存在点阵畸变和应力场,成为位错滑动的障碍。滑动位错遇到这种障碍变得弯曲,随切应力加大,位错弯曲程度加剧,并逐渐成为环状。由于两个颗粒间的位错线段符号相反,它们将断开,形成包围小颗粒的位错环。位错则越过颗粒继续向前滑动。随着位错不断绕过第二相颗粒,颗粒周围的位错环数逐渐增加,对后来的位错造成更大的阻力。 切过机制:位错与颗粒之间的阻力较小时,直接切过第二相颗粒,结果硬颗粒被切成上下两部分,并在切割面上产生位移,颗粒与基体间的界面面积增大,需要做功。并且,由于第二相与基体结构不同,位错扫过小颗粒必然引起局部原子错排,这也会增加位错运动的阻力,从而使金属强化。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