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 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第一单元第四课《孙权劝学》教案
举例:教师要指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并解释其表达效果。
(3)理解并应用课文中的劝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成长动力。
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孙权的劝学中汲取智慧,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举例:在分析孙权、吕蒙等人物形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主题:学生将围绕“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旨在让他们亲身体验劝学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总体来看,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较高,但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小组存在时间分配不合理、讨论重点不明确的问题。为此,我将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讨论方向和重点。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关注他们的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劝学场景,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导致问题回答不够积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以及鲁肃、吕蒙在不同阶段的认识及态度。

4、理解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

5、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示。

重点、难点:1、理解、欣赏吕蒙如何以长风破浪的精神努力学习,飞速进步,并领悟读书“使人明智”的作用。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

3、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岂( )邪( )孰( )更( )遂( )宏( )筹( )2、填空题。

《孙权劝学》选自,该书是北宋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

文中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方法是 (原文回答)。

3、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3)课文以什么为主线?思路如何?4)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什么?5)吕蒙的读书态度是怎样的?从课文中可以看出来吗?6)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的经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有何体会?二、课堂导学1、情景导入。

2、学习新课。

1)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出处。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价值的史学著作。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其中“孙权劝学”这一历史故事就是节选自这部书。

这部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

本文写的是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文武才干有了很大提高的故事。

以“对话”为主线,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形象的特点。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劝学成功这一事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劝人要有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给人留有自我发展的空间;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4 孙权劝学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4 孙权劝学 课后作业——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4 孙权劝学❶《资治通鉴》 学习关键词:文学常识 文言词语 对话描写 人物性格赏析评点初,权谓吕蒙 ❷曰:“卿 ❸今当涂 ❹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 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掌事:掌握事务,管事。

] 蒙 吕蒙辞 ❺以军中多务❻。

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以:介词,用、拿。

] 权曰:“孤 ❼岂 欲卿治经 ❽为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专掌博士 ❾邪 ❿!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岂:难道。

] 但 ⓫当涉 猎 ⓬,见往事⓭耳。

卿言 多务,孰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怎么若孤?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孰若:何如,怎么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益:好处。

乃:于是,就。

就学:指从事学习。

就,从事。

] 及 ⓮鲁肃过 ⓯寻阳 ⓰,与蒙论议,大 惊 曰: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议事,十分吃惊地说:[论议:讨论议事。

] “卿今者 ⓱才略 ⓲,非复 ⓳吴下 ⓴阿蒙 (21)!”蒙曰:“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阿蒙(能相比的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 (22)刮目相待 (23),大兄 (24)何见事 (25)之 晚乎!”“男儿相别几天,就应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 [三日:几天。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第一层(开头至“蒙乃始就学”):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

孙权劝学,先一语道破“学”的必要性,即因“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可见孙权善劝。

第二层(从“及鲁肃过寻阳”到结尾):写鲁肃“与蒙论议”后,“结友而别”。

“大惊”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侧面表现吕蒙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

吕蒙巧妙回答,描绘出他颇为自得的神态。

《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

《孙权劝学》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4课】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今异义,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
⑤及鲁肃过寻阳:古今异义,古义:到了······的时候今义:以及。
⑥即更刮目相待:古今异义,古义:重新。今义:更加。
⑦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⑧但当涉猎:古今异义,古义:粗略的阅读今义:捕捉猎物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9、【但】只,只是。
10、【涉猎】粗略地阅读。
11、【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2、【及】到,等到。
13、【过】经过。
15、【今者】如今,现在。
16、【才略】才干和谋略。
17、【非复】不再是。
20、【更】重新。
21【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我哪里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呀!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翻译: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翻译:读书人分开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了,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默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⑨见往事耳:古今异义,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孙权劝学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学案及答案

孙权劝学学案及答案孙权劝学学案及答案《孙权劝学》故事性很强,文词句方面的障碍少,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孙权劝学学案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顺句子。

2.研读:读清字词,读懂文意。

3. 精读:读丰故事,读出个性。

二、学习层次:A层:读懂课文,领略古文的语言之美,培养语感。

B层:与作者对话,与古人交流,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C层:使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三、学习步骤:合作探究读出味道,个性解读读出思考。

【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鲁肃、吕蒙、孙权的相关信息并整理记录。

2、查阅有关《资治通鉴》的信息,自己整理并填写在下面。

《孙权劝学》选自,这部书是主持编纂的体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本书的编者是 (朝代) 、家。

3、阅读文言文要注意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⑦更( )4、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②卿:③当涂:④辞:⑤治经:⑥ 邪:⑦ 涉猎:⑧见往事:⑨及鲁肃过寻阳:⑩过寻阳:⑾即更刮目相待:⑿见事:⒀蒙乃始就学:⒁肃遂拜蒙母: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卿言多务,孰若孤?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即更刮目相待。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课堂自主学习】(一)初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小组活动:1、推选一位同学负责读课文一遍2、其余同学边听边在书上圈出你个人认为不太准确的字词;3、读完后,大家把圈出的字词正音。

方法链接:如何读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停顿?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二)、二读——理解大意小组活动:1、结合课前导学,组长分工,组内成员轮流作口头翻译,并指出个人翻译部分里的重点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他翻译的不足。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

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

第4课 孙权劝学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掌握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赅、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们要重视学习,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知识点01 作者与背景【作者】司马光(1019―1086),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和散文家,字君实,他在政治上是保守派,顽固地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因而曾自请任西京御史台(御史府长官),退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创作背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

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在江陵。

之后,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

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家鼎峙的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微点拨】【文题解说】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鼓励学习。

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知识拓展】《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简称“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好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 学案及答案

【好卷】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 学案及答案

4 孙权劝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二、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自以为..()大有所益(5)及.()鲁肃过寻阳(6)即更.()刮目相待(7)蒙乃.()始就学(8)权谓.()吕蒙曰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孰若孤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孙权劝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重点)
3、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难点)
4、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
二、学习过程
【自主预习】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
(3)见.()往事耳
(4)自以为
..()大有所益
(5)及.()鲁肃过寻阳
(6)即更.()刮目相待
(7)蒙乃.()始就学
(8)权谓.()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耳
往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
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孰若孤
孤: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分别用成语造句。

①比喻人学识尚浅。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卿言多务,孰若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孙权劝学》选自《》,《》是(朝代)主持编纂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春秋》等书。

【文本精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写出怎样的语气?表现孙权怎样的心理?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写出怎样的语气,表达怎样的心情?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
4.“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提高训练】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2)诣:(3)就:(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拓展延伸】
1.你读了这篇短文有什么感想?在日记本上写一篇读后感;
2.查找摘记有关读书、学习的诗句、格言。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1. (1)推辞、事务、(2)只、(3)了解、(4)认为、(5)等到、(6)重新、(7)才、(8)对……说
2.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涂:通“途”,道路。

3.(1)“博士”,古义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2)“往事”,古义是“历史”,今义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3)“但”,古义是“只”,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独
4.①吴下阿蒙,如果不努力学习,将来可就要成为吴下阿蒙了。

②刮目相待,几天不见,她的谈吐竟然如此不凡,真让人刮目相待。

5.①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②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③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④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对待。

⑤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6.(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编年体战国(2)《易》《书》《礼》
【文本精析】
1.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写出坚决的语气,神态郑重严肃,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流露出关心与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2.前一句“邪”表示反问的语气,可译为“吗”,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

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另有目的(以古鉴今);后一句中“耳”表限制语气,可译为“罢了”。

这句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与爱护。

3.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是现身说法。

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这番话表现出孙权善劝。

他对吕蒙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希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4.表现出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的长进。

5.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的接应,说明了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也表现出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

6.这句话表现了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了到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啊”。

吕蒙与鲁肃的对话有一种调侃的趣味。

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的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之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提高训练】
1.(1)经过,(2)到,(3)走近,(4)全、都。

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后,被他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于是,与他“结友”而别。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

(1)勤奋好学;(2)勇而有谋略,识军计。

(此答案仅在参考,只要说的有理即可。


【拓展延伸】
2、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