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理机操作系统论文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 多处理机习题

操作系统 多处理机习题

1.有两个程序,程序A依次使用CPU计10s,使用设备甲计5s,使用CPU计5s,使用设备乙计10s,使用CPU计10s。

程序B依次使用设备甲计10s,使用CPU计10s,使用设备乙计5s,使用CPU计5s,使用设备乙计10s。

在单道程序环境下先执行程序A再执行程序B,计算CPU的利用率是多少?在多道程序环境下,CPU的利用率是多少?解答:单道环境下,CPU运行时间为(10+5+10)s+(10+5)s=40s,两个程序运行总时间为40s+40s=80s,故利用率是40/80=50%多道环境下,运行情况如下图所示,CPU运行时间为40s,两个程序总时间为45s,故利用率为40/45=88.9%2.设某计算机系统有一个CPU、一台输入设备、一台打印机。

现有两个进程同时进入就绪状态,且进程A先得到CPU运行,进程B后运行。

进程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信息100ms,再计算50ms,打印信息100ms,结束。

进程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数据80ms,再计算100ms,结束。

试画出它们的时序关系图(可以用甘特图),并说明:(1)开始运行后,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些时间内等待?计算CPU的利用率。

(2)进程A运行时有无等待现象?若有,在什么时候发生等待现象?(3)进程B运行时有无等待现象?若有,在什么时候发生等待现象?进程运行情况如下:1)CPU在100-150ms时间段内空闲,利用率为250/300=83.3%2)进程A为无等待现象3)进程B为有等待现象,0-50ms,180-200ms3.设内存中有3道程序A、B、C,它们按A、B、C的优先次序执行。

它们的计算和I/O操作的时间见表1-1。

假设3道程序使用相同设备进行I/O操作,即程序以串行方式使用设备,试画出单道运行和多道运行的时间关系图(调度程序的执行时间忽略不计)。

在两种情况下,完成3道程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道运行时采用抢占式调度策略)。

操作系统引论

操作系统引论

用户 应用程序 系统调用 命令 图标、窗口
操作系统 计算机硬件
图 1.2 OS作为接口的示意图
(1) 命令接口。这是指由OS提供了一组联机命令(语 言), 用户可通过键盘输入有关命令, 来直接操纵计算机 系统。
(2) 程序接口。OS提供了一组系统调用, 用户可在 自己的应用程序中通过相应的系统调用, 来操纵计算机。
(1) 用户独占全机。 (2) CPU等待人工操作。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
这种脱机I/O方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 (2) 提高I/O速度。
输 入设 备

外 围机
1.3 I/O


主机
示 意 图
外 围机
磁盘 输 出设 备
1.2.2 单道批处理系统
1.单道批处理系统(Simple Batch Processing System)的处理过程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2.1 无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1. 人工操作方式
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年)到50年代中期的计算机,属 于第一代,这时还未出现OS。这时的计算机操作是由用户(即 程序员)采用人工操作方式直接使用计算机硬件系统,即由程 序员将事先已穿孔(对应于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 带输入机(或卡片输入机),再启动它们将程序和数据输入计算 机, 然后启动计算机运行。当程序运行完毕并取走计算结果后, 才让下一个用户上机。这种人工操作方式有以下两方面的缺点:
3. OS
对于一台完全无软件的计算机系统(即裸机), 即使其功能 再强, 也必定是难于使用的。如果我们在裸机上覆盖上一层 I/O设备管理软件, 用户便可利用它所提供的I/O命令, 来进行 数据输入和打印输出。此时用户所看到的机器, 将是一台比 裸机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 器称为扩充机器或虚机器。如果我们又在第一层软件上再覆 盖上一层文件管理软件, 则用户可利用该软件提供的文件存 取命令, 来进行文件的存取。此时, 用户所看到的是一台功能 更强的虚机器。如果我们又在文件管理软件上再覆盖一层面 向用户的窗口软件, 则用户便可在窗口环境下方便地使用计 算机, 形成一台功能更强的虚机器。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论文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论文

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论文计算机频繁使用,伴随的问题随时发生,在管理计算机软件的时候做好计算机系统等日常维护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计算机系统与维护论文篇一试谈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摘要: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常见的软件故障,提出软件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措施,论述恢复软件系统的具体方法,详细分析软件系统在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技术性问题。

关键词:软件;防御;维护;安全管理0 引言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必要的硬件以外,软件系统的高效和稳定运行是影响整个计算机安全工作的关键。

软件管理必须做到有效修改和一致性维护,以保证软件系统的正常工作,软件维护是保证安全服务管理和安全机制管理的正常交互功功能的实现。

1 软件系统故障分类1.1 软件兼容性问题软件安装和系统配置的兼容性问题,会使数据信息丢失或者文件损坏无法打开等,另外,系统软件和程序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是造成系统问题的关键因素,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经过升级优化的过程中进行了注册更新有些早期的应用软件就无法安装或是执行,例如在Windows7中就无法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高版本的操作系统在对早期应用程序的兼容性需要跟新成熟的应用程序来实现。

1.2 软件操作中引起的故障由于软件的不可见性,易修改性以及大型软件的复杂性,任何软件系统在其生命周期中都存在一定的错误和缺陷,因此,使得软件系统特别在使用过程中遭到修改破坏,对注册表的失误操作时引起软件系统出现故障的主要问题,其次,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对系统的删除和替换都是引起故障的主要诱因。

1.3 恶意破环引起的故障1)软件自身漏洞。

任何的软件系统都可能存在漏洞和缺陷,这些失误是早期设计过程中无法预料的,经过时间的验证会不断的出现,软件升级更新是弥补失误的有效方法,潜在威胁是黑客、病毒可以探测到这种软件本身的漏洞,对破坏计算机系统的数据提供了一个入口。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操作系统心得体会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机箱里会存积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会影响硬件的散热,尤其会影响cpu的散热。

具体的表现是主机工作时噪声变大,经常出现操作反映迟缓等现象(有时候病毒、木马和垃圾文件过多也是此现象,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那么多长时间清扫一次合适呢?这要看你的机器所处的环境的浮尘量了,一般在自己家里一个季度到半年清扫一次就可以了(新买的电脑建议在过了保修期以后再清扫,因为一旦打开机箱即保修自动终止),因为对于新手来说过于频繁的清扫反而会增大硬件意外损坏的风险。

清扫时将机箱盖打开,用软毛刷子轻轻扫去附着在主板各硬件表面的灰尘,然后将cpu 风扇拆下(散热片不要从主板上拆下来),仔细扫去风扇叶片和散热片缝隙里的灰尘。

然后拔掉内存,将内存插槽和内存条上的触点用潮湿的软布轻轻的擦干净。

最后将所有部件装回原位就可以了。

[操作系统维护]关于操作系统的维护网上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我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

不过我要说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

1、对于新手要尽量安装一键还原工具。

一些品牌机都会带有一键还原工具,如果是组装的机器或是没有预装操作系统的品牌机,都是没有此类软件的,建议你在安装完操作系统后的第一时间安装这些软件并备份系统盘。

2、重装或更换操作系统前把一键还原工具卸载掉。

因为这些软件很多都会保护引导区(mbr),所以在安装了这类软件后无法完成系统的重装。

(所以我现在是不用一键还原的)3、不要把“我的文档”放在系统盘。

因为在“我的文档”中往往会保存一些比较大的文件,如果在系统盘,会占用本来就有限的系统盘空间,而且在一键还原或重装系统后系统盘的数据会被全部重写,原来的文件都将不复存在。

4、整理c盘的碎片时切忌不要让电脑做任何事情。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曾经因为在整理碎片时浏览网页而导致系统崩溃。

5、尽量安装功能多的软件。

这样可以减少系统中软件的数量,从而节省磁盘空间,但也不要过于求大求全,够用即可。

6、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可以关闭自动更新和系统还原,这样可以让系统运行更顺畅。

网络操作系统论文

网络操作系统论文

网络操作系统论文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核心组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管理着网络资源,还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使得计算机网络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网络操作系统是一种具有网络功能的操作系统,其功能涵盖了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分配和控制,以及对网络通信的支持和协调。

它能够实现多用户的同时访问,保障用户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

与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相比,网络操作系统具有更强大的网络通信能力、资源共享能力和分布式处理能力。

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 Windows Server、Linux、Unix 等。

Windows Server 凭借其易用性和广泛的软件支持,在企业级应用中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Linux 则以其开源、稳定和高度可定制性受到许多技术爱好者和大型企业的青睐。

Unix 虽然在市场份额上相对较小,但在一些关键业务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等。

在处理机管理方面,它需要合理分配 CPU 资源,确保各个任务能够及时得到处理,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存储管理则负责对内存和外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管理和存储保护等。

设备管理的任务是对各种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驱动,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设备访问接口。

文件管理用于对网络中的文件进行存储、检索、更新和共享等操作,保障文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作业管理则负责对用户提交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确保作业能够按照预定的规则和优先级执行。

网络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有两种:对等式网络操作系统和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

对等式网络操作系统中,各个节点的地位平等,它们之间可以直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在管理和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则将网络分为客户机和服务器两部分,客户机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服务器为客户机提供服务。

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调度

多处理机系统中的调度

2. 对称多处理器系统和非对称多处理器系 统
(1) 对称多处理器系统SMPS(Symmetric MultiProcessor System)。 在系统中 所包含的各处理器单元,在功能和结构上都是相同的, 当前的绝大多数 MPS都属于SMP系统。例如,IBM公司的SR/6000 Model F50, 便是利用4片 Power PC处理器构成的。
1. 自调度(Self-Scheduling)方式
2) 自调度方式的优点 首先,系统中的公共就绪队列可按照单处理机系统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加 以组织,其调度算法也可沿用单处理机系统所用的算法, 其次, 只要系统中有任务,或者说只要公共就绪队列不空,就不会出现处 理机空闲的情况,也不会发生处理器忙闲不均的现象,因提高处中的调度
1.1 多处理器系统的类型
(1) 紧密耦合(Tightly Coupted)MPS。
这通常是通过高速总线或高速交叉开关,来实现多个处理器之间的互连的。 它们共享主存储器系统和I/O设备,并要求将主存储器划分为若干个能独 立访问的存储器模块,以便多个处理机能同时对主存进行访问。系统中的 所有资源和进程,都由操作系统实施统一的控制和管理。
1.1 多处理器系统的类型
(2) 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MPS。 在松散耦合MPS中,通常是通过通道或通信线路,来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 的互连。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存储器和I/O设备,并配置了OS来管理本 地资源和在本地运行的进程。因此,每一台计算机都能独立地工作, 必 要时可通过通信线路与其它计算机交换信息,以及协调它们之间的工作。
(2) 非对称多处理器系统。在系统中有多种类型的处理单元, 它们的功能和 结构各不相同,其中只有一个主处理器,有多个从处理器。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结构

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结构

浅析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结构【摘要】本文首先从实时系统的特征引入,然后通过介绍操作系统的分类和定义,来引出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特点。

最后简要讨论一下z-80微机系统的os监控程序的组成及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展开z-80微机工业实时控制系统的实时操作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实时操作系统;多任务操作系统;结构在21世纪的今天,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在成为工业革命和工业改造的主导技术力量。

这都是在产生和发展了实时操作系统之后,才成为现实的。

一台或几台计算机只有在实时操作系统的统一组织和合理调度之下,才能组成一个实时控制系统,才能实现对复杂的工业过程的实时控制。

而它又是在一般操作系统(简称为o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设计实时os,应首先掌握os的一般原理,运用设计os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结合实时os的结构特点加以具体实现。

本文将在介绍os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实时os进行详细分析,以使我们从实时os出发,来解剖z-80系统监控程序,掌握z-80微机工业实时控制系统的实时os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并进一步展开系统应用程序设计的讨论。

1 实时系统的特征实时系统是能及时响应外部发生的随机事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完成对事件的处理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所谓外部事件是指与计算机相连接的设备(探测设备,控制对象,键盘等)提出的服务要求,如数据采集,情报检索,控制器输出等。

由此可见,实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1 对外部事件响应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例如,雇员上下班排队打卡时,计算机须在几秒钟内捕获卡片上的数据,如果在下一张卡片插入时未获取数据,该数据就会丢失。

同样,要求的各种输出也须在一定时间完成。

这一时间总和叫系统响应时间,范围一般从几毫秒到几秒,缩短响应时间是设计实时系统的关键。

1.2 必须满足一定峰值负荷要求一个实时系统的负荷可能很不均匀,但必须满足一定峰值负荷要求。

例如,实时雇员考勤系统,早晚上下班时,该系统频繁工作,从打卡机捕获和处理数据的能力须满足雇员上下班记录出勤情况要求。

plc论文3000字

plc论文3000字

plc论文3000字篇一:plc论文PLC论文一、摘要 PLC是一种专门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

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那么而设计。

在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机械加工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的方式,对不同类型的零件分别组成的自动生产线。

随着产品机型的更新换代,生产线承当的加工对象也随之改变,这就需要改变控制程序,使生产线的机械设备按新的工艺过程运行,而继电接触器控制器系统是采用固定接线,很难适应这个要求,大型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使用的继电器数量很多,随着PLC的应用日益普及,其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掌握,且可靠性极高,抗干扰性很强,自身具有完善的功能.模块化的结构,使其在工业生产线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开展趋势:1.向高速度、大容量方向开展为了提高PLC的处理能力,要求PLC具有更好的响应速度和更大的存储容量。

目前,有的PLC的扫描速度可达0.1ms/k步左右。

PLC的扫描速度已成为很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

在存储容量方面,有的PLC最高可达几十兆字节。

为了扩大存储容量,有的公司已使用了磁泡存储器或硬盘。

2.向超大型、超小型两个方向开展当前中小型PLC比拟多,为了适应市场的多种需要,今后PLC要向多品种方向开展,特别是向超大型和超小型两个方向开展。

现已有I/O点数达14336点的超大型PLC,其使用32位微处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和大容量存储器,功能强。

小型PLC由整体结构向小型模块化结构开展,使配置更加灵活,为了市场需要已开发了各种简易、经济的超小型微型PLC,最小配置的I/O点数为8~16点,以适应单机及小型自动控制的需要,如三菱公司α系列PL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发展对引入多操作系统的原因和采用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优点进行了阐述。

分别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三种模式类型分别就其工作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

随后对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共享公用存储器的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即处理机和存储器的几种连接方式的优缺点和实现原理进行了说明。

【summary】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perating system into multiple operating systems on the causes and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has been described.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s, respectively, for the three model types in respect of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hen the multi-processor operating system share a common memory implementation are described,The processor and memory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veral connec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described
【关键词】多处理机操作系统、主从式(master-slave)、
独立监督式(separate supervisor)
浮动监督式(floating superviso)、公用存储器、
操作系统经过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到了本世纪80年代已趋于成熟,随着VLSI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操作系统随之发展,形成了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

从广义上说,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就是由多台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所要求的任务的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

而传统的侠义上,多处理机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系统内的多个CPU来并行执行用户的多个指令。

这样做的优点有三。

第一、利用多个处理机提供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冗余性,建立高度可靠的系统。

第二、将程序可以分成几个能作为进程独立执行的部分,减少程序执行的时间。

第三、通过并行执行多个用户程序,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多个CPU在物理位置上处于同一机壳中,有一个单一的系统物理地址空间和每一个CPU均可访问系统内的所有存储器是其显著的特点。

引入多处理机系统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2、节省投资
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多处理机操作系统的模式类型可分为三种:
1、主从式(master-slave)主从式操作系统即由一台主处理机记录、控制
其它从处理机的状态,并分配任务给从处理机。

操作系统在主处理机
上运行,从处理机的请求通过陷入传送给主处理机,然后主处理机回
答并执行相应的服务操作。

主从式操作系统的特点有如下几个特点:
1):由于只有一个处理机访问执行表,所以不存在管理表格存取冲突
和访问阻塞问题。

2):操作系统程序只在一台处理机上运行。

3):由于是有一台主机控制,因此,当主处理机故障时很容易引起整
个系统的崩溃。

4):系统由一个主处理机加上若干从处理机组成,硬件和软件结构相
对简单,但灵活行差。

5):用于工作负载不是太重或由功能相差很大的处理机组成的非对称
系统。

6):任务分配不但容易使部分从处理机闲置而导致系统效率下降。

2、独立监督式(separate supervisor)独立监督式操作系统,每一个除了
及均有各自的管理程序。

独立监督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如下所示:
1):每个处理机将按自身的需要及分配给它的任务的需要来执行各种
管理功能,这就是所谓的独立性。

2):管理程序的代码是可重入的。

3):每个处理机都有专用的程序管理程序,因此,较少,系访问的传
统较少,系统的效率高。

4):每个处理相对独立,因此一台处理机出现故障不会引起整个系统
崩溃。

5):每个处理机都有专用的I/O设备和文件等。

6):存储冗余太多,利用率不高。

7):要实现处理机负载平衡很困难。

3、浮动监督式(floating supervisor)每次只有一台处理机作为执行全面
管理功能的“主处理机”,但根据需要,“主处理机”是可浮动的,即从一
台切换到另一台处理机。

这是最复杂、最有效、最灵活的一种多处理
机操作系统,多用于紧耦合多处理机体系。

其特点如下所示:
1):每次只有一台处理机执行全面的功能,容许少许处理机同时执行
统一管理服务的子程序。

2):由于“主处理机”是可浮动的,即从一台切换到另一台处理机。

所以,
即使执行管理功能的主处理机故障,系统也能照样运行下去。

3):一些非专门的操作(如I/O中断)可送给那些在特定时段内最不忙
的处理机去执行,使系统的负载达到较好的平衡。

4):服务请求冲突可通过优先权办法解决,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冲突用
互斥方法解决。

5):每一台处理机都可用于控制任一台I/O设备和访问任一存储块。


很高的可靠性和相当大的灵活行。

多处理机系统的结构类型又可分为一下两点:
1、紧密耦合(Tightly Coupled)MPS。

2、松散耦合(Loosely Coupled)MPS
多处理机系统中的通信方式:
①基于共享变量的通信方式(主要适用于紧耦合多处理机)
②基于消息传递的通信方式(主要适用于松耦合多处理机)
在多处理机系统中①加速比定义:它表示一个作业在单机上的执行时间与花在多处理机上执行时间的比值。

公式:SP=ET1/ET2其中SP为作业J的加速比,ET1为作业J在单机上的执行时间,ET2为作业J在多处理机上的执行时间。

作业J的加速比不能超过处理机数P,即0≤Sp≤P。

②处理机利用率的定义:
它表示P台处理机实际执行时间(扣除空闲时间)与P台处理机被占用时间(空闲时间与P台处理机执行时间之和)的比值。

0≤Up≤1。

由于科技的发展,现如今,人们的对计算机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时钟频率和优化执行流技术当前已经很难再有进展,而Cache技术则随着芯片集成度的增高仍旧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传统的处理器技术已经不再能够推动处理器性能遵循“摩尔定律”向前发展的时候,以单芯片多核技术(CMP)为主流的新一代处理器体系结构开始崭露头角并已经逐渐占据了处理器市场的主导地位。

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新一代处理器体系结构带来的种种优势,软件设计者们必须能够掌握并使用多线程并行的编程思想。

这将是软件产业的一场革命。

在新一代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中,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

在当前逐渐趋于成熟的技术当中,有三项技术已经被应用于新一代处理器当中。

它们分别是:单核多线程技术、单片多核(CMP)技术和Cache技术。

单核多线程技术是指在单个处理器核上同时运行两个或更多个线程。

CMP技术是指在单个芯片内集成两个或更多个真正的处理器核,不同的线程同时运行在不同的处理器核上。

多处理机系统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些处理机共享公用存储器,要实现这一点,必须使处理机和存储装置之间连接起来,多处理机系统的系统体系结构主要是随互联方法的不同而不同。

连接处理机和存储器的最简单方法是采用多口存储器。

如系图所示,
多处理机系统的共享存储器可以分成几个存储体,每个存储体有几个端口,每个处理机连到各存储体的一个端口。

不同的处理机可以并行的存取不同的存储体。

同一存储体的存取必须按顺序进行,每个存储体中的控制器硬件更具某种固定的算法对对个存取要求进行调度。

由于,端口书是固定的,这就限制了所连接的处理机的最大数目,因此多口存储器的多处理系统就只能用于处理机比较少的场合.
而利用集中开关(又称纵横开关)取代每个存储体控制器中的逻辑电路,即可消除多口存储结构的局限性。

如下图所示
集中开关的工作原理是:把处理机的存取请求发送到合适的存储体。

这个开关对发向同一存储体的多个请求进行判断,集中开关的优点在于原理简单,能支持的处理机的数目比对口存储器多。

而其缺点在于需要一个相当复杂的集中开关,这就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一般来说,多处理机系统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当多个处理机争用共享存储器时,它们就可能相互牵制,因此每个处理机对存储的平均争取时间就会增加,从而使得共享存储器上的处理机的个数受到限制。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采用多个存储体,从而达到减少对单个存储体的争用次数,还有就是在每个处理机和开关之间设立高速缓存存储器。

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机就不需要频繁的访问共享存储器。

参考文献
《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蒋静徐志伟著《多处理机操作系统》M.约瑟夫著《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第2版
其他参考资料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