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知识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
加强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素质教育

加强局部解剖学实践教学中的综合素质教育人体局部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局部由浅入深的组成结构、形态特点及其层次和毗邻关系的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形态学科,是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等手术学科重要的基础学科。
因此,在局部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把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现代医学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仅仅是一个技能型人才,更要是一个综合性人才。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精神,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与技能培养相互渗透,为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合格的医学工作者打下坚实基础。
1 以理论指导实践,加强尸体解剖操作技巧局部解剖学在一年级春季学期开课,学生经过了一个寒假,对所学习的系统解剖学知识有所遗忘,因此,在实验操作前,安排一定学时对相关的系统解剖学知识进行回顾,对局部解剖学知识进行详尽讲解,根据已做好的示教标本对操作内容做重点讲授,要求学生将操作重点、需要寻找的重要结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笔记,最后通过观察操作视频,明确程序,统一手术切口,逐层找出相应的结构和内容,注意观察其位置和毗邻关系。
每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亲自动手,在一定时间后各组进行轮换,争取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难题,由实验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但一般不代为操作。
如果在操作时,发现与教材内容不同的结构时,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使学生对变异甚至畸形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
2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勇于献身医学事业的精神2.1 当代大学生多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比较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起来,有很多学生思想上存在着怕脏、怕苦、怕累的倾向。
学生在初次接触尸体标本时,多数会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尸体经过甲醛灌注和浸泡,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加之有些学生刚到大学,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多种因素导致有些学生在操作时溜边,把注意力放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上,甘愿做一个旁观者。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

浅谈局部解剖学教学局部解剖学作为医学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人体个局部层次,器官形态及毗邻关系的解剖学科。
作为临床医学,特别是外科学、妇产科学、影像诊断学的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局部解剖学在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学生们认可。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就必需熟练的、认真的掌握这门课程。
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除了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
使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这门课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那么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呢?这个问题一直摆在我们的面前,为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办法,通过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反馈,PBL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点。
PBL其英文全名为Problem-Based Learning,译为中文为“基于问题式学习”,最早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授课教学相比较,其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鉴于此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1]在我国为适应新时期下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各大专院校及各专业学科都把PBL教学理念及教学形式用于本学科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身素质,为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院对各专业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全部或部分使用了PBL教学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局部解剖学教学,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先将本堂课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然后把解剖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告诉学生,接着学生分组对标本进行解剖,实验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对解剖操作的结果进行点评与讲解。
由于本学科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涉及范围较广;学生在解剖标本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集中精神,加之标本挥发气味较大,实验环境较差,致使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学习,对解剖操作也是敷衍了事。
谈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应用技术的关系

谈局部解剖学与临床应用技术的关系摘要】局部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临床学科实践的基石。
它广泛涉及了外科麻醉、外科手术、穿刺术、注射术、插管术、内镜技术、影像学技术等临床诊疗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临床应用技术关系局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它广泛涉及到外科手术及麻醉、内科穿刺插管、护理注射、中医针灸推拿、内镜及成像技术、临床诊断、器官移植、科学研究等领域。
下面谈几点认识以供商榷:1是选择麻醉部位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外科各种麻醉选择的重要依据。
选择正确的麻醉部位、麻醉平面、进针的角度和深度,是决定麻醉效果的关键。
2是选择穿刺部位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临床上各种穿刺抽液进行生化检查的依据。
正确的穿刺部位、深度、角度及穿刺部位的层次是操作的关键。
3是选择注射部位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选择注射部位的依据。
这是临床护理进行治疗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将药物注入到不同的解剖结构内具有特定的要求和操作规程。
4是进行插管检查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进行插管检查的依据。
正确的局部解剖知识是操作成功的重要保证。
5是进行内镜检查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内镜技术检查的依据。
它必须建立在局部器官位置的基础上,来观察该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否正常,以协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6是进行针推按摩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传统中医针灸推拿按摩的依据。
中医学以正常人体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根本,以五脏六腑为枢纽,通过奇经八脉联络四肢百骸,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下,发挥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作用。
因此要掌握“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解剖位置、生理功能,还有奇经八脉、十二正经的行经路线及所属的361个腧穴、经外奇穴、阿是穴的定位,是进行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的重要依据。
7是监测生命体征的依据局部解剖学是监测生命体征的依据。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它是反映生命活动存在的客观指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以“临床常见病”为载体探讨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能建立临床外科实践与局部解剖学理论的相关性 , 使之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 [ 关键词】临床常见病 ;载体 ; 局部解剖学 ; 传统教学模 式
比 较 ( ±s )
好用、 充足 ; 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尸体分配, 明确分工 , 具尸体主刀 1
者1 , 人 助手 2~ 人 , 3 指导 者 2~3 ; 堂课 结束 前 布 置学 生 查 人 每 阅 下堂 课 相 关 的 临 床 常 见 病 , 后 下 堂 课 进 行 提 问 ; 机 检 查 学 然 随
病” 作为载体逆 向传授局部解剖学教学法 , 与传 统教学法进行 并
实 验对 照 , 析 、 分 总结 , 将 结果 报 道 如 下 。 现
合两班实验组 的情况从 图 1 表 1 、 中显 示 , 实验组 的分 数在 8 4~
8 分 之 问 , 对照 组 的分 数 在 8 9 而 2~7 之 间 。见 表 1 图 1 7分 、 。
强 的实际应用价值。单纯 地学 习局解理论 , 不重视实践操作 , 只 是纸上谈兵 ; 重视 实践 , 不熟悉理论 , 临床手 术操作也是盲 人摸
象; 因此必须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为 了提高学生学 习局部 解剖学的质 量及今后对 临床实践 的了解 , 本文通过 以“ 临床常见
晒 注: 7班 t . 9 5 P ∞ 52 1 t .2 6 , <00 =25 4 , <00 ; ∞ 佰 59 4 P .1 6 . ; 班 =4 I
【 中图分类号】 62 【 G4 . 文献标识码】 [ 4 A 文章编号】17—7 121 )78—2 63 90 (000—70
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剖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其知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1. 诊断疾病:解剖学知识是临床诊断的基础,医生需要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正常结构和组织构成,以便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例如,医生通过了解肺部结构和功能,可以诊断肺炎、肺结核等疾病;通过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可以诊断心脏病等。
2. 手术操作:解剖学知识对于外科手术操作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血管、神经等情况,以避免手术中损伤关键组织结构。
例如,在行颅内手术时需要了解颅骨、脑组织、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以便准确操作。
3. 设计治疗方案:医生需要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和影响到的解剖结构,以便设计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治疗骨折时,医生需要了解受伤部位的骨骼结构和软组织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 药物治疗:解剖学知识也对于药物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受到解剖结构的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只能通过特定的血管进入到特定的器官,医生需要了解解剖学知识,以便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总之,解剖学知识是医生进行临床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解剖学知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 1 -。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

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关键作用与应用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领域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
它对于了解人体结构和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系统的功能和病理变化具有关键作用。
在临床医学中,人体解剖学的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操作等方面。
本文将就人体解剖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关键作用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疾病诊断与分类人体解剖学的深入研究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医生通过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和适当的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MRI 等,可以获取详细的解剖结构信息,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不仅如此,解剖学的知识还能帮助医生将疾病进行分类和定位,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二、手术操作与介入治疗在外科手术中,对人体解剖学的充分了解是成功进行手术操作的前提。
外科医生需要准确把握患者的解剖结构,避免手术过程中对重要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
人体解剖学还为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介入医学领域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手术可以通过血管或其他导管来进行,从而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恢复时间。
三、腔镜技术的应用腔镜技术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段进入人体腔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这种技术需要对人体解剖结构有准确的了解,以导引和操作腔镜探头,避免对周围结构造成损伤。
借助于腔镜技术,医生可以更加精细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了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病理学的研究依据病理学是疾病的研究和诊断的重要学科,而人体解剖学为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依据。
通过对疾病组织的解剖学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可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医学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
此外,病理解剖学的研究还为基因疾病和遗传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五、教育与培训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它为医学生提供了对人体结构和器官的全面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起因和发展过程,并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解剖学是指人体内部相应组织、器官、器系等的位置以及结构的学问,是医学的基础。
临床上许多诊疗方案和治疗方法,都是基于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理论依据。
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一、确定解剖部位和定位临床各种诊疗操作都依赖对解剖部位和定位的准确识别,例如皮下注射,通管置入,肿瘤切除等等。
在临床中,若对解剖学知识缺乏基础并不熟悉,就容易导致操作失误,危及患者安全。
因此,解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医生的临床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预测与分析疾病解剖学知识的应用还包括对各种疾病的预测与分析。
在肺部疾病的预测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肺部解剖学结构的特点来判断该部位肿瘤的生长方向。
在心血管疾病的分析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心脏结构特征和血液流动规律来确定病变部位及其病变程度。
这些判断和分析都依赖对解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改善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风险在手术中,医生需要通过解剖学知识确定手术方案,提前评估手术风险,并做好患者的手术前准备工作。
手术时,医生需要准确消割组织缺损,清除侵入的病变组织,保证手术操作的良好效果。
解剖学知识的运用能帮助医生充分预知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风险,使手术效果大大增强。
四、规范医学术语和医患交流解剖学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帮助人们更熟练地掌握医学术语,规范医患交流方式,更好地沟通医患之间的病情。
例如,当我们草率引用医学报告时,不恰当的术语使用和术语理解方式将导致严重误解。
因此,解剖学知识的深入掌握是健康医学术语和医学语言的基础。
综上所述,解剖学知识对现代临床医学至关重要。
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医学的发展,解剖学知识的意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医学的发展,保障人民健康。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作摘要:局部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对人体的某一器官或是某一部位进行解剖的过程。
局部解剖学是医学专业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和外科学所必须掌握的医疗技术。
但目前,由于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对于局部解剖学的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
本文主要针对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局部解剖学》;课堂教学病例导入教学法主要是教师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病例,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病例分析中掌握知识。
在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时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利用正确的思维去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病例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1.1教师所选择的病例要有针对性在病例导入式的教学方法中,病例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病例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的关系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能否顺利的完成。
如果教师的所选取的病例不能与实际的教学内容相符合,学生很难明确学习的目标,无法对病例做出合理的分析,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解剖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以教师在选择病例的时候,应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让学生能够在对具体病例分析过程中学习到理论知识与解剖技巧。
1.2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具有目的性病例导入教学法的主要教学流程就是病例的选择和问题的提出。
教师在对病例进行严格的选取之后,还要进行科学的提问。
教师只有时刻把握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提问,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对病例进行分析的同时,掌握局部解剖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1.3教师要合理的安排时间病例导入教学的方法需要教师将病例中患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解,而这个过程往往会花费较多的时间。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时间的控制,掌握好病例讲解的时间,避免因为病例的讲解而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知识在消化内科临床带教中的作用作者:汪兴伟,周刚,郭红,赵晓晏
【关键词】消化内科;局部解剖;临床教学
临床见习时期是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是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重要环节[1]。
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在消化内科的临床教学中不仅包含常规的内科诊疗,还新增了电子胃肠镜操作方面的内容。
临床带教老师如何根据这一新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做好带教工作,笔者的体会是要重视消化道局部解剖学知识在消化内科带教中的作用。
1 以局部解剖为基础因材施教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带教专科、本科、八年制本科等不同层次的见习学员,每个学员原有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学员入科时举行一次口试,通过学员的回答了解其基础理论掌握的程度。
在口试中还特别突出了对消化道相关解剖知识的考察,结果发现很多学员存在解剖名词掌握不全面,解剖关系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比如对咽喉部和十二指肠的解剖结构不清楚,这可能与学员进入内科学习没有充分复习解剖学知识有关。
因为理解十二指肠解剖对理解十二指肠溃疡为什么常发生于球部前壁有帮助,清楚咽喉部解剖对顺利插入胃管
和电子纤维胃镜有益处[2]。
因此,对基础理论比较扎实的学员,带教时可以偏重于临床实践及技能操作,多讲授一些消化专科的扩展性知识,而对理论知识明显不足者,在临床实践和技能操作前要提前让学员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同时,针对较普遍的学员解剖学知识掌握不好这一情况,至少安排一次集中授课,结合多媒体课件、内镜照片等手段,集中讲授消化道解剖知识。
另外,还介绍胃肠镜的原理和机械构成、消化道内镜检查操作流程等,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
2 从理论到实践培养自主工作能力
带教老师在自身具备过硬临床诊疗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要想尽办法授人以渔,逐渐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自主精神[3]。
每周组织一次临床疑难病例讨论,由教学负责人提前挑选疑难病例,提前让学生到床边查看病人,查阅资料,就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独立思考并写出书面发言稿,训练学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胃肠镜教学方面,让学员先掌握理解消化道解剖结构,然后再学习进镜,逐渐过渡到难度大的手法,如胃底部“U”形反转等,操作有一定熟练度后再要求学员对镜下所见进行分析和诊断,逐步使学员达到能镜下初步诊断常见疾病的水平,使学员由接受知识型向增强临床综合能力型逐步转变,将学到的医学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充实和发展。
3 “点面结合”使教学有质量有特色
学员在消化内科见习期间应按大纲要求,常规对内科系统询问病史、查体、病历书写、基本操作进行带教,这是“面”。
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科室优势资源,对前沿先进的诊疗技术进行教学,这是“点”。
在“面”上强调内科疾病诊断能力的培养,以临床实践为主。
而在“点”上则以定期专题讲座或专项学习的方式,介绍电子胃镜、小肠镜、经自然管道内窥镜手术,以及与这些检查或手术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帮助学员对这些新技术、新业务的理解和掌握。
“点面结合”不仅可以使学员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帮助学员了解学科前沿、开阔视野,使消化科的教学有质量有特色。
4 着眼实际传授防范医疗纠纷知识
防范医疗纠纷是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双赢”的工作。
防范医疗纠纷需要医学、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学员十分重要,而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却相当缺乏,因此需要带教老师予以传授。
在带教过程中教育学员要重视医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对于患者暂不能接受的治疗措施,要从多个角度循循善诱,切不可态度生硬或漠不关心。
要培养学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从而得到患者的尊重。
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医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提高自己的基础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能力,特别是在胃肠镜操作方面,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施,必要时带教老师要及时接替操作,才能避
免不良行为和危险行为发生。
【参考文献】
[1] 江秋玉,陈彤.内科临床带教探讨[J].当代医学,2009,15(13):160.
[2] 柏健鹰,王沂芹,郭红.结合解剖知识带教消化道电子内窥镜的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1):48.
[3] 梁宏军,吴多芬,李晓辉,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在内外科学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68-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