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

一)手工铺砂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

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

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

(1)计算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二)电动铺砂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及路面表面的徘水性能和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电动铺砂仪:利用可充电的直流电源将量砂通过砂漏铺设成宽度5cm、厚度均匀一致的器具。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3)标准量筒:容积50mL。

(4)玻璃板:面积大于铺砂器,厚5mm。(5)其他:直尺、扫帚、毛刷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已在路面上使用过的砂如回收重复使用时应重新过筛并晾干。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的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im。 2)电动铺砂器标定

(1)将铺砂器平放在玻璃板上,将砂漏移至铺砂器端部。(2)将灌砂漏斗口和量筒口大致齐平。

通过漏斗向量筒中缓缓注入准备好的量砂至高出量筒成尖顶状,用直尺沿筒口一次刮平,其容积为50mL。

(3)将漏斗口与铺砂器砂漏上口大致齐平。将砂通过漏斗均匀倒人砂漏,漏斗前后移动,使砂的表面大致齐平。但不得用任何其他工具刮动砂。

(4)开动电动马达,使砂漏向另一端缓缓运动,量砂沿傻漏底部铺成宽5cm 的带状,待砂全部漏完后停止。

(5)L1 及L2的平均值决定量砂的摊铺长度L0 ,精确至1mm:(6)重复标定3次,取平均值决定L0 ,精确至1mm。

标定应在每次测试前进行,用同一种量砂,由凤一试验员承担测试。 3)测试步骤

(1)将测试地点用毛刷刷净,面积大于铺砂仪。

(2)将铺砂仪沿道路纵向平稳地放在路面上,将砂漏移至端部。

(3)按上述电动铺砂器标定(2)~(5)相同的步骤,在测试地点摊铺50mL量砂,量取摊铺长度L1及L2 。计算L,准确至1mm。(4)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 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

(1)计算铺砂仪在玻璃板上摊铺的量砂厚度t0。(2)计算路面构造深度TD:

(3)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4)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三、摆式仪测定路面抗滑值试验方法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以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摆式仪)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值,用以评定路面在潮湿状态下的抗滑能力。 2.仪具与材料

(1)摆式仪:摆及摆的连接部分总质量为(1500土30)g,摆动中

心至摆的重心距离为(410 土 5)mm ,测定时摆在路面上滑动长度为(126土1)mm ,摆上橡胶片端部距摆动中心的距离为508mm,橡胶片对路面的正向静压力为(22.2土0.5N (2)橡胶片:用于测定路面抗滑值时的尺寸为6.35 mmx 25.4mmx 76.2mm,橡胶质量应符合

标准的要求。当橡胶片使用后,端部在长度方向上磨损超过1。6mm或边缘在宽度方向上磨耗超过3.2mm,或有油污染时,即应更换新橡胶片;新橡胶片应先在干燥路面上测10次后再用于测试。橡胶片的有效使用期为1年。 (3)标准量尺:长126mm。(4)酒水壶。(5)橡胶刮板。

(6)路面温度计:分度不大于1℃。

(7)其他;皮尺式钢卷尺、扫帚、粉笔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1)检查摆式仪的调零灵敏情况,并定期进行仪器的标定。当用于路面工程检查验收时,仪器必须重新标定。

(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牢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并用粉笔作出标记。测点位置宜紧靠铺砂法测定构造深度的测点位置,并与其一一对应。 2)试验步骤(1)仪器调平

①将仪器置于路面测点上,并使摆的摆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②转动底座上的调平螺栓,使水准泡居中。(2)调零。

①放松上、下两个紧固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升高并能自由摆动,然后旋紧紧固把手。

②将摆向右运动,按下安装于悬臂上的释放开关,使摆上的卡环进入开关槽,放开释放开关,摆即处于水平位置,并把指针抬至与摆杆平行处。

③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向左带动指针摆动,当摆达到最高位置后下落时,用左手将摆杆接住,此时指针应指向零。若不指零时,可稍旋紧或放松摆的调节螺母,重复本项操作,直至指针指零。调零允许误差为土1BPN。(3)校核滑动长度

①用扫帚扫净路面表面,并用橡胶刮板清除摆动范围内路面上的松散粒料。

②让摆自由悬挂,提起摆头上的举升柄,将底座上垫块置于定位螺丝下面,使摆头上的滑溜块升高,放松紧固把手,转动立柱上升降把手、使摆缓缓下降。当滑块上的橡胶片刚刚接触路面时,即将紧固把手旋紧,使摆头固定。

③提起举升柄,取下垫块,使摆向右运动。然后,手提举升柄使摆慢慢向左运动,直至橡胶片的边缘刚刚接触路面。在橡胶片的外边摆动方向设置标准尺,尺的一端正对准该点。再用手提起举升柄,使滑溜块向上抬起,并使摆继续运动至左边,使橡胶片返回落下再一次

接触地面,橡胶片两次同路面接触点的距离应在126mm(即滑动长度)左右。若滑动长度不符合标准时,则升高或降低仪器底正面的调平螺丝来校正,但需调平水准泡,重复此项校核直至滑动长度符合要求,而后,将摆和指针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校核滑动长度时应以橡胶片长边刚刚接触路面为准,不可借摆力量向前滑动,以免标定的滑动长度过长。

(4)用喷壶的水浇洒试测路面,并用橡胶刮板刮除表面泥浆。

(5)再次洒水,并按下释放开关,使摆在路面滑过,指针即可指示出路面的摆值。但第一次测定,不做记录。当摆杆回落时,用左手接住摆,右手提起举长柄使滑溜块升高,将摆向右运动,并使摆杆和指针重新置于水平释放位置。

(6)重复(5)的操作测定5次,并读记每次测定的摆值,即BPN,5次数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不得大于3BPN。如差数大于3BPN时,应检查产生的原因,并再次重复上述各项操作,至符合规定为止。取5次测定的平均值作为每个测点路面的抗滑值(即摆值 FB),

取整数,以BPN表示。

(7)在测点位置上用路表温度计测记潮湿路面的温度,精确至1℃。

(8)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问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每一处均取3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1BPN。 4.抗滑值的温度修正

当路面温度为T时测得的值为FBT ,必须换算成标准温度20℃的摆值FB20 。 5.报告(1)测试日期、测点位置、天气情况、洒水后潮湿路面的温度,并描述路面类型汐卜观、结构类型等。

(2)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抗滑值的测定值FBT 、经温度修正后的FB20 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3)每一个评定路段路面抗滑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6,精密度与允许差同一个测点;重复5次测定的差值不大于3BPN。四、抗滑性能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使用摆式仪前必须按照说明书或者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中附录A的方法对摆式仪进行标定,否则所测数据缺乏可靠性。

2,用摆式仪法测定时“标定滑动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标定时应取滑溜块与路面正好轻轻接触的点进行量取。切不可给摆锤一个力,让它有滑动后再量取,这样标定,则滑动长度偏长,所测摆值偏大。

3,在用手工铺砂法测路面构造深度时,不同的人进行测试,所测结果往往差别较大,其原因较多,例如装砂的方法不标准,摊砂用的推平板不标准,最主要的是砂摊开到多大程度为止,各人掌握得不一。为了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在前面介绍时对容易产生误差的地方都有明确的规定,且摊开时用“尽可能向外摊平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空隙中,在地表面上形成一薄层”的提法。测试时应严格掌握操作方法中的细节问题。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 之后,可以利 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 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 所受重力大小为5N ,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 ,使P 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 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 。 图中已经把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 )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 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是 分析与解答:以铁块P 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P 的拉力只有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P 匀速前进。而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P 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f=2.45N 。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所受重力大小,即N=5N ,由f=μN 得49.0== N f μ 方法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2:为了测量小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小木块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

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θ,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木板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对小球,当装置固定不动时,据平衡条件有F 1=mgsin θ ① 当整个装置加速下滑时,小球加速度m F F a 2 1-= ②,亦即整体加速度,所以 对整个装置有a=gsin θ-μgcos θ得 θ θμcos sin g a g -= ③ 把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得 θθ θ θ θμtg F F mg F g m F F m F g a g 1 222 11 cos cos cos sin == --= -= 方法三:利用动力学方法求解 例3:为测量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如图3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θ已知),(2)木块,(3)秒表,(4)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 为了减少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 分析与解答:本题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由运动学公式2 2 1at S = 知,只要测出斜边长S 和下滑时间t ,则可以计算出加速度。再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θμθcos sin g g a -=。将此式代入2 21at S = 得 图3

构造深度及摩擦系数测定过程及方法

构造深度试验(手动铺沙法、电动铺沙法、激光法) 一)手工铺砂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路面表面的排水性能及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土0.15)mL,可通过称量砂 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要求。带一专门的刮尺将筒口量砂刮平。 2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 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尺代替。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为0.15~0.3mm。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回收砂必须经干燥、过筛处理后方可使用。(2)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2)试验步骤 ①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x 30cm。 ②用小铲装砂沿筒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③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人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镭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④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⑤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计算 (1)计算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2)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0.1mm。(3)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报告 (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 (2)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二)电动铺砂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及路面表面的徘水性能和抗滑性能。 2.仪具与材料(1))电动铺砂仪:利用可充电的直流电源将量砂通过砂漏铺设成宽度5cm、厚度均匀一致的器具。

-种改进的路面构造深度测试方法

-种改进的路面构造深度测试方法 摘要:本文介绍一种改进的路面构造深度测试方法,针对目前最常用的传统手工铺砂法,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砂代替标准砂,通过表面振动的方式,采用平板式振动装置进行钢砂铺平。同时,该平板具有电磁功能,主要是依据磁性表座的原理制作,可以通过开关控制其是否产生磁性。从而达到铺砂饱满及试验用砂的完全回收。 关键词:路面构造深度钢砂回收 1 研究背景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TD),以前称纹理深度,是路面粗糙度的重要指标。指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是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排水性能及抗滑性的重要依据。 一直以来,在工程上常用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手工铺砂法和T0962电动铺砂法。后来该进的还有激光测量仪等成本较高的实验仪器。 前两种方法,都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构造深度。传统的手工铺砂,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因其有因为操作不规带来的无法避免的误差,导致实验所得数据与真实值有偏差。T0962电动铺砂法和激光测量仪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其成本则远远超过了

传统的手工铺砂法,无法在实地测量围推广。因此,如果能在传统的手工铺砂法的基础上做适当改进,使改进后的测试方法即可以尽可能的提高测量精度、减少人为误差,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测试成本,将给工程实地测量带来很大便利,具有可观的研究价值和前景。 2 实验原理分析 为了寻找一种既能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又成本相对较低的测试方法,在实验之初,我们做了这样的假设:采用与标准砂同等粒径的钢砂取代标准砂进行实验。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因为钢砂的密度比标准砂大,故它在铺砂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提高填砂的密实度,从而减小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用的推平板进行改造,使之具有振动及电磁功能,在铺砂时可以通过推平板的振动促进钢砂的铺砂饱满(如图1);同时,在试验后可以用该推平板实现钢砂的完全回收。这些通过电磁铁吸收回收的砂含杂质量低,通过简单的处理即可以再次使用。这样既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符合节约环保的理念和要求,(如图1)。

道路检测试验指导书及报告

实验一、路基路面弯沉值测试方法 1.实验目的及意义: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用以评定其整体承载能力,可供路面结构设计使用。 (2)本方法测定的路基、柔性路面的回弹弯沉值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3)本方法测定路面回弹弯沉可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制定养路修路计划提供依据。 (4)回弹弯沉值在我国已广泛使用且有很多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它不仅用于路面结构的设计中(设计回弹弯沉),用于施工控制及施工验收中(竣工验收弯沉值),同时还用在旧路补强设计中,是公路工程的一个基本参数,所以正确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试验方法: 贝克曼梁法 3.仪器设备: (1)测试车:采用标准车BZZ-100,双轴、后轴标准轴荷载100KN;每侧双轮荷载50KN;轮胎充气压力0.70MPa;单轮传压面当量圆直径21.30cm; 且轮隙宽度应满足能自由插入弯沉仪测头的的载重车。 (2)路面弯沉仪:由贝克曼梁、百分表及表架组成。 (3)接触式路面温度计:端部为平头,分度不大于1℃。 (4)其他:皮尺、口哨、白油漆或粉笔、指挥旗等。 4.实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工作; (2)在测试路段布置测点,其距离随测试需要而定。测点应在路面行车车道的轨迹带上,并用白油漆或粉笔画上标记。 (3)将试验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的位置上。 (4)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之间的缝隙处,与汽车方向一致,梁臂不得碰到轮胎,弯沉仪于测点上(轮隙中心前方3~5cm处),并安装百分表于弯沉仪的测定杆上,百分表调零,轻轻叩打弯沉仪,检查百分表是否稳定回零。弯沉仪可以单侧测定,也可以双侧同时测定。 (5)测定者吹哨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随路面变形的增加而持续向前转动,当表针转动到最大数值时,迅速读取初读数dl,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3m以上后停车,读取终读数d2。 (6)整理读测数据,每一个测点的回弹弯沉值按照下式计算:Li=(dl-d2)×2 ; (7)完成实验报告。

纤维摩擦系数测定

实验十九辊轴式纤维摩擦系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熟悉Y151型纤维磨擦系数测定的结构,了解纤维磨擦系数测试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用具 Y151型纤维磨擦系数测定仪及附件(摩擦辊芯、预加张力夹、纤维成型板、铁夹子、金属梳片),镊子,塑料胶带,剪刀。 三、试样 化学纤维一种(涤纶、腈纶、锦纶、丙纶等)。 第2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3 四、实验方法与程序 (一)包制纤维辊 1.从试样中取出0.5g左右的纤维,用手扯法整理成一端平齐,纤维顺直的纤维束(见图19—1)(注意:在整理纤维过程中,手必须洗干净,而且只能握持纤维的两端不要接触纤维束的中段)。然后用手夹持纤维束的一端,用金属梳片梳理另一端,去掉纤维束中的纤维结和乱纤维,梳理完一端再倒过来梳理另一端。此时纤维片宽度约3cm,厚度约在0.5mm左右. 第3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1 整理纤维 2.将纤维用镊子夹到纤维成型板上,并使纤维片一端超出成型板上端边缘2~3cm,将此超出部分折入成型板的下侧,用铁夹子夹住,如图19—2所示。 第4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2 夹在成型板上 3.将成型板上的纤维片以金属梳片梳理整齐后,以塑料胶带沿成型板前端(不夹夹子一端)将纤维片粘住,粘的时候须注意,应以胶带的一半左右宽度粘住纤维,另一半宽度(3mm 左右)留着,胶带长度也应比纤维片宽度长,两端各留出5mm左右,粘在试验台上。如图19—3所示。 第5楼试验工发表于2005/04/03 14:14 图19—3 粘在胶带上 4.去掉夹子,抽出成型板,将弯曲的纤维剪掉,使留下的纤维长度在3cm左右。揭起粘在试验台上的塑料胶带右端,将其粘在金属辊芯顶端,旋转辊芯,以塑料带粘住的纤维片就卷绕在辊芯表面,如图19—4所示。卷绕时,应使用权纤维束的一端(粘住的一端)与金属辊子关端平齐。卷好后,将露出在辊芯头端外面的胶带折入端孔,以顶端螺丝的垫圈固定,再

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详解

汕头大学实验报告 学院:工学院系:机电系年级: 14机电姓名:莫智斌学号:2014124066 组:¥ 实验四、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 实验小组成员:#####费玉洁,薛栋栋等五人计算:## 莫智斌校核:# 实验时间2016 年5 月5 日晚上8 时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摩擦系数和局部阻力系数是管道系统设计中用以计算能量损耗的重要参数,它的数值大小,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了解和掌握这些系数的规律。 二、主要仪器设备 伯努利实验仪 设备流程图

三、实验步骤 1.泵启动:首先对水箱进行灌水,然后关闭出口阀,打开总电源和仪表开 关,启动水泵,待电机转动平稳后,注意观察水箱水位是否稳定。 2. 静水压强:在水箱水位稳定、管路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记录零流速水 位于表4。 3.流量调节:开启管路出口阀,调节流量,让流量从1 到3m3/h 范围内变 化。每次改变流量,待流动达到稳定后,在表4 记下对应测点的压差值。 4.实验结束:关闭出口阀,关闭水泵和仪表电源,清理装置。 四、实验数据记录 表4 阻力测定记录表格 实验日期:实验者莫智斌等六人设备号:ZB-3 型第2 号 1、2 号测头距离0.25 米;3、4号测头距离0.5米; 规格:大管内径:21.2mm, 水温:24.5 C ,零流速水位:582.1mm ,左小管内径12.9mm ,右小管内径: 13.4mm 序号各测头水位(mm)流量流量 l/s 1 2 3 4 5 6 体积/ml 时间/s 零流速58 58 2.5 582 .5 582 .5 581.5 581. 5 # # # 1 57 8.5 57 4.5 575 574 .5 573 566 1640 70 0.234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 构造。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⑴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⑵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 粒径0.15~0.3mm。 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⑷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 方法与步骤 3.1 准备工作 ⑴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 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⑵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对测试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 位置。测点应选在行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3.2 测试步骤 ⑴用扫帚或毛刷子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30cm。 ⑵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 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注: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量砂密度的均匀性。 ⑶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 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上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⑷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⑸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5m。 对同一处,应该由同一个试验员进行测定。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4 计算 4.1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式(T 0961)计算 : 式中:TD——路面表面构造深度 (mm);V——砂的体积 25cm3;D——摊平砂的平均直径(mm)。 4.2 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01mm。 4.3 计算每一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5 报告:1列表逐点报告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值及3次测定的平均值。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表示。2 每个评定区间路面构造深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影响紧固件摩擦系数检测因素

影响紧固件摩擦系数检测的因素 李大维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分公司 前言:紧固件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摩擦系数是影响紧固件装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对紧固件摩擦系数检测过程对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试验标准中所列的标准物质及试验方法都对产品的摩擦系数进行对比试验,从而识别影响检测过程中对产品摩擦系数真值的因素。 螺纹紧固件的功能,通过施加一定的扭矩,在螺栓上产生相应的预紧力(F),保证被连接牢固的联接在一起不松动,同时又可拆卸以便于维修。预紧力的大小是保证连接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影响预紧力的主要因素除了使用的工具及拧紧方法外就是紧固件本身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理解为一个材料常数,当摩擦面的材质、表面状态和润滑条件确定后,摩擦系数也就随之确定。那么标准中提到不同的试验条件、不同的试验方法对试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呢?以下试验以IS0 16047标准中要求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测试。 试验设备 ISO 16047标准中要求试验设备应满足:能够应用扭紧扭矩和用自动或手动旋转螺帽和螺栓头部,显示精度值要求±2%,角度的测量精度要求必须达到显示值的±2°或±2%。为了达到仲裁的目的,扭紧时使用能控制的动力工具并控制旋转速度保持恒定。测量结果能以电子记录方式记录。 本文所有试验结果均使用德国Schatz多功能螺栓紧固分析系统。此实验测 试机传感器精度均为0. 5%,符合《ISO 16047—紧固件的扭矩/夹紧力测试标准》中的试验测试机要求。试验机周期对传感器进行标定。 试验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结果因素 1.试验螺母对摩擦系数结果的影响 ISO 16047标准中,检测螺栓使用的标准螺母处要求和被测螺栓等级对应外,对标准试验螺母的表面状态有有两种要求: (1)未镀层表面平整并脱脂处理。 ⑵锻锌要求按照ISO 4042并脱脂处理。 试验方案:试验采用M10×1.5×45 9.8级镀锌并涂封闭剂六角头螺栓,平均镀层厚度为9.3μm;试验速度为30r/min,拧紧到30Nm,其它试验状态一致,试验各做5组数据。 试验采用相同等级螺母,第一组试验螺母采用未镀层表面平整并脱脂处理,螺母公差6H,试验数据见表1。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填写规则要求及说明

****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填写要求及说明 一、对试验检测记录的要求: 1、记录应在工作的当时予以填写,不允许事后补记或追记,以使记录保持其溯源(原始)性;仪器设备自动打印的数据(如力学试验),作为原始数据应与试验检测记录表一起保存。 2、记录应使用黑色签字笔或纯黑色墨水钢笔填写,文字、数字字迹清晰端正。 3、记录填写要完整,不得有空缺。如无容填写,其填写的方法是在空格的位置由右上向左下画一斜线“/”。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得用其他符号或“同上”表示。 4、表格日期一律按年、月、日顺序横写,年份按四位数填写,月、日按两位数填写,如:2017年01月01日应写为2017-01-01;小时、分一律用两位数字填写,并以符号“:”分开。 5、记录中的任何签署都应签署全名,同时尽可能地清晰易辨,不允许有姓无名或有名无姓情况存在。 6、粗集料须在原始记录备注里注明集料的掺配比例(注:掺配比例5-10(mm):10-20(mm):16-31.5(mm)=*%:*%:*%。 7、记录不得任意涂改,在填写记录出现笔误后,在笔误的文字或数据上用原使用的笔墨画双横线,再在笔误处的上行间填上正确的文字和/或数值,在笔误处的下行间签名。(如确实无地方签名的,可加

在备注栏注明),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 二、试验检测记录、报告表格各要素填写要点 1、试验室名称:按下列格式填写。 “母体试验检测机构名称+建设项目标段名称+工地试验室”。 以****S1中心试验室的试验室名称为例:创达工程检测咨询正安至习水高速公路S1中心试验室 2、工程部位/用途:填写单位工程。 3、委托/任务编号:工地试验室的检测活动属于自检畴,无需要填写委托单位和委托编号,此栏画“/”。 4、样品名称:应按标准规要求填写,不得使用自造简化字。如“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不能简单填写为“钢筋”;“水泥混凝土”不能简写为“水泥砼”。 水泥砂浆的样品名称:水泥砂浆 水泥浆的样品名称:水泥净浆 孔道压浆(C50)样品名称:孔道压浆 混凝土样品名称:水泥混凝土 集料样品名称:进场建筑材料报验单中的材料名称填写为粗集料/细集料;报告和原始记录中的样品名称填写为碎石(规格)/机制山砂(规格) 水泥样品名称:普通硅酸盐水泥 钢筋原材样品名称:钢筋原材 钢筋原材种类: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

根据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状况

根据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状况 摘要:综合表面处治路面在我国现存道路中被广泛应用,但相关规范较少。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以沥青的构造深度判断综合表处路面沥青对骨料的裹附性好坏,以判断该路段路面上是否容易因沥青的剥落造成麻面或松散剥落现象。 关键字:表面处治松散剥落正态分布置信度区间估计 0引言 表面处治是我国早期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 是由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面层,具有表面粗糙、抗滑性好、所需机械设备少、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广泛用于砂石路面提高等级、解决晴雨通车作简易式沥青路面。但由于柔性路面对气候条件和车辆荷载的极度敏感性,使常规沥青表面处治的使用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沥青综合表面处治就是针对这两个不利因素发展起来的。沥青综合表面处治,与传统的表面处治区别在于其加入了土工布,采用层铺法施工,即沥青—土工布—沥青—集料的施工顺序。在用土工布加固处治路面中,土工布的关键作用是土工布浸透沥青之后形成一足够厚度的密封层,可阻止路面雨水的下渗而造成的基层软化,从而保证结构层的耐久性。综合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应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旧沥青面层上加铺罩面或抗滑层、磨耗层等。对于基层基本完好,路面有网裂、松散等较轻病害的一般公路,采用表面处治技术进行罩面是经济可行的。 一沥青饱和度对综合表处路面状况的影响 1、构造深度与引用概念饱和度的关系 构造深度指标是影响路面抗滑功能的表面特征指标之一。影响路面抗滑功能的表面特征,与路面表面的凹凸不平或起伏不平有关,国际道路协会以路面表面凹凸或起伏不平的纵向波长特征为集合特征,将它分为四类:细构造、粗构造、宏构造、和平整度,其中的粗构造就是本文所说的构造深度。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1]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1]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f=μN 之后,可以利 用平衡条件进行实验。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同一套器材测量铁块P 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P 所受重力大小为5N ,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秤向右拉P ,使P 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 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图中已经把两种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 )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P 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是 分析与解答:以铁块P 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P 的拉力只有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P 匀速前进。而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P 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 f=2.45N。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铁块所受重力大小,即N=5N,由f=μN 得μ= 方法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2:为了测量小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在小木块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 f =0. 49 N 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用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 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θ,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木板跟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对小球,当装置固定不动时,据平衡条件有F 1=mgsinθ ① 当整个装置加速下滑时,小球加速度a =对整个装置有a=gsinθ-μgcos θ得 F 1-F 2

材料摩擦系数的正确检测以及注意事项

材料摩擦系数的正确检测以及注意事项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6-09-13 09:09 - 阅读:422 - 评论:0 材料摩擦系数的正确检测以及注意事项 摘要:本文针对摩擦系数以及塑料薄膜的摩擦系数检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更以兰光实验室的材料检测经验为基础,列出了一些进行摩擦系数检测时应多加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进行正确的测试,提高测试效率。 关键词:摩擦系数,摩擦力,添加剂,温度,试验制备 摩擦系数是考察包装薄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在包装过程中的摩擦力常常既是动力又是阻力,因而其大小应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在研究摩擦系数时,应特别注意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很大,因此不仅要检测包装材料在常温下的摩擦系数,还应考察其在实际使用环境温度下的摩擦系数。 1 摩擦系数 1.1 摩擦系数介绍 摩擦系数是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之一。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其接触表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机械作用力就是摩擦力。某种材料的摩擦性能可以通过材料的动静摩擦系数来表征。静摩擦力是两接触表面在相对移动开始时的最大阻力,其与法向力之比就是静摩擦系数;动摩擦力是两接触表面以一定速度相对移动时的阻力,其与法向力之比就是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是针对一组摩擦副来讲的,单纯说某种材料的摩擦系数是没有意义的,同时必须指明组成摩擦副的材料的种类,并说明测试条件(环境温湿度、载荷、速度等)以及滑动材料。 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的本质是由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内聚力引起的。然而事实上,对于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来讲,只有在表面间的微观凸起才相互接触,而大多数地方是不接触的,因此实际接触面积远小于表观接触面积(即我们所测定的试样面积)。摩擦阻力与实际接触面积成正比(不是与表观接触面积成正比),一般实际接触面积又与表面上的正压力成正比,因此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不同材料间接触面上分子间的内聚引力不同,这将影响到物体间的摩擦力,因此不同材料间的摩擦系数也就不同。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T0961-1995 手工铺砂法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结构。 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 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 (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①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的水质量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符合规定。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②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推平板应为木质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③刮平尺:可用30cm厚钢板尺替代。 量砂筒(单位:mm)推平板(单位:mm) (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

(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已按公式将直径换算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的构造深度尺。. (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 3 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 (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2)按规程的方法,对测定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测试步骤 (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 30cm*30cm。 (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圆筒中注满砂,手提圆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不可直接用量砂筒装砂,以免影响筒内量砂的密度均匀性。) (3)将砂倒在路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板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作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的尽可能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砂砾。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5mm。

试验检测样品、记录、报告编号规则

****高速公路项目工地试验室 试验检测样品、记录、报告等的编号规定 一、编号规则 (一)施工单位按“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日期(年月)—样品标识—流水号”四区段的格式进行编号。 (二)监理办及中心试验室按“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所辖合同段编号—日期(年月)—样品标识—流水号”五区段的格式进行编号。 说明: 1、样品/记录/报告的首字母(大写):即样品用“YP”表示,记录用“JL”表示,报告用“BG”表示,流水号按各个标段单独进行流水号连接。施工单位无合同段编号。 2、所辖合同段编号:按下表规定选择。 单位名称所辖合同段所辖合同段编号 S1中心试验室一监理办 ****A1标01 ****A2标02 ****A3标03 二监理办 ****A4标04 ****A5标05 ****A6标06 三监理办 ****A7标07 ****A8标08 ****A9标09 3、日期(年月):年份采用4位数表示、月份采用2位数表示,如2017年2月份进行的试验,应写为“201702”。 4、样品标识:按身份识别编号规则,具体参照下表选择对应的样品标识。

样品(对象)标识身份识别编号规则示例 序号样品类型样品(对象)标 识 备注 1 土TGJ “土工”+“检”首字母 2 粗集料CJL “粗集料”首字母 3 细集料XJL “细集料”首字母 4 矿粉KFJ “矿粉”+“检”首字母 5 岩石YSJ “岩石”+“检”首字母 6 水泥SNJ “水泥”+“检”首字母 报告、记录、样品编号统一,区别在报告日期 7 钢筋原材GJJ “钢筋”+“检”首字母 8 焊接钢筋GJHJ “钢筋焊接”首字母 9 钢筋机械连接GJJL “钢筋机连”首字母 10 水泥混凝土拌和物TBH “混凝土”+“拌和”首字母 11 硬化后水泥混凝土TYH “混凝土”+“硬化”首字母 报告、记录、样品编号统一,区别在报 告日期 12 水泥砂浆拌和物SBH “砂”+“拌和”首字母 13 硬化后水泥砂浆SYH “砂”+“硬化”首字母 14 水SYJ “水样”+“检”首字母 15 外加剂WJJ “外加剂”首字母 16 石灰SHJ “石灰”+“检”首字母 17 粉煤灰FMH “粉煤灰”首字母 18 无机结合料无侧限抗 压强度WJL(D/J)-QD “无机料”(底基层/基层)+“强度”首 字母 19 无机结合料筛分WJL(D/J)-SF “无机料”(底基层/基层)+“筛分”首 字母 20 无机结合料含水率WJL(D/J)-HS “无机料”(底基层/基层)+“含水”首 字母 21 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 剂量WJL(D/J)-JL “无机料”(底基层/基层)+“剂量”首 字母 22 沥青LQJ “沥青”+“检”首字母 23 沥青混合料LQL(S/Z/X/FC)“沥青料”(上层/中层/下层/稀浆封层) 24 土工合成材料TFJ “土”+“合成”首字母+“检”首字母 25 压实度XCJ-YSD “现场检”+ “压实度”首字母 26 弯沉XCJ-WC “现场检”+ “弯沉”首字母

摩擦系数测定仪MXD-02的检测案例分享

摩擦系数测定仪MXD-02的检测案例分享

摩擦系数测定仪MXD-02的检测案例分享Labthink兰光MXD-02摩擦系数测定仪适用于测量塑料薄膜和薄片、橡胶、纸张、纸板、编织袋、织物风格、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材料复合带、输送带、木材、涂层、刹车片、雨刷、鞋材、轮胎等材料滑动时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通过测量材料的滑爽性,可以控制调节材料生产质量工艺指标,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另外还可用于化妆品、滴眼液等日化用品的滑爽性能测定。 以下跟大家分享一个MXD-02设备用于检测PE黑白膜爽滑性能的检测案例! PE黑白膜摩擦系数检测: 测试样品:某鲜牛奶PE黑白膜样品。 参考标准:GB 10006-88《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试验设备:MXD-02摩擦系数测定仪

检测原理介绍: 软塑材料的摩擦系数多采用摩擦系数仪进行测试,即将试样所需要测试的试验表面在一定的压力下平整接触(如测试试样某一面与不锈钢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则将该试验表面与钢板之间直接接触),再使两表面发生相对移动,测试移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摩擦系数与静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测试过程: a)样品制备:在样品上均匀裁取两个8 cm × 20 cm的试样,试样应平整、无皱纹和可能改变摩擦性质的伤痕,试样试验表面应无灰尘、指纹和任何可能改变表面性质的外来物质。按照上述要求,准备三对试样。在23℃、50%RH的标准环境下,调节状态16小时以上。 b)试验过程: ●确定试验表面,本实验为鲜牛奶PE黑白膜内表面(即黑色面)与外表面(即印刷面)之间的摩擦。 ●将一个试样的外表面向上,平整地固定在仪器的水平试验台上。试样与试验台的长度方向应平行。 ●将另一个试样的内表面向下,包住试验滑块,用设备自带弹簧在滑块边缘固定好试样。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

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TD)以前称纹理深度,是路面粗糙度的重要指标,它与路表抗滑性能、排水、噪声等都有一定关系。 手工铺砂法与T0962电动铺砂法都是将细砂铺在路面上,计算嵌入凹凸不平的表面空隙中的砂的体积与覆盖面积之比,从而求得构造深度。这是目前工程上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路面构造深度:是指一定面积的路表面凹凸不平的开口孔隙的平均深度。 试验方法:将已知体积的砂,摊铺在所要测试路表的测点上,量取摊平覆盖的面积。砂的体积与所覆盖平均面积的比值,即为构造深度。 主要用于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粗糙度、排水性能及抗滑性。 路面平整度指的是路表面纵向的凹凸量的偏差值。 路面平整度是路面评价及路面施工验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反映的是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的平整性。当路面纵断面剖面曲线相对平滑时,则表示路面相对平整,或平整度相对好,反之则表示平整度相对差。好的路面则要求路面平整度也要好。 路面平整度是评定路面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舒适以及路面所受冲击力的大小和使用寿命,不平整的路表面会增大行车阻力,并使车辆产生附加的振动作用.这种振动作用会造成行车颠簸,影响行车的速度和安全,影响驾驶的平稳和乘客的舒适.同时,振动作用还会对路面施加冲击力,从而加剧路面和汽车机件的损坏和轮胎的磨损,并增大油料的消耗.而且,对于位于水网地区,不平整的路面还会积滞雨水,加速路面的水损坏.因此,为了减少振动冲击力,提高行车速度和增进行车舒适性,安全性,路面应保持一定的平整度. 你看到的路面的一根根小凹槽就是构造深度的表象,它不影响汽车行驶,但可以增加抗滑度。如果路面是光滑的,没有小凹槽(构造深度为0),但忽上忽下,这就是平整度的问范畴了...

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使用说明书

一、说明 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事业的蓬勃发展,国道及各省干线公路建设日新月异,为适应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对公路检测设备的高要求,我公司与有关科研部门共同研制生产了用于路面质量检测的BM—III型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这一高科技产品。该产品对于高等级公路、城市道路及机场跑道抗滑性能的检测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妣美。该仪器调试方便,操作简单,测试数据准确,稳定性大大提高,并且室内外均可使用,是高等级公路等专用设备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检测仪器之一。 二、原理 BM—III型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是动力摆冲击型仪器。它是根据“摆的位能损失等于摆臂末端橡胶片在路面上滑动时,克服路面摩擦所做的功”这一基本原理研制而成。 三、结构 1、底座:由T型腿,调平丝和水准泡组成,对仪器起调平、支承作用。 2、立柱:由立柱、升降机构、导向杆及仪器把手组成,用于升降和固定摆头的位置。 3、释放开关:安装于悬臂上的开关,用于保持摆杆水平位置和释放摆落下的作用。 4、转向系统:包括紧固把手、摆轴、转向节和轴承,起联接摆,固定位置,保证在摆动平面内能自由摆动。 5、示数系统:包括指针毛毡圈、压紧盖、指针调节螺母及刻度盘,指针可直接指示出摆值。 6、摆头:由上下部接头、摆杆、弹簧、杠杆、举升柄、锤壳、滑溜块及橡胶片(76mm*25.4mm*6.35mm)组成,它对摆动中心有规定力矩,对路面有规定压力。本身前与后、左与右的力矩平衡,它是度量路面摩擦系数的尺度。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的结构照片如下图所示。 四、主要技术参数 1、摆质量:1500±30g 摆重心距:410±5mm

2、橡胶片对路面正向静压力:2263g 3、摆从倾斜5度处自由放下到摆动停止的次数,应不少于70次。 4、橡胶片外边缘路摆动中心距离510mm。 5、仪器总重约12Kg左右。 五、使用方法 1、选点:在测试路段上,沿行车方向的左轮轮迹,选择有代表性的五个测点,每一测点相距约5—10m。 2、仪器调平: (1)将仪器置于测点上,并使摆的摆动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 (2)转动调平螺丝使水准泡居中。 3、调零: (1)标定指针位置:将摆呈垂直向下状态,拨动指针使上部与拨针器上调节螺丝紧靠,此时指针指示的位置应与摆杆中心位置对正。否则应调整拨针器的调节螺丝使指针与摆杆中心位置对正,调节完毕应将调节螺丝上的并紧螺母并紧,以固定指针调节螺丝的位置。 (2)放松固定把手,转动升降把手使摆升高并呈自由摆动,然后旋紧固定把手。 (3)将摆向右运动,使定位卡环进入释放开关槽,使摆杆处于水平释放位置。同时,用左手拨动指针使之紧靠拨针器上的螺钉。 (4)按下释放开关摆向左运动,并带动指针向上运动。当摆达到最高位置后下落时,用左手接住摆杆,此时指针应指零。若不指零时,可稍紧或放松指针调节螺母,直到指针指零为止。 4、标定滑动长度: (1)用橡皮刷清除测试范围内路面上的松散颗粒和杂物。 (2)让摆自由悬挂,将标尺的中部对准摆杆,并使滑动标尺平行于测试方向并靠近橡胶片。 (3)放松固定把手,转动升降把手让摆缓慢下降并同时用右手提起举升柄使摆向右方移动,在标尺右端放下滑溜块使之接触路面并与标尺刻线对齐,然后提起举升柄使摆向左移动,并在标尺左端放下滑溜块,使之接触路面并与标尺左端刻线齐平,然后旋紧固定把手,复核滑动长度。在这一过程中可用调平螺丝对

摩擦系数仪-材料的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材料的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摩擦系数仪 摩擦系数的概念: 摩擦系数指两表面间的摩擦力和作用在其一表面上的垂直力之比值。它是和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而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依运动的性质,它可分为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 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互运动时互相施加的一种物理力。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摩擦力可通过获得材料的摩擦系数计算所得。 行业中,摩擦系数往往是评价一种材料滑爽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该项指标的检测可以确保材料在高速生产线上能够顺利的进行输送与加工、包装,满足产品这种高效生产的需求。可见摩擦系数在企业日常的生产活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企业该如何控制材料的摩擦系数指标呢?企业可通过摩擦系数仪检测仪器,对材料的摩擦系数指标进行检测控制。据经验来看,软包装材料的摩擦系数一般小于0.3,一般零点二几左右,比较适合生产实际。 下面就具体结合一下摩擦系数仪的情况,文档最后附注<包装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 MXD-02摩擦系数仪 MXD-02摩擦系数仪是兰光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的一款符合多种标准的高端摩擦系数测试仪器。该设备专业适用于测量塑料薄膜和薄片、橡胶、纸张、纸板、编织袋、织物风格、通信电缆光缆用金属材料复合带、输送带、木材、涂层、雨刷、鞋材、轮胎等材料滑动时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通过测量材料的滑爽性,可以控制调节材料生产质量工艺指标,满足产品使用要求。另外还可用于化妆品、滴眼液等日化用品的滑爽性能测定。 执行标准 ISO 8295塑料.薄膜和薄板.摩擦系数的测定 GB 10006 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 ASTM D1894塑料薄膜及薄板的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 的标准试验方法 TAPPI T816

手工铺砂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手工铺砂测定路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路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构造深度,用以评定路面表面的宏观构造。 2 主要检测设备 2.1人工铺砂仪:由圆筒、推平板组成。 2.1.1量砂筒:形状尺寸如图T 0961-1,一端是封闭的,容积为25mL±0.15mL,可通过称量砂筒中水的质量以确定其容积V,并调整其高度,使其容积符合规定。带一专门的刮尺,可将筒口量砂刮平。 2.1.2推平板:形状尺寸如图T 0961-2。推平板应为木制或铝制,直径50mm,底面粘一层厚1.5mm的橡胶片,上面有一圆柱把手。 2.1.3刮平尺:可用30cm钢板尺代替。 图T 0961-1 量砂筒(单位:mm)图T 0961-2 推平板(单位:mm)2.2量砂:足够数量的干燥洁净的匀质砂,粒径0.15mm~0.3mm。 2.3量尺:钢板尺,钢卷尺,或采用将直径换成构造深度作为刻度单位的专用构造深度尺。 2.4其他:装砂容器(小铲)、扫帚或毛刷、挡风板等。 3 试验准备 3.1量砂准备:取洁净的细砂,晾干过筛,取0.15mm~0.3mm的砂置适当的容器中备用。量砂只能在路面上使用一次,不宜重复使用。 3.2对试验路段按随机取样选点的方法,决定测点所在的横断面位置。测点应选在车道的轮迹带上,距路面边缘不应小于1m。

4.1用扫帚或毛刷将测点附近的路面清扫干净,面积不小于30cm ×30cm 。 4.2用小铲装砂,沿筒壁向量砂筒中注满砂,手提量砂筒上方,在硬质路表面上轻轻地叩打3次,使砂密实,补足砂面用钢尺一次刮平。 4.3将砂倒在地面上,用底面粘有橡胶片的推平板,由里向外重复做旋转摊铺运动,稍稍用力将砂细心地尽可能地向外摊开,使砂填入凹凸不平的路表面的空隙中,尽可能将砂摊成圆形,并不得在表面留有浮动余砂。注意摊铺时不可用力过大或向外推挤。 4.4用钢板尺测量所构成圆的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取其平均值,准确至5mm 。 4.5按以上方法,同一处平行测定不少于3次,3个测点均位于轮迹带上,测点间距3m ~5m 。对同一处,应该由同一试验员进行测定。该处的测定位置以中间测点的位置表示。 5 试验结果计算 5.1路面表面构造深度测定结果按式T0961-1计算: 2 2318314/1000D D V TD ==π (T 0961-1) 式中:TD —路面表面构造深度(mm ); V —砂的体积(25cm 3); D —摊平砂的平均直径(mm )。 5.2精确度要求 每一处均取3次路面构造深度的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准确至0.01mm 。当平均值小于0.2mm 时,试验结果以<0.2mm 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