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稿《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红领巾校园单人三分钟广播稿范文五篇

小学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红领巾校园单人三分钟广播稿范文五篇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
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
小编在此献上五篇小学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红领巾校园单人三分钟广播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传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红领巾校园单人三分钟广播稿范文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出色的中华文化被我们淡忘。
现在留下的只有被物质所填满了的人们。
多数人都不去重视汉字的书写,语言的规范。
人们渐渐迷失了自己,丢弃了我们国家的出色文化,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
代表国家的文化已丢失,还有什么能够留下呢?网络东西日益丰富,出现汉字错误数不胜数,比如一些网络语言,“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没有了汉字的正确书写。
只是沉浸在娱乐中,许多人都会写错字,这并不是疏忽而是一种认可,认为自己写的字是正确的。
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写错字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一种固定思维模式。
最近,国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出现了“汉语热”“汉字热”等一系列的节目,并开始推广。
像什么“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些节目也随着汉字热逐渐兴起起来。
汉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
汉字代表了我们出色的中华文化。
是经过无数演变而形成的,它汇集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也标志着中国一步步的崛起。
它是中国辉煌的象征,我们不该舍弃,也不能舍弃。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有始以来的共同努力,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所以它代表的就是我们,就是我们中国人!从文言文到诗歌、再从诗歌到白话文,它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记录了从古到今那些伟人的壮举,让我们能永留心间。
它为我们记录下了优美的文段、精彩的片刻、胜利道路上的艰辛。
它一直与我们同在。
翻开课本,路上的路标,花园中“请勿践踏”的字样,都是它带给我们的用处。
七月红领巾广播稿精选五篇

七月红领巾广播稿精选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红领巾广播稿】一亲爱的同学们,又是温暖明媚的一天,八坼小学广播站又带着春风和大家见面了。
很开心又可以坐在这里通过广播与大家作心灵的交流。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我们爱我们的学校。
请听《校园风铃》:我们的学校美丽极了。
每当我走进这可爱的学校时,就让我感到神清气爽,心情舒畅。
走进学校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宽敞的马路、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好像是士兵在对我们奏乐、吹号,欢迎我们。
往左看,是红白相间的教学楼,安静地屹立在初升的太阳下,宏伟瑰丽,转弯后就能看见我们的操场,同学们都站在这儿做操。
红色的跑道,绿色的球场,随风飘扬的国旗,好像也在欢迎我们。
春天,我们的校园百花盛开,蜜蜂来忙着采蜜,蝴蝶也赶来凑热闹,小鸟儿更不用说,也叽叽喳喳的唱着歌,高兴极了!小草偷偷地钻出了大地妈妈的怀抱,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大地仿佛是软绵绵的,同学们在上面玩耍、嬉戏。
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天地,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我爱我的学校。
愿每位收听我们广播的老师或同学,都在这美好的天气里有一份很好的心情去对待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学校就是希望的摇篮,那么什么是希望呢?下面我们就进入《流文溢彩》当你在泥土中买下一粒花籽,在苦苦等待那嫩绿的幼芽萌生;当你看到花株秀出花蕾,在悄悄等待嗅到温柔的芬芳,希望之声已经翩然而知了。
希望就是白雪皑皑中的一点翠绿;希望就是炎炎酷暑中的一缕清风;希望就是白日大旱后的一声惊雷。
希望就是生命之舟的动力,是补充能量的加油站;希望就是绿遍田野的春风,是驱除黑暗的灯光。
希望犹如你手中的调色板,有了它,就能调出斑斓夺目的色彩。
他将使你的人生像一幅炫彩的画卷,闪烁耀眼的光彩。
希望在哪里?在播种者的心头,在追寻者的脚下。
花季朋友们,有希望才有动力,有希望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奋斗。
让我们怀瑞希望,向前奔跑,在苏州这片热土上共同去追寻更美的成功。
红领巾广播稿弘扬传统文化

红领巾广播稿《弘扬传统文化,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红领巾广播稿——《弘扬传统文化,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音乐)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这一期的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啦!1.本周是这学期的第14周,今天5月22日,星期四,我是来自303班的李梦晨、2.我是王胜文。
1.这次红领巾广播站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为大家安排了《校园直通车》、《哆来咪点歌台》、和《好书推荐》栏目。
2.回顾一周要闻,浓缩校园资讯,这里是《校园直通车》栏目。
1.上周我们学校迎来了新生报名,许多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劳碌奔波着,因为进入小学预示着学习的生涯开始啦。
2.是的,我们要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爸爸妈妈的殷切期望。
1.上周星期三,区领导来我校参观了腰鼓展演,总体上非常满意,希望我们腰鼓队员们再接再厉,把我们怡江小学的风采展示在观众面前。
2、接下来要进入到本次红领巾广播的主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端午节的知识。
首先送上一首非常好听的儿歌《过端午》,希望歌声能传递给你美好的祝愿。
听了这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我也想说一首歌谣了。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
1.你读的真好。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眼看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到了,大家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2.嗨!端午节不就是吃鸡蛋、吃粽子吗?1.那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鸡蛋和粽子吗?2.不知道,你快给大家说说吧!1.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他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不朽诗篇。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京都。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汩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统文化广播稿

传统文化广播稿传统文化广播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从现代追溯五千年的历史。
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从古代一向流传至今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古人,我们的失人,从他们身上演变而来的。
比如,屈原是清明节的代表,屈原如果穿越到此刻,绝对会是一位伟大烈士,供在中国最大的烈士陵园。
由于屈老的坚贞不屈,为国为民,不畏强权,誓死不做卖国的,宁可跳入江中牺牲自我的性命,也不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出卖国家出卖自我的人格,不会践踏自我的尊严。
屈原死后,他的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虽然他一向活在人们的心中,可是现实中还是需要表示一下的,他们在屈原自杀的江中划着小船,撒着用叶子包着的米团,人们觉得这样鱼虾就会吃这些米团,而不会吃屈原的躯体了。
由此在江中划船变成了赛龙舟,撒米团演变成了此刻家家吃的粽子,而在那一天人们把那一天定位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之士的纪念日,每年的4月4日就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们叫它“清明节”。
例如这样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人肯定都不明白,在为什么要放鞭炮,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相传每年有一天,有个叫“年兽”来扰乱居民的安全,出居民粮食,毁他们的房子,弄的他们人心惶惶。
可是看年兽那么凶恶高大,他们却又不敢与之抗衡,最终有一天他们发现年兽怕响声,于是家家户户都在年兽来的那天放起了鞭炮。
年兽听见这些鞭炮响声,吓得落荒而逃,人们最终又回到了平静的生活。
那天就成了除夕春节,就是这么来的,家家户户都要过年,给红包,这样才吉利,说这一年都会富富贵贵,平安无事。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我们中午的传统文化节,所以源远流长,就说明我例举的仅仅是个皮毛,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不明白的,就是有了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才会多姿多彩,这传统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到今日,人民的'智慧结晶。
就是靠的这些传统文化,而就是这些传统文化是别的国家,甚至别的星球所没有的,它们是我国独一无二的,是智慧,是结晶,是成果,所以它们会源远流长。
2024端午节红领巾广播稿

2024端午节红领巾广播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XXX,现在给大家带来一则关于2024年端午节的红领巾广播稿。
在这个温暖的六月,又到了一个重要的传统佳节——端午节。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刻。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的由来。
相传,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竭尽心力,但却被奸臣陷害,流放江边。
在江边,屈原以诗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身殉国,投江而亡。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还有人划龙舟寻找屈原的遗体。
从那时起,每逢端午节,我们就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而今天的端午节,不仅仅是纪念屈原,更成为了我们表达爱国情怀和团结友谊的时刻。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看到五彩斑斓的龙舟在水上竞渡,鸣锣相应,热闹非凡。
而端午节里的粽子也是我们的特色美食之一,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此外,还会举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踏青、插艾草、赛龙舟等等,让我们感受着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在这个特殊的端午节里,我们也要铭记先贤的爱国精神。
屈原的忠诚和热爱,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今天的少年儿童,我们要在学习上追求卓越,在品德上做到正直无私。
我们要珍惜家庭和社会给予我们的一切,努力学习知识,培养优秀的品质,做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让我们共同庆贺这个美好的端午节,展示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的精神风貌。
愿我们每一个红领巾儿童都能在这个节日里感受到深深的自豪和快乐!谢谢大家!祝大家端午节快乐!端午节快乐!。
中国 传统 文化 广播稿

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中国传统文化广播稿「篇一」合: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欢迎收听本期的红领巾广播。
甲:本次广播由三(6)班为您主办。
我是主持人张甜甜。
乙:我是主持人王泽萧。
甲:身在校园,心系天下。
下面欢迎收听我们班叶乙菲同学为大家播报本期的天下大事。
略甲:他们两知道得还真不少,接下来就再次请叶乙菲同学来给大家侃侃校园新闻吧!略甲:今天我们红领巾广播的主题是“粽叶飘香话端午”。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中古文化由于大海、高山、沙漠、草原、森林等地理环境的局限,成就了自己的独立性,并在漫长的岁月里很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保持了从未间断的完整性。
中古文化是世界上少有的传承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原生文化。
中古文化如百川之海,浩渺无垠。
中华传统节日:端午依托夏至时间节点,传承着古老的年节习俗,端午作为五月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并接纳了屈原沉江的传说,发展为一个全民族的民族大节日。
正是由于社会上下层民众,对端午节日习俗的共同重视,才保证了它传承千年的生命活力。
今天让我们在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际,共同来品味端午,欢快的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具体内容如下:大家都知道农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下周一就是端午节。
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请听听我班同学的介绍吧!故事概况:①屈原投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②曹娥寻父尸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③白蛇传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5篇)

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5篇)关于传统文化广播稿篇1各位同学:大家好!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
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
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红领巾广播稿——《中秋节》 红领巾广播稿

红领巾广播稿——《中秋节》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红领巾广播员,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中秋节的广播稿。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一、起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祭月的习俗。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仙女嫦娥,她偷吃了仙丹,飞到了月亮上。
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嫦娥奔月”。
在这一天,人们会向月亮祭拜,以表达对嫦娥的思念之情。
二、传统习俗1.赏月:中秋节的最主要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在户外或家中的庭院中摆放桌椅,和家人一起围坐在一起,观赏明亮的月亮。
月亮的圆缺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想象空间。
2.吃月饼: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馅料。
传统的月饼一般有豆沙、莲蓉、五仁等馅料,而近年来还有创新口味的月饼出现,比如冰淇淋月饼等。
3.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在家门口或院子里点起五彩斑斓的灯笼,营造出温馨而喜庆的节日氛围。
4.玩中秋游戏:中秋节还有许多传统游戏,比如拜月、猜灯谜等。
拜月是指将自己手中的月饼和祭品拿出来摆在院子里,向月亮祈福,希望能够感受到嫦娥的祝福。
猜灯谜则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游戏,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一些绕口令或者谜语,大家猜谜语,猜对者有奖。
三、中秋节的寓意中秋节不仅仅是一种传统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寓意着团圆、祈福和感恩。
人们在这一天把子女接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共度欢乐时光。
这种团圆的象征意义是无法言表的。
四、中秋节的今天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定假日。
在这一天,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这一节日。
除了传统的习俗之外,还会有一些现代元素的加入,比如在大街小巷上举办的中秋文化展览、演艺表演等。
这是中秋节的意义在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结束语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是家庭团聚、感恩、祈福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领巾广播稿《中国传统文化》
305
甲:采撷一缕阳光,编织成七彩的花环.
乙: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出希望的明天.
丙:付出一份真诚,打造出温馨的世界.
丁: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我们同行.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红领巾广播又和大家见面啦!
甲:我是广播员
乙:我是广播员
丙:我是广播员
丁:我是广播员
甲:我们的前几期节目介绍了好多传统的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等等。
今天我们与大家聊点什么呢?
乙:还是说说我们的传统文化吧,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丰富多彩,蕴含深厚。
主要有:精美的民间工艺。
如:剪纸、陶瓷、版画、雕塑、木刻、染织、虎头鞋、唐三彩、面人等;还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春节贴春联、元宵闹花灯、端午赛龙舟、中秋吃月饼等。
丙:你知道得可真多!说起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也是自古流传的重要组成部分。
“琴棋书画”之首就是“琴”。
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丁:是啊,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伯牙、钟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传至今;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大量诗词文赋中有琴的身影。
甲:我听说过这个故事。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
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灵感涌起,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
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
到一个知音。
一日,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
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他在曲子中领会到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乙:伯牙子期的友情真是让人感动啊!那我们今天就与大家一起来听听这中国十大名曲之一的《高山流水》吧!
丙:《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可真是好听啊!不愧为中国十大名曲!我还知道中国十大名曲分别为广陵散、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醉渔唱晚。
他们都是我国古乐的智慧结晶。
丁:你可真牛,这些知识都知道。
这十大名曲中还有不少中国传统器乐,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弘扬祖国优良传统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