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3 . 根据矿物的自形程度
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可分为: 1)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由自形晶组成的结构。 2)它形粒状结构:主要由他形晶组成的结构。 3)半自形粒状结构: 主要由半自形晶构成的
结构。 另外,根据矿物的晶体形态,还可以分为:粒
状结构、柱状、片状结构、板状结构;纤维状结 构、针状结构、放射状结构。
2) 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斑晶 不稳定, 在形成后 ,在岩浆 的再作用 下,常形 成:
熔蚀结构:因压力降低使一斑晶矿物的熔点降低,或因岩浆在地表氧 化,温度一度升高等,造成早已结晶的斑晶熔蚀形成的结构
暗化边结构:含挥发分的斑晶(角闪石、黑云母等),常因低压、高 温氧化、脱水等原因,在斑晶的边部出现不透明的边缘
此外,辉石、钾长石也 能出现环带结构。
(5)包含结构
这种结构是结晶中心较多, 矿物颗粒几乎同时结晶, 没有足够的结晶时间和空 间的条件下形成的。
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的矿 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育 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 其它的晶面发育不好, 而呈不规则的形态,称 为半自形晶。
岩石中不排除有少数的自形 晶和它形晶颗粒。这种 结构的形成条件界于自 形和它形之间,是深成 岩中常见的结构。
第五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结构(textures):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一 般是手标本或显微镜尺度上可观察的特征,故又称为显微构造 (microstructures)
构造(structures):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 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一般是在露头尺度 或手标本尺度上的性质,例如层理构造。
2) 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
18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2

矿物颗粒大小
等粒结构 显晶质结构 隐晶质结构 不等粒结构 连续不等粒结 构 斑状结构
矿物自形程度
自形粒状结构 半自形粒状结构 他形粒状结构
矿物之间的关系
煌斑结构 海绵陨铁结构 辉长结构 间粒结构 间隐结构 填间结构 包含结构 二长结构 反应边结构 文象结构 蠕虫结构 响岩结构 粗面结构 交织结构 正斑结构
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斑状结构 (手标本)
(4)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自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基本上按照自己 的结晶习性,发育成被规则晶面所包围的晶体,这种 结构的岩石较少见; 它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多呈不规则的形 态,找不到矿物完整规则的晶面,出反映不出矿物的 结晶习性; 半自形粒状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按结晶习性发 育一部分规则的晶面,而其它的晶发育不好呈不规则 形态,是中深成岩中常见的一种结构。
气孔构造
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
枕状构造
柱状节理状构造
绳状构造
熔岩流动构造
斜长岩:斑杂状构造
岩石的不同部位在 结构上,矿物成分 上较大差异,如局 部暗色矿物多,局 部浅色矿物多。斑 杂构造可由岩浆不 均匀分异形成,也 可由同化混染作用 形成。
丰富多彩的岩石类型(主楼与网络学院间的小路) 1,6,10-辉绿岩;2-生物碎屑灰岩;3,9-大理岩;4-蛇纹 岩;5-糜棱岩;7,8-花岗岩
反应边结构
包含结构
2.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中不同矿物集合体或矿物集
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可分为以下2类:
侵入岩的构造
喷出岩的构造
侵入岩的构造
块状构造 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分布是均匀的,岩石 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样的,这种结构分布广,是岩中 常见的构造类型; 带状构造 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相间排列,成带出现; 斑杂构造 在岩石的不同部位,其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别 很大,整个岩石不均一,杂乱无章; 球状构造 在岩中分布有球状或椭球状体,这种构造比较少见 晶洞和晶腺构造 岩浆在凝结过程中,由于体积收缩或气体逸 出而在岩体中留下圆形或近于圆形的孔洞,即晶洞,如果在晶 洞壁上生长着自形晶,就构成了晶腺; 流动构造 岩浆岩中片状、板状矿物及扁平状的捕虏体、析离 体作平行排列,这种构造就称为流面构造;而针柱状矿物及长 形捕虏体、析离体作定向排列,形成流线构造,这种构造与岩 浆的流动运移有关。
岩浆岩特征描述形成过程

岩浆岩特征描述形成过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一种岩石,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岩浆岩主要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三类,其中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描述一下岩浆岩的特征和形成过程。
一、岩浆岩的特征1. 结晶结构:岩浆岩的结晶结构通常呈现出颗粒状、柱状或板状等形态,这取决于岩浆凝固的速度和形成环境。
具体来说,如果岩浆冷却速度较快,岩浆中的矿物便无法完全结晶,形成细小的颗粒状结构;反之,如果岩浆冷却速度较慢,矿物便有足够时间结晶,形成较大颗粒的结构。
2. 组成成分:岩浆岩主要由矿物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是硅铝酸盐矿物,如长石、石英等。
另外,岩浆岩中还含有较多的铁、镁等金属元素,这些元素会在岩浆冷却凝固时结晶成不同的矿物。
3. 色泽和质地:岩浆岩的色泽多种多样,具体取决于其中的矿物成分。
一般来说,火成岩呈现出灰白色、灰黑色等较深色调,变质岩呈现出红、黄、绿等鲜艳的色彩。
至于质地,岩浆岩的质地通常较硬,有的岩石质地坚硬,有的则较疏松。
4. 断裂和蚀变:由于岩浆岩受力环境不同,其断裂形态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岩浆岩容易产生较多的节理和裂隙,这些断裂面会受到外界环境的侵蚀而发生蚀变。
二、岩浆岩的形成过程岩浆岩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岩浆的生成、运移和冷却凝固三个阶段。
1. 岩浆的生成:岩浆是地幔深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物质,它是由地幔或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分解融化形成的。
岩浆的生成过程通常受到地球内部的热源、地壳板块的运动、地壳深部的断裂等因素的影响。
2. 岩浆的运移:岩浆生成后,会在地壳内部通过岩浆管道或裂隙等途径向地表运移。
岩浆运移过程中,其温度、粘度、流速等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岩浆在地壳中的运移路径和速度。
3. 岩浆的冷却凝固:当岩浆运移到地表或地壳内部浅部时,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而迅速冷却凝固。
岩浆冷却凝固的速度、冷却方式和冷却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岩浆的结晶结构和矿物组成,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

地球科学概论地球上的岩石千变万化,它是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的基本部分。
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一、三大岩石的主要特征以及类型(一)、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岩浆是存在于地壳下面高温、高压的熔融状态的硅酸盐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其他元素、化合物和挥发成分)。
岩浆内部的压力很大,不断向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至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喷出地表;或者当岩浆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①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等;②冷凝特征: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2、岩浆岩的分类依冷凝成岩时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将岩浆岩分为三类:喷出岩(火山岩):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浆岩称为喷出岩。
在地表的条件下,温度下降迅速,矿物来不及结晶或者结晶差,肉眼不易看清楚。
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等;浅成岩:岩浆沿地壳裂缝上升至距地表较浅处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小,温度下降较快,矿物结晶较细小。
如花岗斑岩、正长斑岩、辉绿岩等;深成岩:岩浆侵入地壳深处(约距地表3公里)冷凝形成的岩浆岩。
由于岩浆压力大,温度下降缓慢,矿物结晶良好。
如花岗岩、正长岩、辉长岩等。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又统称侵入岩。
(二)、变质岩地壳中的原岩(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经生成的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和化学条件的变化,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性活泼的物质(水气、各种挥发性气体和热水溶液)渗入的作用下,在固体状态下改变了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甚至矿物成分,形成一种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4.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2 岩浆岩中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1)据矿物的自形程度
对造岩矿物,一般自形 程度越好,晶出越早(副矿 物例外)。
2)据矿物的反应和包裹关 系
对造岩矿物,一般被包 裹矿物先于包裹矿物形成 (成岩矿物例外)。
2 岩浆岩中矿物结晶顺序的确定
3)矿物晶体大小
仅适用于斑状结构岩石。 似斑状岩石中,斑晶可后来交 代形成。 4)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关系 特有的副矿物常与特定的次生矿物共存一起。 如:黑云母→绿泥石+榍石+磁铁矿花 岗 岩 中 的 榍 石, 当 分
注意: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在成因及特征上的区别
结构类型 ①产状 ②形成世代 ③成分 ④基质结构 斑状结构 见于浅成岩、喷出岩中 似斑状结构 多见于中深成、深成岩中
斑晶、 基质为两个世代, 物 斑晶、基质同一世代,形成 化条件不同 条件相近 斑晶、基质矿物成分不同 两者成分相近
玻璃质或隐晶质, 部分微晶 显晶质,中细粒-中粒-粗 质,基质与斑晶粒度悬殊 粒,基质与斑晶粒度有过渡 边缘可见熔蚀及暗化现象 无熔蚀及暗化边,边部常有 环状分布的细小矿物包裹体
4.3 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常见构造类型
主导因素 成分 均匀程度 岩浆流动 岩浆 冷却收缩 侵入岩 块状构造 斑杂状构造 球状构造 原生片麻状构造 流线构造 流面构造 原生节理(层节理、垂 层节理、斜节理) 喷出岩 块状构造 流纹构造 流动构造 枕状构造 柱状节理 绳状构造 层理构造 原生节理 珍珠构造
3 与流动有关的构造
流线构造:由柱状、针状矿物 大致定向排布构成。
流面构造:由片状、板状矿物 或扁平状捕虏体大致平行 排列构成。
流纹构造:由不同颜色、成 分的条纹及拉长的气孔 定向排列表现出的一种 构造。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汇总

三大岩类的结构构造1. 岩浆岩的结构组成岩浆岩的物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态、颗粒取向以及颗粒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类依据结构特点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岩石完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
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也有玻璃质隐晶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火山玻璃组成颗粒大小等粒细粒0.2~2mm中粒2~5mm粗粒5~25mm伟晶>25mm不等粒连续组成岩石的矿物大小不一,但是不同粒度的都有斑状明显大小不同的两群,大的斑晶和小的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者玻璃质似斑状基质为显晶质颗粒形态自形多数矿物为自形晶体半自形主要由半自形晶体组成他形主要由他形晶体组成颗粒取向粗面结构长石微晶近平行定向排列似粗面结构喷出岩中长石以外的晶体或者侵入岩中任意矿物近平行排列交织结构微晶杂乱无章,无明显定向性或者只有弱定向性相互关系交生条纹钾长石和钠长石有规律地交生,形成的条纹(条纹长石,正条纹与反条纹)蠕虫许多细小的,形似蠕虫的石英穿插交生在长石中,石英嵌晶的消光位一致文象石英呈一定的外形(尖棱形、象形文字等)有规律地镶嵌在钾长石中。
石英嵌晶同时消光套幔反应边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当反应不彻底时,在早生成的矿物周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新矿物完全或局部包围这原矿物。
环斑似斑状岩石中,碱性长石斑晶多呈卵球形,外面包裹着更长石—中长石的包壳环带结构发育于一些固溶体系列的矿物中,从晶体颗粒中心向边缘呈换带状分布,但显示不同的消光位。
斜长石的环带结构:正环带(基—酸)、反环带(酸—基)包含结构在较大的矿物中包嵌着许多较小的矿物颗粒填隙间粒充填物质均为粒状矿物间隐充填物为隐晶质—玻璃质,二者的过渡类型为间粒—间隐结构2. 岩浆岩的构造 火山岩中不矿物集合体之间,或者矿物集合体与其他组分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火山碎屑岩结构集块结构 粒度>64mm 的火山碎屑含量一般>50% 火山角砾结构 粒度介于2~64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凝灰结构 粒度介于2~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 尘屑结构 粒度<0.065mm 的火山碎屑物含量一般>50%特殊结构 霏细结构 仅由微晶斜长石和石英组成的结构 球粒结构 主要有球粒组成的岩石结构 碎斑结构 矿物从该文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体积收缩,是的斑晶产生裂缝,在次火山作用下,挥发分由于压力减小而膨胀,但又不能直接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使得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是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花岗结构 在花岗岩中,往往暗色矿物为自形晶,长石为半自形晶,石英为他形,发育典型的半自形粒状结构 辉长结构中深成基性侵入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似,均呈半自形—他形的粒状结构辉绿结构 浅成镁铁质侵入岩的典型结构,也可以出现在玄武岩中,斜长石和辉石的颗粒大小相似,单个他形辉石颗粒充填在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形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
岩浆岩的结构

三、 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按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按SiO2含量分为: : 酸性岩(>65):流纹岩/花岗斑岩/花岗岩 中性岩(52–65):安山岩粗面岩/闪长玢岩正 长斑岩/闪长岩正长岩 基性岩(45–52): 玄武岩 / 辉绿岩 / 辉长岩 超基性岩(<45%): 金伯利岩/苦橄玢岩 橄 榄岩
2、苦橄玢岩
以辉石和橄榄石为主,或含少量富 钙斜长石,细粒或斑状结构。
3、金伯利岩
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金云母、 石榴子石等,蛇纹石化显著,偶见 辉石; 基质为细粒及隐晶质;常以岩筒(岩 颈)、岩脉等形式产出。 金刚石 常存在于此岩中。我国已在辽宁、 山东等省发现多处金伯利岩。
(二)、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
硅铝矿物和铁镁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比 例,不仅影响岩石的颜色,而且影响岩石的 比重。一般说,
岩石从超基性到酸性,铁镁矿物逐渐减少, 而硅铝矿物则逐渐增多,故岩石颜色越来越 浅,比重越来越小;
岩石从酸性 到超基性,铁镁矿物逐渐增多, 而硅铝矿物则逐渐减少,故岩石颜色越来越 深,比重越来越大。
3、玄武岩
是典型的喷出岩,分布最广,是地球 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 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玄 武岩一词,引自日文。多 呈黑、黑灰等 色,风化面黄褐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 构,或呈斑状结构,并常有气孔、杏仁等 构造。矿物成分同辉长岩。
(三)、中性岩类
本类岩石与基性岩相比,浅色矿物逐 渐增多,根据其中长石成分等特点 可再分 为闪长岩—安山岩类以及正长岩—粗面岩 类。 1、闪长岩—安山岩类 本类岩石分布也较广,与基性岩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即喷出岩总量远超 过与其 成分相当的深成岩。SiO2 含量中等,矿物 成分以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为主,次要矿 物有辉石、黑云母等,有时可见少量石英。 暗色矿物含量为 30%左右,岩石颜色较基 性岩稍浅,比重约为 2.8。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形成的一类岩石。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它们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受到岩浆的形成过程的影响。
岩浆是由地幔中的岩石物质通过地壳中的岩石圈上升形成的。
在地幔中,由于高压和高温的作用,岩石物质呈流动状态,形成了熔融状态的岩浆。
岩浆中的矿物质和气体被带到地壳中,当岩浆在地壳中冷却时,其中的矿物质开始结晶,形成岩浆岩。
其次,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与其成分组成密切相关。
岩浆中的矿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和非硅酸盐矿物质组成。
硅酸盐矿物质是岩浆岩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石英、长石和角闪石等。
非硅酸盐矿物质包括橄榄石、斜长石和辉石等。
这些矿物质的组合方式和比例决定了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有晶粒结构和玻璃结构两种。
晶粒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呈晶体状态排列,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
晶粒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晶粒大小和明显的物理性质差异。
玻璃结构是指岩浆岩中的矿物质没有完全结晶,呈无定形状态。
玻璃结构的岩浆岩通常具有均匀的外观,但其物理性质比晶粒结构的岩浆岩差。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内部的排列方式和组成关系。
岩浆岩中的矿物质通过化学和物理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构造特征。
例如,岩浆岩中的矿物质可以以长石、角闪石和石英等不同的物质组合形式存在,形成不同的构造类型。
此外,岩浆岩中还可能存在岩浆基质,即未完全结晶的岩浆物质。
岩浆基质的存在可以增加岩浆岩的强度和密度。
总之,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组成的结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对于理解地壳演化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可以揭示地壳演化的规律和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过程。
这对于人类认识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各类岩浆岩的识别就是根据它们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
一、岩浆岩的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相对大小以及组合方式。
按结晶程度:
全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全部结晶.
半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部分结晶
非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未结晶
结晶程度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岩浆成分。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冷凝而成的岩石,因围岩导热性不好,挥发成分不易逸散,岩浆冷凝缓慢,往往形成全晶质岩石。
据研究大岩体冷却时间常为100 万年以上。
喷出岩形成于地表,往往形成结晶程度差的岩石。
按晶粒大小:
显晶质矿物结晶颗粒大于0.1mm,用肉眼可识别。
隐晶质小于0.1mm,需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按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大小基本一致。
斑状结构由斑晶和石基组成。
似斑状结构石基部分也为显晶质。
具斑状结构的岩石,矿物颗粒相对悬殊,较大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一般斑晶结晶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
似斑状结构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1cm),而基质则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