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陈太丘与友期》赏析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赏析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全文仅有103个字,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关于守信与不守信的一场辩论),刻画了三个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说明了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陈太丘与友期行》南北朝: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当时的年龄。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及赏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注释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日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芳曰:尊君在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客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惨,下车引之,元芳入门不顾。
智者河流与子同行
时,深秋时节,树叶飘零,浓雾重重,冷风扑面,寒气逼人。
晨八时,翰林求学,父撷子乘电车行道中。
忽阴风骤至,父在前不由颤栗,子在后见状,遂伸右手引车前被覆父前胸,以暖其身。
父甚感之,曰:吾儿大矣,明:人存于世,天地孝其间,虽古有卧冰求鲤,亦不过如此。
子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琴瑟和谐,家幸福之根源也。
父子大笑乐。
学海无涯,知识普及
优良的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主要有六个方面
1敬亲对父母不仅要有物质供养,还要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没这种爱,就谈不上对父母孝敬。
2奉养赡养父母,孝敬父母最低标准。
3侍疾父母生病,要及时送医,精心照料,精神关怀。
4谏诤父母违背道义,儿女应谏诤,使其改正,防止父母陷于不义。
5立身子女事业有成,父母感到高兴,终日无所事事,一生庸庸碌碌,也是不孝。
6善终父母丧,子女要尽各种礼仪。
总之,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陈太丘与友期行》阅读真题(原卷版)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内阅读(一)(2022·广西全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太丘舍去(离开)C.相委而去(舍弃)D.元方入门不顾(照顾)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元方时/年七岁C.君/与家君/期日中D.待君/久不至3.下面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下车引之.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
过中不至”是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这是客人“无礼”的表现。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D.“尊君”“家君”,前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后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
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二)(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书古诗词、古文15篇详细解析及欣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古文详细解析及赏析一、观沧海 (1)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三、次北固山下 (5)四、天净沙.秋思 (7)五、咏雪 (8)六、陈太丘与友期行 (10)七、《论语》十二章 (13)八、诫子书 (17)九、狼 (19)十、穿井得一人 (24)十一、杞人忧天 (25)十二、秋词.其一 (27)十三、夜雨寄北 (29)十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31)十五、潼关 (33)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创作背景】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译文】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何:多么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 zhì):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若:如同.好像是.星汉:银河,天河。
幸:庆幸。
甚:极点。
至: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中考语文古诗文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含解析)

2023年中考古诗文默写精讲巧练《〈世说新语〉二则》【要点存盘】1.《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
“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
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答:①“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聪明、勇敢、明理(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文学常识】关于“十”及以上的文学常识1.世界十大文豪:古希腊诗人荷马;意大利诗人但丁;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印度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泰戈尔;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期泰;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琴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4.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5.中国十大古典喜剧:《救风尘》(杂剧),《西厢记》(杂剧),《看钱奴》(杂剧),《墙头马上》(杂剧),《李逵负荆(杂剧),《绿牡丹》(传奇),《幽闺记》(传记),《中山狼》(杂剧),《玉簪记》(传奇),《风筝误》(传奇);6.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犁》、《西厢记》、《琵琶记》、《花笺记》、《斩鬼记》、《三合剑》;【精选习题】一、句子默写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你知道哪些咏雪的佳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点评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
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
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
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课件一)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朗读指导: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2)《陈太丘与友期行》——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提前学

(2)《陈太丘与友期行》——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提前学(2)《陈太丘与友期行》——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提前学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理解与欣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1)太丘舍去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 (3)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比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耳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节选自《世说新语》)【乙】原谷①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②之。
谷年十五,谏父曰:“祖有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父不从,作典,捐祖于野,谷随,收舆③归。
父曰:“汝何以收此凶④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注】①原谷:人名。
②捐:抛弃。
③舆:手推的小车。
④凶:不吉利的。
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离开)B.尊君在不(对自己父亲的尊称)C.谏父曰(规劝)D.无需更做此具(再,又)4、下列加粗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捐之下车引之B.捐祖于野于我如浮云C.尊君在不父不从D.乃载祖归养去后乃至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期友》 (6)

4.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 有人认为,陈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处,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很惭愧, 同意。面对元方的反驳,友人很惭愧,想与 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他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5.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友人为什么能够哑口无言、赔礼道歉?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 元方的反驳有理有据。第一,从信用方面看, 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 父亲朋友失约在先,无信;从礼貌方面,父 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 亲的友人当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无礼。 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因此,友人最后哑口无言,只得赔礼道歉。
三、内容点击 咏雪》 《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 家族里的故事。 家族里的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 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 雪的才能。 雪的才能。
四、阅读探究 1.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 文中“寒雪”“内集”“欣然”“ ”“内集”“欣然”“大 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2. 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 从上下文看, 儿女”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 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人。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四、阅读探究 1.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 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 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 指出他的“无信”“无礼” ”“无礼 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 个怎样的人? 个怎样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 得为人之道。 得为人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陈太丘与友期》赏析
陈太丘与友期
宋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及注释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
【注释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古地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过了正午。
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舍弃,抛弃。
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戏:嬉戏。
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
时年:今年。
非:不是。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已经离开。
曰:说。
则:就是。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
陈太丘与友期赏析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
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
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
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
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下车来拉他。
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陈太丘与友期鉴赏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不善自省,责备他人元方:正直,机智,率真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
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
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
”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
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但是对元方,
不好的话就是: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元方只是个小孩,他不尊重长辈,所以入门不顾不对。
这是一种没礼貌的行为,虽然友人不守信,还骂人,但是我觉的元方应该表现的有礼貌。
“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好的话就是: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对。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