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分类及其效果
五种光的作用

按光的造型作用分类--五光造型方法主光:又称塑型光,是用以塑造人物形象和环境的主要光线。
主光源于环境的主要光源,各种方向的光源,包括正面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和脚光都可以做主光。
主光对画面影调、色调和气氛起决定作用。
主光又是曝光的依据。
在外景的拍摄中太阳直射光即为主光。
阴天时天空光即为主光。
主光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空间形态、质地的表现起决定作用。
内景中透过窗户的光即为主光。
主光的特点是有明确的方向性。
能显示出光线性质,主光如是直射光将产生明显投影。
主光的亮度仅次于轮廓光。
当用明暗光照明的时候,只有一个主光,往往光比过大,不能很好地完成造型任务,故多在副光配合下加以运用。
但有时为追求特殊光效,不加副光,比如造成剪影效果。
副光:又称辅助光,是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
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阴影部分,使对象亮度得到平衡,以帮助主光造型。
副光一般用散射光,副光照明不能形成投影。
外界晴天拍摄,太阳光是主光,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就是副光。
在室内拍摄,门窗投入的光线是主光,墙壁、天花板、家俱等反射光即为副光,副光色度由天空光和地面反射光决定。
主光和副光的亮度比叫做光比。
晴天太阳光和天空光光比太大,在拍摄人物近景特写时经常使用人工光进行辅助,以形成合适的光比。
光比是形成影调反差的主要因素。
在影视照明中,一般是先确定主光之后,再调整副光。
其运用原则是不能亮于或等于主光。
副光照明的阴影部分应保持阴影的性质,并使暗部有一定层次。
轮廓光:是相对摄像机方向照射的光线,是逆光效果。
轮廊光起勾划被摄对象轮廊的作用。
当主体和背景影调重叠的情况下,(比如主体暗,背景亦暗),轮廊光起分离主体和背景的作用。
在用人工光照明中轮廊光经常和主光副光配合使用,使画面影调层次富于变化,增加画面形式美感。
环境光:环境光是对剧中人物生活环境照明的光线。
多指内景和实景的人工光线而言,是天片光、后景光、前景光以及大型的陈设道具光的总和。
环境光的处理对美术师提供的环境进行再创作。
底光 低位光 中位光 高位光 顶光

底光低位光中位光高位光顶光摘要:1.灯光的分类2.底光的作用和应用3.低位光的作用和应用4.中位光的作用和应用5.高位光的作用和应用6.顶光的作用和应用正文:一、灯光的分类在摄影和照明领域,灯光可以根据位置和强度分为五种类型:底光、低位光、中位光、高位光和顶光。
这五种灯光在拍摄场景和照明设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效果。
二、底光及其作用和应用底光主要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底部,可以突显被拍摄物体的轮廓和质感,增强立体感。
底光通常用于拍摄静物、人像和建筑,以营造神秘、柔和的氛围。
三、低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低位光是指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较低位置的灯光。
它可以强调被拍摄物体的纹理和细节,制造出戏剧性的光影效果。
低位光在人像摄影和电影制作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或状态,如恐惧、紧张等。
四、中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中位光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中央位置,能够平衡光线的分布,使整个画面的光线条件较为均匀。
中位光通常用于拍摄风景、静物和建筑,以获得清晰、明亮的画面效果。
五、高位光及其作用和应用高位光是指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较高位置的灯光。
它可以制造出明显的明暗对比,突出被拍摄物体的线条和形状。
高位光在人像摄影和电影制作中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某种情绪或状态,如自信、骄傲等。
六、顶光及其作用和应用顶光位于被拍摄物体或场景的顶部,可以照亮整个画面,使被拍摄物体或场景显得更加明亮。
顶光在拍摄室内景、静物和建筑时较为常用,以展现场景的宽敞、明亮感。
总结:在摄影和照明领域,合理运用这五种灯光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摄影光线的分类介绍

摄影光线的分类介绍在摄影中,光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效果和质量。
根据光线的不同特性,我们可以将摄影光线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一、自然光1.天然光线:天然光线指的是由太阳和天空提供的光线。
在白天,天然光线分为早晨的朝阳光、正午的直射光和傍晚的黄昏光。
不同时间的天然光具有不同的色温和亮度,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2.散射光线:散射光线是指在云层或大气中反复散射后形成的光线。
这种光线均匀而柔和,能够减少高光和阴影之间的对比,使得照片更柔和细腻。
3.黄昏光和黎明光:黄昏光和黎明光通常被认为是最适合拍摄人像和风景的时候。
这段时间的光线较为柔和,有着温暖的色调,能够给照片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4.白天光:白天光是指太阳光直射到地面上的光线。
在正午时分,阳光非常强烈,对比明显。
这种光线适合用于拍摄高反差的照片,但也需要注意高光和阴影的平衡,以免造成过曝或者阴影细节丢失。
5.逆光:逆光是指光源位于被摄对象背后的光线。
逆光会形成明暗对比强烈的照片,这时可以利用逆光阴影来创作。
需要注意的是,逆光拍摄容易造成曝光不足,需要进行曝光补偿。
二、人工光1.闪光灯光:闪光灯是一种人工光源,用于补光或照亮被摄对象。
闪光灯能够照亮低光环境,减少阴影,提高照片的细节。
但闪光灯也容易造成过曝和硬阴影,需要掌握好闪光灯与环境光的平衡。
2.软光源:软光源是指由柔光灯或漫射器件产生的光线。
它比较柔和,并且具有较为平滑的阴影过渡,适合用于人像拍摄。
3.硬光源:硬光源是指由小型和强烈的光源产生的光线。
硬光源能够产生清晰的轮廓和强烈的阴影,适合用于拍摄需要强烈对比的照片。
4.背景光:背景光是用于照亮拍摄对象之后的背景的光线。
通过调整背景光的亮度和色温,能够创造出丰富的背景效果。
5.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包括室内的灯光、台灯、灯泡等。
这些灯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使得照片具有特定的氛围和效果。
总结:摄影光线的分类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光的分类及其效果

5、逆光(又称正逆光、背面光)当光源照射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成1800左右的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之为逆光照明(如图)。逆光照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由于逆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相对,被摄体完全处于逆光照明的阴影中,只勾划出了它的轮廓形态,被摄体的周围有明亮的轮廓线条把它与背景分开,使画面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外景中,阳光与摄影机处在逆光方位,有很好的造型作用,景物具有浓厚的大气活视效果,可获得层次丰富、生动活拨、空间感特别强烈的画面效果。还可通过控制正面辅助光的强弱,得到剪影或半剪影的效果。
7、脚光(又称底光、仰光)脚光是从被摄体的下方,从下往上照射彼摄体的光线。脚光只有在拍摄影视画面时,用人工光放在地面,或用反光板向上反光照明被摄体。照明时,一般置光源于被摄体下方偏左或偏右一侧,有时也根据需要,把光源置于被摄体的后方或前方,形成后脚光或前脚光。脚光照明,造成反常光效,过去、在电影中常用来表现反面人物或刻画人物的反常心态。
光的分类及其效果
1、直射光自然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直射的太阳光;人工光中的直射光主要是指大功率的回光灯、聚光灯、摘钦灯等。由于直射光具有发光强度高,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明暗面对比强烈,界限分明卜过渡层次少,有清晰的明暗交界线,投影实而鲜明,而且光质景物的轮廓形态、立体形态、粗糙物体的表面质感以及某种特定的大反差戏剧效果和人物的心理描写。
3、侧光(又称侧面光、正侧光、边缘光)当先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成900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光照明(如图)。一般侧光照明时的垂直高度,或与被摄体等高,或略高于被摄体。水平角度与垂直高度定在何处,视被摄对象的具体特点而定,找出最佳位置为准。侧光照明时,把被摄体分成了明暗对等的两部分,受光面与背光面各占一半。侧光光效能够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和立体形态,可使表面粗糙物体的质感得到很好的表现,有时甚至有些夸张,形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使用侧光照明,除了特殊戏剧效果的需要,以及专门刻画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情绪外,一般都用辅助光照明暗面,根据需要形成一定的光比。 4、侧逆光(又称后侧光、背侧光、反侧光) 当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135。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逆光照明(如图)。侧逆光照明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以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侧逆光照明,可使被摄体的正面(面向摄影机的一面),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大约1/4是亮面,这个亮面是一个较强的亮斑,可以提高画面的亮度间隔,使画面效果非常生动。侧逆光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明亮的轮廓线条,它可以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并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形态,从而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

影视摄影光线的分类影视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
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
许许多多的不同光线构成了环境的光效。
为了模拟自然光的各种光效,为了更好地运用光线去创作,我们必须对每一类光线的性质进行研究,找出他们的特点和异同来,才能灵活地运用它。
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造型作用分。
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分类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
1.自然光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
从影视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和天光。
太阳是主要发光光源。
太阳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气层再照射于地面,此光我们称为天光。
近年来由于胶片的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像机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亮也可以算为自然光了。
此外,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
自然光的特点: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
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
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睛、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同。
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
海拔较高的地区,直射阳光较强,散射的天空光较弱,景物反差较大,天空暗蓝色。
相反,海拔较低的地区,天空散射光较强,景物反差较柔和。
靠赤道越近,日照度越强。
在高山、平地、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不相同。
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不同时期太阳光的特征各不相同。
如图6—3 一日之内太阳光的变化情况①日出和日落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
灯光的分类

在人像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成分有以下几种:
一、主光
1.在布光方案中,担负主要照明任务的灯光叫主光。
2.主光是主要的造型光线。
摆好造型之后,被摄体具有什么样的明暗造型效果,要靠主光来
形成。
3.主光灯的左右方向和高低角度,甚至距离远近改变一下,都会使被摄体的明暗效果立刻发
生变化。
4.有利于造型
二、辅助光
1.照射主光照射不到的部分
2.控制光比
3.表现暗面的细部层次
三、轮廓光
1.在被摄体边沿轮廓部分造成一条亮斑的光线叫轮廓光。
2.轮廓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
(2)在轮廓部分形成亮斑,区分主体和背景。
(3)形成特定的光线效果,增强照片的艺术感染力。
3.运用轮廓光,亮度要适当,以能形成亮的轮廓,又不失去细部层次为好。
四、背景光
1.专门照明背景的光线叫做背景光。
背景光只照射背景,不应照射到被摄体上,以免破坏被
摄体的光线效果。
2.背景光的作用是
(1)调整背景的亮度,使背景前的被摄体突出。
(2)在背景上形成一定的光斑,增强艺术表现力。
3.背景光的处理方法有:
(1)用暗背景烘托主体亮的部分
(2)用亮背景烘托主体暗的部分。
(3)用中间调背景烘托主体亮的或暗的部分。
(4)用明暗相间的背景分别烘托主体亮的或暗的部分。
(5)用背景上的光斑渲染特殊效果。
五、修饰光
1.用作局部照明的光线叫做修饰光。
2.修饰光要用的自然,它的亮度要控制适当,并与主灯光的投射方向保持一致,看上去,不
要显露出人工的痕迹,使得光线效果完整统一。
视听语言灯光与色彩

黑色严格来说不是 一种色彩,而是亮 度。
白色
白色用以表现纯洁、安 宁。同时,作为一种丧 葬色、悲哀色,白色也 意味着苍白、你病态、 冷漠。此外,白色还可 以表现高贵、圣洁。有 时候也代表冤屈。
B、在人类视觉文化里,红色还意味着 革命、战争。
C、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红色意味着 吉祥、节庆。
D、有时候红色也代表着爱与希望。
E、最后,红色也有欲望、情色的意 味。
黄色
黄色是秋天的颜色,意味着丰收、成熟、 喜悦,同时也表达欢乐、轻松、明快的情绪。
•富贵、荣耀、地位、皇室、 快乐、诱惑、轻薄、统治
1、曝光:增强胶片的感光效果,这也是灯光 最基本的作用。
2、造型:塑造人物或环境的视觉形象 与质感。
• 明暗对比强烈的 灯光照明,可以 塑造男性硬朗的 形象;柔和的灯 光,则用以塑造 女性柔美的气质。
3、构图:勾画平面,雕塑空间。
表现主体的同时, 加强空间的深度 感。
灯光照明对于空间的建立、氛围的 营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3、按光的主次可以分为主光和补光。
主光是居于主体地位的光线,决定照明系统 的总体格局,多使用硬光,而补光是起辅助作用 的光线,它适合照亮由主光产生的阴影,多使用 软光。
4、按光线方向可粗分为顺光、侧光、逆光三种光 线形态。此外还有来自被摄物体垂直方向的顶光和 脚光。 光线方向即 光源位置与 拍摄方向之间 所形成的光线 的照射角度。
色彩
一、色彩的基本情况
色彩是视听语言中另一重要的表意元素。 在影像中,色彩的表达可能有多种不同形式。 灯光、布景、道具、服装等的色彩,都可以影 像画面的色谱体系,从而构成不同的叙事内涵。 起到了烘托环境、表现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 作用。
二、三原色:
论述题光影的分类

论述题光影的分类
1、直射光。
直射光也称硬光,是指直接投射到被摄起上的光,直射的阳光是自然界中最强的光线。
直射光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显投影和明暗面,被摄体明暗对比强烈,能表现出起伏不平的质地。
直射光的光强度大,光质硬,光线越强,阴影就越重。
2、散摄光。
散射光又称软光,是光线透过介质,如云层、雾气、柔光罩等的散射之后再照射在物体上的光。
在阴天的时候,阳光被空中的云彩遮挡,不能直接投向被摄体,也就不会形成明显的受光面和阴暗阴影面,也没有明显的投影和方向性,光线效果比较平淡柔合,这种光线就是散射光。
3、反射光。
若主体或场景的光线并非来自光源直接投射,而是经过旁边物体反射而来,我们就称之为反射光。
反射光的效果除了光源本身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反射区域的材质,越粗糙的表面,反射光源的效果越接近散射光;相反,反射表面越平滑光亮,反射光源效果越接近直射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射光自然光中的功率的回光灯、聚光灯、摘钦灯等。由于直射光具有发光强度高,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明暗面对比强烈,界限分明卜过渡层次少,有清晰的明暗交界线,投影实而鲜明,而且光质较为强硬,所以,在影视中,直射光又叫硬光。硬光适于用来表现景物的轮廓形态、立体形态、粗糙物体的表面质感以及某种特定的大反差戏剧效果和人物的心理描写。
6、顶光顶光是从被摄体顶部,从上往下照射被摄体的光线。顶光的光源位置,一般是在被摄体的正上方,它与被摄体、摄影机成900垂直角度。有时也根据需要偏前、偏后、偏左、偏右,形成前顶光、后顶光、侧顶光等。顶光照明,只照亮了景物、人物的水平面,其光效是水平面亮,垂直面暗。若用顶光照明拍摄人物的近景或特写,会造成反常的效果。外景中,顶光也适于用来拍摄风景画面。
1、正面光(又称顺光、平光)当光源照射方向和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与被摄体相对时,如果以摄影机和被摄体划一直线为少,光源与直线构成的水平角度在少左右,属于正面光 (如图)。一般的正面光在处理时角度应尽量小,即光源尽量*近机位,其垂直角度根据具体情况,有时与机位等高,有时略高于机位。运用正面光,可将被摄对象普遍照明,同一景物没有明显的明暗贯差,光照均匀柔和。正面光照明的优点是可以很好地表现物体寮有的色彩,消除或掩饰粗糙物体表面的某些缺陷,较好地表现某些光滑物体表面的细腻、光亮的特征。例如,用正面光来拍摄色彩鲜艳的物体、漂亮的服饰;正面光照明没有阴影,可以掩饰皮肤的皱纹和凸凹不平,把人物的面部拍得年轻一些;也可以用柔和的正面光,较好地表现一些电镀金属器皿、光洁明亮的玻璃制品等物体的表面质感。正面光照明的缺点是被照明的物体缺乏明暗层次,缺乏立体感、空间感,不能很好地表现一般物体的表面质感,影物显得呆板平淡,缺乏生气,不醒目。因此,正面光的运用,应根据被摄体的特点以及创作者的要求,用其优点,避其缺点。
2、正侧面光(又称前侧光、顺侧光、针侧光) 当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成 45。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正侧面光照明(如图)。一般正侧面光照明时的垂直角度也在45。左右,光源的位置究竟处理在什么水平角度、什么垂直角度为好,要视具体对象而定. 光源呈正侧方位照射被摄体时,既可照到它的正面,又可照到侧面,这时,被摄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都会得到很好的表现。用正侧面光照明,既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视觉习惯,又能获得轮廓清晰、层次丰富的画面。因此,正侧面光多为摄影者所采用。利用正侧面光拍摄人物面部、物体局部或者小景别的画面,一般多用辅助光对被摄体的阴影部进行补光,外景拍摄用反光板,内景用聚光灯、散光灯辅助照明,以减小直射光造成的强烈明暗反差,从而得到层次丰富,生动鲜明,立体效果和空间效果俱佳画面。
2、散射光自然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指散射的太阳光(夭空光)、地面及周围环境对阳光的反射形成的散射光、阴天时天空的散射光。人工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有小功率的聚光灯、散光灯、碘钨灯等。散射光的光质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照射物体时,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过渡层次较多,没有鲜明的明暗交界线,光照平柔,也没有鲜明清晰的投影。因此,散射光在影视中被称为软光。由于软光具有柔和的特性,它适于用来表现影物所固有的色调反差,以及表现人和物的柔和平滑的表面质感。软光又可以柔化影像,是表现儿童和女性的常用光线。第二种分类方法按光源、机位与被摄物所处的不同方位,而形成不同的光线效果分类,自然光与人工光都可以分为:
3、侧光(又称侧面光、正侧光、边缘光)当先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的方向成900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光照明(如图)。一般侧光照明时的垂直高度,或与被摄体等高,或略高于被摄体。水平角度与垂直高度定在何处,视被摄对象的具体特点而定,找出最佳位置为准。侧光照明时,把被摄体分成了明暗对等的两部分,受光面与背光面各占一半。侧光光效能够较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轮廓线条和立体形态,可使表面粗糙物体的质感得到很好的表现,有时甚至有些夸张,形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使用侧光照明,除了特殊戏剧效果的需要,以及专门刻画人物内心激烈的矛盾情绪外,一般都用辅助光照明暗面,根据需要形成一定的光比。 4、侧逆光(又称后侧光、背侧光、反侧光) 当光源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 135。左右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为侧逆光照明(如图)。侧逆光照明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以避免光线直接射入镜头。侧逆光照明,可使被摄体的正面(面向摄影机的一面),大部分处于阴影中,大约1/4是亮面,这个亮面是一个较强的亮斑,可以提高画面的亮度间隔,使画面效果非常生动。侧逆光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明亮的轮廓线条,它可以将主体与背景分离,并勾画出被摄体的轮廓形态,从而加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7、脚光(又称底光、仰光)脚光是从被摄体的下方,从下往上照射彼摄体的光线。脚光只有在拍摄影视画面时,用人工光放在地面,或用反光板向上反光照明被摄体。照明时,一般置光源于被摄体下方偏左或偏右一侧,有时也根据需要,把光源置于被摄体的后方或前方,形成后脚光或前脚光。脚光照明,造成反常光效,过去、在电影中常用来表现反面人物或刻画人物的反常心态。
5、逆光(又称正逆光、背面光)当光源照射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成1800左右的水平角度照射被摄体,称之为逆光照明(如图)。逆光照时,光源的高度一般都高于被摄体。由于逆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相对,被摄体完全处于逆光照明的阴影中,只勾划出了它的轮廓形态,被摄体的周围有明亮的轮廓线条把它与背景分开,使画面具有较强的空间感。外景中,阳光与摄影机处在逆光方位,有很好的造型作用,景物具有浓厚的大气活视效果,可获得层次丰富、生动活拨、空间感特别强烈的画面效果。还可通过控制正面辅助光的强弱,得到剪影或半剪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