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提纲林业
基层林业 培训计划内容

基层林业培训计划内容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为基层林业工作者提供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林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基层林业管理水平,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增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林业专业知识和技能;2. 提高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3. 增强基层林业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4. 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内容1. 林业基础知识包括林木学、林业生态学、森林资源管理学、森林经济学等基础知识,使基层林业工作者了解森林的生长规律、林木的生长特点、森林资源的管理方法等内容。
2. 林业技术包括树木栽培技术、森林保护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采伐与运输技术等内容,使基层林业工作者能够掌握林木的养护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采伐作业的技术要点等。
3. 林业管理包括林业资源管理、森林保护管理、森林经营管理、森林公园管理等内容,使基层林业工作者能够熟悉林业管理的流程、方法和要点,提高管理水平。
4. 环保意识培养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森林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等内容,使基层林业工作者增强环保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
5. 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内容,使基层林业工作者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综合素质。
三、培训方法1. 专家授课邀请林业专家和学者对各项知识进行讲解,使学员能够直接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2. 实地考察安排学员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并结合相关课程进行教学,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体验感。
3. 案例分析以国内外林业案例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安排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就特定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促进学员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5. 实际操作在培训过程中,安排学员进行实际操作,如树木栽培、病虫害防治、森林资源管理等,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
林业技术业务培训计划

林业技术业务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林业技术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林业技术业务的发展需求。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林业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技术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林业技术业务基础知识- 林业资源的分类及特点- 林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 林业经济作用及社会效益- 林业政策法规及相关政策法规宣传- 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2. 林木种苗繁育与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选择与筛选- 林木种苗育成技术- 种苗繁殖技术- 种苗生产经营管理3. 林业造林育林技术- 林木选种及配套技术- 造林区划与选址- 林木育苗及移植技术- 林木生长规律及管理技术4. 林木保护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林木病虫害种类及危害- 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方法-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林木保护管理5. 林业采伐与经营技术- 林木采伐技术与操作方法- 采伐设备及机械使用- 林木采伐管理与规划- 林业经营与开发6. 林业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林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林地生态保护与修复- 林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林地面积及土地环保管理7. 林业技术业务实战操作- 实地操作培训-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成功案例分享- 现场考核评定三、培训方式1. 理论教学- 专业老师授课- 多媒体课堂教学- 互动讨论2. 实践操作- 实地操作培训- 现场考核评定3. 成功案例分享- 丰富多样的案例分享- 专业人士讲解与分享四、培训时间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个月,按照每周5天,每天8小时的培训安排。
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培训师资本次培训邀请林业专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进行培训,同时结合实际操作经验,组成一支强大的师资团队,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六、培训考核培训期间将进行多次考核评定,通过理论知识测试、实践操作测试、成功案例分享等形式,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定,以保证培训效果的质量和成效。
林木种苗培训大纲

《林木种苗工》培训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林业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较系统的、必需的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生产实践作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苗建设及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综合培养, 提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O(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1、苗圃的选择条件、苗区划和耕作方法。
2、种子园、采穗圃及母树林建立的基本方法。
3、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的方法。
4、播种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5、扌千插苗、嫁接苗、分株苗和压条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容器育苗、穴盘育苗的基本知识。
7、大苗培育的基本知识。
8、中耕、除草、施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技能教学目标1、能进行园林苗圃设计和组织施工。
2>能进行园林树木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检验。
3、能较熟练地进行播种、苗木移植和管理。
4、能较熟练地进行扌千插、嫁接和大苗整形修剪操作。
5、能较熟练地进行容器育苗营养土的配制、装袋置床和管理。
6、能进行大棚的建造和大棚育苗的管理。
7、能进行苗木调查和出圃操作。
&能合理使用除草剂,熟练掌握施肥量。
(三)思想品德教学目标1、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
2、具有严谨的学风,稳固的专业思想和创新精神。
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
4、加强职业道德的训练。
三、教材(一)推荐使用教材:1、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张运山钱拴提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二)推荐参考书目:1、黄云鹏.2002森林培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孙时轩,沈国舫,王九龄,等.1992.造林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苏付保.2004园林苗木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四、教学正文与要求(一)理论教学正文与要求绪论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理解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林业业务知识培训计划

林业业务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帮助参训人员了解林业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林业管理和经营的相关要求、规定和标准。
2. 提升参训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提高他们在林业业务领域的综合素质。
3. 帮助参训人员掌握林业资源管理、种植技术、采伐运输和销售等相关知识,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二、培训内容1. 林业资源管理1.1 林地规划和调查1.2 林木资源管理1.3 野生动植物保护1.4 林地使用和保护1.5 森林防火和防治2. 林木种植技术2.1 林木栽培技术2.2 林木育苗技术2.3 林木护理技术2.4 林木病虫害防治2.5 人工林培育管理3. 林木采伐运输3.1 林木采伐技术3.2 木材运输技术3.3 采伐证书和木材采伐管理3.4 林业机械使用4. 林产品销售4.1 木材加工和销售4.2 林产品加工和开发4.3 林业产品贸易4.4 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三、培训方法1. 课堂讲授采用专业人士进行林业知识的系统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员深入思考和讨论。
2.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员深入实验田野,了解林木生长情况和相关管理方法,加深对林业工作的认识。
3. 分组讨论设立小组让学员参与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经验分享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业内大佬进行经验分享,让学员受益于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四、培训安排1. 第一阶段:林业基础知识培训时间:2天内容:林业资源管理、种植技术基础知识介绍2.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和技能训练时间:3天内容:实地考察、技能操作训练3. 第三阶段:林业实务操作时间:2天内容:林木采伐运输、林产品销售实务操作演练4. 第四阶段: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时间:1天内容:成功案例分享和经验总结五、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参训人员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接受培训教师的考核。
2. 实地操作参训人员需在实地操作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按要求完成操作任务。
林业工作业务培训计划

林业工作业务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提高林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他们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
3. 加强林业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做到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培训内容1.林业基础知识培训:包括森林资源保护的理论知识、植物学基础知识、野外生存技能等。
2.林业技术培训:包括树木伐木、疏林、抚育等技术操作方法和技巧。
3.安全生产培训:包括山林防火、应急救援、危险品处理等安全生产知识。
4.环保意识培训:包括环保法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政策、节能减排等环保知识。
5.团队合作培训:包括沟通协作、团队建设、决策能力等团队合作技能。
6.心理素质培训:包括压力管理、情绪调控、心理健康等心理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由专业讲师就林业基础知识、技术操作方法、安全生产知识等进行系统的讲解。
2.实地训练:组织参训人员走进实验林场进行实地操作训练,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技能。
3.案例教学:通过现实案例展示,让参训人员了解失误案例和经验案例,从而汲取经验教训。
4.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参训人员针对特定问题展开讨论,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学习。
5.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参训人员在模拟场景中展示自己的技能和应对能力。
四、培训方式1.定期组织培训班:每年定期举办林业工作业务培训班,邀请专业讲师为参训人员授课。
2.定期进行实地训练:每年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实地训练活动,强化参训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定期开展培训考核:每年进行一次培训考核,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
4.多种形式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加强对林业工作者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五、培训效果1.林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2.林业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得以更好地开展。
林业生产技术培训计划

林业生产技术培训计划一、前言林业生产技术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技术,其中包括森林资源的规划、种植、管理、保护、采伐、加工、运输等一系列技术,涉及领域广泛,对于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我们制定了以下林业生产技术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全面了解林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各类树木、动植物、土壤、水质等;2. 掌握森林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采伐等技术;3. 提高对于林业生产中常见问题的应对能力;4. 增强对于现代化林业生产技术的了解和掌握;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三、培训内容1. 森林资源基本情况的了解1.1 森林资源划分1.2 森林资源特点分析1.3 森林资源的分类及分布情况2. 林业规划技术2.1 林业规划的基本概念2.2 林业规划的编制方法2.3 林地开发规划技术2.4 林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3. 林业管理技术3.1 林业资源管理制度3.2 生态修复管理技术3.3 人工林的经营管理3.4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管理4. 林业保护技术4.1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4.2 森林火灾预防与控制技术4.3 森林保护的基本措施5. 森林采伐技术5.1 森林采伐工程规划设计5.2 木材采伐技术5.3 技术设备的使用与维护6. 林产品加工与运输6.1 林产品的基本加工技术6.2 林产品的质量检测与标准6.3 林产品的运输管理技术7. 现代化林业生产技术7.1 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应用7.2 现代科技手段在林业中的应用7.3 林业信息化管理技术8. 综合案例分析与实操四、培训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向学员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等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增强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增强学员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林业管护队伍培训计划

林业管护队伍培训计划一、培训内容林业管护队伍是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火灾、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力量。
为了提高林业管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内容:1. 森林资源保护知识培训:包括森林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重要性。
2. 森林火灾防控技能培训:包括森林火灾的原因、发生规律、预防控制和扑救方法等,让队员们熟练掌握森林火灾的防控技能,能够在森林火灾发生时快速有效地应对。
3. 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培训:包括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采伐管理、林业经济等方面的知识,让队员们了解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方法,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野外生存技能培训:包括野外生存常识、野外求生技能、野外方向掌握等方面的培训,让队员们具备在野外环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
5.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包括野外调查技术、生物多样性监测、环境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队员们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能力。
6. 国家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包括森林资源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林业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队员们的法律素养,使其在岗位上合法合规开展工作。
以上培训内容将帮助队员们全面提高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能力,为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森林火灾、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二、培训目标通过以上培训内容,我们有以下培训目标:1. 提高队员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森林资源的珍贵性和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队员的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在森林火灾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3. 提升队员的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能力,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4. 增强队员的野外生存技能,使其具备在野外环境中生存的基本能力。
5. 加强队员的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力,提高在森林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专业能力。
6. 提高队员的国家法律法规意识,使其在岗位上合法合规开展工作。
林业培训计划及方案

一、培训目的和意义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加强林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本次培训计划旨在提高林业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推动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培训,参训人员将掌握更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面向从事林业管理、保护和利用的各级干部、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包括林业局、保护区、林场、林厂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林木种植、采伐、加工等生产一线的从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一)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1. 林木保护技术2.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3. 森林资源评估和监测4. 林业资源可持续管理(二)林业生产技术1. 林木育种和生长技术2. 木材采伐和加工技术3. 森林防火和灭火技术4. 林地治理与改良技术(三)生态环境保护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2. 森林土壤保护与水土保持3. 生态旅游开发与环保4.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1. 林业法规和政策解读2. 森林资源的权属和管理体制3. 林业生产的环境影响评价4. 林业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五)职业技能培训1. 林业器械和设备使用与维护2. 森林资源调查与数据分析3. 林业信息系统的应用4. 林业项目规划及实施四、培训方式本次培训将采取多种方式,包括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考察、专家讲座等形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参训人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和管理方法。
五、培训地点和时间培训地点将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进行安排,有的课程将在林区或保护区进行实地培训,有的课程将在市区内的培训机构进行室内培训。
培训时间将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参训人员的实际需求进行安排,一般为1个月至3个月不等。
六、培训师资和教材培训师资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人员担任,他们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为参训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数据库和图形库
32个
完成调查报告数
32个
出版印刷调查成果数量
16个
调查合格率(%)
100
调查优秀率(%)
20
调查计划进度完成率
90%以上
单位湿地调查成本
≤4.00元/2
单位湿地区划成本
≤0.80元/2
效益指标
间接经济效益
为其他部门提供有效信息的作用较明显,有效节省
社会对湿地的了解和认识度
项
目
绩
效
指
标
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产出指标
年度、半年趋势报告次数
各1次
发生动态与短期预报报告次数
≥2000次
汇总突发事件季度报告次数
4次
趋势会商会次数
1次
测报员培训人次
≥200人次
上报发生情况月报数据的林业有害生物种次
≥2000种次
汇总发生情况月报表次数
12次
测报准确率
≥85%
年度、半年趋势报告及时率
100%
当地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预报发布率
≥85%
效益指标
森林资源生长因害损失量
有效减少
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通过预警信息的发布,让人们了解有害生物信息,减少因恐慌情绪蔓延而导致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
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
及时准确的预警,为防治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减少防治不利导致大面积发生有害生物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减轻沙尘暴灾害损失和应急能力的提高
明显
提高荒漠化监测能力建设水平
有所提高
社会对荒漠化的了解和认识
使项目区域的群众了解并认识,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和防治意识
中国荒漠化监测的国际影响力
不断扩大
对荒漠化治理的指导作用
通过监测对荒漠的分布以及特征形成系统的成果,促进防治荒漠化
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基础,减少因荒漠灾害造成的损失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对荒漠化防治政策决策的支持度
100%
对外发布监测成果使用者的满意度(%)
85%以上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 目 名 称
林业科技成果国家级项目推广
主管部门及
代码
[169]国家林业局
实施
单位
科技司
项目资金申请 (万元)
资金总额: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项目绩效目标
2013年,签定项目合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建设地点、任务等,完成项目整地等具体工作。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 目 名 称
国家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补助经费
主管部门及
代码
造林司
项目资金申请 (万元)
资金总额: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项目绩效目标
全面掌握年度全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控信息;编发年度和半年全国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预报;发布危险性、突发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短期预警信息;管理维护国家林业有害生物信息管理系统,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考核、指导各地测报工作及国家级中心测报点直报信息;推广、应用监测、预报新技术;开展测报员岗位技术培训。
宣传及影响提高
中国湿地保护在国际上的影响程度
逐步扩大
对全国湿地保护和生态状况改善的影响
有利
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湿地保护和履约决策管理的支撑度
科学、充分、有效
主要调查成果应用率
100%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主管部门满意度
100%
社会公众对湿地工作开展满意度
80%以上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
目
绩
效
指
标
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产出指标
趋势监测样线调查数量(条)
2600
形成各时段的土壤干湿状况图(幅)
50
荒漠化地区植被指数成果图(幅)
30
沙尘暴遥感监测图像(张)
60
沙尘暴地面调查信息(条)
1000
各类监测报告(个)
32
监测成果合格率(%)
100
成果优秀率(%)
20
监测任务完成的及时性
及时
效益指标
荒漠化监测
主管部门及
代码
[169]国家林业局
实施
单位
治沙办
项目资金申请 (万元)
资金总额: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项目绩效目标
1.购置和处理好卫片、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 做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启动的准备;2.完成9省区2600条样线的地面调查工作,完成植被指数和土地干湿状况的遥感监测,对当年的荒漠化发生发展趋势进行评估;3.开展定位监测和专题监测,提交定位监测年度报告和专题监测报告;4.开展沙尘暴灾害监测,初步建立国家沙尘暴灾害地面信息接收平台和沙尘暴灾害评估系统,对沙尘暴灾害进行逐次评估,形成单次评估报告和年度总报告;5.对京津工程和石漠化治理工程建设成效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提交效益监测报告;6.完成石漠化的成果整理,建立石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带动示范作用明显
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减少程度
形成减少的基础(有效性90%)
林业灾害有效控制程度
初步形成控制条件
林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协调性
利于协调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主管部门满意度
100%
项目区域群众满意度
95%以上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 目 名 称
全国湿地资源普查
主管部门及
代码
[169]国家林业局
实施
2013-2014年,项目实施期,完成示范林的营建、熟化工艺生产线、开展项目技术培训等;
2014年底或2015年,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
项
目
绩
效
指
标
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产出指标
示范林建设任务
30000亩
示范线建设任务
20条
培训人员
6000人
编写推广技术指南手册
60份
示范林良种应用率
85%以上
示范林成活率
单位
湿地办
项目资金申请 (万元)
资金总额:
其中:当年财政拨款
其他资金
项目绩效目标
1、 完成31个省份数据汇总任务、建设数据库、图形库;
2、 完成全国调查报告编写工作、公布调查结果;
3、 完成部分省份调查成果出版印刷;
4、 搞好湿地资源调查组织管理协调工作。
项
目
绩
效
指
标
指标
指标内容
指标值
产出指标
汇总数据量
85%以上
示范林生长量提高率
5-10%
示范线验收合格率
100%
推广技术指南手册适用度
90%以上
受训对象满意度
95%以上
项目进度计划完成率
90%以上
效益指标
示范林(线)产品价值增长
10%以上
示范林仅指其中的商品林部分
项目区林农增收率
10%以上
示范林仅指其中的商品林部分
林业科技成果应用的辐射度
逐年扩大
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作用
项 目 名 称
森林资源清查与动态监测
主管部门及
代码
[169]国家林业局
实施
单位
资源司
对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及时预警,及早防治,避免出现因严重成灾而使用大量化学药剂应急除治对有益物种产生的不利影响。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为政府部门组织防控生产提供决策依据,政府部门满意度
90%以上
为生产单位提供技术依据;为林农开展防治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林农满意度
90%以上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
项 目 名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