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合集下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

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篇一:陶渊明田园生活诗句】陶渊明的田园诗作者:代表作: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

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

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

永嘉之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家经学暂时没落。

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水诗盛行一时。

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

陶渊明田园诗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 导言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2、田园诗反映的思想矛盾作品不仅是作家真实的外在生活的反映,更是作家精神生活的镜子。

陶渊明田园诗

陶渊明田园诗

陶渊明田园诗陶渊明,字元亮,是东晋末年至南朝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田园诗人之一。

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创作了许多传世之作,被誉为“田园诗之祖”。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真实、自然的风貌为其独特之处,诗中常以自嘲的姿态表现自己,如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斗鸡不斗,息鸡不息;封豕长蛇,人终不臧我。

” 此句以寓意明示自己的无奈,让读者对其强调自然之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诗歌中,陶渊明还表达了对官僚统治的不满,对人民生活苦难的关心,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鲜明的传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远离的渴望。

他以自然为题材,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绘,以及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了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陶渊明的田园诗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他的诗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田园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更是对中国古代农民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对社会进步和个人追求的思考和反思。

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他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和对农民劳动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锐意追求和对真实生活的憧憬。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不乏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道主义的呼唤。

他以“人间世”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痛苦的关切。

他用田园诗歌抒发了对官僚统治的反抗,对人民生活的悲惨和艰辛的揭示。

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忙、喧嚣和压力重的世界,但我们仍然应该珍惜大自然和真实生活。

陶渊明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真实和纯粹生活的追求,它提醒着我们始终保持一个平和、自然的心态,不贪图虚荣和功利,追求真理和美丽。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他通过田园诗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和对官僚统治的反抗,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个人追求的思考。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简述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风格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自然简洁的语言描绘田园风光,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不凡境界。

他的田园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歌咏了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起来的友谊,还表现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的穷困生活,寄托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志趣和人生理想。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对田园生活的客观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情趣,营造出一种自然淳美的境界,使人倍感亲切。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是平淡自然,他的田园诗集中表现了这一特色。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陶诗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着炽热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韵味隽永,淡而有味;二是情、景、理的统一,陶渊明善于用白描及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成高远,不纯客观的刻画景物,在他的笔下景物总是饱含着诗人的感情,体现着诗人的性格。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其情韵天成的田园乡村画卷,表达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深情厚感,以及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与向往。

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田园与归隐、痛苦与欢乐的思想矛盾,从中体现出了生逢乱世的知识分子复杂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表意易读懂,其内涵还需细细品味,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篇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

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是作者辞官回乡后的次年写下的。

作者在晋安帝义熙元年,主动辞去了彭泽县令,决意退隐田园,从此不再出仕。

次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

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

首先来看一下本诗的大意。

我这个人从小就不喜欢而且没有逢迎世俗的本性与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

我向往那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和宁静纯朴的田园生活。

但自己却糊里糊涂不幸地“误落”入污浊而又拘束的官场,这一去就是三十年啊,我的心中有着太多的懊悔与感慨。

我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重获自由。

如今,我回到田野之间,在南野过着农耕生活,坚守着自己的节操刚直不阿。

住宅周围有土地,有茅屋,有富有天然之美的村居环境,安宁静谧,娴静优美,清新喜人,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由与美好,谁又能体味我那摆脱“樊笼”、“尘网”之后如释重负的轻松与欢欣呢!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我的门庭里没有尘世间的琐事,娴静的屋子里,我可以享受属于自己的静谧的时光。

这次我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心中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陶渊明写的田园诗 【导语】陶渊明 是中国文学 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人和散文 家,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 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 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

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陶渊明诗歌有哪些 引导语:总所周知,陶渊明著名的诗歌是⽥园诗,下⾯是⼩编收集他的⼀些经典的诗歌,我们⼀起学习吧。

1、《饮酒》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归园⽥居》其⼀ 少⽆适俗韵,性本爱丘⼭.误落尘⽹中,⼀去⼗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 ⽅宅⼗馀亩,草屋⼋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村,依依墟⾥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复得返⾃然. 3、《归园⽥居》其三 种⾖南⼭下,草盛⾖苗稀.晨兴理荒秽,带⽉荷锄归. 道狭草⽊长,⼣露沾我⾐.⾐沾不⾜惜,但使愿⽆违. 4、《归园⽥居》其四 久去⼭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居.井灶有遗处,桑⽵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皆焉如?薪者向我⾔∶“死殁⽆复馀”. “⼀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似幻化,终当归空⽆. 5、《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园将芜胡不归?既⾃以⼼为形役,奚惆怅⽽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昨⾮.⾈遥遥以轻飏,风飘飘⽽吹⾐.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涉以成趣,门虽设⽽常关.策扶⽼以流憩,时矫⾸⽽遐观.云⽆⼼以出岫,鸟倦飞⽽知还.景翳翳以将⼊,抚孤松⽽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相违,复驾⾔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车,或棹孤⾈.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经丘.⽊欣欣以向荣,泉涓涓⽽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之⾏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时,曷不委⼼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以孤往,或植杖⽽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屋或时⾮.履历周故居,邻⽼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相推. 常恐⼤化尽,⽓⼒不及衰.拨置且莫念,⼀觞聊可挥. 7、《答庞参军》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俗调,所说圣⼈篇.或有数⽃酒,闲饮⾃欢然. 我实幽居⼠,⽆复东西缘.物新⼈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外,形迹滞江⼭.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来? 8、饮酒诗⼆⼗⾸(其七) 秋菊有佳⾊.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觞虽独进.杯尽壶⾃倾. ⽇⼊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 9、移居诗⼆⾸(其⼆) 春秋多佳⽇.登⾼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笑⽆厌时. 此理将不胜.⽆为忽去兹. ⾐⾷当须纪.⼒耕不吾欺. 10、酬丁柴桑诗 有客有客.爰来宦⽌. 秉直司聪.惠于百⾥. 飧胜如归.聆善若始. 匪惟也谐.屡有良游. 载⾔载眺.以写我忧. 放欢⼀遇.既醉还休. 实欣⼼期.⽅从我游. 陶渊明简介资料: 陶渊明⽣平 青少年时期(28岁以前)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曾做过⼤司马,祖⽗、⽗亲也做过太守县令⼀类的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陶渊明的辞赋散文:《桃花源记》 描写的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境界。《五柳 先生传》生动显现了一个清高洒脱、安 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归去来兮辞》更 是一篇回归田园的赞美之歌,其辞章的 华彩美妙,对回归自由的向往欣喜,使 它在文学史上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
10
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
⒏【造饮辄(zhé)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
到。辄,就。

⒐【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
3
千百年来,“兼济天下”影响了中国文人的
心路历程,作为田园诗人的陶潜果真不想济世?
历代文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
归隐的心绪,只有陶潜付诸行动。他晚年做的
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他不乏济
世的热肠。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内心没
有惆怅。细读本辞,既有田园回归的欢悦,又
有理想受挫的失落。至今,辞中反映的人生态
度、思想感情总能引起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
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陶潜
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他永远是旧时代文人心灵
中的一片净土。
.
4
全文主旨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 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 言。文章以大量篇幅写了他脱离官 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 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 活的向往和热爱。
大自然才是生命的正途。作者这种
阅尽人事之后的乐天知命以及快然
自足的隐居生活,不乏率真与激愤,
也有些消极,但他不肯同流合污的
精神世界,始终是美好.的。
2
文中寓有深意的景物描写
寓意于景,是《归去来兮辞》写景的特 色之一。作者有感愤,有追求,有遗憾, 有满足,但这些都不是空发议论,是借助 景物的描写而有所寄寓。感情在景物中自 然流露出来,景物有人情和个性。其中 “松菊犹存”寓意坚韧、芬芳的节操, “云出岫”“鸟倦飞”寓意做官本无此心, 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表达遗世 独立的人生态度。
12
《饮酒》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3
桃花源记
.
14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得失,以此自终⒖。
.
18
赞⒖曰:黔(qián)娄(lóu) ⒘之妻有言:“不戚(qī)戚 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⒙”其言兹若人之俦 (chóu)乎⒚?衔(xián)觞 (shāng)赋诗⒛,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 ⒈【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⒉【不详】不知道。
❖ 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于是,就。以,把。 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
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⒍【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
友。

⒎【或】有时。

甚解⒋;每有会意⒌,便欣然忘食。性嗜
(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⒍知其
如此,或⒎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
尽⒏,期在必醉⒐。既醉而退,曾
(céng)不吝(lìn)情去留⒑。环堵萧
然⒒,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⒓,
箪(dān)瓢(piáo)屡空⒔,晏(yàn)
如⒕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
.
7
2、思想
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 是陶渊明人生思想的 两大支柱。
.
8
3、创作 陶渊明诗歌创作上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为中国
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不仅描写田园景物之美,田园生活
之趣,而且真切写出了自已身处其中的悠然自得的 心境和隐居躬耕的甘苦,劳动的艰辛和快乐一览无 余。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 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
15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6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 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7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⒈人也,亦不详⒉其姓
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⒊。闲静
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
.
5
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
亮,自号五柳先生,世
称靖节先生。生活在东
晋末(365——427)。
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
.
6
一、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
1、生平 29岁以前在家乡农村度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9—41 仕与隐的选择
江州祭酒 “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入桓玄军幕 刘裕参军 出仕即抱着矛盾心情 建威参军 彭泽县令 八十余日 辞官归隐 41—63归隐 死谥靖节



去 来
渊 明

.
1
乐天知命 由居室、庭院,而郊野、山溪,
至于万物和更广阔的天地,这是人与自然和谐
的世界,“寓形”是人生在天地之间的定位。
既然如此,何不张扬心志、随心所欲地生活呢?
汲汲于富贵与生死,死既不知,生又何苦。乐
天知命还有什么疑虑啊!在作者看来,世俗的
官场是一种对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复归这
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
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
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
得返自然。
.
11
归园田居(其三)
.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