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史记 淮阴侯列传》(节选)

合集下载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少年韩信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51] 。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52] ,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53] ,南昌亭长[54] 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音褥)食(谓早餐时间很早) [55] 。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韩信与漂母信钓於城下[56] ,诸母漂[57]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58] ,吾哀王孙而进食[59] ,岂望报乎!”胯下之辱淮阴屠中少年有侮(音舞)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通胯)[510] 下。

”於(音于)是信孰视之,俛(音俯)[511] 出袴下,蒲伏[512] 。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萧何月下追韩信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假使)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515]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於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古〉同否),各有差。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

《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原文、翻译及鉴赏【导语】:吾如淮阴[1],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2]。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B.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C.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D.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淮阴侯列传 原文及详细注释

淮阴侯列传 原文及详细注释

《史记·淮阴侯列传》原文及详细注释1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⑤。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①布衣:平民百姓。

以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因此以“布衣”指代平民。

②无行:品行不好。

③推择:推举选用。

④治生商贾:以做生意维持生计。

⑤晨炊蓐食: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室内床上吃掉。

蓐:草席。

2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②。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③,岂望报乎!”①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②竟:到底、完毕。

③王孙:公子,少年。

对年轻人敬称。

3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①,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②。

”众辱之曰③:“信能死④,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⑤。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⑥。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①屠: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

②中情:内心。

③众辱:当众污辱。

④能死:不怕死。

⑤袴:通“胯”,两腿间。

⑥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4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①,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②,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③,师不宿饱。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④,从间道绝其辎重⑤;足下深沟高垒⑥,坚营勿与战。

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西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愿君留意臣之计。

否,必为二子所禽矣。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⑦。

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⑧。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

《传统文化》六年级上册5.《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青岛德县路小学宋健教学目标:1.利用插图和译文,读懂、读熟《淮阴侯列传》(节选)一文。

2.体会《淮阴侯列传》(节选)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3.以点带面,拓宽认知领域。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更进一步地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

4.愿意自主阅读《史记》里的其他列传,通过对这一中华文化经典的解读,增强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感悟古代文化精品的思想与艺术魅力,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陶冶自己的性情、情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难点:体会《淮阴侯列传》(节选)的思想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以点带面,拓宽认知领域。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更进一步地了解司马迁、了解史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史记》及司马迁的基本资料,以及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准备:查阅《史记》及司马迁的相关资料,对《史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一定了解;整理2或3篇《史记》中的其他列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胯下之辱课时目标:1. 利用插图和译文,读懂、读熟“胯下之辱”一文。

2.能根据历史内容谈出自己的想法。

3.了解司马迁,了解韩信的故事。

一、导入新课1.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中国文学史上另一部伟大巨著《史记》。

(老师进行板书课题)二、初读、精读,不同感悟1. 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承了先秦史学的优良传统,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

2.师:那你对《史记》又有哪些了解呢?3.学生继续交流资料。

【设计意图:教育家陶行知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老师用期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坚信学生肯定具备很强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相信孩子既有可塑性,更有自塑性。

独自收集整理资料使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使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另一方面,收集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能力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

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第一节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始为布衣(平民百姓。

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故以‚布衣‛指代平民。

)时,贫(贫:缺吃少穿;穷:不得志、不显贵。

两者不同。

)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自古磨难出英雄,从来纨绔少伟男(纨绔: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后世称富家子弟。

)当初为平民百姓时,贫穷,没有好品行,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经常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人们大多厌恶他。

常(‚常‛通‚尝‛,曾经)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意动用法,以……为患,担忧—厌恶)之,乃晨(在早晨,早早地,状语)炊蓐(同‚褥‛,作状语,在床上)食。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

患有师徒二人,师授其徒捕虎之法。

其徒学之,不几日便以为得法,自诩于人前。

其师患(担心)其未得要领。

一日,以其徒上山捕虎,令其以法试之,未得。

归之,训曰:“人之患(毛病)在自诩,此或终为患(灾难)也。

”食时信往,不为(省略‚之‛)具(备办)食。

故人具鸡黍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1.终了,完毕:继承先烈未~的事业。

2.到底,终于:毕~。

有志者事~成。

3.整,从头到尾:~日。

~夜。

4.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然。

~至(竟然至于)。

~自(竟然)。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一怒之下,居然离去不再回来。

第二节信钓于城下,诸母(对老年妇女尊称。

)漂piăo(在水里冲洗丝棉之类。

),有一母见信饥,饭(名词作动词)信,竟(到底、完毕)漂数十日。

韩信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

直到几十天漂洗完了以后(才罢)。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固定结构,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文言文阅读《史记淮阴侯列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未得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日:“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合齐、赵共击楚。

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

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

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六月,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国,即绝河关反汉,与楚约和。

汉王使郦生说豹,不下。

其八月以信为左丞相击魏魏王盛兵蒲坂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度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缻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整理《史记· 淮阴侯列传》中的成语: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妇人之仁 4、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5、多多益善 6、逐鹿中原 7、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本研习:
二、请仔细阅读“怒绝亭 长”、“漂母饭信”、“胯 下受辱”这三个小故事,找 到每个故事中的关键词,分 析其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个 性?
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 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 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 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 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 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 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 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 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处社会底层, 生活贫苦,且 饱受屈辱。
韩信 点兵
• 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 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 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 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 我很佩服。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 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 人站成一排。”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 人。”“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最后一 排只有三人。”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小队长报告: “最后一排只有二人。”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 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 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 生后患。”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 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 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韩信点将台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把韩 信推荐给刘邦,但韩信未被 重用。韩信觉得自己难以受 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 被萧何发现后,骑马追回。
萧何追韩信处
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 的一种独特何患无辞?
韩 信 湖
《汉代风云人物〃韩信成败之谜》: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 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 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 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信 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 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 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 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 发人深思。
五、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 达的一种独特的历史观:
统治者 心狠手毒,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韩 信 湖
然而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韩信与 刘邦、吕后的矛盾,完全反映了中国封建 王朝更替之间,开国帝王与开国元勋始而 互相依存,继而互相戒备,终于无情屠杀 功臣的普遍规律。“拜将台埋伏着断头台, 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是这种现象的真 实写照,数千年历史,新朝代建立后未屠 戳功臣的不过东汉、唐、宋而已,奈何! (魏明伦不愧为“巴蜀鬼才”,其为电视 剧《准阴候韩信》写的主题曲词大气潇洒, 令人叫绝。)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 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 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 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 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xie)持 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①挟持:胸襟,气度
——苏轼《留侯论》
关于韩信:
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 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汉高祖元年 (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 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 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 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淮水之战, 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四年二月, 被封为齐王。参与指挥垓(gai)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 击灭楚军。韩信熟悉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 出了重要贡献。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 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chu)为淮阴侯。吕后 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 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 失传。
司马迁与《史记》
• 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 历史,《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
二、《史记》特点
第一,《史记》饱含爱憎。
项羽
李广
公孙弘
第二,《史记》文采斐然。
第三,《史记》平民视角。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鸡鸣狗盗”
《刺客列传》《游侠列传》 《滑稽列传》《货殖列传》
第四,填补了我国古代人物 史上的许多空白。换句话说, 如果没有《史记》,我们中 华民族历史上的很多伟人我 们现在就不知道了。
司马迁的人生与创作关系
• 攻读、游历、遗命、蒙辱,这种特殊的生活 遭际人生道路,成就了司马迁的史才、史德、 史胆、史识,使他具备了完成伟大历史巨著 的主客观条件,创造出了充满生机、活力、 浪漫精神和斗争精神的千古不朽的杰作。
鲁迅评《史记》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恨为 弄臣,寄心纸墨,感身世之戮辱;传 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 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 肆于心而为文。
韩信的故事:韩信年轻时生活贫困,他还是用
心地学习兵法和剑术,积极准备建功立业。 公元前209年,群雄并起,韩信投靠了项梁。但是,他 并没得到重用,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了,韩信又 投靠了刘邦。他一生当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岁月开始了,他 先后率兵打下了关中,平定了西魏、代、赵、燕、齐等诸 侯国,随后又帮刘邦打败了项羽。对此,北宋著名的史学 家司马光评价说:“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韩信之功 也!” 此时韩信手握重兵,重情重义,信守承诺,始终没 有忘记刘邦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可不久后,刘邦以他蓄意 谋反为名,把他残忍地诛杀了。但无论韩信的人生是以何 种方式结束的,都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盖世奇功,在 后人眼里,他永远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兵仙”。
文本研习:
三、司马迁为什么单单从 韩信的早年生活中 挑选了这三个故事来写?
性格决定命运
• 韩信的忍辱负重,开阔胸襟,乐观自 信正是他后来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立下盖世之功的前提;他的知恩图 报也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
帅才不及帝王术
魏明伦
韩信是天才的军事家,但不是成 熟的政治家,更不是伟人典范。韩 信好名,近似杨秀清。未央宫诛韩 信虽是冤案,但也不乏韩信自身的 致命弱点。后人同情他,却并不十 分敬仰他。令人惋惜的是韩信的佼 佼帅才和赫赫战功竟落得个“兔死 狗烹(peng),鸟尽弓藏"的下场。
第五,融入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批 判,这一点就更不简单。
司马迁(前145—前87 年后),字子长,我国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思想家,夏 阳龙门(今陕西韩城南) 人。司马迁所著《史 记》是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被鲁迅称 为“史家之绝唱,无 韵之离骚”。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李陵之祸
战场埋伏、 官场埋伏、 朝廷埋伏、 宫廷埋伏…… 啊! 帅才不及帝王术! 兵书不如圣诏(zhao)书! 空留下《十面埋伏》古琴谱; 让后人评述,功过何如???
淮 安 韩 信 故 里 遗 址
刘 邦
吕 后
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 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馈(kui)饷(xiang),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 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 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 吾所以取天下 也。 ——刘邦
韩信一生功绩
• 定三秦 • 巧夺赵 • 重创楚 虏魏王 擒夏说 胁xie燕国 平齐地 围垓(gai)下 灭楚军
怒绝亭长
•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 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 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 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 其意,怒,竟绝去。
-------屈辱中自尊
漂母饭信
•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 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 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 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自信与抱负
漂 母 遗 食 处
胯下之辱
•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 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 信孰视之,俛fu出袴下,蒲pu伏。一市人皆 笑信,以为怯。 ------坚韧,忍辱负重
——《汉文学史纲要》
︻ 淮 阴 侯 列 传 ︼
他的几种身份:
• • • • • 1、布衣 2、士卒 3、将军 4、齐王 5、淮阴侯
韩信是怎么忍辱负重的?
胯下之辱:
• 韩信忍“胯下之辱”终成王侯之业历来是 被我们当作“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正面典 型来加以宣传的,韩信故乡淮阴的官方网 站是这样介绍“胯下之辱”的:“一次, 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 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 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 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 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 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 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