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选修2-1)孙 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a 3>8是a >2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必要非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全称命题“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的否定是( ) A .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奇数; B .所有奇数都不能被5整除C .存在一个被5整除的整数不是奇数;D .存在一个奇数,不能被5整除3、抛物线281x y -=的准线方程是( )A . 321=xB . 2=yC . 321=y D . 2-=y4、有下列命题:①20ax bx c ++=是一元二次方程(0a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③若a ∈R ,则20a ≥;④若,a b ∈R 且0ab >,则0a >且0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A .1B . 2C . 3D . 45、椭圆1162522=+y x 的离心率为( ) A .35 B . 34 C .45 D . 9256、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096222=++-+y x y x 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 )A .23x y =或23x y -=B .23x y =C .x y 92-=或23x y =D .23x y -=或x y 92=7、已知a =(2,-3,1),b =(4,-6,x ),若a ⊥b ,则x 等于( )A .-26B .-10C .2D .10 8、如图,空间四边形ABCD 中,M 、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则BD BC AB 2121++等于( )A .ADB .GAC .AGD .MG9、已知A 、B 、C 三点不共线,对平面ABC 外的任一点O ,下列条件中能确定点M 与点A 、B 、C 一定共面的是( )A .OM OA OB OC =++ B . 2OM OA OB OC =--C .1123OM OA OB OC =++D .111333OM OA OB OC =++ 10、设3=a ,6=b , 若a •b =9,则,<>a b 等于( )A .90°B .60°C .120°D .45°11、已知向量a =(1,1,-2),b =12,1,x ⎛⎫ ⎪⎝⎭,若a ·b ≥0,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为( )A .2(0,)3B .2(0,]3 C .(,0)-∞∪2[,)3+∞ D .(,0]-∞∪2[,)3+∞ 12、设R x x ∈21,,常数0>a ,定义运算“﹡”:22122121)()(x x x x x x --+=*,若0≥x ,则动点),(a x x P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的一部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20、(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0≠ab ,求证1=+b a 的充要条件是02233=--++b a ab b a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B 1、CD 的中点. (Ⅰ)证明:AD ⊥D 1F ; (Ⅱ)求AE 与D 1F 所成的角; (Ⅲ)证明:面AED ⊥面A 1FD 1.22、(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12222=b y a x +(a >b >0)的左焦点为F 1(-2,0),左准线 L 1 :ca x 2-=与x 轴交于点N (-3,0),过点N 且倾斜角为300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检测试题答案-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检测试题答案-教师用卷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2--1检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 椭圆x 216+y 29=1中,以点M(1,2)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斜率为( )A. 916B. 932C. 964D. −93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性质以及直线与椭圆的关系,考查直线的斜率,考查分析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在解决弦的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将弦所在直线的斜率、弦的中点坐标联系起来,相互转化,先设出弦的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椭圆方程,两式相减后整理即可求得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 【解答】解:设弦的两端点为A(x 1,y 1),B(x 2,y 2),代入椭圆得{x 1216+y 129=1x 2216+y 229=1, 两式相减得(x 1+x 2)(x 1−x 2)16+(y 1+y 2)(y 1−y 2)9=0,即(x 1+x 2)(x 1−x 2)16=−(y 1+y 2)(y 1−y 2)9,∴−9(x 1+x 2)16(y 1+y 2)=y 1−y2x 1−x2, 又M(1,2)为弦AB 的中点, ∴ x 1+x 2=2,y 1+y 2=4, ∴−9×216×4=y 1−y2x 1−x 2,即y 1−y 2x1−x 2=−932,∴弦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为−932,故选D .2. 给出如下四个命题:①若“p 且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②命题“若a >b ,则2a >2b −1”的否命题为“若a ≤b ,则2a ≤2b −1”;③“,x 2+1≥1”的否定是“,x 2+1<1”; ④在△ABC 中,“A >B ”是“sinA >sinB ”的充要条件.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为载体考查了复合命题,四种命题,全称命题,充要条件等知识点,属于中档题.根据复合命题真假判断的真值表,可判断①;根据四种命题的定义,可判断②;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可判断③;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及三角形正弦定理,可判断④. 【解答】解:①若“p 且q ”为假命题,则p 、q 存在至少一个假命题,但不一定均为假命题,故错误;②命题“若a >b ,则2a >2b −1”的否命题为“若a ≤b ,则2a ≤2b −1”,故正确; ③“,x 2+1≥1”的否定是“,x 2+1<1”,故正确; ④在△ABC 中,A >B ⇔a >b ⇔2RsinA >2RsinB ⇔sinA >sinB , 故“A >B ”是“sinA >sinB ”的充要条件,故正确. 故选C .3. 一动圆P 过定点M(−4,0),且与已知圆N :(x −4)2+y 2=16相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是( )A. x 24−y 212=1(x ≥2) B. x 24−y 212=1(x ⩽2) C. x 24−y 212=1 D. y 24−x212=1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双曲线的定义,属于中档题.动圆圆心为P ,半径为r ,已知圆圆心为N ,半径为4,由题意知,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4,P 在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且2a =4,2c =8,从而可得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解答】解:动圆圆心为P ,半径为r ,已知圆圆心为N ,半径为4, 由题意知:当动圆与圆N 外切时,|PM |=r ,|PN |=r +4, 所以|PN |−|PM |=4;当动圆与圆N 内切时,|PM |=r ,|PN |=r −4, 所以||PM |−|PN ||=4;即动点P 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4,故P 在以M 、N 为焦点的双曲线上,且2a =4,2c =8, ∴b =2√3.∴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为x 24−y 212=1.故选C .4. 若点O 与点F 分别为椭圆x 24+y 23=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 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OP ⃗⃗⃗⃗⃗ ⋅FP⃗⃗⃗⃗⃗ 的最大值为( ) A. 2 B. 3 C. 6 D. 8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几何性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二次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考查了综合应用能力、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先求出左焦点坐标F ,设P(x 0,y 0),根据P(x 0,y 0)在椭圆上可得到x 0、y 0的关系式,表示出向量FP ⃗⃗⃗⃗⃗ 、OP ⃗⃗⃗⃗⃗ ,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将x 0、y 0的关系式代入组成二次函数进而可确定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F(−1,0),设点P(x 0,y 0),则有x 024+y 023=1,解得y 02=3(1−x 024),因为FP ⃗⃗⃗⃗⃗ =(x 0+1,y 0),OP ⃗⃗⃗⃗⃗ =(x 0,y 0),所以OP ⃗⃗⃗⃗⃗ ⋅FP ⃗⃗⃗⃗⃗ =x 0(x 0+1)+y 02 =x 024+x 0+3=14(x 0+2)2+2,此二次函数对应的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0=−2,因为−2≤x 0≤2,所以当x 0=2时,OP⃗⃗⃗⃗⃗ ⋅FP ⃗⃗⃗⃗⃗ 取得最大值224+2+3=6, 故选:C .5. 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①∀x ∈R ,x 4>x 2;②若“p ∧q ”是假命题,则p ,q 都是假命题;③命题“∀x ∈R ,x 3−x 2+1≤0”的否定是“∃x ∈R ,x 3−x 2+1>0”. A. 0 B. 1 C. 2 D. 3 【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是个基础题.考查命题的否定和复合命题的真假判定方法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要说明一个命题不正确,举出反例即可①当x =0时不等式不成立,②根据复合命题真值表可知,“p ∧q ”是假命题,只需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即可;③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既要对全称量词进行否定,又要否定结论,故正确. 【解答】 解:易知①当x =0时不等式不成立,对于全称命题只要有一个情况不满足,命题即假; ②错,只需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假即可; ③正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即只有一个命题是正确的, 故选B .6. 已知椭圆x 24+y 2b2=1(0<b <2)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过F 1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若|BF 2|+|AF 2|的最大值为5,则b 的值是( )A. √3B. √2C. 32D. 1【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定义的应用,属中档题.三角形AF 2B 为焦点三角形,根据椭圆方程,即可求出三角形AF 2B 的周长,欲使|BF 2|+|AF 2|的最大,只须|AB|最小,利用椭圆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试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试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试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6页。

考试结束后. 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A.24y x =- B.24x y =C.24y x =-或24x y = D. 24y x =或24x y =- 2. 以下四组向量中,互相平行的有( )组.(1) (1,2,1)a =r ,(1,2,3)b =-r ; (2) (8,4,6)a =-r,(4,2,3)b =-r ;(3)(0,1,1)a =-r ,(0,3,3)b =-r ; (4)(3,2,0)a =-r,(4,3,3)b =-rA. 一B. 二C. 三D. 四3.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1)n =r ,平面β的法向量为2(2,0,1)n =-r,则平面α与β夹角的余弦是A.14 B. 10 C. 14- D. -10 4.“5,12k k Z αππ=+∈”是“1sin 22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 “直线l 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 与平面?垂直”的( )条件 A .充要 B .充分非必要 C .必要非充分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1A B 的中点,则1A B 与1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 7. 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曲线上的点P 到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221916x y -= B.221169x y -= C.2212536x y -= D. 2212536y x -= 8. 已知直线l 过点P(1,0,-1),平行于向量(2,1,1)a =r,平面α过直线l 与点M(1,2,3),则平面α的法向量不可能是 A. (1,-4,2) B.11(,1,)42- C. 11(,1,)42-- D. (0,-1,1)9. 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逆否命题是A. 若a c b c +<+,则a b >B. 若a c b c +>+,则a b >C. 若a c b c +≥+,则a b ≥D. 若a c b c +<+,则a b ≥10 . 已知椭圆221102x y m m +=--,若其长轴在y 轴上.焦距为4,则m 等于 A.4. B.5. C. 7. D .8.11.以下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1)“m 是实数”是“m 是有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3) “3x =”是“223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A B B =I ”是“A 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12。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试卷及答案

AA 1 DCB B 1C 1 图高二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5分,共60分). 1.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若AB =2BB 1,则AB 1与C 1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A .60°B .90°C .105°D .75°2.如图,ABCD—A 1B1C1D 1是正方体,B 1E 1=D 1F 1=411B A ,则BE 1与D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715 B .21 C .178 D .23 3.如图,A 1B 1C 1—ABC 是直三棱柱,∠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若BC =CA =CC 1,则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 .1030B .21C .1530D .10154.正四棱锥S ABCD -的高2SO =,底边长AB =,则异面直线BD 和SC 之间的距离( )A .515 B .55 C .552 D .1055.已知111ABC A B C -是各条棱长均等于a 的正三棱柱,D 是侧棱1CC 的中点.点1C 到平面1AB D 的距离( )A .a 42 B .a 82 C .a 423 D .a 226.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则平面1AB C 与平面11A C D 间的距离( )A .63 B .33 C .332 D .23 7.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AB =BC =21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A .621 B .338 C60210 D .302108.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B ,侧棱21=AA ,D ,E 分别是1CC 与B A 1的中点,点E 在平面AB 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G .则B A 1与平面AB D 所成角的余弦值( )A .32B .37C .23 D .73 9.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底面边长为3,侧棱3231=AA ,D 是C 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 BD =,则二面角B AD B --1的大小( )A .3π B .6π C .65πD .32π10.正四棱柱1111D C B A ABCD -中,底面边长为22,侧棱长为4,E ,F 分别为棱AB ,CD 的中点,G BD EF =⋂.则三棱锥11EFD B -的体积V ( )A .66B .3316 C .316D .1611.有以下命题:①如果向量b a ,与任何向量不能构成空间向量的一组基底,那么b a ,的关系是不共线; ②,,,O A B C 为空间四点,且向量OC OB OA ,,不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点,,,O A B C一定共面;③已知向量,,是空间的一个基底,则向量,,-+也是空间的一个基底。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模块试题(有答案)(选修2-1)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模块试题(有答案)(选修2-1)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模块试题(有答案)(选修2-1)(选修2-1)模块测试试题(本试题满分150分,用时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命题“若a b >,则88a b ->-”的逆否命题是 ( )A.若a b <,则88a b -<-B.若88a b ->-,则a b >C.若a ≤b ,则88a b -≤-D.若88a b -≤-,则a ≤b2.如果方程x 2+k y 2=2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 B .(0, 2) C .(0, 1) D . (1, +∞) 3.P:12≥-x ,Q:0232≥+-x x ,则“非P ”是“非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双曲线221169x y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在左支上过点F 1的弦AB 的长为5, 那么△ABF 2的周长是( )A 、24B 、25C 、26D 、 285.若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1222=+m y x 的离心率为21,则m=( ) A.3 B.23 C.38 D.326.在同一坐标系中,方程)0(0122222>>=+=+b a by ax by a x 与的曲线大致是( )7.椭圆221259x y+=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P 为椭圆上的一点,已知PF 1⊥PF 2,则∆PF 1F 2的面积为( ) A.9 B.12 C.10 D.88.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1,E 是11A B 的中点,则E 到平面11ABC D 的距离是( ) 3 B.22 C.123 9.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4=b ,(2)(3)72a b a b +-=-,则a =( )A.2 B.4 C.6 D.1210.方程22111x y k k+=+-表示双曲线,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k B .0>k C .0≥k D .1>k 或1-<k11.方程12222=+kb y ka x (a >b >0,k >0且k ≠1),与方程12222=+by a x (a >b >0)表示的椭圆( )(A )有等长的短轴、长轴 (B )有共同的焦点(C )有公共的准线 (D )有相同的离心率12.如图1,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平面α,224AB BC CD ===,点P 为α内一动点,且APB DPC ∠=∠,则P 点的轨迹为( ) A.直线 B.圆 C.椭圆 D.双曲线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对应题号的横线上.)13.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丙是甲的 (①.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③.充要条件)14.在棱长为a 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向量1BA u u u r 与向量AC u u u r所成的角为 . 15.已知向量)0,3,2(-=a ,)3,0,(k b =,若b a ,成1200的角,则k= .16.抛物线的的方程为22x y =,则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17.以下三个关于圆锥曲线的命题中:①设A 、B 为两个定点,K 为非零常数,若|PA |-|PB |=K ,则动点P 的轨迹是双曲线。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1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选修2-1)孙敏、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 分)1、a3>8 是a>2 的()A .充分非必要条件要非充分条件B .必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2、全称命题“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是奇数”的否定是()A. 所有被5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奇数;B. 所有奇数都不能被5整除C. 存在一个被5整除的整数不是奇数;D. 存在一个奇数,不能被5整除1 23、抛物线y - x的准线方程是()81 1A. xB. y 2C. yD. y 232 324、有下列命题:①ax2 bx c 0是一元二次方程(a 0);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③若a R ,则a20 ;④若a,b R且ab 0 ,则a 0且b 0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A. 1B. 2C. 3D. 42 25、椭圆—y_ 1的离心率为()25 163 r 34 r 9AA.-B. C D.5 4 5 256、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以原点为顶点且过圆x2 y2 2x 6y 9 0的圆心的抛物线的方程是()A . y 3x2或y 3x2B . y 3x2C . y 9x 或y 3x2 2 2D . y 3x 或y 9x7、已知a=(2,- 3,1), b=(4,- 6, x),若a 丄b,则x 等于(定点M 与点A 、 B 、C 疋共面的疋()uuuu UL UUU UUUrUU UUUUU UU U UU Ur A . OM OAOBOCB . OM 2O A OB OC UULU UL 1UU 1 UUUUUU U 1 UUU 1 UUU 1UUL C . OM OA —O—OC D .OM-OA -OB —233 3 310、设 a 3 ,b 6, 若a?)= 9,则 a, b等于 ( )A . 90°B .60°C .120°D.45°111、已知向量a =( 1, 1,- 2), b = 2,1,-,若a • b >0,则实数x 的取值 x范围为()2 2A .(0,3)B . ©3]C .(,0) U [3,) D .(,0] U [3,)12、设 x 1 ,x 2 R ,常数 a 0 ,定义运算“* ”: X 1 2 2X 2 (X 1X 2) (X 1 X 2),若x 0,则动点P (x,. x a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的一部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抛物线的一部分、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3、命题“若x 2 4x 3 0 ,贝U x = 1或x = 3 ”的逆否命题 为.14、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 x R ,是方程3x -5= 0的根;②x R,| x| 0 ; ③x R,x 21 :④ x R,都不是方程x2 3x 30的根.其中假命题的序号有 _________________ .A . —26B . — 10、如图,:空间四边形 ABCD 中,M 、则AB1BC1 =BD 等于(22A . ADB . GAC . AGD . MG9、已知 A 、B 、C 三点不共线,;C . 2D . 10ABC 外的任一点O ,下列条件中能确8G 分别是BC 、CD 的中点,2 215、若方程卫y 1表示的图形是双曲线,则k的取值范围2 k k 1为____________ •16、抛物线y2 4x的准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 .17、由向量a (1,0, 2) , b ( 1, 2, 1)确定的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是n (x, y, 2),贝U x= __________ , y= 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3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18、(本小题满分8分)2 2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2,且与椭圆0 二1有相同的焦点,求此双曲线方程.25 919、(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命题P: “若ac 0,则二次方程ax2 bx c 0没有实根”(1) 写出命题P的否命题;(2) 判断命题P的否命题的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20、(本小题满分11分)已知ab 0,求证a b 1的充要条件是a 3 b 3 ab a 2 b 2 021、(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 — A i B i C i D i 中,E 、F 分 别是BB i 、CD 的中点.(I)证明:AD 丄 D i F ; (U)求AE 与D i F 所成的角;(川)证明:面 AED 丄面A i FD i .22、(本小题满分i2分)2 2设椭圆务+占 i (a >b >0)的左焦点为F i ( — 2, 0),左准线L i : x 兰与 a bcx 轴交于点N ( — 3, 0),过点N 且倾斜角为300的直线L 交椭圆于A 、B 两点。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高中数学选修2-1第二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110AB AA ==,25AD =,P 在左侧面11ADD A 上,已知P 到11A D 、1AA 的距离均为5,则过点P 且与1A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的形状为( )A .六边形B .五边形C .四边形D .三角形2.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平面ABC ⊥平面BCD ,BAC 与BCD △均为直角三角形,且90BAC BCD ∠=∠=︒,AB AC =,112CD BC ==,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若线段CD 上存在点Q ,使得异面直线PQ 与AD 成30的角,则线段PA 长的取值范围是( )A .2⎛ ⎝⎦B .6⎛ ⎝⎦C .(0,1]D .(2 3.正方体''''ABCD A B C D -棱长为6,点P 在棱AB 上,满足PA PB =,过点P 的直线l 与直线''A D 、'CC 分别交于E 、F 两点,则EF =( )A .313B .95C .18D .214.如图为一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有以下结论:①AN GC ⊥,②CF 与EN 所成的角为60︒,③BD //MN ,④二面角E BC N --的大小为45︒,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5.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AB ,AC ,1AA 两两互相垂直,1AB AC AA ==,M ,N 是线段1BB ,1CC 上的点,平面AMN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为6π,当1B M 最小时,AMB ∠=( )A .512πB .3πC .4πD .6π 6.在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为棱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26 B .36 C .56 D .137.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12AA AB =,则CD 与平面1BDC 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 .23B .33C .23D .138.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 H ⊥平面11AB D ,垂足为H ,给出下面结论:①直线1A H 与该正方体各棱所成角相等;②直线1A H 与该正方体各面所成角相等;③过直线1A H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为平行四边形;④垂直于直线1A H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可能为五边形,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 9.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122AA A B B C ==,且AB BC ⊥,点M 是11A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3B .223C .324D .12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 .分别表示空间向量的两条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则这两个向量不是共面向量B .若a b =,则,a b 的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同或相反C .若向量,AB CD ,满足AB CD >,且AB 与CD 同向,则AB CD >D .若两个非零向量AB 与CD 满足0AB CD +=,则//AB CD11.如图是由16个边长为1的菱形构成的图形,菱形中的锐角为,3π=,,a AB b CD =则=a b ⋅A .5-B .1-C .3-D .6- 12.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点E 为平面BCC 1B 1的中心,则直线DE 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4B .13C 3D 23 二、填空题13.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若1AB BC ==,12AA =A 到平面11BD A 的距离为_______ .14.在三棱锥S -ABC 中,△ABC 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SA =SB =SC =15,平面DEFH 分别与AB ,BC ,SC ,SA 交于点D ,E ,F ,H.且D ,E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果直线SB ∥平面DEFH ,那么四边形DEFH 的面积为________.15.已知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且A (4,1,3),B (2,-5,1),C (3,7,-5),则顶点D 的坐标为________.16.已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2,2,1n =--,点()1,3,0A --在平面α内,则点()2,1,4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_________.17.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为1AB 的中点,在面ABCD 中取一点F ,使1EF FC +最小,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18.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D 是棱1BC 上一点,且12BD DC =设1,,,AB a AC b AA c ===用a ,b ,c 表示向量AD ,则AD =_____________.19.正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的底面边长为2,若1A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为60°,则11AC 和底面ABCD 的距离是________20.已知60︒ 的二面角的棱上有A ,B 两点,直线AC ,BD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AB ,已知1AB = ,2AC = ,3BD = ,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直角梯形SBCD 中,//SD BC .BC CD ⊥,336SD BC CD ===,过点B 作//BA CD 交SD 于A (如图1),沿AB 把SAB 折起,使得二面角S AB C --为直二面角,连接SC ,E 为棱SC 上任意一点(如图2).(1)求证:平面EBD ⊥平面SAC ;(2)在棱SC 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E BD S --的余弦值为223?若存在,求出点E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如图所示的多面体是由一个直平行六面体被平面AEFG 所截后得到的,其中60BAD ∠=︒,22AB AD ==,45BAE GAD ∠=∠=︒.(Ⅰ)求证:平面ADG ⊥平面BDG ; (Ⅱ)求直线BG 与平面AGFE 所成角的正弦值.23.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四边形ABCD 是一个菱形,3ABC π∠=,2AB =,23PA =(1)若Q 是线段PC 上的任意一点,证明:平面PAC ⊥平面QBD ;(2)求直线DB 与平面PBC 所成角θ的正弦值.24.如图,四棱柱1111ABCD A BC 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1DD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1BB ,1DC 的中点,1DA =,12DC DD ==.(1)求证://EF 平面ABCD ;(2)求直线1DC 与平面EAD 所成角的正弦值.25.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菱形,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4OA =,3OB =,4OP =,OP ⊥底面ABCD ,设点M 是PC 的中点.(1)直线PB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2)点A 到平面BDM 的距离.26.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90A ∠=︒,8AD =,3AB =,B ,C 分别是PA ,PD 上的点,且//AD BC ,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现将BCP 沿BC 折起,得到四棱锥P ABCD -,连结MN .(1)证明://MN 平面PAD ;(2)在翻折的过程中,当4PA =时,求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先利用向量找出截面与11A D 、AD 和AB 的交点,再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即可判断截面形状.【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120,0,5,25,0,10,0,10,0P A C ,()125,10,10AC ∴=--, 设截面与11A D 交于(),0,10Q Q x ,则()20,0,5Q PQ x =-, ()12520500Q A C PQ x ∴⋅=---=,解得18Q x =,即()18,0,10Q ,设截面与AD 交于(),0,0M M x ,则()20,0,5M PM x =--,()12520500M AC PM x ∴⋅=--+=,解得22Mx =,即()22,0,0M , 设截面与AB 交于()25,,0N N y ,则()3,,0N MN y =,1253100N AC MN y ∴⋅=-⨯+=,解得7.5Ny =,即()25,7.5,0N , 过Q 作//QF MN ,交11B C 于F ,设(),10,10F F x ,则()18,10,0F QF x =-, 则存在λ使得QF MN λ=,即()()18,10,03,7.5,0F x λ-=,解得22F x =,故F 在线段11B C 上,过F 作//EF QM ,交1BB 于E ,设()25,10,E E z ,则()3,0,10E EF z =--,则存在μ使得EF QM μ=,即()()3,0,104,0,10E z μ--=-,解得 2.5E z =,故E 在线段1BB 上,综上,可得过点P 且与1AC 垂直的长方体截面为五边形QMNEF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截面的形状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先利用向量找出截面与11A D 、AD 和AB 的交点,即可利用平面的性质找出其它点的位置.2.C解析:C【分析】以C 为原点,CD 为x 轴,CB 为y 轴,过C 作平面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PA 长的取值范围.【详解】如图,以C 为原点,CD 为x 轴,CB 为y 轴,过C 作平面BCD 的垂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0,0,0,0,1,1,0,2,0,1,0,0C A B D ,设(),0,0Q q ()01q ≤≤,设()0,,AP AB λλλ==-()01λ<≤,则()(,0,0)(0,1,1)(0,,)(,1,1)PQ CQ CA AP q q λλλλ=-+=---=---,(1,1,1)AD =--,异面直线PQ 与AD 成30的角,||cos30||||PQ AD PQ AD q ⋅∴===⋅, 22182516q q λ∴+=-+,201,516[0,11]q q q ≤≤∴-+∈,即22182018211λλ⎧+≥⎨+≤⎩,解得22λ-≤≤, 01,0λλ<≤∴<≤, 可得||||2(0,1]PA AP λ===∈.故选:C.【点睛】利用向量求解空间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3.C解析:C【分析】画图分析可得过P 的直线l 与直线''A D 、'CC 的交点E 、F 在线段''D A 、'C C 的延长线上.再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即可.【详解】画图分析可得过P 的直线l 与直线''A D 、'CC 的交点E 、F 在线段''D A 、'C C 的延长线上.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设(,0,6)E e ,(6,6,)F f ,(0,3,0)P又,,E P F 共线,则EP PF λ=,故(,3,6)(6,3,)e f λ--=,故6133666e e f f λλλλ-==⎧⎧⎪⎪=⇒=-⎨⎨⎪⎪-==-⎩⎩. 故(6,0,6)E -,(6,6,6)F -,则18EF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空间直角坐标系求解共线问题的方法等,属于中等题型.4.C解析: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正方体直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计算0AN GC ⋅=,由此判断①正确.根据线线角的知识,判断②正确.根据线线的位置关系,判断③错误.根据二面角的知识,判断④正确.【详解】画出正方体的直观图,如下图所示,设正方体边长为2,以,,DA DC DG 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2,0,0,0,2,2,0,0,2,0,2,0A N G C ,所以()()2,2,20,2,20AN GC ⋅=-⋅-=,所以AN GC ⊥,故①正确.由于//EN AC ,所以CF 与EN 所成的角为FCA ∠,而在FAC ∆中,AF FC CA ==,也即FAC ∆是等边三角形,故60FCA ∠=,所以②正确.由于//EN AC ,而AC 与BD 相交,故,BD MN 不平行,③错误.由于,EB BC FB BC ⊥⊥,所以EBF ∠即是二面角E BC N --的平面角.EB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45EBF ∠=,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命题个数为3个.故选: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线、面面的位置关系有关命题的真假性判断,属于中档题.5.B解析:B 【分析】以A 为原点,AC 为x 轴,AB 为y 轴,1A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能求出AMB ∠的大小. 【详解】以A 为原点,AC 为x 轴,AB 为y 轴,1AA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1=1AB AC AA ==,设CN b =,BM a =,则(1N ,0,)b ,(0M ,1,)a ,(0A ,0,0),(0B ,1,0),(0AM =,1,)a ,(1AN =,0,)b , 设平面AMN 的法向量(n x =,y ,)z ,·0·0AM n y az AN n x bz ⎧=+=⎨=+=⎩,取1z =,得(n b =-,a -,1), 平面ABC 的法向量(0m =,0,1),平面AMN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为6π, 22||cos6||||1m n m n a b π∴==++, 解得22331a b +=,∴当|1|B M 最小时,0b =,3BM a ==1tan 333AB AMB BM ∴∠===, 3AMB π∴∠=.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大小的求法,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中档题.6.A解析:A 【分析】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A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6. 【详解】以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DA ,DC ,DD 1 所在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A (2,0,0),E (0,2,1),D 1(0,0,2),C (0,2,0), ()2,2,1AE =-,()10,2,2D C =- ,∵cos <1,AE DC >=4226922-=⋅. ∴异面直线AE 与C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6.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7.A解析:A 【详解】试题分析:设1AB =112,5BD BC DC ∴===, 1BDC ∆面积为3211C BDC C BCD V V --=131********d d ∴⨯⨯=⨯⨯∴=2sin 3d CD θ∴==考点:线面角8.D解析:D 【解析】 【分析】由A 1C ⊥平面AB 1D 1,直线A 1H 与直线A 1C 重合,结合线线角和线面角的定义,可判断①②;由四边形A 1ACC 1为矩形,可判断③;由垂直于直线A 1H 的平面与平面AB 1D 1平行,可判断④. 【详解】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 1H ⊥平面AB 1D 1,垂足为H , 连接A 1C ,可得A 1C ⊥AB 1,A 1C ⊥AD 1,即有A 1C ⊥平面AB 1D 1, 直线A 1H 与直线A 1C 重合,直线A 1H 与该正方体各棱所成角相等,均为2①正确; 直线A 1H 与该正方体各面所成角相等,均为2②正确; 过直线A 1H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截面为A 1ACC 1为平行四边形,故③正确; 垂直于直线A 1H 的平面与平面AB 1D 1平行,截该正方体, 所得截面为三角形或六边形,不可能为五边形.故④错误.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线线角和线面角的求法,以及正方体的截面的形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档题.9.B解析:B 【分析】以B 为原点,BA 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11,1,22MB ⎛⎫=--- ⎪⎝⎭,()10,? 02AA =,,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能求出异面直线MB与1AA 所成角的余弦值. 【详解】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122AA A B B C ==,且AB BC ⊥,点M 是11AC ,∴以B 为原点,BA 为x 轴,BC 为y 轴,1BB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1111222AA A B B C ===, 则11,1,22M ⎛⎫⎪⎝⎭,(0,00B ,),(1,00A ,),1(1,02A ,),11,1,22MB ⎛⎫=--- ⎪⎝⎭,1(0,02AA ,)=, 设异面直线MB 与1AA 所成角为θ,则11cos 18MB AA MB AA θ⋅===⋅ ∴异面直线MB 与1AA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的求法,是基础题.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向量法,根据几何体的特殊性质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分别求出两直线的方向向量,再利用空间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二是传统法,利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位线等方法找出两直线成的角,再利用平面几何性质求解.10. D解析:D 【分析】由题意逐一考查所给的说法是否正确即可. 【详解】因为空间任两向量平移之后可共面,所以空间任意两向量均共面,选项A 错误; 因为a b =仅表示a 与b 的模相等,与方向无关,选项B 错误;因为空间向量不研究大小关系,只能对向量的长度进行比较,因此也就没有AB CD >这种写法,选项C 错误;∵0AB CD +=,∴AB CD =-,∴AB 与CD 共线,故AB //CD ,选项D 正确. 本题选择D 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平移的性质,向量模的定义的理解,向量共线的定义及其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11.B解析:B 【解析】设菱形中横向单位向量为,m 纵向单位向量为n ,则111,1122m n m n ==⋅=⨯⨯=,2a AB m n ==+,32b CD m n ==-+,()()232a b m n m n ⋅=+-+=223443421m n m n -+-⋅=-+-=-,故选B. 12.B解析:B 【分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之间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0,0,0D ,11,1,22E ⎛⎫⎪⎝⎭.易知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1,1,1n =,计算夹角得到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之间坐标系,设正方体边长为1,则()0,0,0D ,11,1,22E ⎛⎫⎪⎝⎭. 根据1,n AC n AD ⊥⊥得到平面1ACD 的法向量为()1,1,1n =,11,1,22DE ⎛⎫= ⎪⎝⎭, 故22cos 3n DE n DEα⋅==⋅,故1sin 3α=, 直线DE 与平面ACD 1所成角θ,满足1cos sin 3θα==.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夹角,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二、填空题13.【分析】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解到平面的距离【详解】以为原点为轴为轴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所以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取得所以到平面的距离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 解析:63【分析】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法,即可求解A 到平面11BD A 的距离 【详解】以D 为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11(1,0,0),(1,0,2),(1,1,0),(0,0,2)A A B D , 所以11(0,1,2),(1,1,2),(0,1,0)BA BD BA =-=--=-, 设平面11BD A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112020n BA y z n BD x y z ⎧⋅=-+=⎪⎨⋅=--+=⎪⎩,取1z =,得(0,2,1)n =, 所以A 到平面11BD A 的距离2633n BA d n⋅===. 故答案为:6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其中解答中熟记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合理利用空间向量运算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14.【解析】【分析】利用平面可以得到从而为中点同理可得为中点再根据三棱锥为正三棱锥得到故四边形为矩形从而可计算其面积【详解】因为故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外心又为等边三角形故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三角解析:452【解析】 【分析】利用SB 平面DEFH 可以得到DH SB ,从而H 为SA 中点,同理可得F 为SC 中点,再根据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得到AC SB ⊥,故四边形HDEF 为矩形,从而可计算其面积. 【详解】因为SA SB SC ==,故S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外心,又ABC ∆为等边三角形,故S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中心,所以三棱锥S ABC -为正三棱锥,所以SB AC ⊥.因SB 平面DEFH ,SB ⊂平面ABS ,平面ABS平面DEFH DH =,故SB DH ,因AD DB =,故AH HS =,1,2DH BS DH BS =,同理1,2EF BS EF BS =, 故,DHEF DH EF =,所以四边形DEFH 为平行四边形,又由,D E 为中点可得DE AC ,故DH DE ⊥,故四边形DEFH 为矩形.又153,2DE DH ==,故矩形DEFH 的面积为452. 【点睛】(1)正三棱锥中,对棱是相互垂直的,且顶点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 (2)通过线面平行可以得到线线平行,注意利用线面平行这个条件时,要合理构建过已知直线的平面(该平面与已知平面有交线).15.【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设D(xyz)则∴x =5y =13z =-3故D(513-3)解析:(5,13,3)- 【解析】由平行四边形中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知,AC 的中点即为BD 的中点,AC 的中点7(,4,1)2O - ,设D (x ,y ,z ), 则7251,4,12222x y z +-++==-= ∴x =5,y =13,z =-3,故D (5,13,-3).16.【分析】由题意算出根据向量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算出向量在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可得到到的距离【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又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点A 在内到的距离等于向量在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给出解析:23【分析】由题意算出()1,4,4AP =-,根据向量()2,2,1n =--是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算出向量AP 在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即可得到P 到α的距离. 【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1,3,0,1,4,2A P ---, ()1,4,4AP =-,又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2,2,1n =--,点A 在α内,()2,1,4P ∴-到α的距离等于向量AP 在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1242412P n A -⨯-+⨯-∴⨯=-=+即(232AP n d n ===- 故答案为:23【点睛】本题给出平面的法向量和平面上的一点,求平面外一点到平面的距离;着重考查了向量的数量积公式和点到平面的距离计算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7.【解析】如图将正方体关于面对称则就是所求的最小值. 【解析】如图,将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关于面ABCD 对称,则1EC 就是所求的最小值,1EC ===. 18.【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析:122333a b c ++【解析】 试题分析:()()111222333AD AB BD AB BC AB BC CC AB AC AB CC =+=+=++=+-+ ()21223333a b a c a b c =+-+=++ 考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19.【解析】分析:确定A1C1到底面ABCD 的距离为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的高即可求得结论详解:∵正四棱柱ABCD ﹣A1B1C1D1∴平面ABCD ∥平面A1B1C1D1∵A1C1⊂平面A1B解析: 【解析】分析:确定A 1C 1到底面ABCD 的距离为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高,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 ∴平面ABCD ∥平面A 1B 1C 1D 1, ∵A 1C 1⊂平面A 1B 1C 1D 1, ∴A 1C 1∥平面ABCD∴A 1C 1到底面ABCD 的距离为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高∵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边长为2,AC 1与底面ABCD 成60°角,∴A 1A=22tan60°=26 故答案为26.点睛:本题考查线面距离,确定A 1C 1到底面ABCD 的距离为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高是解题的关键.如果直线和已知的平面是平行的,可以将直线和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直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20.【解析】根据题意画图由空间向量法得到故答案为: 解析:22【解析】根据题意画图,由空间向量法得到()2222||2?··CD CA AB BD CA AB BD CA AB AB BD BDCA =++=+++++1421462 2.CA BD =+⋅=-=故答案为:22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存在,点E 为棱SC 的中点. 【分析】(1)由翻折的性质结合二面角的定义可得SA AD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可得SA BD ⊥,再结合平面几何的知识可得BD AC ⊥,进而可得BD ⊥平面SAC ,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即可得证;(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点()2,2,44E λλλ-,由线面垂直的性质结合二面角的定义可得SOE ∠为二面角E BD S --的平面角,再由22cos 3OS OE SOE OS OE⋅∠==⋅可得解. 【详解】(1)证明:由翻折的性质可知:SA AB ⊥,AD AB ⊥, 所以SAD ∠为二面角S AB C --的平面角, 又因为二面角S AB C --为直二面角, 所以90SAD ∠=︒,即SA AD ⊥,又AB AD A ⋂=,所以SA ⊥平面ABCD ,所以SA BD ⊥,由题意可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所以BD AC ⊥,又因为AC SA A ⋂=,所以BD ⊥平面SAC ,又BD ⊂平面EBD ,所以平面EBD ⊥平面SAC ;(2)存在;连接,OS OE ,以A 为原点,AB ,AD ,AS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空间坐标系,如图,则()2,0,0B ,()0,2,0D ,()2,2,0C ,()0,0,4S ,又知点E 在线段SC 上, 设()2,2,4SE λSC λλλ==-(01λ≤≤),因此()2,2,44E λλλ-,又因为()1,1,0O ,所以()1,1,4OS =--,()21,21,44OE λλλ=---,由BD ⊥平面SAC 可得OE BD ⊥,OS BD ⊥,所以SOE ∠为二面角E BD S --的平面角, 所以()()22121244422cos 33222144λλλOS OESOE OS OE λλ-+-+-⋅∠===⋅⋅-+- 即29102244018λλλ-=-+,解得12λ=或92λ=, 因为01λ≤≤,所以12λ=, 即棱SC 上存在点E ,使得二面角E BD S --的余弦值为23, 此时点E 为棱SC 的中点.【点睛】关键点点睛:(1)利用空间位置关系的判定与性质判定面面垂直; (2)由二面角的定义找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解决夹角问题.22.(Ⅰ)证明见解析;(Ⅱ)7【分析】 (Ⅰ)证明:AD DB ⊥,GD DB ⊥,即可证明BD ⊥平面ADG ,从而得到平面ADG ⊥平面BDG ;(Ⅱ)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方法求直线GB 与平面AEFG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Ⅰ)证明:在BAD 中,22AB AD ==,60BAD ∠=︒.由余弦定理2222cos60BD AD AB AB AD =+-︒,BD ,222AB AD DB =+,AD DB ∴⊥,在直平行六面体中,GD ⊥平面ABCD ,DB ⊂平面ABCD ,GD DB ∴⊥,又AD GD D =,,AD DG ⊂平面ADGBD ∴⊥平面ADG .又因为BD ⊂平面BDG ,所以平面ADG ⊥平面BDG ;(Ⅱ)解:如图以D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45BAE GAD ∠=∠=︒,22AB AD ==,(1A ∴,0,0),(0,3,0)B ,E ,(0G ,0,1),(1AE =-,(1,0,1)AG =-,(0,1)GB =-,设平面AEFG 的法向量(,,)n x y z =,·20·0n AE x z n AG x z ⎧=-+=⎪⎨=-+=⎪⎩令1x =,得3y =,1z =, ∴3(1,3n =-, 设直线GB 和平面AEFG 的夹角为θ, ∴21sin |cos ,|||7||||GB n GB n GB n θ=<>==,所以直线GB 与平面AEFG .【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的面面垂直的判定和线面角的求解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答本题关键在于能利用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关系的相互转化,通过严密推理,同时对于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问题,往往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法,通过求解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解.23.(1)证明见解析;(25. 【分析】(1)通过证明,PA BD AC BD ⊥⊥证得BD ⊥平面PAC ,由此证得平面PAC ⊥平面QBD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直线DB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PBC 的法向量,计算出直线DB 与平面PBC 所成角θ的正弦值.【详解】(1)证明:PA ⊥平面ABCD ,BD ⊂面ABCD ,PA BD ∴⊥,底面ABCD 是一个菱形,AC BD ∴⊥,又AC PA A ⋂=,BD ∴⊥平面PAC ,BD ⊂平面QBD ,∴平面PAC ⊥平面QBD .(2)设AC BD O =,取PC 中点E ,连结OE ,则//OE PA ,故OE AC ⊥,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3,0,0)B ,(0,1,0)C ,(3,0,0)D -,(0,1,23)P -,(3,1,0)CB ∴=-,(0,2,23)CP =-,(23,0,0)DB =,设(,,)m x y z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302230m CB x y m CP y z ⎧⋅=-=⎪⎨⋅=-+=⎪⎩, 取3y =(1,3,1)m =,5cos ,5m m n nDB m ⋅∴<>==⋅,5sin |cos ,|5m DB θ∴=<>=.【点睛】在利用向量法计算线面角时,要注意利用公式计算所得为线面角的正弦值,而不是余弦值. 24.(1)证明见解析;(210 【分析】(1)取CD 的中点G ,连接FG ,BG ,证明四边形FGBE 是平行四边形得出//EF BG 即可证明;(2)以点D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1DC 和平面EAD 的法向量,利用向量关系即可求出.【详解】 解:(1)证明:取CD 的中点G ,连接FG ,BG .因为F 是1DC 的中点,所以1FG//CC ,112FG CC =. 因为E 是1BB 的中点,所以1//EB CC ,112EB CC =. 所以//FG EB ,FG EB =.所以四边形FGBE 是平行四边形.所以//EF BG .因为EF ⊄平面ABCD ,BG ⊂平面ABCD ,所以//EF 平面ABCD .(2)因为底面ABCD 为矩形,1DD ⊥平面ABCD ,所以DA DC ⊥,1DD DA ⊥,1DD DC ⊥.以点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直线DA ,DC ,1DD 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因为1DA =,12DC DD ==,所以()0,0,0D ,()1,0,0A ,()1,2,1E ,()10,2,2C .所以()1,0,0DA =,()1,2,1DE =,()10,2,2DC =.设平面EA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所以00n DA n DE ⎧⋅=⎨⋅=⎩,即020x x y z =⎧⎨++=⎩, 令1y =,则2z =-.所以()0,1,2n =-. 所以1210cos ,225DC n -==⨯ 所以直线1DC 与平面EAD 10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25.(1)225;(2)22 【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OA ,OB ,OP 两两垂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所给的长度可算出面BDM 的法向量和PB 的坐标,再根据线面夹角的向量法,代入公式可得最后答案.(2)根据(1)可知AM 的坐标和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n 坐标,根据公式n n AM ⋅,即可求出点A 到平面BDM 的距离.(1)∵四边形ABCD 为菱形,AC BD ∴⊥,又OP ⊥面ABCD ,OA ∴,OB ,OP 两两垂直,∴以OA 为x 轴,OB 为y 轴,OP 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根据题可知4OA =,3OB =,4OP =,且M 为PC 中点,(4,0,0)A ∴,(0,3,0)B ,(0,3,0)D -,(0,0,4)P ,(4,0,0)C -,(2,0,2)M -, (0,3,4)PB ∴=-,(2,3,2)BM =--,(0,6,0)BD =-,设面BD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00n BM n BD ⎧⋅=∴⎨⋅=⎩,232060x y z y --+=⎧∴⎨-=⎩,0y ∴=,令1x =,则1z =,()1,0,1n ∴=, 422cos 5||||25n PB n PB n PB ⋅∴〈⋅〉===⋅⋅, ∴直线PB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5; (2)由(1)可知(6,0,2)AM =-,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为(1,0,1)n =,∴点A 到平面BDM 的距离4|||cos |22||2n AM d AM n AM n ⋅=⋅〈⋅〉=== ∴点A 到平面BDM 的距离为22【点睛】方法点睛:(1)求直线PB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用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PB 和平面BDM 的法向量n 的坐标、根据公式cos ||||n PB n PB n PB ⋅〈⋅〉=⋅求解; (2)求点A 到平面BDM 的距离用向量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平面BDM 上找一点如M 点、求出AM 的坐标和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n 坐标、根据公式|||cos |AM n AM ⋅〈⋅〉求解.26.(1)证明见解析;(2)63-.(1)取AB 的中点E ,连结EM ,EN ,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先证明平面//MNE 平面PAD ,进而可证//MN 平面PAD ;(2)根据题中条件,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分别求出两平面的法向量,由向量夹角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1)证明:在四棱锥P ABCD -中,取AB 的中点E ,连结EM ,EN .因为M ,N 分别为BP ,CD 的中点,//AD BC .所以//ME PA ,//EN AD .因为PA ⊂平面PAD ,ME ⊄平面PAD ,所以//ME 平面PAD ,同理,//EN 平面PAD .又因为ME NE E ⋂=,ME 、NE ⊂平面MNE ,所以平面//MNE 平面PAD .因为MN ⊂平面MNE ,所以//MN 平面PAD ;(2)因为在等腰直角三角形PAD 中,90A ∠=︒,//AD BC ,所以BC PA ⊥,即在四棱锥P ABCD -中,BC PB ⊥,BC AB ⊥.因为//AD BC ,所以AD PB ⊥,AD AB ⊥,因为PB AB B ⋂=,PB 、AB 平面PAB ,所以AD ⊥平面PAB ,所以PA AD ⊥. 又因为8AD =,3AB =,4PA =,所以5PB =.所以222AB PA PB +=,所以PA AB ⊥.以点A 为坐标原点,AB ,AD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3,0,0B ,()0,0,4P ,()0,8,0D ,()3,5,0C ,所以(3,0,4)PB =-,(3,5,4)PC =-,(0,4)8,PD =-.设()1111,,x n y z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则1100n PB n PC ⎧⋅=⎪⎨⋅=⎪⎩,即111113403540x z x y z -=⎧⎨+-=⎩, 令14x =,得1(4,0,3)n =;设()2222,,n x y z =为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则2200n PD n PC ⎧⋅=⎪⎨⋅=⎪⎩,即222228403540y z x y z -=⎧⎨+-=⎩, 令21y =,得2(1,1,2)n =.所以1212212cos ,4n n n n nn ⋅<>===. 因为二面角B PC D --是钝角,所以二面角B PC D --的余弦值是 【点睛】方法点睛:立体几何体中空间角的求法:(1)定义法:根据空间角(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通过作辅助线,在几何体中作出空间角,再解对应三角形,即可得出结果;(2)空间向量的方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通过计算向量夹角(两直线的方法向量夹角、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两平面的法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来求空间角即可.。

高中数学 选修2-1 北师大版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后作业(含答案)

高中数学 选修2-1 北师大版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课后作业(含答案)

2.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1.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 )A.(0,1)B.(1,0)C.(0,2)D.(2,0)解析:(直接计算法)因为p=2,所以抛物线y2=4x的焦点坐标为(1,0),应选B.答案:B2.某河上有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距拱顶6 m时,水面宽10 m,则抛物线的方程可能是( )A.x2=-yB.x2=-yC.x2=-yD.x2=-y答案:A3.抛物线x2=y上的一点M到焦点的距离为1,则点M到x轴的距离是( )A. B. C.1 D.解析:由准线方程为y=-,可知M到准线的距离为1,∴点M到x轴的距离等于1-.答案:D4.抛物线y2=24ax(a>0)上有一点M,它的横坐标是3,它到焦点的距离是5,则抛物线的方程为( )A.y2=8xB.y2=12xC.y2=16xD.y2=20x解析:由题意知,3+6a=5,∴a=,∴抛物线方程为y2=8x.答案:A5.抛物线y2=2px(p>0)上有A(x1,y1),B(x2,y2),C(x3,y3)三点,F是焦点,|AF|,|BF|,|CF|成等差数列,则( )A.x1,x2,x3成等差数列B.x1,x3,x2成等差数列C.y1,y2,y3成等差数列D.y1,y3,y2成等差数列解析:由定义,知|AF|=x1+,|BF|=x2+,|CF|=x3+.∵|AF|,|BF|,|CF|成等差数列,∴2,即2x2=x1+x3.故选A.答案:A6.设斜率为2的直线l过抛物线y2=ax(a≠0)的焦点F,且和y轴交于点A,若△OAF(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4,则抛物线方程为( )A.y2=±4xB.y2=±8xC.y2=4xD.y2=8x解析:由已知可得抛物线y2=ax的焦点F的坐标为.过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y=2,令x=0得y=-,故点A的坐标为.由题意可得=4,∴a2=64,∴a=±8.答案:B7.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的直线交该抛物线于A,B两点,|AF|=2,则|BF|=.解析:设点A的坐标为(x,y).因为|AF|=2,所以x-(-1)=2,所以x=1.所以A(1,±2).又点F的坐标为(1,0),所以|BF|=|AF|=2.答案: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定点A(2,1).若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则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解析: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此为抛物线的焦点,故准线方程为x=-.答案:x=-9.若点P到点(1,0)的距离比到直线x+2=0的距离小1,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解析:(方法1)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意得+1=|x+2|,∴=|x+2|-1=x+1.两边平方得(x-1)2+y2=(x+1)2,∴x2-2x+1+y2=x2+2x+1,∴y2=4x,∴点P的轨迹方程为y2=4x.(方法2)由题意可知,点P到点(1,0)的距离比到直线x+2=0的距离小1,∴点P到点(1,0)与到x+1=0的距离相等.故点P的轨迹是以(1,0)为焦点,x+1=0为准线的抛物线,其方程为y2=4x.答案:y2=4x10.如图,AB为抛物线y=x2上的动弦,且|AB|=a(a为常数,且a≥1),求弦AB的中点M与x轴的最近距离. 解:设点A,M,B的纵坐标分别为y1,y2,y3.A,M,B三点在抛物线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A',M',B'(如图).由抛物线的定义,得|AF|=|AA'|=y1+=y1+,|BF|=|BB'|=y3+=y3+,∴y1=|AF|-,y3=|BF|-.又M是线段AB的中点,∴y2=(y1+y3)=.等号在AB过焦点F时成立,即当定长为a的弦AB过焦点F时,M点与x轴的距离最小,最小值为.11.求满足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直线3x+4y-12=0上;(2)焦点是(-2,0);(3)准线是y=-;(4)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2;(5)焦点到直线x=-5的距离是8.解:(1)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4,0)和(0,3),故抛物线有两种情况:焦点为(4,0)时,=4,∴p=8,∴方程为y2=16x;焦点为(0,3)时,=3,∴p=6,∴方程为x2=12y.故所求方程为y2=16x或x2=12y.(2)焦点为(-2,0),∴=2,∴p=4,∴方程为y2=-8x.(3)准线为y=-,∴,∴p=3,开口向上,∴方程为x2=6y.(4)由于p=2,开口方向不确定,故有四种情况.∴方程为y2=4x或y2=-4x或x2=4y或x2=-4y.(5)焦点在x轴上,设为(x0,0),∴|x0+5|=8,∴x0=3或x0=-13,∴焦点为(3,0)或(-13,0),∴=3或-13,∴p=6或-26.∴方程为y2=12x或y2=-52x.12.某河上有座抛物线形拱桥,当水面距拱顶5 m时,水面宽8 m,一木船宽4 m,高2 m,载货后此船露在水面上的部分高为m,问水面上涨到与拱顶相距多少时,木船开始不能通航?解:以拱桥的拱顶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由题意知,点A(4,-5)在抛物线上(设AA'为水面宽,且AA'=8 m),所以16=-2p×(-5),2p=,所以抛物线方程为x2=-y(-4≤x≤4),设水面上涨到船面两侧与拱桥接触于B,B'(B'与B关于y轴对称)时,船开始不能通航,设B点坐标为(2,y),由22=-y,得y=-,此时水面与抛物线拱顶相距|y|+=2(m).故水面上涨到与拱顶相距2 m时,船开始不能通航.备选习题1.抛物线y2=8x的准线方程是( )A.x=-2B.x=-4C.y=-2D.y=-4解析:由2p=8,得p=4,故准线方程为x=-2,故选A.答案:A2.设抛物线y2=mx(m≠0)的准线与直线x=1的距离为3,则抛物线的方程是.解析:当m>0时,由2p=m,得.这时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x=-.∵抛物线的准线与直线x=1的距离为3,∴1-=3,解得m=8.这时抛物线的方程是y2=8x.同理,当m<0时,抛物线的方程是y2=-16x.答案:y2=8x或y2=-16x3.已知点M(-2,4)及焦点为F的抛物线y=x2,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P,使|PM|+|PF|的值最小.解:如图所示,设抛物线上的点P到准线的距离为|PQ|.由抛物线的定义,知|PF|=|PQ|,∴|PF|+|PM|=|PQ|+|PM|.∴当P,Q,M三点共线时,|PM|+|PF|的值最小.由M(-2,4),可设P(-2,y0),代入y=x2,得y0=,故P点的坐标为.4.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F任作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P1,P2两点,求证:以P1P2为直径的圆和该抛物线的准线相切.证明:设线段P1P2的中点为P0,过P1,P2,P0分别向准线l引垂线,垂足分别为Q1,Q2,Q0,如图所示.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P1F|=|P1Q1|,|P2F|=|P2Q2|.∴|P1P2|=|P1F|+|P2F|=|P1Q1|+|P2Q2|.∵P1Q1∥P0Q0∥P2Q2,|P1P0|=|P0P2|,∴|P0Q0|=(|P1Q1|+|P2Q2|)=|P1P2|.由此可知,P0Q0是以P1P2为直径的圆的半径,且P0Q0⊥l,因此,该圆与准线相切.5.已知直线l:y=kx+1,抛物线C:y2=4x,求当k为何值时,l与C有:(1)一个公共点;(2)两个公共点;(3)没有公共点?解:将l和C的方程联立,得消去y,得k2x2+(2k-4)x+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试题(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2页。

第Ⅱ卷3至6页。

考试结束后. 只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顶点在原点,且过点(4,4)-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 A.24y x =- B.24x y =C.24y x =-或24x y = D. 24y x =或24x y =- 2. 以下四组向量中,互相平行的有( )组.(1) (1,2,1)a =,(1,2,3)b =-; (2) (8,4,6)a =-,(4,2,3)b =-; (3)(0,1,1)a =-,(0,3,3)b =-; (4)(3,2,0)a =-,(4,3,3)b =- A. 一 B. 二 C. 三 D. 四3.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1(3,2,1)n =,平面β的法向量为2(2,0,1)n =-,则平面α与β夹角的余弦是B. C. D. 4.“5,12k k Z αππ=+∈”是“1sin 22α=”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 “直线l 与平面α内无数条直线都垂直”是“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的( )条件A .充要B .充分非必要C .必要非充分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6.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是棱11A B 的中点,则1A B 与1D 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B C D7. 已知两定点1(5,0)F ,2(5,0)F -,曲线上的点P 到1F 、2F 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6,则该曲线的方程为A.221916x y -= B.221169x y -= C.2212536x y -= D. 2212536y x -= 8. 已知直线l 过点P(1,0,-1),平行于向量(2,1,1)a =,平面α过直线l 与点M(1,2,3),则平面α的法向量不可能是A. (1,-4,2)B.11(,1,)42-C. 11(,1,)42-- D. (0,-1,1)9. 命题“若a b <,则a c b c +<+”的逆否命题是A. 若a c b c +<+,则a b >B. 若a c b c +>+,则a b >C. 若a c b c +≥+,则a b ≥D. 若a c b c +<+,则a b ≥10 . 已知椭圆221102x y m m +=--,若其长轴在y 轴上.焦距为4,则m 等于 A.4. B.5. C. 7. D .8.11.以下有四种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1)“m 是实数”是“m 是有理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 “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3) “3x =”是“2230x x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4)“A B B =”是“A φ=”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0个B. 1个C. 2个D. 3个12。

双曲线22221x y a b-=(0a >,0b >)的左、右焦点分别是12F F ,,过1F 作倾斜角为30的直线交双曲线右支于M 点,若2MF 垂直于x 轴,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把本大题答案填在第Ⅱ卷题中横线上。

13.请你任意写出一个全称命题 ;其否命题为 . 14.已知向量(0,1,1)a =-,(4,1,0)b =,||29a b λ+=且0λ>,则λ= ____________.15. 已知点M (1,-1,2),直线AB 过原点O, 且平行于向量(0,2,1),则点M 到直线AB 的距离为__________.16.已知点P 到点(3,0)F 的距离比它到直线2x =-的距离大1,则点P 满足的方程为 .17.命题“至少有一个偶数是素数”的否定为 .18. 已知椭圆22416x y +=,直线AB 过点 P (2,-1),且与椭圆交于A 、B两点,若直线AB 的斜率是12,则AB 的值为 .高二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试题(卷)2009.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全称命题是; 其否命题是.14. _____. 15. . 16.17.________________.18. 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小题满分15分)请你用逻辑联结词“且”、“或”、“非”构造三个命题,并说出它们的真假,不必证明.20.(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的顶点与双曲线221412y x-=的焦点重合,它们的离心率之和为135,若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求椭圆的方程.21. (本小题满分15分)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1的菱形,4ABC π∠=, OA ABCD ⊥底面,2OA =,M 为OA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以A为原点,建立适当的空间坐标系,利用空间向量解答以下问题:(Ⅰ)证明:直线MN OCD平面‖;(Ⅱ)求异面直线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22. (本小题满分15分)已知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短轴长为4,离心率为55.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 过该椭圆的左焦点,交椭圆于M 、N两点,且1659MN =,求直线l 的方程.数学选修2-1质量检测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9.2一、选择题:本答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C. (p75练习题1改)2. B (p38练习题3改)3. A (p45练习题2改)4. B.(复习题一A 组4题改)5. C .(08上海卷理13)6. B (08四川延考文12)7. A (p80,练习题1(2)改) 8. D (复习题二A 组13题改) 9. C (p5,练习题2改)10 . D (复习题三A 组2题改) 11. A (复习题一A 组1题改) 12。

C .(08陕西高考)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3.答案不唯一,正确写出全称命题得3分,正确写出其否命题得2分. 14. 3 (08海南宁夏卷理13). 15. 8(选修2-1,p50练习题改) 16. 212y x =(选修2-1 p76, A 组5题改) 17.没有一个偶数是素数18. (p96, 复习题三A 组8题改)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 答案不唯一,每正确写出一个命题得3分,正确说出命题的真假每个得2分.20. (选修2-1,p96,复习题二,B 组2题改)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22221x y a b+=,其离心率为e ,焦距为2c ,双曲线221412y x -=的焦距为21c ,离心率为1e ,(2分),则有: 2141216c =+=,1c =4 (4分)∴1122ce == (6分)∴133255e =-=,即35c a = ① (8分) 又1b c ==4 ② (10分)222a b c =+ ③ (12分)由①、 ②、③可得225a =∴ 所求椭圆方程为2212516x y += (15分) 21. (本小题满分15分)(08安徽卷理18)解: 作AP CD⊥于点P,如图,分别以AB,AP,AO 所在直线为,,x y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0,2),(0,0,1),(122244A B P D O M N -,(3分)(1)2222(1,,1),(0,,2),(2)44222MN OP OD =--=-=-- (5分)设平面OC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n OP n OD ==即2022022y z x y z -=⎪⎪⎨⎪-+-=⎪⎩取z =,解得(0,4,2)n = (7分) 22(1,,1)(0,4,2)044MN n =--=∵ MN OCD ∴平面‖ (9分)(2)设AB 与MD 所成的角为θ,(1,0,0),(1)22AB MD ==--∵ 1cos ,23AB MDAB MD πθθ===⋅∴∴ , AB 与MD 所成角的大小为3π(13分) (3)设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d ,则d 为OB 在向量(0,4,2)n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由 (1,0,2)OB =-, 得23OB n d n⋅==.所以点B 到平面OCD 的距离为23(15分)22. (p87,例3改) 解:(1)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221x y a b+=, (2分)由已知有:24,c b e a === (4分), 222a b c =+,(6分)解得:225,2,1,1a b c c ====∴ 所求椭圆标准方程为22154x y += ①(8分) (2)设l 的斜率为k ,M 、N 的坐标分别为1122(,),(,)M x y N x y ,∵椭圆的左焦点为(1,0)-,∴l 的方程为(1)y k x =+ ②(10分)①、②联立可得222(1)154x k x ++= (11分) ∴ 2222(45)105200k x k x k +++-=∴ 2212122210520,4545k k x x x x k k -+=-=++ (13分)又 ∵MN === ∴ 2212121280()4(1)81x x x x k ⎡⎤+-+=⎣⎦ ∴222222104(520)1280()(1)454581k k k kk ⎡⎤---+=⎢⎥++⎣⎦ ∴42222212801004(520)(45)(1)(45)81k k k k k ⎡⎤--++=+⎣⎦ ∴22221280320(1)(45)81k k +=+ ∴2221(45)9k k +=+ ∴21,1k k ==± ∴l 的方程为1y x =+ 或1y x =--(15分)命题人: 吴晓英 检测人:张新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