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无)第二章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大数据商业分析 课程教学大纲

《大数据商业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Big Data and Business Analytic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分 2.0 学时36主讲教师修订日期2021年9月9日指定教材张瑾,翁张文著《大数据商业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本课程将围绕商业数据分析这一核心问题介绍三部分内容:一、以目前进行商业数据分析最主要的编程语言Python为主,介绍Python编程语法;二、介绍进行商业数据分析的主要算法和模型,包括统计方法、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方法;三、以商业管理中常见的应用问题为例,介绍4-5个商业数据分析案例,包括市场营销方面的消费者细分、在线社区中虚假评论的识别、房地产经济分析、金融投资领域中的行业研究报告分析等。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能掌握Python编程基本概念;课程目标2:能掌握商业数据分析主要方法,包括数据挖掘方法、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课程目标3:能将数据分析方法应用于实践。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Python简介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发展历程和Python在不同系统安装方法2.教学重难点:Python在不同系统安装方法3.教学内容:3.1. 发展历程3.2. 特点3.3. 语言标准3.4. Python 安装与运行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第二章数据类型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数据类型相关概念2.教学重难点:Python不同数据类型3.教学内容:3.1. 概述3.2. 数字类型3.3. 列表与元组3.4. 字符串3.5. 字典3.6. 集合3.7. 基本运算符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第三章条件与循环1.教学目标:了解Python条件与循环语句2.教学重难点:列表推导与其他语句3.教学内容:3.1. 条件3.2. 循环3.3. 列表推导与其他语句4.教学方法:讲授5.教学评价:以课堂问答方式来评价教学效果。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库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库大题(共10题)一、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到来,他很高兴,交谈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老人抱怨,退休工资都交给儿媳,身上没有任何零花钱。
同时,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王老先生手臂上有多处淤青,问其原因,王老先生沉默不答,表情紧张。
社会工作者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王老先生今年80岁,以前是老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老伴去世后,主要由儿媳照顾: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有时还不让老人吃饱,儿子去外地出差时,儿媳还经常将老人反锁家中。
【问题】1.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运用了哪几种收集资料的方法?2.列举本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案】1.收集服务对象资料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向服务对象进行询问;向服务对象的相关人进行咨询;查阅服务对象的档案记录;进行家访等。
案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家访。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在一次走访中发现王老先生独自在家。
并了解到王老先生现与儿子一家同住,儿子和儿媳外出工作时,家里只留下他一个人。
这运用了家访的方法。
(2)观察。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观察发现,王老先生的房间杂乱无章,身上衣服泛黄并发出异味,已经多日没有换洗。
(3)询问。
具体表现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和王老先生的交流,了解到王老先生的近况,询问王老先生手臂淤青的原因,并向社区居委会进一步了解情况。
2.虐待老人是指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
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的衰退。
案例中老人受到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的类型及行为表现如下:(1)身体虐待:王老先生手臂有多处淤青,原因在于儿媳觉得老人不做家务,不讲卫生,一起生活碍事,常常为此打骂老人;不让老人吃饱饭,将老人反锁在屋里,限制老人的人身自由。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课件第十章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3、 网络舆论传播的符号化
事件名称
微笑局长杨达才 陕西孕妇引产事件
7·23动车事故
部分网络舆论事件中的符号化表达
符号化表达
事件名称
符号化表达
微笑局长、表叔 强制引产
富士康员工跳楼
医生玩网络游戏延误五个月婴儿 就医致死
十三跳 徐宝宝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韩峰局长日记
局长日记、香艳日记
郭美美事件 中石化酒单事件 郑州财政官员质问记者 武汉少年黄艺博走红网络 河北大学校园撞人案
2、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
(2)跟风严重 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网络热点,网络上就会出现一系列相似的案例,而其中很多都 是子虚乌有或是刻意杜撰、造谣。例如在网民揭发了名下房产众多的“房姐”“ 房叔”之后,网上立刻出现了一大批对“房爷”“房祖宗”的揭露,但细看之下 ,都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一味炒作、争夺眼球。
2、网络舆论鲜明的指向性
网络舆论形成了指向政府、官员的鲜明指向性。网络舆论事件最关注的 问题是政府官员的行政问题与民生问题。政府管理阶层的贪污腐败、工作作 风和生活作风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功能扩展的现 象,即现实中互联网逐步替代现有的制度化通道,成为政治传播系统中为民 众传递诉求的通道。
7、网络舆论的“次生效应”
在这个意义上,“次生事件”产生的根
源与现实社会中的“泄愤事件”有相似的内
在机理,即没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网民借突发
事件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以发泄情绪为
主,绝大多数的网民都抱着“路见不平”或
“借题发挥”的心态,意见领袖则在舆论发
展的关键节点转移议题框架,通过迎合网民
的利益诉求和偏好,达到吸附大规模网民群
63 2005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教案第一章:网络的利与弊1.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认识网络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1.2 教学内容1. 网络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1.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二章:网络信息的辨别与自我保护2.1 教学目标1. 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3. 培养学生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能力2.2 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2. 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3.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2.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信息辨别小游戏2. 讲解网络信息的辨别方法3. 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三章:网络交流的艺术3.1 教学目标1. 掌握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学会文明上网3.2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2. 文明上网的重要性3.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交流情景剧2. 讲解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3. 学习文明上网的原则5. 总结与反思第四章:网络游戏的利与弊4.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游戏的影响2. 认识网络游戏的利与弊3. 培养学生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能力4.2 教学内容1. 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2. 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分析3. 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4.3 教学过程1. 导入:调查网络游戏使用情况2. 讲解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影响3. 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案例4. 讨论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方法和建议5. 总结与反思第五章: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5.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成瘾的表现2. 学会预防网络成瘾3. 培养学生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能力5.2 教学内容1. 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2. 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3. 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成瘾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成瘾的表现和危害3. 学习预防网络成瘾的方法4. 讨论面对网络成瘾的干预策略5. 总结与反思第六章:网络购物与消费维权6.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2. 掌握基本的消费维权知识3. 培养学生理性消费和维权意识6.2 教学内容1. 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案例分析2. 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理性消费的重要性6.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购物经历分享2. 讲解网络购物的优势与风险3. 学习消费维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理性消费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七章:网络理财与金融安全7.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认识网络金融安全风险3.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2 教学内容1. 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2. 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分析3. 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7.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理财产品介绍2. 讲解网络理财的基本知识3. 分析网络金融安全风险案例4. 讨论正确的网络理财观念和金融安全意识5. 总结与反思第八章:网络公益与志愿服务8.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2. 掌握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3. 培养学生参与网络公益的意识和行动8.2 教学内容1. 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案例分析2. 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8.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公益活动介绍2. 讲解网络公益的发展与意义3. 学习网络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 讨论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性5. 总结与反思第九章:网络法律与道德规范9.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2. 认识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9.2 教学内容1. 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案例分析2. 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3. 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9.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法律案例分享2. 讲解网络法律的基本原则3. 学习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4. 讨论遵守网络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第十章: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10.1 教学目标1. 了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2.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10.2 教学内容1. 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案例分析2. 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10.3 教学过程1. 导入:网络素养与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讨论2. 讲解网络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3. 学习终身学习的方法和技巧4. 讨论提高网络素养和终身学习的意义5. 总结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五章中“网络成瘾的预防与干预”环节需要重点关注。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社会工作者之中级社会工作实务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大题(共10题)一、王明夫妻俩进城务工,王明与老乡一起在建筑工地,妻子在餐馆服务,每年过年才回家一次看望老人和孩子。
王明在一次施工过程中,从高空坠落下来,幸亏一起工作的工友们及时把他送到了医院,在紧急抢救后保住了生命。
住院期间,包工头垫付了3000元医药费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但后续治疗还需要一大笔钱。
妻子看着病床上的丈夫,每天以泪洗面。
好心的工友无奈之下代他们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请根据王明一家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计划书。
【答案】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王明一家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打工中遭遇了意外,具体问题包括如下:(1)经济问题。
王明意外受伤,包工头的消失,使得他们面临庞大的医疗费用却没有着落的问题。
(2)医疗康复问题。
王明的救治随时面临着停医停药,治疗及康复难以维系。
(3)权益维护问题。
王明是在工作中摔伤,属于工伤,但由于包工头消失,后续面临着权益维护的问题。
2.方案设计。
为实现目标,社会工作者将以个案辅导的形式来为王明夫妻提供服务。
具体方案如下:(1)服务目标总目标:协助王明夫妻舒缓情绪压力,增强他们遭遇困境时的应对能力,建立彼此间的互助与支持体系。
具体目标:了解相关政策,连接资源支持,维持正常的医疗和康复需要;了解相关法律,争取法律援助,维护工伤相关的权益。
(2)方案实施接案阶段:运用专业价值和理念,理解王明夫妻的困难和问题,与他们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他们的问题和需要,并且了解相关资源,建立专业服务关系。
预估阶段:通过访谈、观察、现有资料(病历本)的应用,与王明夫妻、工友、医生了解王明的病情、家庭经济状况、工作环境及状况,深入分析其问题及资源。
计划阶段:与王明夫妻一起,根据目前的治疗阶段及所面I临的问题,共同协商制定可行的计划,包括寻求资源支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发动社会捐助、诉诸法律手段维护权益等,并确定服务的时间进程,签订服务协议。
第十章 社会网络分析

密度=2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2.3 密度(有向图)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 恰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即n(n-1)。
密度=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3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念
“中心性”的研究意义:
“权力”在社会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者 存在关系,可以影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 我们如何去界定某个人的权利大小?
子图(例)
2.1.2 关联图和成分
对于一个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存在一 个途径(Path),则称这两点是相互可达的,称该图 时关联图(connected graph)。也就是说,关联图 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是可达的。 如果一个图不是关联的,就称之为“不关联图” 。一个“不关联图”,可以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子图, 我们称之为关联子图。一个图中的各个关联子图都叫 做“成分”(components),它是最大的关联子图 。也就是说,“成分”内部的任何点之间都存在途径 。但是,成分内部的一点与任何外在于该成分的点之 间都不存在任何途径。
点出度:指的是该点所直接指向的点的总 数。
点的度数(例)
点5的度数为:
4
点10的度数为: 2
点8的点数为:
1
点的度数(例)
阿库(n3)的点入度是: 3 点出度是: 2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在给定的两点之间可能存在长短不一的多 条途径。 两点之间的长度最短的途径叫做测地线。
2.4.2 n-派系
对于一个总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一个子图满足如下条件 ,就称之为n-派系:在该子图中,任何两点之间在总图 中的距离(即测地线距离)最大不超过n。 一个1-派系实际上就是最大的完备子图本身,也就 是上述的“派系”。而一个2-派系则是这样的一个派系 ,即其成员或者直接(距离为1)相连,或者通过一个 共同邻点(距离为2)间接相连。
第十章 网络公共领域[43页]
![第十章 网络公共领域[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56a7f8f1192e45361166f551.png)
• 网络公共领域的讨论可以形成一个社会交流网络,话题的发起者就是一个普 通的话语交流节 点,串联在论辩网中。同时,讨论还有可能在任何一个节点分 叉,从而引起新的议题、形成 新的话语串联网络。这种自组织特点,充分表现在 具有广泛意见表达的网络公共领域上。另 外,还有一个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就是, 目前网络上的社会性软件越来越智能化了,被上传的 帖子可能会自动被传送到与 这个议题有关的网页上。
10 第三,言论自由性,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网络媒体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所
有使用者可对自身观点自由发表,对任何事件进行评论。
(二)网络公众舆论
• 网络公众舆论与网络舆论不同。“网络公众舆论”这个概念的提出就被赋予 了 公共精神和批判性的含义,从中反映了民众的共同想法,表明了人们共同的 意 愿。网络公众舆论不仅具有公共精神含义,并且具有公德特征。“网络公众 舆论” 一词,其性质与 “公众舆论”一样,指的是互联网上有判断能力的上网者 在网络 社区里所从事的批判性的意见表达。上网者的批判舆论己不仅仅是网 络舆论了, 其来源不是单纯的个人偏好,而是相当数量的上网者个体对公共 事务或社会事件 的关注和公开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界定
点
实质研究对象
关系
个体、公司、……、城市、国家
贸易关系、朋友关系、……、距离关系
社会网络的形式化表达
社群图
用于表示一 个群体成员 之间的关系, 由点和线连 成的图。
有向图、无向图 (关系方向) 二值图、符号图、赋值图 (关系的紧密程度) 完备图、非完备图
(成员之间的紧密度)
矩阵
本讲主要内容
1. 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2. 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及其应用 3. UCINET简介 4. 案例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
神经网络
Hale Waihona Puke 一、什么是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是指社会行动者(social actor) 及其间的关系的集合。也可以说,一个社 会网络是由多个点(社会行动者)和各点 之间的连线(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集合。用点和线来表达网络,这个是社会 网络的形式化界定。
2.2.3 密度(有向图)
❖在有向图中,有向图所能包含的最大连线数 恰恰等于它所包含的总对数,即n(n-1)。
密度=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
2.3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念
“中心性”的研究意义:
❖ “权力”在社会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者 存在关系,可以影响他人。在一个群体中, 我们如何去界定某个人的权利大小?
矩阵中的行与列都代表“社 会行动者”,即图中的各点。 行与列对应的要素代表的就 是各个行动者之间的“关 系”。
二、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概念及应用
社会网络分析相关概念
与“关联性”有关的概 念
与“距离”有关的概念
社会网络分析 相关概念
与“中心性”有关的概 与“凝聚子群”有关的
念
概念
2.1 与“关联性”有关的概念
研 究 《 教 育 技 术 学
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
——UCINET的原理及
1
参考资料
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刘军著.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4
社会网分析讲义/罗家德著.北京: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5
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使用指南/ 刘军著.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
国际社会网络分析网(INSNA):
一个点的度数就是对其“邻点”多少的测量。 实际上,一个点的度数也是与该点相连的线的条数 。如果一个点的度数为0,称之为“孤立点”( isolate)。
2.2.1 点的度数
在一个有向图中,必须考察线的方向。因 此,一点的“度数”包括两类,分别称为 “点入度”(in-degree)和“点出度”( out-degree)。
如果一个图不是关联的,就称之为“不关联图”
。一个“不关联图”,可以分为两个或者多个子图,
我们称之为关联子图。一个图中的各个关联子图都叫
做“成分”(components),它是最大的关联子图
。也就是说,“成分”内部的任何点之间都存在途径
。但是,成分内部的一点与任何外在于该成分的点之
间都不存在任何途径。
一个点的点入度:指的是直接指向该点的 点的总数;
点出度:指的是该点所直接指向的点的总 数。
点的度数(例)
点5的度数为: 4 点10的度数为: 2 点8的点数为: 1
点的度数(例)
阿库(n3)的点入度是: 3 点出度是: 2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在给定的两点之间可能存在长短不一的多 条途径。
点
绝对中心度
内中心度
有向图中
度
外中心度
中
点入度 点出度
心
无向图:C’RD (x)=(x的度数)/(n-1)
度 相对点度中心度
有向图: C’RD (x)=(x的点入度数+x的点出度)/(2n2)
(2)点度中心势
中心度是来描述图中任何一点在网络中占 据的核心性,中心势是来刻画网络图的整 体中心性。
两点之间的长度最短的途径叫做测地线。 如果两点之间存在多条最短途径,则这两
个点之间存在多条测地线。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两点之间的测地线的长度叫做测地线距离 ,简称为“距离”(distance)。也就是 说,两点之间的距离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 最短途径的长度。
2.2.2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
一个图一般有多条测地线,其长度也不一样 。
我们把图中最长测地线的长度叫做图的直径 。
如果一个图是关联图,那么其直径可以测定 。如果图不是关联的,那么有的点对之间的 距离就没有界定,或者说距离无穷大。在这 种情况下,图的直径也是无定义的。
测地线、距离和直径(例)
n1到n4的测地线是:l2l4 n1到n5的距离是:3
2.1.1 子图 一个图G的子图Gs的定义是, Gs中的
点集(记作Ns )是G的点集(N)的一个子 集,并且Gs中的线集( Ls )也是G的线集 (L)的一个子集, Gs中的所有线也必须是 在G中的所有点之间的线。
子图(例)
2.1.2 关联图和成分
对于一个图来说,如果其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存在一 个途径(Path),则称这两点是相互可达的,称该图 时关联图(connected graph)。也就是说,关联图 中的任何两点之间都是可达的。
三个成分:C1={n1, n2, n3, n4, n5} C2={n7, n8, n9, n10} C3={n6}
2.2 与“距离”有关的概念
2.2.1 点的度数 与某点相邻的那些点称为该点的“邻点”(
neighborhood),一个点ni的邻点的个数称为该点 的“度数”(nodaldegree),记作d(ni),也叫关 联度(degree of connection)。
❖ 社会网络学者就从“关系”的角度出发,用 “中心性”来定量研究权力。
2.3.1 点度中心性
(1)点度中心度
❖与该点有直接关系的点的数目(在无向图中是 点的度数,在有向图中是点入度和点出度), 这就是点度中心度(point centrality)。
(1)点度中心度
无向图中,点的绝对中心度即为该点的度数。
该图的直径是:3( l2l4 l5、 l3l4 l5 )
2.2.3 密度
密度:指的是一个图中各个点之间联络的
紧密程度。固定规模的点之间的连线越多, 该图的密度就越大。 密度的测量:
❖在无向图中,密度用图中实际拥有的连线数l与 最多可能存在的连线总数之比来表示,即
密度=2l/n(n-1) (n表示图的规模,即该图一共有n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