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考研复习参考书推荐
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参考书目

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参考书目《中医经方学》、《中药学概论》、《中药学》、《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中草药分类与应用》、《中草药研究方法学》、《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等,都是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重要参考书目。
中医综合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配伍理论、应用与临床效果等内容。
在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这些参考书目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经方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经典著作,包含了几千年来中医药学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方剂使用的理论基础。
它系统介绍了方剂的配伍原则、药性归经、炮制方法等内容,对于理解中医方剂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学概论》和《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学基础知识和中药材的性质、制剂、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在学习中医综合方剂学前,必须掌握中药学基础知识,这两本书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中药学知识,让考研307的学生能够了解中药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中药学与中药资源学》和《中草药分类与应用》是在中药学基础上深入研究中草药分类、中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中医综合方剂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两本书为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生提供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中草药研究方法学》是研究中草药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等内容的专业书籍。
研究中医方剂的药效和临床应用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这本书为考研307的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的指导。
《国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了一些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
中西医结合是中医综合方剂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考研307的学生可以从这些论文中了解到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总之,以上这些参考书目涵盖了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各个方面,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书籍进行学习和参考。
同时,还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技能,以更好地应对考研307中医综合方剂学的学习和研究。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是一本涉及中药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参考书,内容涵盖了中药学、中药制药学、中成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等多个方面。
本书旨在为中药领域的学习者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1. 中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首先深入探讨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作用等。
它详细介绍了各类中药的特点和用途,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面的中药学知识图景。
在这部分内容中,我对中药学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理解。
中药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通过对中药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中药资源,发挥其益处,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2. 中药制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详细介绍了中药制药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加工、配方、炮制等方面。
这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药加工工艺和炮制方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的制备过程和质量控制技术。
通过对中药制药学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正确的加工和制备方法对中药品质的重要性,这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中药学的兴趣。
3. 中成药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成药学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中成药的分类、特点、用途和剂型等方面。
它揭示了中成药的丰富内容和广泛应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中成药学知识体系。
通过学习中成药学,我深刻认识到中成药在中医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也使我对中医药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加乐观的展望。
4. 中药鉴定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涵盖了中药鉴定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的鉴定方法、鉴别原理、质量评价等方面。
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面了解中药鉴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中药的真伪和品质。
通过学习中药鉴定学,我认识到了鉴定技术对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也提醒了我在日常生活中中药时需要注意真伪鉴别。
5. 中药资源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参考书目》还对中药资源学进行了介绍,包括中药资源的分类、分布、开发利用等方面。
陕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相关书目

李小寒
《内科护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尤黎明
《外科护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乐之
347心理学专业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彭聃龄
《发展心理学》第三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
《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胡佩诚
353卫生综合
《流行病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詹思延
《卫生统计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谢 幸
麻醉学
《麻醉学》第四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文志
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徐 克
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尤启冬
药剂学
《药剂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方 亮
生药学
《生药学》第七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蔡少青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杭太俊
针灸学
《针灸学》新世纪第四版
李冀、连建伟
伤寒论
《伤寒论讲义》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赛美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讲义》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张 琦
温病学
《温病学》高等中医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杨宇、陈文慧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何清湖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詹红生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第三版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版社
考研中医综合试卷结构及分值

年考研中医综合试卷结构及分值准备年考研中医综合的考生们有福了,跨考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医综合联考考试试卷结构、考试内容及分值分布情况,考生可根据其重点情况,制定想对应的学习计划。
1. 中医综合考研专业课考试内容分科目来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均为30题,中医内科学35题,针灸学25题。
2. 中医综合考研试卷结构试卷满分为300分,总共有180题,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其中: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3. 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及考试分数分布科目方向分值书名作者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50分《中医基础理论》印会河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诊断学50分《中医诊断学》邓铁涛上海科技出版社中药学50分《中药学》丁景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方剂学50分《方剂学》邓中甲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60分《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针灸学40分《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2024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2024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五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其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是重点考查科目,要求考生掌握其基础理论,了解其研究手段和中医思维辨证。
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考试目标及要求方面,大纲要求考生能够系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中医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具备独立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创新能力。
同时,考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中医基础理论主要考查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如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诊断学则主要考查如何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进行正确的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和辨证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和方剂学则分别考查中草药的分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对于中医内科学的知识点考查较为广泛,涉及到多个系统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体来说,2024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对于考生的要求较高,需
要考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准备,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
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307中医综合考研经验分享

201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307中医综合考研经验分享一、看真题是效率最高的方法要说2019中医综合的复习,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往年的真题。
今年考试时我发现起码有一半的考题都似曾相识,可惜当时不注重背答案,做起来还是很茫然。
因此诸位学弟学妹要注意了,咱们中医综合的考试重题率是很高的,或者即使不是原题重现,考的知识点还是差不多的。
因此那种希望从头到尾把课本看的很熟,来一个我打一个,来两个我打一双,这种方法,当然不是不对,但是太累了,效率不高。
你在这一科上花的时间太多,势必会对别的科造成影响。
做真题就相当于有老师在给你划重点。
因为咱们复习,课本往那一摞,觉得好多啊,但其实他要命题,基本上还是有限的那几个地方。
因为一是这些地方重要,二是这些地方好命题。
因此先把真题上涉及的知识点都掌握了,考试就有底了。
怎么做真题呢?首先弄一本口碑好的真题,因为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真题答案漏洞百出,会给我们造成很多困扰。
我没法给出建议哪一本比较好,因为今年我所做的,以及我同学做的、从网上下的真题,错误都挺多。
勉强说来240分的真题部分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它的预测题错误很多。
真题有错误不要紧,因为最终你还是要通过这个真题去找书上的知识点、去掌握它。
从这个意义上讲,买一本错误百出的真题也未必是坏事,因为这可以督促你积极对照课本找答案,所以不必在真题质量上太过纠结。
不仅要掌握这个知识点本身,还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相类似的知识点。
比如中基某一年考到五行配属五脏的问题,问肝为什么属木。
看到这个题,就应该想到把心脾肺肾都看了。
结果过了两年脾和肾也考了。
这就是相类似的知识点。
又比如考某舌象是什么病,下面四个选项。
做题时不仅要把正确选项记住,还要掌握其他三个选项中的病,各自的舌象是什么。
如此一来,照这种方法做真题,凡是真题上涉及的知识,都能掌握了,就很厉害了,因为这个信息量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有的同学一看真题,其中涉及到经典(主要是内经)的原文,觉得很恐怖,怎么考研的范围这么广啊,内经原文都考。
199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307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

1999年北京中医药大学307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A.阴虚阳盛B.阴阳两虚C.阳盛阴虚D.阴盛阳虚E.阳虚阴盛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E.酸、苦、甘、辛、咸3.在五脏之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粟4.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6.联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影响C.心营、肺卫之间的相互作用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7.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E.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8.“中焦如沤”是比喻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9.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A.脑为髓海B.肺为气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D.冲脉为血海E.胃为水谷之海10.下列哪一组经脉是环绕口唇的?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1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12.在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它脏为病,累及于肾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14.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A.世医得效方B.诊家枢要C.脉诀汇辨D.诊家直诀E.脉义简摩15.青舌黄苔的主病是A.酒毒内盛B.寒湿化热C.寒湿内盛D.寒凝血脉E.宿食内停16.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由A.气郁化痰,痰火扰心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E.瘀热互结,上扰神明17.白喉的咳嗽特点是A.干咳B.顿咳C.咳声清脆D.咳声重浊E.咳如犬吠1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A.气虚不能摄血B.肝气郁滞C.血热内迫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19.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A.既住史B.家族史C.个人史D.婚姻史E.生育史20.以下哪项属于细脉的相似脉?A.微、弱、散脉B.濡、弱、伏脉C.微、濡、虚脉D.微、弱、濡脉E.虚、弱、微脉21.弱脉与濡脉的区别要点是A.脉体的大与小B.脉位的深与浅C.脉力的强与弱D.脉率的数与迟E.脉律的齐与乱22.下列哪项不是脾胃虚弱泄泻的特点?A.大便时溏时秘B.水谷不化C.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多D.面黄肢倦E.舌淡红苔薄白23.气营两燔的舌象为A.绛舌黄润苔B.红绛舌类干苔C.绛舌粘腻苔D.绛舌黄白苔E.绛舌薄白苔24.哪项症状不符合肝经湿热下注的临床表现?A.黄疸B.小便短赤C.睾丸肿胀热痛D.舌红苔黄腻E.脉弦数25.胸胁脘腹胀满疼痛,食欲减退,便溏不爽,舌苔白腻,脉弦,诊断为A.肝胃不和B.肝脾不调C.肝气郁结D.胃气上逆E.脾胃虚弱26.腹部胀满,腰溶溶如坐水中,腰痛引及脊腹,女子则赤白带下,为何经病证?A.督脉B.任脉C.冲脉D.带脉E.阴维、阳维脉27.营分证的病人,一般不出现A.舌质红绛B.夜间低热C.脉象细数D.时有谵语E.心烦不寐28.最早提出要按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决定药量的本草著作是A.《神农本草经》B.《名医别录》C.《本草经集注》D.《证类本草》E.《本草衍义》29.《神农本草经疏》的作者是A.张璐B.徐灵胎C.汪昂D.黄宫绣E.缪希雍30.首载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的本草文献是A.《唐本草》B.《海药本草》C.《本草拾遗》D.《本草纲目》E.《本草纲目拾遗》31.属升浮药性的“性味”是A.甘苦寒B.酸苦温C.辛苦寒D.辛甘温E.辛甘寒32.夏月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当选用A.薄荷B.藿香C.佩兰D.香薷E.扁豆33.清热安胎当选用A.枯黄芩B.子黄芩C.清炒黄芩D.酒黄芩E.黄芩炭34.大黄后下的目的是A.清热解毒B.泻热通便C.清化痰热D.活血祛瘀E.凉血止血35.鸡舌香系指A.檀香B.公丁香C.苦丁香D.母丁香E.降香36.延胡索的药用部分为A.根茎B.块茎C.块根D.鳞茎E.须根37.红参用于抢救虚脱常用汤剂的剂量是A.1—3g B.3—6g C.6—9g D.9—15g E.15—30g38.粉甘草系指A.加工时加入淀粉者B.加工时去皮者C.加工时磨成细粉者D.加工时粉碎成块者E.未进行任何加工者39.功能润肺清心,养胃生津的药是A.天冬B.石斛C.生地D.麦冬E.黄精40.含二硫化二砷矿物药是A.轻粉B.红粉C.白降丹D.雄黄E.朱砂4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十剂”内容的是A.轻、重B.温、清C.滑、涩D.宣、通E.补、泄中医综合《汤头歌》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

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2023年中医学专业考研书目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理论类1. 《伤寒论》2. 《金匮要略》3. 《内经》4. 《素问》5. 《灵枢》6. 《景岳全书》7. 《针灸甲乙经》8. 《伤寒论玄机》9. 《本经要义》10. 《儒门医道集要》11. 《针灸大成》12. 《黄帝内经素问注释》13. 《黄帝内经灵枢注释》15. 《中医学史》二、中医临床类1. 《诸病源候论》2. 《临证指南医案精选》3. 《外感病治疗学》4. 《妇科学》5. 《小儿内科学》6. 《中医骨伤科学》7. 《中医皮肤科学》8. 《临证指南医案详解》9. 《中药药物学》10. 《中草药学》11. 《中药临床用药指南》12. 《中药化学》13. 《中药药理学》14. 《中药理论与实践》三、中医方剂类1. 《方剂学》2.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综述》3. 《中药配方加减方理论与应用》4. 《方剂学理论与实践》5. 《中药合成药物研究与开发》6. 《中草药制剂技术》7. 《方剂学与临床应用》8. 《中药制剂》9. 《中草药贮藏与保鲜技术》10. 《方剂选择与配伍》四、针灸类1. 《针灸学原理与临床》2. 《现代针灸理论与实践》3. 《针灸学临床指南》4. 《针灸经验方专论》6. 《针灸与临床治疗》7. 《针灸临床指南》8. 《穴位手法学》9. 《针灸治疗学》10. 《针灸临床应用技术》五、中医基础理论1. 《中医药理学》2. 《中医病理学》3. 《基础中医学》4. 《中医心理学》5. 《中医免疫学》6. 《中医药理学研究》7. 《中医药物作用与药效学》8. 《中药药物代谢学》9. 《中医针灸解剖学》10. 《中医经络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考研复习参考书推荐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
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
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
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
(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
《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
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
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
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
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
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
《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