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实际操作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简介超声波检测通常是指通过声波的反射、散射等物理现象对实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

超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力强、灵敏度高、特性稳定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环保等领域中。

超声波的基本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大于20kHz的声波。

超声波在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受到物质密度、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因素的影响。

当超声波遇到物体表面或内部结构发生反射或散射时,会在探头中产生电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和分析,就可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信息。

超声波探测技术超声波探测系统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超声发生器、超声探头和信号分析仪。

超声发生器负责产生超声波信号,超声探头负责将超声波信号传递到被测物体中,信号分析仪负责对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超声波探测技术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方式。

接触式超声波探测需要将超声探头直接贴附于被测物体表面,适用于对表面缺陷进行检测。

非接触式超声波探测通过传播空气中的超声波来检测物体内部结构,适用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场合。

超声波检测应用领域超声波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学、环保等领域。

在工业领域中,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金属、非金属材料的缺陷、变形等情况,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管道等领域。

在医学领域中,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进行检测和诊断,被广泛应用于心脏、腹部、肝脏等区域。

在环保领域中,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对大气、水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

超声波检测的优缺点超声波检测技术具有频率高、分辨率高、不破坏被测物体等优点。

同时,超声波检测技术也存在检测深度限制、检测结果易受表面状态影响等缺点。

因此,在选择超声波检测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优点。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声波检测技术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贡献。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

超声基本知识及操作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20 kHz的声波,它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

超声技术非常安全、无创且无辐射,因此成为医疗影像学的主要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超声基本知识及其操作。

一、超声的原理超声波是由发射器产生的机械振动,通过介质中的传播而形成,它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或器官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成电信号,再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形成图像。

二、超声的应用1. 临床诊断:超声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器官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常用于妇科、肝胆、泌尿、心脏等方面的诊断。

2. 孕产妇保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发育情况、胎位、胎盘情况等,对胎儿健康的评估和产前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3. 超声治疗:超声波能够产生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可以用于肿瘤治疗、消融治疗、溶栓治疗等。

三、超声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将患者放置在舒适的位置,保持放松,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提高超声波的传导效果。

2. 选择适当的探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常见的有线性探头、凸面探头、阴道探头等。

3. 调节超声机参数:根据具体检查需要调节超声机参数,包括增益、深度、频率、动态范围等。

4. 探头放置和移动:将探头轻轻放置在检查区域上,保持一定的接触压力,通过移动探头可以观察不同角度和位置的组织结构。

5. 图像获取和保存:根据需要获取图像,可以通过冻结图像、保存图像或录制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

6. 结果解读和报告:根据图像特征和临床病史进行结果解读,并撰写相应的超声报告。

四、超声的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遵守医疗伦理规范。

2. 操作前要熟悉超声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掌握基本操作技巧。

3. 注意超声探头的消毒和清洁,以防交叉感染。

4. 操作时要耐心细致,避免漏检或误诊。

5. 结果解读时要结合临床资料,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6.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

B超基础知识总结

B超基础知识总结

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等)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 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胆总管宽度(内径)~。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

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超声基础知识部分

超声基础知识部分

第一单元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1、机械振动:有些物体在某一固定的位置(即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形式被称为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2、自由振动:做振动的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离开平衡位置以后就能自行按其固有频率振动,而不再需要外力的作用,这种不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称为自由振动。

3、无阻尼自由振动:理想情况下的自由振动叫无阻尼自由振动。

自由振动时的周期叫固有周期,自由振动时的频率叫固有频率,它们由振动系统自身条件所决定,与振幅无关。

4、简谐振动:最简单最基本的直线无阻尼自由振动称为简谐振动,简称谐振。

5、在周期性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这个周期性的外力称为策动力。

6、机械波: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过程,称为机械波。

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机械振动振源和传播振动的弹性介质。

7、波长:在同一波线上两个相邻的振动相位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即一个“波”的长度),用符号λ表示。

波长的常用单位是毫米(mm)或米(m)。

8、频率:单位时间内波动通过某一位置的完整波的数目,称为波动频率,也是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用符号f表示。

频率的常用单位是赫兹(Hz),即(次)/秒。

波的频率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9、周期:周期在数值上等于频率的倒数,它是波动前进一个波长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用符号T表示。

周期的常用单位有秒(s)。

10、波速:在波动过程中,某一振动状态(即振动相位)在单位时间内所传播的距离叫做波速,用c表示,其常用单位为米/秒(m/s)。

波速的影响因素有:(1)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2)波的类型;(3)传播过程中的温度。

11、惠更斯原理:媒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就决定新的波阵面。

惠更斯原理对任何波动过程都适用,不论是机械波或电磁波,不论这些波动经过的媒质是均匀的或非均匀的。

利用惠更斯原理可以确定波前的几何形状和波的传播方向。

超声波测量实验的操作指南与数据处理

超声波测量实验的操作指南与数据处理

超声波测量实验的操作指南与数据处理引言: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方面,超声波测量技术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为您介绍超声波测量实验的操作指南和数据处理方法,帮助您进行准确、可靠的测量。

一、实验前准备:1. 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安静,以减少外界干扰。

2. 检查超声波测量设备的状态,如传感器、发射器和接收器是否正常工作,探头是否清洁。

3.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超声波测量仪器和参数设置。

二、实验操作步骤:1. 将传感器与超声波仪器连接,并固定在待测物体上。

确保传感器与待测物体之间的距离适当。

2. 打开超声波测量仪器,并进行初始化设置。

根据实验需要,设置适当的频率、功率等参数。

3. 将超声波发射器放置在测量区域的一侧,将接收器放置在另一侧,使其正对待测物体。

4. 启动超声波发射器,发射超声波信号。

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并将数据传输给计算机或储存器。

5. 根据实验需求,可进行多组测量,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滤波、降噪等预处理工作。

可以采用数字滤波器、中值滤波器等方法,提取有效信号。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分析方法。

如计算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等。

3. 数据可视化: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图表或曲线。

通过观察图表或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实验结果。

4. 数据比对与验证:将实验测得的数据与已知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如对某材料的密度进行测量,可与已知密度进行对比。

5. 数据修正与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修正或优化。

可以采用拟合算法等方法,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6. 数据报告与解释:将实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并进行合理解释。

报告应包含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他人理解和参考。

结论:超声波测量实验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测量技术,它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工业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公共基础知识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超声波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超声波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缺陷、测量材料厚度、确定材料性质等的无损检测方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 20kHz 的机械波,其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程度和反射特性各不相同,这些特性为超声波检测提供了基础。

超声波检测主要涉及到超声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

通常使用超声波探头作为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装置。

探头中的压电晶体在电信号的激励下产生超声波,并将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后续分析处理。

二、核心理论1. 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超声波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弹性模量和密度。

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差异较大,例如在钢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5900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480m/s。

- 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衰减的原因主要包括散射、吸收和扩散等。

散射是由于材料中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吸收是由于材料对超声波能量的吸收,扩散则是由于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扩散效应。

- 当超声波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等现象。

反射波的强度取决于界面两侧介质的声阻抗差异,声阻抗差异越大,反射波越强。

2. 超声波检测原理- 脉冲反射法:通过发射短脉冲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或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

根据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可以确定缺陷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 穿透法:将超声波发射探头和接收探头分别放置在被检测材料的两侧,通过检测透射超声波的强度和波形变化,来判断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

- 共振法:利用超声波在被检测材料中产生共振的原理,通过测量共振频率和共振幅度等参数,来确定材料的厚度、弹性模量等性质。

三、发展历程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期。

当时,人们开始研究超声波的特性和应用。

20 世纪初期,超声波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检测金属材料的内部缺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声波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中,如检测飞机、舰艇等装备的零部件。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

超声波检测基础知识一、超声波的发生及其性质1、超声波探伤:利用超声波探测材料内部缺陷的无损检验法。

2、超声波探伤示意图二、超声波检测的原理: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能透入金属材料的深处,并由一截面进入另一截面时,在界面边缘发生反射的特点来检查零件缺陷的一种方法,当超声波束自零件表面由探头通至金属内部,遇到缺陷与零件底面时就分别发生反射波来,在萤光屏上形成脉冲波形,根据这些脉冲波形来判断缺陷位置和大小。

三、试块四、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要点1. 适用范围⑴、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器,以单斜探头接触法为主的检测方法。

⑵、适用于焊接件对接处厚度8~400mm的全熔化焊承压设备对接焊缝的超声波检测。

承压设备壁厚大于或等于4mm,外径为32mm~159mm或者壁厚为4~6mm,外径大于或者等于159mm的管子2、检测人员资格:⑴、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理论和实际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等级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

⑵、检测由II级以上人员进行,I级人员仅作检测的辅助工作。

3、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⑴、使用的超声波仪器满足① JB/T9214-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② JB/T10061-1999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⑵、仪器、探头和系统性能a.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不小于10dB.b.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c.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在基准灵敏度下):对于频率为5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0 mm,对于频率为10HZ的探头,宽度不大于15 mm。

d.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30dB. 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不小于6dB。

e.探头①、晶片面积一般不应大于500mm2,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应大于25mm②、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3)试块a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ф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基础必学知识点
超声诊断是一种以超声波为媒介进行诊断的医学技术。

以下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超声波产生和传播原理:超声波是指频率超过人耳能听到的20kHz 的声音波。

超声波通过超声发射器产生,并经过介质传播,最后通过超声接收器接收。

2. 超声图像的形成原理:超声波在体内遇到不同组织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散射和传播,形成声波回波。

通过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可以生成超声图像。

3. 超声图像解剖学:了解人体常见的超声图像解剖结构,包括器官、血管、淋巴结等。

4. 超声诊断设备:了解超声诊断设备的基本组成,包括超声发射器、超声接收器、显示器等。

5. 超声检查技术:掌握超声检查的基本操作技术,如探头的选择、扫描方式、探头的移动和操作等。

6. 超声图像评估:学习如何评估超声图像的特征,包括组织的形态、内部结构、血流情况等。

7. 超声诊断常见病变:了解超声图像上常见的病变表现,如肿块、囊肿、结石等。

8. 超声引导下穿刺和介入治疗:了解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和介入治疗
的技术和步骤。

9. 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了解超声检查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如探头选择、扫描时间和强度等。

以上是超声诊断的基础必学知识点,通过学习和实践,医生可以进行
基本的超声检查和超声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锻件超声检测一、锻件的加工工艺和缺陷1、锻件加工工艺⑴、锻件分类饼形锻件(碗形锻件)轴形锻件(条形锻件)环形锻件(筒形锻件)⑵、锻件加工工艺2、锻件中的主要缺陷及其特点:⑴、缩孔:钢锭凝固收缩时在头部形成的孔洞,锻造时锭头切割量不足而残留在锻件中。

多发生在轴形锻件头部中心。

⑵、疏松钢锭凝固收缩时因钢液补充不足在钢锭中形成的细小孔穴,锻压时未焊合残留在锻件中。

⑶、夹杂钢锭中带来的非金属或金属夹杂物。

▪ 非金属夹杂物—冶炼时化学反应产生的氧化物夹杂和浇注时混入的耐火材料及杂质。

▪ 金属夹杂物—冶炼时加入的合金未完全溶化或浇注时混入异种金属。

⑷、折叠钢坯表面的突起锻压时压扁折合到锻件表面。

⑸、裂纹▪ 铸锭中的缩孔、夹杂锻压时开裂;▪ 锻造工艺不当引起的开裂;▪ 热处理工艺不当引起的开裂。

⑹、白点锻件加热冷却过程中,氢原子扩散和积聚产生的氢裂纹。

缺陷特点:沿金属流线方向延伸,与锻压方向垂直。

二、锻件检测方法概述:1、軕类锻件的检测方法:▪ 锻造工艺及缺陷特点:拔长工艺为主,主要缺陷取向与轴线平行;沿轴线延伸。

▪ 检测方法:直探头径向探测为主,直探头轴向检测和斜探头周向及轴向检测为辅。

⑴、直探头径向和轴向检测▪ 直探头径向探测(检测纵向缺陷);▪ 直探头轴向探测(检测径向缺陷)。

⑵、斜探头周向和轴向检测(检测倾斜缺陷)2、饼类(碗类)锻件的检测▪ 锻造工艺及缺陷特点:镦粗工艺为主,主要缺陷取向与端面平行,沿径向延伸。

▪ 检测方法:直探头轴向探测为主,直探头径向探测为辅。

3、筒形(环形)锻件的检测▪ 锻造工艺及缺陷特点:镦粗—冲孔—滚压,缺陷取向较复杂,但主要缺陷取向与筒体外表面平行且沿轴线方向延伸。

▪ 检测方法:▪筒形—直探头径向探测为主,直探头轴向探测和斜探头周向及轴向探测为辅。

▪ 环形—直探头轴向探测为主,直探头径向探测和斜探头周向探测为辅。

⑴、直探头径向和轴向检测▪ 直探头径向探测(检测纵向缺陷);▪ 直探头轴向探测(检测径向缺陷)。

⑵、双晶直探头检测:(检测近表面缺陷或薄件T<45mm )⑶、斜探头周向和轴向检测:(检测倾斜缺陷)三、锻件超声检测条件的选择1、探头的选择▪ 纵波检测:单晶直探头和双晶直探头(T<45mm)▪ 单晶直探头碳钢和低合金钢:2.5 MHz ,φ14-25mm奥氏体不锈钢:0.5-2.0MHz,φ14-30mm▪双晶直探头: 5.0MHz 晶片面积不小于150 mm2.(薄件或近表面缺陷检测)。

▪ 横波检测:K1斜探头2、耦合选择:▪ 表面状态:▪ 平整均匀,无划伤、油垢、污物、氧化皮、油漆等,▪ 表面粗糙度Ra≦6.3μm▪ 耦合剂▪ 直接接触法-机油、浆糊、甘油、水玻璃(粗糙表面)▪ 液浸法-水3、试块的选择⑴、当T≥45mm时,单直探头,CS-2对比试块⑵、当T<45mm 时,双晶直探头,CS-3对比试块⑶、检测面为曲面时,用CS-4对比试块或作曲率耦合补偿测定。

4、直探头检测面(检测方向)的选择NB/T47013.3-2015规定:原则上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检测;T>400mm,应从相对两端面检测。

5. 扫描速度和灵敏度的调节(1)、扫描速度的调节▪ 内容:包括探测范围调整和扫描比例调整。

▪ 探测范围调整—使工件中待检测区域能显示在示波屏上。

▪ 扫描比例调整—使示波屏时基扫描线水平刻度值与工件中的实际声程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 目的:在规定的探测范围内发现缺陷并对缺陷定位。

▪ 方法:用具有平行面的试块(材质与工件相同或相近)或工件的多次底波调整。

(2)、检测灵敏度的调节▪ 底波调节法和试块法①、底波调节法▪ 适用条件:工件有平行底面或圆柱曲底面,厚度T≥3N,底面光洁,无吸声性物质接触。

▪ 计算公式:▪ 平面工件和实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外壁探测“-”—内壁探测▪ 调节方法:将工件一次底波调至示波屏基准高度(80%),用衰减器(或增益)将仪器灵敏度提高ΔdB。

▪ 也可根据已知条件用通用A VG曲线查出Δ。

⑵、试块调节法①、单直探头检测▪ 应用场合:T<3N,工件为非平行底面或圆柱曲面,底面粗糙。

▪ 试块:CS-2标准试块。

▪ 方法:按标准规定选取相应的试块。

在试块上移动探头找到平底孔最大回波,调节衰减器,将平底孔回波调节到示波屏基准高度(80%)▪ 注意:当平底孔径或距离与标准不一致,且X≧3N时,可用计算法确定Δ:当工件材质、表面粗糙度、表面形状与试块不同时,应进行以下补偿:材料衰减补偿;表面耦合补偿和曲率补偿。

材料衰减和表面耦合补偿可按如图测定。

曲率补偿用CS-4对比试块测定。

NB/T47013.3-2015规定,用CS-2或CS-3Φ2平底孔作距波曲线,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提高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②、双晶直探头检测▪ 使用场合:T<45mm或检测近表面缺陷。

▪ 方法:试块法▪ 试块:CS-3 1# (Φ2)对比试块。

▪ 方法:▪ 测试该组平底孔回波,将其中最大回波调至示波屏高度80%。

▪ 在此灵敏度条件下作出该组平底孔的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作为基准灵敏度。

提高6dB作为扫查灵敏度。

四、缺陷位置和大小的测定五、1、缺陷位置的测定六、设缺陷波前沿对应的水平刻度值为τx,七、缺陷至探头距离(深度)为X f,则:八、扫描比例为1:n时:X f=n·τx九、扫描比例为n:1时:X f=τx/n十、2、缺陷大小的测定(当量法、测长法、底波高度法)十一、⑴、小于声束截面尺寸的缺陷十二、▪当量法十三、▪试块比较法(T<3N的缺陷)十四、▪当量计算法(A VG法)(T≥3N的缺陷)十五、▪平行底面工件和实心圆柱体十六、十七、▪空心圆柱体十八、⑵、大于声束截面尺寸的缺陷▪ 6dB测长法(端点6dB法)五、锻件质量级别评定NB/T47013.3-2015规定标准将锻件中的缺陷分为四种,分别进行质量分级。

四种缺陷的等级应作为独立的等级分别使用。

1、单个缺陷的质量分级(Φ4±XXdB)2、由缺陷引起底波降低量的质量分级(BG/BF)只适用于距离大于N的缺陷。

3、密集区缺陷当量平底孔(Φ)4 、密集区缺陷面积点检测总面积的百分比(%)。

当缺陷被检测人员判定为危害性缺陷时,锻件的质量等级为Ⅴ级。

第二部分钢板超声检测一、钢板加工及常见缺陷1、钢板的加工工艺过程:2、、钢板中的缺陷1)常见缺陷:▪分层(夹层):钢坯中的残余缩孔或夹渣轧制过程中被压扁而未焊合生成。

▪折叠:钢坯表面突出部分被压扁而成。

▪白点:钢板冷却过程中氢原子来不及扩散而形成的氢裂纹。

存在于厚板中。

2)缺陷特点:延轧制方向延伸,与轧制面平行,(故探伤采用直探头)。

二、钢板分类和检测方法1)钢板的分类▪薄板T<6mm▪中板T=6~40mm▪厚板T>40mm2)检测方法▪薄板(T<6mm)—板波法(兰姆波法)三、中厚板检测方法▪检测面:钢板任一轧制面;▪方法:纵波垂直探伤法;▪探头:单晶直探头或双晶直探头▪耦合方式:直接接触法或液浸法。

7.1.3 探头与扫查方式的选择1、探头的选择▪型式:单晶直探头—厚板(T>20);双晶直探头—薄板。

(6≦T≦60)▪频率—2.5—5.0MHz▪晶片直径—φ10—φ30▪NB/T47013-2015规定:2、钢板扫查方式NB/T47013-2015规定的扫查方式钢板边缘(50、75、100)100%扫查;中心部分间距不大于50mm平行线或间距不大于100mm的格子线扫查。

4、扫描速度和灵敏度的调整(1)、扫描速度的调节▪ 内容:包括探测范围调整和扫描比例调整。

▪ 探测范围调整—使工件中待检测区域能显示在示波屏上。

▪ 扫描比例调整—使示波屏时基扫描线水平刻度值与工件中的实际声程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 目的:在规定的探测范围内发现缺陷并对缺陷定位。

▪ 方法:用具有平行面的试块(材质与工件相同或相近)或工件的多次底波调整。

(2)灵敏度的调整NB/T47013-2015规定:①、板厚小于等于20mm 时,用平底试块调节,也可用被检板材无缺陷完好部位调节,此时用与工件等厚部位试块或被检板材的第一次底波调整到满刻度的50%,再提高10dB作为基准灵敏度。

②、板厚大于20mm时,按所用探头和仪器在φ5mm平底孔试块上绘制距离波幅曲线,并以此曲线作为基准灵敏度。

.⑶、底波计算法(T ≥3N ).用钢板完好部位底波计算,结果应与试块法一致。

公式:▪ 多次底波法:如示波屏上出现5次底波,将B5调至屏高50%。

3、 缺陷的判别与测定1)、缺陷的判别NB/T47013-2015规定: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下列二种情况之一即作为缺陷: a ) 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幅高于距离波幅曲线,或用双晶 探头检测板厚小于 20mm 板材时,缺陷第一次反射波(F1)波幅大于 或等于显示屏满刻度的 50%;b ) 底面第一次反射波(B1)波幅低于显示屏满刻度的 50%,即 B1<50%。

22220lgf B x x λπϕ∆=4、缺陷的测定⑴、缺陷位置的测定▪深度—从扫描线刻度读出;▪平面位置—根据探头位置在工件和记录上标示其座标位置。

⑵、缺陷大小测定5、板材质量分级5.3.9.1 板材质量分级见表6 和表7。

在具体质量分级要求时,表6 和表7应独立使用。

5.3.9.2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板材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怀疑)缺陷存在时,应评为V 级。

5.3.9.3 在板材中部检测区域,按最大允许单个缺陷指示面积和任一1m×1m 检测面积内缺陷最大允许个数确定质量等级。

如整张板材中部检测面积小于1m×1m,缺陷最大允许个数可按比例折算。

5.3.9.4 在板材边缘检测区域,按最大允许单个缺陷指示长度、最大允许单个缺陷指示面积和任一1m 检测长度内最大允许缺陷个数确定质量等级。

如整张板材边缘检测长度小于1m,缺陷最大允许个数可按比例折算。

5.3.8.1 缺陷指示长度的评定规则用平行于板材压延方向矩形框包围缺陷,其长边作为该缺陷的指示长度。

5.3.8.2 单个缺陷指示面积的评定规则a)一个缺陷按其指示的面积作为该缺陷的单个指示面积。

b)多个缺陷其相邻间距小于相邻较小缺陷的指示长度时,按单个缺陷处理,缺陷指示面积为各缺陷面积之和。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如确认钢板中有白点、裂纹等危害性缺陷存在时,应评为Ⅴ级。

第三部分对接焊接接头超声检测一、熔化焊焊接接头中的常见缺陷⑴、气孔:气孔是焊接过程中熔池高温时吸收的气体或冶金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冷却过程中来不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形成的空穴。

呈球形或椭圆形。

有单个气孔、链状气孔和密集气孔。

⑵、夹渣:焊后残留在焊缝金属中的熔渣或非金属夹杂物,分为点状和条状夹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