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莫扎特
莫扎特音乐赏析

古典音乐赏析---莫扎特音乐,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伴随我们,音乐已经不知不觉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时尚,动感,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但是提到古典音乐,会想起一个现在很少提的概念严肃音乐,容易让人产生误会,会认为是比较刻板,沉重的音乐,大多数人认为像这类的古典音乐年代悠久,离我的时代好遥远,比起古典音乐,青年人更喜欢听流行音乐。
一直以来,我也是抱着这种思想,以前我只关注流行音乐,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交响音乐会,听到古典音乐,只是匆匆扫过,只是觉得气势很磅礴,场面很壮观而已,对古典音乐只是些感性认识,比较肤浅。
可是这学期,我上了音乐赏析的选修课,我开始真正接触到古典音乐,深入了解,欣赏并剖析。
抱着欣赏与学习的态度,通过每节课欣赏古典音乐,我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情感。
我发现古典音乐与我之前感觉的完全不一样,它是完美,优秀,经典的。
要真正听懂古典,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西方历史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会更高一个层次。
通过古典音乐赏析的课程,我有了巨大的收获。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艺术表现,从古典音乐中寻找精神寄托。
在古典音乐赏析的课上,我对著名作曲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如“交响乐之父”海顿,“乐圣”贝多芬,“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钢琴诗人”肖邦,“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等等。
对于著名的古典音乐更是欣赏至极,如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维瓦尔蒂《四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比才:《卡门》、莫扎特《g小调四十号交响曲》、巴赫《小步舞曲》、门德尔松《婚礼进行曲》、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OP.10》等等奥地利音乐家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三岁弹琴,四岁识谱,五岁开始作曲,小小年纪就名满京都,轰动全欧。
莫扎特音乐赏析

上帝的宠儿——莫扎特——莫扎特及其音乐赏析喜欢莫扎特,应该是从初中开始的。
那是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里翻漫画,突然瞥到一本名为《弹奏神之旋律的音乐家——莫扎特》的书,随手一翻,原来是关于莫扎特的一生的漫画故事,里面的人物、场景很唯美,我便不由自主地买了下来。
花了一下午细细地看完了莫扎特的整个人生,我不禁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生命短暂的天才音乐家。
时隔多年,我依然很清晰地记着漫画里的人物和情景,以及他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以下是我所了解的莫扎特。
莫扎特全名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据说Amadeus在拉丁语中是“上帝的宠儿”的意思,我想,这个称呼他是当之无愧的。
他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父亲是宫廷乐师,母亲也热爱音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莫扎特的母亲是个十分乐观的人,经常发出“啊哈哈”的笑声,小莫扎特深受母亲的影响,也许这就是莫扎特在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保持乐观的原因吧!更重要的是,无论他的生活多么窘迫,他的音乐始终是那么欢快、乐观。
莫扎特很小的时候便显露出过人的音乐才能。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姐姐坐着一辆马车在暴风雪的天气里被堵了,天空打着响雷,他的姐姐被吓坏了,而他却是一张小脸洋溢着兴奋的神情对他的父亲说:“爸爸,你听,天空,在唱歌……”能将打雷当作是天空的音乐,这是颗多么丰富而具有艺术天赋的心灵啊!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便会在乐谱上涂涂画画地作曲,当时父亲以为他是在胡乱地涂鸦,但是细心地看了一遍后,父亲激动地在钢琴上奏起了莫扎特写的乐谱,并说:“这是一首多么动听的曲子啊!”于是莫扎特的过人才能被父亲所挖掘,他和他的姐姐开始在众人面前演出,获得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并被称为天才姐弟。
当时甚至连女王也邀请了他们来演奏。
当时曾有人对莫扎特说过:“你的音乐是能带给别人幸福的音乐,为了让更多的人幸福,你应该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你的音乐。
莫扎特简介及作品鉴赏

莫扎特歌剧作品音乐赏析

莫扎特歌剧作品音乐赏析打开文本图片集莫扎特是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其短暂的一生为人类创造和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
莫扎特先后创作出了20余部歌剧作品,诸如《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等都是其创作的经典歌剧作品。
作品体现出了莫扎特音乐艺术创作的思想和理念,散发着古典主义音乐独特的魅力,具有极大的欣赏价值和音乐美学价值。
本文对莫扎特的《魔笛》《唐璜》《费罗的婚礼》这三部歌剧作品进行了简单地音乐赏析。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其非常钟情于歌剧的创作,是歌剧艺术的开拓者。
他的歌剧创作题材丰富多样,其音乐优美、轻快,独具音乐魅力和个人特色。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散发着瑰丽的艺术风采,具有显著的戏剧性、民族性、人文性等特征。
他的音乐深刻地反映着时代精神,以至于其歌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如歌剧《魔笛》就是其歌剧作品中最富民族精神和民族气息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一、莫扎特歌剧作品——《魔笛》音乐赏析《魔笛》是莫扎特歌剧作品的杰出代表,这部歌剧作品根据德国作家维兰德的童话叙事诗创作而成,主题鲜明、风格独特、音乐语言生动感人。
作品中,维也纳民谣曲调与巴洛克风格相互融合,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音乐创作风格。
同时,作品中不但有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旋律,还有明朗欢快的世俗音乐,宗教旋律与世俗音乐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音乐特色,也体现出了莫扎特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
(一)音乐的叙事性莫扎特以叙事性的咏叹调作为歌剧《魔笛》音乐以及剧情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赋予歌剧音乐鲜明的叙事功能。
莫扎特先以奏鸣曲式为歌剧《魔笛》的序曲,通过引子和和弦使剧中人物的形象完美地呈现出来,然后以小提琴演奏的形式使剧中的第一个主题清晰地呈现出来,并通过调性上的变化等推动音乐旋律不断前进,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音乐也显得更加的舒展、开阔和高昂。
而随着音乐的发展,其到再现部时,调性在不断地变化,旋律也逐渐温柔婉约,并突显出了明朗欢快的气氛。
歌剧音乐并不具备叙事的语义功能,也不能展示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以及起因等相关因素,但是其通过特殊的音乐语言承载了叙事的功能。
莫扎特音乐赏析

莫扎特音乐赏析莫扎特音乐赏析一、引言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是18世纪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被誉为古典音乐的巨匠。
他的音乐作品包括交响曲、协奏曲、歌剧、室内乐等多种形式,影响了世代的音乐人。
本文将深入探讨莫扎特音乐的特点、作品类型及其赏析。
二、莫扎特音乐的特点1.和声丰富:莫扎特的音乐具有丰富多样的和声,旋律与和声相互呼应,使音乐更加丰满。
2.旋律优美: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流畅,具有高度的悦耳性,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感。
3.器乐技巧:莫扎特在作品中充分展示了他出色的器乐技巧,如琴键的柔和演奏、复杂的指法和精准的技巧。
三、莫扎特音乐作品类型及赏析1.交响曲莫扎特的交响曲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
其代表作《第40号交响曲》结合了激情与内省,旋律流畅、和声丰富,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杰作。
2.协奏曲莫扎特的协奏曲包括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管弦乐协奏曲等多种形式。
其中《第21号钢琴协奏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华丽的技巧成为了莫扎特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3.歌剧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影响深远,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
这些歌剧作品中融合了优美的旋律、戏剧性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
4.室内乐莫扎特的室内乐作品包括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等。
他在这些作品中展现了对和声和构思的独特见解,将不同乐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令人难忘的音乐效果。
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为莫扎特的经典作品欣赏列表,供读者参考和了解。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作曲家:指创作音乐作品的人。
2.交响曲:指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
3.协奏曲:指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共同演奏的乐曲。
4.歌剧:指由歌唱、舞蹈和戏剧组成的音乐作品。
5.室内乐:指适合小型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
六、结尾本文通过对莫扎特音乐的特点和不同类型作品的赏析,希望读者对莫扎特的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莫扎特作为音乐史上的巨匠,他的音乐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莫扎特舞曲评析

莫扎特舞曲评析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被公认为古典音乐的巨匠之一,他的舞曲作品也是他广泛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
本文将对莫扎特的舞曲进行评析。
舞曲类型
莫扎特的舞曲作品包含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舞曲,例如圆舞曲、波尔卡、门德尔松舞曲等。
这些舞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往往带着明显的舞蹈节奏和旋律。
音乐特点
莫扎特的舞曲作品具有以下几个音乐特点:
1. 和谐:莫扎特的舞曲作品音乐旋律优美,和谐的和声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
2. 节奏感:舞曲的特点之一是强烈的节奏感,莫扎特的舞曲作品往往具有明快的节奏,能够让人不由自主地跟随节奏舞动。
3. 优雅:莫扎特的舞曲作品充满了优雅和温柔的氛围,尤其是在圆舞曲中,他通过细腻的音乐表达方式传递出一种优雅和安静的感觉。
名作欣赏
以下是莫扎特的几首著名舞曲作品:
1. 圆舞曲《莱辛》:这是莫扎特最著名的圆舞曲之一,以其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2. 波尔卡《苏菲的名字》:这首波尔卡是莫扎特为他的女儿苏菲而创作的,充满了童真和活力。
3. 门德尔松舞曲《莫扎特在维也纳》:这首舞曲是莫扎特与门德尔松合作创作的,表达了对维也纳市的热爱和赞美。
结论
莫扎特的舞曲作品展现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天赋和创造力。
他丰富多样的舞曲作品无疑为古典音乐增添了欢乐和活力。
花些时间欣赏这些舞曲,你会感受到来自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高中音乐鉴赏课莫扎特说课稿

高中音乐鉴赏课莫扎特说课稿
导言
本节课将介绍莫扎特及其音乐作品,并带领学生通过鉴赏莫扎特的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本节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和音乐特点、鉴赏莫扎特的名曲、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
一、莫扎特的生平和音乐特点
1. 简要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包括他的早期研究、重要作品和他对音乐的影响。
2. 强调莫扎特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情感表达等。
3. 举例说明莫扎特作品中的典型特点,例如《小星星变奏曲》中的精湛技巧和《安魂曲》中的悲怆情感。
二、鉴赏莫扎特的名曲
1. 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莫扎特作品,例如《小夜曲》、《婚礼进行曲》等,进行简要介绍。
2. 分析莫扎特作品的结构和曲式,解释其中的乐章和乐句,以便学生理解莫扎特音乐的组成方式。
3. 指导学生通过聆听和对比不同版本的演奏,感受不同演奏家对莫扎特作品的诠释。
三、进行音乐欣赏和讨论
1. 播放一段莫扎特作品,例如《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
2. 回答学生关于作品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3. 引导学生从音乐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表个人见解。
结束语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更加了解莫扎特及其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通过鉴赏莫扎特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作和表演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音乐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

《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古典音乐大师:莫扎特》。
详细内容包括莫扎特生平简介、音乐创作特点、代表作品欣赏及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莫扎特的生平事迹,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使学生掌握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莫扎特代表作品的欣赏与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钢琴。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莫扎特音乐的魅力,引发兴趣。
2. 莫扎特生平简介(5分钟)介绍莫扎特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
3. 莫扎特音乐创作特点(10分钟)分析莫扎特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等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莫扎特的音乐风格。
4. 代表作品欣赏及解析(15分钟)播放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引导学生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解析。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情景,让学生尝试创作一段具有莫扎特音乐特点的旋律。
6.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莫扎特音乐作品的选择题,讲解答案。
7.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莫扎特音乐作品特点的简答题。
六、板书设计1. 莫扎特生平简介2. 莫扎特音乐创作特点3. 代表作品及解析《费加罗的婚礼》《魔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莫扎特的《安魂曲》。
答案要点:介绍作品背景、分析音乐结构、旋律、和声等特点。
2. 作业题目:谈谈你对莫扎特音乐风格的认识。
答案要点:结合莫扎特音乐作品,从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了解其创作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起《莫扎特传》我更喜欢影片的另一个译名《上帝的宠儿》,我们把"上帝的宠儿"
简称为天才,或者干脆就简称为莫扎特。
莫扎特3岁起显露音乐才能,4岁跟父亲学
习钢琴,5岁作曲,6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8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12岁就写了第1部歌剧,他无疑就是备受神的恩宠的人。
《莫扎特传》通过作曲家萨列里忏悔的角度来演绎莫扎特短暂而才华横溢的一生中在
维也纳度过的最后十年。
这个我们凡人为之炫目的天才,他首先是一个男孩,倒不是
因为他直至散手人寰都年纪轻轻,而是他既便在世间的大部分日子里,他都只是会傻笑,会做狭地和女演员在化妆间滚作一团,会在大庭广众下毫无理由地"羞辱"他的对手,一个对他的前提也许是性命攸关的人——宫廷作曲家萨列里,萨列里这个角色承
载了整个时代的“庸才”们对莫扎特的钦羡、嫉妒、愤懑甚至加害。
萨列里清楚地听到,甚至是看到神通过这个粗俗甚至看上去那么漫不经心的小孩说出的天籁。
他奇异地发
觉竟然只有他看见了,他恐惧所有的人在那些刹那里都张开了眼睛。
于是他诱导这个小男孩犯罪,他得意地发现莫扎特就是一艘可以轻易摆布的帆船,"好风凭借力",他
似乎可以让这个天才毁灭。
他似乎可以伤害神在这世上的代言人。
萨列里所做的一切其实算是从另外一种角度诠释了天才是如何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
首先,天才服务的是万王之王,尘世间习惯于别人三跪九叩的君王几乎都会遭到天才
的藐视。
因为天才会觉得在君王面前有坐位,可以对着君王平视并不值得额首称庆。
他会从维也纳写信给父亲:"我还是怒气冲天……人们一直在考验我的'忍'。
终于'忍'字
败下阵来,我已经不再是个'萨尔茨堡的囚徒'。
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我终于自由了……",他再也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辞职,成为欧洲历史上
第一位公开摆脱宫廷束缚的音乐家。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由从来只在天上,地上匍
匐的凡人又知道什么叫做自由。
然后,天才的家庭还是凡人的家庭。
他的妻子也许都不如他的仇敌知道他的可贵在什
么地方,她评判《安魂曲》和《魔笛》价值的高低只不过是前者预付了很多钱,后者
似乎赚不到什么钱;终其一生,她开始意识到她的莫扎特是天才,但她其实不知道她
的莫扎特何止是天才。
最后,如果仅仅认为莫扎特只是一个天才,那便是对他的极大不公了,正像他和《唐璜》的乐队指挥库查尔兹说的那样,“以为我的艺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人是错误的。
我确切的告诉你,亲爱的朋友,没有人会像我一样花这么多时间和思考从事作曲;没有
一位名家的作品我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许多次。
”但是,天才的身体尤其是凡人的身体。
当萨列里安排的女仆都惊恐地拒绝不再做可耻的密探,由于她发觉夜以继日的工作让
她名义上的主人已经象鬼一样的旺盛,或者说象鬼一样的不可捉摸。
当萨列里兴奋地刺出最后一剑的时候,他们都没有意识到,上天已经不想再与凡人分享他的宠儿了,
上帝的宠儿要回家了。
"透过音符构成的栅栏,我看到了一种纯粹的美。
"
美国音乐学者约瑟夫.马克利斯曾经这样评价莫扎特的音乐:"在音乐历史中有这么一个时刻:各个对立面都一致了,所有的紧张关系都消除了。
莫扎特就是那个灿烂的时刻。
" 如果考虑到莫扎特短短的创作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他留给我们的作品数量是惊人的。
但是,他没有为我们留下来,而且我们永远无从知道的作品的数量更加惊人;因为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他都偏爱即兴创作,这就是说,在钢琴上自由虚构随意演奏:在公
开的音乐会上也罢,或者更常常是面对几个听众连续演奏数小时之久。
而此时所创作的东西事后并没有记录下来——这是整整一个曾经发出一次美妙音响然而却永远消失
了的莫扎特音乐世界。
而我们从萨列里的眼睛里看见了那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陪伴莫扎特的那个最后的夜晚疾笔如飞的指尖读到了这个世界,我们在萨列里无声却又鲜
血淋漓的忏悔里听到了那个世界。
当流星把夜空照得那么璀璨的刹那,我们读到了永恒,纵然我们再也无法和这个永恒擦肩而过。
电影接近尾声,我们看见了萨列里缓缓挥动着枯干的双手:"所有的庸才们——在世的
和未来的庸才们,我宽恕你们全体。
阿门。
"最后,导演很突兀地安排了一声莫扎特招牌的怪笑,他笑的是那样“狂放不羁”,那样“肆无忌惮”,那样“随心所欲”,而银幕前的观众却早已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