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地理简介

合集下载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一.地理概况地形地貌: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

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45′,北纬31°15′~32°45′。

它地处中国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以南,是四川盆地与秦岭山脉的过渡地带。

从地理位置来看,巴中市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靠陕西汉中。

全市总面积12292 平方公里,下辖2 区3 县,分别是巴州区、恩阳区、通江县、南江县和平昌县。

巴中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北部为深切割中山,中南部为中切割低山和浅切割低山。

境内山脉众多,主要有米仓山、大巴山等,山脉走向呈西北至东南。

这种地形使得巴中的地势起伏较大,最高点为南江县光雾山主峰,海拔约 2507 米;最低点在平昌县的黄梅溪,海拔约2683 米。

巴中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显著特点:首先,四季分明。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不稳定,常有“倒春寒”现象;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多暴雨和洪涝灾害;秋季降温迅速,多秋绵雨;冬季寒冷干燥,多雾。

其次,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约 169℃至 174℃,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5℃左右,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7℃左右。

由于地形的影响,山区的气温相对较低,河谷地带气温较高。

再者,降水充沛。

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至 1200 毫米之间,降水分布不均,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河谷。

夏季是降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 50%以上。

此外,光照适中。

年日照时数约 1200 小时至 1400 小时,受地形和云层影响,光照时间和强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巴中的气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降水充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但同时,夏季的暴雨和洪涝灾害也给农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此外,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条件,使得巴中的农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山区适合发展林业和特色农业,如茶叶、核桃、中药材等。

在生态环境方面,巴中的气候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一.地理概况地形地貌: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

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培训资料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培训资料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一.地理概况地形地貌: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

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之一。

巴中市东临重庆市,南接成都市,西邻遂宁市,北接达州市。

巴中市总面积为639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80万。

巴中市是中国的重要石油化工和军工基地,也是巴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

市内拥有川北石油气田和南华烯烃、上川陈滩等重要产业基地。

巴中市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云雾山、恩施古城、朱顶石林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巴中市是中国的“园林之城”,被誉为四川省“园林之乡”。

市内
有大量的公园和绿化带,环境优美。

同时,巴中市也是四川省的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巴中市是一个发展迅速,经济实力强劲,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是四川省内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之一。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

四川巴中简介概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四川巴中位于四川省中部,素有“川东明珠”之称,被誉为“天府明珠的璀璨明珠”。

巴中地处川东,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面积约为3.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400万人。

巴中市是四川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川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巴中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被誉为川渝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在历史上,巴中曾是蜀道和渝道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川东和四川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巴中市内有许多古迹和名胜,如赵公山、东茶山、金华山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巴中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

巴中是四川省最大的竹子产区之一,巴中市的竹子品种繁多,质量优良。

巴中市还以土特产鸡蛋樱桃、太阳蘑菇等享誉全国。

巴中的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以工业、农业、旅游业为主的产业体系。

巴中市是川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工业企业,涵盖了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信息、建材等多个领域。

在旅游业方面,巴中市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赵公山、东茶山、金华山等。

巴中市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巴中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的城市。

巴中市正在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挑战,努力打造成为省内有名的中等城市,成为四川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文章2000字】第二篇示例:四川巴中,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美丽城市。

巴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四川省较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巴中市总面积为5742平方公里,下辖五个县级行政区,人口约230万。

巴中市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的巴国曾在这一带建立国家,因此得名“巴中”。

巴中市是中国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素有"川北锁钥"、“巴蜀门户”之称。

四川巴州简介

四川巴州简介

四川巴州简介
巴州区是四川省巴中市的下辖区,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 32° 4′,总面积为2566平方公里。

总人口131万人(2006年)。

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以低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主要河流有巴河、恩阳河、南江及其支流。

境内风景名胜有始于隋盛于唐的石窟艺术群,其中南龛石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隋唐以来为佛教道教重地的阴灵山,山上的现代书法碑林为全国四大碑林之一,有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有红四方面军总部遗址,有全国唯一的将帅碑林,还有汉严颜将军墓,唐章怀太子李贤坟。

1。

四川巴中简介

四川巴中简介

巴中-风景
光雾山红叶是南江的特色,她主要有五大特点: 一是面积大,气势壮观。 二是色彩丰,五彩斑斓。一般红叶以红色为主 三是周期长,景色分明。观赏红叶时间长达一个月之久 四是种类多,内容丰富 五是品位高,出身名门。先后曾有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美国的植物专家考察后, 把光雾山景区称为“金区”,把光雾山红叶称为“金叶”。
四川巴中
诺 水 河 风 景 名 胜 区
巴中-美食
巴中的餐饮以川北凉粉最为出名。其实这里的腊肉也是一绝,陈香扑鼻,咀嚼时满 口生津,令人食欲大开。此外,民间用杀年猪的鲜血和豆腐、糯米等加工制成的血丸, 也别有一番风味。通常这些餐饮在路边的小店里都能找到。
川北凉粉清末问世,已经有百年历史。不仅制作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 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精选大蒜捣制 的蒜泥。色、香、味俱全,红辣味醇、鲜香爽口。南充的老字号川北凉粉店就在市中心。
四川巴中
光 雾 山 红 叶
巴中-风景
诺水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通江县北部。2004年初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幅员面积525 平方公里。紧邻陕西汉中,东有“秦川锁钥”护持,西与“剑门蜀道”相连,境内秀水 中流,奇泉遍地,险峰兀立,怪石丛生,关隘、峡谷、飞瀑、溶洞、暗河比比皆是,共 分“诺水洞天”、“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三大独立景区,呈弧形分布。
四川巴中
川பைடு நூலகம்北 凉 粉
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我的故乡----四川巴中的简单介绍!
致力于
让四川巴中走向世界
- - 李兰兰
世界在看"它" "它在看世界
四川巴中----李兰兰
如何了解“它” 四川巴中
01】巴中简介 02】巴中历史 03】巴中风景 04】巴中美食 05】致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简介平昌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北纬31°16’-31°52’,东经106°15’-107°34’。

东接万源、宣汉,南抵达州、渠县,西邻营山、仪陇,北连通江、巴中;与达川火车站相距100公里,与达州河市机场相距110公里。

南北长69.8公里,东西宽69公里,总面积2229.12平方公里。

县地自古以来就是达县通往通江、南江、巴州三区县的咽喉。

地处两江之口的江口镇,素有“川北重镇”之称。

平昌县全境地质属四川东部地台区,县境内地质构造介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复合交接部位。

县境地貌属四川盆地外围山地区,大巴山山地。

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略呈向西南方向凸出的弧形,山顶有平坦顶面,最高海拔1338.8米,最低海拔350米,相对高差500米,大多数山高700-1000米,农耕地一般在海拔700米左右;县境丘陵分布在海拔380-480米之间的白衣、岳家、高峰、金龙、元沱等地,面积30万亩,占总面积的9%。

地表形态为高丘地貌长条形。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多年日平均气温为16.8℃,除北部低山区外,都能稳定通过在0℃以上。

县境降水,主源于太平洋暖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年降水夏多,冬少,常出现冬春偏旱,夏秋偏涝现象。

县境内年平均日照时数1366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毫米,全年雾多,风速小,雨量充沛,空气湿润。

县境内属渠江水系,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33公里。

河流总长度747公里,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河流11条,流域面积2229.12平方公里。

河流在洪水期猛涨猛降,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

其中巴河,源于南江县玉泉乡分水岭,从巴州区复兴乡进入县境澌岸乡木连溪,经雷山、兰草、白衣等地至元石乡的黄梅溪出境,入达县江陵乡。

流域面积17666平方公里,境内主河道长79.3公里。

通河,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广家店乡长梁,从通江县爱国乡入境,进入澌滩乡,经云台、元山、江口镇等汇入巴河,境内河道长43.8公里,流域面积8958平方公里。

这是一块绿色宝地,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地表水、地下水均没受到污染。

平昌历史悠久,置县迄今已有1700余年。

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平州县,属巴西郡,治所汉王庙(今江口镇龙潭村),先后隶属巴西郡、大谷郡、遂宁郡。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更名“同昌县”,属遂宁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属清化郡,九年(589年)更名“归仁县”,隶属仍旧。

唐武德元年(618年)隶属巴州,二年改属万州,贞观元年(627年)属巴州。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废归仁县入曾口县。

南宋淳祜五年(245年)在今江口镇杨柳村和笔山乡境分别建小宁、新德州,隶属利州路:元朝初年改属保宁府;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阆中县。

明朝无县建置,隶属巴州。

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江口分州,隶属巴州。

民国2年(1913年),巴州更名巴中县,分州随之更名为江口分县。

1933年6月川陕苏维埃置江口县。

1935年红军撤离后,境地恢复旧制,属巴中县。

民国35年(1946年)成立平昌设治局,取“平州”、“同昌”首尾各一字命名。

民国37年(1948年)升为平昌县,属四川省第15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县境解放。

1950年2月属川北区达县专区,1953年9月属四川省达县地区,1993年10月后属四川省巴中地区(今巴中市)。

1933年6月,在平昌县得胜山成立中共江口县委员会,直属中共川陕省委。

1935年2月,因红军撤离江口,大部分党员参加红军,江口县委及基层组织停止活动。

1948年7月,在巴中县(今巴州区)清江渡花溪河成立中共平昌县委,至县境解放后,才转入公开活动。

1950年2月,经川北区党委、达县地委批准,重建中共平昌县委员会至今。

1950年2月2日,成立平昌县人民政府,1955年9月23日更名为“平昌县人民委员会”,1967年3月18日因“文化大革命”改为“临时生产委员会”,继称“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1969年4月23日成立平昌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13日恢复县人民政府建制至今。

刘伯坚(1895-1935)原名永福,男,汉族,四川省平昌龙岗人,中共党员。

1895年生于四川平昌县一个开栈房的小商业者家庭。

他聪明好学,靠家中借贷到巴中县上中学,后又考入万县的川东师范、成都的高等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的前身)。

刘伯坚从小目睹民众苦难,又在校内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产生了朴素的民主主义思想。

他以才华出众闻名于川北高原,府尹一度要他当秘书,并愿任命他为县长。

刘伯坚却不愿就这个“肥缺”,毅然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于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

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

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并于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

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并因待人和蔼及处理问题老成持重,被中国学生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达三年之久。

当时,这个支部不但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还要负责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们称作“党内驻苏大使馆”,刘伯坚成了“大使”。

1926年春,冯玉祥因自己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到苏联“考察”并求援,刘伯坚参加接待。

冯玉祥表示要学习苏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并邀请刘伯坚回国任国民联军的政治部副部长。

刘伯坚到西北军后,同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还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的部队。

1927年4月,他与西安有名的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婚,在北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1927年夏,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

随后,党中央派他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

此时,蒋介石将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军在后面督战。

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兵极大愤慨。

中央军委马上派刘伯坚主持策反工作,终于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

刘伯坚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20万国民党军队将留下的3万红军(半数系不能远征的伤病员)压缩到赣南一隅,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在几个月后才接受陈毅的建议,下令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可惜为时已晚。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不幸落入敌手。

在被囚的17天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他在遗书中把自己的一生归结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并以“我为中国作楚囚”自豪。

临刑前,刘伯坚写了最后两封信,他预言:“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他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

信中谆谆叮嘱他的亲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

1935年3月21日就义。

打三朝打三朝在巴中十分盛行,凡农村姑娘结婚以后,生下第一个孩子的第三天以后举行的一种仪式。

参加仪式的主客为外婆。

外婆给外孙准备的衣物和给女儿的营养食品:醪糟、猪腿、腊肉、鸡、蛋、糖等,外婆乘坐滑杆和帮忙送礼的人员一道送到女婿家中,摆放在几张大方桌上,女支客司主持仪式,吟诵吉利语,外婆给外孙取名,偿长命钱。

女胥家必须设筵席款待客人。

婚俗男女婚姻一般都由介绍人牵线搭桥,经双方父母同意后自由恋爱一段时间,长者达数年之久。

这段时间里,要履行“六礼”迎亲之俗。

其作法:一是男家请媒人(介绍人)到女家提亲谓之“纳采”;二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提“八字”谓之“问名”;三是男家合八字后并决定缔结婚姻,并送去礼情谓之“纳吉”;四是男家给女家送去聘礼务办嫁妆谓之“纳徵”;五是男家择出吉日并备礼告女家求得同意结婚日期谓之“请期”;六是正式结婚之日组织迎亲接人谓之“新迎”。

解放前迎亲均用花轿,现代迎亲有用车辆。

农村婚娶中,至今还有一种“哭嫁”或“坐歌堂”的习俗,但不很普遍。

建房建房是人生大事,“宅为人之本,人以宅为家,居若安即家代昌”。

为此,在建新房的一系列工程中,都要举行庄重严肃、种类繁多的活动,一般都是以万物有灵为依据,以自然崇拜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民俗仪式:首先是请风水先生相宅、石匠进山选石、开山取石、破土下基;其次是请土匠架板筑墙、安过墙、提垛子、开梁口、下墙板、封梁口;再次是请木匠进山寻梁、取梁、做梁、画梁、祭梁、上梁(包括设鲁班堂看财、除煞、持红、发梁米、拜梁、缠梁、赞梁、清梁、发梁、起梁、拉梁或吼梁、压梁、踩梁、甩包子、放斗等)、起列、上穿、立柱、做大门、安大门、祭大门、开大门(开财门)、立神龛、面院坝、开龙眼(开龙门)、扫院坝、祭祀新房、乔迁新房等都要选择良辰吉日举行。

举行建房民俗仪式,根据房主的贫富,分规模大小,最贫困者建房相宅、上梁办房酒之俗也必不可少。

祝寿祝寿,又称“贺寿”,即是对六十以上老者寿期的祝福,从古至今,城乡流行,按民俗年未满六十岁者不能办生。

祝寿的程序有:设寿堂、持寿幛、点寿烛、吃寿面、献寿桃,凡内、外亲戚、乡党同仁前来祝贺,送寿幛、屏、匾、联、词时,首先子女均要在寿堂前为寿星礼拜,其次是在筵席上要向来宾及寿星敬十二杯寿酒,再次是主持人要吟诵吉利语,最后是来宾献祝寿诗文、寿匾、竖匾、赞匾等。

正月十六登高巴州人每年正月十六均要出游,登上城周的南龛山、王望山、西龛山、白塔山。

其作法是:一家老小,关门上锁,带上饮食、娱乐用具上山玩耍一天,度完这一天,巴州人的春节才算结束,此俗历来有之。

巴州志《风俗》篇“新正月九日群集望王山烧香,十六日妇女出游谓之走百病,谐南龛寺设大醮会,礼佛请佛。

山前有圆洞二穴,妇人无子者以物掷之,视其中否以祈嗣,谓之打儿洞”。

正月十六日登高游寺院走百病之俗在古代全国各地较流行,大都市无山者便群游城墙,摸城门上之乳钉,摸着者为有福。

与巴中人登南龛游光福寺摸佛、摘柏枝插头上以免百病之俗语一样。

丧葬丧葬由一系列繁甭的仪式组成,避免死在床上,要净身,穿好老衣,平平睡在堂屋正中的竹席上,烧倒头纸,腰间用黑色张做裤带叫做系年零线,多大年龄多少根,脚前点一盏菜油灯。

断气时要放鞭炮,并将死者生前所睡床铺上的垫草拿到野外去烧掉,以此向村民报丧,还要派孝子披麻戴孝去向远方的亲人(友)报丧。

再请白鹤仙师根据死者的出生、死亡时间卜算入殓时期,并按子女的出生日期在互不相克的前提下选择好坟地。

对死者所举行的一切仪式都在灵堂里进行。

设灵前首先将死者尸体放入木棺中,摆放在堂屋正中,堂屋大门口左侧的阶沿上摆放用竹和纸做成的灵房,灵房前的香案正中,放着死者的灵牌和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