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2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吞噬.(shì)伫蓄强.词夺理(qiáng)顿开茅塞B.撺.摄(chuān)统筹锲.而不舍(qiè)不折不饶C.娉.婷(pīn)闲暇惟妙惟肖.(xiào)轻歌漫舞D.睥.睨(pì)浩瀚人迹罕.至(hǎn)销声匿迹2.(2分)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B.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衍,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烟波无际,天水相接,固然旷阔可观,一湾浅溪的明净,也使人感到宁静与亲切。

B.《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C.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山水明秀,花木繁茂,其名字便体现了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观莲的首选胜地。

D.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的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5.(2分)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青草学文学社社长王同学接到学校通知:“定于本周五下午2点在学术长报告厅举办‘诗歌朗诵会’,请你代表文学社邀请市电台的金明老师来校指导,并请他示范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卷子及答案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卷子及答案

江西初三语文试题卷子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è)迸溅(bèng)应接不暇(xiá)B. 矗立(chù)蹒跚(pán)锲而不舍(qiè)C. 踌躇(chóu)瞠目结舌(chēng)锲而不舍(qiè)D. 倔强(jué)迸溅(bèng)应接不暇(yì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

B. 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能否刻苦学习,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田野上,小麦长得绿油油的。

B.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C. 那座山高耸入云,仿佛要触摸到蓝天。

D.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体育成绩也很棒。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了问题。

(假:借助)B. 他孜孜不倦地学习。

(孜孜:勤勉的样子)C. 他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办。

(筹:计划)D. 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别人。

(遗:遗漏)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7.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______的《己亥杂诗》。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1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江西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江西省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江西省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6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以南昌为原点,无论朝哪个方向出发,都是好山好水。

若是有剧组要拍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意境,①直在江西地图上点一个目标前往取景,多半不会失望而归。

江西境内到处山色苍翠,水意空蒙。

乡人待客或腼腆或粗粝,皆怀善意;犬半卧于村口于街巷,恬淡看人。

我每回游乡村,都②。

1.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shè径B.shē经C.niè径D.sè经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异想天开B.流连忘返C.花枝招展D.心不在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之一。

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裹,作为流体,大气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之中,它在水平方向的移动被称为风()风拂过了沧海桑田,在文学作品中留下了许多踪迹,它曾把细柳装扮成碧玉,让海棠“绿肥红瘦”,也曾无情地打在雪夜回家之人的身上。

________,风既没那么自由自在,也不敢肆意妄为,而是经常被神魔们操控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风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B.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C.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界中一种天气现象D.风是一种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天气现象之一4.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B.,C.!D.。

5.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A.不过在小说《西游记》中B.小说《西游记》也不例外C.所以在小说《西游记》中D.以小说《西游记》为例6.学校组织“孝亲敬老月”活动,邀请了一位校外专家做“中国孝文化”主题报告。

听完报告,同学们纷纷与专家交流。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您讲得很有趣,态度也很和蔼,我们都觉得挺不错。

期待您再次光临!B.您有今天的成就,定与家父家母当年的教导分不开。

您一定要再来!C.您的讲座很精彩,让我们懂得了亲情的可贵。

江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语文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5分)(1)他总是______(A. 孜孜不倦 B. 兢兢业业)地工作。

(2)在这次比赛中,他______(A. 脱颖而出 B. 一鸣惊人)。

(3)面对困难,我们要______(A. 迎难而上 B. 临危不惧)。

2. 阅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并改正其中的语病。

(5分)(1)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3. 根据题目所给的成语,写出其意思。

(5分)(1)画龙点睛(2)一箭双雕4. 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5分)(文章略)(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中心思想?(3)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略)(1)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介绍。

(2)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3)文章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诗文略)(1)请解释诗中的“______”一词。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请结合诗句,分析诗的意境。

四、写作(共20分)请以“我与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答案】一、语文知识与运用1. 答案:(1)A. 孜孜不倦(2)B. 一鸣惊人(3)A. 迎难而上2. 答案:(1)去掉“使”,改为:“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去掉“不仅”,改为:“他学习好,而且品德也优秀。

”3. 答案:(1)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讲话的末尾,用一两句话点明主题,使内容更加鲜明突出。

(2)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同时达到两个目的。

4. 答案:(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中考语文中考语文试题卷附参考答案说明:1.本卷共四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亘古(gèng)狩猎挺而走险(tǐng)怒不可遏B.干涸(gù)炽热尽态极妍(XXX)万恶不郝C.花圃(pǔ)荫蔽锐不可当(dāng)粗制烂造D.恣睢(zì)取缔鲜为人知(xiǎn)眼花缭乱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例。

C.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XXX深沉的。

D.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按次排列精确的一项是(2分)①但是人类错了,大自然在某个清晨突然咆哮,于是水和空气的污染,臭氧层破坏,阳光越来越凶猛地照射,都成了人类必须面临的严峻困境。

②也许是人类的天性,通常无偿获得的东西,就不为自己所珍视。

③当原本无偿的东西开始收费以后,人类才珍视它们。

④我们曾以为大自然恣肆汪洋,可以无穷攫取。

⑤人类肮脏了那些洁净的物质,于是有了装在瓶子里的蒸馏水和氧气罐头等等商品。

A.②④①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②①⑤D.④⑤①③②5.依照下列画线句,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困境无可避免。

困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穿过的原始森林,它常常让你迷失方向,步入歧途;_______________……走出困境,要有冷静从容的气度,________________……A.窘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半途而废要有自我审视的智慧B.窘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要有机智应对的智慧C.窘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经历的沼泽地,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半途而废要有机智应对的风范D.窘境就像人生路上要翻越的大雪山,它常常让你饥寒交迫,不能自拔要有自我审视的风范中考语文6.对上面语段归纳综合最得当的一项是(2分)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2022年江西省中考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

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①(pò),也一直为②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1分)()A.chīB.zhīC.cīD.zī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1分)()A.迫B.魄C.魂D.泊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5.(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④不论是苏东坡、辛弃疾,还是秦观、李清照,我对建筑意境的感悟,很大一部分来自他们笔下的诗词。

A.②④①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6.(2分)临近体育考试,甲同学猛增了训练强度,乙同学劝他:“小心意外!”甲同学不以为意,说:“哪来那么多意外?”下列用于乙同学应对的话语,最得体的是()A.意外是不多,遇上就麻烦,还是小心为好。

B.身体很重要,还是要保护好。

C.该说的我都说了,听不听由你。

D.好心劝你,还不当回事,你会后悔的!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符合(fú hé)C.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 D. 恣意(zì y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安全事故。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推迟了。

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玉上刻有“通灵宝玉”四个字,这块玉象征着他的特殊身份和命运。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故乡的云,总是那么轻盈,那么洁白。

每当我抬头仰望,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温暖。

它们在蓝天上自由地飘荡,仿佛在诉说着故乡的故事。

小时候,我常常躺在草地上,看着云朵变幻莫测,想象着它们是各种各样的动物,是神话中的神灵,是远方的亲人。

云,成了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柔的部分。

1. 文章中“故乡的云”象征着什么?(5分)答案:文章中“故乡的云”象征着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童年记忆的温柔部分。

2. 作者为什么说云“仿佛在诉说着故乡的故事”?(5分)答案:作者通过将云比作故乡的故事,表达了云朵在他心中所承载的情感和记忆,以及它们在故乡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四、作文(共40分)请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答案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从小,我就对医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每当看到医生救治病人,我就感到无比的敬佩和向往。

我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用我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带去健康和希望。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江西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请解释文中“阡陌交通”的意思。

答案:阡陌交通指的是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2. 文中“黄发垂髫”指的是什么?答案: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

3. 根据文中描述,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答案: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地方。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 文中“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5.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作者描绘了春天山朗润、水涨、太阳脸红、小草嫩绿、园子和田野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机勃勃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作文7. 以“我眼中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实际经历和感受,撰写作文内容)。

注: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考试内容以官方发布的试题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江西省2012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 文 试 题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厄运(è) 牟取 参差不齐(c ī) 顾名思义B .哂笑(x ī) 隔膜 迥乎不同(ji ǒng ) 吹毛求疵C .喑哑(y īn ) 沉湎 草长莺飞(y īng ) 海誓山盟D .濯洗(zhuó) 征兆 怡然自得(yí) 因地制宜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地吹来。

B .能否阻止大脑中炎症分子的释放,是减轻痴呆症状的关键。

C .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沂门目连戏可谓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D .在那条河上,当地渔民至今仍保留着单脚划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A .④⑤③②①B .⑤④②③①C .⑤④③②①D .④⑤①②③5.下列填入语段横线上最能表达贝多芬内心痛苦的一项是( )(2分)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B .原来他完全聋了。

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C .他聋了吗?他还能担任指挥吗?D .原来他完全聋了!他还能担任指挥吗?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和IT 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 .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展B .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C .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D .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

(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

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忿()狱()1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12.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分)1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3)会当临绝顶,______________。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

(5)《雁门太守行》能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都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

(17分)槭树下的家席慕容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

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

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

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

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

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

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

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

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

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

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

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

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

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

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

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

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

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15.“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6分)16.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概括。

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6分)17.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2分)18.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

(13分)感伤是一种情怀田德政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

甚至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

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读不出什么名堂。

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你看啊,千山鸟飞绝,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环境,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柳宗元就是高明,把这种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