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 第三章文化景观的构成课件 人教大纲版选修
高二地理:3.1《文化景观的构成》相关素材 旧人教版选修一

第三单元文化景观3.1 文化景观的构成相关素材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洲的历史。
到了当代,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于1960年在距开罗以南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腰截断。
历经10年,大坝最终建成。
大坝立下汗马功劳记者有幸参观了阿斯旺大坝,从远处望去,大坝气势磅礴,犹如一条巨虹横跨大河。
坝堤足有40层楼高,全长3830米,最宽处有980米。
阿斯旺大坝一改尼罗河泛滥性灌溉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从此埃及结束了依赖尼罗河自然泛滥进行耕种的历史,同时,水位落差产生的巨大电力也成为埃及迈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动力。
阿斯旺大坝是埃及现代化的起点。
30多年来,它为埃及的工农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经济效益极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200万公顷;另有70万公顷的单季作物土地变成了双季耕种农田,农田复种指数增加。
严重影响生态环境但事物总是有利有弊。
从建设之初至今,埃及国内对阿斯旺大坝的争论从没停止过,最大的争论点就是阿斯旺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尼罗河水每年泛滥携带而下的泥沙无形中为沿岸土地提供了丰富的天然肥料,而阿斯旺大坝在拦截河水的同时,也截住了河水携带而来的淤泥,下游的耕地失去了这些天然肥料而变得贫瘠,加之沿尼罗河两岸的土壤因缺少河水的冲刷,盐碱化日益严重,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因而抵销了因修建大坝而增加的农田。
与此同时,由于没有了淤泥的堆积,自大坝建成后,尼罗河三角洲正在以每年约5毫米的速度下沉。
专家估计,如果以这个速度下沉,再过几十年,埃及将损失15%的耕地,1000万人口将不得不背井离乡。
此外,由于纳赛尔湖库区沉淀了大量富含微生物的淤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库及水库下游的尼罗河水水质恶化,以河水为生活用水的居民的健康受到危害。
修建阿斯旺大坝的初衷,是基于传统的防洪促农的水利理念,这是农业社会的主流思想。
但当初决策者们也许并没有想到大坝在带给埃及人民福祉的同时,还存在令后人不得不正视的弊端。
高二地理最新课件-205高二地理(3.3文化景观与环境) 精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浙江慈溪 沿海平原农田
斯里兰卡热带山麓茶园
菲律宾水稻梯田
云南元阳梯田
北极民居-因纽特人建造的冰屋
石
库
门
阿 斯 旺 水 坝
坎 儿 井
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
1、自然环境对物质文化景观(农田、 聚落、交通等)的影响更为明显。
2、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 但文化景观在反映自然环境时有一定 的局限性。 3、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有利 也有弊。
文化景观与人文社会环境
文化景观是人文社会环境的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4文化源地与文化区(备课资料) 人教大纲版选修1

●备课资料一、世界古文明中心世界古文明中心有五处: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以及美洲印第安文明中心。
前四个文化中心为旧大陆文化,主要位于北纬30°~40°的亚热带和温带的大河流域,彼此间很早就有交往,后者则为新大陆文明,发生于南北纬20°之间热带附近的高原地区,自占以来与前四者隔离。
旧大陆文明中心在采集经济之后就走向农业和畜牧业,并很快创建了新的、有计划的、经常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方法。
新大陆的文明,是以栽培玉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西亚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中心。
当时两河各有河口直通波斯湾。
斯美尔5000多年前定居这里,建立了一些世界最早的城市国家,后来统一为巴比伦王国。
他们创造了楔形文字和古老的城市文化。
利用两河冲积的沃土,排干沼泽,建立运河,发展农业。
埃及位于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由于尼罗河定期泛滥,给河流下游三角洲带来沃土和灌溉用水,使古埃及在这有利的条件下发展起来,6000年前左右创建了统一王国。
印度河上游地带的旁遮普地方,也是在利用河流泛滥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于5000前就建立起世界著名的城市文明中心。
我国太行山东麓与泰山之间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世界古文明中心之一。
黄河流域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便于耕种,早在6000前就建立了世界驰名的殷周文化。
新大陆的文明中心,是公元300年左右在墨西哥城附近建立起来的。
早在公元初玛雅人就在尤长坦半岛建立了城市,玛雅人擅长农业,培育了玉米、豆类、番茄、南瓜、棉花等农作物,美洲南部以秘鲁为中心,是印加文化的源地,文化发达,培育了40多种农作物,很早就掌握了采矿和冶金技术。
二、中国文化分区中国地理环境的特征,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总体特色,使其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独树一一帜。
中国东临太平洋,境内高山、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江河、湖泊纵横交错,在广袤的幅员中,南北冷热,东西干湿差异很大,天然植被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出森林、草原及荒漠三个地带,复杂的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等环境,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区域特色。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文化景观的构成 人教大纲版选修1

●备课资料一、中国的民居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并列,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昔日这两地的人都以会做生意而出名。
山西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两个地方。
而在祁县最出名的要数乔家大院。
中国民居的特点之一是外实内静,也就是民居的外围是高大的实墙,而内部自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空间,形成一种外实内静的神韵。
乔家大院外围的砖墙厚实稳重。
阻隔了外面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吆喝叫卖的杂声,使宅内保持着安宁恬静的气氛。
乔家大院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单坡屋面,屋面向里倾斜。
这样单坡顶背后的高墙对准院外,墙体高大,具有防御性。
山西、陕西一带气候干旱,春季常有大风,外墙的高大具有封闭性,这样可以防风。
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
错落有致的马头墙不仅有造型之美,更重要的是它有防火、阻断火灾蔓延的实用功能。
黟县西递村民宅是徽派建筑的典型。
从远处望去,西递村是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蒲城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
它的特点就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
徽州民居的最显著特征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式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人天井,俗称“四水归堂”,据说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
二、“中华民族”族称考田晓岫在详细考察和分析后认为,大约在5000年前,当中华民族开始形成时,其族称为“华”。
汉朝以后,开始出现“中华”的族称。
至19世纪末,作为近代民族学术语的“民族”概念传人中国后,“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学词汇也应运而生。
虽然“华”“中华”“中华民族”这些族称之间小有差异,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国领土上的所有民族。
“中华民族”的“华”肇始于中国历史上五帝时代之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华”。
舜名“重华”。
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本章整合
专题一Leabharlann 专题二专题一 自然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和欣赏要求
形成 岩石 圈旅 内力、外力 游景 作用 观 水圈 由水体运动 旅游 和储存状态 景观 形成 景观特点 ①自然形态是造景的重要条 件;②具有一定的造型;③陪衬 以一定特色的建筑、树木花 草,形成胜景;④景观分布稳定, 遵循地质规律,保存长久 ①景观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 ②景观的季节变化大;③与地 貌造型、林木花草、亭台楼阁 等景观互相映衬,构成动、 静、壮、幽组合美景 欣赏要求 注意把握好 与景观的距 离和观赏的 角度 ①注意选择 合适的季节; ②选择不同 的视角、距 离
专题一
专题二
形成 生物 圈旅 游景 观 大气 圈旅 游景 观 由动植物的 生命活动、生 长过程及外 形、外貌、色 彩、声音等形 成 天气和气象 景观是大气 物理状况变 化形成的
景观特点 ①景观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 性规律;②旅游景观的独特 性、可培育性;③以美丽斑斓 的色彩、悦耳动听的声音吸 引游人 ①经常变化,具有很强的季节 性、时间性和地域性;②其美 学价值和观赏价值以稀有罕 见者为贵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二 旅游资源影响因素的分类分析法 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旅游资源的分布,反过来可以根据自然 和人文地理条件的差异分析归纳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如 下表。
专题一
专题二
因素
影响
地质 基础
气候 条件 海陆 地形 及气候
举例 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 依托于构造地貌 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层带上;分 形成的旅游资源, 布在高原构造带上的断层湖,如非 其分布与构造格 洲的维多利亚湖、 坦噶尼喀湖,我国 局有关 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 日本的火山景观 主要依托于气候 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雾凇奇 条件的旅游资源, 景,如吉林雾凇。加拿大魁北克省、 其分布表现出明 日本札幌、中国哈尔滨和齐齐哈尔 显的地带性 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 影响海景的分布 与构成 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ppt1 人教版

雕塑
拉什莫尔山雕塑
古长城
烽火台
寺庙
清真寺
服装
建 筑
傣家竹楼
客家楼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高二地理 文化景观的构成2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扶老爱幼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扶老爱幼 尊敬师长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扶老爱幼 尊敬师长 谦虚谨慎
中 秋 节
精神文化
•京剧 西洋歌剧
•雕塑
物质文化
傣家竹楼
文 化景观
讨论:下列地理事物哪些属于文化?哪些 不是?
讨海论南:岛下,列服地装理,事饮物食哪,些房屋属,于冲文积化平?原哪 些 不是?
火车,梯田,机床,河流,建筑技术
“三个代表”,尊老爱幼, 空气,艺术
宗教,语言,太阳光,校规,哲学
× 讨海论南:岛下,列服地装理,事饮物食哪,些房屋属,于冲文积化平?原哪 些
不是? 火车,梯田,机床,河流,建筑技术
“三个代表”,尊老爱幼, 空气,艺术
艺术, 服装, 饮食, 校规, 房屋, 火车, 哲学, 梯田, 机床, 宗教, 建筑技术, 尊老爱幼 , “三个代表”
× √ √ √ × 讨海论南:岛下,列服地装理,事饮物食哪,些房屋属,于冲文积化平?原哪些
不是?
√ √ √ × √ 火车,梯田,机床,河流,建筑技术
√ √ × √ “三个代表”,尊老爱幼, 空气,艺术
√宗教,语言,太阳光,校规,哲学
× √ √ √ × 讨海论南:岛下,列服地装理,事饮物食哪,些房屋属,于冲文积化平?原哪些
不是?
√ √ √ × √ 火车,梯田,机床,河流,建筑技术 √ √ × √ “三个代表”,尊老爱幼, 空气,艺术
√ √ 宗教,语言,太阳光,校规,哲学
× √ √ √ × 讨海论南:岛下,列服地装理,事饮物食哪,些房屋属,于冲文积化平?原哪些
不是?
√ √ √ × √ 火车,梯田,机床,河流,建筑技术 √ √ × √ “三个代表”,尊老爱幼, 空气,艺术
高二地理 第三章文化景观的构成课件 人教大纲版选修

(指南针、京剧剧照不是文化景观,是文化事物。因为其不是固 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位置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自然环境
自然景观
人类活动创造物 固定于地表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的,因其具有一定功能性与自 然景观相区别。同时,又因其固定于地表某一地区, 又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区别文化事物与自然事物的依据 就是看地理事物是否为人类所创造,是否具有某种功能 性。判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看其功能主 要属于社会物质存在,还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化与文明:
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而文明的历史较文化则短了许多, 文明的到来通常其主要标志有: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 城市的形成。
思考: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文化景观?二者有何关系?
看下图:哪幅图是自然景观?哪幅图是文化景观?两图相比, 根据区别是什么?
由此可见, 文化景观是 人类为满足 某种需要, 利用自然物 质加以创造 的,具有一 定功能;而 自然景观很 少受人类的 直接影响或 未受到人类 影响。
云岗石窟
三、文化景观的构成 1、文化景观概念
文化景观是
人们为了满足某
种需要,利用自
然物质加以改造
的。它们是人类
的文化留在地球
表面上的标记。
如:园林建筑、书 画题记、农田、矿 山、道路、城市、 村落、学校、法院、 纪念碑、等等。
行为艺术 不是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
它们是自 然界原有的事 物,很少受到 人类的直接影 响或者未受到 人类的影响。 如:行云飞瀑、 高山流水等
思考:泼水节是文化景观吗?五台山是文化景观吗?
(泼水节因其不是固定在地表的人类创造物,不具有位置 的相对稳定性,所以不是文化景观,只是文化现象。 五台山既有自然景观,也有文化景观。其山体是自然原 因形成的,属于自然景观,而分布其上的寺庙是文化景 观。所以文化景观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南针、京剧剧照不是文化景观,是文化事物。因为其不是固 定在地表上的人类创造物,位置不具有相对稳定性)
24
自然环境
自然景观
人类活动创造物 固定于地表
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人类创造的,因其具有一定功能性与自 然景观相区别。同时,又因其固定于地表某一地区, 又与自然景观相联系,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3
文化景观在空间分布上与自然景观是何关系?
(文化景观是叠加在自然景观之上的)
★文化景观一定是固定在地表的人类创造物。 区别文化事物与文化景观的关键是看其空间位置
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
京广线与火车是不是文化景观?为什么?
(京广线、火车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但火车不是固定在 地球表面的人类创造物,位置上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固定性, 所以不是文化景观。)
19
思考:
1、下列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BCDEFHIJK )
A、黄山云海 B、京剧 C、地铁 D、窑洞 E、校园雕塑 F、城市 G、壶口瀑布 H、五台山寺庙 I、三北防护林 J、未成年人保护法 K、律师事务所
2、以上属于文化的事物中,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CDFI ) 世界上所有人类创造的事物或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事
学生丙:尊老爱
幼是中国文化的优 良传统,应是精神 上的东西才称得上 “文化”。
[总结] 上面三个同学所说的都属于文化的范畴,但说得都不全面。 2
书本中介绍的内容
认识世界的认知型文化
3
街头的雕塑
体现人们美学感受的艺术型文化 4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扶老爱幼 尊敬师长 谦虚谨慎
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规范型文化
文化
景观
文化景观
文 ① 人类活动创造的 化
人 类 活
景
动
观
②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
形 态
26
文化景观欣赏
27
拉什莫尔山四巨头
28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云南傣家竹楼和洛阳龙门 石窟都是文化景观,其所 反映的文化类型有何差异?
(前者反映物质文化,后者反映精神文化) 29
文化景观
2、文化景观分类
文化景观又有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
3.5)、法 也有一
律、风俗、定的物
制度
质形式 18
归纳总结
☆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
☆许多物质文化反映精神文化
北京故宫建筑的屋顶形式体现了封建等级思想 云南傣家竹楼的材料和结构既反映了当地的自 然环境,也记录了建筑技术水平。
☆精神文化也有一定的物质形式
法律制度属于精神文化,它的物质形式表现为 法律文书、律师事务所、法院等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的宗教信 仰与造像艺术水平
21
三、文化景观的构成 1、文化景观概念
文化景观是
人们为了满足某
种需要,利用自
然物质加以改造
的。它们是人类
的文化留在地球
表面上的标记。
如:园林建筑、书 画题记、农田、矿 山、道路、城市、 村落、学校、法院、 纪念碑、等等。
行为艺术
不是文化景观
22
自然景观
它们是自 然界原有的事 物,很少受到 人类的直接影 响或者未受到 人类的影响。 如:行云飞瀑、 高山流水等
京花 剧鼓
戏
舞 蹈 平 剧
12
雕 塑
13
天坛
纪念馆 纪念碑
14
莫高窟
麦加大清真寺中的
“克尔白”
15
警示牌
16
17
形 定义 内容
态
人类社会 具有与人
物 发展过程
质
中创造出 来的所有
类生活和 生产活动 相关的文
文 物质财富 化内容和
化
物质形式
人类社会 帮助人们认
精 神
发展过程 中创造出 来的所有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1 文化景观的构成
1
一、文化的概念
[讨论]分析回答甲、乙、丙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哪 个说得对?为什么?
学生甲:文化就是知
识,课本中介绍的内容 就是文化,一个人如果 不读书,就是一个没有 文化的人。
学生乙:文化不只是写
在课本上的知识,街头的 雕塑、电视中的各种节目 虽然不写入课本,但是我 认为它们属于文化。
物都属于文化的内容。区别文化事物与自然事物的依据 就是看地理事物是否为人类所创造,是否具有某种功能 性。判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依据是看其功能主 要属于社会物质存在,还是社会意识形态。
文化与文明:
自人类出现就有了文化,而文明的历史较文化则短了许多,
文明的到来通常其主要标志有:文字的出现、国家的产生、
5
一、文化的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 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物质财富 物质文化 文化是人类发展中创造的
精神财富 精神文化(狭义)
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文化,仅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注:本书讨论的文化是指广义的文化
注:判断一种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 键看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凡是由人类创造 的事物或现象,或带有人类活动印迹的自然物, 都属于文化的内容。
物质文化景观: 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景观
6
二、文化分类
1、物质文化 具有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 质形式。如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活用具 等。 2、精神文化 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 和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如语言、文学、 艺术、宗教、法律、风俗、制度等。
7
物质文化
竹楼
长城
城楼
8
9
京杭大运河 10
11
精神文化
识世界、规 范人们社会 行为、体现
文 精神财富 人们情感的
化
文化内容
接受 方式
靠 感 官
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感 知
与自然 举例 二者
的关系
关系
密切 较疏远
生产工具、物质文 生活用具、化是精 生产技术 神文化 等(图3.2 的基础, 及图3 .3) 有许多
物质文
语言、文 化反映
学、艺术 精神文
(图3.4)、 化;精
宗教(图 神文化
城市的形成。
20
思考:什么是自然景观?什么是文化景观?二者有何关系?
看下图:哪幅图是自然景观?哪幅图是文化景观?两图相比, 根据区别是什么?
由此可见, 文化景观是 人类为满足 某种需要, 利用自然物 质加以创造 的,具有一 定功能;而 自然景观很 少受人类的 直接影响或 未受到人类 影响。
云岗石窟
思考:泼水节是文化景观吗?五台山是文化景观吗?
(泼水节因其不是固定在地表的人类创造物,不具有位置 的相对稳定性,所以不是文化景观,只是文化现象。 五台山既有自然景观,也有文化景观。其山体是自然原 因形成的,属于自然景观,而分布其上的寺庙是文化景 观。所以文化景观与景观是密不可分的。)
25
自然景观
文化和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