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修订稿
「规范与指南」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九)

「规范与指南」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九)文章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14(9) : 881-933作者: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通信作者:陈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北京 100730,Email:******************第九章药物治疗与营养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葡萄糖摄取、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同时具有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欲的效应。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短效的贝那鲁肽、利司那肽和长效的利拉鲁肽、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艾塞那肽周制剂,均需皮下注射给药。
由于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且已在临床研究中显现了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获益,2021年ADA发布的糖尿病治疗指南把GLP-1受体激动剂列为了一线降糖药物之一,适用于合并CKD、存在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危风险的糖尿病患者[442]。
问题81:GLP-1受体激动剂是否有助于合并肥胖/超重的T2DM 患者减重?GLP-1受体激动剂可促进合并肥胖/超重的T2DM患者体重下降(A,强推荐)多项研究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可促进体重下降。
近期一项网状Meta分析在纳入了143个RCT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药物减重的疗效,提示GLP-1受体激动剂在与生活方式管理结合的基础上可有效促进体重下降超过5%,具有优于奥利司他、SGLT2i、二甲双胍的减重效应[443]。
基于18个RCT的一项Meta分析发现,GLP-1受体激动剂可促进超重/肥胖的T2DM患者改善体重,平均体重变化达-2.8(-3.4,-2.3)kg,其中艾塞那肽体重变化-2.8(-2.9,-2.7)kg,艾塞那肽周制剂体重变化-2.8(-5.2,-0.3)kg,利拉鲁肽体重变化-2.2(-3.5,-0.9)kg[444]。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全文版)

202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全文版)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必不可少的措施。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以“问答对”的形式,就糖尿病营养治疗的86个问题提供临床指导意见。
糖尿病患者适宜的能量范围是多少?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的目标(B,强推荐)低热量饮食/极低热量饮食是否有助于T2DM患者的血糖管理?➤短期内(<1年)LCD有助于超重/肥胖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糖管理(A,强推荐)➤VLCD短期内有助于改善T2DM患者的FBG、HbA1c、胰岛素抵抗、体重等指标(C,弱推荐),但可能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不推荐长期接受VLCD(C,强推荐)间歇性能量限制/持续性能量限制对T2DM患者糖脂代谢和体重有何影响?IER/CER均有利于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和体重管理,IER较CER 在体重管理上更有优势(B,弱推荐)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对于控制血糖、胰岛素水平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有何影响?➤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宜为45%~60%(B,强推荐)➤限碳水化合物饮食,在短期(1年内)有利于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可轻微改善TG和HDL-C水平,未发现长期获益(B,弱推荐)➤不推荐1型糖尿病患者选择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C,强推荐)不同食物来源的碳水化合物对于控制血糖、胰岛素水平和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有无影响?全谷物碳水化合物替换部分精制谷物有利于血糖、TG和体重的控制(B,强推荐)膳食纤维(非补充剂或额外添加)的含量和来源对于控制血糖及并发症有何影响?高膳食纤维饮食(25~36 g/d或12~14 g/1 000 kcal),特别是保证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10~20 g/d),有助于控制T1DM和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全因死亡率(B,强推荐)特定碳水化合物(蔗糖、果糖)对于控制血糖、胰岛素水平等有何影响?➤不推荐患者常规添加蔗糖。
ADA2023糖尿病诊疗更新指南

ADA2023糖尿病诊疗更新指南一、诊断2023年的ADA诊断标准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仍然是根据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来诊断糖尿病。
这些指标的详细阈值如下:-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且有糖尿病典型症状- HbA1c≥6.5%二、治疗2.1 饮食和运动ADA2023强调了营养治疗和运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
推荐糖尿病患者采取低糖、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并参与至少150分钟/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2.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ADA2023对一线药物的推荐仍然是:二甲双胍。
对于不能耐受二甲双胍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药物,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
2.3 胰岛素治疗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ADA2023推荐使用基础+餐次胰岛素疗法。
三、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3.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ADA2023推荐使用SGLT-2抑制剂和GLP-1受体激动剂进行心血管保护。
3.2 糖尿病足病对于糖尿病足病的预防,ADA2023强调了教育和定期的足部检查的重要性。
3.3 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ADA2023推荐使用ACEI或ARB药物,以及SGLT-2抑制剂。
四、糖尿病自我管理ADA2023强调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计划、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等。
以上就是2023年ADA糖尿病诊疗更新指南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发布日期: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内容介绍: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地方法学》更新,同时糖尿病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于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地修订工作,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并新增了“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与营养治疗”章节,将“应激性高血糖”章节扩展为“创伤与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等.版指南依然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性并重,服务于临床地宗旨.以下是各章节地推荐意见一览.b5E2R。
.任何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建议由熟悉糖尿病治疗地营养(医)师指导下完成更佳().p1Ean。
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对于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减轻体重()和规律、适度地体力活动(每周> )、合理饮食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DXDiT。
.制定方案时,应考虑患者具体需求、是否愿意改变及具有改变地能力().能够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地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能够减少感染及并发症地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一、能量.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地营养需求().RTCrp。
.对于所有患糖尿病或有糖尿病患病风险地肥胖或超重个体,应建议减重()..在超重或肥胖地胰岛素抵抗个体中,适当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就减重效果而言,限制能量摄入较单纯调节营养素比例更关键().不推荐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 )地营养治疗().二、碳水化合物.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如碳水化合物地来源为低食物,其供能比可达()..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血脂仅观察到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推荐~或~()..蔗糖引起地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地淀粉引起地升幅更高,但摄入量太高时可能升高血糖及水平,不推荐常规摄入();不推荐在糖尿病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糖不利于血脂代谢().5PCzV。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

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全文译文摘要:一、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概述二、糖尿病诊断与分型三、糖尿病治疗策略四、糖尿病风险管理与心血管疾病预防五、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建议六、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七、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八、未来糖尿病诊疗的发展趋势正文:尊敬的读者,您好!这是一篇关于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的全文译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详细解读最新的糖尿病诊疗标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的防治问题。
一、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概述2023年美国糖尿病诊疗标准(ADA)于2021年年末发布,总体延续了2019-2022版本以来的架构。
本次指南更新了部分内容,以反映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治疗理念。
二、糖尿病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等。
三、糖尿病治疗策略1.饮食治疗:合理搭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遵循“三低一高”原则(低糖、低脂、低盐、高纤维)。
2.运动治疗: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口服药物、胰岛素等。
四、糖尿病风险管理与心血管疾病预防1.评估心血管风险: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血脂、吸烟等因素。
2.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
3.心血管疾病筛查:推荐定期进行心电图、血脂、肾功能等相关检查。
五、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与运动建议1.饮食建议:控制总热量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2.运动建议: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六、糖尿病教育与自我管理1.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掌握自我管理技能。
2.自我管理:定期监测血糖、血压等指标,遵循医嘱,合理安排生活。
七、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与处理1.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
最新: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更新

最新:202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要点更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新版指南)现已正式发布!新版指南共包括19个章节,相较于2017年版指南在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更新,本文汇总了11项重要更新内容。
更新要点一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要点提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仍在上升,2015至2017年达到11.2%,各民族有较大差异,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
✔糖尿病的知晓率(36.5%)、治疗率(32.2%)和控制率(49.2%)有所改善,但仍处于低水平。
✔糖尿病人群中T2DM占90%以上。
更新要点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要点提示✔空腹血糖、随机血糖或OGTT2h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没有糖尿病典型临床症状时必须重复检测以确认诊断。
(A)✔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
(B)✔按病因将糖尿病分为T1DM、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4种类型。
(A)更新要点三综合控制目标部分,新增个体化HbA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要点提示✔T2DM的治疗策略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的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
(A)✔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 患者,合理的HbA1c控制目标为<7%。
(A)✔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
(B)✔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T2DM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中。
(A)✔一种降糖药治疗血糖不达标者,应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年版)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主要缩略语-汉语对照表2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目录前言 (4)制定2010年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方法学 (4)一、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基础 (6)1.MNT的目标 (6)2.推荐意见 (6)3.证据 (6)二、营养素推荐 (8)1.能量 (8)2.蛋白质 (9)3.脂肪 (10)4.碳水化合物 (12)5.膳食纤维 (14)6.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15)7.维生素 (17)8.植物化学物 (19)9.甜味剂 (21)10.膳食结构 (22)三、糖尿病并发症的医学营养治疗 (24)1.糖尿病肾病及透析 (24)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6)3.糖尿病合并肝功能损害 (26)4.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28)5.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 (29)6.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 (29)7.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 (30)8.糖尿病合并肥胖 (31)9.应激性高血糖 (32)四、特殊状态下的医学营养治疗 (34)1.儿童糖尿病 (34)2.妊娠期糖尿病 (35)3.患糖尿病的老年人 (36)4.糖尿病前期 (37)5.糖尿病与肠外肠内营养支持 (38)五、医学营养治疗的执行与贯彻 (41)1.营养教育 (41)2.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管理 (42)3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4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5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0)6一、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基础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 )对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治疗已发生的糖尿病、预防或至少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MNT 也是糖尿病自我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MNT 应该贯穿于糖尿病预防的所有阶段。
本“指南”总结了糖尿病MNT 近15年的循证依据和干预模式,并参照WHO 的《WHO 指南编写指南》和AGREE 协作网发展的临床指南编写方法学原则,结合中国糖尿病营养治疗共识实践现况,建立“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发布日期:2015-02-01IM定看,出处:中华猶尿炳朵左.2015.7⑵:7388.内容介绍:2010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糖尿病E (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近三年來•由丁《制定循证指南的方法学》更新•同时糖尿病E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的修订工作•涉及糖城蹒营养预防、治疗及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答诸多领域•并新增了“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与营养治疗”童节.将“应激性高血糖”章节扩展为“创伤与危垂病:应激性r⅛lfllftV,竽。
2013版指常依然坚持垂点突出.简明扼耍、科学性与实践性并垂.服务于临床的宗旨,以下是各■童节的推荐总见一览,1・任何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依据治疗H标接受个体化MNT.建议由熟悉糖城柄治疗的营养(医)师指&下完成更佳(A)•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质址和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3•对于2型糖尿綺高危人群•强调攻善生活方式•包抵适度械轻体巫(7%)和规律.适度的体力活动(每周>15Omin) S合理饮食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A)。
4•制定MNT方案时・应考虑患苦具体需求.定否愿惫改变及具有改变的能力(D)。
能够改善肥胖糖廉病患者的血糖.血脉血压、体重等指标(A)。
6•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MNT能够域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域少住院时间及映岛素用址(B)β一、能量1 •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址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垂•又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营养需求(B)。
2•对干所冇患糖尿病或冇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肥胖或超垂个体.应建议减垂(A)。
3.在超垂或肥胖的胰甜素抵抗个体中•适当减轻体重可改善映甜素抵抗(A)。
4•就减重效果而言,限制能最摄入较单纯调节营养素比例更关键(B)•不推荐2型制牖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址<<800 kCal∕d)的营养治疗(D)。
二、碳水化合物1・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 (B);如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为低Gl食物,其供能比可达60% (A)•2低碳水化介物饮您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Tlftl脂仅观察到改警馮密度脂蛋口胆固醉(HDL-C)(B)。
3•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r⅛T(⅛康成年人推荐摄入址•推⅛25-30 g/d或10~14gH OOO kCal (B).4.荒糖引起的血塘升幅并不比相同能It的淀粉引起的升幅更商,但摄入就太高时可能升髙血糖及TG水平,不推荐常规摄入(B):不推荐在糖尿構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牺不利于血脂代谢(A)•5•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饮酒则需计入全日总能虽•具体摄入址可参考:女性毎夭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男性每天不超过2个洒楕单位.建议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ω>。
三.脂肪1・脂肪总摄入量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明确(B);腦伶总脂肪的摄入以每天山总能址的25%〜35%为宜(B):对超垂或肥胖患者•脂肪供能比应拎制在30%以内(A》S2应增加Irt物脂肪占总脂肪摄入的比例(A)。
3•限制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址・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址不应超过供能比的10% (A)。
4.单不饱和脂肪酸绘较好的脂食脂肪來源.可取代部分饱和脂肪酸供能•宜大于总能址的12% (A) &5•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宜超过总能址的10% (B> .6•膳伶中宜增加⅛ ⅛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推荐毎周吃鱼2〜4次(尤其是u>∙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址丰富的鱼)(A),7•每天摄入g的u>3脂肪酸可显若降低TG水平(A) $ 3∙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3・6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宜为1 : 4〜1 :10 (D)•8•每口胆固阿摄入虽不宜超过3Oomg (B)β四.蛋白质1 •针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蛋口质的适宜摄入址在总能址的15%-20% (B)•2・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相比动物蛋口更利助于降低血脂水平(A)β3.高蛋口勝伶在短期内(3个月内)有助于减轻体垂(A)•4•不建议超垂或肥胖人群便用高蛋口质腦食长期应用(B)。
5•乳清殒白有助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糖代谢.并在短期内减轻体重(B)。
五.維生倉及微最元素1・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无维生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大址补充淮生素会产生代谢益处.不推荐此类患者常规大剂址补充维生索(B>。
2.維生素D缺乏与橢尿病发生有关.但无证据表明在橢耐址受损(IGT)的患者•补充维生素D能预防糖尿病发生(A)•3不建议常规大匸补充抗嶽化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C和胡萝 * 且緡考虑其长期安全性(A〉。
4•烟酸不能减少糖尿病发生•但对己确诊糖城祸的患者补充烟酸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璘邹作用(B)。
5•补充B族維生素,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B)•6•补充300-600 mg的a・硫辛酸.可改善神经传Y速度及周鬧神经症状(B>。
7•联合补充维生素C和E及镂.锌可能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改密讦小球功能.降低l(ιl≡:但联介补充维生索C、E并不能降低1型糖尿病孕妇发生先兆子痫的风险(B)。
六.无机盐及微楚元素1.SΓ现有证据.适讯补充微址营养素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减少一般感染的发生<A> o2•限制糖斥病患者伶盐摄入址可明就降低血压•其效果接近于单用降压药物的控制水平(C).3•糖尿病患者缺乏钙及维生素D町能对血糖产生负面影响•联合补充可冇助「•改善糖代谢(C)。
4.在心血管病的初级预防硏%Φ.补硒可能使2型糖尿病风险堆加:对r∙L⅛<f足够硒摄入者若再额外补充• 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柄风险(B〉。
5•常规补充絡是否有益于糖尿病患者目前尚有争议。
在右珞缺乏的舫尿病或肥胖症患者•补充珞可能冇益6•铁摄入过虽可能引发或加剧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但从孕16 Mi开始到分娩补充铁剂并不增加GDM的风险(B)•7•未得到控制的塘尿病容易发生微最元素缺乏,在某⅛⅛人群中•如幼儿、老年人、孕妇、严擀的素伶者和严格限制饮伶的肥胖者.糖尿病手术者可能需耍补充部分微址元素(D)。
8•脂伶摄入足飭修可降低空腹血糖水平(B)。
9.ll⅛⅛^入足够镂可有助于预防胰甜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B).七.甜味剂糖尿病患者适址摄入糖醇或非营养性甜味剂是安全的(A);但并无肯定的代谢益处(C)。
?八.二甲双肌与营养素1 •长期应用二甲双腕增加錐生素B12缺乏风险,推荐此类患者常规补充维生索B12 (A)。
2.长期使用二甲XOlI者应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浓度.以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12缺乏(C)S3•维生素B12的推荐址(mg∕d)和當规用量(6 mg)可能不足以纠正二甲双服相关维生素B12缺乏.建议增加其摄入(B)•九.α∙葡萄糖廿酶抑制剂与营探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a・痢萄糖仔fi⅛抑制剂对总胆固醉和LDL-C的水平无显肴影响・对TG、HDL-C水平的影响存在争议•建议定期检测血脂水平(B)•十.植物化学物1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膳食中每日补充2 g植物固醇或尙烷爵酩•可降低血LDL-C的水平•并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B)=2.大豆异黄酮旌够改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索抵抗.血糖控制和血浆脂蛋门水平•从而降低其患冠心病风险(B)•3•每口摄入500 mg的多酚类物质.可使2型糖城祸患者发生心脳血管疾柄的风险下降5%: 2型糖尿病患者可适址摄入茶多酚或绿茶提取物(C),4.花青素和富含花青素食物的摄入与糖尿病发生呈负相关(C)。
十一、膊食结构1 •建议糖尿病患者遵循平衡睹食原则,膳食总能量摄入应符合体重管理目标,其中45%〜60%来自碳水化合物.25%〜35%来自脂肪,15%〜20%来自蛋白质(D)。
2•在保证宏址营养素的供能比适肖的前提下.可结合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制定个体化的瞎食结构(D)。
3•低碳水化合物.限制能址的低脂饮伶或地中海饮伶在短期内(2年内)可有效械轻体垂。
若釆取低碳水化合物饮1⅛∙应定期监测血脂.肾功能和蛋白质摄λft (A)。
4.限制能址的地中海饮伶能降低糖床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A》a5.地中海饮食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C)。
一.糖尿病昔养教育1 •营养教育有助于改善糖耐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并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A>。
2•营养教育目标:控制体垂,建议所冇超垂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旃风险的个体减垂(A) Z对于超垂或BE 胖的糖尿病患者.需限制总能呈摄入•宏址营养索组合应个体化(A):体力活动和行为干预是体垂控制方案的垂要组成部分•同时冇助T•保持己减轻的体垂(B)。
3.营养教Ff实施应包括:个体化营养咨询、营养处方(B):运动处方(A):适度的咨询•随访频率(B》。
二.MNT的管理1 •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MN「评估•并由具备糖尿病和临床营养经验的营养(医)师或糖尿病医师给予个体化MNT (B).注总个体化.以患者为中心的交流管理模式应考虑患者的莊好、评估文化程度和计算能力以及文化障硏(B> <的开展•需耍形成具备营养治疗.糖尿病医学治疗及行为干预等专业背隸的多学科团队(B)。
4•应当对社区医师开展MNT相关培训•以促进其开展营养治疗工作的能力(C) o三.血塘生成指数(GI)1•进行富碳水化合食物选择指&时•酸考Gl和血糖负荷(GL)可能更冇助于血糖控制(B) o2•低GI/GL饮食冇助F降低2型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糖和HbAIC (A)。
3•低Gl饮优有助丁•妊娠鮎城旃患者血糖和体垂控制(A)。
4•评价某种食物升血糖能力时.应问时考虑其Gl及GL (D)。
5.评价饮伶对餐后血糖的影响应采用泯合腦儉Gl(D〉o四.食物交换份1•食物交换份简单、易接受.易操作冇利F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B),2•应用基于GL概念的食物交换份较传统的食物交换份更容易控制血糖(B) •五.碳水化合物计数法型糖康病息•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进行MNT具冇更佳的灵汇件、易用件、简单性(C).2.碳水化合物计数法短期和长期应用都冇助Tι⅜⅞⅛1型糖尿桶患者的长期血糖控制•减少短效或速效肮岛素(类似物)用量(B) ■3•碳水化合物计数法长期应用有助于改善1型糖尿旃患者生活质址<A) λ六.餐前负荷(pre-load)营养治疗方法1 •农前负荷法有助于短期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B).2以蛋白质为基础的较前负荷法有助于賊岛素作用•并增加肠道多肽•包括胰高血糖索样肽1 (GLP-I) X肠抑Htt (GlP)的释放•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降低食欲.控制体垂(C) o一、儿童青少年糖尿病1 •迄今为止•没冇预防儿觅期1型的尿病发病的有效方法(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