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合集下载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容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题,我们将探讨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原因以及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生产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拥有越多的某种物品或者享受某种服务时,我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

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欲望是有限的,随着满足程度的增加,人们对同一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满足感逐渐减弱。

例如,当我们饥饿时,一份美味的披萨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满足感。

但是当我们已经吃过几片披萨后,每增加一片披萨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当我们拥有多种选择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物品之间进行选择,以追求更大的总体满足感。

例如,当我们在餐厅点餐时,我们可能会选择一道主菜和一道甜点,而不是只点一份主菜。

这是因为我们认为主菜和甜点的组合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总体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对生产决策产生影响。

当企业决定增加产量时,他们需要考虑到每增加一个单位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益。

如果边际效益递减很快,那么企业可能会决定不再增加产量,以避免生产过剩。

这在农业领域尤为明显,过度种植同一种作物可能会导致市场饱和和价格下跌。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倾向于追求多样化。

当我们购买某种商品时,我们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逐渐转向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商品。

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

总结起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生产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对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以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倾向于追求多样化。

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使用某一物品的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逐渐下降。

具体来说,当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一物品时,初始的增加一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通常是最高的,但随着购买或使用的物品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稀缺性:人们所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所需求的物品
往往多于物品的供给量。

因此,当人们增加对某种物品的需求时,最先满足的是他们的最紧迫需求,而随着需求的增加,较低紧迫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效用也会越来越低。

2.个人偏好:人们对同一物品的偏好往往是不均匀的,即人们
在购买或使用某一物品时对不同单位的物品的偏好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当购买或使用的物品数量增加时,每个额外单位的物品对人们的满足感并不是均等的,从而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3.饱和效应:随着人们对某一物品的购买或使用数量的增加,
人们对该物品的饱和度逐渐增加。

换句话说,当人们持续接触同样的物品时,他们对该物品所能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饱和,从而导致边际效用的递减。

综上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稀缺性、个人偏好和饱和效应。

这一规律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人们已不再陌生。

那么你知道这个规律的真正内涵吗?下面让我们通过几则趣闻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吧!经济学家一般认为,效用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到商品上,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的。

就商品价格而言,每一单位的价值会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就商品效用而言,它却反而随着商品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

这一矛盾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有些电视机卖给三个人,总效用最高,但是最后的效用值,却是越到后面越低;有些东西在人们的使用中,价值逐渐增高,效用也是随之增加的;还有的东西是根据实践发现的,因此效用虽然在后期较高,但其并不能说明其价值越来越高。

在生活中,当人们得到了许多物质财富时,效用是否增大呢?根据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情况是的,效用增加了。

但是也有例外,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美国经济学家洛伦兹于20世纪初提出的,它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东西人们在开始时喜欢,但在后来不喜欢了。

我们也不难看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

当它的需求数量或者是质量超过了某个临界点,那么它的价值就会急剧减少,甚至为零。

一般地,我们把超过某个限度时需求量或数量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称之为边际效用,即边际效用等于0时的效用值。

例如,你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而买了一套房子,由于你住进去后,又觉得与自己原先的居住环境相差甚远,于是你就想将房子转卖,这时你对房子的边际效用就为负值。

所以,房子买了以后,往往因为各种条件的变化而令人后悔。

我们通常会用“少得不偿失”这个成语来形容投资与理财的失误。

当你有太多钱而无处投资时,你会有一种闲置感和浪费感,所以金钱的累积应该适度。

二、在多数情况下,在一个系统里存在着两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吸引力,这两种力总是在维持平衡的,当一方强大到另一方无法承受时,那么它们之间必然会产生一种转换关系。

换句话说,当一个事物的效用达到一定程度时,势必会向它的相反方向发展,这就好像汽车的尾气一样,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被嗅觉器官所识别,而迫使它不断地排放到空气中去。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特征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描述的是当一个人消费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其获得的满足或效用会逐渐减少。

以下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征:
1. 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少: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初始时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较高。

但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单位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2. 不同个体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可能不同:边际效用递减的速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不同人的需求、偏好和消费习惯不同,因此他们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可能会有所差异。

3. 边际效用的递减不代表总效用的递减:尽管边际效用递减,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效用会递减。

总效用可以通过增加消费量来增加,只是每单位增加的效用递减而已。

4. 边际效用递减反映了稀缺性和选择的原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

由于资源有限,个体无法无限制地获得满足,因此必须进行选择。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醒人们在进行选择时要权衡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和消费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
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有所限制,以及为什么人们会进行不同消费选择。

劳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劳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你有没有听说过“劳动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乍一听,好像挺复杂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生活中的小常识,跟咱们平时干活、挣钱、休息有着密切关系。

咋说呢,就是做同一件事儿,开始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干得特别有劲儿、特别有意思,觉得啥都能干,啥都能成;可是干着干着,就发现越来越累,做得越来越不带劲,甚至不想做了。

是不是很有感觉?比如说,咱们可以拿你上班来说。

第一天你新进公司,领导给你布置了好多工作,心里可能是“有点小激动”,想着自己能表现一番,工作干得特别带劲,时间过得飞快,甚至还觉得挺有成就感。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原本觉得有意思的工作,开始让你觉得乏味了。

刚开始做十个任务的时候,觉得自己干得风生水起,但做到了第二十个、三十个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不想干了?头顶上那顶虚拟的帽子似乎压得越来越重,干活的动力也渐渐变弱,甚至想偷懒了。

想当初,刚进公司那会儿,你每天巴不得能加班,还觉得公司同事都超有趣,啥事儿都能聊得起,但一段时间过去之后,你开始不想再熬夜了,偶尔还会摸鱼一下。

其实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体现。

别急,听我说完。

简单来说,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你反复从事同一项活动时,随着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获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就会逐渐减少。

就好像你吃东西一样,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特别想吃那块蛋糕,吃第一口的时候觉得超满足、幸福满满;但是吃到第三块的时候,可能就开始觉得有点腻了,吃第五块的时候,甚至有点反胃。

这个道理其实不光适用于工作,也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你再想想,小时候你拼命想要一个玩具,心心念念盯着商店的橱窗,看着那个心仪的遥控飞机,嘴里念叨了不知道多少遍,终于等到过年或者过生日,你得到它的时候,简直激动到不能自已。

但过了几天,你就开始发现,玩具虽然很酷,但玩多了就没那么新鲜了。

你开始抛到一边,去想着下一个更好玩的东西。

其实这是因为,开始的时候你对这件事特别有兴趣,而随着时间推移,它给你带来的快乐就会逐渐减弱。

讲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讲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讲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篇1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深度剖析1.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这一规律的核心在于“边际”和“递减”两个关键词。

边际,强调的是新增的单位;递减,则表明随着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逐渐减少。

以饮食为例,当一个人饥饿时,第一块面包带来的满足感极高,然而随着面包数量的增多,每多吃一块所增加的满足感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变为负效用,如感到胃胀不适。

1.2 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解释该规律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购买量随着消费数量增加而减少的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对于手机的购买,当一个人第一次购买智能手机时,其带来的便利和新鲜感使得效用极高。

然而,当他已经拥有多部手机,再购买新的手机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就会大大降低。

在旅游消费中,初次去一个热门景点可能会带来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但多次重复前往同一景点,边际效用就会明显递减。

在服装消费方面,购买第一件新衣服可能会让人感到兴奋和自信,但随着购买的衣服数量增多,每新增一件衣服所带来的快乐感逐渐降低。

1.3 探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企业生产和市场决策中的应用对于企业生产决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在决定生产规模时,需要考虑到产品的边际效用变化。

当市场对某种产品的需求接近饱和,继续扩大生产可能导致边际效用降低,产品积压,利润下降。

在市场定价策略中,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边际效用调整价格。

对于边际效用较高的新产品,可以制定较高的价格;而对于边际效用已经递减的成熟产品,则需要通过降价等手段刺激消费。

在产品创新方面,企业要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避免因边际效用递减导致市场份额的流失。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虽然这两个概念在名称上相似,但其含义和应用场合却有明显的差别。

本文将分别从边际效益和边际效用两个方面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一、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益指的是在增加一单位投入后所获得的收益变化量。

在经济学中,通常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所获得的额外产出。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当持续增加某一生产要素时,其边际效益将逐渐减少,直至负效益。

简单来说,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告诉我们,投入与收益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收益,但随着投入的增加,其边际效益逐渐减小,最终可能导致收益降低或逆转。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工厂生产一个产品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力。

当工厂刚刚投入了一定的资本和劳动力时,每增加一单位资本或劳动力都会带来较大的额外产出(边际效益大),因为此时工厂的生产效率较低。

但随着投入的增加,生产效率也逐渐提高,边际效益逐渐降低。

当工厂投入太多的资本和劳动力时,其生产效率可能达到饱和状态,甚至出现生产效率的逆转,从而导致收益降低。

与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类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告诉我们,消费与满足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一开始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品可以带来较大的满足程度,但如果持续增加,则每增加一单位消费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会逐渐降低,直至无法再带来满足,最终可能导致消费者感到反感或不满。

例如,一个人正在享用美味的巧克力,每增加一块巧克力可以带来较大的额外满足程度,因为此时口感仍然新鲜美味。

但如果持续吃下去,每增加一块巧克力所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会逐渐降低,直至不再带来满足,甚至可能导致不适或反感。

总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不同场景下描述了投入与收益以及消费与满足之间的权衡关系。

这两个概念为经济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实际生产和消费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2.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P1X1+ P2X2=I MU1/P1= MU2/P1=λ3.基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任一商品,随着需求增加,MU递减;为保证MU/P恒等于λ,商品价格要与MU的递减同比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点。

4.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及计算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差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无差异曲线: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2)同一坐标平面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6.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MRS12=—△X2/△X1=—dX2/dX1=MU1/MU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品,效用不变,一商品量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商品量递减。

7.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2)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被使用,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8.预算线的含义及其变动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P1X1+ P2X2=I预算线的变动:(1)平行移动——I变,P不变:I减少,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I增加,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消费者均衡的实现条件
PxQx + Py Qy = M(约束条件) MUX MUY = PX PY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 ◆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是从某种物品最后一单 位消费中得到边际效用除以该物品的价格。 ◆当消费者的全部收入用于支出,而且,当消费者花 费每一元钱所得到的各种商品和劳务的边际效用都相 等,总效用达到最大。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第二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法 一、基数效用论(Cardinal Utility)的基本观点 任何一种商品和劳务都有效用, 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词(1,2, 3,……)来表示,可以计量,可以加 总求和。
二、基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分析法
人们的欲望是无限 的,但不可能得到 无限的满足
效用——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或劳务
(Utility) 所得到的满足程度。
中性概念,本身并不包含伦理道德因素
效用
由人的心理感受决定,带有主观性, 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不同 不同商品的效用可以互相代替
《最好吃的东西》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免子说, “世界上萝卜最好吃。萝卜又甜又脆又解渴,我一想起 萝卜就要流口水。”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 东西是老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嚼起来又酥又松,味道 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起来:“瞧你们这两个傻瓜蛋, 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是 桃子!桃子不但美味可口,而且长得漂亮。我每天做梦 都梦见吃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那么,世界上到底什 么东西最好吃?
(一)总效用、边际效用及其变动趋势 1、总效用(TU)
消费者从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消费中
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TUn=U1+U2+U3+‥‥‥Un
2、边际效用(MU) 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 所增加的满足程度,即最后增加的一 单位商品或n-TUn-1
饼 0个 1个 2个 3个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20 35 45 20 15 10
TU 50 40 30 20 10 MU 20 15 10 0 1 2 3 4 5
TU
4个 5个
6个
50 50
45
5 0
-5
X
5 0 1 2 3 4 5
MU X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同的偏好决 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大小的不同评价。
《钻石和木碗》
一个穷人家徒四壁,只得头顶着一只旧木碗四处流浪。 一天,穷人上一只渔船去帮工。不幸的是,渔船在航行中 遇到了特大风浪,被大海吞没了。船上的人几乎都淹死了,穷 人抱着一根大木头,才得幸免遇难。 穷人被海水冲到一个小岛上,岛上的酋长看见穷人头顶的 木碗,感到非常新奇,便用一大口袋最好的珍珠宝石换走了木 碗,还派人把穷人送回了家。 一个富翁听到了穷人的奇遇,心中暗想,一只木碗都能换 回这么多宝贝,如果我送去很多可口的食物,该换回多少宝 贝!”于是,富翁装了满满一船山珍海味和美酒,找到了穷人 去过的小岛。 酋长接受了富人送来的礼物,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声称要 送给他最珍贵的东西。富人心中暗自得意。一抬头, 富人猛然看见酋长双手捧着的“珍贵礼物”,不由得 愣
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量是 一定的,消费者用这一定的货币来购买各种 商品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安排。但一般的目标 是要使他买进的各种商品提供的总效用达到 极大值。当他所要买进的商品提供的总效用 达到最大化的时候,消费者就不再改变他的 购买方式,这也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行为达于 均衡状态,即消费者均衡。
三、基数效用论的结论—— 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一)消费者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
◆消费者的偏好不变;
◆消费者的收入既定;
◆物品和劳务的价格既定;
◆理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二)消费者均衡的含义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 的前提下,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使消 费者能获得最大效用的状态。
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 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
的迫切程度就越低。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
商品的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为什么边际效用会递减呢?
A、生理的或心理的原因: 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生理上得到满足或心理 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B 、边际效用递减是因为商品或劳务增加的数量是 按顺序用于其重要性相继减少的各个用途上。 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再假定消费者把用途 按重要性分成几个等级,当他只有一个单位的物品时, 作为有理性的人之理性的行为,他一定会将该物品用于 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当他可以支配使用的物品共有两个 单位时,其中之一会用在次要的用途上;如此等等。 所以某种消费品之一定数量中的最后一个单位给消 费者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提供的效用。 大米:救命,解饥,吃饱,养猪,养鸟,砌墙。
有关概念
消费者——具有独立的收入来源,能够
独立作出消费决策的经济单位。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 或需要而消费一定的物质产 品或劳务的经济行为,其目 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Utility Maximization)
欲望——人们对物品稀缺性的感觉和由此 引起的渴望获得满足的愿望。
由于资源稀缺社会能够提供 的产品是有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他人提供的劳务是有限的
钻石用途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 的水却非常便宜,为什么? 水的总效用比钻石大。如果水资源跟钻石 一样稀少,保命水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都将大 大高于钻石。 但是水资源比较充足,尽管最初几升保命 水的边际效用非常高,但是由于水较多,人们 可以把它用于一些次要的用途,因此,最后一 单位水的边际效用极低。 而钻石因为极其稀缺,只能在极少数最有 价值的场合使用,其边际效用很高。因为价格 等于边际效用,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水的交换 价值(价格)自然远低于钻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