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并举例说明。

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并举例说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当人们消费或使用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其每次增加的满足感或效用会逐渐减少。
也就是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逐渐减少。
这个规律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对于同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会逐渐减弱。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个体需求差异:每个人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刚开始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由于之前没有满足过类似的需求,他会感到非常满足和满意。
但随着消费的增加,他所得到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他已经满足了最初的需求,而后续的消费对他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
2. 边际效用的不断减弱:每个单位的消费增加在带来的效用上逐渐减弱。
例如,一个人饥饿时,第一块面包能够给他带来非常大的满足感。
但当他已经吃了几块面包之后,再吃下一块,效用就会逐渐减少。
因为他已经不那么饥饿了,对于每块面包的满足感不会像之前那么强烈。
3. 替代品的存在:当人们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往往还有其他替代品可供选择。
当一个单位的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时,人们可能会转而选择另一种商品或服务,以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这也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举例来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假设一人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里喝了一杯冰镇柠檬水,这杯柠檬水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满足感,因为它解渴并且口感非常好。
然后他又喝了第二杯,虽然仍然感到满意,但是满足感没有第一杯那么强烈。
继续喝第三杯时,他可能会感到口渴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所以这杯柠檬水的满足感会更低。
如果他继续喝下去,每增加一杯柠檬水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直到最后他可能会不再感到满足,甚至可能觉得厌恶。
在这个例子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是个体需求差异(口渴程度不同)、边际效用的减弱(解渴感逐渐减弱)以及替代品的存在(可以选择其他饮料)。
这个例子说明了在消费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满足感递减的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容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内容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题,我们将探讨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原因以及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生产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拥有越多的某种物品或者享受某种服务时,我们对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
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为人们的欲望是有限的,随着满足程度的增加,人们对同一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满足感逐渐减弱。
例如,当我们饥饿时,一份美味的披萨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满足感。
但是当我们已经吃过几片披萨后,每增加一片披萨所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
当我们拥有多种选择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物品之间进行选择,以追求更大的总体满足感。
例如,当我们在餐厅点餐时,我们可能会选择一道主菜和一道甜点,而不是只点一份主菜。
这是因为我们认为主菜和甜点的组合会给予我们更多的总体满足感。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对生产决策产生影响。
当企业决定增加产量时,他们需要考虑到每增加一个单位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益。
如果边际效益递减很快,那么企业可能会决定不再增加产量,以避免生产过剩。
这在农业领域尤为明显,过度种植同一种作物可能会导致市场饱和和价格下跌。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倾向于追求多样化。
当我们购买某种商品时,我们会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逐渐转向其他更具有吸引力的商品。
这也为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
总结起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生产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购买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对生产决策产生影响,以及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倾向于追求多样化。
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经济决策,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涵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经济学中,指的是当个体不断增加某种投入时,其每单位增加所
带来的效用会越来越小。
换句话说,随着投入的增加,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为人们从时刻追求最大利益的理性决策中自然而然产生的
结果。
考虑一件商品,当我们购买第一个单位时,它会带来较大的满足感和效用。
随着我
们继续购买,每个额外单位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我们的需求逐渐得到满足,而
商品的边际效用不断减小。
这一规律对于企业的决策也同样适用。
如果企业继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例如劳动力
或资本投入,随着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所带来的产出增益会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企业
需要权衡额外投入与相应产出增益之间的平衡,以最大化利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它表明,继续增加投入并
不总是明智的选择。
当边际效用递减时,进一步增加投入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
理性的决策应基于边际效用的比较,以确定最佳的投入水平。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经济学原理,解释了投入增加所带来的效用逐渐减小的趋势。
它为人们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他们在追求最大利益的同时合理分配资
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和原因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消费或使用某一物品的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增加的物品所带来的效用逐渐下降。
具体来说,当消费者购买或使用某一物品时,初始的增加一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通常是最高的,但随着购买或使用的物品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的物品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
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稀缺性:人们所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所需求的物品
往往多于物品的供给量。
因此,当人们增加对某种物品的需求时,最先满足的是他们的最紧迫需求,而随着需求的增加,较低紧迫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效用也会越来越低。
2.个人偏好:人们对同一物品的偏好往往是不均匀的,即人们
在购买或使用某一物品时对不同单位的物品的偏好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当购买或使用的物品数量增加时,每个额外单位的物品对人们的满足感并不是均等的,从而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3.饱和效应:随着人们对某一物品的购买或使用数量的增加,
人们对该物品的饱和度逐渐增加。
换句话说,当人们持续接触同样的物品时,他们对该物品所能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饱和,从而导致边际效用的递减。
综上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稀缺性、个人偏好和饱和效应。
这一规律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对于理解消费者行为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引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是微观经济学最基本的定理。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即随着消费数量越大,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就越低。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的重要基础,没有它,就不能推导出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构筑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关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存在边际效用递增的商品,当前学术界还存在不少争论。
经济学家茅于轼在题为《幸亏我们生活在一个收益递减的世界里》的文章中称:“收益递减律无法用任何逻辑的方法加以证明,所以它只能当作经济学中的一条公理被接受。
”但他又表示:“吸毒就接近于收益递增”。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成立的原因消费者行为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消费者行为最基本的假设,是消费者追求效用的最大化(或追求最大的满足)。
因此,研究消费者行为理论,就必须研究效用理论。
效用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效用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获得的满足程度高就是效用大,反之,满足程度低就是效用小。
如果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感受到痛苦,则是负效用。
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在一定条件下,随着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描述商品的边际效用和消费量之间变动关系的规律。
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商品的消费量与其边际效用是反向变动的。
由于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法用严格的模型进行推导并证明。
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有以下两个原因:(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来进行解释。
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加,从每一单位商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内容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内容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是指在某一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该因素的增加,其对产出或效益的增加逐渐减少。
这一规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经济和管理问题。
下面将从概念、原因、实例和应用等方面对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进行详细阐述。
一、概念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某一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增加一个单位时,其对产出或效益的增加量会随着要素增加而逐渐减少。
简单来说,就是“越多越少”的现象。
二、原因1. 有限资源限制:任何经济体系都面临有限资源的限制。
当某一生产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其他生产要素可能成为制约因素,导致边际效应递减。
2. 递归配比:不同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比例关系。
当某一生产要素过多时,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利用率下降,从而影响整体效益。
三、实例1. 农业生产:在农业领域,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表现得尤为明显。
当农民施加肥料时,最初的几次施肥会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
然而,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每多施加一单位肥料所带来的增产将逐渐减少。
2. 市场营销:在市场营销中,广告投入是一种常见的推广手段。
然而,当广告投入过多时,消费者对广告的注意力会下降,从而导致边际效应递减。
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需要考虑到这一规律。
四、应用1. 生产优化: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
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在达到最大效益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
2. 资源分配:了解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可以帮助政府和组织更好地分配资源。
根据边际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较,决策者可以确定最优资源配置方案。
3. 价格制定:在市场中,边际效应递减规律也对价格制定有一定影响。
当供应过剩时,企业可能需要降低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但随着销量的增加,边际效益递减会导致价格下降的幅度逐渐减小。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
了解和应用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经济和管理问题。
无论是在生产优化、资源分配还是价格制定方面,都需要考虑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存在,并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当个体获得某种商品或服务时,其对该商品或服务的每一单位享用量的满足程度会随着消费增加而递减的规律。
也就是说,个体在享用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初始阶段每增加一单位的消费,其边际效用(指自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引起的四个人的满足程度)递减,也就是越来越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解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对于个体而言,当个体得到一种商品或服务时,对第一单位的享用程度往往是最高的。
例如,当你买了一杯咖啡时,第一杯可能能给你带来很大的乐趣和满足感。
但是随着你继续喝下第二杯、第三杯咖啡,每一杯咖啡给你带来的享受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个体有限的需求和满足能力,初始时追求这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但当需求得到一定满足后,后续的需求比起最初的需求来说变得没有那么迫切,所以对每一单位的享用量满足不再那么强烈。
其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
根据经济学家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通过调节个体的消费选择,个体会追求最大的总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醒我们,在追求最大总效用的过程中,个体需要在不同商品或服务之间进行取舍和平衡。
当个体对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该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会逐渐下降,从而减少了个体的总效用。
这时,个体可能会开始转向其他商品或服务,以获取更高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
总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描述个体在追求满足时,随着消费增加而边际效用逐渐下降的经济现象。
了解和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助于个体在有限的资源和需求中做出最优消费选择,以最大化自己的满足感和效用。
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效用含义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效用因时因地而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逐渐下降。
2.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条件: P1X1+ P2X2=I MU1/P1= MU2/P1=λ3.基数效用论需求曲线的推导任一商品,随着需求增加,MU递减;为保证MU/P恒等于λ,商品价格要与MU的递减同比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点。
4.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及计算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差5.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无差异曲线: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特征:(1)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2)同一坐标平面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3)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
6.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MRS12=—△X2/△X1=—dX2/dX1=MU1/MU2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两种商品,效用不变,一商品量连续增加,所需放弃的另一商品量递减。
7.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1)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2)完全互补: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配合同时被使用,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8.预算线的含义及其变动预算线: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线。
P1X1+ P2X2=I预算线的变动:(1)平行移动——I变,P不变:I减少,预算线向左下方平行移动;I增加,预算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目录 [隐藏]•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 •3 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
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
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两个人相互推托依赖,都希望自己偷偷懒、省省力,于是效率变成了4.5件/天,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
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
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
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
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
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很多种。
心理或生理的解释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
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
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
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
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
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反证法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则假定消费者可免费取用某种物品时,消费者对其需要量都将无穷多。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消费者对任何一件物品的需要都会在某一点上停止。
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边际效用为零。
资源配置说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且可按重要性分成等级。
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
这本身就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比如水,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分别由饮用、洗浴、洗衣、浇花等多种用途。
水很少时,它被用作最重要的用途如饮用。
随着得到的水的量的增加,它会被逐次用到洗浴、洗衣、浇花等相对越来越不重要的用途上。
这说明水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无可置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正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才存在着如何使稀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问题。
所以边际效用递减假说在经济学中很重要,它与后面要讲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从而边际成本递增,被看作是资源配置理论的两大支柱。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作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规律。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没有说明需求规律存在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任何购买行为都是一种交换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交换所需求的商品。
交换过程中,消费者支出的货币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所购买的商品也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消费者通常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计量物品的效用。
由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量就表示买进商品的效用量,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的比率,是由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边际效用越大,愿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越高;反之,边际效用越小,需求价格就越低。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那么,消费者对商品购买越多,所愿支付的价格就会越少。
这样,消费者买进和消费的某种商品越多,他愿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就越低,反过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可见,一个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价格反映了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随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于是价格也就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或者需求量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因此,需求曲线也就是边际效用曲线,它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对同一物品消费时的规律我们在谈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总是说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
这里非常重要的是物品是指“同一”物品,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在连续消费某物品时,不同消费品带来的刺激是鲜明的,满足程度会大大提高,边际效用会发生改变。
正如喜欢多动的小孩,总让她做一件事情或玩一种玩具,她会感到非常不开心;一旦换一种游戏或换一个地方,她就会感觉非常新奇,非常开心。
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用条件的。
又如,我们处于网络相当发达的时代,没有网络,感觉生活就会不够完整。
什么使得网络紧紧抓住了人民的生活呢?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是最快最全面的,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新鲜事情,因而成了生活的一分子。
但我们从网络上了解的信息是千姿百态的,初次见面的信息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断重复的信息我们则会视为垃圾。
这也正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同以物品是有效的,不适合不同物品的消费情况。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递减《边规》的作者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片面的观点”,作者的例证是因细菌感染患病的病人需要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三天方可痊愈,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
因此,他认为这里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因为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边际效用也最大,只有完成这第三针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则前面两针很可能无效,甚至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该作者的陈述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不然。
作者并没有真正完全理解“边际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是指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强调的是增量。
某病人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这里作者需要的是宏观的变化,其实药物在身体里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出来,作者就视而不见。
我们不能因为“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就说第一次注射的效用可忽略。
“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这是在第一天注射的基础上产生的效果,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功劳归到第二天注射上,忽视第一天的注射效用。
第二天注射抗生素后的总效用是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在宏观上表现为“明显好转”,如果没有第一天的注射,病人能“明显好转”吗?同理,可分析“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总效用增加,达到最大,发生“质”的变化,但是此次效用增加的量却较前两次要低。
该作者是混淆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
正如“吃馒头”的例子,吃第一个馒头感觉最强烈,从“饥寒交迫”到“有馒头吃”,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种“质”的飞跃,当然其边际效用最大。
吃第二个馒头感觉还是挺好的,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说明边际效用较第一个的边际效用小……依次吃了几个馒头终于吃饱了。
如果照作者分析“注射抗生素”边际效用那样分析的话,就该说“最后一个馒头使我达到最饱,故其边际效用最大”。
显然,是不正确的。
牛顿常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他在前人不断积累的经验上前进了一小步就发现了真理,虽然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是正好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显得非常关键。
古语有云“功亏一篑”,也是说明最后一步的关键作用。
虽然最后一步关键,使总效用达到最大,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基础建设的丰功伟绩。
因此,相同事物的消费是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
三、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边规》举反例:“某工程队要以南北走向用10000节铁轨铺一段铁路,与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相接。
当然越铺得多,铺这段铁路对于工程队来说,重要性就越大,成就感也越大,即边际效用越大。
”如果只铺了第一节铁轨,铁轨就因缺货而涨价50%,该工程队很可能放弃这个工程,这说明这第一节铁轨是可有可无的,其边际效用最小。
如果在铺完9999节铁轨时,铁轨没有了,该工程队绝不可能放弃这个工程,哪怕涨价300%,也一定要买一节回来铺上,如没有它,前面的9999节铁轨的效用就等于零,这说明最后一节铁轨是最重要的一节铁轨,因而它的边际效用最大,这里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
这里,如果作者换一个角度来看,把一条铁路的完成作为一次完整的消费,当一条铁路建好之后,再在相同两地之间建第二条铁路,它的效用增加很显然比第一条铁路的效用要小得多。
这是完全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
不否认作者分析的第9999节铁轨重要性,可是作为一次消费是具有完整性的。
在对消费品中一个元素进行消费时产生的作用暂不用“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
如一辆汽车,必须要有所有的汽车零件包括引擎、轮胎、车身等等组合在一起才可能完成汽车的消费,产生效用。
只使用引擎、或只推动轮胎、或光坐在不能前进的车厢里是永远也达不到消费汽车的效用。
所以,我们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一定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坏习惯。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就是说对于每一件事情,开头就是第一次,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
四、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是否真的存在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在西方经济学教材里虽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有位学者盛晓白颇有见地的提出了这个规律“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该商品消费量的欲望就越强,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并从质量和性能、需要层次、知识含量三个方面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进行了区别。
边际效用递减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总存在一个限度,多是比较简单的物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没有变化,简单重复性的消费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
而边际效用递增涉及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在消费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以新的刺激、从而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程度;且针对人们的社会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这种需要几乎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