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课件,清华大学!

合集下载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2024版《环境工程学》全套教学课件
挑战
环境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污染问题的复 杂性、治理技术的局限性、环保法规的不完善等。为了应对这 些挑战,需要不断加强科研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完善环保法 规,推动环境工程学的持续发展。
02
环境污染与防治原理
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来源
大气污染
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 生活污染等,包括颗粒物、二氧
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1 2 3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包括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应 用等,用于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包括数学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等, 用于预测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程 度和范围。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技术
大气污染防治
采取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 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改善大 气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风险评估,采取 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措施,治理土 壤污染。
水体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控制 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
噪声污染防治
通过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等手段, 降低噪声污染对人们的影响。同时, 加强噪声监测和管理,提高公众对噪 声污染的认识和意识。
06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与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定义
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公众参与等步骤,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 性。

新版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课件.ppt

新版环境工程原理总复习.课件.ppt

• 能够用吸收法净化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有:SO2,H2S, HF 和NOx等。
• 其他应用:曝气充氧
精选
30
第一节 吸收的基本概念
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的特点
• 处理气体量大,成份复杂,同时含有多种气态污染物; • 吸收组分浓度低; • 吸收效率和吸收速率要求高; • 多采用化学吸收——如碱液吸收燃烧烟气中低浓度的SO2; • 多数情况吸收过程仅是将污染物由气相转入液相,还需对 吸收液进一步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活性炭吸附 水中有机物
去除水中重 金属
制作纯水
截留某些组分
精选
20
第二节 质量传递的基本原理
分离过程中的主要传质过程:吸收、萃取、吸附、 离子交换、膜分离
根据传质机理的不同,质量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精选
21
第四节 对流传质
传质边界层的范围如何确定?传质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关系
物理性污染控制技术: 隔离、屏蔽、吸收、消减技术等。
精选
6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精选
7
第二节 质量衡算
【例题2.2.3】一个湖泊的容积为10.0×106m3。有一流量为 5.0m3/s、污染物浓度为10.0mg/L的受污染支流流入该湖泊.同时, 还有一污水排放口将污水排入湖泊,污水流量为0.5m3/s,质量 浓度为100mg/L。污染物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20 d-1。假设污染 物质在湖泊中完全混合,且湖水不因蒸发等原因增加或者减少。 求稳态情况下流出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
精选
10
第三章 流体流动
精选
11
第二节 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对于圆管内的流动: Re<2000 时,流动总是层流型态,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型态,称为湍流区; 2000<Re<4000 时,有时层流,有时湍流,处于不稳定状态, 称为过渡区;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吸附

最新环境工程原理学习课件教学课件PPt吸附

第二节 吸附剂
活性炭的优点:是吸附容量大,抗酸耐碱、化学稳定
性好,解吸容易,在高温下进行解吸再生时其晶体结构不 发生变化,热稳定性高,经多次吸附和解吸操作,仍能保 持原有的吸附性能。 活性炭常用于溶剂回收,溶液脱色、除臭、净制等过
程。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吸附剂。
第二节 吸附剂
(二)活性炭纤维
活性炭纤维吸附能力比一般活性炭要高1~10倍。
活性炭纤维分为两种:
(1)将超细活性炭微粒加入增稠剂后与纤维混纺制成单丝,
或用热熔法将活性炭粘附于有机纤维或玻璃纤维上,也可
以与纸浆混粘制成活性炭纸。 (2)以人造丝或合成纤维为原料,与制备活性炭一样经过炭 化和活化两个阶段,加工成具有一定比表面积和一定孔分 布结构的活性炭纤维。
第二节 吸附剂
(三)硅胶
吸附速度
吸附剂吸附能力用吸附量q表示。
第三节 吸附平衡
第二节 吸附剂
比表面积越大,吸附量越大:但应注意对一些大分子,微孔 所提供的比表面积基本上不起作用。 活性炭细孔分布情况:
• 微孔:<2 nm,占总比表面95%:主要支配吸附量
• 过渡孔:2-100nm,<5%:起通道和吸附作用
• 大孔:100-10000 nm,不足1%:主要起通道作用,影
响吸附速度。
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 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组分——称为吸附质 • 吸附吸附质的多孔固体——称为吸附剂 • 吸附质附着到吸附剂表面的过程——称为吸附 • 吸附质从吸附剂表面逃逸到另一相的过程——称为解吸
• 吸附过程发生在——“气-固”或“液-固”非均相界面
第一节 吸附分离操作的基本概念
是一种坚硬无定形链状或网状结构的硅酸聚合物颗粒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陈孟林)(2024)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陈孟林)(2024)

噪声控制技术原理
声学原理
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 接收的基本原理,以及声 波的反射、折射、衍射等 现象。
噪声测量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和测量 方法,包括声级计、频谱 分析仪等的使用。
噪声控制方法
通过源头控制、传播途径 控制和接收者保护等措施 ,实现噪声的有效控制。
噪声控制案例分析
城市交通噪声控制
工业噪声控制
脱硝技术
通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方法,将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水。 SCR技术利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SNCR技术则通过向高温烟气中喷入还原剂, 使氮氧化物被还原为氮气。
04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原理
固体废弃物分类与特点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及标准
03
介绍与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评价标准。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及方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阐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规划分析、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识 别与预测、环境承载力分析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清单分析法、矩阵法、网络法、情景分 析法等。
厌氧生物处理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 气体,同时产生污泥状残渣。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0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原理
大气污染物来源及危害
污染源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生 活垃圾等。
危害
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造 成严重影响。
污染物种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环境工程原理清华大学PPT课件


当混合物为气液两相体系时,常以x表示液相中的
摩尔分数,y表示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组分A的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xmA / M A
N
xmi / Mi
i 1
xmA
xAM A
N
xiMi
i 1
2019/9/12
21
3.质量比与摩尔比
(当混合物中除组分A外,其余为情性组分时)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p f (d, L,u, , , ) (2.3.4)
2019/9采/12 用幂指数形式表达这一关系,可以写成
13
p f (d, L,u, , , ) (2.3.4)
2019/9/12
10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9 10 6 28 1000 10.3 mg/m3 24.44 /1000
2019/9/12
23
(二)流量
体积流量 Q V t
质量流量
s

V
t
(三)流速
u 在 x,y,z 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为 u x 、 u y 、 u z
一维流动 二维流动 三维流动
2019/9/12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环境工程原理》课件
在环境工程中,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废水处理中,通过物质平衡原理可以确定废水中 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从而优化处理工艺。
物质平衡原理还可以用于预测和评估环境中的物质迁移、转化和归趋,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
能量守恒原理
能量守恒原理是指能量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保持守恒 ,即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
总结词
新兴环境工程技术是应对当前复杂环境问题的关键, 包括新型水处理技术、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土壤修复 技术等。
详细描述
随着环境问题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环境工程技术 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新兴环境工程技术的发展至 关重要。例如,新型水处理技术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膜 分离技术等,能够更高效地处理污水和废水;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则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细颗粒物 去除技术等,能够有效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土壤 修复技术则针对土壤污染问题,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 方法修复污染的土壤,使其恢复原有功能。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环境工程是一门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原理来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以及如何运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保 护和改善环境的工程学科。
特点
环境工程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旨在解决实际环境问题,实现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工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
环境工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保障人类健康。
自然净化技术
利用自然界的净化能力,如森林、草 地等植物的净化作用,对空气进行净 化。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洼地或地下,进行物理或化 学稳定化处理。
焚烧法
将固体废物在高温下燃烧,使有机物转化为 灰烬和气体。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02
该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用于指导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
03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包括物料平衡计算、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资源化等方面。
0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同物质特性和系统边界条件,以确,指导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
通过吸附、冷凝、燃烧等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颗粒物控制
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PM10。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地下进行处置,需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防渗措施。
焚烧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转化为灰烬和气体,可回收热能和减少体积。
堆肥法
《环境工程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环境工程学概述环境工程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环境工程学实践与应用环境工程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环境工程学概述
总结词
基本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0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采用资源化利用、压缩减量、填埋等方式,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01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02
工业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过水体保护、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流域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原则的应用包括废物回收、废物再利用和废物转化为能源等方面。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第四章
精品资料
一、傅立叶定律
第二节 热传导
Q T
(4.2.1)
A Y y方向上的温
度梯度, K/m
y方向上的热量流量,也 垂直于热流方向的 导热(dǎorè)
称为传热(chuán rè)速 面积,m2
系数,
率,W
W/(m·K)
qQdT
A dy
傅立叶定律
y方向上热量通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 传递的热量,又称为热流密度,W/m2
2π L
圆管壁(ɡuǎn bì)的导热热阻,K/W
对数平均半径
R b
A
br2 r1
rm
r2 r1 ln r2
r1
平壁的导热(dǎorè)热阻
ln r2 R r1
2π L
R b
Am
对数平均面积
Am
A2 A1 ln A2
A1
Q T1 T2 b
Am2πrmL
Am
当(r2/r1)2时,可以用算术平均值精品代资料 替对数平均值,简化计算
第二节 热传导
n层圆管壁(ɡuǎn bì)的热传导
假设层与层之间接触(jiēchù)良好,根据串联热阻叠加原则,
QT1nTn1
Ri
i1
T1Tn1 n bi
A i1 i mi
(4.2.13)
精品资料
第二节 热传导
【例题4.2.3】外径为426mm的蒸汽管道外包装厚度(hòudù)为426mm 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615W/(m·K)。若蒸汽管道外 表面温度为177℃,保温层的外表面温度为38℃,试求每米管长的热 损失和保温层中的温度分布。
条件:物体各部分之间无宏观运动。
机理:通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发生的热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
a
——对流-辐射联合传热系数,kcal/(m2·h·℃)
u ——设备周围空气流动速度,cm/s
若将 a 的单位改为W/(m2·K), u 的单位改为m/s,试 将上式加以变换。
解:根据附录,1kcal=4186.8 W· s,1h=3600s;1℃表示温差为 1℃,用K表示温度时,温差为1K。因此 1kcal/(m2· ℃)=4186.8/3600 W/(m2· h· K)=1.163 W/(m2· K) 1cm/s=0.01m/s
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在相同的压强和温度下有着同样的体 积,因此可以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在实际应用 中非常方便;同时,该单位的最大优点是与温度、压力无关。 例如,10-6(体积分数)表示每106体积空气中有1体积的污 染物,这等价于每106摩尔空气中有1摩尔污染物质。又因为 任何单位摩尔的物质有着相同数量的分子,10-6(体积分数) 也就相当于每106个空气分子中有1个污染物分子。
体积流量 质量流量
V Q t
V s t
(三)流速
u
在 x,y,z 三个轴方向上的投影分别为 u x 、 u y 、 u z
一维流动 二维流动 三维流动
(主体)平均流速 u m
按体积流量相等 的原则定义
um
圆形管道
udA
A
Q A A
速度分布
um
Q

4
d2
4Q d um
三、因次和无因次准数 因次
用来描述物体或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称为它的因次。 因次与单位的区别: 因次是可测量的性质; 单位是测量的标准,用这些标准和确定的数值可 以定量地描述因次。 可测量物理量可以分为两类:基本量和导出量。 基本因次: 质量、长度、时间、温度的因次,分别以M、L、t和T表 示,简称MLtT因次体系。 其它物理量均可以以M、L、t和T的组合形式表示其因次: [速度]= Lt-1 【物理量】表示该物理量的因次, ML-3 [密度]= 而不是指具有确定数值的某一物理 -1t-2 [粘度]= ML-1t-1 [压力]= ML 量。利用因次所建立起来的关系是 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
7个基本单位
7个基本单位 2个辅助单位 导出单位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2个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 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度 单位符号 rad sr
导出单位
按照定义式由基本单位相乘或相除求得,并且其导出单位的定义 式中的比例系数永远取1。 力的导出单位,按牛顿运动定律写出力的定义式,即
式中F——力; m——质量; a——加速度; 按照国际单位制规定,取k=1,则力的导出单位为 u——速度; t——时间; kg m s 2 S——距离; k——比例系数。
当污染物的浓度过高,导致污水的比重发生变化时,上 两式应加以修正,即 1mg/L=1×10-6×污水的密度 1μg/L=1×10-9×污水的密度
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来 表示污染物质的浓度。当气体混合物中有百万 分之一的体积为污染物质时,例如ml/m3,则此 气态污染物质浓度为10-6(体积分数),ppmv。
在管路设计中,选择适宜的流速非常重要!!!。 流速影响流动阻力和管径,因此直接影响系统的操作费用和基 建费用。 一般地,液体的流速取0.5~3.0m/s,气体则为10~30m/s。
(四)通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称为 该物理量的通量。通量是表示传递速率 的重要物理量。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称为热量通量,单位 为J/(m2· s);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第二章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第二节 质量衡算 第三节 能量衡算
第一节 常用物理量
一、计量单位
物理量=数值×单位 计量单位是度量物理量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其国际符号为SI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m Kg kg s A K mol cd
环境工程原理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张 旭:zhangxu@ 62792336(o)
陆松柳:lusl@
第一部分 环境工程原理基础
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 土壤净化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流体输送、流体中的过程 加热、冷却、设备保温等 吸收、吸附、萃取、膜分离 生物、化学反应 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流体流动 热量传递 质量传递
(2.3.5)
式中常数 K 和指数 a、b、c、e、f、h 均为待定值。 将上三式代入(2.3.5)中,得
p f Kd b g h Lb u 2 f 1 f f h
将指数相同的物理量合并,得
(2.3.8)
p f
L K 2 u d
b
du
对于气体,10-6(体积分数)和mg/m3之间的关系和压力、 温度以及污染物质的分子量有关。对于理想气体,可以 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表示,即:
pVA nA RT
式中:p——绝对压力,atm; VA——体积,m3; nA——物质的摩尔数,mol; R——理想气体常数,0.082L· K-1· -1; atm· mol T——绝对温度,K。
X mA
mA m mA
组分A的质量
质量比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组分A的质量比
混合物中惰性物质的质量 组分A的摩尔数
xmA XA 1 xmA
nA XA n nA
组分A的摩尔比
混合物中惰性物质的摩尔数
摩尔比与摩尔分数的关系
xA XA 1 xA
pA YA p pA
【例】在1atm、25℃条件下,某室内空气一氧化碳的体积分 数为9.0×10-6。用质量浓度表示一氧化碳的浓度。
无因次准数既无因次,又无单位,其数值大小与所选单位制无关。只要 组合群数的各个量采用同一单位制,都可得到相同数值的无因次准数。
参考内容:因次分析法
通过对影响某一过程和现象的各种因素(物理量)进行 因次分析,将物理量表示成为若干个无因次准数,然后借助 实验数据,建立这些无因次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例 1】根据对摩擦阻力的分析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可知,流体 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摩擦力而产生压降,影响压降 p f 的因 素为管径 d、管长 L、平均速度 u、流体密度 ρ、粘度 μ 和管 壁绝对粗糙度 ε(代表壁面凸出部分的平均高度) 。表示为物 理方程,即
u mS F kma km k 2 t t
当采用其它单位制时,将各物理量的单位代入定义式中,得到的k不等于1。 例如,上例中,若距离的单位为cm,则k=0.01。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了若干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cd·sr lm/m2 1/s J/kg Jb/kg 其他表示式例 1/s kg·m/s2 N/m2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2 Wb/A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某组分的质量,成为该组分
二、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同一物理量用不同单位制的单位度量时,其数值比称为换算因数 例如1m长的管用英尺度量时为3.2808ft,则英尺与米的换 算因数为3.2808。
例1:已知1atm=1.033kgf/cm2,将其换算为N/ m2。
解:按照题意,将kgf/cm2中力的单位kgf换算为N,cm2换算为m2。查
令a 为以W/(m2· K)为单位的传热系数, u 为以m/s为单位的速度
a a 1.163
u u 100 u 0.01
将上两式带入原式中,得
a 5.3 0.036 (100u ) 1.163
整理上式,并略去上标,得
a 6.16 4.19u
W/(m2· K)
无因次准数
由各种变量和参数组合而成的没有单位的群数,称为无因次准数。 准数 符号
Re=
定义
[ ρ] ML3
雷诺数 (Reynold)
uL
[u ] Lt 1
[ L] L
[ ] ML1t 1
ML3 Lt 1L [Re] M 0 L0t 0 ML1t 1
f
d
h
(2.3.9)
式(2.3.9)即成为具有四个准数的关系式。
通过实验,回归求取关联式中的待定系数。
写成一般形式,则为
“黑箱”模型法
p f
L du , d ,d 2 u
(2.3.10)
绝对粗糙度与管径之比,称为相对粗糙度 雷诺数,代表惯性力与粘性力的比值,反映流动特性; 欧拉数,代表阻力损失引起的压降与惯性力之比。 管路的长径比,反映几何尺寸的特性;
四、度
mA cA (1)质量浓度cA ,c V (2)摩尔浓度CA , C C nA A V cA CA 组分A的摩尔质量 MA
2.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
(1)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组分A的质量
xmA
mA m
混合物的总质量
组分A的质量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