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西湖七月半》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唐宋明清山水游记西湖七月半【明代】张岱32页PPT

唐宋明清山水游记西湖七月半【明代】张岱32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唐宋明清山水游记西湖七月半【明代】 张岱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西湖七月半ppt3

西湖七月半ppt3

作者怎样将景和人结合起来的?
• 作者和友人正是在游人散尽之后的美景中留 恋忘返,从而呼客豪饮,饮罢醉卧在十里荷花之 中,清梦甚惬。表现作者与友人的高雅、豪爽与 不羁。 • 月色、青山、湖水、荷花,一切宁静而美好,在 这样的环境中品茶赏月,才是真名士追求的情趣 啊!庸俗和高雅,喧哗与清寂,前后作了鲜明的 对照。
一、《西湖七月半》的层次结构图解:
第一段:游客类 型 1不见月 2不看月 3欲人看其看月 4无一看 第三段 : 雅士赏 月 第 二 段 : 俗 人 看 月
看 月 过 程
标 举 清 高 拔 俗
5不作意看月
小结
• 作者首先指出杭州人七月半夜游西湖的实 质是立名目、赶热闹,再进一步描写出一 幅喧闹嚣杂的场面。最后回到自己在人散 之后看月的情景,写出西湖的湖山月色之 美,寄托着自己清高雅洁的情怀,同时既 区别于又反衬出世人(五类人)的庸俗不 堪。文章语言简洁、优美,描写细致入微, 实在是明代小品文中的佳作。
•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 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 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 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 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 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 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 (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 (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 (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 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 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 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 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 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
——花港观鱼——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双峰插云——
曲院风荷
苏堤春晓
三潭印月
• 这些诗句意境优美、宁静幽雅,描写出了 西湖的秀美风光。 • 那么明代小品文作家张岱笔下的西湖(之 人)又是怎样的呢?

西湖七月半ppt课件

西湖七月半ppt课件
• 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 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 (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 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 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 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 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 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 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 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 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 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 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 大船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齐凑 岸,一无所见,
• 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 (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
止见篙击篙,舟
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
触舟,肩摩肩,
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
面看面而已。少
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
刻兴尽,官府席
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
散,皂隶喝道去。 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
有表情朗读课文
• 童娈(luán) 衫帻(zé) 轻幌(huǎng) 茶铛(chēng) 犒(kào)军门 擎(qíng) 燎(liào) 如魇(yǎn) 舣(yǐ)舟 頮(huì)面
• 第一段:提笔便写“西湖七月半,一无可 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 作者别出心裁,不写西湖优美的风景,而 着意写人,引出下文对游西湖之人的描写。
• 5、好友佳人,邀月同坐——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 不作意看月者----风雅文士。
作者对这五类人是怎样的态度?
• 从他们的身份地位、情态、格调上予以概 括描述,生动泼辣,抒发了作者鄙视庸俗 的情怀。

西湖七月半ppt(1)

西湖七月半ppt(1)

张岱《陶庵梦忆》:
关于《陶庵梦忆》的写作,张岱 在《梦忆序》中自云: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 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 成一梦。
张岱:
张岱的交友原则:
他的朋友有第一流的学者文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艺人、工匠、妓女、和尚, 三教九流,奇人逸士。他还把志趣相投的人拉不同的“朋友圈”,有学历史 的“读史社”,弹琴的“丝社”,写诗的“枫社”,还有斗鸡走狗的“斗鸡 社”,隔三差五地就呼朋唤友出来聚聚。
在他的骨子里,有改不掉、掩不住,旁人也学 不会的痞气、蛮气和生气,戏谑天成,风流自 得。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 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 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投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 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 保佑家宅平安。因此某些地区在这一天会有普渡的习俗,称为“中元普渡”,后 来更发展为盛大的祭典,称为“盂兰盛会”、“盂兰胜会” 。
《西湖七月半》
峨冠:头戴高冠,指士大夫。 盛筵:摆着丰盛的酒筵。 优傒(xī):优伶和仆役。 看之:谓要看这一类人。下四类叙述末尾的“看之”同。 娃:美女。 闺秀:有才德的女子。 童娈(luán):容貌美好的家僮。 露台:船上露天的平台。 盼望:都是看的意思。 浅斟:慢慢地喝酒。 低唱:轻声地吟哦。 弱管轻丝:谓轻柔的管弦音乐。 竹肉:指管乐和歌喉。 “不舟”二句:不坐船,不乘车;不穿长衫,不戴头巾,指放荡随便。“帻(zé)”,头巾。
中国四大鬼节:
清明节:公历四月五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 上巳节:夏历三月初三
(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后 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同时上巳节又称女儿节。)

《西湖七月半》讲解演示教学

《西湖七月半》讲解演示教学

西湖七月半》讲解西湖七月半》讲解晚明小品在我国散文史上占有一席地位。

明代正统诗文在前后七子复古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下,充斥着字摹句比的拟古之作,蹈袭前人,毫无生气。

公安、竟陵派的袁宏道等人相率起来反对,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袁宏道《叙小修诗》)。

晚明小品就是这种文学主张在散文创作中的实践。

这些小品文,大都直抒胸臆,信笔写出,叙事、写景、抒情,短小精悍,流丽清新。

作家执笔时,不是代圣人立言,也不墨守某种写作程式,不造作,不虚饰,而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极自然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其中佳作,不乏浓郁的诗情,优美的意境。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代表作家,《西湖七月半》是他的代表作。

这篇文章选自他的散文小品集《陶庵梦忆》卷七。

陶庵是张岱的号。

这本集子创作于他入清以后,在奇情壮采中寄寓着身世之感。

他原是一个大家子弟,一直过着富贵豪华的生活。

明亡以后,他“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遥思往事,忆即书之”,“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陶庵梦忆自序》)。

五十年“繁华靡丽,过眼皆空”,如梦境似的朦胧而又清晰,他追忆、怀想,发而为文,既表现了对往日繁华生活的怀恋,又时时透露出国破家亡的隐悲。

《西湖七月半》是对昔日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风习和情景的追忆,通过具体生动的描绘,表现了作者清高自傲的思想和风雅不俗的情趣。

文章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是记叙文,也是抒情文。

文笔简洁优美,活泼清新,颇富情趣,表现了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构想新奇,不落俗套。

“西湖七月半”,概括了文章要写的地点、时间。

西湖为风景秀美的胜地,七月半是素月生辉的良夕,这该是一个写月景的好题目。

但作者偏能别出奇想,全文力避正面写看月而重点去写看人,却又妙在写看人并未离开写看月:是在看月之夜看各色各样的看月或不看月之人;又是从写看人出发,最后还归结到写看月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首句即干净利落地落到题目上,然而出人意表,起笔就撇开写看月而引入写看人。

西湖七月半PPT

西湖七月半PPT

景:月——新磨 山——整妆 湖——面
赏月人眼中的美景。懂 美,看出美
雅:志趣相投的人,有共同的审美观。
• 饮酒 • 韵友 • 名妓
兴致盎然

纵舟:心情豪纵
22
• 酣睡:
荷花 对月景无限留恋。荷香月美, 香气 衬托高雅之趣,陶然其中。 清梦 清怀高雅,脱俗
与俗人赏月形成对比(两个具体 场面),对真假看月者进行比较,对 附庸风雅者的暗讽,对雅士爱美、懂 美又沉醉于美的欣赏。
24
• 苏轼《东坡》诗云:“雨洗东坡月色
清,市人行尽野人行。”张岱此文的构思
和立意或许受到其影响。然而,颇有意味
的是,张岱此文在嘲讽世俗的同时,也明
显流露出一种近俗倾向。作者对于世俗并
非不屑一顾,而是颇有兴味地观察各类
“俗人”的“俗态”,具体描述其行为举
止。虽说是冷眼旁观,但毕竟体现出他对
世风民俗的某种关注。若将其与唐宋时期
的类似的记游之作比较,张岱此文虽说少
了那种心契造化、目无下尘的玄味禅意,
却多了一份人情世态,多了一份扑面而来
的生活气息。
25
四、艺术特色
1.写人生动传神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因而,写“看七月半之人”,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
任务,往往以极简省的三言两语作粗粗勾勒,但生动传
神,惟妙惟肖。如写豪绅携满门老小倾巢而出,“身在
41
第二题
张岱钟情于山水而无意于政治,七月半 游湖,而且选择在人尽散去的二鼓以后,就 表现了张岱不入世俗,对熙熙攘攘的社会和 变化无常的世人的冷淡甚至厌恶,他追求的 是一种冷寂的孤高。他对世人的冷眼旁观, 体现了他对世俗民情的关注,这虽然没有政 治性的目的,更多是禅性的感悟,具有浓郁 的生活气息。

西湖七月半张岱31页PPT

西湖七月半张岱31页PPT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西湖七月半张岱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西湖七月半ppt

西湖七月半ppt

一、总写:第一段分别介绍游湖看月的五类人, 暗寓褒贬。 二、分写:第二段写“二鼓以前”杭人看月的 热闹场景,嘲讽俗人“好名”;第三段描绘真 正的看月者怡情山光水色的高雅情怀
无意风雅的富豪: 乘机玩乐,本不想看月,也 不做出看月的样子。虽然 02 庸俗,却不假冒风雅。
不懂风雅的市井之徒: “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 看月者亦看”,无所不 04 看,而“实无一看”。 白描传神,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作者对此类人 不作肯定,却似乎欣赏其 放荡中的几分天真。
写杭人游湖好 虚名,凑热闹。
俗人散尽,雅士 赏月西湖的情态。
West Lake July half appreciation
01 作者简介
02 课文概子,一
字石公,别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 兴)人。晚明散文的最后一位大家和 集大成者。爱好:“少为绔袴子弟, 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 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 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 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 (《自为墓志铭》) 代表作:现存作品大多作于明亡以后 如《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本文记述了晚明时期杭州人在七月半到西湖泛舟赏月的盛 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世风习俗。 作者将赏月者分群别类,并对其看月神态一一作了描慕刻 画,通过真假看月者的对照,嘲讽达官豪富“楼船箫鼓”、 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嚣乎嘈杂”、赶凑热闹的俗 气,标榜文人雅士陶醉湖光月色、清高拔俗的情致。 此文在嘲讽世俗的同时,又流露出一种“近俗”的倾向。
假冒风雅的官僚: 有意自炫而无心赏月, 作者一语刺破这一类 01 人假冒风雅的嘴脸。
故意风雅的游客: 03 虽然“亦看月”,却强调
“欲人看其看月”,作者 用了四个“亦”字,正是 与前二类比较而言。作者 有所肯定,也有所讥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亦船亦楼,招摇过市 太太小姐

坐着有楼阁的华丽游船,带着漂亮的 妻妾、姑娘、侍童 左右盼望 实不看月
无意风雅


3.名妓闲僧、闲士
亦看月,而欲人看共看月
4.不衫不帻,市井游侠

装假醉 下层市井百姓,不懂风雅,行为粗陋


唱无腔曲
而实无一看者,不专注,凑热闹
5.文船轻晃,文人雅士

看月,不作意—— 真赏月者,真正的清雅之士

2. 张岱和晚明小品文 (1)张岱的散文成就:
以小品文著称,文笔流丽清新。
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数种存
世。 张岱堪称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
(2)晚明的小品文:
区别于以往人们所看重的关乎国家政典、 理学精义之类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 种灵便鲜活、真情流露的新格调的散文。
笔记
文本详析
兴尽席散时的状况 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族 拥而去。岸上人逐队赶门,渐 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二更以前俗人看月热闹纷乱情绪





好名,附庸风雅 拥挤 逐队 列俟 速舟子,急切凑热闹 如沸如撼如……纷乱场面(声音) 篙:拥挤不堪 少刻:无心赏月 嘲讽俗人看月只是“好名”,全然不解其中的 幽雅情趣。 新奇之处:不写景写人,思路不凡。
小 结
世俗之人游湖,不过“好 名”而已,赶舟贴面,热闹 一番,即刻散尽,完全不能 体会西湖月夜的清雅。
第三部分
即第四段,写文人雅士享受西湖
月夜的清雅情趣。
雅士们游湖赏月的时间: 人尽散去之后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 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 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 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 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 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 人,清梦甚惬。 (三)真正看月者怡情水色山光、酣歌纵饮的 高雅情怀这五类人的划分标准源自什么?看月的目的、形式、态度
以看月划分,“月”在这里有何
深刻含义?
“月”代表了作者所追求的高尚操 守、清雅格调,这样的风雅高洁是人 们所追求的。但有些人本不能领会其 中的真意,不过是哗众取宠,做附庸 风雅之态,眼中有月,而心中无月, 甚或只做观月态,眼中也无月。而真 正的文人雅士是不屑于做出种种姿态 的,月自在其心中。
七月半之夜为何齐至赏月?
“好名”(喜欢这个名目)。七 月半是中元节,在民间也被称为鬼 节,是祭祀先人的日子。晚明时, 杭州西湖的各大寺院在这天晚上都 要举行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 拜忏,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杭州人 有七月半游湖的习俗。
观月时的形态
逐队争出,赶入胜会。以故二鼓
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 魇如呓,如聋如哑。 结果: 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 肩摩肩,面看面而已。
小 结
五类人的不同划分,正是作者对世态 人情的一种总结。前四类层层递进,将 那些俗不可耐,又附庸风雅的豪门富户 以观月为名,各怀动机的情形生动地刻 画出来。虽短短数语,却无一不生动传 神。而最后一类人,才是真正的观月者, 他们是不需要故作姿态的,与前对比, 高下立判,雅俗自分。
第二部分
即第三段,写杭人游湖的热闹情状。
第一段点出中心(开门见山) 第二段写人(取形、取神;清丽、简括) 第三段记事绘景(生动、形象、逼真)
第四段对比(绘景)表明内心感受
开头突兀而起,结尾悠然而止,中间转接
呼应,行云流水,不着痕迹。
构思新奇,立意别致,格调清新。
课文结构分析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二段,写西湖七月半 时游览的五类人。
笔记
(一)游湖赏月的五种人
1、假冒风雅的官僚之家—摆官威
2、无意风雅的富豪之家—显阔气 3、故作风雅的名妓闲僧—做广告 4、不懂风雅的市井游侠—凑热闹 5、真正的风雅之士——清高拔俗
1.达官豪富



身份:“峨冠”,做官人、官僚,张扬自 己的 排场:“盛筵”铺排声势 “实不见月”附庸风雅 嘲讽达官豪富“楼船萧鼓”附庸风雅的丑 态和市井百姓“嚣呼嘈杂”,赶凑热闹的 俗气。
《西湖七月半》
张岱
1.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山阴 (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早年富有文名、不求仕进 晚年隐居著述、卓有成就
他是仕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 大夫的风流奢华生活,如他在自作《自为墓 志铭》中说:“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 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 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 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 劳碌半生,皆成梦幻。”这一切,他在晚年 回忆往事的时候,还悔恨有加,自谴不已。 他有较浓厚的佛家思想,但并非佛教的虔诚 信徒;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自由散漫, 但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 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 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 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
杭州人游湖习俗是什么?
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 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 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 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 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 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 渐薄,顷刻散尽矣。 (二)批评杭州人游西湖是为了好名、凑热闹。
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 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 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 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 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 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
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 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 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 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 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 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 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 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 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看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