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

2013—2014 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评分意见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一、(12 分,每小题 3 分)t i ǎo ,D“訾”读zǐ。
)t u ì,B“窕”读1.C(A“蜕”读2.B(A 揉→糅,C州→洲,D激→急。
)展3.A(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B 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D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把握一下;C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的分寸。
)没有改进;此三项均与语境不符4.D(A 表意不明,“避免不要”否定不当。
B“文化遗产是⋯⋯精神价值”搭配不当。
C结构混乱,“反映郭沫若杂糅。
)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生活和学习为题材”句式二、(9 分,每小题 3 分)5.C(“冲淡中都有勃郁,达观里都有执著”错,“都”绝对化,原文是“往..是冲淡中有勃郁,达观里有执著”)。
)6.A(是“罕所同”的结果,而不是表现7.B(A“和左思、阮籍是相同的”错,曲解原意,原文是“有一些近于左思,也有一些同于阮籍”。
C“也表现定。
D强加因果,原文是“他的诗实了陶渊明力矫当时文风的主观努力”错,原文有“但很可能也有”的限际上也宣扬了老庄思想”,而不是“因为要”。
)三、(6 分,每小题 3 分)8.D(殆:大概。
)着。
C分别是:兼词,于此;句末语助词。
D分别9.B(均为介词,在,从。
A 分别是:连词,于是;介词,随是:。
)代词,它的;助词,无实在意义四、(31 分)10.(8 分)?(译出大意么呢命名,为什(1)(4 分)被敲打时铿然作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1 分。
“石之铿然有声者”“是”“独以钟名”译正确一处, 1 分。
)。
酒(2)(4 分)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译出大意 1 分。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友”“相属”译正确一处, 1 分。
)。
断11.(5 分)道理:凡事都应实地考察、实际研究,不能凭主观臆陋的人用敲击原因:前人的记载不清楚;士大夫没有去实地考察;渔人船工虽然知道却无法用文字记载;浅的办法去寻求。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 语文(含答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含答案)本试卷三大题16小题,共4页,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在答题卡上。
3.笔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答案,再写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古代诗文积累和阅读(26分)1.在横线处补写出原文。
(8分。
每空1分)(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白居易《琵琶行》)(2),。
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2. 简述《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的表现手法,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跌倒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五十步笑一百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季氏伐颛臾是错误的,因为“先王以为东蒙主”。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第Ⅰ卷阅读题(48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1.C (“都在每小时320千米以上”应为“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
)2.B (“高度达到7.5米”应为“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
)3.C (A、原文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但不一定形成了飓风就引发风暴潮;B、“立刻就会消失”不当,原文说的是“通常迅速偃旗息鼓”;D、文中只说“试图弄清”但找不到“已搞到了第一手资料”和“弄清了海面温度影响热带风暴形成的原因”的根据。
)二、古诗文阅读、默写(32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4、A5、C6、D7、①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一定会牵连到我,被(匈奴)侵犯了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及”、“见”、“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②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或“一起”)判定虞常的罪,想趁这个时候使苏武投降。
【“论”、“因”、“降”三字每字各1分,句意1分】(二)诗歌阅读(6分)8、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每问1分,共2分】9、我同意这种看法。
(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
(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
(2分)(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三)名句背诵默写(共12分)10、略三、文学作品阅读。
(10分)11、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引起下文;②渲染了环境的清静、美丽,为人物的出场营造一个诗意的氛围;③衬托人物性格,暗示出莲池老人的独特个性。
12、①对工作专注,尽职尽责;②生活勤俭,知足常乐;③幽默达观,淡泊悠闲。
13、观点一:这是一篇叙述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小说。
(1分)①从题材来看,小说叙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守钟楼老人的故事; (1分)②从主题来看,小说显示出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态度,其中蕴含着朴素的人生哲理; (1分)③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在平常人的寻常事的叙述中流露出对其深深的爱怜和敬意。
2013-2014(下)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本试卷23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使用机读卡的学校考生将选项答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10小题,共42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2)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易《琵琶行》)(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5)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韩愈《师说》)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2~4题(9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答案)一、阅读。
(4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4分,共16分)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
”言讫不见。
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
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久居,祸且及汝。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
客不得已,与偕行。
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
客驰下,吹觱篥数声。
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一贼提刀突奔客。
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
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
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
”尘滚滚东向驰去。
后遂不复至。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探望。
B. 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
C.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 时座上有健啖客啖:谈话。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来源:21世纪教育网]B. 久居,祸且及汝若属皆且为所虏C. 夺其物,故仇我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 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遽扑之,入石穴中3.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B. 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doc-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2013—2014学年下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D 原文是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只制定了方法。
“未能充分捕捉到经济体中的产品的日益增多的种类”“没有有关经济增长不可持续情况下的消极方面以及经济增长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等……也没有有关积极方面所需的信息”)3.D(D最后一句原文是“充分计算在内”)二、古诗文阅读4.选C 寝:搁置;停止5.选D ①罗亨信受到赏赐;⑥罗亨信勇敢、爱国6.选D 解析:应该是“罗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7.(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么敢面对敌人而退缩呢?因触犯国法而死与和敌人。
作战而死那一个更值得?”(重点词“让”“死法”“孰与”“死敌”各1分;句意1分)⑵张衡常常举动恬淡安静,不喜欢和俗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举荐为孝廉,没有前往,屡次被公府征召也都没有去就职。
(重点词“举”“辟”,被动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各1分;句意1分)8.①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盎然的春色图。
(2分)②丛生的青草、嫩绿的柳枝充满春的气息,艳丽的桃花、洁白的李花竞相绽放,花香袭人。
(1分)③诗人从视觉、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光的迷人多彩。
(2分)9.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遭贬后无法排遣的无尽的忧愁。
(2分)②诗歌前两句乐景哀情,用明媚的生机盎然的春景反衬诗人的满腹愁苦。
(2分)③诗歌后两句写了春风吹不去满腹的愁苦,春日又偏偏惹得愁恨又多又长,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把“东风”“春日”人格化,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无尽忧愁。
(2分)10.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⑵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⑸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⑻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 C D(A项,“她从王叔咸教授那里学得严谨的治学态度”片面,原文是“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的东西,不只是专业知识,比如他的……做学问”。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2014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客观题(共36分)一、基础知识(1—5题,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忖度/揣度笑靥/梦魇敕造/赦免螳臂当车/安步当车B.朱拓/拓片孝悌/涕泪崛起/倔强否极泰来/臧否人物C.歆享/谙熟杜撰/酒馔炮烙/烙饼赵奢之伦/天涯沦落D.幽咽/凝噎石栈/饯别逡巡/疏浚多财善贾/余勇可贾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敕造惫懒寄明锁雕梁画栋度长挈大B.宫绦笑靥护身符揭杆而起振济灾民C.踌躇畏葸顺着眼弃甲曳兵分庭抗礼D.训熟炮烙拗不过沸反营天残羹冷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向鲁大海)你这么只凭,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罢工,反对我。
③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它的荣冠,彼此的情感。
④天下真有这样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A.义气鼓吹沟通标志 B.意气鼓动沟通标致C.义气鼓动勾通标志 D.意气鼓吹勾通标致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济南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
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

高一下半年语文期末考试题目及解答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问题: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解答:中国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为主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思考。
问题:鲁迅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解答:鲁迅的作品主题是揭露社会黑暗和弱者命运。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_________》以描写战争中壮士的英勇事迹而闻名。
解答:登高2.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赏月、吃_________、玩灯笼等。
解答:月饼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 请简述李白的诗歌风格。
解答: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形象丰满,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手法,语言直接生动,意境独特。
2.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以及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
解答:《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这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宝黛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真实和残酷。
四、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对2. 《白蛇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解答:错五、作文题(共1题,20分)请用200字左右的篇幅,写一篇关于你最喜欢的古代文学作品的作文。
解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数:150分命题人李珍霞第一卷(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把李白贩卖成了古惑仔最近,大众传播领域的学术语言越来越像在恶搞:一会儿有人吆喝“孔子是丧家之犬”,一会儿有人叫喊“李白是古惑仔”;左边的场子在用京韵大鼓语言讲经,右边的场子在用单口相声语言说史。
一个劣质学术“秀场”,正在商品展销会的角落里悄悄地拉开了灰色的帷幕,试图与吴宗宪、小S争风吃醋,一较高下。
与其说孔子是丧家之犬,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丧家之犬:它离家出走,自暴自弃,在娱乐文化的垃圾堆边东闻西嗅,四处溜达。
与其说李白像古惑仔,不如说今天的学术语言自身更像古惑仔:在街头扮鬼脸、吐舌头、哗众取宠,既挑战了“家长”的权威,又骚扰了过往的行人。
学术语言已经沦落到“古惑仔”和“丧家犬”的地步,暴露出传统学术思维方式的致命病理。
既不能感受斗室里枯燥和寂寞的乐趣,又缺乏对学术语言自身应有的热衷和信念,更没有找到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有效途径或话语方式,于是选择“离家出走”,到街头去卖狗皮膏药,还制造了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这种思维放弃学术话语的理性原则,将它翻译成最时髦、最热门的“无厘头”语言,甚至不惜娱乐化(大话、恶搞、骇人听闻的新名词),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与公众对话。
对此,公众惊诧不已——这就是学术?怎么越看越像初次登场的娱乐小明星滑稽、拘谨的业余表演?这种拙劣的方式,是学术思维中的小媳妇心态的表现: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
传统学术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大学讲堂、学术沙龙和专业杂志。
公众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一般的报纸和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或“公众论坛”。
民间话语的传播,主要是靠生活空间(饭局、客厅、酒馆、街道、广场),再加上今天的网络BBS等。
在新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过程中,单一的话语形态的孤立状态,没有对话和交锋,只会使它日渐枯萎。
让各种不同的话语方式(学术思维、公众诉求、民间语言)相互碰撞,取长补短,或许会使它们同时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
但前提是,彼此必须坚守自身的原则和底线,不是放弃原则而同化为一种更低级的东西。
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目的是将各类思想从讲堂和斗室的狭小空间,转移到更广阔的公众空间,参与公众对话。
但是,如何转移,是否有效,却一直是一个难题。
毫无疑问,无论是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进公众传播,还是将学术完全变身为娱乐,都是无效的方法。
一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将“左”的道德观与“右”的认识论融合防止僵化保守。
这种融合,要求对传播知识的语言进行探索和创新。
今天的学术明星和学术贩子所采用的语言,似乎摆脱了传统学术话语的弊端,其实并没有自己的语言,而是租借娱乐明星哗众取宠的语言。
学术话语仿佛从娱乐垃圾堆里随手捡起的一个塑料袋,将孔子、老子、李白们塞在里面兜售。
他们从一种极端(抽象化的极端)转向另一种极端(娱乐化的极端)。
这正好应了民间的一句谚语:戴了狗皮帽,丢了狐狸皮。
1.不能代表“在强大的娱乐话语这个‘婆婆’面前哆哆嗦嗦,并以模仿‘婆婆’为荣”这个句子中的“婆婆”的一项是:A. 京韵大鼓B. 单口相声C. 商品展销会D. 吴宗宪、小S2.对目前部分学术语言“离家出走”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某些学术研究人员坐不了冷板凳,被大众传播领域的热闹景象、吴宗宪小S们的风光无限所诱惑。
B.某些学术研究人员丧失学术尊严,拿历史名人、经典文化开刀,无风险但成名快,并且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C.学术语言在向娱乐语言学习的一些尝试中,没有顾及到自身的原则和底线而迷失了自我。
D.学术语言进入公众传播领域的话语方式完全不可能是娱乐语言。
3.根据全文内容并联系现实,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娱乐文化中有一部分是垃圾文化。
B.学术思想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
所以,把网络BBS作为传播学术思想的主要阵地,现在是学术思想参与公众对话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C.将传统学术思维强行插入公众传播是无效的方法,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就是在制造出一种学术思想进入公共领域的幻觉。
D.作者把认为“李白是古惑仔”的北大博士和说“孔子是丧家之犬”的北大教授都认定为是哗众取宠的学术贩子,他们只配到垃圾堆里去捡塑料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本题分A、B试题)(一)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4~7题。
(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A题)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单于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
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
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
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节选自《汉书•苏武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空以身膏.草野膏:脂肪B.羝.乳乃得归乳:生子C.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除:殿阶D.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系:关押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何以汝为见 B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D. 皆为陛下所成就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6. 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 匈奴明白了威权富贵无法征服苏武,便想到用摧毁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苏武的反抗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
B.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说到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苏武明知如此,还是一心守节归汉,这说明他们两人的精神境界是高下分明的。
C. 卫律、李陵的劝降方式不同,一是他们与苏武关系不同,二是他们的修养与作为不同,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也就不同。
D. 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原汉将卫律,一个是校尉虞常,一个是李广之孙李陵。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4~7题。
(共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B题)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
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
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
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
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乃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
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
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
”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
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为筑外宫而舍.之舍弃,放弃B.臣母不当坐.赵事因……而判罪C.拟.于天子比照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谢罪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厉王母得幸焉.②且焉.置土石?B.①立子长为.淮南王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①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②复与.疏钟相间。
D.①且.淮南王为人刚②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母亲自杀后,刘邦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