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0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00974统计学原理

2016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A .调查方法、汇总方法、预测方法B .调查方法、整理方法、分析方法C .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D .时间数列法、统计指数法、回归分析法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A .只有一个指标B .可以有多个指标C .只有一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标志 3.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值时,一般应 A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都可以 D .单独设立一组 4.反映某一事物在一定范围内的总数量的统计指标是A .平均指标B .动态指标C .相对指标D .绝对指标 5.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A .∑∑fx B. f xf∑ C.∑∑⋅)(ffx D.x x -∑6.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A .同一总体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之比 B. 同一总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数值之比 C. 同一总体各项数值之和与数值个数之比 D. 同一总体的不同时间数值之比 7.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A .大于O B. 小于O C .大于1 D. 界于O 和1之间 8.在调查之前可以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A .登记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调查误差 9.在抽样调查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是A .重置抽样 B. 不重置抽样 C .重点抽样 D. 典型抽样 10抽样单位数(n )与置信度(t )的关系为A .相等B .置信度(t )越低,则n 越小C .置信度(t )越高,则n 越大D .无关 11.进行整群抽样时,应尽量保证A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大B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较小 C.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小,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 D .群与群之间的差别较大,而群内各单位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12.三个或三个以上变量的相关关系是A. 单相关B. 复相关 C .偏相关 D. 正相关 13.在回归直线bx a y +=ˆ中,b 表示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A. y 增加aB. x 增加bC. y 的平均增加量 D .x 的平均增加量14.已知两个变量,30,8,52===xy y x σσσ,则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可知两者之间存在着A .高度正相关 B.显著正相关 C .低度正相关 D .微弱正相关 15.对时间数列中各数值进行平均,即得到该数列的A. 发展水平B. 平均发展水平 C .发展速度 D .平均发展速度 16.时间数列中,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称为A .发展速度B .定基发展速度 C. 环比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17.某企业2006~2010年各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分别为150、162、172、186、200,则该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的速度为A. 5.9%B. 7.5%C. 105.9%D. 107.5% 18.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A .平滑作用B .移动作用C .平均作用D .加总作用 19. 将指数划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根据是其A .说明的是总体还是构成单位的数量变动B .反映指标性质C .编制方法D .反映时间状况 20. 某厂生产费用比上年增长50%,产量比上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上升A. 37.5%B. 25%C. 20%D. 12.5%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广东省2014)

ˆ a bx 设回归直线方程为 y
6
b
n xy x y n x ( x)
2 2
10 120253 1730 693 3640 1.17 10 299602 17302 3120
………………(5 分,写出计算公式 2 分,计算出最后结果 3 分)
【
】
18.某地区 GDP 的环比增长速度 2005 年比 2004 年增长 7%, 2006 年比 2005 年增长 8%, 则 2004-2006 年该地区 GDP 总增长(即定基增长速度)为 A.0.56%; B.15%; C.15.56%; D.56% 【 】 【 】
19.假定销售量已经变化到报告期水平时,反映销售价格变动情况的公式是 A.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37、39 小题各 6 分,第 38 小题 13 分,第 40 小题 8 分, 共 33 分) 37.解 已知 p 0.88 , p 0.02 , t 2
p t p t
即 0.02 2
p(1 p) n
……………………(2 分)
更正
综合分析(1 分) 总体(1 分) 次数或频率(1 分) 可以控制和计算(1 分) 需要(1 分) 期(1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2. 答:(1)搜集数据,对所研究对象的总体事实做出数量上的叙述说明。(2 分) (2)对获得的总体事实进行时间、空间和属性的比较。(1.5 分) (3)探索总体事实的内在规律性。(1.5 分) 33. 答:(1)权数是变量值重要程度的一个标度。(2 分) (2)权数的基本作用是用以表现它所对应的变量值在总体一般水平中所占的份额。 (2 分) (3)权数越大,平均值越靠近它所对应的变量。(1 分) 34. 答: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由于样本的代表性问题而引起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 的绝对离差。(1 分) 影响因素有四个:(1)总体的变异程度;(1 分) (2)样本容量;(1 分) (3)抽样方法;(1 分) (4)抽样的组织形式。(1 分) 35. 答:(1)保证时期长短的可比性;(1 分)
【自考】00974统计学原理201207【真题及答案】

2012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0974)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对总体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A、社会现象B、经济现象C、确定现象D、随机现象2、运用统计方法要对所研究对象的进行时间、空间和属性等的比较。
()A、数量B、品质C、规模D、结构3、有一种统计调查误差,产生于随机抽样过程,理论上难以消除,它是()A、汇总误差B、代表性误差C、计算中的舍入误差D、登记误差4、次数分布存在一种类型,靠近变量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单位较少,而靠近中间的单位较多,它是()A、均匀分布B、钟型分布C、J型分布D、U型分布5、由n项数值相乘之后再开n次方所获得的集中趋势值是()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几何平均数6、如果直接加总离差,结果为0,在计算标准差时,为了消除正负抵消问题,要将离差进行()A、取绝对值B、平方C、对所有离差直接使用正值D、对所有离差直接使用负值7、进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A、证明抽样调查的合理性B、从总体钟分离出样本C、用样本推断总体D、抽取样本进行观察8、现象之间在数量上非确定性的对应关系叫做()A、数量关系B、回归关系B、因果关系 D、相关关系9、将各环比发展速度连乘,可以得到相应时期的()A定基发展速度 B、累计发展速度B、环比增长速度 D、定基增长速度10、总指数按其编制时所用的指标和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平均指数和()A、总指数B、质量指标C、综合指数D、个体指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008年0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974《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 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试卷(课程代码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的统计活动可以表述为【 A 】A.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程序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体计数活动B.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服务于征兵和课税目的的技术活动C.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非经营性的计数活动D.主要涉及食物、财富的计数活动2.统计资料的基本职能是【 B 】A.参与决策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C.发布统计资料D.统计咨询3.统计资料的基本特征是【 A 】A.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D.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 A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经常性抽样调查D.周期性普查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
其中,靠近极端值次数少而靠近中间值次数多的分布曲线是【 B 】A.弧形分布曲线B.钟型分布曲线C.U型分布曲线D.J型分布曲线6.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A 】A.绝对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7.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 A 】A.众数B.算术平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8.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 D 】A.样本数目B.样本可能数目C.总体单位数D.样本容量9.抽样推断中如果出现系统性偏差,它的表现是【 C 】A. x>X B: x<X C: x≠X D: x=X10.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B 】A.因果关系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C.互为因果关系D.时间和次数11.如果相关系数为0.78,这种相关关系属【A 】A.正向显著线性相关B.正向高度线性相关C.负向显著线性相关D.负向高度线性相关12.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A.时间标度及其观测值B.主词和宾词C.变量和次数D.时间和次数13.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 A.平滑作用 B.移动作用 C.平均作用 D.加总作用14.指数的计算起源于统计【 D 】 A.生产能力的变动 B.消费水平的变动 C.销售量的变动 D.物价水平的变动15.如果采用公式∑∑01P P 计算总指数,就不能如实反映现象的变动情况,其原因是【 D 】 A.这种方法不正确 B.它受计量单位变换的影响 C.没有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 D.没有考虑销售量的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广东省《统计学原理》00974书本第七章:统计指数法(PPT)

甲 件 200 220
114
192.98
乙 台 50 50
105
47.60
丙 箱 120 150
120
125.0
合计 — 370 420
—
365.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指数: 解:Kp=∑ p1q1/∑(p1q1/kp)=420/365.6=114.88% ∑ p1q1-∑(p1q1/kp)=420-365.6=54.4(万元)
就称为指数 • 狭义指数: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二、指数的性质 • 指数是比较的数字、综合的数字、平均的数字、代表的数字
三、指数的作用
1. 指数可以反映复杂总体综合数量变动情况。有三方面,总体在数量 上变动程度;数量上变动方向;数量上变动所带来的绝对效果。
2. 指数可以测定和分析总体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程度和 绝对效果。
在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 平均数指数实际上是综合指数法的派生形式。
• 平均数指数的分析角度与综合指数不同,它是从个体指数出发来计算总指 数,即先计算个体指数,然后对其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 平均数指数的形式有两个: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简称为算术指数和调和指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00974
主讲人:华南农业大学 陈利昌副教授
第七章 统计指数法
第一节 指数的外延和内涵
指数是人们在统计物价水平的变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简单总体: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和标志表现可以直接加总 • 复杂总体:总体各单位的数量和标志表现不可以直接加总
7月广东省《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20XX 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 试卷 (课程代码 0974)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的统计活动可以表述为【 A 】A.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程序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体计数活动B.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服务于征兵和课税目的的技术活动C.一种零散的、无组织的、非经营性的计数活动D.主要涉及食物、财富的计数活动2.早期的统计活动可以表述为【 】统计的基本职能是【 B 】A.参与决策B.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C.发布统计资料D.统计咨询 3.统计资料的基本职能是【 】统计资料的基本特征是【 A 】 A.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 B.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 C.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D.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对我国政府统计的调查方式做的概括中指出,调查方式的主体是 【 A 】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经常性抽样调查 D.周期性普查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
其中,靠近极端值次数少而靠近中间值次数多的分布曲线是【 B 】A.弧形分布曲线B.钟型分布曲线C.U 型分布曲线D.J 型分布曲线 6.反映客观事物实际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A 】 A.绝对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7.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 A 】A.众数B.算术平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D.标准差8.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受到一些可控因素的影响,下列属于可控因素的是 【 D 】 A.样本数目 B.样本可能数目 C.总体单位数 D.样本容量 9.抽样推断中如果出现系统性偏差,它的表现是【 C 】A. x >X B:x <X C:x ≠X D:x =X10.相关关系描述的是事物之间的【 B 】A.因果关系B.非确定性数量对应关系C.互为因果关系D.时间和次数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78,这种相关关系属【 A 】A.正向显著线性相关B.正向高度线性相关C.负向显著线性相关D.负向高度线性相关 12.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A.时间标度及其观测值B.主词和宾词C.变量和次数D.时间和次数 13.使用移动平均法对线性趋势进行分析,能起到的作用主要是【 A 】 A.平滑作用 B.移动作用 C.平均作用 D.加总作用 14.指数的计算起源于统计【 D 】A.生产能力的变动B.消费水平的变动C.销售量的变动D.物价水平的变动15.如果采用公式∑∑01P P 计算总指数,就不能如实反映现象的变动情况,其原因是【 D 】 A.这种方法不正确 B.它受计量单位变换的影响 C.没有考虑价格变化的影响 D.没有考虑销售量的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统计学广东省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试卷及答案(课程代码 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是对事物数量特征进行分析的方法体系,统计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和( B ) A 、数量对比法 B 、归纳推新法 C 、逻辑推理法 D 、全面观察法2、统计学的早期发展中,政治算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 、格朗特 B 、配第 C 、康令 D 、阿亨瓦尔3、次数分布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D )A 、大于100%B 、小于100%C 、不等于100%D 、等于100%4、为了获得重要的统计资料,为常规调查提供重要数据或背景数据,需要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B ) A 、抽样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普查5、次数分布可以形成一些典型的类型,并用曲线表示。
其中,“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曲线是( B ) A 、正态分布曲线 B 、钟型分布曲线 C 、U 型分布曲线 D 、J 型分布曲线6、反映现象在一段时间变化总量的统计指标是( B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动态指标D 、绝对指标 7、确定中位数的近似公式是( A )A 、d f S fL mm ⨯-+-∑12B 、d L ⨯∆+∆∆+211C 、∑∑•ff x D 、∑-)(x x 8、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的规则,其目的是( A )A 、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B 、人为地控制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C 、了解样本单位的情况D 、选出典型的单位9、在抽样调查中,由于偶然的因素的影响,使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出现绝对离差,它是( A ) A 、抽样误差 B 、抽样平均误差 C 、标准差 D 、平均差 10、如果相关系数的数值为-0.78,这种相关关系属于( A )A 、正向显著线性相关B 、正向高度线性相关C 、负向显著线性相关D 、负向高度线性相关 11、在回归直线y=a+bx 中,b 表示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 C )A 、y 增加aB 、x 增加bC 、y 的平均增加量D 、x 的平均增加量 1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A )A 、几何平均法B 、最小平方法C 、加权平均法D 、算术平均法 13、较常用的时间数列分析模型是( D )A 、Y=T+C+S+IB 、Y+T+(C ·S ·I ) C 、Y=T ·C ·S+ID 、Y=T ·C ·S ·I 14、“指数”有不同的涵义,反映复杂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是( B )A 、广义指数B 、狭义指数C 、通用指数D 、抽象指数15、某厂生产费用比上年增长50%,产量比上年增长25%,则单位成本上升( C ) A 、37.5% B 、25% C 、20% D 、12.5%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统计学原理考前模拟真题及答案

X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统计学原理真题〔课程代码 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追溯统计学历史上和逻辑上的起源活动,最有代表性的是 A .国家治理 B .计数 C .税收与徭役 D .赌博游戏 2.统计的根本职能是 A .参与决策 B .搜集、整理和提供信息 C .公布统计资料D .统计咨询3.统计资料的性质是A .数量性、总体性、客观性B .精确性、及时性、全面性C .科学性、具体性、社会性D .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4.按反映现象的时间特征不同,绝对指标可以分为 A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 D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5.不受极端值影响的一般水平代表值是 A .众数 B .算术平均数 C .标准差D .离散系数6.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中,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数量大小 B .权数的个数 C .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D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7.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 A .pqB .1-pC .pqD .1-p8.标准差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 .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 B .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 .标准差越小,抽样误差越大D .两者无关9.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随机规则,其目的是 A .每一个单位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时机 B .人为地操纵如何抽取样本单位总不可靠 C .了解样本单位的情况 D .选出典型的单位10.抽样推断中如果出现系统性偏差,假设用x 表示样本平均数,用X 表示总体平均数。
则它的表现是 A .X x > B .X x < C .X x ≠D .X x =11.如果相关系数的数值为-0.85,这种相关关系属于_____线性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 试卷 (课程代码 0097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统计工作的成果是( )A.统计学B.统计工作C.统计方法D.统计资料 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A.只能有一个指标B.只能有一个标志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3.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煤炭生产情况,拟对占该地区煤炭总产量70%的四大煤矿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4.在分组时,如果某个标志值恰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应是( ) A.应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B.应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下限所在组均可 D.单独设立一组5.已知两个总体平均水平相等,但标准差不等,则( )A.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也大B.标准差小,平均是数代表性也小C.标准差大,平均数代表性小D.两者没有联系 6.是非标志的成数p 和q 的取值范围是( )A.大于零B.小于零C.大于1D.界于0和1之间 7.是非标志的标准差为( ) A.pq B .1 p C.pq D.1-p8.标准差与抽样误差的关系是( )A.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大B.标准差越大,抽样误差越小C.标准差越小,抽样误差越大D.两者无关9.如果总体内各单位差异较大,也就是总体方差较大,则抽取的样本单位数( ) A.多一些 B.少一些 C.可多可少 D.与总体各单位无关 1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问题上( ) A.前者不必区分,后者需要区分 B.前者需要区分,后者不需区分 C.两者都需区分 D.两者都无需区分 11.相关系数可以有效地表示( )A.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B.现象之间的变动关系C.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D.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12.某企业2001—2006年各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分别为:1500,1620,1720,1860,1990,2020,则该期间销售额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5.1%B.6.1%C.105.1%D.106.1%13.某地区GDP的环比增长速度2005年比2004年增长7%,2006年比2005年增长8%,则2004—2006年该地区GDP增长(即定基增长速度)()A.0.56%B.15%C.15.56%D.56%14.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114.2%,职工人数结构指数为86.5%,则劳动生产率固定结构指数()A.27.7%B.75.74%C.98.78%D.132.02%15.若工资总额增长10%,职工人数减少5%,则平均工资()A.增长4.5%B.增长5%C.增长15%D.增长15.8%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统计的基本概念中,()A.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B.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C.变异是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相同D.变量是指统计的数量标志和指标E.变异是统计的前提17.统计分组的关键是()A.正确的计算组距和组中值B.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C.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D.按数量标志分组E.正确划分分组界限18.在回归分析中,对Y=a+bx描述正确的是()A.X和Y两个变量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B.X不是随机变量,是可控的C.常数 a是直线斜率,b是截距D.b可以取正值,也可以取负值E. b的含义为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的平均增加量19.定基增长速度等于()A.不定基增长速度连乘积B.比较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差除以固定时期水平C.定基发展速度减去1(或100%) D.比较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除以前一期水平E.不定基发展速度连乘积减去1(或100%)20.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销售量指数B.单位成本指数C.职工人数指数D.物价指数E.产量指数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21.从数据计量的量度层次来划分,可以将计量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22.统计调查误差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代表性误差两种。
23.在可以分为两组的总体中,其中的一组所包含次数在总次数中所占的比例就是_______________,常用p表示。
2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方法是各项数据之和与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
25.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整群抽样。
26.用于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的统计分析指标,称为_________________.27.在变量的相关关系中,按相关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8.品质分组的依据是事物的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可以度量的数量。
29.基尼系数G可根据统计数据各组人口百分比和各组________________计算。
30.编制总指数有两种方法,一是综合指数法,另一是______________指数法。
四、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31.调查工作的时间限制指的是调查数据的所属时间。
()32.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类事物的发展趋势或构成情况。
()33.抽样误差越小,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越低,反之,代表性越高。
()34.回归分析能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数量规律性。
()35.平均增长速度是各个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根。
()五、简答题36.统计调查方案应包含哪些内容?37.简述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38.简述同度量因素及其在综合指数编制中的确定原则。
39.简述抽样误差及其影响因素。
六、计算题40.下表为某地甲商场服装组职工工资分组资料月工资(元)人数(人)500 4600 3700 7800 3900 3合计 20另有乙商场服装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800元,标准差为110元,试比较两商场服装组职工哪一组的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保留一位小数)41.某电子元件厂采取不重置抽样方法,对2007年6月份生产的10000件产品进行检查,结果在抽查的100件产品中有5件为不合格品,要求:(1)以95.45%的概率(t=2)推算该厂全部产品的合格率的置信区间。
(保留一位小数)(2)说明该厂2007年6月份生产的全部产品是否超过了规定9%的不合格率范围。
42.根据某企业生产的产品产量(X)和单位产品成本(Y)资料,可得以下数据:∑X=29 ∑Y=426 ∑X²=151 ∑Y²=30628 ∑XY=2044 n=6试根据所给资料,建立单位成本对产量的回归直线,并解释直线中参数b的经济意义。
要求:根据所给资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销售量变动、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保留一位小数)2010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统计学原理 试卷答案一、D,C,C,A,C,D,A,A,A,A,C,B,C,D二、16.ABDE 17.CE 18.ABDE 19.BCD 20.ACE 三、21.定类尺度、定序尺度 22登记性误差 23.成数 24.数据的个数25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26相关系数 27正相关、负相关 28.属性差异 29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 30平均数指数四、31.× 调查时限 32.× 基本情况 33.× 高,低 34.√ 35.× 发展,发展 五、36.(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报告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 (5)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方案37. 时间长短要统一;总体范围要统一;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要统一;指标的经济含义要统一。
38.在编制总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要素过渡到能够相加的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9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估计中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时产生的与总体指标真值的偏差。
影响因素有:(1)总体标准差大小的影响;(2)抽样单位数多少;(3)抽样方法不同;(4)抽样组织方式不同。
五、401111122221690,13013018.8%69011013.7%800,x V x V x V V σσσ==∴======<解:甲商场服装组的平均工资:标准差为又乙商场平均工资代表性大41.(1)1000,100,20.950.021680.043n n t p t μμ======∆==解:下限:95%-4.3%=90.7%上限: 95%+4.3%=99.3%置信区间为(90.7%,99.3%)(2)01:9%,:9%5%9%1.8360.021792,H p H p t t t α≤>-===->=接受原假设, 产品没有超过规定9%的不合格率范围42.221.40625()64.20364.203 1.40625n xy x y b n x x y b x a n ny x-==--=-=∴=-∑∑∑∑∑∑∑43.010011011100370500117.6%31500037050031500055500459000123.9%37050045900037050088500459000145.7%315000459000315000144000123.9q ppq p q K p qp q K p qp q K p q===-====-====-=⨯∑∑∑∑∑∑综上145.7%=117.6%%144000=55500+8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