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吴大猷——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简介

几位重要的物理学家简介(曾小金收集、编辑以及整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及物质基本结构的自然科学学科。
物理学的飞速发展从16世纪开始发展至今,经过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物理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严谨的学科;在这400多年的发展中,有很多科学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 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
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基础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为推翻以亚里士多德为旗号的经院哲学对科学的禁锢、改变与加深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科学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对近代科学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立了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在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得到公认之前,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只不过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没有取得自己的独立地位。
当时,哲学家们束缚在神学和亚里士多德教条的框框里,得不出符合实际的客观规律。
伽利略继承和发展了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注重科学实践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他不是先臆测事物发生的原因,而是先观察自然现象,由此发现自然规律。
他摒弃神学的宇宙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有秩序的服从简单规律的整体,要了解大自然,就必须进行系统的实验定量观测,找出它的精确的数量关系。
基于这样的新的科学思想,伽利略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伽利略的科学活动主要集中在天文学和力学方面。
在天文学方面,伽利略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他的宇宙观的核心是维护和坚持、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他的日心说观点是完全建立在对天文的长期观测所获得的大量新发现的可靠事实基础之上的。
伽利略通过望远镜测得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与金星的盈亏变化,看到银河中有无数恒星,有力地宣传了日心说。
吴大猷先生的主要业绩与科学教育观

吴大猷先生的主要业绩与科学教育观
叶松庆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史料》
【年(卷),期】1996(017)002
【摘要】吴大猷先生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科学教育家,也是中国物理学界的前辈科学家之一,从20年代末开始,在长期的科学教育工作中,他在原子物理,分子结构及其光谱,核物理,等离子体及其动力学理论,天文理论,散射理论及相对论等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了大批独当一面的科学精英,为科学教育大业作出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文从九个方面叙述了吴先生的主要业绩和他在科学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深邃
【总页数】11页(P47-57)
【作者】叶松庆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诲人以诚——物理学泰斗吴大猷 [J], 张剑
2.吴大猷先生在西南联大 [J], 杨绍军
3.真人真知吴大猷——吴大猷诞辰百周年纪念 [J],
4.与吴大猷先生商榷一个计算结果 [J], 孟繁令;谢洪军
5.梦想腾飞的地方——参加台湾第16届吴大猷科学营有感 [J], 李冬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大猷 科学界的泰斗

吴大猷在北京大学的三年里发表了15篇论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迁长沙办临时大学,吴大猷也到了长沙临时大学,后到成都四川大学任教。
1938年夏,长沙临时大学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这就是说,吴大猷通过f态的计算,预言了铀后元素的存在。
他的这一工作为铀后元素的发现和M.C.麦耶尔对同类问题的计算开了先河。
从1940年开始,铀后元素分别以各种方式被发现。
他的第二篇论文题为《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和重原子f态的量子亏损》,讨论了前人没有讨论的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值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
1931年9月,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求学。
他随系主任H.M.兰德尔教授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研究。
这期间,他把红外光谱仪的直线狭缝改为弯形的,提高了它的分辨本领。
他的这项发明,后来被制造红外光谱仪的帕金·埃尔末工厂采用。
1932年6月获硕士学位后,他在理论物理学家S.A.古德斯米特(Goudsmit)指导下作博士论文。
此书后在苏联译成俄文。
1963年秋,吴大猷辞掉了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的职务,去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在其太空及气体动力学研究所讲气体运动论。
1965年秋,他又转到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任物理学和天文学系主任,经过几年的努力,使该系的教师阵容和科学水平大为改观。
1969年辞去了该系主任职务。
1978年从纽约大学退休后居住台湾。
吴大猷的研究领域非常宽广,涉及原子和分子理论、相对论、经典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各个方面。
尤其在原子和分子理论、散射理论和统计力学方面有独创性。
吴大猷在项研究为后来的工作开辟了道路,一项是关于重原子f态的计算,另一篇文章。
吴大猷吴大猷科学界的泰斗

吴大猷-吴大猷科学界的泰斗著名物理学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番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吴丹桂,己丑,进士,壬辰翰林编修,记名御史;父亲吴国基,辛丑举人,后出仕吉林时遇大疫而早亡。
吴大猷为独生子,四岁失怙,由母亲嘉娥和伯父吴远基协力抚育成人。
1925年夏,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
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创建并主持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工作,他很喜欢勤奋好学的吴大猷。
1929年,饶毓泰安排吴大猷留校任教讲授近代物理学和力学。
1931年春,由饶毓泰和叶企孙推荐,吴大猷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乙种研究奖助金。
1931年9月,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求学。
他随系主任H.M.兰德尔教授进行红外光谱实验研究。
这期间,他把红外光谱仪的直线狭缝改为弯形的,提高了它的分辨本领。
他的这项发明,后来被制造红外光谱仪的帕金·埃尔末工厂采用。
1932年6月获硕士学位后,他在理论物理学家S.A.古德斯米特指导下作博士论文。
1933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又在密歇根大学继续一年博士后,研究原子及分子理论和实验。
吴大猷在密歇根大学期间,在原子和分子光谱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吴大猷的学者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北京大学时期、北美时期和台湾时期。
1934年夏,吴大猷接到已荣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的饶毓泰老师寄来的聘书,不久即回国就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他从国外购置来光栅、石英汞灯、氦辐灯和光谱仪等仪器,同饶毓泰、周同庆、郑华炽等教授一起研究原子和分子光谱及拉曼光谱学。
吴大猷在北京大学的三年里发表了15篇论文。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迁长沙办临时大学,吴大猷也到了长沙临时大学,后到成都四川大学任教。
19 38年夏,长沙临时大学迁昆明改称西南联合大学。
吴大猷即去西南联合大学,作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参加物理系授课。
在抗日战争的八年里,他发表了17篇论文,还把E.P.维格纳的有关群论的书由德文译成英文。
吴大猷:孔子式的物理学家

你该 知道的—一 ■囊 褰
理 解 中,会 有 助 于 更 全 面地 了解物 理 学。 对人 文
吴 大猷 ( 1 9 0 7~ 2 0 0 0 ) ,广 东 番 禺人 ,毕 业 的关 怀也 是 吴 大猷 先 生科 学生 涯 中一 个 不 可 分割
猷 是 一 位 受人 敬 力量 ,人 格 的 力量和 情 感 的 力量 ” ,只有 竺 可桢 、
重 的 物 理 学 教 茅 以升 的作 品 ,可 与吴 大猷先 生 的媲 美 。《 吴 大 嚣 赣 察 静 文章专 静 尊 豢 帮门谈教育 舔 耩 謦 案 案 臻 龉 寤 《 嚣 通识 蟹 案 静 嚣
” 关 注 物 理 学 哲 学 处 所 。
问题 。他 的一 系列 关于物理 学发展 与哲 学的讲 演 ,
吴 大猷 在 1 9 9 4年 南开 9 O周 年校 庆 时说 :“ 大
于1 9 7 5年 出版 , 书名 为 《 现 代物 理 学基础 的物 理 猷 1 9 2 1 年 入校 ,中学 4年 ,大学 4年 ,任教 2年 , 本质 和 哲 学 本质 》 。 吴先 生认 为 ,一位 物 理 学 家 , 6 0余年 以来 ,求 学 、 为人 、就 业从 未有 违 伯苓校
于 南 开 大 学。 国际知 名 物 理 学 家,被 尊 称 为 “ 中 的有机 组成部 分。
国物 理 学之 父” 。历 任 国立 北 京 大 学物 理 学教 授 ,
吴大 猷 的研 究领 域 非 常 宽广 ,硕 果 累累, 发
国立 西 南联 合 大学教 授 , 国科 指 导 会 主任 委 员等 表 了一 百二 十 多篇 重 要 的科 研 论 文和 五 本 专著 。 职。1 9 4 5 年 获教 育部 第一 等 科 学 奖金 。 1 9 4 6 年, 但 这 样一 位 大科 学 家还 笔 力雄 健 地 写下 了许 多专 赴 密 西 根 大 学 任 业 以外 的短 文 ,文 笔生动 ,兴 致 盎 然,饶 有情趣 。
吴大猷—搜狗百科

吴大猷—搜狗百科展开全文一见钟情1925年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成为物理名师饶毓泰的得意门生。
四年级时,吴大猷认识了刚入学的阮冠世。
她天生丽质,聪颖过人,令他一见钟情。
不久学校聘他给一年级上实验课,他成了她的老师。
一天他写条子约她相会,她欣然赴约。
从此炽烈缠绵、忠贞不渝的爱情之火便燃烧起来。
吴大猷常到女生宿舍找阮冠世,但只能在门口说话,学校规定男女生不得进入对方宿舍。
最初赴约阮冠世总拉着几个女同学,到校内小铺吃点水果,然后在校园漫步。
其中仅一位密友知道奥秘,别人都蒙在鼓里。
日久天长,秘密被揭露,受蒙蔽者在宿舍同阮冠世算账。
第二天,饶毓泰夫人对她们说:“昨晚你们说的话我们都听见啦!”原来她们的窗正对着系主任饶先生家的窗,这样老师也知道自己的两名高徒在谈恋爱了。
恋情公开吴、阮之恋由秘密逐渐公开。
思源台前、莲花池畔,常常可以见到他俩的身影。
毕业前夕,学校希望吴大猷留校。
而阮冠世鼓励他报考清华公费留美。
他去考了,清华却录取了一名本校毕业生。
别人为他不平,吴大猷反乐呵呵。
原来他想:留校也好,那就可以和阮冠世在一起啦!阮冠世家在北平,节假日常约吴大猷一起回家。
全家都喜欢这个才貌双全、老实憨厚的广东青年。
一天他们到天坛公园玩。
春光明媚,两人心中也充满阳光。
阮冠世让吴大猷把耳朵贴在回音壁上,接着仿佛从天边飘来温柔、甜美的声音:“请求上帝让我们永生永世在一起……”巨大幸福让这对恋人如醉若痴。
当助教后,吴大猷迁入教师宿舍。
女生宿舍就在前排,俩人近在咫尺,但仍不能到对方房间。
这时阮冠世被诊断出患有肺病。
吴大猷想起在老家母亲常做的一种广东民间滋补品——隔水文火炖牛肉汤,便到菜市场买瘦牛肉,回来把肉切成小块,装进酒坛,让水没过,再将坛子放入水锅用文火炖。
炖好后托工友送到女生宿舍。
阮冠世接过香喷喷的牛肉汤非常感动,总让同室好友品尝。
谁尝了都夸味道真好,说吴老师不仅学问大,厨艺也高。
当然女孩们又要和她开玩笑……阮冠世样样都好,惟独身体欠佳。
吴大猷:物理学界的“孔子”

吴大猷:物理学界的“孔子”吴大猷,1907年9月29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祖籍中国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县水坑乡(今鼎湖区水坑村),毕业于南开大学。
是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2000年3月4日,病逝于台大医院。
吴大猷是著名的物理学家,研究领域非常宽广,硕果累累。
20世纪30年代,吴大猷研究了多种原子分子光谱,研究了苯及其衍生物的拉曼光谱,发现并证明了苯的同位素移动并对此作了正确的解释。
30-40年代,在我国最早进行了原子多重激发态的研究,较早计算了氦原子双激发能态;计算慢中子与原子碰撞的散射截面;提出原子碰撞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研究了氯化乙烯的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及分子对称问题;讨论了由分子或电子激发的分子振动、分子振动与转动的交互作用、分子简正振动等问题。
他有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本,如1975年出版的《理论物理》七卷本。
它们涉及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大气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相对论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
吴大猷已发表了一百二十多篇重要的科研论文和五本专著,他的两位学生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吴大猷是一位受人敬重的物理学教授。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获知自己得奖后,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人,并立刻提笔写信给这个人——这项荣誉应归功于这个人。
两位获奖者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和杨振宁。
他们分享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而他们把荣誉献给的那个人,是他们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吴大猷。
吴大猷是第一位将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的人。
杨振宁评价:“吴教授从美国得到博士学位后,自30年代中开始在北京大学教物理学,就是他把新的、革命性的‘量子力学,带到中国,要知当时中国学量子力学的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昊教授在北平、后来在昆明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后来在中国物理学界发生非常大的影响。
” 除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吴大猷的学生还包括中国科学界的领导人物朱光亚、黄昆,以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父亲、台湾中研院院士朱汝谨等。
吴大猷先生点评_经典力学_

2
吴大猷先生关于 H amilton 原理的论述
众所周知, 经典力学是近代物理学的基础和根
(Ldt = 0 中 不 能 是 任 意 的 问 题. 他 说: ! 在 (Ldt = 0 命题中, 我们是比较各不同途径的运动 ( 在同一固定的时间中, t - t 从 q 到 q 的 ( L dt
0 0 1 0 0 k 1 k 0
[ 10]
隐藏着一个很深刻的物理学误区. 关于这一点, 吴大猷先生在 1996 年 9 月 10 日 给笔者的一封信中指出: ! 我在我的古典动力学书中 ( 第 201 页 ) 指出 , 关于由 Hamilt on 原理导出正则方 程部分, 许多书都犯同一的错误, 即在
(Ldt = (( ) p q - H ) dt H =( [ ) (q ) p p
* 1) 2000- 03- 13 收到初稿 , 2000- 07- 17 修回 法国 Louis de Broglie 基金会协联成员
1
吴大猷先生在经典力学方面的论著
吴大猷先生在 1998 年 12 月 17 日给笔者的一
封信中, 说他! 突然变成一古典物理者矣 ! ∀ 吴先生在其 所发表的 120 多篇科学论文和 14 本以 上 的 学 术 著 作 中, 唯 一 全 面 涉 及 经 典 力 学 的[ 1] , 只有 1977 年由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 古 典动力学
大约在 1990 年 , 席泽宗先生从台湾访问回来后 曾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过一次学术报告. 在报告 中席先生提到在台湾曾受到吴大猷先生接待的事 . 自此开始 , 我与吴先生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通信. 吴 先生赠书达十多本 . 1999 年 1 月, 吴先生提 议我作 为他的高级助手参加拟议中的! 量子力学基础理论 讨论班∀ ( 北京) , 并为他作一篇! 评论 ∀. 没想到吴先 生非但未能成行 , 反而住进了医院 . 我对吴先生的身 体情况早有思想准备, 但他逝世的消息对我来说仍 如晴天霹雳. 痛泣之下, 谨以此文纪念吴大猷先生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博士在南开,度过了他青春岁月中10年最美好的年华。
吴大猷先生自14岁至24岁在南开生活了10年:南开中学4年,南开大学4年,又在南开大学任教2年。
他说:这10年“是性格、习惯的形成,求学基础的训练的重要时期”,“这十年决定了我这一生的为人和工作。
”
他对南开感情甚笃。
赤子心怀,老而弥坚。
他从60年代中期起,就利用教研之余撰写回忆文章,如《求学的回忆》《十年的南开生活》《怀念饶毓泰(树人)师》《南开大学和张伯苓》等。
动情的回忆,表达了老人对南开的怀念。
1921年夏,吴大猷先生的伯父吴远基受聘为广东旅津中学校长,由广州带吴大猷、吴大业、吴大任和吴大立来到天津。
老伯父决意要用他当校长的收入,栽培这四个分属三房的堂兄弟。
同年兄弟4人考上了南开中学,吴大猷和吴大任编在一年级,业、立则在补习班。
4人同住7斋同一间寝室,整齐划一的夏布蚊帐、被褥、衣箱、书箱、洗脸用具等。
每天早晚,4人一齐拿着脸盆去洗脸,一齐去食堂,许多活动都是兄唱弟随,很是惹人注目。
转眼四年过去。
吴大猷就要读完高中二年级,他决定以“同等学历”资格投考大学。
可是高三的《大学普通化学》还没有学,他决心自修。
功夫不负有心人。
高考时化学、英语考试极佳。
吴大猷没读高中三年级就上了南开大学矿科。
他所以要学矿科,一是觉得家境不充裕,选学实用性学科以后容易找到职业,二是以为自己天资有限,可能不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料子。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自己的估计并不太准确。
吴大猷在矿科实际上就学习了一年。
这一年的学习成绩除上学期物理得B,余皆为A。
1 926年夏,支持南开办矿科的李组绅表示不再给学校经费,矿科决定停办。
于是,吴大猷改学理科的物理。
改科,当时的吴大猷并未看得多么重要,他后来甚至把这件事看成自己“不成熟”时期中的一件“没有道理的事”。
因为,物理是他当时数、理、化三科中成绩最不理想的一科,而且,他最害怕物理教授饶毓泰先生。
但是,他偏偏选了物理,而且引领他进入深奥的物理学领域的也正是饶毓泰先生。
吴大猷多次说过:“我最怀念的老师是在南开大学物理系教我的饶毓泰先生。
”他认为,饶毓泰先生是影响他一生最大的两位师长之一。
饶毓泰博士是中国现代物理学前驱之一,南开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奠基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极严。
吴大猷先后选习他的普通物理、力学、近代物理、气体运动论、光学和电磁学等课程。
除物理课程外,他在大学还学习了微积分、高等微积分、高等解析几何、微分方程(张锡禄)、近代代数、复变函数(姜立夫)、定性化学分析、定量化学分析、物理化学(邱宗岳)、气象学(竺可桢)、世界文学(司徒月兰)、德文(段
茂澜)、国文(范文澜)等。
每一课程的课题他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去做,而且养成了做学术笔记的习惯,读一本有新课题的有系统的书时,他都花费许多时间写读书笔记。
他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物理学中一个个未知的课题吸引着他,引发出他内心探求知识的动力。
讲授《近代物理》时,饶毓泰先生开始注意到吴大猷的才华和他所蕴含的潜力。
吴大猷也下定了献身物理学的决心。
吴大猷开始沉湎于学术探求之中。
他成了学校理科学会的活跃分子。
三年级时,他当选理科学会委员,第二年他与陈省身、叶恭绍等再度当选,领导起理科学生的学术活动。
这时他开始翻译专业性著作。
先是把一本讲原子的读物译成中文,接着又将德国物理大师蒲朗克的热辐射论由德文翻译成英文。
他并且逐渐养成了不依赖老师,自己探讨学问的习惯。
他与三位高他一班的同学杨景才、龚祖琰、沈士骏组成读书研讨会,4人各选一门,不烦教师,自行研读,轮流报告心得。
当时他选的是相对论。
后来他曾在台湾暑期科学研讨会讲坛上滔滔讲解相对论,并且声言:“现在我知道和了解的相对论,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南开时自己摸索得来的。
”
近代科学的课程和南开良好的训练与纪律,使吴大猷在广阔的物理学领域有了扎实的根基。
大学期间,吴大猷的生活并不富裕,为了不给家庭增加负担,他靠半工半读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
大学一年级暑假,他就在南开中学暑期学校代教代数,又为华侨廖氏兄弟补习英文和数学。
整个暑假赚的钱,可供一年费用卓有余裕。
同时,他还以一年级矿科及理科学习成绩的最高分获得学费宿费奖金,以后他又以优异成绩得到预科物理实验助教的津贴。
1929年夏,吴大猷大学毕业,并以其学习成绩“极其杰出”而被留校任物理教员,理学院院长邱宗岳教授请他讲授近代物理和高等力学两门课程。
他住进“百树村”教员宿舍,一面教学,一面研读古典力学、量子力学,并抽暇兼任南开中学和南开女中的物理教员。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卢祖诒先生鼎力支撑南开大学物理系,教书育人,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为30年代物理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31年,吴大猷经饶毓泰和清华大学叶企孙先生推荐,获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乙种研究奖助金。
9月,偕女友阮冠世及钱思亮、杨照等,乘船前往美国西雅图。
从此,结束了1 0年的“南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