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与最新资本成本的区别
资本成本概念辨析

资本成本概念辨析我国大多数教科书中对资本成本都这样定义: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面付出的代价。
乍一看,这种定义似乎非常贴切,但事实上,只要细加揣摩,就会发现其不仅没有反映出资本成本的本质,而且扭曲了资本成本的真实面目。
笔者在此拟就资本成本的有关问题作以下探讨,以期对资本成本的真正内涵加以剖析。
一、对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评判将资本成本定义为企业因筹集和使用资金面付出的代价,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①该概念站在资本使用者的角度来解释资本成本,其结果必然有失偏颇;②该概念对于权益资本的成本无法很好地界定,如一个企业实行不同的股利政策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资本成本;③根据这个定义,如折旧基金、递延税款等的资本成本就应为零,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1、现行资本成本的概念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界定的。
投资者进行投资所获得的收益,如站在企业角度看就是企业的资本成本。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可以知道,高风险必然要求高收益率。
因此,如果,企此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那么投资者必然要求较高的报酬率。
这也就是说,对企业不同风险的投资项目,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是不同的,从而资本成本亦不相同。
然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可将资金投入较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而只付给投资者较低的报酬率,这时,资本成本似乎就是企业为此而付出的代价,然而事实上,这样计算的资本成本只是一种表面的或虚假的成本,而且这种虚假的成本只能维持较短的时间,企业今后将会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其真实成本只能是与项目风险相适应的报酬率。
所以,我们只能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资本成本,站在企业的角度就会导致对资本成本的曲解。
2、现行资本成本的概念难以确定权益资本的成本。
企业权益资本如按照上述定义,就难以确定。
因为企业为使用权益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实际就是企业对股东发放的股利;而股利发放的多寡,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股利政策。
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因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股利政策,而获得不同的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在现代企业运营中,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是两个核心概念。
它们分别涉及到企业的债务和股权融资,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等方面,深入探讨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含义与关系。
一、资金成本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资金成本是指企业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所需支付的利息或债务成本。
它是企业从外部获得资金的成本,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表示。
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借贷利率、债券的票面利率以及购买债券所支付的溢价等方式确定。
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为:资金成本 = 借款利率 ×(1 - 公司所得税率)或者是债券利率 × (1-公司所得税率)。
二、资本成本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资本成本是一种衡量企业融资利润的指标,是企业为筹集资本而支付的成本。
它是以股东权益作为来源的资本投入的报酬率。
资本成本是通过股东权益的权益报酬率来衡量的,可以通过股票市场上的类似公司的权益成本率来近似,也可以通过折现模型来计算。
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成本资本(WACC)模型,公式为:WACC = (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比例) + (债务资本成本 ×债务比例),其中权益资本成本是通过股东权益的权益报酬率来确定,债务资本成本是通过借款利率来确定。
三、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关系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都是衡量企业融资成本的重要指标,但它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角度。
资金成本主要关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成本,而资本成本则着眼于企业整体资本的融资成本,包括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
资本成本是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它反映了企业为筹集资本所支付的成本,同时也是企业在经营决策中所需考虑的因素之一。
而资金成本则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成本,它主要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和债务承担能力。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是相互关联的,资金成本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资本成本的计算结果,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资金成本

现在,该企业拟增资400万元,有两个备选方案。 甲方案:发行长期债券400万元,年利率为10%,筹资费率为3%。同时,普通股股息增 加到25元,以后每年还可增加6%。 乙方案:发行长期债券200万元,年利率10%,筹资费率为4%,另发行普通股200万元 ,筹资费率为5%,普通股息增加到25元,以后每年增加5%。 要想在两种方案中选择较优方案,应比较甲乙方案的平均资金成本率,再进行选择。
资金种类 目标资金结构 新筹资的数量范围(万元) 新筹资的数量范围(万元) 资金成本
长期借款
10% %
0-50 - 大于50 大于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长期债券
20% %
0-140 - 大于140 大于
普通股
70% %
0-210 - 210-630 - 大于630 大于
(二)银行借款成本 二 银行借款成本
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基本与债券一致, 银行借款成本的计算基本与债券一致,共 计算公式为: 计算公式为: i·L·(1-T) - I(1-T) - = - L (1-f) - KI= L (1-f)
式中: 式中: 为银行借款成本; 为银行借款年利 式中 : 式中 : KI 为银行借款成本 ; I为银行借款年利 为银行借款筹资总额; 为所得税税率 为银行借 为所得税税率; 息;L为银行借款筹资总额;T为所得税税率;i为银行借 为银行借款筹资总额 款利息率; 为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为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款利息率;f为银行借款筹资费率。 由于银行借款的手续费很低, 式小的 式小的f常常可以忽略 由于银行借款的手续费很低,L式小的 常常可以忽略 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不计,则上式可简化为: K1=i(1—T)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及危害分析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及其危害目前在我国财务学的融资决策研究中,既使用资本成本概念,又使用资金成本概念。
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令人莫衷一是,造成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在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引发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分析它们的根本区别并探讨两者混淆所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务理论中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关于资本成本,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第一卷第47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 月)”。
可见,按照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解释,资本成本既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同时又是有条件约束的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
而资金成本,属于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特有的范畴。
“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筹资费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费等,是将盈利和资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体现着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 页)”。
从资金成本的这一定义看,是单纯从资金使用者角度考虑融资成本。
两者的计算方法也完全不同:以普通股为例,资本成本的计算通常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以及债券收益加风险报酬法;而在我国财务学界,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从上述我国资金成本的定义出发,还有一种经常被引用、直接以定义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的方法,即把股票投资股利(率)和股权融资交易费用(率)简单相加的结果作为普通股资金成本。
二、从定价理论看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
关于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理论思考

关于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理论思考引言在当代经济学中,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是企业决策和投资分析中至关重要的概念。
理解和计算这两个概念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什么是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资金成本资金成本是企业筹集资本所需支付的成本。
它是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而支付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的回报。
资金成本可以是利息、股息、债务偿还等各种成本。
企业通过计算资金成本,可以确定自己的资本结构以及未来投资决策的可行性。
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企业使用资本投资所需承担的成本。
它是评估企业项目或资产的回报率所需支付给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资本成本通常由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股本市场的波动以及市场利率等因素所决定。
计算资本成本有助于企业评估投资项目的风险和预期收益。
计算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方法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加权平均成本资本(WACC)和内部回报率(IRR)等。
加权平均成本资本(WACC)WACC是企业所有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的加权平均值。
它考虑了企业资本结构中各种资本来源的比例。
WACC的计算方法如下:WACC = (E/V * Re) + (D/V * Rd * (1 - Tc))其中,E表示企业的股权价值,V表示企业的总价值,Re表示股权的回报率,D表示企业的债务数量,Rd表示债务的回报率,Tc表示企业的税率。
内部回报率(IRR)IRR是使得净现值等于零的折现率。
IRR是衡量投资项目的经济回报率的重要指标。
IRR的计算方法需要使用现金流量的折现现值。
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资本成本的计算方法类似于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根据资本结构、股本市场波动和市场利率等因素,可以使用几种不同的模型来计算资本成本,其中最常用的是股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比较公司估值法。
股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CAPM可以用于计算股本成本。
它基于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计算投资者对企业股权的回报要求。
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的区别

作者: 柳光程
作者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出版物刊名: 财会月刊(上)
页码: 47-48页
主题词: 资金成本 资本成本 财务理论研究 不良影响 理论界 概念 定义 名称
摘要: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我国的财务理论界把这二者混为一谈:要么用资金成本的名称和定义,根本不提资本成本;要么一方面使用资本成本的名称,另一方面却依旧采用资金成本的定义.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使用已经造成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良影响.本文在此将探讨这两者的根本区别及其适用领域,以期能引起财务理论界的注意.。
对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概念的思考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费用,包括利息、股息、手续费 等。它是企业使用资金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也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
思考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概念的深入思考,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成本的概念、特点和作用,为企业制定 更加科学合理的筹资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概念,对于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财 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应加强对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提高对这两个概念的认 识和理解。
建立专业的财务团队,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企业的资本成本和 资金成本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04
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的比较分 析
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资本成本和资金成本都是企业为 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但两者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有
所不同。
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 (如股票、债券等)而发生的成 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
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短期资金 (如银行贷款、商业票据等)而 发生的成本,一般只包括用资费
资金使用时间
资金使用时间越长,企业需要支 付的用资费用也就越高。因此, 企业应尽可能缩短资金使用时间 ,以降低资金成本。
资金成本的计算方法
直接计算法
直接计算法是指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计 算资金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实际筹资费用和用 资费用的企业。
相对比例法
相对比例法是指根据企业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与资金额度的 比例关系计算资金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不知道实际 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的企业。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合理安排债务和 权益融资的比例,降低融资成本。
资本成本概述ppt58页

式中:K—资本成本,用百分率表示; ❖ D—用资费用;P—筹资总额; ❖ F—筹资费用; ❖ f—筹资费用率,即筹资费用与筹资总额的比
率。 9
❖由上式可以看出,个别资本成本的 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用资 费用、筹资费用和筹资总额,它们 对资本成本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①用资费用。是决定资本成本高低 的主要因素。在其他两个方面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用资费用越大,资 本成本就越高;反之,用资费用越 小,资本成本就越低。
4
1、资本成本的性质
资本成本是资本使用者向资本所有 者和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是资本 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结果。
资本成本作为一种耗费,最终要通 过收益来获得补偿,体现了一种利 益分配关系。
资本成本是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价 值的统一。
5
2、资本成本的作用
(1)资本成本在企业筹资决策中的 作用
资本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规模的一 个重要因素;
7
二、个别资本成本
❖个别资本成本是指使用各种长期资 金的成本,主要包括债券成本、长 期借款成本、普通股成本、优先股 成本和留存收益成本。前两种称为 债务资本成本,后三种称为权益资 本成本。
8
(一)资本成本的估算的一般原理
在不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的资本成本的测算
原理
K= D
PF
或
K=
D P(1 f)
11
(2)在考虑时间价值情况下的资本 成本的估算原理
❖ 在考虑资本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资本成本是 使各年支付的费用和本金的现值之和与企业 所筹到的资金相等时的折现率。
❖ 利用贴现模型来估算企业的资本成本,其基
本公式为:
P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及其危害
目前在我国财务学的融资决策研究中,既使用资本成本概念,又使用资金成本概念。
这两个概念的同时存在令人莫衷一是,造成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混乱,并在资本市场的实践中引发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分析它们的根本区别并探讨两者混淆所带来的危害,希望能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
一、我国财务理论中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
关于资本成本,目前最权威的定义是《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第一卷第470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7 月)”。
可见,按照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解释,资本成本既是投资者所要求的回报率即预期收益率,同时又是有条件约束的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
而资金成本,属于我国财务理论研究中特有的范畴。
“所谓资金成本,是指资金使用者为筹措和占用资金而支付的各种筹资费和各种形式的占用费等,是将盈利和资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体现着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刘恩禄、汤谷良:《高级财务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3 页)”。
从资金成本的这一定义看,是单纯从资金使用者角度考虑融资成本。
两者的计算方法也完全不同:以普通股为例,资本成本的计算通常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折现现金流量模型以及债券收益加风险报酬法;而在我国财务学界,资金成本=每年的用资费用/(筹资数额-筹资费用)(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从上述我国资金成本的定义出发,还有一种经常被引用、直接以定义计算普通股资金成本的方法,即把股票投资股利(率)和股权融资交易费用(率)简单相加的结果作为普通股资金成本。
二、从定价理论看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根本区别
从定义上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都是企业发行融资工具的代价,也即决定企业融资决策的价格指标。
这一共同点启发我们应该到定价理论中去探讨它们的根本区别。
(一)从是否应考虑风险因素看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定价理论一直作为贯彻其中的轴心,推动着整个金融理论的发展。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定价理论的轨迹正是沿着商品价格-资金价格(利率)-货币资产价格-资本资产价格这样的路线向前发展。
与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资产最大的特点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资本资产的风险性远远大于货币资产。
因此对金融资产定价时,其风险就成为人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其中,货币资产由于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风险,直接以筹集费和占用费来定价。
但资本资产的定价就必须考虑其风险的大小。
西方公司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
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
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从是否体现出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看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公司企业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们个人收益的最大化,而这种个人收益最大化却可能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发展冲突。
因此,必须设计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以保护股东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投资者就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对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约束。
一旦公司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其实际支付的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达不到具有同等经营风险公司的资本成本时,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后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该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撤资转向其他的投资项目造成该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投资者对公司管理者的硬约束。
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必须支付一个最低的风险报酬率。
这时股权资金成本将被迫等于股权资本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就会趋于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投资者就无法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
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集费与占用费)
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严重侵害投资者的利益。
这时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就会成为完全脱节的两个概念。
鉴于我国公司治理机制还很不健全的现实,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资本成本的理念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中保护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机制,而资金成本则体现了我国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的特征。
三、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在我国混淆的原因及其危害
(一)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原因
1.我国设立资本市场时只注重资本市场架构的建设而忽视了相应财务理念的引入。
我们出于为国企解困的目的引进了资本市场架构和投资学体系,但却忽视了与之配套的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包括资本成本理念的更新。
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建立,实现了低端信用的债权融资制度向高端信用的股权融资制度的迅速切换。
然而,正是这种忽视市场内在发展逻辑的强制性制度变迁造成了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并存与混淆。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初期的指导思想存在一定失误。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制的产物,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必须考虑资本/
投资者的必要报酬。
1992年以前,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的都是资金平衡表体系,没有资本、净资产等概念。
1992—1995年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国有企业普遍展开了按照重置成本法进行评估计价的清产核资工作。
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开始实行资产负债表体系,也就有了第一笔净资产。
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第一笔净资产即资本是1992年以后才问世的。
我国财务界接触资本概念才不过10余年的历史,对于代表资本所有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就更加陌生了。
由于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考虑向企业下放经营权,因此存在削弱股东权利和作用的倾向。
因此,在这一历史局限性下,代表投资者必要报酬的资本成本迟迟不能正位,资金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混淆自然就在所难免了。
(二)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所产生的危害
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资本成本是公司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的交汇和依据所在。
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
在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混淆的情况下,如果将资金成本用于企业投融资决策,就会带来严重失误。
1.如果企业在融资决策时使用资金成本,就会出现股权资金成本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的现象。
据《2003年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在深沪股市2002年分配方案中实施现金分红的668家公司中,现金股利支付率在25%以下的公司有120家,其中
每股现金分红低于0.05元的上市公司就达184家之多。
这样,以该年证券市场平均市盈率40倍来计算,流通股投资者的平均回报率只有0.95%,还不到同期国债利率水平的一半。
即使加上股权融资交易费用,流通股的股权资金成本也奇低,远远小于债权资金成本。
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袁国良、郑江淮、胡志乾:《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融资能力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1999年第3期)(仇彦英:《企业过度偏好股票融资有副作用》,《上海证券报》2001年5月29日)(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年第11期)。
2.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远远小于资本成本,如果将资金成本混同于资本成本,在实践中就有可能误作投资项目决策中的折现率,从而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的后果。
我国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过热现象不能不说与资本成本意识淡漠有密切关系。
3.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的混淆还给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例如,本来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都具有相同的经营风险等级,因而都应该具有相同的资本成本。
但按资金成本计算,则溢价的流通股资金成本就远远小于非流通股的资金成本,。
用被大大低估的流通股资金成本作为股票定价的折现率,就会高估股票的理论价格,使国有股减持在定价方面迟迟不能取得进展。
再如,由于资金成本并不考虑投资人的回报,国有股股东就缺乏对公司管理者的约束动力。
在资本成本缺位的背景下,由于国有股的产权代表是政府机构或
其授权的国有持股公司,其具体代理人在法律上并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因此他们虽然有权力选择国有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但不必为资本收益承担任何后果。
这也是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难以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与国际接轨,摒弃资金成本概念是我国财务理论界的紧迫任务
资本成本体现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
而资金成本是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的财务概念,在其诞生及之后的一个时期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资本市场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从此企业的价值就不再与历史成本有关,而是取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
这时,与风险程度相匹配的资本成本就应该取代资金成本成为投融资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面对资金成本与资本成本?昆淆带来的危害,财务理论界也应该尽早摒弃资金成本概念,全面接受资本成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