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建筑的审美与对比---以园林为例

合集下载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对比研究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对比研究

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对“美” 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参考内容
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方的历史上各自有着独特的 发展历程和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古典园林和欧洲古典园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 解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艺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及在 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美学形式,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能够陶冶情操、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同 时,园林艺术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现代社会中,园林艺术更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能够美化城市 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其次,园林艺术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国际文化 交流。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园林风格和文化内涵,能够增进人们对不同国家和文 化的了解和认识。
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 计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人生观和艺术观。同时,中国园林也将诗词、绘 画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诗画艺术。而西方园林则体现了西方 文化中的宗教观
、哲学观和艺术观,如对几何学和透视学的运用,以及开放、对称的景观设 计等。因此,中西园林艺术在文化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影响力。
参考内容二
引言
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中西 园林艺术作为两种不同的园林风格,各有特色和优点。本次演示将比较中西园林 艺术的异同点,并探讨它们的价值,以期读者对园林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园林艺术设计比较
1、园林建筑风格
中西园林在建筑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中国园林注重自然美,以山水园林为 主,强调自然景观与建筑风格的融合。而西方园林则更注重规则和对称,以几何 图案和对称轴线为特征,体现了一种严谨的秩序感。这种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 中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徐雪莹园林1111班学号 1106183127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中文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的比较,来了解环境艺术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审美体现与思想差异。

关键词:历史背景。

文化传统。

环境艺术。

园林艺术。

审美体现。

思想差异英文摘要:The botanical garden is the humanity builds esthetic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the nature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the process applies to know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manifests.But Chinaand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different the style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sunique.Through to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understood environment art manifestsesthetically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rt aspect with the thought difference.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Environment art Botanical garden artManifests esthetically Thought difference绪论:这学期我们上了中外园林史的课程。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因其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园林则侧重于纯净的、人工雕琢式的盛装之美,本文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分析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

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

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

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对于中西园林设计大家有什么了解了,知道中西园林设计的差异性在哪里吗?以下是本人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西园林艺术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自从中西方园林艺术文化开始交流,人们对这两个风格意境截然不同的园林形式的比较就没有停止过。

中西方的园林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进而了解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性。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一、中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一)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1、追求自然美。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的美学思想主要受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然为万物之本”、“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生活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理想和审美情趣。

2、追求含蓄美。

中国园林形成含蓄的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受中国诗画的影响,诗贵含蓄,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另一方面是与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这两大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的理念指导下,在尊重、崇尚自然的前提下进行规划造园,创造和谐的园林特色;源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把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境界。

3、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是文人、画家、造园家和艺匠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追求,深悟山水的形象特征和内涵,并把对自然山水的认知,带到园林艺术创作中,这种融汇了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的艺术意境,一直是中国园林刻意追求的境界。

给景物以艺术的比拟和象征,想象上的“人格化”,使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如选石,强调山石的“透、瘦、漏、皱、清、丑、顽、拙”,梅花表示风骨清高,松柏喻示坚贞,在中国园林中,作为审美对象的山水花木等,完全成了审美主体抒发主观情绪意趣的载体。

(二)西方园林艺术的特点代表西方园林风格的是l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强调驾驭自然、改造自然,“强迫自然接受均衡的法则”,因此形成的基本特点是:整齐划一、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形的组织营造,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规矩方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一切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人工美。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比较——以园林建筑为例学院设计学院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二班学号 2008141114姓名李擎昊指导教师李悦2011年5月26 日目录分析方法 (1)案例概述 (1)一、建造意匠 (2)二、空间分割 (3)三、结构逻辑 (4)四、现象透明性 (6)五、正交轴线 (6)参考文献 (7)分析方法本文以文艺复兴时期帕拉迪奥圆厅别墅和拙政园远香堂为例,以建造意匠,空间分割,结构逻辑,现象透明性,正交轴线为切入点,试分析两者异同。

园林建筑和一般建筑是基于两种不同目的而分别发展起来的,园林建筑兴起的思想基础在于摆脱一般建筑的“规矩准绳”的“束缚”。

所以相对来说,园林建筑更易于和自然对话,受景观的影响。

案例概述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在原明正德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

它面水而筑,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

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

荷池宽阔,红裳翠盖,清香宜人。

堂名取周敦颐《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名句,水中遍植荷花,因荷得名。

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园主借花自喻,表达了园主高尚的情操。

堂内装饰透明玲珑的玻璃落地长窗,规格整齐,由于长窗透空,四周各具情趣的景物,山光水影,尽收眼底,犹如观赏山水长卷。

室内陈设典雅精致。

圆厅别墅位于一块高坡地上,布局采用集中式,正方形平面,中央是一个圆形大厅,四周空间完全对称。

这座建筑前后四个立面相同。

建筑物高高在上,四面均用同样的大台阶通向户外。

在门口做门廊,用六根爱奥尼柱拖着上端的山花。

建筑简洁大方,各部分比例均称,构图严谨。

门廊成为室内外过度的空间,使建筑内部空间过渡到户外花园有和谐感,不觉得生硬。

一.建造意匠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

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

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中西园林的审美比较

中西园林的审美比较

中西园林的审美比较摘要:园林是各式各样建筑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带给人们享受。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实例将中西园林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认识其特性和差异。

关键词:中西园林审美差异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在中国汉民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内容与形式一直在慢慢演变。

在中国主流的儒家、道家和佛教三大哲学流派中,对园林影响最深的当首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老庄认为自然生化万物,人不能与自然争衡,而要本着天人和谐的观点去接纳自然。

在中国造园思想中,首先承认自然有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美,对自然采取因势利导的态度,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追求“天人合一”,而不是对自然采取对立、征服的态度。

在园林设计中,最终寻求到通过流变松动的结构来体现天人合一、物我相容的人文心态。

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

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山环水绕,山水相依。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多姿,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大自然怀有特殊的感情,尤其是对山环水抱构成的生存环境更为热爱,山与水在风水理论中被认为是阴阳两极的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课论文题目论中西方建筑的审美与对比---以园林为例学院(部)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指导教师职称2016年 06月 05 日目录摘要 (1)1.建筑空间的形式区别 (1)1.2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1)2.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的建筑审美对比 (2)2.1东方园林 (2)2.2西方园林 (2)论中西方建筑的审美与对比摘要比较一个事情的不同,总是要从许多方面来看的,这是方法论的第一步。

其次还要追根溯源,究其本质,找到里面最核心的东西去研究。

先找出其区别差异,分析背景原因。

又或者,找出他们的共性与联系。

关于中西方的建筑艺术,我们可以发现,共性的地方有,差别的地方也大,但总得可以说中西方建筑的联系是不那么紧密的,因此形成的各不相同的建筑体系,它们各自形成了一种制度和法式,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应用自如。

一种建筑便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且建筑的审美融入人们的血液,看不见又约束我们的文化和生活。

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生产生活必需品,更加是一种文化。

在我个人看来,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分成以下几点来概括:西方建筑喜欢布局对称,追求规矩的几何形态必须规律可循,如西方经典的哥特式建筑,充分显示了以上特点;而东方更讲究自然融合,要求天人合一,例如,东方园林给人的感觉是蜿蜒曲折,在物与物的相互隔断和连接中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精巧灵活。

在这些差异里面,不但反映着中西建筑的区别,也有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政治,观念,文化等的不同。

关键词:材质含蓄内在规律艺术1.建筑空间的形式区别众所周知,传统的东方建筑一直以来的特点就是木质结构;但传统的西方建筑则更多以石头为主体。

正是这种使用建筑上的材料的不同,正正可以为其不同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更多的可能性。

这正是中西方建筑在形式上的首先区别:建筑材料区别.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了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建筑材料,导致不同的结果.今天,作为旅客的我们,只能从残垣断壁中探寻一些古中国建筑的韵味,东方建筑体系中精致优雅的住宅大院和霸气侧漏的历朝历代皇宫贵殿都是以木材的基础上建起来的.而西方的建筑,从古罗马时代建筑再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都是石材给予的“恩赐”.。

以中国的苏州园林和英国的古典园林为例,中国园林建筑大多采用的是木料的,因此其本身不能承担很大的压力,只能往左右两边横向发展,讲究的是平面的延伸,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认认真真的都是一个院子套着一个院子,跨过一扇门之后还是一扇门,所以中国建筑看起来更加幽微难明,曲折有趣;也正是因为木料结构,使之具有很好的采光与通风的功能。

而重要区别是西方建筑讲究空间的延伸,西方采用的是石料,因而可以向上纵向发展的,直指云霄的,.我们可以看到园林,教堂等等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建筑大多都是是立体丰满的,远远看去,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完整的冲击力。

因此,西方建筑的最常见的词汇便是柱子,就是那些垂直向上、顶天立地的大石头。

但同时厚重的石头也限制了建筑的飞跃感,用于教堂等宗教气氛浓厚的领域确有局限性。

人类的智慧在于,会改造修饰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西方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发明了穹顶和玻璃窗,西方建筑就此飞起来了。

梁思成先生有个比喻我觉得非常贴切,观赏西方建筑就像观赏一幅油画,从一个角度就能把其完整收入眼皮;而观赏中国建筑就好比看一幅卷轴画,随着卷轴逐渐展开(随着游客逐渐深入),建筑的全貌才慢慢映入眼帘,除了航拍,没有哪一个角度能完整将一座中国建筑完全收入图像之中的.1.2建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中国的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着眼于实物体。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不靠计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构思,而是靠师傅带徒弟方式,言传手教,靠实践,靠经验。

而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很有规律的几何形体;例如:雅典帕提隆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

甚至于园林绿化、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也要经过人工剪修,刻意雕饰,也都呈献出整齐有序的几何图案,它以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国园林那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的对照。

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

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用实物体形象演绎着自己的文化。

这一章相对来说比较短,先列举一下中国古代对于建筑作用的分类: <古今图书集成>(全书共10000卷,编辑历时28年.佩服古人)考工总部总论中把中国建筑分为以下几类:宫苑、官府、仓库、城桥梁、河渠(土木工程)、郊庙、僧寺、道宫、庐帐等等,这样的分类逻辑性比较差,可能不利于理解,而且漏掉了一个对于古人来说极其重要的建筑.<左传>中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们看现代遗留好的古建筑也会发现,祭祀建筑是其中保存比较良好的一类.皇家祭祀建筑(天坛,太庙),儒家祭祀建筑(孔庙),民间祭祀建筑都属于祭祀建筑之中.祭祀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而祭祀建筑也是古代建筑中一抹绚烂的虹光.而与之相比的西方建筑中,医疗建筑,体育建筑,演出建筑,展览建筑等等都是在中国建筑中缺少或者不占主要地位的建筑.这也是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个体现.纵使有着这么多的不同点,但中西方的建筑还是有着很多相通之处,都有着丰富多彩的美丽。

而且,近代以来,中西方建筑相互影响,中国的欧式风格建筑如今已遍布各地,西方对于建筑的一些理念也影响了中国。

而在西方,中国建筑所呈现出的自然之美也深深地影响了西方。

中西方建筑也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中共同发展进步。

中西方建筑都是历史的瑰宝,当然不是草草几行文字所能全部概述的.颜色使用,装饰风格等等决定外观的因素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叙述.2.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的建筑审美对比2.1东方园林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从宋到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其中园林众多,单单在苏州,有苍兰亭,狮子林,拙政园,等经典系列作品。

在这里,东方花园的仿法也蔓延到西方,欧洲花园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方园林的特点就是内省,隐含,蕴含,安静,空间循环,无尽,向世人的隐藏状态。

是一种模仿自然,追求自然闭合的花园,一个“独特的天堂”。

东方古典花园充满诗意,堆积山脉,以传奇为泰山雄风的势头,水到达河流如湖韵。

这是表现出接近大自然,回归自然的隐居生活环境,也是维持传统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理念。

模仿自然,但不是太人为的。

2.2西方园林西方园艺艺术以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花园为主。

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园艺艺术对于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非常重要,一些艺术风格在本世纪占主导地位,而一些艺术品已经延伸至今。

①意大利园艺艺术在欧洲古典花园中,意大利花园拥有非常独特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还是其独特的计,都体现出花园的迷人特色,而这个特色是其他国家,雄伟壮观的皇家贵族花园不能媲美的。

特别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在历史上对世界花园的影响更为深远,在目前的欧洲花园设计中,仍然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意大利古典花园的痕迹。

意大利的花园艺术是整个花园的单一组合,树木,游泳池,台阶,种植和道路如形状,大小,位置和关系的统一,非常细腻,甚至在喷泉上的路段节点由他们切割的路段的长度是很好的比例。

因此,意大利花园的美丽在于其所有元素本身的清晰度和对称性以及它们的比例。

这是中国花园追求自然的写意风格是非常不同的。

②法国园艺艺术在世界花园历史上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1)大。

意大利的花园通常只有几公顷,而凡尔赛宫花园则有670公里,轴长3000米。

(2)专制君主封建层次上建立的花园整体布局。

宫殿或豪宅地位尊贵,经常在黄金的地段,在通往城市的直线前面,其次是在花园旁边,花园是森林无尽的徘徊的郊外,房屋的轴线通过花园,是整个公园的中心,在中心轴线两侧,立面的立面形式为回声,对称布置的次轴,它们构成一个数字横轴的框架框架的布局,编织成一个主要和次要的,清晰的轮廓的几何网络。

(3)花园的主轴大大加强。

它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那种简单的几何对称轴,而成为一个着名的艺术中心。

最美丽的祭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美妙的雕像,最壮观的楼梯,所有好东西首先集中在轴线或两侧。

艺术中心的主轴,一方面由于花园很大,没有艺术中心是松散的,另一方面反映了君主制的绝对政治权力,公园也应该区分主体等③英国园艺艺术英国园艺艺术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例外。

花园是一个天然牧场,以草为主,自然形成的老树,有河流和池塘的曲折。

后来,浪漫主义的兴起,在中国花园艺术的影响下,英国园丁不满意自然风光的花园太平坦,追求更加曲折,更深层次,更富有诗意,原创牧场风景加工更多,自然风的花园发展成园林的图景,具有更浪漫的气质,还有一些花园,甚至保存或创造废墟,贫瘠的坟墓,断壁残垣等,营造出强烈的悲伤气氛和时间悲剧性的传递。

然后我们再来讨论,现代中国园林的形式。

看来,大多数中国公园都是以中西花园的形式融合在一起,但魅力已经不复存在了。

像一只猴子,穿上人的衣服,只会有趣,没有人真的把他当个人看。

这样一个公园般的花园如何让公众喜欢?当然,更多的时代影响,公园里的风景已经不再是特别重要,公园更能够满足大量的人来改变娱乐需求。

中西花园与两个价值观的根本不同,随着时代的进步,更多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喜好,也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喜好。

换句话说,中西文化观念是正在逐渐趋同,但由于文化遗产的影响,中国园林式花园或多或少与中国古典园林结合在一起。

总之,园林般的花园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