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

合集下载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知识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实例:大多数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氨气等。

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如:SO2、CO2则不是。

③条件:水溶液或融化状态:对于电解质来说,只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对非电解质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④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⑤酸、碱、盐、金属氧化物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溶解度有何关系?①电解质的强弱与化学键有关,但不由化学键类型决定。

强电解质含有离子键或强极性键,但含有强极性键的不一定都是强电解质,如H2O、HF等都是弱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强弱与溶解度无关。

如BaSO4、CaCO3等③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说明离子化合物在熔融或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共价化合物只有在溶于水时才能导电.因此,可通过使一个化合物处于熔融状态时能否导电的实验来判定该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还是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有何关系?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导电能力①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NaCl晶体、无水醋酸),导电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决定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

【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

【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平衡概念的提出随着对畜禽营养代谢理论和日粮平衡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充分考虑日粮能量蛋白平衡、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模式)和钙磷平衡后,日粮离子平衡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离子平衡( ion balance )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对动物机体酸碱平衡( acid-bace balance)和电解质平衡(dietary electrolyte balance,即dEB)的分析研究。

电解质平衡可以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同时酸碱平衡状态也可以对电解质的平衡产生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机体电解质平衡来反映体内的酸碱平衡。

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统称为离子平衡。

研究表明,日粮的离子平衡水平与动物的采食量、氨基酸的代谢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家禽方面,离子平衡直接影响家禽的腿病、腹水症、猝死综合症正、蛋壳质量等。

此外,离子平衡还与奶牛产乳热、仔猪断奶后腹泻、高温条件下动物的代谢性疾病有关。

同时,动物体具备酶系统适宜的微环境来调节机体细胞代谢并维持正常的功能。

在离子平衡中,酸碱平衡是指动物体的体液pH 值维持在一个较为衡定的范围内,动物体内具有保持体液质子浓度衡定的趋势。

一般来说,正常细胞外液的pH 值在7.40±0.05 范围内,其极限的范围是7.0~7.7 之间。

而电解质平衡是指动物摄入的水及各种无机盐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又不断的排出一定水和电解质,使动物体内各种体液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Mongin (1981)研究报道,当日粮电解质平衡dEB(Na+K-Cl )偏离250mEq/kg 日粮时,就会导致动物体内酸碱平衡偏离正常值,其pH 值偏离正常的范围,酶的催化效率发生改变。

在体内,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均受到体液pH 值的影响,其中由于酶蛋白的结构特点,受其影响最大。

不同的代谢酶都有其最佳的pH 值要求,只有pH 值处于最适值时,才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人体正常体液平衡1.体液组成及其分布。

体液占体重:男性60% 女性50% 婴幼儿:70~80%细胞外液:Na+为主,细胞内液K+为主细胞外液:血浆5% 组织间液15%正常人体平均每日摄入水分摄入量2500ml排出量2500ml,非显性失水(隐形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800ml。

2.电解质平衡: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的主要电解质为Na+ 和K+①钠的功能: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及神经肌肉的兴奋性,Na+通过小肠吸收,经尿液排出. 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不排。

)②钾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衡、增加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抑制心肌收缩。

钾主要来自于含钾的食物,K+经消化道吸收,80%经肾脏排泄。

血清钾浓度为3.5~5.5mmol/L。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

)3.正常体液PH值;7.35~7.45。

4.体液的缓冲系统是体液调节酸碱平衡最迅速的以HCO3−和H2CO3为主要缓冲对(20:1)肺的呼吸和肾的排泄也有调节作用。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1.病因和临床表现(1)等渗性缺水:指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低于135-150mmol/L,最常见。

病因:①消化液急性丧失,如大量呕吐和肠瘘、肠梗阻等;②体液急性丧失,如急性腹膜炎、大面积烧伤早期等。

临床表现:等渗性缺水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弹性降低和少尿等症状(2)低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低于135mmol/L病因:①胃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胃肠减压);2等渗性体液丢失;3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

临床表现:一般无口渴感,因缺钠出现疲乏、头晕、软弱无力,恶心呕叶、表情淡漠、胖肠肌痉挛性疼痛较明显。

早期尿量正常或略增多。

(3)高渗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高于150mmo/L。

病因:①水分摄入不足,如长期禁食,2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高热大量出汗、血糖未控制致高渗性利尿等。

电解质的平衡

电解质的平衡

五、水和钠氯代谢的调节、钾、氯代谢水和钠、的调节的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受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而这种调节又主要是通过神经特别是一些激素对肾处理水和电解质的影响而得以实现的。

渴感的作用(一)渴感的作用下丘脑视上核侧面有口渴中枢。

使这个中枢兴奋的主要剌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升高,因为这可使口渴中枢的神经细胞脱水而引起渴感。

渴则思饮寻水,饮水后血浆渗透压回降,渴感乃消失。

此外有效血容量的减少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增多也可以引起渴感。

(二)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主要是下丘脑视上核神经细胞所分泌并在神经垂体贮存的激素。

ADH能提高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图5-1)。

促使ADH释放的主要剌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增高和循环血量的减少。

当机体失去大量水分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时,便可剌激下丘脑视上核或其周围区的渗透压感受器而使ADH释放增多……血量过多时,可剌激左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容量感受器。

反射性地引起ADH释放减少,结果引起利尿而使血量回降。

反之,……此外,动脉血压升高可通过剌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而反射性地抑制AKH 的释放;疼痛剌激和情绪紧张可使ADH释放增多;血管紧张素Ⅰ增多也可剌激ADH的分泌。

(三)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的作用醛固酮(aldosterone)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通过Na+、-K+和Na+- H+交换而促进K+和H+的排出,所以说醛固酮有排钾、排氢、保钠的作用。

随着Na+主动重吸收的增加,Cl-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多,可见醛固酮也有保水作用(图5-2)。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和血浆Na+、K+浓度的调节。

当失血等原因使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时,肾入球小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就因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和血容量减少而受到剌激,近球细胞的肾素分泌乃增多。

饮食中的电解质平衡

饮食中的电解质平衡

饮食中的电解质平衡电解质是指那些在水中能够解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它们对维持人体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氯、重碳酸根和磷等,这些元素在体内参与各种生化反应,调节水分平衡,支持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功能。

饮食中电解质的适当平衡非常重要,因为失衡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解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在饮食中的维持方式。

电解质的种类与功能钠钠是人体内最 abundant 的电解质,大约70%的钠储存在体液中。

钠的主要功能包括:维持血压:钠能够影响血液容量,从而影响血压。

水分平衡:钠的浓度决定了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分布。

神经传导:神经细胞通过钠和钾离子的交换来产生神经信号。

适量的钠通常来自于食盐以及加工食品,但现代饮食中过多摄入钠会增加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钾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其浓度是细胞外液中的30倍。

其重要功能包括:维护细胞膜的电位:参与神经信号传递与肌肉收缩。

调节心脏功能:足够的钾可以帮助预防心律不齐。

促进代谢:影响体内酶的活动与代谢过程。

富含钾的食物包括香蕉、橙子、土豆、酸奶和豆类等。

钙钙不仅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种生理过程的重要参与者:支持骨骼健康:钙是矿化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

参与肌肉收缩:没有足够的钙,肌肉无法正常收缩。

促进血液凝固:钙在多个凝血路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乳制品、绿叶蔬菜和鱼类都是丰富的钙来源。

镁镁对能量生成和蛋白质合成有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支持300多种酶的活性:参与体内代谢过程。

调节神经信号传递与肌肉收缩:保持神经系统稳定。

有助于骨骼密度:与钙共同作用,以促进骨骼健康。

镁丰富的食物有坚果、种子、全谷物和深绿色蔬菜等。

氯氯常与钠结合形成食盐,它主要负责:维持酸碱平衡:帮助调节体内PH值。

促进消化:作为胃酸的一部分,有助于消化食物。

氯一般通过正常饮食摄取,特别是盐的摄入。

饮食中的电解质平衡要维持适当的电解质平衡,应该关注以下几点:合理选择食物不同食品中所含丰富的电解质种类,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

人体电解质平衡

人体电解质平衡

人体电解质平衡人体电解质平衡是人体组织细胞内外环境的重要特征,是保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因素。

由于电解质的不平衡可能引起生理和代谢功能的紊乱,有时会引起严重的疾病。

因此,了解人体内外电解质的平衡以及可能导致电解质不平衡的因素,对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电解质是指能在液体中析出成离子的营养物质,它们可以水解为正和负离子。

主要的人体电解质有钠、钙、磷、氯等。

机体液体,如血液、淋巴液、胆汁、肠液、尿液、汗液等,都具有独特的电解质组成,互相保持一定的平衡,这种平衡称为“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平衡的维持是由机体激素、肾脏和其他器官来调节的。

机体内外电解质的移动性受到肾脏的调节,肾脏的调节是通过分泌激素以及变动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方式来完成的。

机体外电解质主要来源于饮食。

主要的体外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磷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钠和钾。

每天饮食中摄入的电解质必须与机体需要的量保持平衡,才能使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人体电解质不平衡有很多原因,如感染、过量热量、持久性缺水、口腔机械性分离、新陈代谢障碍、营养不良、长时间卧床、肾功能衰竭等。

当电解质失去平衡时,会引起机体功能的紊乱,有时甚至会引起疾病。

比如:耐钠症会导致血压增高、肾衰竭和心力衰竭;高血钙和低血镁会导致低血糖、低血压;高血钾可导致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等。

为了预防电解质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饮食要搭配合理,避免过量摄取钠类和磷类食物;2. 避免长期住院,最好多到野外散步以促进正常的生理功能;3. 避免熬夜,注意充足的睡眠;4. 定期检查血液电解质,及时发现电解质紊乱,及时根据医嘱就诊。

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平衡

电解质平衡是指体液中各个电解质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体液中的电解质有许多种,如钠、钾、氯、钙、镁等,它们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主要受到神经系统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这些调节主要通过肾脏处理水和电解质的影响来实现。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可以控制体内电解质的浓度和平衡。

此外,肾脏还可以通过重吸收和排泄电解质来调节体液的渗透压。

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例如,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无机盐离子。

正常人体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基本相等,由此维持细胞内、外液水的动态平衡。

此外,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和钙离子等对于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电解质发生紊乱,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问题。

例如,钠离子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细胞的稳定性,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改变,最终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钾离子的浓度异常也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

氯离子的平衡紊乱可能会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钙离子的平衡异常会影响神经肌肉的兴奋传导。

饮食也是维持正常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因素。

不同食物中含有不同的电解质,合理的膳食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电解质。

例如,含钠较高的食物有盐、海鲜等;含钾较高的食物有香蕉、土豆等;含钙较高的食物有奶制品、豆类等。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保证电解质的摄入和平衡。

总之,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_化学电解质基本知识

高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_化学电解质基本知识

⾼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_化学电解质基本知识 化学让我们在⽣活中避免了许多危险的反应,⾼中化学电解质知识你们知道那些呢?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中⾼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酸、碱、盐是电解质 (1)电解质与⾮电解质 在⽔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说明: ①电解质和⾮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定是电解质,如⽯墨等;电解质本⾝不⼀定能导电,如⾷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中或熔化状态下本⾝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反应⽣成了电解质,它们本⾝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酸式盐的电离 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程式不同 熔化:NaHSO4 === Na+ + HSO4— 溶解:NaHSO4 === Na+ + H+ + SO42— 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 溶液中:NaHCO3 === Na+ + HCO3— HCO3— H+ + CO32— Al3+ + 3OH— H+ + HCO3— HCO3— H+ + HSO3— HSO3—H+ + H2PO4— H2PO42— H+ + CO32— H+ + SO32— H+ +HPO42— HPO42— ⾼中化学电解质知识点:酸、碱、盐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或熔化时,离解成⾃由移动的离⼦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的作⽤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 +电离时⽣成的阳离⼦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 -电离时⽣成的阴离⼦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 电离时⽣成的阳离⼦是⾦属阳离⼦(或NH4+离⼦)、阴离⼦全部是酸根离⼦的化合物称为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提醒】电解质平衡知识电解质平衡---电解质平衡概念的提出随着对畜禽营养代谢理论和日粮平衡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充分考虑日粮能量蛋白平衡、氨基酸平衡(理想蛋白模式)和钙磷平衡后,日粮离子平衡的重要性逐渐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

离子平衡( ion balance )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对动物机体酸碱平衡( acid-bace balance)和电解质平衡( dietary electrolyte balance ,即dEB )的分析研究。

电解质平衡可以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同时酸碱平衡状态也可以对电解质的平衡产生影响。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机体电解质平衡来反映体内的酸碱平衡。

二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常将它们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统称为离子平衡。

研究表明,日粮的离子平衡水平与动物的采食量、氨基酸的代谢等有密切的关系。

在家禽方面,离子平衡直接影响家禽的腿病、腹水症、猝死综合症正、蛋壳质量等。

此外,离子平衡还与奶牛产乳热、仔猪断奶后腹泻、高温条件下动物的代谢性疾病有关。

同时,动物体具备酶系统适宜的微环境来调节机体细胞代谢并维持正常的功能。

在离子平衡中,酸碱平衡是指动物体的体液pH 值维持在个较为衡定的范围内,动物体内具有保持体液质子浓度衡定围内,其极限的范围是7.0~7.7 之间。

而电解质平衡是指动物摄入的水及各种无机盐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又不断的排出一定水和电解质,使动物体内各种体液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Mongin (1981)研究报道,当日粮电解质平衡dEB(Na+K-Cl )偏离250mEq/kg 日粮时,就会导致动物体内酸碱平衡偏离正常值,其pH 值偏离正常的范围,酶的催化效率发生改变。

在体内,细胞结构和功能等均受到体液pH 值的影响,其中由于酶蛋白的结构特点,受其影响最大。

不同的代谢酶都有其最佳的pH 值要求,只有pH 值处于最适值时,才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

pH 值偏离最适值时,酶的活性都会急剧下降。

由此可见,电解质平衡主要通过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而发挥作用,而酸碱平衡状态又是通过对体内酶的微环境的pH 值影响改变机体的营养代谢,同时体内某些酶又以电解质离子如:K+、Na+、Ca2+、Mg2+ 等作为辅酶,电解质是酶正常的催化活性不可缺少的成分。

的趋势。

一般来说,正常细胞外液的pH 值在7.40±0.05 范很早以来,科研工作者就认识到,日粮离子水平及其平衡值的变化,都可以改变体内的酸碱平衡状态,影响动物的生长和生产。

Shohl 和Sato (1923)最早提出了矿物元素相互关系对酸碱平衡状态的影响。

Shohl (1939)认为,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需要将机体多余的阴阳离子排出体外。

他由此推断,无论是摄入过多的阴离子还是阳离子,都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的失调。

为了验证这一假说,营养学家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而早期的研究都集中在鸡和猪的生产。

Leach(1979)和Mongin (1980)总结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认为,动物体要维持其体内的酸碱平衡,摄入的致酸物质应该和排泄的酸性物质的量相等;而且发现净酸的摄入量与日粮的阴阳离子含量有关;其中的单价常量元素如Na、K 和Cl 被确认为对机体酸碱平衡最具有影响力的元素。

Stewart(1983)提出了强离子差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正负离子的净摄入量会使动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发生偏离,偏离的程度取决于摄入体内的正负离子总量。

因此,日粮中可吸收正负离子的当量浓度的差值决定了动物体内的酸碱平衡的代谢状况。

因此,当摄入的可吸收阴离子占主导时,动物机体就会处在一种酸性的环境中;当摄入的可吸收阳离子占主导时,体液就会偏碱性。

电解质平衡的表达方式为了描述阴阳离子的关系,以便于对其进行研究,Mongin (1980)建议用下面的公式来估计净酸的摄入量:mEq(Na+K-Cl)/100gDM (公式1-1 ) 这一公式后来被称为日粮的阴阳离子平衡(dietary cation-anion balance;Tucker 等,1988)或日粮的电解质平衡( dietary electrolyte balance ;West 等,1991 )。

为了避免从字面上误解公式,以至认为日粮的阴阳离子是相互平衡的,Sanchez和Beede (1991)将公式改称为日粮的阴阳离子差(dietary cation-anion difference 或DCAD ),其完整的公式为:mEq[(Na+K+Ca+Mg)-(Cl+S+P)]/100gDM (公式1-2)即日粮中每千克或每100 克干物质所含主要阳离子Na++K++Ca2++Mg2+ )的毫摩尔数与主要阴离子Cl-+S2-+PO43- )毫摩尔之差。

公式1-2 中的多价离子由于其生物学利用率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少。

不同的研究者根据动物体内代谢机制的不同,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在非反刍动物的研究上,就常用到公式1 - 1 。

而在反刍动物中,由于需要考虑日粮中的S,因此常用下面的公式:mEq[(Na+K)-(Cl+S)]/100gDM (公式1-3)在使用以上公式进行研究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DCAD的计算:为了准确计算日粮的DCAD 浓度,必须将日粮中各种离子的浓度转化为克当量浓度,转换的公式如下:meq/100 g=离子的毫克数x离子的化合价/离子的原子量含钠0.1%的日粮,其钠离子的克当量浓度为:meq Na=100mg x1/23=4.3meq Na其余的离子克当量浓度同理计算,然后再求和,计算日粮的DCAD 值;(2)注意DCAD 的单位:目前的资料中单位有的采DCAD用每100g DM,而有的却采用每lOOOg DM。

因此,在进行试验研究时, 一定要注意采用的单位及其一致性, 避免出错。

电解质平衡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关系与营养物质消化率:饲粮电解质平衡可影响饲粮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一般认为在低K 或低DCAD 水平的日粮中,提高日粮DCAD 水平可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Hhaydon等1990b, Patience等1987a, Monghan 等1984,Wondra 等1995)。

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日粮电解质平衡改变了肠道pH 和钠离子浓度,影响消化酶及Na+-K +-ATP 酶的活性,间接影响到养分的消化率。

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缓解赖氨酸-精氨酸拮抗作用。

氨基酸代谢受饲粮电解质平衡影响很大。

日粮电解质平衡可明显影响氨基酸和精氨酸之间的拮抗作用。

在赖氨酸与精氨酸的拮抗中,高赖氨酸增加精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精氨酸的分解代谢。

当日粮赖氨酸水平过高时,添加钠和钾可以降低肾脏精氨酸酶的活性,提高肌肉蛋白合成以及降低细菌尿酶活性(Stutz 等, 1972)。

提高日粮钾含量还可以显著提高肝脏赖氨酸原酶的活性,并提高赖氨酸分解代谢率250%(Austic 等,1977;Scott 和Austic ,1978)。

钾和钠离子将是日粮中缓解赖氨酸-精氨酸拮抗最有效的金属阳离子。

节约赖氨酸效应。

当日粮蛋白质水平过低和赖氨酸缺乏且色氨酸较低时,添加矿物质阳离子钾或钠盐,可提高动物生长速度,这种现象称之为钾或钠的赖氨酸节约效应。

推测其机理可能是钾或钠的代谢盐促进了赖氨酸的吸收。

般认为,随日粮电解质平衡的提高,猪对日粮氮的总利用率提高。

原因是钾能刺激蛋白质合成;提高电解质平衡能减少尿氮排出;电解质通过调节体液pH 影响氨基酸的转运和吸收。

对动物健康的影响日粮电解质平衡对骨骼的钙化有影响。

鸡缺钾时,骨骼钙化不全,这可能是由于低钾导致酸碱平衡失常和细胞内酸中毒所引起的。

饲粮中氯化物含量过高会降低骨中灰分含量。

饲粮中钠、钾水平影响肉鸡胫骨发育不良(TD)的发生率,饲粮钙、氯水平也与TD 的发生率有关。

饲粮中钙、钠或钾含量升高,TD 发生率下降。

当饲粮钠水平较低时,只有同时提高钾与氯的含量才能降低TD的发生率。

另外,Lilburn等(1989)报道,当饲粮氯水平较高(0.36%)时,饲粮中高水平(0.65%)的有效磷,会导致肉用仔鸡TD 发生率的显著增加。

随着饲粮dEB值从-200mEq/kg增至400mEq/kg , TD发生率就从>20% 降至V 3%。

日粮电解质平衡对奶牛的产乳热(或分娩瘫痪)具有明显的影响。

由于牧草来源饲料的阳离子含量都比较高,通常奶日粮DCAD 都较高。

有试验显示,当日粮DCAD 在499mEq/kg 时,产乳热发生率高达47.4%;在该日粮中加入阴离子,使dEB 值降至-172mEq/kg ,产乳热发生率便降至零。

当日粮钙水平更高时,预防产乳热的效果更好。

饲粮电解质平衡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在动物体内过酸或过碱的情况下,大多数代谢过程不是用于产品生产,而是用于酸碱的平衡的调节,为了使动物获得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最佳的生产性能,必须保证饲粮较佳的电解质平衡.表3列举了一些研究所得出的最适dEB 值。

表3 畜禽的最适饲粮电解质平衡值mEq/kg适最dEB 值* 资料来源250 Austic 和Calvert(1981)230-300 宋育等(1995)200-300 冷向军和王康宁(1999)250 Mongin(1980)250-300 Johnsont 等(1985)干奶牛-150- -100 Byer(1991)泌乳牛324 West 等(1991)350-400 Senchez等(1992)注:*dEB mEq/kg ) =NA++K+-CL -Patience 等(1987)观察到,给猪饲喂过量阴离子的饲粮(dEB为-85 mEq/kg )时,生长速度下降。

当饲粮的dEB 在0~341 mEq/kg 范围内时,猪的生产性能列明显差别。

在赖氨酸不足的生长猪饲粮中,如果dEB 值低(68 mEq/kg ),猪日增重低。

原因可能是赖氨酸不足,机体蛋白质合成减少,饲粮中大部分含硫氨基酸因而未用于蛋白质合成而被氧化分解,产生较多的核酸。

在赖氨酸不足的饲料中添加NaHCO3 提高dEB 值后,猪的生长速度升高。

对于鸡,饲粮dEB值过低(V 180 mEq/kg = 或过高(>300mEq/kg),都会导致仔鸡增重减慢。

另外Karunajeewa 等报道,当饲粮中钠、钾、氯满足肉鸡最低需要量时,dEB 值在150-300 mEq/kg 范围内,对1-21 日龄肉鸡的生长速度,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饲粮电解质平衡对蛋壳质量可产生影响。

蛋壳形成是一个产酸的过程。

子宫粘膜细胞分泌HCO3-和Ca2+到壳腺管腔形成蛋壳时,H+便转入血浆,使血液PH降低,酸碱平衡发生变化。

Stevenson 报道,饲粮dEB 保龄球在137-245 mEq/kg范围内不影响产蛋性能,但当饲粮dEB 值过低(68 mEq/kg)或过高(296 mEq/kg )时,蛋壳变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