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 透压越高;溶液浓度越 低,溶液渗透压越低。
细胞外液:HCO3细胞内液:HPO42- 、H2PO4和蛋白质。
二、不同部位体液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被动运输:水、气体、 脂溶性物质; 主动运输:钠、钾、 氯、HCO3-等离子。 细胞内液
细胞膜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毛细淋巴管壁
水、无机盐:被动运输
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作用于肾脏
四、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的调节
1、机体失水
渴觉中枢 兴奋 失 水 血浆渗透压 升高 血量 减少 下丘脑分 泌抗利尿 激素增加 主动 饮水
水 平 衡
尿量 减少
2、机体潴水:
指总入水量超过排出水量,因入水量过多或 排出过少,细胞外液量骤增,血清钠浓度 降低,渗透压下降,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 对较高,水向细胞内转移,使细胞内外液 量都增加。严重者就会引起心衰、肺水肿、 脑水肿。 处理原则:一般严格控制入水量,每日限制入 水量在700-1000ml以下,还可以静脉注射 利尿剂,如呋塞米。
(扩散作用)
淋巴循环回流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水和无机盐成分基本相同,只是 血浆中有血浆蛋白,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无血浆蛋白。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无机盐的平衡:钠钾平衡
钠、钾的来源
食盐பைடு நூலகம்
食物
钠、钾的排出途径 主要是肾脏 少量的钠由汗液和粪便排出 钠排出的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排出的特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调节盐代谢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水的失调 >体重的2%:脱水、口渴 失水 >6%:极度口渴、尿少、虚弱、体温升高 >15%:昏迷、甚至死亡 水潴留:超过体重2%——水中毒
生理学中的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

生理学中的水电解质平衡及调节水和电解质是生命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成分,它们一起维系着生理系统的平衡。
这一过程是通过水电解质平衡及其调节实现的。
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否则会导致生理系统的紊乱和疾病的出现。
水和电解质在生理系统中的作用水和电解质在生理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水的作用包括维持体液的体积、参与代谢反应,以及分泌物的生成和排出。
而电解质包括钠、钾、氯、钙等离子体,它们的作用包括持续心跳、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
这些过程需要水电解质平衡的维持。
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人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涉及神经、内分泌和肾脏等多个系统的互动。
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调整饮食、排尿、呼吸等方式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但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维持平衡,例如严重的疾病或过度的运动等情况。
在失去大量体液时,我们会产生饥渴感,这可以促进摄取更多的水,维持水平衡。
肾脏也会调节钠和水的排出量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通过肾脏的滤泡、肾小管和集合管,人体能够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中的新陈代谢能够帮助人体过滤出过多的溶质和水分,同时也能够回收一些有用的物质。
受紧张、兴奋和疲劳等因素的影响,人体的心功能、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过程也会受到影响。
肾脏通过辅助生成 hormone 来帮助维持这些过程,例如血液中的醛固酮和屈曲胰岛素等激素。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方法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最好方法之一是保持适当的饮食。
含钠少的蔬菜、水果和谷物等食物可以更好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也能帮助维持平衡,但过度的运动也会使水电解质平衡失衡。
在生活的某些时候,如疾,病手术等,需要额外的协助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这些情况下,医生会告诉您什么时候应该补充水和电解质,以及应该使用什么特定的药物。
关于水和电解质的缺失和过量水和电解质的过量和缺失都会引起身体反应。
缺水可能导致头痛、口渴、皮肤干燥等症状。
而电解质的过量或缺失也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二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一、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1、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健康人每升血浆中的电解质阴、阳离子总浓度为280-310mmol/L;细胞外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是Na+,其含量占阳离子总数的90%以上;主要阴离子是Cl-,HCO3-;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HCO3-则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起重要作用;2、细胞的电解质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和Mg2+等;阳离子以HPO42-、H2PO4-和蛋白质为主,其他阴离子含量都很少;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HPO42-、H2PO4-和蛋白质在维持细胞内液pH稳定上起着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总的渗透压相等,且其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也是一致的,因而体液呈电中性的;二、不同部位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由于毛细血管管壁上有细小的空隙,因此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水和无机离子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输的形式进行交换的;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将和组织液中无机离子的浓度相等或相近,因而这些离子之间交换的量也是相等或相近的;但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管壁的空隙进入组织液,因此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是远远高于组织液的;毛细淋巴管管壁对物质的通透性很高,组织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而成为淋巴液;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当人体水的排出量小于摄入量时,会引起细胞液和细胞外流容量扩大和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潴留体内,肾脏排水功能障碍等疾病会引起水潴留;水潴留会引起细胞外液电解质被稀释,渗透压下降,水分向渗透压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脑细胞水肿以及由水肿造成的电解质浓度下降,会想起嗜睡、烦躁、失语、定向功能失常、昏迷等症状;水的摄入需求主要由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渴觉中枢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都位于下丘脑;当机体失水时,血浆的渗透压升高,血量减少,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肾脏的作用:重吸收:在肾小管中,全部的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的Na+、K+、Cl- HCO3-等离子及绝大部分水,通过其管壁进入组织液并进而进入血浆中;练习1、下列不符合人体体温调节及调节实际情况的是A.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B.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C.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D.当人觉得寒冷时,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2、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3、属于电解质,且溶于水时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氯气B.二氧化碳C.碘化钾D.醋酸钠4、为维持人体内电解质平衡,人在大量出汗后应及时补充的离子是A.Na+ B.Ca2+ C.Mg2+ D.Fe3+ 5、调节人体水分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A.汗腺B.肾C.大肠D.肺6、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7、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B.K+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起决定性的作用C.渴觉中枢兴奋时,抗利尿激素减少D.人在饮水不足时,通过减少排尿量就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8、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错误分析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9、下列对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依靠神经调节B.只依靠激素调节C.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D.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主要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10、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重吸收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内环境的自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从图1可知,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结构是2如果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产生冷觉的结构是.同时,为了促进产热,不仅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还能通过调节的方式促进分泌相应的激素③,激素③名称是,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①、②含量的变化趋势是,这是一种调节机制.3图1中的某种激素X名称是,其作用的靶器官是4组织液中的药物、毒物进入肾小管的部位是图1所示结构1-5中的填数字序号.5重感冒发热者通常会在服药后因大量出汗退热而使尿量减少,医生常建议患者主动多饮水,以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其作用原理是2、回答有关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都有电解质,并在人体中保持平衡.1细胞外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是;静息状态下,该离子与K+共同维持神经细胞质膜的2构建人体内K+离子的动态平衡模型,在如图1图形框中用箭头表示.不考虑血细胞、血管壁细胞等特殊细胞肾在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囊、肾小球和肾小管.图2为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3用编号和箭头表示肾单位内液体的流动方向:1844年,德国生理学家C.Ludwig对尿液的形成做出假设,认为肾小球的作用可能是滤过,滤出液应与血浆一样,只是没有蛋白质.1920年,A.N.Richards用蛙等动物做实验获得成功,他用玻璃微管插入蛙的肾脏,取出液体分析,结果与C.Ludwig的预期一致,从而证明了滤过假说是正确的.4你认为,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玻璃微管应插到5比较⑥中液体和②中液体的K+浓度,K+浓度高的是,原因是6若某一健康人剧烈运动失水,①中含水量下降,则⑥中液体的量;参与调节此时水分平衡的神经调节机制是1-5DDDAB 6-10 DAACC1、1 下丘脑, 神经分泌2 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甲状腺激素下降反馈3抗利尿激素肾脏43、45使血浆渗透压下降,同时减少了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量减少.2、1Na+ 膜电位23③→②→④4肾小囊5⑥大量的水被重吸收,尿液被浓缩6减少下丘脑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二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一、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1、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健康人每升血浆中的电解质阴、阳离子总浓度为280-310mmol/L。
细胞外液中存在的主要阳离子是Na+,其含量占阳离子总数的90%以上;主要阴离子是Cl-,HCO3-。
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的HCO3-则对于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起重要作用。
2、细胞的电解质细胞内液的阳离子主要是K+和Mg2+等;阳离子以HPO42-、H2PO4-和蛋白质为主,其他阴离子含量都很少。
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和稳定和电中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的HPO42-、H2PO4-和蛋白质在维持细胞内液pH稳定上起着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总的渗透压相等,且其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也是一致的,因而体液呈电中性的。
二、不同部位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由于毛细血管管壁上有细小的空隙,因此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水和无机离子主要是通过被动运输的形式进行交换的。
正常生理条件下,血将和组织液中无机离子的浓度相等或相近,因而这些离子之间交换的量也是相等或相近的。
但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血管管壁的空隙进入组织液,因此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是远远高于组织液的。
毛细淋巴管管壁对物质的通透性很高,组织液中的水和电解质很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而成为淋巴液。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当人体水的排出量小于摄入量时,会引起细胞液和细胞外流容量扩大和渗透压降低,大量水分潴留体内,肾脏排水功能障碍等疾病会引起水潴留。
水潴留会引起细胞外液电解质被稀释,渗透压下降,水分向渗透压较高的细胞内液转移,引起细胞水肿。
脑细胞水肿以及由水肿造成的电解质浓度下降,会想起嗜睡、烦躁、失语、定向功能失常、昏迷等症状。
水的摄入需求主要由渴觉中枢控制,水的排出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的浓度。
渴觉中枢和分泌抗利尿激素的细胞都位于下丘脑。
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大量出汗时只补充水可以吗? 如果只补充水不补充电解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水向细 胞内移动,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血浆中的水分随之减少。
脱水
三.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 是如何调节的?
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ABC分别是何种液体(血浆、原尿、尿液)?
某人尿液、原尿和血液化验后的主要数据 主要成分 A液(克/毫克)B液(克/毫克) C液(克/毫克)
生活应用
分析下列情景下,人体尿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剧烈运动时,天气转冷时,一次饮用1000mL以上的水,
摄入食物过咸时
写出上述一种情景下,人体水和电解质平衡调节过程。
多喝水不如会喝水!
细胞内液
mmol/L 12 139 0.001 1.6 152.6 4 12 29 54 53.6 152.6
2.比较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 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此种分布有何意义?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主要电解质的含量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Na+ K+ Ca2+ Mg2+ 总计
饮用水
1200~1500
尿液
1200~1500
食物水
700
皮肤蒸发
500
代谢水
300
呼吸蒸发
400
排遗
100
合计
2200~2500
合计
2200~2500
很多人认为“多喝水有助于排毒”,多喝水是不是真的可以多排毒?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中的水向细胞内转移,
细胞水肿。
有的人平时不主动喝水,而是在感到口渴时才喝水,这种饮 水方式可取吗?对健康有何影响?
第二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

第二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调节1、细胞外液中的电解质:主要阳离子是_______,其含量占阳离子90%以上;主要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________对维持细胞外液的PH 稳定起重要作用。
2、细胞内液中的电解质: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其含量占阳离子90%以上,还有少量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等;阴离子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维持细胞内液的PH稳定起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渗透压________,呈电________性。
3、无论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这些电解质离子的存在对于维持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不同部位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血浆与组织液间的水和无机离子主要通过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交换。
而血浆中的_____________远高于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阳离子和阴离子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由于膜上___________的作用,细胞内外主要的阳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_。
5、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正常人每天进出水量为_________毫升,体内水分来自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排出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蒸发、_________蒸发和___________。
水的摄入和排出保持_________6、人体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脱水,一是_________或_________,使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细胞中的水向细胞外转移,二是因___________、腹泻丢失水和电解质后只补充水,或大汗后只补充水而不补充___________,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__,细胞外液中的水向细胞内移动,从而使细胞外液________,血浆中的水分也随之减少。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HPO42-、H2PO4- 、 蛋白质
Na+、Cl-、HCO3- K+、HPO42-、 H2PO4- 、蛋白质
二、不同体液间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基膜
组织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通过毛细血管管壁内皮细胞之间的缝隙进行 水和无机盐的交换,形式是被动运输(滤过);但大分子蛋白质 不能进入组织液,因此两者的无机盐浓度相当,但血浆中蛋白质 浓度远远高于组织液。 ●组织液很容易通过毛细淋巴管管壁内皮细胞之间的空隙进入 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形式是被动运输(滤过),包括大分子 蛋白质,甚至细菌、病毒等也能进入淋巴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通过选择透过性的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 哪些物质进行被动运输?哪些物质进行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有什 么意义?细胞膜上保持细胞内外K+、Na+显著浓度差的物质基础 是什么?【仔细研读P44】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对应于P44表格,分析下图。说出水的摄入、排出的 途径、量和各个箭头的含义。
淋巴液
2.简述体液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四、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水平衡调节的模型
血浆渗透压 变化
下丘脑 神经内分泌细胞 渴觉中枢 ADH分泌量 主动饮水 肾对水的 重吸收
2.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与调节效应
抗 利 尿 激 素 分 泌 量
增加
血浆 渗透 压 正常
减少
增加
减少
血浆 容量 正常
血压 降低
压力感受器 兴奋
P.70
4.肾脏结构与尿液的生成
★肾脏在维持自稳态中的作用: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通过排出大 量代谢终产物、药物等异物和多余的水、 无机盐,调节排尿量,保留对机体有用的 物质,使内环境的容量(水)、渗透压、 pH、离子浓度、血糖等保持相对稳定,防 止代谢终产物积累而中毒,以维持自稳态。 如果肾脏发生病变,则废物积累、血液pH和 渗透压失衡,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
水电解质平衡生理学理解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平衡和调节

水电解质平衡生理学理解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平衡和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保障。
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平衡和调节是一系列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
本文将从细胞内外液体平衡、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分布、平衡和调节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细胞内外液体平衡人体主要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细胞内液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包括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液体,约占体重的2/3。
细胞外液包括细胞外液和血浆,约占体重的1/3。
细胞内外液体平衡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和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渗透压的调节完成。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渗透性造成的压力,其大小直接影响液体的分布。
根据渗透压的原理,细胞内外液体平衡是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泵和渗透调节机制实现的。
二、水和电解质的分布水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体重的60%至70%。
体内的水主要分为细胞内水和细胞外水。
细胞内水主要装在细胞内,细胞外水则包括细胞外液和血浆。
电解质是通过电离而能导电的分子或离子,主要包括钠、钾、钙、镁、氯等。
水和电解质在体内的分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调节的。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和调节机制1. 血浆渗透压调节血浆渗透压是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的关键指标之一。
血浆渗透压过高会导致水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引起细胞脱水;血浆渗透压过低则会导致水从细胞外流向细胞内,引起细胞水肿。
因此,机体通过内分泌调节、渗透调节等机制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
2. 肾脏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肾脏是体内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器官。
肾脏通过尿液的产生和排泄,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排泄量,以排除多余的水分;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排泄量,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同时,肾脏还通过排泄电解质来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3. 水和电解质的摄入人体摄入水和电解质主要通过饮食。
正常情况下,饮食中的水和电解质摄入会受到机体内部的调节。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机体会通过口渴等反应促使人们摄入更多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
• 书本P43:表2-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主要 电解质的含量 比较 ——Na+、HCO3-: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K+、 H2PO4-、HPO42- :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蛋白质: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总电荷:三种体液基本相等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分析
• 组织液和淋巴液中含蛋白质吗?含有哪些蛋 白质? ——组织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激素 ——淋巴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抗体、纤 维蛋白原
Cl-、HCO3-
维持细胞外液PH值稳定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思考
•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神经细胞内的主 要阳离子是什么? ——都是K+离子
• 血浆中NaCl、NaHCO3的作用是什么? ——NaCl:维持渗透压稳定;NaHCO3: 稳定pH值 Na2CO3+CO2+H2O→ 2NaHCO3(弱碱性)
小小问题 大大智慧
• 吃的东西过咸,为什么会感到口渴? • 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 • 大量出汗后为什么要喝点盐水? • “以饮料代水”的做法科学吗?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人体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
1、电解质 • 是指在溶液中能解离成离子,并能导电的
化合物。
阴离子 阳离子 有机酸 蛋白质等
2、当人体大量出汗或呕吐腹泻时,补救措施 是:补充淡盐水。如果只补充水不补充 NaCI,则会使细胞吸水,造成组织液以及 血浆等细胞外液失水。
3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水、无机盐:被动运输
(扩散作用)
淋巴循环回流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水和无机盐成分基本相同,只是 血浆中有血浆蛋白,而第2组节 水织和液电解和质的淋平巴衡及液其调中节无血浆蛋白。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1、无机盐的平衡:钠钾平衡
钠、钾的来源
食盐 食物
钠、钾的排出途径
主要是肾脏 少量的钠由汗液和粪便排出 钠 排 出 的 特 点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钾 排 出 的 特 点 多吃第多2节排水和,电少解吃质的少平排衡及,其不调节吃也排 调节盐代谢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 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 • C.血浆与组织液的Cl• • 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二、不同部位体液水和电解质的交换
被动运输:水、气体、
脂溶性物质;
主动运输:钠、钾、
细胞内液
氯、HCO3-等离子。
细胞膜
(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毛细淋巴管壁
排出
• Na2CO3的方程式:
肾脏
→ Na2CO3 +H2CO第32节 水和2电N解a质H的平C衡O及其3调节
排出
复习
▪ 血细胞-?血浆 ▪ 组织细胞-?组织液 ▪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 ▪ 毛细淋血巴管液壁细胞-? ▪ 毛细血淋浆巴、管组壁织细液胞—? ▪ 口腔淋上巴皮液细、胞组、织皮液肤细
胞? 组织液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练习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A
•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②血红蛋白、O2 和葡萄糖
• ③葡萄糖、CO2 和胰岛素
•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 A.①③
B.③④
• C.①②
D.②④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练习
2、(2009年上海生物)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 之间,电解质浓度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B )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水的平衡 •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摄入量和排出量决定的。
•水的作摄用入?量(ml)
排出量(ml)
•人体饮用中水哪些生理12过00程-15能00产生水尿?液
1200-1500
•水含量的相对稳定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食物水
700
皮肤蒸发
500
代谢水
300
呼吸蒸发
400
排遗
100
合计
失水 >6%:极度口渴、尿少、虚弱、体温升高 >15%:昏迷、甚至死亡
水潴留:超过体重2%——水中毒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讨 论——失水现象
1、当人体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 浓度( 升高 )的渗透压( 升高 ),水分 子通过( 被动运输 )方式,从( 细胞内液 ) 运输到( 细胞外液 )。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人体中随和电解质的含量
3、电解质的作用 •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和电中性。
正常情况下,内环 境渗透压=细胞内 液渗透压
正常情况下,阳离 子所带电荷总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总 数,体液呈电中性
溶透低液 压 ,浓 越 溶度 高 液越;渗高溶透,液压溶浓越第2液 度 低节 水渗 越 。和电解质的细细平衡胞胞及其外内调节液液::H和HPC蛋OO白432--质、。H2PO4-
第二章 人体内环境与自稳态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重点知识
•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电解质的组成和含量 上的区别
• Na + 、K+、HCO3-、H2PO4-、HPO42-等主 要电解质的功能
•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调节 • 能综合解释脱水、水肿等生活中的现象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人体中随和电解质的含量
2、电解质的分布
阳离子
K+为主
• 细胞内液
少量Mg2+ 、Na +
阴离子 H2PO4-、HPO42-
蛋白质
维持细胞内液PH值稳定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一、人体中随和电解质的含量
2、电解质的分布
阳离子
阴离子
• 细胞外液: Na+为主
2200-2500
合计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2200-2500
小结
• ①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排出量 • ②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水的排出有四条
途径 • ③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其次是食物 • ④水的主要排出途径是尿液
第2节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及其调节
三、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3、水的失调 >体重的2%:脱水、口渴
复习
• 内环境中的主要缓冲液为 ( NaHCO3/H2CO3 )和 ( Na2HPO4/NaH2PO4 )程式:
CH3CHOHCOOH + NaHCO3 →CH3CHOHCOO Na+ H2CO3
H2O + CO2 呼吸运动
• PH值大(偏碱)依靠( H2CO3)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