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药典中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E1% 1cm
为供试品的百分吸收系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 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对乙
酰氨基酚0.0411g,置250ml量瓶中,加0.4%
氢氧化钠溶液50ml,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
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
• 1.外标法 •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1.外标法
含量 %CRA AR x
VD 10% 0
m
AX 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 AR 为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
C R 为对照品的浓度(mg/ml);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m 为供试品的质量(g)
2.内标加校正因子法
(1)计算校正因子:
含量 %CRA AxRVD10% 0 m
AX 为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
C R 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g/ml); AR 为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
m 为称取的供试品重量(g);
D 为供试品的稀释倍数;
V 为供试品初次配制的体积(ml)
• 奥沙西泮原料药含量测定:精密称定0.0150g,置 200ml量瓶中,加乙醇150ml,于温水浴中加热,振 摇使奥沙西泮溶解,放冷,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 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 刻度,摇匀,在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80; 另精密称取奥沙西泮对照品0.0149g,同法操作,测 得229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为0.460;药典规定本 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15H11ClN2O2应为98.0%~ 102.0%。该供试品含量是否合格?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生药的鉴定方法--资源与质量标准

1 鉴定步骤及方法 (1)观察及描述 采用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形态的原则,掌握形 态上的共性和特性。 描述时要准确使用植物形态学知识及专业术语,认 真的观察、解剖和描述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以达到确定品种的目的。 检品不齐全的,须深入产地调查和采集实物,了解 其相关信息,否则就无法着手鉴定。
3 显微特征的观察与描述
一般描述方法 组 织 排 列 描 述 细 胞 形 状 描 述 大 小 的 描 述 数 量 的 描 述 颜 色 的 描 述 粉末特征描述
先 多 数 后 少 数
先 特 殊 后 一 般
先 感 观 后 测 试
4 电子显微镜鉴定技术
电子显微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 大类。在中药鉴定工作中常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或分析电子显微镜。
化学定量分析 生药的化学定量分析是通过对中药含有的某
种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杂质或有害物质的
含量测定,来控制中药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化学定量分析通常包括重量分析法和容 量分析法两大类。
光谱鉴定法 它是通过测定中药中被测物质在某些特定波长处 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的方法。 药品分析一般用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 850nm的可见光区;2.5~15μm(或按波数计为4000~ 667cm-1)的红外光区。
色谱鉴定法
柱 色 谱 法
纸 色 谱 法
薄 层 色 谱 法
薄 层 扫 描 法
毛 细 管 相
鉴 定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法
质谱鉴定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色谱光谱联用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核磁共振光谱鉴定法
五、生物鉴定法
利用生药或其所含的化合物 对生物体的作用强度,以及用 DNA特异性遗传标记特征和基 因表达差异等来鉴别生药的品 种和质量的一种方法。
生药鉴定方法

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常用波长范围为:200~400nm的紫外光区;400~760nm的可见光区;2.5~25um(按波数计为4000~400cm-1)的红外光区。
6.色谱-光谱联用仪分析法
7.浸出物测定
对某些中药的有效成分尚未清楚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的中药,一般可根据已知成分的溶解性质选用溶剂进行浸出物的测定。通常选用水、一定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乙醚作浸出物测定。有冷浸法和热浸法。测定前供试品需粉碎,使能过二号筛。
⑵ 微量升华: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成分,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晶性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试液观察反应。
⑶ 荧光分析: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常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的性质进行鉴别。紫外光灯的波长为365nm,如用短波(254~265nm)时应加以说明。
(四)理化鉴定法
1.物理常数的测定
包括相对密度、旋光度、折光率、硬度、黏稠度、沸点、凝固点、熔点等的测定。这对挥发油类、油脂类、树脂类、液体类药(如蜂蜜等)和加工品类(如阿胶等)药材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一般理化鉴别
⑴ 化学定性分析:利用药材中的化学成分能与某些试剂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沉淀或结晶等反应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8.含量测定
⑴ 含量测定方法:既有经典分析方法(容量法、重量法等)又有现代仪器分析法(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法等)。
⑵ 挥发油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①甲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下的挥发油;②乙法适用于测定相对密度在1.0以上的挥发油。
(五)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生药中黄酮类成分作为一类重要的药用成分备受瞩目。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然而,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并非易事,因此需要采用一些常用方法来进行准确鉴别。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常用方法。
一、外观鉴别在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时,可以首先从外观出发进行初步鉴别。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颜色和形状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比较,对生药进行初步鉴别。
某些黄酮类化合物在阳光下呈现出明亮的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深红色或紫色。
通过外观鉴别,有助于初步判断生药中是否含有黄酮类成分。
二、化学鉴别化学鉴别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特定的反应和检测,从而确定其在生药中的含量和类型。
常用的化学鉴别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质谱法(MS)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精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生物学鉴别除了化学方法外,生物学鉴别也是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利用生物学特性来鉴别黄酮类成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通过细胞生物学实验、动物实验等手段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效应。
通过生物学鉴别,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与展望鉴别生药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外观鉴别、化学鉴别和生物学鉴别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章的阐述,相信读者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精准的鉴别方法被开发出来,为生药中黄酮类成分的鉴别和利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我认为,鉴别生药中黄酮类成分既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也是一项富有挑战的任务。
药物制剂和生物体液中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

色谱方法通常用于原料、药物、药物制剂和生物体液中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
涉及的成分包括手性的或非手性的药物、过程杂质、残留溶媒、附加剂如防腐剂、分解产物、从容器和密闭包装或制造过程中带入的可提取和可过滤的杂质、植物药中的农药和代谢物等。
试验方法的目的是得到可信赖的和准确的数据,无论是用于验收、出厂、稳定性或药物动力学研究。
得到的数据用于药品开发或批准后的定性和定量,试验包括原料的验收、药物和药物制剂的出厂、过程检验(In- process testing)的质量保证和失效期的建立。
方法的验证是由药品的开发者或使用者来检验其方法是否达到预期的可靠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过程。
得到的数据成为方法的验证资料的一部分交给CDER.。
方法的验证对于完成机构满足档案要求不是一次性的,开发者和使用者都应验证其方法的耐用度或耐久性(ruggedness or robustness.),其他的分析者、用其它相当的仪器,在其它的日期或地点,在药品生产期限(有效期)全过程,方法都应能够重现。
如果产生数据的方法是可靠的,那么所得到的验收、出厂、稳定性或药物动力学的数据就是可信赖的。
验证的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应在开发过程中重要的数据产生之前,如果方法改变了,还应该再验证。
. 色谱类型色谱是一种技术,通过该技术,样品中的组分载入液相或气相中,通过在固定相上由吸附—解吸附来完成。
A. 高效液相色谱 (HPLC)HPLC分离是基于在样品在流动相液体和固定相之间的不同分配。
一般地说HPLC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未考虑其重要性顺序)1. 手性液相色谱2. 离子交换色谱3. 离子对/亲和色谱4. 正相色谱5. 反相色谱6. 分子排阻色谱1. 手性液相色谱分离光学异构体可在手性固定相上,用衍生化试剂或在非手性固定相上用流动相添加剂形成非对对映体来实现。
用作杂质试验方法时,如果光学异构体杂质在光学异构体药物之前洗脱,要增加灵敏度。
2. 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基于荷电功能团,样品负离子(X - )为阴离子,样品正离子((X + )为阳离子,一般用pH程序洗脱。
生药学重点整理

第一节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教学大纲基本要求:掌握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
知识要点:生药(crude drug)是指未经加工或经简单加工,具有预防、医疗和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来源的药物。
生药学(pharmacognosy)是研究生药的质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利用的一门科学。
生药学的主要任务是:(一)研究生药质量及其变化规律1. 研究生药质量评价方法学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2. 研究生药质量变化的规律及调控(二)研究生药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第二节生药学的发展简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重要的本草著作。
2、了解生药学的起源和发展趋势。
3、了解生药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要点:成书于秦、汉时期(公元前约200年)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这部著作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总结,该书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每药标名为纲,列事为目,名称统一,结构严谨,为自然分类的先驱。
第一章分类与记载大纲教学大纲基本要求:1、掌握生药的拉丁名。
2、了解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
知识要点: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1.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2.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
Ch. P.、《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辞海》等著作均按生药中文名称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
生药的记载内容主要包括名称、来源、植(动)物形态、采制、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药理作用、功效、附注等。
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生药的拉丁名来源于原植(动)物学名,由学名中的属名、种加词附加其根、茎、叶、花、果实或角、骨等药用部位组成。
药物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介绍

适用于:含金属的有机药物或结合不牢固的含卤素等药物
的分析
1 直接测定法
2 经水解后测定法
3 经氧化还原后测定法
1 直接测定法
金属离子不直接与碳原子相连或某些C-M(金属 原子直接与碳原子相连)键结合不牢固的有机金 属药物,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因而不需有机破坏, 可直接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测定。
1.配位滴定法
• 对某些难以分解的药物(如含氮杂环结构药物), 在消解过程中常需加入辅助氧化剂,使分解完全 并缩短消解时间。
• 常用的辅助氧化剂:30%过氧化氢和高氯酸
• 高氯酸为强氧化剂,用量不宜过大;若用量过大, 可能生成高氯酸铵而分解或将氮氧化成氮气而损 失,而且高氯酸在高温加热时易发生爆炸
• 辅助氧化剂的加入时间:不能在高温时加入,应 待消解液放冷后加入,并再次加热继续消解
OH
[ Ca2+ H3C
]-
O
·5H2O乳酸钙
O
例:乳酸钙含量测定
0.3g+水100ml 放冷+NaOH 15ml
EDTA滴定 钙紫红素指示剂
(2)氧化还原滴定法
O
Fe
H
OH 富马酸亚铁
O
O
例:富马酸亚铁含量测定
富马酸亚铁溶于热硫酸,同时分解
释放出亚铁离子,可选用铈量法进行
测定.邻二氮菲为指示剂.
H 2N
NH 2
+3NaI+2CH3COONa+3Na2ZnO2+3H2O
NaI+AgNO3
AgI +NaNO3
曙红钠为吸附指示剂 黄色 玫瑰红色
(2)酸性还原后测定
在醋酸酸性条件下加还原剂锌 粉,加热回流,使碳-碘键断裂,形成 无机碘化物后用银量法测定. 如:碘番酸含量测定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挥发油类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其他类成分
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有
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法等。
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生药的主要成分
生物碱
生药中常见的生物碱包括喹啉生物碱、异喹 啉生物碱、苯丙素生物碱等。
苷类
生药中的苷类成分包括强心苷、皂苷、黄酮 苷等。
有机酸
生药中的有机酸包括没食子酸、柠檬酸等。
挥发油
生药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浓郁的香气和挥发 性,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油囊中。
02 生药的定性分析
外,初步判断其品种和质量。
物理常数测定
01
测定生药的比重、硬度、折射率等物理常数,与标准值进行 比较,以确定其真伪和品种。
02
通过测定生药的熔点、沸点等参数,评估其纯度和质量。
03
借助物理常数测定,可以初步判断生药中可能含有的成分类 型。
03 生药的定量分析
化学分析法
滴定法
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组分的化学反应, 根据反应终点所消耗的滴定剂的浓度
02
注意生药是否有霉变、虫蛀、杂质等情况,以评估其保存状况。
通过观察生药的断面、气味等特征,进一步鉴别其品种和真伪。
03
显微鉴别
利用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 结构,如细胞形状、排列方式等,
进行鉴别。
观察生药的粉末制片,鉴别其细 胞壁、细胞内含物等特征,以确
定其来源和品种。
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表面特征, 如皮孔、毛茸等,进行鉴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性状:结晶性固体 颜色:黄色,与分子中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
团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溶解度: 苷易溶于热水,能溶于水、醇、碱
水; 苷元易溶于醇、EtOAC、乙醚、 碱水
••
O
7
4’
酸碱性
5
酸性,因有酚-OH
O
7,4’-二-OH > 7或4’-OH > 一般-OH > 5-
(distribution & bioactivity)
蓼科:大黄、何首乌、虎杖 豆科:番泻叶、决明子 百合科:芦荟 茜草科:茜草、巴戟天
3、理化性质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颜色:多显黄色或橙红色,多具荧光
性状:结晶体,具升华性
溶解度:苷元溶于甲醇、乙醇、乙醚、 氯仿,几不溶于水 ;苷易溶于水、稀 醇, 可溶甲醇、乙醇,难溶于苯、乙 醚等 。
O
O
OH
O 黄酮醇(flavonol)
O
OH
O
O
二氢黄酮(dihydroflavone) 二氢黄酮醇(dihydroflavonol)
O
O
O
O
异黄酮(isoflavone) 二氢异黄酮(dihydroisoflavone)
OH
O
查耳酮(chalcone)
O C H
O
橙酮(aurones)
O
[
]
2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 定性定量分析
Which compounds occur in herbal drugs?
How to qualify and quantify these compounds?
一、黄酮类 (flavonoids)
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8 7
1
O
2
8 7
1
O
O
OH
8
1
7
6
3
5
4
O
OH
蒽醌 (anthraquinones)氧化蒽酚 (oxanthranol) 蒽酚 (anthranol)
O
O
O
CH3 OH O OH
蒽酮 (anthrone)
O
二蒽酮 (dianthrone)
O OH
H3C
OH
O
二蒽醌 (dianthraquinones)
2、蒽醌苷的分布与活性
酸性:酸性强弱与酚羟基数目及位 置有关
-COOH(NaHCO3 )> 2个以上β-酚OH(Na2CO3 ) > 1个β-酚OH (1%NaOH )> 2个以上α-酚OH
(5%NaOH )
•鉴别反应
➢ Borntrager反应
含蒽醌的乙醇溶液+碱水溶液
红
色 H+ 溶液黄色+乙醚振摇
分取醚层,乙醚层黄色 +碱水 水
层红色,醚层无色
➢ 醋酸镁络合反应
样品乙醇液滴于滤纸上 喷0.5% Mg(Ac)2 – MeOH试△液 显色
4.蒽醌衍生物主要定量分析方法 总蒽醌: UV法测定
原理:与醋酸镁络合反应
• 应用:UV法测定番泻叶中总番泻苷含量
药材
番泻苷提取物
FeCl3 △
0.5% Mg(Ac)2 – MeOH
乙醚提取物
O
双黄酮 (biflavone)
O
O+
黄烷 (flavanes)
花色素 (anthocyanidins)
2、黄酮类的分布与活性 (distribution & bioactivity)
• 豆科:葛根、甘草、槐米、大豆 • 唇形科:黄芩 • 菊科:水飞蓟、红花、苍耳子 • 鸢尾科:射干、鸢尾 • 小檗科:淫羊藿 • 香蒲科:蒲黄 • 松科、柏科、银杏科:银杏叶(双黄酮)
OH
NaHCO3
Na2CO3
1%NaOH 5%NaOH
微弱碱性 (吡喃环上的1-位氧原子的未共
用电子对)
显色反应
➢ HCl-Mg还原反应:生药粉末
醇提
滤液
橙红-紫色
HCl、Mg粉
➢ 金属盐络合反应:邻二酚羟基;3- 羟基,4酮基;5- 羟基,4酮基
镁盐、铝盐、锆盐、铅盐反应
有色络合物
O
O
OO
Al3+
HCl △
515nm
4.蒽醌衍生物主要定量分析方法 单体蒽醌:
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glc O
草素-7-O-β-D-半乳糖苷(luteolin-7-O-β-D-galactoside)
(3);忍冬苷(lonicerin) (4);tricin-7-O-β-D-
glucopyranoside (5);chrysoeirol-7-O-neohesperidoside
(6);tricin-7-O-neohesperidoside (8)
500 nm处测定
4、黄酮类主要定量方法 (Major quantitative methods ) 单体黄酮测定
• 薄层扫描法(TLCS)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应用:HPLC法测定金银花中木犀草苷和
芦丁
对照品 芦丁(rutin) (1);金丝桃苷(hyperoside) (2);木犀
O
O Al3+
Bright-yellow comoles compound
4、黄酮类主要定量方法 (Major quantitative methods )
总黄酮测定(UV法)
原理:黄酮类化合物常可与某些试 剂(如硝酸铝和亚硝酸钠等)形成稳 定的有色络合物
•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山楂叶
中总黄酮-药典方法) 药材提取物+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
80
60
40
20
0
A
0
10
mAU
2 34
1
20
30
8
7 56
40
50
min
120
100
80
60
40
B
20
1
23 4
8 7
0
0
10
20
30
40
50
min
金银花黄酮类化合物色谱图
(A) 对照品; (B) L. japonica
二、蒽醌类(anthraquinones)
1、结构类型(Structures)
(7)1和槲ORH1 皮素HR2(queG1Rl)rrc3h(ca6-etiHnR)4
2 OH
H
Gal
H
R1
3 OH
H
H
Gal
R4O
O
4 OH
H
OH
Glc(61)rha
OH
5 OMe
OMe
H
Glc
6 OMe
H
H
Glc(21)rha
R3
R2
7 OMe
OMe
H
Glc(21)rha
8 OH
H
OH
H
OH
O
mAU 100
2'
O 2 1'
3' 4'
6
3
6
3 6' 5'
5
4
O
5
4
O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
一、黄酮类 (flavonoids)
8
7
A
6
1
2' 3'
O 2 1' B
4'
C
3
6' 5'
5
4
C6-C3-C6
1、结构类型(Structures)
8 7
1
2'
O 2 1'
3' 4'
6 5
3 6' 5' 4
O
黄酮(flav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