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学研究论文

生物学研究论文

生物学研究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然后,讨论了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

接着,探究了生物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包括医学、农业和环境科学等。

最后,总结了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引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一、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的科学,它关注的是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和进化等方面。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涉及到生物的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层次。

通过对生物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

二、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丰富多样。

其中,实验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可以验证和推测生物现象的原因和机制。

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使得研究者可以更深入地探索生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三、生物学研究的应用领域生物学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生物学对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通过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其次,生物学在农业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生物学还在环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生物的深入了解,可以解决许多与生命相关的问题,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未来,随着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预见到更多的生物学应用将涌现出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祉。

结论:生物学研究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对于了解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解决许多与生命相关的问题,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文章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探讨细胞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1. 细胞的结构细胞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包裹物,起到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多种细胞器和溶液。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2. 细胞的功能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物合成、能量转换、物质运输、细胞分裂等。

细胞通过生物合成过程合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

能量转换过程中,细胞将光能或化学能转化为可利用的化学能。

物质运输是细胞将物质从细胞外运输到细胞内或反之的过程。

细胞分裂是细胞复制自身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细胞的重要作用细胞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组成组织、器官和器系,构成整个生物体。

细胞通过生物合成过程合成各种生物分子,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细胞通过能量转换提供生物体所需的能量。

细胞还通过物质运输实现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文章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体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而进化是物种随时间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遗传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

1. 遗传的基本原理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

遗传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的分离和重新组合,以及基因突变等。

2. 进化的基本原理进化是物种逐渐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变异、适应性选择和遗传漂变。

遗传变异指的是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适应性选择指的是环境选择对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行生存和繁殖的过程。

遗传漂变指的是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的变化。

3. 遗传和进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因素。

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物种可以逐渐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不同的种群和亚种。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

初中生物论文优秀15篇初中生物教学论文篇一一、学习动机的评价二、学习兴趣的评价三、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有关事物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它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教的初二(一)班有个同学,他的生物成绩一直不好,可他的其它科成绩挺好。

我很清楚他对生物学科的学习态度,他认为生物学科不是中考科目,对报考重点高中没有用处,以致上生物课时,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下也不好好做作业。

我与他谈过几次心,他都听不进去,后来发生的几件与生物学科有关的事情(一是他食用了未熟透的豆角而引发了食物中毒、二是由于运动不当而导致了骨折、三是由于他的母亲得了不治之症)使他改变了对生物的学习态度。

他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生物,将来要当一名好医生,从此他的生物成绩就慢慢上来了。

学习态度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化的评价标准。

如何评价呢?首先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量化评价初步地划分为四个等级:优秀等级,即能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且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良好等级,即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生物学科的预习,有生物学科的笔记,基本能够做到周预习与课前预习的结合,对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一般等级,即基本能够做到对生物课的预习,但是不能坚持长久,没有专门的生物笔记,有时只是随便翻翻,对生物知识的了解一般;较差等级,即从不预习,或者只是偶尔预习,预习也只是随便翻翻。

当然,等级评价为优秀的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等级评价为良好的是较好的学生,需要自我加压,主动调整;等级评价为一般的是普通学生,需要同学、家长、老师进行全程的督促和帮助;等级评价为较差的是学习困难生,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监督。

以往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往往只凭感觉给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观判断,而未能对学习态度进行细致的区别。

科学的态度评价应注意客观性和清晰性,使评价结论有确切的意义。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报告论文三篇主题一:DNA的结构和功能摘要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DNA是生物体内负责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在细胞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DNA的化学结构、双螺旋结构以及其功能与遗传的关系。

引言DNA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其分子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DNA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DNA的化学结构入手,介绍DNA的基本组成和形态特点。

DNA的化学结构DNA是由核苷酸单元组成的长链状分子。

核苷酸由磷酸、糖和碱基组成。

本文将详细介绍DNA的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并解释它们在DNA分子中的排列方式。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DNA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而成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形成过程,并解释其对DNA的稳定性和复制的重要性。

DNA的功能与遗传关系DNA作为遗传物质,对生物体的遗传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DNA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传递等。

同时,还将探讨DNA与遗传的关系,解释遗传信息是如何通过DNA来传递给后代的。

结论DNA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对DNA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为人类的健康和发展提供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增进读者对DNA的了解,并对生物学产生兴趣。

主题二: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摘要本篇报告主要介绍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遗传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阐述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并解释细胞分裂的意义。

引言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重要过程。

本文将从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细胞分裂的两个阶段,并解释它们在细胞生命周期中的意义。

有丝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形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共13篇)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共13篇)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共13篇)摘要生物芯片是便携式生物化学分析器的核心技术。

通过对微加工获得的微米结构作生物化学处理能使成千上万个与生命相关的信息集成在一块厘米见方的芯片上。

采用生物芯片可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对基因、抗原和活体细胞等进行测试分析的目的。

生物芯片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到检测的整个生化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所谓的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 on a chip)。

生物芯片技术的出现将会给生命科学、医学、化学、新药开发、生物武器战争、司法鉴定、食品和环境卫生监督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技术在加工制备、功能和应用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关键词:生物芯片,缩微芯片实验室,疾病诊断,基因表达1、生物芯片的微加工制备生物芯片的加工借用的是微电子工业和其他加工工业中比较成熟的一些微细加工(microfabrication)工艺(如:光学掩模光刻技术、反应离子刻蚀、微注入模塑和聚合膜浇注法),在玻璃、塑料、硅片等基底材料上加工出用于生物样品分离、反应的微米尺寸的微结构,如过滤器、反应室、微泵、微阀门等微结构。

然后在微结构上施加必要的表面化学处理,再在微结构上进行所需的生物化学反应和分析。

生物芯片中目前发展最快的要算亲和结合芯片(包括DNA和蛋白质微阵列芯片)。

它的加工除了用到一些微加工工艺以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

现在有四种比较典型的亲和结合芯片加工方法。

一种是Affymetri某公司开发出的光学光刻法与光化学合成法相结合的光引导原位合成法[10]。

第二种方法是Incyte pharmaceutical公司所采用的化学喷射法,它的原理是将事先合成好的寡核苷酸探针喷射到芯片上指定的位置来制作DNA芯片的。

第三种是斯坦福大学所使用的接触式点涂法。

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使用高速精密机械手所带的移液头与玻璃芯片表面接触而将探针定位点滴到芯片上的[11]。

生物学论文范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

生物学论文范文生物实验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环节与途径。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生物学论文范文一: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论文摘要:总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只有准确定位多媒体技术的位置和角色,努力提高自身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并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教学手段良好结合,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一、准确定位多媒体的位置,注重其辅助功能虽然多媒体具有教学内容呈现形象直观、信息涵盖量大和趣味性强等传统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无法完全取代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分析。

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多媒体应用的优势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讲解相互融合,各取所长,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有关结构和功能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将细胞的具体结构和形态进行呈现,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认识,并通过放大细胞内的各个细胞器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再结合多媒体的展示,详细讲解和介绍细胞各个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加深学生对细胞知识的深层次认识,以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很多高中生物内容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加工。

同时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利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教师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设备的操作步骤和新颖的教学思想等技能,这对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很多生物教师不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这些都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造成了阻碍。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

生物论文范文(推荐(5篇)生物生物论文篇一1.1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优化《微生物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知识点多且散、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易混淆”等缺点,加之微生物本身肉眼看不见,在实际教学中抽象性概念及描述较多。

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容易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的错误方法,造成学生学过就忘、考完就忘的问题,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由于《微生物学》实践性较强,而且与人类健康休戚相关。

因此,需要在绪论内容讲述方面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意识到微生物虽然个体小,但是其作用却是一点也不小;从日常生活中衣物与食品的发霉现象,到生产中酿酒、制作腐乳等工艺,到微生物致病性和引起人类恐慌的传染性疾病的蔓延等具体事例,引起学生对微生物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讲述方法上,注意前后结合,融会贯通,比如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异、病毒一步式生长曲线与细菌群体生长曲线的对比、微生物分解代谢与微生物的营养之间的关系等。

前后知识点系统联系,对比记忆,归纳总结。

以提纲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重点及难点,一方面既巩固了知识,又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张系统的知识脉络结构网,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知识。

1.2紧跟科学前沿,放眼学科动态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除了系统介绍课本知识外,还应穿插当今科学研究前沿,以充满激情的科学态度向学生展示微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及当前的热门话题。

比如:介绍与微生物相关的诺贝尔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尖杂志上的科学文章;在讲授病毒这一章内容时,结合目前流行的埃博拉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疾病的感染与治疗讲述病毒的特点等。

以当今的科技成果和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对微生物科研工作的崇拜感。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

1000字高中生物学研究论文三篇论文一: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研究背景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关键过程。

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重要性对于理解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显微镜和细胞培养技术,观察和分析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并通过实验验证细胞分裂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

研究结果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类型。

丝分裂是最常见的细胞分裂形式,包括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等阶段。

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分离和重新组合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细胞分裂的正常进行对于生物体的生长、修复和繁殖都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结论细胞分裂是生物体内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稳态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研究细胞分裂的机制和调控方式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论文二: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研究背景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了解基因突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分析基因突变在遗传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并探讨基因突变的检测和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和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如遗传性糖尿病、囊性纤维化等,都与特定基因的突变相关。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的突变可能导致不同的疾病表型。

研究结论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基因突变的机制和检测方法,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论文三:克隆技术的应用与伦理问题研究背景克隆技术是生物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克隆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伦理学分析,探讨克隆技术在动物、植物和人类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中涉及的伦理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治学院2011届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液态发酵产蒽醌类色素的提取及性质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专业:系别:完成时间:2011年6月目录1前言11.1镰刀菌概述11.1.1镰刀菌的简介11.1.2镰刀菌的形态特征11.1.3镰刀菌的危害21.1.4镰刀菌病害的防治21.1.5镰刀菌的利用和意义21.1.6镰刀菌的研究进展31.2天然色素概述41.2.1天然色素的简介41.2.2天然色素的特点41.2.3天然色素的进展41.3蒽醌类色素概述51.3.1蒽醌类色素的简介51.3.2蒽醌类色素的结构和化学性质51.3.3蒽醌类色素的功能61.3.4蒽醌类色素的提取61.3.5蒽醌类色素的进展及展望7 1.4液态发酵概述71.4.1液态发酵的步骤71.4.2液态发酵的特点81.4.3液态发酵的进展82研究意义83研究内容94材料与方法94.1供试菌种94.2培养基94.2.1PDA培养基94.2.2种子培养基94.2.3摇瓶培养基94.3主要实验仪器94.4主要试剂104.5实验流程104.5.1菌种活化104.5.2种子培养104.5.3发酵培养104.5.4提取蒽醌类色素104.5.5蒽醌类色素的鉴定115结果115.1氧化剂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15.2还原剂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35.3金属离子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45.4光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85.5温度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的影响185.6不同有机溶剂中蒽醌类色素溶解度的测定195.7不同PH值下蒽醌类色素的溶解度的测定及保存情况216讨论23参考文献24致谢27液态发酵产氮杂蒽醌类色素的提取及性质专业:生物科学姓名:刘宁宁学号:07406113指导教师:张建国摘要:本实验通过有机溶剂法,PH萃取法等方法提取尖孢镰刀菌液态发酵所产生蒽醌类色素,并对其相关性质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通过液体发酵产生的蒽醌类色素,酸性条件下为在514nm处有最大吸收峰的红色色素、碱性条件下为在598nm处有最大吸收峰的蓝色色素;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蒽醌类色素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金属离子除了Cu2+,Mn2+,Zn2+,Mg2+等对蒽醌类色素有明显影响外,其他金属离子对蒽醌类色素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强日光,紫外光对蒽醌类色素影响较大,避光冷藏和自然光下影响不大;蒽醌类色素在室温下最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蒽醌类色素降解程度增大;该蒽醌类色素(酸性条件下的红色色素)易溶于甲醛和乙酸乙酯等,常用乙酸乙酯来提纯蒽醌类色素;该蒽醌类色素的保存要避免强酸和强碱环境。

关键词:尖孢镰刀菌;液态发酵;蒽醌类色素;提取;稳定性;溶解性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前言1.1镰刀菌概述1.1.1镰刀菌的简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属半知菌类(Imperfecti fungi)、从梗孢目(Monil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1]。

这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土传病原真菌,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萎病的发生[2]。

它们分布极广,普遍存在于土壤及动植物有机体上,甚至存在于严寒的北极和干旱炎热的沙漠,属于兼寄生或腐生生活。

自从1809年Link首先在锦葵科植物上发现第一株镰刀菌,定名粉红镰刀菌[Fusarium roseum Link]以来,镰刀菌的种类已发现44种和7个变种左右[ 3]。

1.1.2镰刀菌的形态特征在PDA平板上培养,菌落突起絮状,菌丝白色质密。

菌落粉白色,浅粉色至肉色,略带有紫色,由于大量孢子生成而呈粉质。

菌落高3~5mm,小型分生孢子着生于单生瓶梗上,常在瓶梗顶端聚成球团,单胞,卵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少许弯曲,多数为3隔。

厚垣孢子尖生或顶生,球形[1]。

1.1.3镰刀菌的危害(1)农林植物的大敌在镰刀菌属中有许多危害经济植物的种。

它们是植物维管束系统的寄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但破坏作物的输导组织维管束,而且在菌体生长发育代谢过程中产生毒素危害作物,造成作物萎蔫死亡,影响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导致产量显著下降。

引起作物病害的类型可分为:萎焉,穗腐,腐烂,刺激徒长,花而不实。

(2)产生毒素,毒害人畜。

如醉谷病,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牛烂蹄症。

(3)污染水源及乳制品。

其中串珠、燕麦镰刀苗可寄生于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中的许多害虫上,其对幼虫的寄生死亡率在50 ~100%之间。

1.1.4镰刀菌病害的防治(1)农业防治,常见的方法有:轮作,合理选地整地,清理残体。

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等。

(2)选育抗病品种。

(3)植物检疫,迄今有许多种镰刀菌病害,如菜豆、洋葱、大豆、菠菜等地萎蔫病,国内尚无报道,必须严格执行检疫,防止危险性病害蔓延。

(4)生物防治,利用菌根真菌防治根腐病、猝倒病等林木和苗木根部病害的可能性正在进行探索。

(5)化学防治,常见的方法有:种子、土壤消毒及时喷药防治。

1.1.5镰刀菌的利用和意义很多镰刀菌可以使昆虫染病,如嗜蚧镰孢,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控制害虫虫口密度。

镰刀菌在植物线虫防治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非致病性镰刀菌还可以用来防治镰刀菌病害,如利用棉花体内非致病镰刀菌对棉花黄萎病进行诱导治。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田第一次黄萎病发病高峰时,非致病镰刀菌对黄萎病的预防效果较理想。

有的镰刀菌在自然界中可分解纤维素降解有机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一定的作用,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对环境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力量[4]。

本菌可产生镰刀菌毒素。

食用霉变的粮食可导致人患病和死亡。

某些菌种可诱发人皮肤和角膜溃疡。

恶性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有的菌种有关。

尖孢镰刀菌是较重要的工业微生物。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由尖孢镰刀菌产生的抗生素已有很多。

尖孢镰刀菌还能产生多种胞外酶、维生素及色素,其中包括极为罕见的蓝色素。

但仅有极少数尖孢镰刀菌能产生蓝色素。

据目前为数不多的报道所提及的尖孢镰刀菌蓝色素中,有的具有抑菌作用(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 ,如石蕊杀菌素;有的具有保健功能,如花青素。

天然蓝色素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若欲对尖孢镰刀菌蓝色素进行工业化开发,就必须大幅度提高其色素的产率。

了解清楚尖孢镰刀菌的性质,以便以后研究更有根据[5]。

1.1.6镰刀菌的研究进展氮氧化物、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氰化物和合成染料是难处理的重要环境污染物,其结构稳定,不易降解,且毒性大,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这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化工、石油、农药、电子、纺织、造纸、化妆品及制药工业,它们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近年的研究表明,微生物降解环境污染物成为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以细菌和真菌中的白腐菌、酵母菌和青霉菌研究颇多[6],而镰刀菌(Fusarium)少有人涉及。

镰刀菌是真菌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种属,在环境中分布极为广泛,易培养,对营养物质要求不高,且抗毒性强。

镰刀菌在生物脱除氮氧化物,生物降解酚类化合物、氰化物和合成染料,吸收、蓄积、降解多环芳烃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在环境保护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对尖孢镰刀菌的发酵产物的研究少之又少,但利用镰刀菌具有杀虫活性的各类代谢产物研制新的杀虫剂是当今有关科学家研究的另一个热点。

Davis(1975、1977)及Claydon(1977、1979)对rvarum、F.solani及F.roseumn 等所产生的毒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表明对昆虫都有较强的毒性。

作者利用从水稻害虫上分离的几种镰刀菌的发酵产物对菜青虫、家蚕、蜡抖、大螟、二化螟幼虫等进行毒性测验,表明几种镰刀菌所产生的毒素毒性都很高,其中以F.avenaceum的最强[3]。

1.2天然色素概述1.2.1天然色素的简介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广泛应用于饮料、酒类、糕点、糖果等饮料食品,以改善其外观品质,而且也应用于医药和化妆品生产。

食用色素,特别是食用天然色素的研究与开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很大潜力[7]。

天然食用色素是多种不同成分的混合物。

由于来源广泛、成分复杂,造成天然色素种类繁多。

目前食用色素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化学食用合成色素,这类色素大部分属偶氮类型化合物,其中有些在人体内可代谢生成β2萘胺和α2氨基萘酚,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7];另一类是来源于天然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动物、微生物等的可以食用的色素,称为食用天然色素[8]。

1.2.2天然色素的特点与合成色素相比, 天然色素具有不同的特性, 从而使之在食品工业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也是人们在开发研究天然色素中最为关切的问题。

食品天然色素作为日后发展的主流, 现在已经明朗。

因为它有其突出的优点。

大多数天然色素来自于可食用的动植物组织, 安全性高, 毒理学实验评价不高, 有些色素还具有生理活性, 兼有营养、保健等功能。

还有一些色素能更好地模仿天然物的颜色,着色较自然, 更易为消费者接受。

有的品种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 添加到食品中会带来愉快的感觉。

但天然色素与合成色素比较具有较弱的着色强度, 对光、热、pH 值及氧化的敏感性较高, 在大多数情况下, 天然色素的成本远高于合成色素的成本。

有些天然色素有异味、异臭, 并且生产受到植物种类、地理、区域及季节的影响, 供应量不稳定[9]。

1.2.3天然色素的进展食品天然色素的获得或生产主要有3 条途径:一是直接提取;二是人工合成;三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

为此,人们在努力去寻找新的天然色素资源,主要集中在动植物、矿物质及微生物等方面。

目前绝大多数品种的天然色素是采取直接提取的方法生产的。

人工合成的方法只能生产极个别的具有天然色素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物质,如胡萝卜素等。

由于生物合成代谢的复杂性,许多天然色素物质还难以在人工控制下化学合成,生产受到极大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天然色素已为人们开阔了广泛的领域。

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生产红曲色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天然色素已成为现实[ 10, 11]。

目前也有人在研究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合成技术来生产食品添加剂,其中包括天然色素的生产,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运用, 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充满了诱人的前景。

天然色素一般都是植物或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含量很低,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和措施提高产量也是人们研究的内容之一,甚至有人在研究构建一菌株中可产生多种色素的高效菌[ 12]。

1.3蒽醌类色素概述1.3.1蒽醌类色素的简介蒽醌类化合物是天然色素中很重要的一类化合物,其中的蒽醌类色素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食用色素[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