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综述论文
叶绿体的研究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1)

叶绿体的研究进展细胞生物学论文(1)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核糖体体系,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
自从1883年Schimper的研究发现叶绿体后,研究人员对叶绿体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和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就叶绿体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叶绿体的起源和进化叶绿体起源于一次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共生事件。
这次共生事件导致原核生物进入真核生物细胞,成为真核生物内的一项复杂结构和新功能的起源。
研究表明,叶绿体和细胞质基因的比较显示了叶绿体和细胞质都存在高度的多样性,这表明了叶绿体的进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此外,研究还发现,叶绿体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基因转移,说明叶绿体的进化是一个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进程。
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有多个膜系统,包括两个质膜和一个腔膜系统,这些膜系统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细胞代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叶绿体内部还存在大量的第一级葡萄糖和第一级光合色素,这些在光合作用和提供能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生物的光合作用场所。
光合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中的各种步骤来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在ATP和NADPH中。
光合作用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它为植物提供能量并产生O2。
关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机制,科学家研究发现,光合作用机制包括5个过程:光场效应、电子传递、ATP生成、碳的固定和光保护。
四、叶绿体的光敏响应和光防御叶绿体本身是一个光敏结构,它能够感知光强度和光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叶绿体光受体和铁离子信号能够感知光线和热量,促进植物进行适应性反应。
此外,叶绿体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反应蛋白,如Apx、Chi、Psb7、Psb28,能够提供叶绿体免疫功能及光防御作用。
五、叶绿体与环境胁迫的关系环境胁迫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环境胁迫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科学家研究了叶绿体在不同环境胁迫下的应对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叶绿体MC4和MC3等膜蛋白可以改善叶片的灌浆效应,有效地缓解了盐碱胁迫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不利影响。
细胞生物学论文

细胞生物学概述摘要: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斯。
诺。
美。
A11-走在生物医学的最前沿)以动态的观点,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英文摘要:Cell biology is to cel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sub microscopic level, cells, molecular level (,. Connaught. Beauty. A11- in the forefront of biomedical) from the dynamic point of view,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ells, cell and organelle of the life history and various life activities of the discipline.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rontier branch of modern life science, mainly is the basic rule to study cell from different hierarchy of life activities of cells. From the life structure and arrangement,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is located between cell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their mutual connection, mutual penetration.关键字:细胞学说显微技术遗传物质前言: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特殊性决定了个体的特殊性,因此,对细胞的深入研究是揭开生命奥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关键。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综述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重要基础综述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关于细胞与分子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生物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且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细胞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提高。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生命科学医学发展关系促进著名科学家E.B.Wilson曾经说过:“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关键必须在细胞中寻找。
”细胞作为有机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上的许多基本问题都必须在细胞中求得解决。
我们队细胞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为了阐明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与本质,更是希望据此来进一步对这些现象和发展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以达到造福于人类的目的。
而在这些利用方式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医学。
许多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最终都必须回归细胞水平,细胞的病变是诊断疾病最有力的证据,也为治疗指明正确的方向。
本文将从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及医学的关系两个方面阐述现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一)生命科学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利用生命科学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改造生物界,从而造福人类。
可以说,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和人民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二)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是运用近代物理、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各种生命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是由细胞学(cytology)发展而来。
因为关于细胞早已不仅是单纯地研究一个个细胞、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或者一个个生命现象,而是将它们有机结合,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因此现代的细胞研究称为细胞生物学。
(三)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在我国基础学科发展规划中,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并列为生命科学的四大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论文

肿瘤细胞和疾病药物治疗的相关研究学生姓名学院药学院指导老师专业药学学号2012-12-3摘要目前,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生物治疗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是治疗肿瘤的最有效手段。
其中,新型抗肿瘤药的应用,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延缓疾病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分别从肿瘤特征、相关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观遗传修饰、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几个方面综述了肿瘤细胞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肿瘤与细胞凋亡有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发展细胞凋亡肿瘤细胞癌基因肿瘤干细胞AbstractAt present, the tumor especially malignant tumor has become a threat to the health of human being is the most serious one of diseas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surgery,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cancer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ans. Among them, the new antineoplastic applications, to improve the liv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prolong survival time, delay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 tremendous role. This paper from the tumor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signal path, related genes, apparent genetic modification, tumor stem cell, tumor microenvironment were reviewed several aspects of tumor cells related research progress, in order to tumor cell apoptosis an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Keywords: antitumor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poptosis tumor cell signal path cancer gene microenvironment cancer stem cells引言动物体内因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的细胞称为肿瘤细胞(tumor cell)。
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2016年10月3日诺贝尔生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发现并阐释了细胞自噬的机理,在细胞自噬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分子细胞学教授大隅良典所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的探明了细胞自噬的启动机制,他的研究为理解许多机体生理过程中自体吞噬的重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揭示生命进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自噬的发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观察到细胞里的一个新的专门“小隔间”(这种隔间的学名是细胞器),包含消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酶。
这个专门隔间被称作“溶酶体”,相当于降解细胞成分的工作站。
比利时科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 de Duve)在1974年因为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里斯汀·德·迪夫,197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噬”这个词的命名人。
60年代的新观察表明,在溶酶体内部有时可以找到大量的细胞内部物质,乃至整个的细胞器。
因此,细胞似乎有将大量的物质传输进溶酶体的策略。
进一步的生化和显微分析发现,有一种新型的囊泡负责运输细胞货物进入溶酶体进行降解(图1)。
发现溶酶体的科学家迪夫,创造了自噬(auotophagy)这个词来描述这一过程。
这种新的囊泡被命名为自噬体。
我们的细胞有不同的细胞“小隔间”,承担不同的作用。
溶酶体就是这样一种隔间,里面有用于消化细胞内容物的消化酶。
人们在细胞内又观察到了一种新型的囊泡,叫做自噬体。
自噬体形成的时候,逐渐吞没细胞内容物,例如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然后它与溶酶体相融,其中的内容被降解成更小的物质成分。
这一过程为细胞提供了自我更新所需的营养和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研究人员集中研究阐明用于降解蛋白质的另一个系统,即“蛋白酶体”。
在这一研究领域,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Hershko)和欧文·罗斯(Irwin Rose)因为“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的发现”被授予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
细胞生物学综述:活跃的P53将导致提前衰老吗?

活跃的P53将导致提前衰老吗?——抑癌作用的代价?生物技术专业 朱 宜 04221109摘要:P53是一种公认的抑癌基因,参与了多条细胞调控通路,其编码基因及相应的蛋白产物均在细胞周期内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p53的很有可能是抑制、治疗癌症的一种手段,所以人们对其的研究一直十分热衷。
细胞的癌变、衰老、凋亡等过程在机制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有着抑癌作用的p53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细胞乃至机体的提前衰老就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结论,本文对这两大观点作以简单介绍及分析,并希望从结果出发,能够探索p53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
1、背景:由于p53在细胞通路中的重要地位,其一经发现,一直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在正常细胞中,p53的转录活性很低,但在应急时刻在信号通路诱导下(如DNA损伤等情况下),p53蛋白被磷酸化后会被激活。
,诱导细胞修复或是进入细胞凋亡途径。
在半数以上的癌症细胞中,可以观察到p53突变体的存在,由此可证明p53的缺失将大大提高细胞癌变的可能性。
所以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希望能通过提高自然状态下p53的活性的方法来达到治疗、预防癌症的作用。
具体方法有改变p53的结构,如切除N端的一部分序列;延长p53的半衰期,如结合泛素进行调节;降低p53抑制物的表达,如降低mdm2的表达;还有调节p53下游基因活性等等。
一直以来,人们不断研究科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能够让人类自身更为健康、长寿的生活。
高等生物如人类的生命的存续是依赖体内细胞的不断分裂、再生。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由于种种调控上的失误,会引发细胞癌变,对于机体来说,就是患了癌症,这是人类必须要面对的死亡威胁,因为癌症的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加而加大的。
衰老则是人类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这是细胞及机体不可逆的走向死亡的过程。
所以一直以来与癌变及衰老相关的基因和蛋白就持续受到关注。
P53恰恰是一种与两者都息息相关的分子。
大学生论文干细胞研究综述综述

学号:20101310108本科毕业论文二○一四年六月题 目: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发展与存在问题 院 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专 业:生物工程 班 级:2010级生工(二)班 学生姓名:王姣 导师姓名: 刑雪琨毕业设计(论文)诚信声明书本人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肿瘤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有关教师、同学和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写作、修订提出过并为我在论文中加以采纳的意见、建议,均已在我的致谢辞中加以说明并深致谢意。
本论文和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已阅:(签字)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干细胞介绍 (3)1.1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3)1.2干细胞特征 (3)1.3干细胞的调控机制 (4)2干细胞应用 (5)2.1干细胞研究意义及价值 (5)2.2干细胞研究的应用 (6)2.2.1干细胞与临床结合 (6)2.2.2干细胞与基因工程结合 (7)2.2.3干细胞的基础研究 (7)2.2.4干细胞与药物学的结合 (7)2.3干细胞应用新思路新进展 (8)3干细胞研究面临的问题 (8)3.1干细胞研究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8)3.2干细胞研究需要正视的伦理问题 (9)4我国应对干细胞研究局势的对策和建议 (10)5展望 (10)6参考文献 (12)致谢 (15)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发展与存在问题摘要21世纪作为生命科学科学技术发展的飞速时期,干细胞应用研究为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扮演重要角色之一,成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领域,大有发展之势。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功能,使得人们用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成为可能。
首先对干细胞研究的历史、最新进展,干细胞的应用加以介绍,然后分析研究前景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发展现状,同时由此带来了一些法律和伦理道德上的争论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加以阐述。
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自噬

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自噬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来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
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例如果蝇,有谁会想到,这种红眼、双翅、羽状触角芒、身体分节、黄褐色的小昆虫,在近百年间竟然能够“成就”好几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什么是自噬?大隅良典研究的是酵母的细胞自噬机制。
酿酒酵母是一种模式生物,非常经典。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酵母里已经发现了34种与自噬有关的基因。
那么自噬到底是什么?当你真的了解它以后,你会发现,原来细胞这么“聪明”!自噬,不就是自己吃自己吗?可以这样理解。
自噬就是细胞自己降解自己结构的过程,即把一些暂时用不上的零件,拆解变成最小的模块,然后重新组装成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自噬。
在植物细胞和酵母细胞里,自噬在液泡中发生。
而在动物细胞里,自噬在溶酶体里发生。
从一个蛋白质到整个细胞器,都是可以降解的。
自噬是细胞内分解代谢的一种途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途径,称之为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简单说就是在蛋白质上加个泛素,做个标记,然后送进蛋白酶体中完成消化。
发现细胞自噬首次提出自噬这一概念的,是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比利时细胞和生物化学家克里斯汀・德・迪夫。
他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自噬体,并在1963年溶酶体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他也因此被誉为“自噬之父”。
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隅良典开始用酵母研究自噬。
再后来越来越多科学家加入了研究自噬的队伍。
细胞自噬其实分为三种方式,这是根据如何“打包”物质和如何运送物质来划分的。
第一种叫宏自噬,也叫巨自噬,顾名思义就是自噬体比较大,用细胞膜或者其他的双层膜去把那些不想要的东西包裹起来,然后和溶酶体融合。
第二种叫微自噬。
顾名思义就是自噬体比较小,溶酶体或者液泡直接用自身去吞噬那些需要降解的东西,也许是细胞器,也许是蛋白质。
第三种叫分子伴侣介导自噬。
是指分子伴侣将细胞内的蛋白质先从折叠状态恢复为未折叠的状态,再放到溶酶体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生物学
课程论文
题目:第二信使cAMP/cGMP对大鼠
卵巢功能的调控机制
第二信使cAMP/cGMP信号通路对大鼠卵巢功能的调控机制
摘要:
在哺乳动物卵巢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及分化需要颗粒细胞和卵母细胞特异性基因的协同表达.这一程序的执行依赖于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之间交换的局部信号,以及促性腺激素的调控。
因此,用信号转导通路来解释促性腺激素对哺乳动物卵巢卵泡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可以很好的解释在这些过程中那些基因的适时表达与调控.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以及卵母细胞的成熟与排卵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的’作用过程,其都可以转为对环核普酸水平的调控.胞内cAMP的变化可以调控促性腺激素对颗拉细胞与膜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由此可见,第二信使cAMP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为什么相同的cAMP加印信号可以诱导不同的生理反应。
20年前,cAMP信号区域化的提出似乎解答了这一疑惑.哺乳动物卵巢产生可用的卵母细胞主要取决于促性腺激素对卵泡发育、颗粒细胞成熟,排卵及黄体化的调节作用.LH和FSH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AMP依赖性信号转导,现在也已经发现许多其他因子可以通过激活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来调节促性腺激素对卵巢的作用.因此,目前研究表明第二信使。
cGMP田对卵巢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第二信使磷酸二脂酶卵巢细胞
1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对大鼠颗粒细胞体外成熟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颗粒细胞中第二信使。
cAMP/cGMP的失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系列相应的PDE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变化.为了研究第二信使通路在大鼠颖粒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体外培养了未成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利用FSH处理颗粒细胞,并检测了E2,cAMP/cGMP浓度的变化,同时分析了PDE4蛋白的表达及cAMP一PDE活性的变化.结果清楚地表明颗粒细胞在48h成熟时,试验组cAM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GMP没有明显变化;蛋白印迹试验发现试验组出现两条PDE4条带,约80和70KDa;cAMP一PDE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在整个48h过程中的活性都较低,而试验组在6到12h时,cAMP一PDE活性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在大鼠颗粒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SH使cAMP 一PDE活性升高主要与PDE4蛋白的表达有关,同时颗粒细胞中cAN于的累积不是通过cAMP一PDE活性的变化来实现的.
2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大鼠胚胎早期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哺乳动物早期卵巢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确定胎鼠卵巢发育,通过RL气研究胎鼠卵莱中cAMP/cGMP田水平及其相应PDE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胎鼠卵巢cAMP田水平在12日龄时最低,到15日龄之后显著升高,直到出生后1日龄没有明显变化;而胎鼠卵巢cAMP一PDE活性呈相反的变化,12日龄时最高,其他时期差异不显著.胎鼠卵巢c GMP州田水平变化在整个妊振后期,卵巢分化形成之后,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
cGMP一PDE活性变化在12日龄时最高,巧日龄时显著降低,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cA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雌性胎鼠卵巢的生长发育,同时表明cAMP/cGMP信号通路中PDE在这个过程中作用方式也是不同的.
3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新生大鼠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哺乳动物卵巢卵泡生长启动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确定新生大鼠卵粱印泡发育,通过RIA研究新生大鼠卵巢中cAMP/cGMP水平和相应PDE活性变化.结果发现新生大鼠在10日龄前cAMP浓度逐步升高,与卵巢卵泡发育是一致的,21日龄时显著降低;而cAMP一PDE活性在10日龄前没有明显变化,21日龄时则显著升高.。
cGMP水平在出生时较高,在5日龄时显著降低,然后到10日龄时升高到最高水平,紧接着在21日龄时降低;而cGMP一PDE 活性在1到10日龄期间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在21日龄时显著升高了.这些结果表明cAMP 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印巢卵泡生长的启动与发育,而PDE在卵巢卵泡的早期发育中没有显著性作用;21日龄cAMp/cGMp水平和PDE活性变化同时表明cAMP/cGMP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对话.
4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未成熟大鼠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研究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哺乳动物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确定未成熟大鼠卵巢卵泡发育模型,通过RIA研究未成熟大鼠卵巢。
cAMP/cGMP水平和相应PDE活性变化.结果发现未成熟大鼠卵巢cAMP水平在eCG处理后显著升高,hCG处理后24h继续显著性升高,到72h时则显著性下降;而cAMP一PDE活性在eCG处理后没有明显变化,hCG处理后则先是升高,紧随着开始下降.cGMP 水平的变化与cAMP变化相似,eCG处理后显著升高,hCG处理后24h继续显著性升高,到72h时则显著性下降;而。
GMP一PDE活性在eCG处理后显著下降,hCG处理后则显著升高。
这些结果表明cAMP/cG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卵巢卵泡生长与发育,而PDE在卵巢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呈阶段特异性。
5第二信使。
cAMP/cGMP通路在成年大鼠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哺乳动物发情周期中对卵巢卵泡发育的调拉作用,本试验通过阴道涂片的方法确定成年大鼠的发情周期,通过组织学观察确定成年大鼠卵巢卵泡发育模型,通过RLA研究成年大鼠卵巢cAMP/cGMP田水平和相应PDE 活性变化.结果发现成年大鼠卵巢cAMP水平除发情期(E)外的其他三个发情阶段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发情期(E)卵巢cANMP水平则显著低于发情周期的其他各个阶段;而cAMP一PDE活性在整个发情周期中都没有显著性的变化.。
GMP水平在发情期(E)和乏情期(D)较低,在间情期(M)和发情前期(P)较高;而cGMP一PDE活性与cGMP水平相比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cGMP一PDE活性在发情期(E)和乏情期(D)较高,在间情期(M)和发情前期(P)较低;相关性分析发现卵巢。
GN田水平与。
GMP一PDE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二一0.7715,二16,P<0.05)。
这些结果表明cAMP/cGMP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大鼠卵巢卵泡生长与发育,其中cAMP一PDE在发情周期中对cAMP信号的调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发情周期中。
cGMP一PDE可能是调控cGMP信号的主要影响
因素.
6第二信使cAMP/cGMP通路在老年大鼠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研究第二信使cAMP/cGMP于通路在老年哺乳动物卵巢功能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确定老年大鼠卵巢卵泡发育模型,通过RIA研究老年(PE)大鼠卵巢cAMP/cGMP水平和相应PDE活性变化.结果发现老年(PE)大鼠卵巢cAMP水平与成年大鼠发情期(E)卵巢cA州田水平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老年(PE)大鼠卵巢cAMP一PDE 活性则显著低于大鼠发情期(E)卵巢cAN印一PDE活性.发现老年(PE)大鼠卵巢cGMP 水平虽然高于成年大鼠发情期(E)卵巢cGMP水平,但差异不显著,而老年(PE)大鼠卵巢cGMP一PDE活性则显著低于大鼠发情期(E)卵粱cGMP一PDE活性.这些结果表明cAMP/cGMP信号通路可能与雌性老年伊E)大鼠卵巢囊肿直接相关,尤其是CAMP一PDE与cGMP一PDE活性的降低可能就是由于雌性老年(PE)大鼠卵巢囊肿的形成.
综上所述,本试验研究利用一个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和六个大鼠卵巢发育模型系统地研究了第二信使cAMP/cGMP信号通路在整个卵巢卵泡发育过程中作用,结果表明在大鼠颗粒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FsH使cAMP—PDE活性升高主要与PDE4蛋白的表达有关,颗拉细胞中cAMP的累积不是通过cAMP一PDE活性的变化来实现的;同时表明cAMP一PDE在卵巢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呈阶段特定性.
参考文献
StefallE,WiesnerB,BalllieGS,MollajewR,Henn V,LorenzD,Santaxnaria K,NedvetskyP,HundsruckerC,BeyennannM ,Galll,Maehityre AN,.Compartmentalization
of cAMP-dependent signaling by phosphodiesterase-4D is involed in the regulation of vasopressin-mediated water reabsorption in renal principal cells. J Am Soc Nephrol.
2007,18(l):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