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题几种逻辑关系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

行测解题技巧:16种关系秒杀类比推理类比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的常考题型,难度相对来说不大,但是,要快速且准确地选出答案,也是不容易的。
中政行测专家精心整理了类比推理中常见的16种常见关系,帮助考生快速掌握类比推理题的解题方法技巧。
一、外延关系外延关系是指词项在外延上存在的同一、并列、交叉和包含关系。
1、同一关系同一关系指词项表述的是同一事物,指代的是同一个概念,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换了一种说法。
【例题】()对于U.K 相当于美国对于()A. 德国 P.R.CB. 中国 G.CC. 联合国 U.CD. 英国 U.S.A【解析】U.K是英国的英文缩写,U.S.A是美国的英文缩写,对应词项的含义相同且后者是前者的英文缩写。
故答案为D。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是指词项分别属于同一“属”下的不同“种”,彼此之间互不相容、互相排斥,在外延上没有交集。
根据词项的外延之和小于还是等于他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又可以分为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①反对关系反对关系是指词项之间关系并列、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词项属于同一个种属下众多种类中的几种。
【例题】黄色:红色:白色()A. 忧伤:高兴:愤怒B. 女医生:男医生:医生C. 科学:非科学:伪科学D. 左手:右手:举手【解析】黄色、红色和白色关系并列、均属于颜色且只是颜色众多种类中的几种;A项忧伤、高兴和愤怒关系并列、均属于情绪且只是众多情绪表现中的几种;B项医生包含了女医生和男医生;C项中科学和非科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学的理论来自非科学,非科学的理论经过证明研究有可能成为科学,而伪科学是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说成科学,如星占学,三者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D项左右手和举手之间不存在并列关系。
故答案为A。
②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指词项之间关系并列、互相排斥但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临近的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也就是词项涵盖了同一种属下全部的种类。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很多同学很想认真准备公务员考试,但是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特别是行测,而且这是公务员考试中占分比较大的一部分。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类比推理考试知识点一、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其实是一种从属关系,也就是说一个概念的外延完全在另外一个概念的外延内,而非字面上的包含关系,如:宇宙包含万物,就认为“宇宙与万物”为包含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上句所提及的“包含”是在具体描写事物内部所容纳的事物,而逻辑中的“包含”描写概念的分类,是一种抽象地描写概念从属的关系,如:苹果和水果,水果就是“属概念”,而“苹果”就是“种概念”,据此,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逻辑中的“包含关系”意为:“种概念”是“属概念”,上述例子就可直接知道为:苹果是水果。
二、组成关系组成关系实质就是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将整体进行机械式的拆分,强调谁是谁的一部分。
例如屏幕和电视,“电视”没了“屏幕”,从物理意义来讲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视”了。
当然如果仅是从概念上去区分,同学们可能很难在考试中迅速辨论清楚,这个时候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技能,就是造句排除。
当我们分不清是组成关系还是包含关系时,可以在两个词间以“是”相联,如果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那么两者就是包含关系;如果不可以形成完全的一句话,还需要加上“一部分”,那么两者之间就是组成关系。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苹果是水果,但是我们不能说屏幕是电视,而应当说屏幕是电视的一部分。
至此,“包含”与“组成”也就可轻松辨析了,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道题目来趁热打铁吧!【例题】地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A. 城市:居民区:商业区B. 卫星:遥感:雷达C. 糖果:水果糖:芝麻糖D. 单位:千米:公里【答案】C。
解析:题干中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地理的两种不同领域,所以他们是地理的一种,是包含关系,且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是不同事物并列关系。
2014年国考类比推理:逻辑关系总结

2014年国考类比推理:逻辑关系总结华图教育孙莉近几年来的国考行测中,类比推理开始越来越趋向于对于两个词甚至是三个词之间细致逻辑关系的考查。
而考生在遇到这一类题目的时候就会纠结在选项中无所适从。
在此,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对国考中可能出现的逻辑关系加以总结,以便考生备考。
在国考的类比推理中,所涉及到的逻辑关系可以大致分为7种。
其一,同一关系,即题干中所给两词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例如土豆和马铃薯,西红柿和番茄。
其二,并列关系,在类比推理中并列关系被细分为两类即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例如生和死就是一对矛盾关系,而动物和植物就是一对反对关系。
其三,包含关系,这类关系也被细分为两类,即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
所谓种属关系即谁是谁的一种,例如苹果和水果,我们说苹果是水果的一种;所谓组成关系即谁是谁的一部分,例如轮胎和汽车,我们说轮胎是汽车的一部分。
其四,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例如运动员和大学生,我们可以说有的运动员是大学生,同样有的大学生是运动员。
其五,属性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在逻辑判断中很少提及。
所谓属性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质,这个性质被细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也即必然性和或然性。
例如盐和咸,盐一定是咸的,因此我们说咸是盐的本质属性,两者是必然关系;花和香,花不一定都是香的,因此香是花的非本质属性,我们说两者是或然关系。
其六,对应关系,即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具有某种映射关系。
在类比推理题目中,对应关系往往体现在考查常识的题目中,例如曹禺和日出,曹禺是日出的作者,日出是由曹禺写的,两者即为对应关系。
其七,条件关系,这一关系在类比推理中体现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
在逻辑判断的翻译推理之中有过重点讲解。
例如下雨和地湿,如果下雨地面一定会湿,我们说下雨是地湿的充分条件;努力和成功,只有经过努力才能成功,我们说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真题:【例】动物∶植物A.文章∶文字B.苹果∶核桃C.公司∶企业D.小说∶散文A 解析:本题考查并列关系。
国考省考行测类比推理-解题技巧

类比推理——你像我,我才选你!(共49 题)【考点梳理模块:共23 题】一、概念间关系(一)包容关系(种属关系和属种关系)(2015下·统考)()对于蓝牙耳机相当于电话对于()A.手机C.耳机无线电话手摇电话B.喇叭D.听筒移动电话电话话筒【答案】C。
解析:蓝牙耳机是耳机的一种,手摇电话是电话的一种。
故本题C选。
(二)全同关系(2013·浙江·公务员)岳父∶丈人A.舅舅∶外甥C.伯父∶侄子B.姨妈∶婶婶D.祖母∶奶奶【答案】D。
解析:岳父和丈人是全同关系,项D 祖母和奶奶是全同关系。
故本题选D。
(三)全异关系(主要指并列关系)(2013下·统考)平原∶丘陵A.国画∶油画C.职称∶教授B.逻辑∶思维D.革命∶战争【答案】A。
解析:平原和丘陵都属于地貌形态,为并列关系;A 项国画和油画都属于绘画形式,为并列关系。
故本题选A。
(四)交叉关系(2015·温州)白领∶研究生A.老师∶学生C.工人∶工厂B.松花江∶清江 D.大学生∶志愿者【答案】D。
解析:白领和研究生是交叉关系,有些白领是研究生,有些研究生是白领;D 项大学生和志愿者也是交叉关系,有些大学生是志愿者,有些志愿者是大学生。
A 项老师和学生是职业与其工作对象的关系,B项松花江和清江是并列关系,C项工人和工厂是人与其工作场所的关系。
故本题选D。
二、近反义关系(一)反义关系(2016上·统考)索取∶施舍A.推辞∶推诿B.搜索∶咨询C.谈论∶比较D.创新∶守旧【答案】D。
解析:“索取”和“施舍”是反义关系,D 项“创新”和“守旧”是反义关系。
故本题选D。
(二)近义关系(2014下·统考)色厉内荏∶外强中干A.虎背熊腰∶弱不禁风 C.郑人买履∶按图索骥B.高瞻远瞩∶志存高远D.阳春白雪∶雅俗共赏【答案】C。
解析:“色厉内荏”指外表强硬、内心虚弱,“外强中干”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两者是近义关系,且均为贬义词。
2022年题型讲解之类比推理_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

题型讲解之类比推理_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类比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的必考题型,近几年来考试题量始终很稳定,均为10道。
解答类比推理题目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观看题干,理解题干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
类比推理考查的学问点比较广泛,涉及规律关系、言语关系、阅历常识以及专业学科的简洁理论常识。
其中阅历常识中的功能关系、加工关系、职业关系,言语关系中的词义关系以及规律关系中的概念间关系考查频率较高。
我在此进行具体讲解。
一、功能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功能、作用、用途的关系。
【例题】老花镜:阅读A.拐杖:康复B.假牙:美食C.近视镜:视力D.助听器:交谈【答案】D【解析】戴老花镜可以帮助阅读,使用助听器可以帮助交谈。
A 项拐杖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走路而不是康复,另外老花镜是名词,阅读是动词,B、C项的词性对应不符。
二、加工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原材料与成品的关系。
【例题】小麦:馒头A.麋鹿:麝香B.叶绿体:细胞C.乌贼:墨汁D.棉花:布鞋【答案】D【解析】馒头由面粉加工而成,面粉可以由小麦加工而成;布鞋由布加工而成,布可以由棉花加工而成。
三、职业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职业主体、职业对象、职业工具、职业地点等的关系。
【例题】刀:屠夫:肉A.相机:记者:摄影B.剪刀:裁缝:布料C.粉笔:老师:黑板D.法律:法官:犯人【答案】B【解析】屠夫用刀切肉,裁缝用剪刀剪布料。
考查的是职业关系,刀是职业工具,屠夫是职业主体,肉是职业对象。
四、词义关系:词与词之间具有近义词、反义词的关系或者词语含义上具有肯定的相关性。
【例题】坚持不懈:半途而废A.异口同声:众说纷纭B.春风拂面:寒风凛冽C.提纲挈领:优柔寡断D.万象更新:因循守旧【答案】A【解析】坚持不懈和半途而废是反义词,异口同声和众说纷纭也是反义词。
B项、C项、D项并不构成反义词关系。
春风拂面是形容春风吹在脸上舒适的感觉;寒风凛冽是形容特别寒冷;提纲挈领比方擅长抓住问题的关键;优柔寡断是形容做事迟疑;万象更新是比方更换了新的面貌,显出一派生气;因循守旧是比方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

行测推理判断知识点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是各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对行测推理判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题型。
一、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它们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特征。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语法关系:主谓、动宾、偏正、并列等关系。
2.语义关系:同义、反义、近义、远义等关系。
3.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等。
二、定义判断定义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定义,判断某个事物是否符合该定义的要求。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中的关键词通常包括主体、客体、方式、结果等。
2.分析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是指定义所涵盖的事物的范围。
3.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通过分析选项,排除与定义不符的选项。
三、逻辑判断逻辑判断是根据给定的前提,运用逻辑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直言命题:A、E、I、O四种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2.复言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3.模态命题:必然命题、可能命题及其推理规则。
4.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
5.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等。
四、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通过观察图形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位置关系:图形的上下、左右、内外等位置关系。
2.形状关系:图形的对称、旋转、翻转等形状变化。
3.数量关系:图形的个数、面积、角度等数量变化。
4.轨迹关系:图形按照一定规律运动形成的轨迹。
五、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根据给定的信息,推断出未知的信息。
其常见知识点包括:1.事实判断:根据已知事实,判断未知事实。
2.价值判断:根据已知价值观,判断未知事物的价值。
3.方法判断:根据已知方法,判断未知问题应采用的方法。
总结:行测推理判断涉及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类比推理常见关系分类(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类比推理常见类型关系分类(全)类比推理的题干和选项都由词语组成,着重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和对事物关系的分析能力,因此了解词项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多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和总结,将类比推理词项间关系归纳为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及常识问题。
类比推理题题型框架列示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语法关系常识问题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全异关系全同关系近义关系反义关系与事物相关与人相关与作品相关与历史相关因果关系顺承关系目的关系必要(充分)条件关系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字词常识文学常识历史常识地理常识自然科学常识其他常识一、概念间关系概念间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和全异关系五种。
(一)全同关系1.同一事物的全称、简称、别称、美称、谦称、敬称等。
如:鄙人:自己、美国:USA。
2.音译名与中文名、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麦克风:话筒、罗曼蒂克:浪漫。
【例】家父:父亲A.老媪:老伴B.鼻祖:祖宗C.作者:自己D.鄙人:自己【解析】家父是父亲的谦称,鄙人是自己的谦称。
老媪是老妇人的意思;鼻祖指创始人,与祖宗含义不同;作者指写作的人,而不是自己。
故答案选D。
(二)包含关系1.种与属。
如:苹果:水果、杂志:期刊。
2.整体与部分。
如:阳光:紫外线、书包:背带。
【例】电脑:鼠标A.水壶:茶杯B.手机:短信C.船:锚D.录音机:磁带【解析】鼠标是电脑的一部分;锚是船的一部分。
且鼠标和锚都能起定位作用。
故答案选C。
(三)交叉关系词语所表示的集合之间存在交集,即有些A是B且有些A不是B。
如:体育明星:江苏人、大学生:愤青。
【例】影星:江西人A.蔬菜:种植B.专家:军人C.鼓手:乐队D.社会:自然【解析】题干中的词项是交叉关系:影星可能是江西人,也可能不是江西人。
专家可能是军人,也可能不是军人,故答案选B(四)并列关系1.同属于一类事物。
如:咖啡:绿茶、铅笔:钢笔。
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考点及真题解析

类比推理解题思路事物间都存在逻辑关系,对事物间逻辑关系的抽象比较就是类比。
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准确判断题干给定的一组或多组相关词(概念)间的逻辑关系,然后,选择与之逻辑关系相同或相近的备选项作为答案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两个要点。
要点一:确认概念关系要点二:比较高阶关系(类比推理试题中高阶类比是重要考点。
)试题类型一、传统型(双词类比)传统型又称双词类比,试题结构如下:M: N备选项:A.…… B.…… C.…… D.…… 解析要求: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动物:牛A. 汽车:轿车B. 足球:球类C. 公务员:教师D. 松树:菊花二、填空型填空型试题结构如下:备选项: A. …… B. …… C. …… D. ……例题()对于山东相当于皖对于()A. 泰山合肥B. 孔子皖南事件C. 鲁安徽D. 渤海南海三、三词连锁型三词连锁型简称连锁型,试题结构如下:W:H:Q备选项: A. …… B. …… C. …… D. …… 例题火车:汽车:交通工具A. 公路:铁路:山路B. 泰山:太行山:山脉C. 公园:大厦:城市D. 蔬菜:粮食:庄稼【解析】题干中“火车、汽车”都是交通工具。
只有B项和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类比关系考点类比推理一般考查九种逻辑关系一、同一关系同一关系是两个概念的含义完全相同的逻辑关系。
即:内涵一致,外延重合。
如:马铃薯:土豆。
例题诗人:骚人A. 而立:四十B. 美人:皇后C. 男子:须眉D. 古稀:寡人【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两个词语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
古称诗人为“骚人”,因屈原作《离骚》得来。
符合题干逻辑关系的只有C项。
古称男子为“须眉”。
故选Co【拓展】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借用为男子的代称。
二、包含关系类比推理中的包含关系是指真包含关系,在逻辑上也叫属种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并大于另一个概念的外延。
其逆向关系是包含于关系。
在类比推理试题中,要注意区别前后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比推理题几种逻辑关系
在做类比推理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最喜欢的是遣词造句法以及直观推理法,但是运用以上方法时有时我们会发现拿到一道题有好几个答案都符合原文,一时难以选择,此时就需要我们的一些逻辑知识来帮助大家,那么在类比推理题中有哪些逻辑关系呢?下面我们对此略加论述。
一、同一关系:(古今中外、自他雅俗、同义词)
所谓同一关系,指的是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
常见的同一关系主要包括上述几种,即古今、中外、自他、雅俗、同义词。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蒹葭和芦苇、蹴鞠和足球、司南和指南针。
上述两个词语表述的都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今天的称谓,一个是古时候的称谓。
2、麦克风和话筒、引擎和发动机。
上述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国外的称谓,一个是中国的称谓。
3、令郎和犬子、令尊和家父、令堂和家母。
以上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自己对其的称谓,一个是他人对其的称谓。
4、婵娟和月亮、嘉木和茶树、马铃薯和土豆。
两者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但是一个是雅称一个是俗称。
5、美丽与漂亮、眼花缭乱与扑朔迷离。
两个词语表述的是同一个事物,是同义词。
例1、柏油公路:阳光大道
A.蔚蓝行星:美丽地球B.纳米涂料:超级墙漆
C.双峰骆驼:沙漠之舟D.液晶屏幕:璀璨荧屏【2013年国考】
【答案D】解析:原文中已经给出的两个词语是同一关系,指代的是同一事物,一个是雅称一个是俗称,所以我们选择答案D。
二、包容关系:(包含关系、组成关系)
包容关系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关系,一种是组成关系。
包含关系比如:水果和苹果,树木和杨树,羊和羚羊。
组成关系如:桌面和桌子、胳膊和身体、杯盖和水杯。
考生可以如此来记忆,以记住两种包容关系的区别。
我们可以说苹果是一种水果,但是不能说胳膊是一个身体,通过这两个的不同就可以记住包含关系和组成关系的不同了。
例1、出征:击鼓:士气
A.比赛:呐喊:信心B.生产:监督:效率
C.喝酒:谈判:气氛D.宣传:登报:名气【2013年国考】
【答案A】解析:出征前击鼓是为了提升士气,比赛时呐喊是为了提升信心,所以选择A。
此题容易误选D,登报与宣传是包含关系,登报是一种宣传方式,但是击鼓不是一种出征方式,所以予以排除。
三、对立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反义词)
对立关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矛盾关系一种是反对关系。
矛盾关系比如:生和死、男和女。
反对关系比如:苹果和梨、杨树和柳树。
对于两者的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两个例子去理解,矛盾关系中的生和死:一个人如果是生绝对不会是死,如果不生绝对是死。
反对关系中的杨树和柳树:一棵树如果是杨树绝对不会是柳树,如果不是杨树可能是柳树。
这就是二者的不同。
反义词就很好理解了,我们从小就在学,比如高兴和痛苦。
例1、火炬:蜡烛
A.中药:草药B.矿石:煤炭
C.棉布:丝绸D.扇子:蚊香【2013年国考】
【答案C】解析:原文中给出的两个词语火炬和蜡烛是反对关系,两者是照明设备里面的反
对关系,由此我们选择答案C。
A答案中的两者是交叉关系,B答案中的两者是包含关系,D答案中的两者没有关系。
例2、电动车:摩托车:救护车
A.乒乓球:保龄球:羽毛球B.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
C.天鹅绒:清洁绒:法兰绒D.联谊部:俱乐部:文学部【2013年国考】
【答案B】解析:电动车和摩托车是反对关系,两者与救护车又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包含关系,据此我们就可以选出答案B。
例3、创新:僵化
A.发展:前进B.开放:闭塞
C.计划:秩序D.革新:失败【2014年国考】
【答案B】解析:创新与僵化是反义词,开放与闭塞是反义词,所以选择答案B
四、对应关系:(一一对应、一多对应)
对应关系也是分为三种:一是一一对应关系,二是一对多的关系,三是多对多的关系。
一一对应关系比如:警察和警服、军装和军人。
一对多的对应关系比如:制服和邮递员、麦粒和小麦。
例1、认真:一丝不苟
A.清楚:一清二楚 B.正确:分毫不差
C.温暖:风和日丽D.干净:一尘不染【2013年国考】
【答案D】解析:原文已经给的两个词语认真和一丝不苟是同义词,且为一一对应关系,即两者是在一个意思上构成了同义词。
这道题很容易误选答案A,之所以排除A是因为其中的两个词语虽然是同义词但是是两层对应关系,清楚既有眼睛看的清楚的意思也有心理明白的意思,因此我们将A答案排除,选择D答案。
五、属性关系:(必然属性、或然属性)
属性关系分为必然属性和或然属性,必然属性比如:光和亮、盐和咸。
或然属性比如:花和香、叶和绿。
如何记忆两者的不同,比如:有光一定会亮但是有花不一定是香的。
例1、生命:动物
A.思维:人类B.绿色:植物
C.节气:历法D.收获:秋季【2014年国考】
【答案A】解析:动物与生命是必然属性关系,也就是动物一定具有生命,人类必然有思维,哲学也讲过了,思维是人类特有的。
植物不一定是绿色,所以排除B,秋季不一定有收获,(如大灾之年)所以排除D,历法不一定有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前已经有历法,节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已),所以排除C。
例2、红茶:发酵:保健
A.丝绸:染色:收藏B.石油:蒸馏:燃烧
C.中药:采摘:治病D.玉镯:磨制:装饰【2014年国考】
【答案D】解析:红茶的生产国产必然有发酵,玉镯的生产过程必然有磨制。
因为中药的生产过程不必然有采摘(如童子尿)所以排除C。
其他两个答案很好排除了。
六、条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条件关系主要分为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比如:碰撞和疼,充分条件比如:移动和跑步。
两者的不同很显然,如果碰撞一定会疼但是如果移动不一定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