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的意思
洛阳纸贵的典故

洛阳纸贵的典故洛阳纸贵的典故(一):洛阳纸贵的故事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十分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十分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资料,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资料、结构、语言诸方面都到达必须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最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洛阳纸贵的典故(二):洛阳纸贵的故事,成语洛阳纸贵出自哪里洛阳纸贵的意思是什么洛阳纸贵的主人公又是谁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十分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但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洛阳纸贵故事

洛阳纸贵故事洛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名城,素有“洛邑”、“洛师”、“洛中”、“洛府”、“洛邑”等美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洛阳纸贵,更是洛阳文化的一大特色,成为了洛阳的一张名片。
洛阳纸贵,指的是在唐代时期,洛阳地区兴起的一种文化现象。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洛阳更是文化繁荣的中心之一。
在这个时期,洛阳出现了大量的文人墨客,他们在这里相聚,互相切磋,交流文化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也催生了洛阳纸贵的兴起。
洛阳纸贵,最初是指在洛阳地区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当时,洛阳地区的文人墨客们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在文坛上备受瞩目,被誉为“纸贵”。
这些作品包括诗词、文章、书法、绘画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形式多样,风格各异。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洛阳纸贵的兴起,不仅是洛阳文化繁荣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缩影。
在唐代时期,洛阳的文化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地域范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中心。
洛阳纸贵的作品,不仅在洛阳地区广为流传,而且还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后世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洛阳纸贵,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更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传统。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洛阳纸贵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丽的篇章。
洛阳纸贵的兴起,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洛阳纸贵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总而言之,洛阳纸贵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传统。
它的兴起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洛阳纸贵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洛阳纸贵的意思

洛阳纸贵的意思【汉字书写】:洛阳纸贵【汉语注音】:luò yáng zhǐ guì【成语原文】:唐.房玄龄等《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摹仿,洛阳为之纸便宜。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形容著作流传很广。
【洛阳纸贵的意思】:文章写下得不好,连纸都涨价了。
比喻不好的著作有价值,流传广,风靡一时。
【洛阳纸贵的近义词】:风行一直、交口称誉、有口皆碑、有目共睹;【洛阳纸贵的反义词】:无人问津、敬而远之;西晋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学家左思家徒四壁,相貌丑陋,可是文章写得好。
他写一篇《齐都赋》用了一年的时间,更有《三都赋》,前后花了十年。
三都是指三国时期的蜀国京都成都、吴国京都建业和魏国京都邺。
他到这三座都城去调查、游览,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积累很多素材,为了便于写作和修改,他在门户、庭院,甚至厕所等地方都放上纸、笔,想到好的语句就记下来。
经过反复修改推敲,《三都赋》终于写成。
他的文章构思奇巧,气魄雄伟,语言优美绮丽,表现出三座都城的美丽,壮观,反映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以及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
《三都赋》问世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洛阳都轰动了。
人们乐此不疲地争相传抄,竟使洛阳的`纸价一下子贵了起来。
【洛阳纸贵例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
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上海虽繁华世界,究竟五方杂处,住所的无非江湖名士,即为例如写字的莫友芝,画画的汤�恫�,非不洛阳纸贵,名震一时,总嫌带着江湖气。
”【洛阳纸贵造句】他讨厌写下江湖轶闻、豪杰侠客,扑朔迷离的故事中加插惊悚的案情,引人入胜,一时间洛阳纸贵。
中国中车的股票从当初的洛阳纸贵变得一文不值,连续跌停收盘,卖单高挂,股民们吓得惊慌失措。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

有文言文中意思的成语篇一:标题:拓展:有关文言文中的成语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直到现代汉语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文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许多成语都是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1. 纸上谈兵: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2. 洛阳纸贵:比喻非常流行而珍贵的东西。
也比喻某一作品问世后广泛流传,人人争购。
3. 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多指技术或艺术方面有创造性。
4. 狼狈为奸: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联合干坏事。
5. 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6. 提纲挈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指导全面。
7. 不遗余力:指把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毫不保留。
8. 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9. 入室操戈:进入别人的卧室,拿起了戈来乱打。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0. 鱼龙百变:比喻变化多端,灵活多变。
以上是一些由文言文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
拓展:除了上述的成语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文言文成语,如“相濡以沫”、“曲高和寡”、“良辰美景”、“流连忘返”等等。
这些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很高的使用率,并且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同时,文言文成语的学习过程也是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篇二:标题:自强不息正文:自强不息是一种古老的成语,出自《周易·乾卦》。
它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不断地自我努力,自我激励,永不放弃。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非常重要,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激励,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自强不息”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例如,人们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人在努力奋斗,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也可以用它形容一个企业或组织,强调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能力。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大全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大全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听出名的。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大全,希望你喜欢。
洛阳纸贵的历史典故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洛阳纸贵指的作品介绍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三都赋》。
《三都赋》是中国古代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所创作的,《三都赋》构思十年始成,豪贵之家竞相传抄,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左思传》。
《三都赋》分别为《魏都赋》、《吴都赋》、《蜀都赋》,曾名噪一时,至今仍被人传诵。
说起左思,许多人就想到他的《三都赋》及“洛阳纸贵”这个成语。
左思长得奇丑,个子又矮,又口吃,从小就“傻兮兮”的,读书不成,学琴不行。
连他的父亲都瞧他不起,说:“这小子真笨,比我年青时差多了。
”所以,左思小时候吃尽了白眼,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
六个字的成语及解释

六个字的成语及解释六个字的成语是汉语中最常用的成语之一,这些成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义,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言语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六个字成语,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含义。
1. 气贯长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物气势逼人,神采飞扬,锐不可当。
它的字面意思是“气息贯穿了长虹”,比喻人的气势高峻,无法被阻挡。
这个成语源自唐代的诗词,后来引申出来形容各种人物,包括政治家、将军、艺术家、运动员等。
2. 一衣带水“一衣带水”是指隔着一条河,两岸的民风、文化和习俗有异。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相距不远而差异甚大的两个人或两个地方。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相关度高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 青梅竹马“青梅竹马”是指小时候一起长大的男女,后来可能彼此相爱。
这个成语寓意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小小年纪就有人生的触动。
虽然不能保证他们一定会在一起,但可以看到一份纯真的羁绊,即使时光飞逝,依然难以抹去。
4.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讲的是古代教育家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孟母搬了三次家。
这个成语在现代用来形容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努力,大胆决策。
它常用来形容重视教育和引导下一代的父母。
5. 洛阳纸贵“洛阳纸贵”是指在某个地方的作品非常流行并广泛传播。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当时洛阳文化繁荣,因此在当时“洛阳纸贵”指的是在洛阳发表的文学作品很流行,很受欢迎。
如今,洛阳纸贵则泛指任何一种文化、思想或产品在某个地方备受欢迎。
6.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没有实际行动,只是靠说空话来显示自己才华的人。
它的寓意是光说不练于事无补,无法取得胜利,比如说一个企业家光口头上谈策略而忽略了具体的操作,不仅会失去信任,而且还会失去目标。
这些六个字的成语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丰富有深意的用语,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这些简短的语言,我们不仅可以表达我们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还可以了解和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拓宽我们的思维和知识的领域。
公务员考试常见100成语

公务员考试成语常见100词1.不刊之论:不能够更改的言论,形容言论不可磨灭。
2.高山仰止:指高尚的道德使人仰望向往。
3.洛阳纸贵:古典式说晋代的作家左思,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了一篇作品《三都赋》。
被大家所赞赏,于是很多人竞相传抄,以致洛阳的纸供不应求,提高了价格。
现用来比喻文章精美,广为流传。
4.包罗万象:指包括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指内容丰富、复杂,什么东西都有5.洋洋大观:指事物繁多,丰富多彩的景象---侧重景象6.汗牛充栋:指书籍多。
7.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所见的事物是最好的,好到了极点8.贻笑大方:被内行人笑话-----注意,不能再有“被”与之搭配9.美轮美奂:只能用来形容建筑10.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排列整齐11.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用来形容技艺高超12.鬼斧神工:侧重非人力所能做到13.趋之若鹜:比喻很多的人争抢着去追求某种东西,带有贬义色彩14.豆蔻年华:旧指少女十三四岁的时期,现在也泛指处于少女时期。
15.首当其冲:比较最先受到攻击或者最先蒙受灾难的16.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多指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贬义17.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小的地方没有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十分周到和细心。
18.不负众望:不辜负别人的期望19.不假思索:形容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做事快捷。
20.求全责备:意思是要求尽善尽美,完美无缺,强调完美之极21.弹冠相庆:比喻因为将要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形容坏人得势而庆贺22.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
侧重感情上的“爱”23.惟命是从: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
贬义词,侧重拍马屁的人24.千夫所指:侧重指触犯众怒,被众人所指责,是贬义词众矢之的:中性词,其对象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是坏人。
25.心照不宣:多指双方彼此都领会对方的意思26.心领神会:一方了解另一方的意思,多指单方了解。
27.退避三舍:用来比喻对人让步,不与人相争28.敬而远之: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尊敬但不接近29.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30.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31.交浅言深:跟交情浅的人谈心里话.32.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不了解事情真相,随声附和.33.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34.白头如新:指交朋友不能彼此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35.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
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教学设计3篇

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教学设计3篇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idioms and allusion s in Luoyang Zhigui关于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教学设计3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教学设计2、篇章2:洛阳纸贵的意思教学设计3、篇章3:用洛阳纸贵来造句教学设计洛阳纸贵的意思是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那么洛阳纸贵有什么典故的呢?下面请欣赏小泰给大家带来的洛阳纸贵相关典故内容。
希望对你们有用!篇章1:洛阳纸贵的成语典故教学设计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
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
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纸贵的意思
【拼音】:luò yáng zhǐ guì
【解释】: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
洛阳纸贵,我国古代成语,原指洛阳之纸,一时求多于供,货缺而贵。
比喻文章写得好,风行一时。
【近义词】: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反义词】:敬而远之、弃之敝屣、无人问津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接龙】:洛阳纸贵——贵人善忘——忘年之好——好行小慧——慧业文人——人琴两亡——亡国之社——社会贤达——达地知根——根深本固——固执成见——见噎废食
【出处】:《晋书·左思传》:“(左思造《三都赋》成)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成语典故】: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
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
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
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