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

合集下载

[新版]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新版]岩心钻孔地质编录

实习六岩心钻孔地质编录一、实习目的明确岩心钻孔地质编录的内容及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岩心地质编录方法,特别要掌握岩心采取率和换层深度的计算方法。

二、方法原理钻孔开工后,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探现场的编录工作包括如下的内容:(一)根据钻探班报表检查孔深和进尺。

设钻具总长为L,机台高度为P,主动钻杆的机上余尺为c,则本回次孔深H2H 2= L - P – c本回次进尺L1为本回次孔深H1与上一回次孔深H2之差L1 = H1 - H2(二)检查岩心,主要包括:⑴查岩心的放置是否按岩心自然顺序正确放在岩心箱内;⑵岩心编号是否正确及岩心长度丈量是否准确;⑶核对岩心隔板上的数据。

(三)岩(矿)心采取率计算岩、矿心采取率是单位进尺的岩、矿心长度的百分数,即(VI-1)根据取心孔段的不同情况分为回次采取率和分层采取率。

1、回次岩心采取率计算图VI-1是钻孔采取岩心示意图。

上一回次的孔深为H1,残留进尺为S1。

从孔深H1继续向下钻进,本回次的孔深达到H2,残留进尺为S2。

从钻孔中取出岩心,其长度为m, m=m1 + m2(图VI—1),与这一段岩心相应的进尺M为:回次岩心采取率则k为:(VI—2)2、分层岩心采取率计算图6-1岩心采取率示意图(VI—3)分层岩心长度由统计各回次同一岩性的岩心长获得。

分层进尺则是该分层底的孔深与顶的孔深之差。

(四)换层深度计算图6—1中岩心有两种不同的岩性,上部的岩心长度为m1,其代表进尺M1为:(VI—4)换层孔深H为:(VI—5)或根据下部的岩心长度为m2,其代表进尺M2为:(VI—6)换层孔深H为:(VI—7)(五)轴心夹角测量轴心夹角是岩心轴与各种面(层面、断裂面、节理面、片理面等)的夹角。

测量轴心夹角,是钻探编录的一项重要工作。

测量到的轴心夹角是局部产状,对研究矿体构造很有用。

测量轴心夹角有如下方法。

1. 测量法采用量角器或测斜仪测量轴心夹角的。

有些单位制作了岩心量角器,用岩心量角器测量较准确、方便。

《野外地质编录》PPT课件

《野外地质编录》PPT课件

分析结果 Pb

Zn
3、特殊情况 坑道弯曲
1)当弯度>15 °时,以拐弯处为界分段描述 2)当弯度<15 °时,两种情况
90°
76°
A: 顶板按实际弯曲方位 保持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 出现重叠,背向弯曲的坑壁 发生拆开
14° B: 背向弯曲的坑壁保持 完整,相向弯曲的坑壁及顶 板发生拆开
拐弯坑道的展开格式
1★、绘展制开方地式质体实际形态:按比例把各地质体特征点位
2置、展探示槽在图素上描,图参作照图地步质体骤的实际揭露形态,在方格 ★纸上采绘用制展出开地方质式体出:露观的察实了际解形地态 质现象,确定使 用★绘何制种槽展底开素方描式图:及以确壁定投采底用的何方法种,展即开将图槽底底界 ★的地固质定界皮线尺垂、直测投影方到位紧角靠、素坡描度壁一角侧的槽底轮廓线 ★上★,文确据字定地记地质录质体、特的标征走本向样点与品位探的置槽采:方集用位位钢之置间标圈绘绘尺出。读槽出底地素质描图特。 征★进点行在室皮内尺整所理示清绘的:垂要直求距素离描,内容并齐读全出,皮一尺般上要求的 读有长数度分划线、方向、比例尺、样号、产状、图例、
★室内整理、清理工作
90° YMZ1-1
YMZ1-2
YMZ1-3
YMZ1-4
岩脉地质素描图
第七章 地质编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始地质编录
一、坑探地质编录
二、钻探地质编录 (一)现场编录 1、检查孔深 上回次孔深+本回次进尺 2、测定残留岩芯:提钻后马上进行 3、检查岩矿心,测定岩矿心长度,计算岩矿心 采取率
化学分析结果表。
90°


★采用展开方式:观察了解地质现象,确定使用 何种展开方式及确定采用何种展开图 ★固定皮尺、测方位角、坡度角、标志点 ★确定地质特征点位置:用钢圈尺读出地质特征点

浅谈野外岩心地质编录工作

浅谈野外岩心地质编录工作
[ ] ( 标本柜 。
发给钻探部门的文件或表格至少一式两份, 待 钻探技术员、 机长填写完备并签字后存档。
$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是直接采集原始地质数 据和进行地质现象描述的手段, 这项工作进行 得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资料的利用价值, 故它是 野外地质工作的重点。 为了提高编录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要求地 质、 物探、 水文"个专业的人员同步编录。同步 编录可及时了解矿化发育情况, 并可对矿化部 位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编录。遇到疑难地质现 象或特征性地质现象需采取标本样品, 分队不 能释疑的, 需将样品外送分析鉴定。 编录人员要熟悉所负责钻孔的施工设计, 及时指导钻机施工。一个钻孔可专人全面负责 从设计、 编录到综合柱状图的编制, 从而全面培 养和锻练每一位技术人员。 钻孔开始取心时, 编录人员要带上必备的 工具上钻机编录, 原始编录应随钻探进度逐日 或隔日及时进行, 具体有查班报表、 查岩心、 岩 心编录和填发技术文件)项程序。 $ " ! 查班报表 编录者到达钻机后, 先要检查核对班报表, 掌握钻探进度, 核实数据并检查报表内容是否 齐全, 发现问题要及时责成钻探人员消除或予 以弥补。 $ " $ 查岩心 查完报表, 便可查岩心, 先按顺序摆开岩心 箱, 观察和确定标志层及目的层的出现情况和 岩矿心完整程度及冲洗干净程度, 当发现某项 工作钻探方面未做或做的不合格时, 必须由钻 探人员及时补做和修正。 观察结束后, 编录者从头开始逐回次认真 检查岩心, 查对项目有: 岩心牌及其内容是否齐 全和准确, 岩心是否有拉长或颠倒现象, 岩心中 是否存在泥浆或掉块。查对时要清除掉块和泥 浆, 压缩拉长的岩心, 理顺明显颠倒的岩心, 按 真实岩心长度修改岩心牌和班报表有关内容。 发现岩心牌缺失需报钻机人员及时补填。 $ " % 岩心编录 $ " % " ! 岩心编录规则及内容

第四纪地质岩芯编录技术交流

第四纪地质岩芯编录技术交流
谢谢!
14 C、光释光、古地磁、磁化率、 孢粉、微体、重砂、地球化学、粒度 、易溶盐、同位素、原状样等。
孢粉含量较多的地层
孢粉含量较低的地层
五、岩芯保存
将样品采集后的岩芯或另外一半岩芯放置于 岩芯管中,按岩芯次序放置好深度标识、回次标 识(用塑料袋包好),用胶带包裹严密,存放于 指定位置。
敬请领导和专家 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产状、岩层间的接触关系,为阐明其成因及分布规律提 供依据。
2、进行沉积环境的分析。根据岩石的物质组分与原 生的结构特点以及空间分布的状况,恢复沉积物形成时 的古地理环境以及大地构造的环境。
3、全面地研究沉积岩的特点和沉积环境,可以用来 划分对比地层为区域地质测量、勘探工作服务。
三、岩芯编录
岩芯编录: 包括对岩芯划分岩性单元,观察和描述不同岩性单
三、地质编录
2、沉积物的结构
分选性:粗碎屑沉积物均匀程度的一项指标,主要指卵砾石、 砂类,分为好、中等和差3个等级。
三、地质编录
2、沉积物的结构
颗粒的表面结构: 是碎屑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一般指表面的
磨光程度和表面刻蚀痕迹。 最容易观察出来的刻蚀是冰川擦痕、刻擦痕、
撞痕和凿痕或凹坑。
三、地质编录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粗砂 中砂 细砂 粗粉砂 细粉砂

砂 粉砂 粘土(泥)
三、地质编录
2、沉积物的结构
球度:度量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分为圆球体、扁圆体、椭球体、 长扁圆体。 圆度: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分为棱角状、次棱 角状、次圆状、圆状。
磨圆度和球度是粗碎屑沉积物搬运程度的一项指标,籍以判定 该层位原岩搬运的距离及成因。
三、地质编录
4、沉积物的构造 常见的流动成因构造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

岩土工程勘探野外编录、记录一、前言岩土工程勘探包括:钻探、原位测试、工程测量等内容。

是岩土工作程勘察工作中最重要、最主要的环节,是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性工作。

其中钻探是半直接的勘探方法,利用钻探钻孔可以进行划分岩土层、取土样、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孔内波速测试、钻孔载荷试验等。

原位测试是一种间接的勘探方法,原位测试种类繁多,原位测试分为直接或定量的测试方法、间接或半定量的测试方法。

原位测试包括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波速测试、载荷试验等。

工程测绘包括山前斜地等高线测量、勘探孔(点)施放、勘探孔(点)高程测量、座标定位等。

下面就岩土工程勘探各方法、各内容谈谈自己的浅见。

二、钻探钻探能直接揭露岩土层,自然界沉积的岩土具有复杂性、不均匀性等不确定因素及特点,只有钻探才能直接地反映,因而钻探是最有效、最基本的勘探方法。

岩土的颜色反映了岩土固有的矿物成分,粒度成分反映了岩土固体粒颗是原生矿物、次生矿物等。

地球上三大物质组成:矿物、植物、动物,岩土属于矿物。

岩土在自然风化、沉积过程中往往不仅矿物,可能还会有植物、还会有动物。

特别是河流冲积成因的岩土一般都参入较多的植物、动物。

这就要求钻孔野外编录人员根据岩土的地质时代、沉因类型、类别、状态、密实度、含水程度,真实、客观、详细编录。

在编录过程中特别注意土层的扰动程度,岩石的破碎程度。

对于黏性土应记录其名称、颜色、状态、包含物、土的结构。

黏性土的名称有黏土、粉质黏土之分,根据规范可采用搓条法、刀削法来区分黏土、粉质黏土。

对于颜色应按照主色在后次色在前的要求进行描述。

对于状态应用手去感受,根据自己的感受确定其状态,最好能在土试样取上来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填写上自己估计的液性指数,用自己感受填写上的液性指数和所取土试样的土工试验相比对,来校正自己的感受,使之能找到自己的正确感受。

对于包含物要分清包含物的主次。

对于裂隙应描述其发育程度(裂隙的宽度、裂隙的产状、裂隙的横向与竖向)。

岩芯编录全流程

岩芯编录全流程

第一节概述根据地质设计书和矿区地形地质图及勘探线剖面图,量出设计钻孔的坐标位置并下达测量任务通知书。

用经纬仪测出设计钻孔的孔位,钉上木桩并写上孔号,作为设计孔位的标记,如为斜孔,测量时需钉方向桩,以便钻机安装。

按机械碎岩方式可分为回转钻探、冲击钻探、冲击回转钻探等。

地质岩芯钻孔深度分为:浅孔<300m,中深孔300~1000m,深孔1000~3000m,特深孔>3000m。

在钻探中,钻孔轴线应尽可能以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方向穿过矿体,这样才能了解矿体变化的最大方向。

钻孔轴线与铅直方向的夹角称为天顶角。

按照天顶角的不同,钻孔分以下类型。

1.直孔(铅直钻孔)直孔是沿铅直方向钻进的钻孔。

即天顶角为0°。

直孔的施工技术较简单,钻进效率高,是钻探中最常使用的工程。

实际工作中,凡有可能用直孔的,都应尽可能采用直孔。

它一般适用于倾角不大于45°的矿体。

2.斜孔钻孔轴与铅直方向有一定夹角的钻孔称斜孔。

斜孔的施工技术较直孔复杂,天顶角越大,施工技术越复杂。

当矿体倾角较陡时,使用直孔不能保证钻孔以垂直于矿体的顶、底板方向穿过矿体,甚至有可能使钻孔从矿体上盘滑过而打不到矿体,因此必须用斜孔。

一般地,斜孔适用于倾角大于45°的矿体。

在设计钻孔天顶角的大小时,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机性能及操作技术等因素,一般不超过25°。

3.定向孔钻孔在施工所允许的弯曲范围内,天顶角随着孔深逐渐变化的钻孔称为定向孔。

使用定钻孔的好处在于,可使钻孔以理想的角度穿过矿体。

定向孔的施工更加困难,一般较少使用。

在设计钻孔时,应使天顶角小于25°,钻孔轴线与矿体顶板的夹角大于45°,尽可能使钻孔沿矿体厚度方向穿过矿体。

岩芯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地记录,进而编制岩芯柱状图。

第二节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编录人员要熟悉勘查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的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单元的划分等。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岩土工程勘察野外编录
50~80
饱和 >80%
呈松散状,手摸时 颗粒松散,手摸有 水可从颗粒孔隙自Leabharlann 感到潮湿感,加水吸收快 由渗出
呈松散状,手摸时 颗粒松散,手摸有 水可从颗粒孔隙自
感到潮
湿感,放在纸上能 由渗出
浸湿,加水吸收快
呈松散状,手摸时 感到潮
颗粒基本松散,手 握有湿感,较难成 团,放在纸上浸湿 较快,表面偶有水 印。加水吸收慢
的理些上述未规定的特殊现象。如素填土中砂岩块的大小,棱角形形状 等。用以定内分析作为参考。
还应掌握简单地形地貌学知识,什么样的地貌单元形成什么类的 土。丘陵地貌、流水地貌、斜坡地貌等。
冻土的有关知识 冻土按冻胀性分类: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性按不同的土质、天然含水 量和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的最小距离来划分冻胀类别。分为不冻 胀、弱冻胀和强冻胀。 冻土的物理性质 冻土的总含水量:是指冻土中所有冰和未冻水的总质量与冻土骨架 质量之比。 冻土的重度:在冻结状态下,保持天然含水量及结构的土单位体积 的重量。 含冰量:衡量冻土中含冰量多少的指标,有质量含冰量、体积含冰 量和相对含冰量。 未冻水含量:是指冻土中未冻水的质量与干土的质量之比。 冻土的力学性质 冻土的融化压缩:冻土融化过程中在无外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沉降称 为融化下沉,即融陷。冻土融化后,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压缩变形称 为融化压缩。 冻胀量:土的冻胀是土冻结过程中土体积增大的现象。土的冻胀性 以冻胀率(冻胀变形量与冻结深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来衡量。 法向和切向冻胀力:地基土冻结时,随着土体的冻胀,作用于基础 底面向上的抬起力,称为基础底面的法向冻胀力。平行向上作用于基础
粉土
手摸感到潮,手握 能成团,稍碰即 散。
手握有湿感,颗粒 能粘结,手摇可成 饼状,表面有显著 水印(振动水析现 象)。土块加水吸 收很慢。

岩土勘察野外编录1

岩土勘察野外编录1

野外编录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6月(中旬)第08卷第17期总 第178期野外岩芯地质编录工作张 希(新疆煤田地质局156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9) 摘 要:岩芯地质编录是收集和观察研究岩芯中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

本文 根据具体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岩芯地质编录工作的3个阶段以及贯穿于编录工作始终的取样工作。

关键词:岩芯;地质编录;取样 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ZHANG Xi (156 Prospecting Team of Bureau of Coalfield Geology,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Urumqi,830009) Abstract:Core recording of geological field work is a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geological work as it collects,observes and studies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and phenomena that included in cores.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s,three stages of core recording and the sampling throughout are introduced briefly. Key words:Core;Core recording;Sampling对寻找埋藏于地下的煤炭资源来说,钻探是比较有效 的找煤手段,它开辟了采集各类岩石、煤等物性参数的直 接通道,并取出大量岩、煤芯,为确定煤层空间分布位置 和收集地质信息提供了保障。

地质编录是把从钻孔中提取 出来的岩芯所赋存的各种地质信息和地质现象经过现场观 察和研究,全面、客观、准确地记录下来。

地质编录工作 可分为编录前准备工作、现场地质编录工作、编录资料的 整理工作3个阶段,取样工作贯穿于编录工作的始终。

1 编录前准备工作 1.1 地质材料的准备 在进行地质编录前,要由地质部门准备好足够适合岩 芯钻探、地质的各种空白表格、编录纸、预想柱状图、钻 孔资料袋、送样清单、取样标签及样品袋等材料。

并给编 录人员配备以下6类工具:①地质锤;②编录刀;③放大 镜;④钢卷尺;⑤带量角器的三角板、36色彩色铅笔、2H- 4H 的铅笔、橡皮等文具;⑥编录夹。

1.2 编录人员的准备 分队配备编录人员要以技术熟练、业务水平高为标 准。

对一些新手要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由老技术人员带领 编录至少1~2个钻孔后,才可让其独自承担野外地质编录 任务。

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标准,必须在野外工作开展前 对分队所有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认真学习现行的有关 煤炭行业工作的规范、规程、编录指南、技术要求及有关 煤炭找矿理论等,并组织编录人员进行观摩、熟悉编录方 法,强化认识,使地质编录工作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1.3 工作方法及工作标准的准备 在全面执行有关规程、规范的基础上,分队要以大队 制定的全面系统的岩芯分地质层技术工作要求为标准,工 作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四个统一:①大队编制一套统一工作 施工程序。

②统一颜色命名方法。

③结合标本统一认识岩收稿日期:2009-05-13 修回日期:2009-06-10性命名方法,单一组分的岩石按粒度划分,非单一组分应 按3级分类命名原则,以含量大于50%的粒级为主岩,含量 在25%~50%的粒级以“××质”放在主岩之前;若含量在5 %~25%的粒级则以“含××质”放在主岩前面命名。

④统 一认识岩石胶结程度划分,有极松散、松散、中等、致 密、坚硬5级。

1.4 钻孔开孔前技术工作的准备 (1)由地质技术人员给出钻孔孔位,野外实地定位。

(2)编制钻孔地质设计书。

钻孔开孔前,按照项目设 计和施工设计方案,参照设计剖面由地质专业人员编制出 施工钻孔的地质设计图。

其内容包括:地层柱状图、简单 的文字说明,岩、煤芯采取率要求、水文地质要求,钻孔 的各项技术要求,初步确定的封孔段距和封孔材料、必须 明确提示的各种注意事项等。

(3)填发钻孔施工通知书。

所有施工条件均具备后, 要给钻探部门填发施工钻孔的开钻通知书,通知书由项目 负责签字后,和钻孔设计指示书一同送交施工钻机。

(4)钻孔开工设计会。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由地质、 钻探、水文各专业的人员对将要施工的钻机其全体钻探施 工人员进行钻孔设计技术要求的宣读,加强技术、质量、 安全方面的条例细则说明。

(5)建立钻孔资料档案。

在开展上述工作时,同时建 立钻孔资料档案。

档案资料袋表面统一印制勘查区名称、 勘探线号、孔号、施工日期、钻孔深度、施工单位等项 目,也可把所需资料名称都印在上面。

所有填发给钻探部 门的文件或表格至少一式一份,待钻探技术员、机长填写 完备并签字后存档。

2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 现场地质编录工作是直接采集原始地质数据和进行地 质现象描述的手段,这项工作进行得好坏直接影响钻孔资作者简介:张希(1967-),男,汉族,河南沁阳籍,地质工程师,从事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20开 发 应 用料的利用价值,故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重点。

为了提高编 录的准确性和统一性,要求地质编录人员在工地现场随时 进行编录。

同步编录可及时了解岩层的情况,并可对煤芯 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编录。

地质编录人员要熟悉所负责钻 孔的施工设计,及时指导钻机施工。

一个钻孔可专人全面 负责从设计、编录到综合柱状图的编制,从而全面培养和 锻练每一位技术人员。

钻孔开始取芯时,编录人员要带上 必备的工具住到钻机现场编录,原始编录应随钻探进度随 时进行,具体有查班报表、查岩芯、岩芯编录和填发技术 文件4项程序。

2.1 查班报表 地质编录人员到达钻机后,先要检查核对班报表,掌 握钻探进度,核实数据并检查报表内容是否齐全,发现问 题要及时责成钻探人员消除或予以弥补。

2.2 查岩芯 查完报表,便可查岩芯,先按顺序摆开岩芯箱,观察 和确定标志层及目的层的出现情况和岩矿芯完整程度 (RQD)及冲洗干净程度,当发现某项工作钻探方面未做或做 的不合格时,必须由钻探人员及时补做和修正。

观察结束 后,编录者从头开始逐次认真检查岩芯,查对项目有:岩 芯票及其内容是否齐全和准确,岩芯是否有拉长或颠倒现 象,岩芯中是否存在泥浆或掉块。

查对时要清除掉块和泥 浆,压缩拉长的岩芯,理顺明显颠倒的岩芯,按真实岩芯 长度修改岩芯牌和班报表有关内容。

发现岩芯票缺失需报 钻机人员及时补填。

2.3 岩芯编录 2.3.1岩芯编录规则及内容 查完岩芯后即可实施编录,先整理每回次钻探深度、 进尺和岩芯长度抄录在回次分层记录上,然后划分岩性段 (或层),确定分层位置,进行文字描述。

文字描述包括岩 性位置(回次中岩芯的开始深度由回次进尺深度减回次岩芯 长度确定) 、岩性名称、颜色、结构、构造、成份、圆 度、分选性、胶结类型等情况及煤层的物理性质(光泽、 颜色、条痕色、硬度、断口、裂隙等)。

结构(条带状、 均一状等)。

构造(层状、块状)特征等。

编录者要细致 观察、认真研究、详细记录。

特殊地质现象要照相片,编 录内容力求真实、准确和统一。

地质编录的同时要绘制1∶200、1∶500的柱状图,在柱 状图上凡厚度大于2m的岩层均应单独分层;对标志层、重要 化石层、矿层、特殊成份和成因的夹层,不论厚度大小,均 应单独分层。

随时根据岩性变化进行对比,修改地质剖面。

编录按岩性段描述,遇到岩芯采取率偏低、相同岩芯 跨回次出现时,两回次内岩性分回次描述。

遇到岩层面应 测量其倾角,填充在记录本相应深度的位置上。

现场地质 编录于终孔后当日内完成。

2.3.2岩芯编录的重点 针对含煤岩系沉积岩的产出特点,编录时,砾岩类、砂 岩类、粉砂类、泥(粘土)类、煤层要求重点描述其厚度和 颜色变化特征、碎屑物成分及粒度变化特征、孔隙发育特 征、胶结类型和胶结物含量、和自生矿物及构造特征等。

(1)岩石颜色与后生蚀变特征。

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 的地球化学标志,它对评价岩石氧化还原性质,判别后生 改造的特点和序列、圈定找煤靶区都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的颜色与碎屑物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和铁的氧化物 的含量等有关。

随有机质含量不同,沉积物颜色显示灰 色、兰色、黑色;随铁化合物的氧化强弱,沉积物颜色显 示黄色、褐色、粉红色、红色;铁化合物未氧化时岩石颜 色多呈绿色。

观察颜色要认真仔细,要以岩石新鲜面颜色为准。

描 述颜色时,要分清主色调与局部色调以及局部色调的形态 (如斑状、团块状、透镜状、层状等)。

颜色描述要规范 化,不使用不易理解的颜色名称。

统一颜色命名方法。

(复合色命名法:深浅度+次要色+基本色;不准使用实物 形容颜色)。

(2)岩石碎屑物质特征。

碎屑物质特征的观察对确定 沉积物的起源、搬运距离和搬运方式十分重要,并对某些 岩石颜色成因划分也极其重要。

在含煤地层的碎屑物组成 成分中,常见的有石英、长石、岩屑、云母、少量暗色矿 物、炭化植物碎屑和碎块、次生高岭土和绿泥石。

用大致 的百分含量范围或主、次、少、含等形容词方式描述碎屑 物含量;用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和棱角状描述磨圆 度;用好(>75%)、中等(60~70%)、差(50~60%) 描述分选性。

对岩石粒度特征,按粒度划分范围和各粒级 碎屑大致含量进行岩石定名和结构描述(巨砾结构、粗砾 结构、中砾结构、细砾结构、粗粒砂状结构、中粒砂状结 构、细粒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有砾石存 在,则要大致描述砾径变化范围。

各粒级占半的岩石可采 用粒级混合命名法,如“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等。

(3)胶结特征。

沉积岩胶结物种类和胶结类型反映了 岩石形成时介质的性能和流动状态,直接影响岩石的透、 含水性能。

在描述岩石的胶结类型时,可初步确定的有基 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种类有泥质、硅质、铁 质、钙质4种类型。

胶结程度可分为5级,编录时可按以下 方法判断:未胶结的散砂状为极松散胶结;略有胶结,手 可轻易捏碎的为松散胶结;弱固结,用手可掰开或用力可 捏碎的为中等胶结;固结,用手掰不开,用锤子可轻易砸 开的为致密胶结;用锤子较难砸开的为坚硬胶结。

胶结物 大致含量也是野外地质编录过程中必须描述的重要内容之 一。

泥质胶结物,可借助放大镜粗略估计含量范围,用百 分含量表示。

钙质胶结物按含量分5级,野外用浓度为10%的盐酸滴 定鉴别:1级,加盐酸不起泡,CO2含量小于1%;2级,加盐 酸在放大镜下可见起泡,CO2 含量1 %~215%,为微弱钙质胶 结;3级,加盐酸肉眼可见起泡,CO2含量215%~5%,为弱钙 质胶结;4级,加盐酸明显起泡,CO2含量5%~715%,为钙质 胶结;5级,加盐酸强烈起泡,CO2含量大于7.5%,为坚硬钙 质胶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