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推崇个性解放和妇女解放
主张个性解放,尊重个人权利
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反对封建礼教对个性的束缚和压抑,提倡个性解放和 自我实现。
倡导妇女解放,推动女性地位提升
新文化运动关注女性问题,主张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推动女性走出家庭、参与社会事 务。
涉及领域广泛,具有世界眼光
涉及领域多样,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等
鲁迅的杂文如《热风》、《华盖集》 等,则以犀利的笔锋和深邃的思想, 对时弊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和批判。
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 传》等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 人民的苦难。
周树人等知识分子群体影响
周树人(原名周樟寿)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重要知识分子之一,他以笔名“鲁迅”广为人知。
对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和引进
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新文化运动积极传播西方的民主 思想,如自由、平等、博爱等观 念,为中国思想界注入了新的活
力。
引进西方科学文化
新文化运动大力引进西方的科学 文化,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果,促进
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推动教育改革
新文化运动提倡教育改革,借鉴 西方教育制度和方法,推动了中
对后世思想文化领域影响深远
奠定了现代思想文化基础
01
新文化运动奠定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基础,对后世的思想文
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02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推动了文化创新和发展
03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懂的白话文代替晦涩难懂的文言文。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

希望 ——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
1918年,《新青年》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1920年,全国各个学校的教科书改用白话文。
作用:开启民智,促进文化平民化,有利于传播新思想。
解释作用,民智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 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 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6—57页完成新文化运动概况表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人物 胡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
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阵地
《新青年》、北京大学
民主
科学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 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西方的资产阶 级民主思想
反对专制
近代自然科学、科 学态度、科学精神
反对愚昧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 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 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 晕过去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代表 鲁迅 陈独秀
文学 革命
后期
提倡 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宣传 马克思主义 。
胡适 陈独秀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 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 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复古 尊孔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1)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 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 2)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 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打倒孔家店”
探究活动: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 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你如 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习题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最主要条件是 ( ) B A、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力图改变封建统 治 B、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 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哲人已逝
精神永存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蔡元培 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胡适
四、评价:
2、局限性: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巩固: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 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
——评价;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根本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 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政治: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思想文化:尊孔复古,复辟帝制,和民主共 和的思想势不两立。
直接原因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 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到法定 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点,很多 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当 选。达到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1915年12月,袁世 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 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4.阵营
1917年,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形成了以《新青年》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蔡元培
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校执教。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两位西方来的“先生”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起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你知道他俩是谁吗?
袁世凯篡权后,极力复辟帝制。想一想,他尊孔复古与复辟帝制有什么联系?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一、《新青年》与新文化阵营
1.背景
袁世凯下令“尊孔读经”,声称“孔子之道”是立国的根本,以此来抑制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狂人日记》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
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开启了思想启蒙的闸门,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影响
近代中国是如何向西方学习的?
新文化运动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了什么重要的思想观点?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科 学
指西方近代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对待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信。
我们物质生活上需要科学,自不待言;就是精神生活离开科学也很危险。 ——陈独秀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01组合列举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进行一场________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________、鲁迅等。

4.《________》和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5.抨击________和旧文化。

6.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7.提倡________与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8.__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________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9.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维新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改正:03单项选择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2.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 )A.蔡元培B.陈独秀C.李大钊D.鲁迅13.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A.戊戌变法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4.“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民丛报》B.《民报》C.《新青年》D.《新华日报》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5.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7张PPT)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共27张PPT)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 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 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 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 。然而她婆 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 把她嫁给了贺老六。
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 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 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 “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 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 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 “不干不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 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 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两大旗帜 活动基地 主要 前期 内容 后期 意义和影响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 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 迅、胡适等
4、兴起的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并发表《敬告青年》
5、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6、旗帜(口号)
民主、科学
指自然科学 和科学态度、科 学方法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代表人物
贡献
动,提出“文学革命” 的口号 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封建礼 教为“吃人的礼教”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陈 独 秀 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 鲁 迅


李大钊
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
2、开始时间 3、 代表人物
1915年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2课新文化运动

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
封建传统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
孔基教础与和共精和神是支绝柱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
其一。……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
复辟。
——陈独秀
打倒孔家店
——吴虞
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自 由、平等。
旧道德: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 理封建道德。(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封建专制 太爷主导下,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被迫放弃和表妹梅
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娶了 素不相识的瑞珏。
高家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瑞珏
愚昧迷信 接近临产,陈姨太却提出老太爷丧事期间不能有血光
冲撞,瑞珏无奈只好去了村外破屋待产最终难产而 死。
思考: 1.觉新为何会娶素不相识的瑞珏?到底是谁促成了这桩婚姻?
2.瑞珏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源何在?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我资们产现阶在级认民定主,思只想有这两指位近先代生自可然以科救学治法中 则 和国民政主治制上度、道德上、学术和上科、学思精想上神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如何对辩待证传统取文舍化、和择外善来而文从化?。
哲人已逝 精神永存
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给我们留下丰富的 精神财富:
民主、科学 爱国、奉献
知识巩固
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多选题) A. 民主 B. 科学 C. 新道德 D. 新文学
2、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 A. 李大钊 B. 陈独秀 C. 鲁迅 D. 胡适
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A.梁启超B.陈独秀C.李大钊D.胡适
(2017·云南)7.1915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B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14分)
步骤一:举步维艰
图2江南制造总局图3汉阳铁厂图4京师同文馆图5北洋水师
(1)图2至图5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4分)
栏目二:柳暗花明
A.五四运动的爆发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017·山东潍坊)9.王尽美在《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他寻求“解放”的思想武器是()D
A.人文主义B.进化论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2017·四川绵阳)4.上海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历程。下列图片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上海的是()B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的号角。
3.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口号:民主与科学
5.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1.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或先进的知识分子。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的文章。 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 状触目惊心。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 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 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 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 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 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 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 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 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 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 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 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我家的屋旁有两棵树
• 一学生看了一篇文章:“我家的屋旁有两棵树,一棵 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于是去找老师问:“这 句话是否多余?” • 于是学生回去写作文:“我家有两个表姐,一个是女 的,另一个也是女的”。 • 老师的评语是:“废话!” • 生:“这是为什么呢?” • 应当根据时代背景去分析写作内容。文章写于新文化 运动时期,今天读起来感到很幼稚,但在当时却是振 聋发聩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干不了,谢谢。”
两个蝴蝶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 一只忽飞远。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乐观 这株大树很可恶, 他碍着我的路!
来!
快把他砍倒了,
把树根也掘去,
哈哈!好了!
1918年,北京《中华新报》登了一则新闻,有一 女子唐氏19岁,许配海监张氏 ,还未嫁丈夫就死了, 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 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终于结
束了年轻的生命。
请谈谈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愤怒 难过 同情 好奇 感动
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一篇题目为 《一个贞烈的女孩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 可走。 ——鲁迅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 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 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 人”! ——摘自《狂人日记》
鲁迅:反封建的 斗士
“妻丧速归”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 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她父亲却说: “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 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 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 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 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 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 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 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 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 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 个大字:“贞烈可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