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中西医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中西医互补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病

中西医互补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病

中西医互补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病高血压病是我国目前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比较高,且病因不是非常明确,与人的体重、肥胖、平衡失调等各个因素都有关系,而且我国的治疗水平没有达到很高的高度。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病上有一定的不同,所以需要互补认识,更加有效地治疗高血压病。

一、高血压病是什么高血压通常是指血压升高,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增加,大多数患者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突然的发病,并且还会引起其他疾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二、高血压病的原因及症状表现关于高血压的发病的原因,是全世界医学者都在不断探索的问题,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病因至今没有明确,遗传因素、年龄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引起高血压病的出现,其中大部分的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关,随着高血压危险因素的越来越多,高血压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大。

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的症状为头痛、心律失常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眼睛模糊、失去意识、失忆、肾功能损害等症状,甚至会导致人的死亡。

三、高血压病的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在刚开始治疗时,需要选用较小的剂量,根据病情的变化逐渐增加药量,首先要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尽量有效地控制24小时的血压,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病情的降高血压药物进行服用,因为降压药需要长时期的服用,所以要考虑药物的成本。

2、中医治疗因为高血压疾病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需要结合一些中医的治疗方法或药物进行配合治疗,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四、中西医互补认识和治疗高血压病1、中西医可以共同治疗中西医治疗可以互补、沟通和交流,共同治疗高血压病,因此在临床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医的共同作用。

对于高血压的患者,可以通过中西药进行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虽然西医已经有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医的研究方面仍然缺少长时间的临床研究,较为落后,但是一些中药的临床效果很好,能够很好的改善血管的功能,缓解高血压病的症状,如果相互作用,更能提高疗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

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的方案前言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中医治疗高血压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调理,副作用小,疗效确切。

本方案旨在结合现代中医治疗方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一个专业、详细的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1.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标本兼顾:在治疗过程中,既要缓解血压升高,也要针对高血压的病因进行治疗。

3. 整体调理:调整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配合中医治疗,达到身心平衡。

4. 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合理使用现代医学方法,以提高疗效。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处方用药1. 基础方剂:珍珠母、菊花、钩藤、生地黄、白芍、川芎、甘草等。

2. 随症加减: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进行药物加减。

用药方法- 煎服法: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煎服。

- 丸剂或散剂:对于不便煎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丸剂或散剂。

2. 针灸治疗选穴1. 主穴:百会、风池、太冲、曲池、足三里。

2. 配穴:肝阳上亢加肝俞、肾阴虚加肾俞、痰湿阻滞加脾俞、胃俞。

操作方法- 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

- 每周治疗3-5次,10次为一个疗程。

3. 推拿按摩1. 头部按摩:按揉百会、风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2. 背部按摩:按揉肝俞、肾俞等穴位,每次按摩10-15分钟。

3. 四肢按摩:按揉太冲、曲池等穴位,每次按摩5-10分钟。

4. 生活方式调理1. 饮食调理: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2. 运动锻炼: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3. 心理调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4.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监测与评估1. 定期检测血压:了解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2. 观察症状变化: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缓解情况。

3. 的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结语中医疗法治疗高血压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但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 温) 偏 可增 强 药物 的 降压 效果 。
1 3 对 因治疗 .
对 因治疗就是 在 了解疾病 的病理 机制 、 展过程 及药物 作用机 理 发
的基础 上选 择针 对某 一病 因 、 某一 病理 阶段 , 或 或以 抗函 药副 作用 的 中药治 疗 。 是 中西 医治疗 的一 个切 入点 。 中药在 调节 脂类 代谢 以 这 如 及减轻 血压 对脏 器的 损害等 方面 。 来越 发挥着 重要 的 作用 。 越 如银 杏
由于 中药的成 分及 作用途径 多种 多样 , 因此对 于改善 机体功能 状 态, 逆转 结构 异常 以及 提高 生活 质量 等方面 有广 阔的应 用前 景 。 医 西 研 究发现 , 动脉粥样 硬化 的形成 有诸多 因素参与 , 内皮细 胞损伤 、 如 血 脂 紊乱 、 微量 元素 缺乏 以及 氧 自由基过 剩等 等 。 药只 能针对 上述 某 西
治病的 目的。
制剂 、 股蓝 制剂 , 绞 不仅 降脂 降压 , 而且 可延 缓动 脉粥 样硬 化的 形成 。
1 4 对症 冶疗 .
高血压 患者会 有不 同的症状 , 或头晕 头痛 , 便秘 耳鸣 , 或 或兼 而有 之。 可参 照辩 证辨病 结果 针 对性地 选择 药物 治疗 。 于合并 有其 它 系 对 统疾 病 , 别是老年 患者 , 药处理 有时会 因病情 复杂 、 物 间禁 忌而 特 西 药

4-医 .

Cl Rl EI L H A 0 E N D A NF GM C
臣固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原 发 性 高 血 压
文林 杨 志 勤
( 云南 省丽 江 市人 民 医院
云 南丽 江 6 4 0 ) 7 10
【 要 】 用中西 医结合 的方法 指导 原发性 高血 压 的 治疗 , 摘 运 充分 利 用各 自的优势 , 两者 有机 的结合 , 好地控 制好 血压 , 大限度 地改善 较 最 靶 器 官受 损 程度 , 低致 残 率 、 残 率 。 减 致 【 关键 词 】 西 医结合 原发 性 高血 压 中 【 图分类号 I 5 4 1 中 g 4 . 【 献标识 码 l 文 A 【 文章 编 号 I 6 4 0 4 ( 0 00 () 0 7 — l 1 7 - 7 22 l )4a一 0 3 0 应选择 钙拮抗 剂( c ) 天麻制 剂 , c B及 有呼 吸系统 疾病患者 应选择 C B C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略

林鎏 将 10例中医辨证属于 阴虚 阳亢 高血压病 患者 , 2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 治疗组 1服氨氯地平 5m , 2 1 g 1天 1 次 , 中药平压方 : 配合 钩藤 、 白菊花 、 生地 、 白芍 、 牛膝 、 山茱萸 、 丹参 、 赤芍各 1g黄芩 1g龙骨( 5, 0, 先煎 )牡蛎 ( 、 先煎) 珍珠母 、 ( 先煎) 3 g石决 明( 各 0, 先煎 )0 。随症加减 , 2g 水煎服 , 天 1 1 剂, 2周为 1 个疗程。x N组 口服氨氯地平 5m , 天 1 , , . t g1 次 2 周为 1 个疗程。观察 两组 降压效果及 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 治疗组降压显效率 5 % , 5 总有效率 8 . %; 8 3 对照组降压显 效 率 4% , ( 总有效率 7 %。治疗组降压显 效率 、 ) 0 总有效率 与对 照组相比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00 ) 中医证候显效率 、 P< .5 ; 总
78 2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 年第 1 08 8卷第 1 2期
Z e agJ C hj n I WM( o 1 o1 0 8 i T V 1 8N .22 0 ) .


述 ・
中 西医结合治疗高 血压病研 究述略
董海琪 南京 中医药大学 南京 202 109
方祝元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 .5 。 0 0 )
尹春喜 将 lO 1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 中西
医结合组 ( 结合组) 8例 , 8 西药组 2 2例 , 两组 患者 中医辨 证 均属于阴阳两虚型 。结合组用桂 附地黄汤 加黄芪 、 桑寄生 、
菟丝子 、 怀牛膝 、 杜仲等配合伲 福达治疗 。西 药组采用伲福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正文:第一章:高血压的概述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特征是血压持续升高。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展。

第二章:高血压的中医诊断与治疗2.1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在中医角度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肝风上扰、气虚失宣、痰湿内蕴等病机导致。

针对不同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平肝熄风、益气健脾、祛痰化湿等。

2.2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对于高血压的治疗至关重要,常见的分型包括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气虚血瘀型等。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2.3 中药治疗方案根据辨证分型和病情程度,选择适合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黄连、川芎、丹参等,可通过煎煮、冲剂等方式进行服用。

第三章:高血压的西医诊断与治疗3.1 西医病因分析高血压的西医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肥胖、缺乏运动等。

通过分析病因,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3.2 西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是常用的高血压治疗方法,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3 西医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考虑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如血管减张术、肾动脉成形术等。

手术治疗需要慎重考虑,仅适用于合适的候选患者。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注意事项4.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具有综合性、个体化、疗效显著等优势。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控制高血压的病情。

4.2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还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高血压患者的诊断报告、治疗方案等,请见附件部分。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高血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现象。

目前长期服用中、西药降压药,是防治高血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西药和中药在治疗方面都存在一定局限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之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是高血压病治疗的最佳方法。

1. 把握中、西医治疗理念的差异: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也有较大的差异。

中医学没有“血压”的概念,对因血压变化引起的病症认识主要凭借临床证候进行辨证及诊断,如“眩晕”、“头痛”、“中风”、“心悸”等。

中医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重视气血、脏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善于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关注患者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变与血压升高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因素如情志、饮食、居住条件及环境等,针对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治疗时可以忽略血压,而仅根据患者的症状作出诊断并治疗。

就血压而言不论其值高或低,只要表现的证型相同,就可以用同一方药进行治疗,即所谓的“异病同治”和“辨证论治”。

血压在西医学是绝对的诊断依据,诊断时注重血压指标、危险因素。

治疗时必须掌握患者具体升高的血压值,根据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鉴别是继发还是原发,然后作出诊断并选择用药,即所谓的“辨病治疗”。

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坚持中药与西药的配伍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除常规辨证外,结合现代药理可增强中药的降压效果。

2.1 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西药降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

很多中药成分也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如:车前草、益母草、茯苓、桑白皮、茵陈、龙胆草、罗布麻等具有利尿剂作用,可治疗降压药带来的下肢浮肿;黄芩、钩藤、赤芍、罗布麻叶等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远志、酸枣仁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等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高血压
而头晕 、 头痛 加剧 、 面 红 口苦 , 急 躁易 怒 ,
制不理 想 , 常 见有 以下 一些原 因 J : ① 降 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 采用不合理 的联 合治 疗不 能显著 地增 强降压效应 ; 采用 了对某
些 患者有明显不 良反应 的降压 药 , 导致无 法增加 剂量 提高疗效 ; 在三种降压药物 的
组单纯 西药治 疗, 时 间均 2个 月, 观 察 近
期疗效 , 测量 血压 。结果 : 治疗后 中西 医
结 合 组 明显 优 于 西 药 组 , 远 期 疗 效 以 中西
医结 合 组 优 。 结论 : 中 西 医 结合 治 疗 顽 固
联合治疗 方案 中无利 尿剂 。② 容 量超 负
荷, 饮食钠摄入 过多抵 消降 压作 用 , 肾脏 损害和慢性 肾功能不全时 , 通常有容量超
达到 目标 水 平 ( 1 4 0 m mH g / 9 0 m mH g 以
下 )。

要 目的 :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顽 固性 高
血 压 临床 观 察 。 方 法 : 按 随机 、 平行 、 对 照 原 则, 将6 O例 顽 固 性 高 血 压 患 者 分 为 中
方法 : ( 1 ) 西药组 : 双氯噻 嗪 2 5 mg , 1 次/1 3口服 , 施 慧达 5 m g , 1次 日 / 口服 , 卡
性 高血压临床疗效肯 定 , 可 延 缓 靶 器 官损
害。
舌质红 , 苔 薄黄 , 脉弦 。治 法 : 平 肝潜 阳 、
顽 固性 高 血 压 中 西 医 结 合
关 键词
滋养肝肾 。方药 : 天 麻钩 藤饮 加减 : 天 麻 1 5 g , 钩藤 1 5 g , 石决明 3 0 g , 栀子 1 5 g , 杜仲 1 5 g , 桑寄生 2 0 g , 黄芩 1 5 g , 牛膝 1 5 g , 夜 交 藤 2 5 g , 益母草 1 5 g , 茯苓 2 0 g 。用 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

传统中医和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更佳。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久病或先天体质等。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将高血压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内蕴等证型。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平肝潜阳、养血补血、补肾填精、化痰降浊等。

二、西医对高血压的治疗西医通常采用药物治疗高血压,通过使用降压药来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等。

然而,长期使用降压药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如干咳、低血压等。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辨证施治,改善患者的体质;西医注重对症治疗,使用降压药快速降低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可以减少降压药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方法1、联合用药:在西医降压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联合使用中药。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天麻钩藤饮等中药平肝潜阳;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可以使用归脾汤等中药养血补血。

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血压。

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针灸疗法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等。

3、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同时,中医认为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理。

例如,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平肝潜阳作用的食物,如海带、芹菜等;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具有养血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猪肝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中西医治疗策略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 ,是由许多病因所致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改变。 因此它的早期始于血压持续升高之前,逐渐发展至损及心、肾、脑、血管及其他器官,引起
残疾及死亡,单纯的血压控制仅供60%的患者获益,危险因子干预才能获更大益处。 ASH新定义:包括危险因子,早期标志和靶器官受损。
中医药能否降压? 降压的机制是什么?
广泛的临床研究报告,中医药不仅能改善与高血压相关的症状,也能够降低血压。 有研究发现:395种单味药━━136种(约占33%)具降压作用,103个复方━━ 56个(占
55%)具降压作用。 中药降低血压,有广泛的物质基础,如多种生物碱、黄酮、皂苷、内酯、萜类、有机酸、多
Mancia G et al. J Hypertens 2007; 25:1105-
血压晨峰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平稳
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时段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4~35mmHg), 甚至可上升80mmHg。这种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 MB-PS)。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4种证治) 肝火亢盛证——龙胆泻肝汤、羚羊钩藤汤等 阴虚阳亢证——镇肝熄风汤、知柏地黄汤等 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 痰湿壅盛证——半夏白术天麻汤
掌握主要病机“风、火、痰、瘀、虚”的变化,灵活施治,这是基础。
利水类:泽泻、车前子、猪苓、玉米须、萹蓄……共5味。 祛风湿类:粉防己、臭梧桐、独活、葛根……共6味。 其它:介表、化痰、行气、平喘止咳、止血、安神等类共18味
中医的相对优势:整体调节,辨证施治
中医学在诊疗过程中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个体化治疗” 的具体表现形式。
单核细 胞
脂蛋白与血管壁 的接触时间↑
内皮通透性↑
oxLDL LDL穿透性↑
巨噬细

内皮依赖的血
管舒张性↓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
AS的病理机制
• 内皮功能受损是启动因子

高血压(+)
• LDL-C是罪魁祸首
• 炎症反应贯穿全程
单核细胞 LDL-C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CRP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是我国的特色优势,受到广大患者欢迎,但如何规范中医药的干预,如何 妥善切入西医药的治疗,如何有机结合是我们关注的热点。
病名
眩晕 、风眩、头痛、肝阳、肝风 ——高血压
高血压病因病机
素体阳亢或阴虚 阴虚阳亢
恼怒忧伤气郁化火
肝阳化风 风阳上扰
饮食失调 损伤脾胃 劳 倦 痰浊内生 年老体虚
晨峰现象的发生可能主要与清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生理变化有关。清醒前后交感神经系统活 性迅速增强,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激活,周围血管阻力及心排出量增加,导致血 等因素也影响清晨的血 压。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平稳
血压晨峰增加猝死和心肌缺血的危险性
Guidelines Committee. J Hypertension. 2003;21:1011-1053.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07
? 降低血压——是否万事大吉
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优势与不足 ━━ 针对性强,但有诸多副作用,耐受性,依从性,个体化,难以覆盖所有人群等问题,目前 就医率及达标率仍较低。
患者
C+A A+D
C+D C+B F
C+D +A C+A +B A+D+α
第三步
C+A +D C+A +B A+D+α
可再加其他降压药,如可乐定等
A:ACEI或ARB;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D:噻嗪类利尿剂;
α:α受体阻滞剂;F: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ASCOT研究推动了欧洲高血压指南的更新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3) 无心血管病或新发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如10年心血管风险>20%(高危), 当总胆固醇>3.5mmol/L(135mg/dl)时应接受他汀治疗。
ESH-ESC高血压指南(2007) 高血压患者虽无已发心血管疾病,但属于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则不论其基线 总胆固醇或LDL-C是否升高,均应进行他汀治疗
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
伴CVD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优选ARB/CCBs
中国高血压患者的人种特点
He FJ. , et al. Hypertension. 2009;54;482-488 刘治全等. 高血压杂志.1998;6(1):30-4 戚文航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5:457-60. 王伊龙等.中国卒中杂志.2007;2(1):20-37
20

亡 数
10

0
猝死 0–3 3–6 6–9 9–12 12–15 15–18 18–21 21–24
持 续 300
时 间 200
( 100 分
钟0

01:00
05:00
心肌缺血
09:00
13:00
时间
17:00
21:00
Willich et al. Am J Cardiol 1992;70:65–68Rocco et al. Circulation 1987;75:395– 400
氧化的 LDL-C 泡沫细胞
斑块破裂
Libby P. Circulation. 2001;104:365-372; Ross R. N Engl J Med. 1999;340:115126.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ASCOT-LLA:降压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
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 件36%,突破了冠心病的获益不足的瓶颈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荟萃分析:单纯降压治疗的冠心病获益存在瓶颈
收缩压降低10-12mmHg或舒张压降低5-6mmHg
心衰 0
卒中
CVD死亡
CHD事件
-10
-20
-16%
-21% -30
-40 -38%
-50
-60
-52%
即使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常人
风险降低 (%)
Collins and Peto, 1994
中医药降压的机制—多途径
ARB样作用:黄芪、首乌、白芍、泽泻、青风藤、海风藤、野菊花、半夏、南星、海金砂、 板兰根等
神经节阻断剂:青木香、马兜铃 利尿降压剂: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茵陈蒿、海金砂等 其它:降压胶囊━━↑利钠肽
复方杜仲降压片━━↓ET、TXA2 ↑NO 天麻钩藤颗粒━━↓AngⅡ↓胰岛素水平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联合 2007 ESC指南: 无论选用何种降压药物,单药治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血压达标,大部分患者需要合用至少2
种降压药才能使血压达标 2级和3级高血压或心血管(总危险)高危/极高危的患者应首选2种药物的联合治疗 较高危患者起始就应联合治疗并迅速调整剂量使血压达标
Mancia G et al. J Hypertens 2007; 25:1105-
≥110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高血压中医现代认识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高血压中西医结合研究前景——代谢组学 展望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
早期
综合
现代治疗观念
联合
平稳
达标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早期
对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也称为亚高血压)人群的早期治疗尚未定论; 对高血压患者亚临床病变的早期检测和干预
糖、钾盐、微量元素等。
中医药降压的机制—多途径
中枢及神经节阻断剂:钩藤、臭梧桐、桑寄生、仙灵脾、半边莲等 β阻剂样作用:葛根、佛手、仙灵脾、灵芝、蝉蜕、丹参素钠等 α受体阻滞作用:莲子心、青风藤、首乌藤、泽泻、黄精、天冬、灵芝等 钙阻滞剂:粉防已、前胡、川芎、藁本、白芷、海金砂、三七、当归、羌独活等 ACEI样作用:黄精、白果、地龙、豨莶草等
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降低(%)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荟萃分析:降压+抗AS能实现更多心血管保护
0% 20% 40% 60% 80% 100%
降压药 他汀 阿司匹林 叶酸
总计
46%
61%
32%
16% 88%
其中他汀的获益最显著!
BMJ. 2003;326:1419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综合 导致AS发生的有很多因素,而高血压在AS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医降压药物的选择
清热泻火类:栀子、黄芩、黄连、黄柏、夏枯草、莲子心、萝芙木……共16味。 活血化瘀类:红花、山楂、三七、川芎、当归、赤芍、益母草、毛冬青、怀牛
膝……共9味。 平肝熄风类:勾籐、白夕利、罗布麻、地龙、天麻、草决明、野菊花、青箱
子 ……共12味。
中医降压药物的选择
补益类:潞党参、黄芪、杜仲、仙灵脾、桑寄生、黄精、白术、鸡血藤、枸杞子、石斛、 肉苁蓉、菟丝子……共14味。
高血压治疗的现代观念-达标 2007 ESC 指南:降压治疗的目标
至少将血压降至:普通患者:SBP < 140mmHg 和 DBP < 90mmHg,如能够耐受,还应 该进一步降低; 糖尿病和高危/极高危以及伴其他临床情况(卒中, 心梗, 肾功能不全, 蛋白尿)患者:SBP < 130mmHg 和 DBP < 80mmHg 对于老年人、糖尿病及存在心血管损害的患者:应该在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损害之前给予降压 治疗,此时更容易血压达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