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北京版)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3)-3学习任务单
《天气系统》 学习任务单

《天气系统》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类型,如锋面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系统。
2、掌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形成机制、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
3、能够通过气象图和相关数据,识别和分析不同的天气系统。
4、理解天气系统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天气变化的预测能力。
二、学习内容(一)锋面系统1、冷锋(1)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温暖晴朗;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
2、暖锋(1)定义: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2)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低温晴朗;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3)实例:一场春雨一场暖。
3、准静止锋(1)定义: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2)天气特征:阴雨连绵。
(3)实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二)气旋(低压)系统1、定义: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大气涡旋。
2、气流运动特点: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上升。
3、天气特征:多阴雨天气。
4、实例:台风。
(三)反气旋(高压)系统1、定义: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大气涡旋。
2、气流运动特点:水平方向上,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垂直方向上,中心气流下沉。
3、天气特征:多晴朗天气。
4、实例: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三、学习资料1、教材:《气象学基础》相关章节。
2、在线课程:各大教育平台上的气象学课程。
3、气象网站:中国气象局官网、天气网等,获取实时气象数据和案例分析。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理解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的天气案例,如台风、寒潮等,分析其所属的天气系统类型以及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 学案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重难点】
1.会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规律。
2.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学习过程】
一、天气
1.概念: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较近的在的具体状态。
2.天气突出的特点是。
从概念中得出的特点是天气具有(长/短)时性。
3.我们可以用等来描述天气。
二、气候
1.概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2.气候的特点是具有相对的性。
3.在我国,东部地区月比较闷热;北方地区多为严寒天气;西北地区(天气/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
4.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生活一段时间,应了解那里的(天气状况/气候特征);近几天要到北京去旅游,应关心北京近几天的(天气/气候)
三、降水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减少/增多)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山脉东侧的和喜马拉雅山脉的坡;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盆地中的托克逊。
四、气候特征
1.我国东部地区受影响大,夏季,冬季。
2.我国在一年之内有明显的变化;夏季,风从吹向;冬季,风从吹向。
冬夏盛行风向,形成。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上册 地理 教案 3.2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教学内容】天气和气候、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天气图。
3.知道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养成收集天气资讯的习惯。
4.知道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并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天气或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感悟“天、地、人”之间关系,提升环保意识。
难点:气候概念的建立;养成收集天气资讯的习惯,提升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你平时坚持收听天气预报或收集天气资讯吗?2.你通过什么途径完成课前实践活动中的“迷你小活动——收听、记录近一周的天气预报”的?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二、讲授新课【展示】获取天气资讯图片【小结】收集天气资讯有多种途径:如网站、手机(电话)、电视、广播、报纸等。
1.观察你的记录表,看看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北京天气预报一周图片【引导并小结】天气预报主要内容:当天或几天内的阴晴、雨雪、温度、风力等大气现象和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空气质量、生活指数等。
2.联系生活实际和你收集的资料,说一说:(1)什么是天气?有何特点?(2)为什么要收听(看)天气预报?(3)为何电视台每天在不同时段都要播报天气预报?组织小组代表进行交流,师适时点评。
点评:天气及特点。
3.读图3-8,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天气预报主要从哪些方面,用什么符号来描述天气状况。
【展示】练习1:判断下列那些是描述天气的?说出判断理由。
A.东边日出西边雨B.冬冷夏热C.风和日丽D.四季如春E.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F.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小结】判断依据是天气短时多变的特点。
【展示】提升天气特点的具体表现:一是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二是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展示】天气与生产生活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天气的影响(依次是交通、生命财产、农业、军事、生活)【提问】要把蓝天留住,北京的中学生应该怎么做?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点评。
中图版(北京)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 教案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教学内容】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1.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天气”和“气候”两个地理概念。
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3.阅读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结合生活感知,分析说出北京市的气候特征。
4.运用实例说明北京市的气候对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气候直方图,分析归纳气候特征。
因为此项技能是学生今后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解决方法是通过绘图理解气候直方图的来龙去脉,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知识迁移来掌握阅读气候直方图,表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难点:1.阅读气候直方图,分析归纳气候特征能力的培养。
原因是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地理基本技能。
2.气候对生产的影响。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还不强,正确的人地关系还没有完全确立。
【教学过程】一、温故而知新1.提问:北京秋季最美的景色在哪儿?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2.出示香山红叶的图片并提问:今年的香山红叶节何时举办?去年何时举办?前年何时举办?你能预测明年香山红叶节什么时候举办吗?为什么?3.你认为天气和气候有哪些区别?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3-17,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例说出5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
2.说出海口、上海、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各位于哪种气候类型区?三、活动探究(一)感性认知气候特征1.出示北京市四张不同季节的景观图片并提问:(1)北京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2)判断图片景观属于哪个季节的?用语言描述北京市四季的气候特征是什么?承转:除了用语言来描述气候特征外,你还知道其他的方法吗?(二)读图分析1.利用课件讲解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横纵坐标含义和单位。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3-19,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用直线将各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与地图中的对应城市符号相连。
2)说出哪些城市属于同一气候类型,以及图中5种气候类型的冬夏气温和降水量有什么差异。
人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3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案+

课 题: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1.读图:3.21 完成课本 “活动”题
2.降水受地形影响的情况如何?
1.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学习目标
1. 了解本地的降水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 2. 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点
降水的季节分布规律 学习难点
降水的世界分布规律。
学法提示 读图法,分析归纳法。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
(二)质疑问难: 。
二、探究交流:
(1)我国东部地区比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降水多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简单描述北美洲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三、达标检测:
1、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在﹝﹞
A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 B温带大陆东西沿海地区
C 赤道附近地区 D南北两极地区
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说明什么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丰富
B南北回归线大陆东西两岸地区降水都比较少
C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比较少
D南北极地地区,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仍有大片的冰川,冰山分布(二)综合题
下面是我国某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时段内,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
乙时段内,降水量﹝大于,小于﹞蒸发量,这种情况下出现天气
四、学习反思:。
《今天天气怎么样》 学习任务单

《今天天气怎么样》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天气的基本要素,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2、学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天气信息,如天气预报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电视气象节目等。
3、能够描述和分析当天的天气状况,包括天空状况(晴、多云、阴、雨、雪等)、气温范围、风力大小等。
4、理解天气对日常生活、出行和活动安排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一)天气要素1、温度:学习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了解不同温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2、湿度:明白湿度的概念及其对体感温度和舒适度的作用。
3、气压:了解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如高气压通常带来晴好天气,低气压可能导致阴雨。
4、风向和风速:知道风向的表示方法(如东风、西风等)以及风速的测量单位(如米每秒、千米每小时)。
(二)获取天气信息的途径1、天气预报网站:介绍一些常用的权威天气预报网站,如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并指导如何在网站上查找所需的天气信息。
2、手机应用程序:推荐几款热门的天气应用,如墨迹天气、天气通等,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3、电视气象节目:告知收看电视气象节目的时间和频道,以及如何从节目中获取有用的天气信息。
(三)描述和分析天气状况1、天空状况:学会观察天空,区分晴天、多云、阴天、雨天和雪天的特征。
2、气温范围:掌握读取温度计的方法,能够准确记录和描述当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3、风力大小:通过观察树枝、旗帜等物体的飘动情况,判断风力的大小。
(四)天气对生活的影响1、日常生活: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衣物选择、室内外活动安排等。
2、出行: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携带雨具、调整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车、乘车)。
3、活动安排:例如,晴天适合户外运动,雨天适合室内阅读或娱乐。
三、学习资料1、相关教材:《气象学入门》、《生活中的天气常识》等。
2、在线资源:科普视频《天气的奥秘》、气象科普网站等。
四、学习活动(一)观察记录每天早上起床后,观察窗外的天气状况,包括天空、气温、风力等,并记录在专门的天气日记中。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降水》教案-01

气温和降水【使用说明】1、提前预习本课,完成课前预习。
2、通过课前预习,尝试习题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测定方法、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和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学习重点】1、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2、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和世界降水的分布。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气温的含义和气温差异产生的影响1、气温是指,常用。
2、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学习任务二:理解等温线定义,并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规律1、等温线就是。
2、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4-6,试着总结规律:(1)总的来看,。
(2) 观察北半球10℃等温线,总结。
(3)根据北半球20℃等温线在海陆交界处出现弯曲,总结。
3、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4、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月是,最低月;南半球则反之。
5、海陆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任务三:掌握降雨的条件,降雨的类型1、一般认为,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
2、空气上升运动时,温度会下降。
对流雨:。
地形雨:。
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1)_____附近降水多,(原因:__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少(原因:_______________。
)(2)回归线穿过地区大陆___岸降水多,大陆__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_______地区降水多,______地区降水少。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___,背风坡降水___。
4、世界的雨极是亚洲的_______,形成雨极的原因是:______。
《各种各样的天气》 学习任务单

《各种各样的天气》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的天气类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
2、认识不同天气对生活、出行和环境的影响。
3、学会通过观察天空、云的形状、温度和湿度等特征来预测天气。
4、培养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和应对不同天气的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各种天气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理解天气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1)如何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并根据天气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
(2)分析复杂天气现象的形成机制,如暴雨、台风等。
三、学习方法1、观察法每天观察天空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记录天气状况,如温度、湿度、风力、云的形态等。
2、资料收集法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网站等渠道,收集关于天气的知识和信息。
3、讨论交流法与同学、老师或家人讨论天气相关的话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见解,倾听他人的观点。
4、实践体验法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进行户外活动,亲身感受天气对身体和心情的影响。
四、学习资源1、教材《自然科学》中关于天气的章节。
2、科普读物,如《天气的奥秘》《探索天气的世界》等。
3、天气预报网站和手机应用程序。
4、相关的纪录片和科普视频,如《气象万千》《神奇的天气》等。
五、学习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天气的图片或视频,如阳光明媚的海滩、阴沉沉的城市街道、倾盆大雨中的街道、白雪皑皑的山峰等,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天气的感受和印象,从而导入课程。
2、知识讲解(1)晴天晴天是最常见的天气之一,通常天空湛蓝,阳光明媚。
讲解晴天的特点,如温度较高、紫外线较强、空气干燥等。
介绍晴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适合户外活动、晾晒衣物、太阳能发电等,但也要注意防晒和保湿。
(2)阴天阴天时天空多云,阳光被云层遮挡,光线较暗。
分析阴天的形成原因,如云层较厚、大气稳定等。
探讨阴天对心情和环境的影响,如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但也有利于缓解高温和紫外线辐射。
(3)雨天雨天是指有降雨的天气。
讲解雨的形成过程,包括水汽蒸发、凝结、云层聚集和降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因素,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其影响。
课前学习任务
1.复习我国冬夏气温、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复习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读图方法。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3-17),说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学习任务五】
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3-17),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并阅读相关资料归纳其影响。
1.配套的地理图册
2.观看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
……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地理学科(北京版七年级上)15
学科
地理
年级
初一
学期
第一
课题
气温、降水和气候特征(3)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七年级上册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年6 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过阅读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并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学习任务二】
读“五城市(海口、上海、北京、乌鲁木齐、拉萨)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19),判断这五个城市的气候类型。
【学习任务三】
读“中国气候类型及部分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19),概括五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学习任务四】
读“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图3-17),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